重庆大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习题集

第一章 晶体类型 一、名词解释

①晶体、②等同点、③空间点阵、④结点、⑤对称、⑥对称型、⑦晶类、⑧单形、⑨聚形、⑩晶体定向、○11晶体常数、○12布拉菲格子、○13晶胞、○14晶胞参数、○15空间群。

解答:①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或晶体是具格子构造的固体。

②晶体结构中在同一取向上几何环境和物质环境皆相同的点称为等同点。

③空间点阵是表示晶体结构中各类等同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或是表示晶体内部结构中质点重复规律的几何图形。

④空间点阵中的阵点,称为结点。⑤对称是指物体相同部分作有规律的重复。 ⑥晶体结构中所有点对称要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和旋转反伸轴)的集合称为对称型,也称点群。

⑦将对称型相同的晶体归为一类,称为晶类。

⑧单形是由一组同形等大的晶面所组成,这些晶面可以借助其所属对称型的对称要素彼此实现重复。也就是说,单形是由对称要素联系起来的一组晶面的集合。 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形的晶形称为聚形。

⑩晶体定向就是在晶体中确定坐标轴(称晶轴)及轴单位或轴率(轴单位之比)。 ○11晶体常数:晶轴轴率或轴单位,轴角。

○12所有晶体结构的空间点阵可划分成十四种类型的空间格子,这14种空间格子称布拉菲格子。

○13任何晶体都对应一种布拉菲格子,因此任何晶体都可划分出与此种布拉菲格子平行六面体相对应的部分,这一部分晶体就称为晶胞。晶胞是能够反映晶体结构特征的最小单位。

○14表示晶体结构特征的参数(a 、b 、c ,α(b∧c) 、β(a∧c) 、γ(a∧b) )称为晶胞常数,晶胞参数也即晶体常数。

○15空间群是指一个晶体结构中所有对称要素集合。

①四方柱、四方双锥 ②菱面体、六方柱 ③四角三八

面体、平行双面 ④四方四面体、四方双锥 ⑤四面体、

八面体 ⑥斜方柱、四方双锥

二、(1)根据对称型国际符号写出对称型,并指出各对称要素的空间方位关系。 ①2/m;②mm2;③422;④6/mmm。

(2)写出下列对称型的国际符号 ①3L23pc 、②L4PC 、③Li4、④L33P

(3)下列晶形是对称型为L4PC 的理想形态,判断其是单形或是聚形,并说明对称要素如何将其联系起来的。

(4)下列单形能否相聚而成聚形

解答:(1)①L2PC ,L2⊥P ,相交于对称中心C 。②L22P ,两个P 相互垂直,其交线为L2。 ③L44L2,在垂直L4的方向上有4个互成45°的L2。 ④L66L27PC ,在垂直L6的方向上有6个互成30°的L2和6个互成30°的P ,L2⊥P ,另外一个

P 垂直L6,其中心为C 。

(2)①3L23PC-mmm ②L4PC-4/m ③Li4- ④L33P-3m

(3) (a)是由四方柱和平行双面聚合而成的聚形,其中四方柱的四个面是通过L4操作而相互对称,而上下两侧的平行双面通过P 或C 相互反应而对称。

(b)为四方双锥单型,四方双锥的斜交的8个面通过L4和P 或C 彼此对称。

(4)①能、②能、③不能、④能、⑤不能、⑥不能

三、计算题

(1)一个立方晶系晶胞中,一晶面在晶轴X 、Y 、Z 上的截距分别为2a 、1/2a 、2/3a,求此晶面的晶面指数。

(2)一个四方晶系晶体的晶面,在X 、Y 、Z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3a 、4a 、6c ,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解答:(1)在X 、Y 、Z 轴上的截距系数:2、1/2、2/3。

截距系数的倒数比为1/2︰2︰3/2=1︰4︰3 晶面指数为:(143)

(2)此晶面与X 、Y 、Z 轴的截距系数分别为3、4、6,其倒数之比为1/3∶1/4∶1/6=4∶3∶2,因此,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432)

四、填空题

(1) 晶体的对称要素中点对称要素种类有_____、_____、_____ 、_____ ,含有平移操作的对称要素种类有_____ 、_____ 。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2) 晶族、晶系、对称型、结晶学单形、几何单形、布拉菲格子、空间群的数目分别是 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3)晶体有两种理想形态,分别是 _____和 _____。

解答:(1) 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旋转反伸轴;滑移面、螺旋轴;C 、m 、1、2、3、4、6; =C 、 =m、 、 、 ;a 、b 、c 、n 、d ;21、31、32、41、42、43、61、62、63、64、65。

(2) 3、7、32、146、47、14、230。(3) 单形、聚形。

五、试解释下列对称型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①6/m;解答:①四次对称轴且有与其垂直的对称面;

六、简答题

(2)试述玻璃和晶体的差别。

(3)晶胞与空间格子是何种关系?

解答:(1)晶体的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兼具短程有序和长程有序的结构。而玻璃的内部质点则呈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的无规网络结构或微晶子结构。与非晶体比较晶体具有自限性、均一性、异向性、对称性、最小内能和稳定性。

(2)晶胞是指能够充分反映整个晶体结构特征的最小结构单位,晶体可看成晶胞的无间隙堆垛而成。晶胞的形状大小与对应的单位平行六面体完全一致,并可用与平行六面体相同的参数来表征晶胞的几何特征。其区别是单位平行六面体是

不具任何物理、化学特征的几何点(等同点)构成的。而晶胞则是实在的具体质点构成。

第二套 晶体结构 2-1 名词解释:配位数与配位体,同质多晶与多晶转变,位移性转变与重建性转变,晶体场理论与配位场理论。

答: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与一个离子直接相邻的异号离子数。

配位体:晶体结构中与某一个阳离子直接相邻、形成配位关系的各个阴离子中心连线所构成的多面体。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外界条件下(温度、压力、pH 值等),结晶成为两种以上不同结构晶体的现象。

多晶转变:当外界条件改变到一定程度时,各种变体之间发生结构转变,从一种变体转变成为另一种变体的现象。

位移性转变:不打开任何键,也不改变原子最邻近的配位数,仅仅使结构发生畸变,原子从原来位置发生少许位移,使次级配位有所改变的一种多晶转变形式。 重建性转变:破坏原有原子间化学键,改变原子最邻近配位数,使晶体结构完全改变原样的一种多晶转变形式。

晶体场理论:认为在晶体结构中,中心阳离子与配位体之间是离子键,不存在电子轨道的重迭,并将配位体作为点电荷来处理的理论。

配位场理论:除了考虑到由配位体所引起的纯静电效应以外,还考虑了

共价成键的效应的理论。

2-2 面排列密度的定义为:在平面上球体所占的面积分数。

(a )画出MgO (NaCl 型)晶体(111)(110)和(100)晶面上的原子排布图; (b )计算这三个晶面的面排列密度。

图2-1 MgO晶体中不同晶面的氧离子排布示意图

解:MgO 晶体中O2-

做紧密堆积,Mg2+填充在八面体空隙中。

(a )(

111)(110)和(100)晶面上的氧离子排布情况如图2-1所示。

(b )在面心立方紧密堆积的单位晶胞中,

(111)面:面排列密度=

(110)面:面排列密度=

(100)面:面排列密度=

2-3 试证明等径球体六方紧密堆积的六方晶胞的轴比c/a≈1.633。

证明:六方紧密堆积的晶胞中,a 轴上两个球直接相邻,a0=2r;c 轴方向上,中

间的一个球分别与上、下各三个球紧密接触,形成

四面体,如图2-2所示:

图2-2 六方紧密堆积晶胞中 有关尺寸关系示意图

2-4 设原子半径为R ,试计算体心立方堆积结构的(100)、(110)、(111)面的面排列密度和晶面族的面间距。(与2-2

比较)

解:在体心立方堆积结构中:

(100)面:面排列密度

=

面间距=

(110)面:面排列密度

=

面间距=

(111)面:面排列密度

=

面间距=

2-5 以NaCl 晶胞为例,试说明面心立方紧密堆积中的八面体和四面体空隙的位置和数量。

答:以NaCl 晶胞中(001)面心的一个球(Cl-离子)为例,它的正下方有1个八面体空隙(体心位置),与其对称,正上方也有1个八面体空隙;前后左右各有1个八面体空隙(棱心位置)。所以共有6个八面体空隙与其直接相邻,由于每个八面体空隙由6个球构成,所以属于这个球的八面体空隙数为6×1/6=1。 在这个晶胞中,这个球还与另外2个面心、1个顶角上的球构成4个四面体空隙(即1/8小立方体的体心位置);由于对称性,在上面的晶胞中,也有4个四面体空隙由这个参与构成。所以共有8个四面体空隙与其直接相邻,由于每个四面体空隙由4个球构成,所以属于这个球的四面体空隙数为8×1/4=2

2-6 临界半径比的定义是:紧密堆积的阴离子恰好互相接触,并与中心的阳离子

也恰好接触的条件下,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之比。即每种配位体的阳、阴离子半径比的下限。计算下列配位的临界半径比:(a )立方体配位;(b )八面体配位;(c )四面体配位;(d )三角形配位。

解:(1)立方体配位

在立方体的对角线上正、负离子相互接触,在立方体的棱上两个负离子相互接触。因此:

(2)八面体配位

在八面体中,中心对称的一对阴离子中心连线上正、负离子相互接触,棱上两个负离子相互接触。因此:

(3)四面体配位

在四面体中中心正离子与四个负离子直接接触,四个负离子之间相互接触(中心角

底面上对角中心线长为:

)。因此:

(4)三角体配位

在三角体中,在同一个平面上中心正离子与三个负离子直接接触,三个负离子之间相互接触。因此:

2-7 一个面心立方紧密堆积的金属晶体,其原子量为M ,密度是8.94g/cm3。试计算其晶格常数和原子间距。

解:根据密度定义,晶格常数

原子间距=

2-8 试根据原子半径R 计算面心立方晶胞、六方晶胞、体心立方晶胞的体积。 解:面心立方晶胞:

六方晶胞(1/3):

体心立方晶胞:

2-9 MgO具有NaCl 结构。根据O2-半径为0.140nm 和Mg2+半径为0.072nm ,计算球状离子所占据的体积分数和计算MgO 的密度。并说明为什么其体积分数小于74.05%?

解:在MgO 晶体中,正负离子直接相邻,a0=2(r++r-)=0.424(nm)

体积分数=4×(4π/3)×(0.143+0.0723)/0.4243=68.52%

密度=4×(24.3+16)/[6.023×1023×(0.424×10-7)3]=3.5112(g/cm3)

MgO 体积分数小于74.05%,原因在于r+/r-=0.072/0.14=0.4235>0.414,正负离子紧密接触,而负离子之间不直接接触,即正离子将负离子形成的八面体空隙撑开了,负离子不再是紧密堆积,所以其体积分数小于等径球体紧密堆积的体积分数74.05%。

2-10 半径为R 的球,相互接触排列成体心立方结构,试计算能填入其空隙中的最大小球半径r 。体心立方结构晶胞中最大的空隙的坐标为(0,1/2,1/4)。 解:在体心立方结构中,同样存在八面体和四面体空隙,但是其形状、大小和位置与面心立方紧密堆积略有不同(如图2-3所示)。

设:大球半径为R ,小球半径为r 。则位于立方体面心、棱心位置的八面体空隙能够填充的最大的小球尺寸为:

位于立方体(0.5,0.25,0)位置的四面体空隙能够填充的最大的小球尺寸为:

2-11 纯铁在912℃由体心立方结构转变成面心立方,体积随之减小1.06%。根据面心立方结构的原子半径R 面心计算体心立方结构的原子半径R 体心。

解:因为面心立方结构中,单位晶胞4个原子,

结构中,单位晶胞2个原子,

所以,

解得:RF=1.0251RI,或RI=0.9755RF

密度和晶面族的面间距。

解:在体心立方堆积结构中:

(100)面:面排列密度=

面间距=

(110)面:面排列密度=

面间距=

(111)面:面排列密度=

面间距= ;而体心立方 1. 设原子半径为R ,试计算体心立方堆积结构的(100)、(110)、(111)面的面排列

2. 以NaCl 晶胞为例,试说明面心立方紧密堆积中的八面体和四面体空隙的位置和数量。 答:以NaCl 晶胞中(001)面心的一个球(Cl -离子)为例,它的正下方有1个八面体空隙(体心位置),与其对称,正上方也有1个八面体空隙;前后左右各有1个八面体空隙(棱心位置)。所以共有6个八面体空隙与其直接相邻,由于每个八面体空隙由6个球构成,所以属于这个球的八面体空隙数为6×1/6=1。

在这个晶胞中,这个球还与另外2个面心、1个顶角上的球构成4个四面体空隙(即1/8小立方体的体心位置);由于对称性,在上面的晶胞中,也有4个四面体空隙由这个参与构成。所以共有8个四面体空隙与其直接相邻,由于每个四面体空隙由4个球构成,所以属于这个球的四面体空隙数为8×1/4=2。

3. MgO 具有NaCl 结构。根据O 2-半径为0.140nm 和Mg 2+半径为0.072nm ,计算球状离子

所占据的体积分数和计算MgO 的密度。并说明为什么其体积分数小于74.05%?

解:在MgO 晶体中,正负离子直接相邻,a0=2(r+r-)=0.424(nm)

体积分数=4×(4π/3)×(0.143+0.0723)/0.4243=68.52%

3密度=4×(24.3+16)/[6.023×1023×(0.424×10-7)3]=3.5112(g/cm)

MgO 体积分数小于74.05%,原因在于r+/r-=0.072/0.14=0.4235>0.414,正负离子紧密接触,而负离子之间不直接接触,即正离子将负离子形成的八面体空隙撑开了,负离子不再是紧密堆积,所以其体积分数小于等径球体紧密堆积的体积分数74.05%。

+

4. 纯铁在912℃由体心立方结构转变成面心立方,体积随之减小1.06%。根据面心立方结

构的原子半径R 面心计算体心立方结构的原子半径R 体心。

解:因为面心立方结构中,单位晶胞4个原子,

晶胞2个原子,

;而体心立方结构中,单位

所以, 解得:RF=1.0251RI,或RI=0.9755RF

5. 一个面心立方紧密堆积的金属晶体,其原子量为M ,密度是8.94g/cm3。试计算其晶格

常数和原子间距。

解:根据密度定义,晶格常数

原子间距=

6. 试解释

(a )在AX 型晶体结构中,NaCl 型结构最多;

(b )MgAl 2O 4晶体结构中,按r +/r-与CN 关系,Mg 2+、Al 3+都填充八面体空隙,但在该

结构中Mg 2+进入四面体空隙,Al 3+填充八面体空隙;而在MgFe 2O 4结构中,Mg 2+填充八面体空隙,而一半Fe 填充四面体空隙。

(c )绿宝石和透辉石中Si:O都为1:3,前者为环状结构,后者为链状结构。

答:(a )在AX 型晶体结构中,一般阴离子X 的半径较大,而阳离子A 的半径较小,所

以X 做紧密堆积,A 填充在其空隙中。大多数AX 型化合物的r +/r-在0.414~0.732之间,应该填充在八面体空隙,即具有NaCl 型结构;并且NaCl 型晶体结构的对称性较高,所以AX 型化合物大多具有NaCl 型结构。

(b )按照阳、阴离子半径比与配位数之间的关系,Al 3+与Mg 2+的配位数均应该为6,填入八3+

面体空隙。但是,根据鲍林规则,高电价离子填充于低配位的四面体空隙时,排斥力要比填充八面体空隙中较大,稳定性较差,所以Al 填入八面体空隙,而Mg 填入四面体空隙。

而在MgFe 2O 4结构中,由于Fe 3+的八面体择位能为0,可以进入四面体或八面体空隙,当

3+2+3+配位数为4时,Fe 离子半径0.049nm ,Mg 离子半径0.057nm ,Fe 在四面体空隙中更加稳

定,所以Mg 2+填充八面体空隙、一半Fe 3+填充四面体空隙。

(c )绿宝石和透辉石中Si:O都为1:3。但是,绿宝石中的其它阳离子Be 和Al 的离子

半径较小,配位数较小(4或6),相互间斥力较大,所以绿宝石通过[SiO4]顶角相连形成六节环,再通过Be 和Al 将六节环连接起来,离子堆积结合状态不太紧密,这样晶体结构

2+2+较稳定。透辉石中是Mg 和Ca ,离子半径较大,配位数较大(分别为6和8),相互间斥

力较小,所以透辉石通过[SiO4]顶角相连形成单链,离子堆积结合状态比较紧密。

7. 同为碱土金属阳离子Be 、Mg 、Ca ,其卤化物BeF2和SiO 2结构同,MgF 2与TiO 2

(金红石型)结构同,CaF 2则有萤石型结构,分析其原因。

答:碱土金属离子Be 2+、Mg 2+、Ca 2+,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离子半径逐渐增大,极化性能变化不大。当阴离子同为F -时,使得其r +/r-增大,配位数增大,由BeF 2的4配位到MgF 2的6

配位,再到CaF 2的8配位。

8. 金刚石结构中C 原子按面心立方排列,为什么其堆积系数仅为34%。

答:为了分析晶体结构方便起见,金刚石结构中C 原子可以看成按面心立方排列。但实际上由于C 原子之间是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每个C 原子只与4个C 原子形成价键(紧密相邻),所以并没有达到紧密堆积(紧密堆积时每个原子同时与12个原子紧密相邻),其晶体结构内部存在很多空隙。所以其堆积系数仅为34%,远远小于紧密堆积的74.05% 2+2+2+2+3+2+3+3+2+

第三章 离子晶体结构

3-1 名词解释

(a)萤石型和反萤石型 (b)类质同晶和同质多晶 (c)二八面体型与三八面体型 (d)同晶取代与阳离子交换 (e)尖晶石与反尖晶石

答:(a )萤石型:CaF2型结构中,Ca2+按面心立方紧密排列,F-占据晶胞中全部四面体空隙。

反萤石型: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位置与CaF2型结构完全相反,即碱金属离子占据F-的位置,O2-占据Ca2+的位置。

(b )类质同象:物质结晶时,其晶体结构中部分原有的离子或原子位置被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所占有,共同组成均匀的、呈单一相的晶体,不引起键性和晶体结构变化的现象。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c )二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有三分之二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二八面体型结构

三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全部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三八面体型结构。

(d )同晶取代:杂质离子取代晶体结构中某一结点上的离子而不改变晶体结构类型的现象。

阳离子交换:在粘土矿物中,当结构中的同晶取代主要发生在铝氧层时,一些电

价低、半径大的阳离子(如K+、Na+等)将进入晶体结构来平衡多余的负电荷,它们与晶体的结合不很牢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其它阳离子交换。

(e )正尖晶石:在AB2O4尖晶石型晶体结构中,若A2+分布在四面体空隙、而B3+分布于八面体空隙,称为正尖晶石;反尖晶石:若A2+分布在八面体空隙、而B3+一半分布于四面体空隙另一半分布于八面体空隙,通式为B(AB)O4,称为反尖晶石。

3-2 (a )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的晶胞中,画出适合氧离子位置的间隙类型及位置,八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为若干?四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又为若干?(b )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结构中,对于获得稳定结构各需何种价离子,其中:(1)所有八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2)所有四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3)填满一半八面体间隙位置;(4)填满一半四面体间隙位置。并对每一种堆积方式举一晶体实例说明之。

解:(a )参见2-5题解答。(b )对于氧离子紧密堆积的晶体,获得稳定的结构所需电价离子及实例如下:

填满所有的八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MgO ;

填满所有的四面体空隙,1价阳离子,Li2O ;

填满一半的八面体空隙,4价阳离子,TiO2;

填满一半的四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ZnO 。

3-3 MgO晶体结构,Mg2+半径为0.072nm ,O2-半径为0.140nm ,计算MgO 晶体中离子堆积系数(球状离子所占据晶胞的体积分数);计算MgO 的密度。

解:参见2-9题。

3-4 Li2O晶体,Li+的半径为0.074nm ,O2-的半径为

0.140nm ,其密度为1.646g/cm3,求晶胞常数a0;晶

胞中Li2O 的分子数。

解:按照已知密度计算:

根据已知离子半径计算:[LiO4]的棱为小立方体的面

对角线。

从图3-1所示尺寸关系知道:

将已知数值代入上式并解方程得:

3-5 试解释

(a )在AX 型晶体结构中,NaCl 型结构最多;

(b )MgAl2O4晶体结构中,按r+/r-与CN 关系,Mg2+、Al3+都填充八面体空隙,但在该结构中Mg2+进入四面体空隙,Al3+填充八面体空隙;而在MgFe2O4结构中,Mg2+填充八面体空隙,而一半Fe3+填充四面体空隙。

(c )绿宝石和透辉石中Si:O都为1:3,前者为环状结构,后者为链状结构。 答:(a )在AX 型晶体结构中,一般阴离子X 的半径较大,而阳离子A 的半径较小,所以X 做紧密堆积,A 填充在其空隙中。大多数AX 型化合物的r+/r-在0.414~0.732之间,应该填充在八面体空隙,即具有NaCl 型结构;并且NaCl 型晶体结构的对称性较高,所以AX 型化合物大多具有NaCl 型结构。

(b )按照阳、阴离子半径比与配位数之间的关系,Al3+与Mg2+的配位数均应该为6,填入八面体空隙。但是,根据鲍林规则,高电价离子填充于低配位的四面体空隙时,排斥力要比填充八面体空隙中较大,稳定性较差,所以Al3+填入八面体空隙,而Mg2+填入四面体空隙。

而在MgFe2O4结构中,由于Fe3+的八面体择位能为0,可以进入四面体或八面体空隙,当配位数为4时,Fe3+离子半径0.049nm ,Mg2+离子半径0.057nm ,Fe3+在四面体空隙中更加稳定,所以Mg2+填充八面体空隙、一半Fe3+填充四面体空隙。

(c )绿宝石和透辉石中Si:O都为1:3。但是,绿宝石中的其它阳离子Be2+和Al3+的离子半径较小,配位数较小(4或6),相互间斥力较大,所以绿宝石通过[SiO4]顶角相连形成六节环,再通过Be2+和Al3+将六节环连接起来,离子堆积结合状态不太紧密,这样晶体结构较稳定。透辉石中是Mg2+和Ca2+,离子半径较大,配位数较大(分别为6和8),相互间斥力较小,所以透辉石通过[SiO4]顶角相连形成单链,离子堆积结合状态比较紧密。

3-6叙述硅酸盐晶体结构分类原则及各种类型的特点,并举一例说明之。 解:硅酸盐矿物按照硅氧四面体的连接方式进行分类,具体类型见表3-1。 表3-1 硅酸盐矿物的结构类型 结构类型 共用氧数 形状 络阴离子 氧硅比 岛状 0 四面体 [SiO4]4- 4 组群状 1~2 六节环 [Si6O 18]12- 3.5~3 链状 2~3 单链 [Si2O 6]4- 3~2.5 层状 3 平面层 [Si4O 10]4- 2.5 架状 4 骨架 [SiO2] 2

实例

镁橄榄石Mg 2[SiO4] 绿宝石Be 3Al 2[Si6O 18] 透辉石CaMg[Si2O 6] 滑石Mg 3[Si4O 10](OH)2

石英SiO 2

3-7 堇青石与绿宝石有相同结构,分析其有显著的离子电导,较小的热膨胀系数的原因。

答:堇青石Mg2Al3[AlSi5O18]具有绿宝石结构,以(3Al3++2Mg2+)置换绿宝石中的(3Be2++2Al3+)。6个[SiO4]通过顶角相连形成六节环,沿c 轴方向上下迭置的六节环内形成了一个空腔,成为离子迁移的通道,因而具有显著的离子电导;另外离子受热后,振幅增大,但由于能够向结构空隙中膨胀,所以不发生明显的体积膨胀,因而热膨胀系数较小。

3-8 (a )什么叫阳离子交换?

(b )从结构上说明高岭石、蒙脱石阳离子交换容量差异的原因。

(c )比较蒙脱石、伊利石同晶取代的不同,说明在平衡负电荷时为什么前者以水化阳离子形式进入结构单元层,而后者以配位阳离子形式进入结构单元层。 答:(a )在粘土矿物中,如果[AlO6]层中部分Al3+被Mg2+、Fe2+代替时,一些水化阳离子(如Na+、Ca2+等)进入层间,来平衡多余的负电荷,在一定条件下这些阳离子可以被其它阳离子交换,这种现象称为阳离子交换。

(b )高岭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较小,而蒙脱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较大。因为高岭石是1:1型结构,单网层与单网层之间以氢键相连,氢键强于范氏键,水化阳离子不易进入层间,因此阳离子交换容量较小。而蒙脱石是为2:1型结构,复网层间以范氏键相连,层间联系较弱,水化阳离子容易进入复网层间以平衡多余的负电荷,因此蒙脱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较大。

(c )蒙脱石和伊利石均为2:1型结构。但是,蒙脱石的铝氧八面体层中大约有1/3的Al3+被Mg2+所取代,平衡电荷的水化阳离子半径大,而且水化阳离子与负电荷之间距离远,覆网层之间的结合力弱,所以进入层间位置。伊利石的硅氧四面体层中约1/6的Si4+被Al3+所取代,K+进入复网层间以平衡多余的负电荷,K+位于上下二层硅氧层的六边形网络的中心,构成[KO12],K+与硅氧层中的负电荷距离近,结合力较强,因此以配位离子形式进入结构单元。

3-9 在透辉石CaMg[Si2O6]晶体结构中,O2-与阳离子Ca2+、Mg2+、Si4+配位型式有哪几种,符合鲍林静电价规则吗?为什么?

答:透辉石CaMg[Si2O6],O2-与阳离子Ca2+、Mg2+、Si4+配位型式有三种,即2个桥氧和2个非桥氧形成[SiO4],6个非桥氧形成[MgO6],4个桥氧和4个非桥氧形成[CaO8]。

在教材的图3-22b 中,同时与1个Si4+、2个Mg2+和1个Ca2+配位的非桥氧,其静电价强度总和为4×1/4+2×2×1/6+2×1/8=23/12,而同时与1个Si4+、1个Mg2+和1个Ca2+配位的非桥氧,其静电价强度总和为4×1/4+2×1/6+2×1/8=19/12,小于其负电价;同时与2个Si4+、2个Ca2+配位的桥氧,其静电价强度总和为4×2×1/4+2×2×1/8=5/2,大于其负电价。所以不完全符合鲍林静电价规则。但是其总体电价仍然平衡的,晶体结构仍然是稳定的。

原因在于Mg2+和Ca2+两种离子的离子半径不同、配位数不同、配位氧离子不同(桥氧或非桥氧)。

3-10 同为碱土金属阳离子Be2+、Mg2+、Ca2+,其卤化物BeF2和SiO2结构同,MgF2与TiO2(金红石型)结构同,CaF2则有萤石型结构,分析其原因。 答:碱土金属离子Be2+、Mg2+、Ca2+,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离子半径逐渐增大,极化性能变化不大。当阴离子同为F-时,使得其r+/r-增大,配位数增大,由BeF2的4配位到MgF2的6配位,再到CaF2的8配位。

3-11 金刚石结构中C 原子按面心立方排列,为什么其堆积系数仅为34%。 答:为了分析晶体结构方便起见,金刚石结构中C 原子可以看成按面心立方排列。但实际上由于C 原子之间是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每个C 原子只与4个C 原子形成价键(紧密相邻),所以并没有达到紧密堆积(紧密堆积时

每个原子同时与12个原子紧密相邻),其晶体结构内部存在很多空隙。所以其堆积系数仅为34%,远远小于紧密堆积的74.05%。

第四章 晶体结构缺陷

4.1 名词解释

(a )弗伦克尔缺陷与肖特基缺陷;(b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解:(a )当晶体热振动时,一些能量足够大的原子离开平衡位置而挤到晶格点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原子,而原来位置上形成空位,这种缺陷称为弗伦克尔缺陷。如果正常格点上原子,热起伏后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跃迁到晶体的表面,在原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这种缺陷称为肖特基缺陷。(b )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称为刃型位错。位错线与滑移方向相互平行的位错称为螺型位错。 4.2试述晶体结构中点缺陷的类型。以通用的表示法写出晶体中各种点缺陷的表示符号。试举例写出CaCl2中Ca2+置换KCl 中K+或进入到KCl 间隙中去的两种点缺陷反应表示式。

解:晶体结构中的点缺陷类型共分:间隙原子、空位和杂质原子等三种。在MX 晶体中,间隙原子的表示符号为MI 或XI ;空位缺陷的表示符号为:VM 或VX 。如果进入MX 晶体的杂质原子是A ,则其表示符号可写成:AM 或AX (取代式)以及Ai (间隙式)。

当CaCl2中Ca2+置换KCl 中K+

而出现点缺陷,其缺陷反应式如下:

CaCl 2

+

+2ClCl

CaCl2中Ca2+进入到KCl

间隙中而形成点缺陷的反应式为:

CaCl 2

+2

+2ClCl

4.3在缺陷反应方程式中,所谓位置平衡、电中性、质量平衡是指什么?

解:位置平衡是指在化合物MaXb 中,M 格点数与X 格点数保持正确的比例关系,即M :X=a:b 。电中性是指在方程式两边应具有相同的有效电荷。质量平衡是指方程式两边应保持物质质量的守恒。

4.4(a )在MgO 晶体中,肖特基缺陷的生成能为6ev ,计算在25℃和1600℃时热缺陷的浓度。 (b )如果MgO 晶体中,含有百万分之一mol 的Al2O3杂质,则在1600℃时,MgO 晶体中是热缺陷占优势还是杂质缺陷占优势?说明原因。

解:(a )根据热缺陷浓度公式:

exp (-)

由题意 △G=6ev=6×1.602×10-19=9.612×10-19J K=1.38×10-23 J/K

T1=25+273=298K T2=1600+273=1873K

298K :

exp =1.92×10-51

1873K :

exp

=8×10-9

(b )在MgO 中加入百万分之一的Al2O3杂质,缺陷反应方程为:

此时产生的缺陷为

[

而由上式可知:

[Al2O3]=[

]杂质

]杂质=[Al 2O 3]=10-6 ]杂质。

∴当加入10-6 Al2O3时,杂质缺陷的浓度为

[ 由(a )计算结果可知:在1873 K,[显然:

[

]杂质>

[

]热=8×10-9

]热,所以在1873 K时杂质缺陷占优势。

4.5对某晶体的缺陷测定生成能为84KJ/mol,计算该晶体在1000K 和1500K 时的缺陷浓度。

解:根据热缺陷浓度公式:exp

(-由题意 △G=84KJ/mol=84000J/mol 则

exp

) 其中R=8.314J/mol·K exp

= exp

=6.4×10-3

当T 1=1000K时,

当T 2=1500K时,exp

()

= exp

=3.45×10-2

4.6试写出在下列二种情况,生成什么缺陷?缺陷浓度是多少?(a )在Al2O3中,添加0.01mol%的Cr2O3,生成淡红宝石(b )在Al2O3中,添加0.5mol%的NiO ,生成黄宝石。 解:(a )在Al2O3中,添加0.01mol%的Cr2O3,生成淡红宝石的缺陷反应式为: Cr2O30.01%×

生成置换式杂质原子点缺陷。其缺陷浓度为:

=0.004%=4×10-3 %

(b )当添加0.5mol%的NiO 在Al2O3中,生成黄宝石的缺陷反应式为:

2NiO

+2O O 生成置换式的空位点缺陷。

其缺陷浓度为:0.5%×=0.3 %

4.7非化学计量缺陷的浓度与周围气氛的性质、压力大小相关,如果增大周围氧气的分压,非化学计量化合物Fe1-xO 及Zn1+xO的密度将发生怎样变化?增大?减少?为什么?

解:(a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Fe1-xO ,是由于正离子空位,引起负离子过剩: 2Fe Fe

+

O 2(g)→2Fe

+ V+OO

O 2(g)→O O + V+2h

按质量作用定律,平衡常数

K= 由此可得 [V]﹠ P O 1/6 即:铁空位的浓度和氧分压的1/6次方成正比,故当周围分压增大时,铁空位浓度增加,晶体质量减小,则Fe 1-x O 的密度也将减小。

(b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Zn 1+x O ,由于正离子填隙,使金属离子过剩:

ZnO

+2e′

+

O 2(g)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 K=[] [e′]

2 得

[]P O -1/6

即:间隙离子的浓度与氧分压的1/6次方成反比,故增大周围氧分压,间隙离子浓度减小,晶体质量减小,则Zn 1+x O 的密度也将减小。

4.8非化学计量化合物FexO 中,Fe3+/Fe2+=0.1,求FexO 中的空位浓度及x 值。 解: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Fe x O ,可认为是α(mol)的Fe 2O 3溶入FeO 中,缺陷反应式为:Fe 2O 3

2Fe

+ V+3OO

α 2α α 此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组成为:

Fe 已知:Fe 3+/Fe2+=0.1 则:

Fe

O

∴ α = 0.044

3+

∴x =2α+(1-3α) =1-α=0.956 又∵[V]=α = 0.044

正常格点数N =1+x =1+0.956=1.956 ∴空位浓度为

4.9 非化学计量氧化物TiO2-x 的制备强烈依赖于氧分压和温度:(a )试列出其缺陷反应式。(b )求其缺陷浓度表达式。

解:非化学计量氧化物TiO2-x ,其晶格缺陷属于负离子缺位而使金属离子过剩的类型。

(a )缺陷反应式为2Ti Ti?/FONT>O 2↑→2

+

+3OO O O →

+2e′+

O 2↑

(b )缺陷浓度表达式:

[ V

]

4.10试比较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异同点。

解: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异同点见表4-1所示。

表4-1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异同点

第五章 固溶体

5.1试述影响置换型固溶体的固溶度的条件。 解:1. 离子尺寸因素

从晶体稳定性考虑,相互替代的离子尺寸愈相近,则固溶体愈稳定。若以r 1和r 2分别代表半径大和半径小的两种离子的半径。当它们半径差

形成连续置换型固溶体。若此值在15~30%时,可以形成有限置换型固溶体。而此值>30%时,不能形成固溶体。 2、晶体的结构类型

形成连续固溶体的两个组分必须具有完全相同的晶体结构。结构不同最多只能生成有限固溶体。 3、离子的电价因素

只有离子价相同或复合替代离子价总和相同时,才可能形成连续置换型固溶体。 4、电负性因素

电负性相近,有利于固溶体的生成。

5.2 从化学组成、相组成考虑,试比较固溶体与化合物、机械混合物的差别。 解:从化学组成、相组成考虑,固溶体、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的区别 列下表5-1比较之 。

表5-1 固溶体、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比较 (以AO 溶质溶解在B 2O 3溶剂中为例)

5.3试阐明固溶体、晶格缺陷和非化学计量化合物三者之间的异同点。列出简明表格比较。

解:固溶体、晶格缺陷和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都属晶体结构缺陷,但它们又各有不同,现列表5-2比较之。

表5-2 固溶体、晶格缺陷和非化学计量化合物比较

5.4试写出少量MgO 掺杂到Al 2O 3中和少量YF 3掺杂到CaF 2中的缺陷方程。(a )判断方程的合理性。(b )写出每一方程对应的固溶式。 解: 3MgO 2MgO

YF

3

2

2+

+

+3OO (1)

+2OO

2)

2Y

+

+6FF (4)

Y

+F

+2F

F (3) 2YF 3

(a )书写缺陷方程首先考虑电价平衡,如方程(1)和(

4)。在不等价置换时,3Mg 2+ →2Al 3+ ;2Y 3+ →3Ca 2+

。这样即可写出一组缺陷方程。其次考虑不等价离子等量置换,如方程(2

)和(3)2Mg 2+ →2Al 3+ ;Y 3+ →Ca 2+。这样又可写出一组缺陷方程。在这两组方程中,从结晶化学的晶体稳定性考虑,在离子晶体中除萤石型晶体结构可以产生间隙型固溶体以外,由于离子晶体中阴离子紧密堆积,间隙阴离子或阳离子都会破坏晶体的稳定性。因而间隙型缺陷在离子晶体中(除萤石型)较少见。上述四个方程以(2)和(3)较合理。当然正确的判断必须用固溶体密度测定法来决定。

(b )(1) (2) (3) (4) 5.5一块金黄色的人造黄玉,化学分析结果认为,是在Al 2O 3中添加了

0.5mol%NiO和0.02mol% Cr2O 3。试写出缺陷反应方程(置换型)及化学式。 解:NiO 和Cr 2O 3固溶入Al 2O 3的缺陷反应为: 2NiO

2

+

Cr

+2OO Cr 2O 3

取1mol 试样为基准,则

=1-0.005-0.0002=0.9948

固溶体分子式为:m

=0.005 ; m

=0.0002 ; m

∵ 2NiO →2Al 2 O 3 Cr 2 O 3 →Al 2 O 3 ∴取代前Al 2O 3所占晶格为: 0.9948+0.005/2+0.0002=0.9975mol (Al2O 3) 取代后各组分所占晶格分别为: Al 2O 3:

mol NiO :

mol Cr 2 O 3:

mol

∴取代后,固溶体的分子式为: 0.9973 Al2O 3·0.005 NiO ·0.0002 Cr2 O 3或Al 1.9946Ni 0.005Cr 0.0004 O 2.9975 1.9946=2-0.005-0.0004=2-x -y 2.9975=3-

x ∴x =0.005, y =0.0004

5.6 ZnO是六方晶系,a=0.3242nm,c=0.5195nm,每个晶胞中含2个ZnO 分子,

测得晶体密度分别为5.74,5.606 g/cm3,求这两种情况下各产生什么型式的固溶体?

解:六方晶系的晶胞体积

V=

=

=4.73

cm 3

在两种密度下晶胞的重量分别为W 1=d1v=5.74×4.73×10-23=2.72×10-22(g) W 2=d2v=5.606×4.73×10-23=2.65×10-22(g) 理论上单位晶胞重 W=

=2.69

(g)

∴密度是d 1时为间隙型固溶体,是d 2时为置换型固溶体。

5.7对于MgO 、Al 2O 3和Cr 2O 3,其正、负离子半径比分别为0.47、0.36和0.40。Al 2O 3和Cr 2O 3形成连续固溶体。 (a) 这个结果可能吗?为什么? (b) 试预计,在MgO -Cr 2O 3系统中的固溶度是有限还是很大?为什么? 解:(a )Al 2O 3与Cr 2O 3有可能形成连续固溶体。因为: ①

=

=10%<15%

②结构类型相同,均属刚玉型结构。

(b )对于MgO -Cr 2O 3系统,由于结构类型相差较大,前者为NaCl 型,后者为刚玉型。虽然

=

=14.89%<15%,也不可能形成完全互溶的固溶

体,而只能是有限固溶。

5.8 Al2O 3在MgO 中将形成有限固溶体,在低共熔温度1995℃时,约有18wt% Al 2O 3溶入MgO 中,MgO 单位晶胞尺寸减小。试预计下列情况下密度的变化。(a) Al3+为间隙离子, (b) Al3+为置换离子。 解:(a) Al3+

为间隙离子:缺陷反应为:

固溶式分子式:(b )Al 3+为置换离子:缺陷反应为:

固溶式分子式:

+(4) (2)

(3) (1)

取100g 试样为基准:(m 为摩尔数)m ===0.176

(m为摩尔数)m MgO

==2.035

∴MgO 中固溶18%的Al 2O 3后分子式为2.035 MgO·0.176 Al2O 3或

Mg 2.035Al 0.352O 2.563 (5)

(5)式各项除以2.563得Mg 0.794Al 0.137O (6)

由(6)式得x =0.137代入(2)(4)式,

对(a

)有

即Mg 0.794Al 0.137

(b )有Mg 0.794Al 0.137O O

设:固溶前后晶胞体积不变,则密度变化为:

(,分别代表固溶前后密度)所以,固溶后的密度小于固溶前的密度。 5.9用0.2mol YF3加入CaF 2中形成固溶体,实验测得固溶体的晶胞参数

a=0.55nm,测得固溶体密度ρ=3.64g/cm3,试计算说明固溶体的类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Y=88.90;Ca=40.08;F=19.00)

解:YF 3加入CaF 2的缺陷反应方程如下:

YF 3Y +F+2FF (1) 2YF 32Y +V+6FF (2)

方程(1)和(2)的固溶式:(1)Ca1-x Y x F 2+x (填隙离子是加,空位离子就为减,如Fe)(2) Ca(1-3/2x)Y x F 2

按题意x=0.2代入上述固溶式得:间隙型固溶体分子式为Ca 0.8Y 0.2F 2..2

置换型固溶体分子式为Ca 0.7Y 0.2F 2;它们的密度分别设为ρ1和ρ2。CaF 2是萤石型晶体,单位晶胞内含有4个萤石分子。

=3.659(g/cm3) ρ1=

ρ2==3.346(g/cm3)

由ρ1与ρ2计算值与实测密度ρ=3.64g/cm3比较,ρ1值接近3.64g/cm3,因此0.2mol YF3加入CaF 2中形成间隙型固溶体。

第六章 溶体和非静态固溶体

6-1 说明熔体中聚合物形成过程?

答:聚合物的形成是以硅氧四面体为基础单位,组成大小不同的聚合体。可

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石英的分化;中期:缩聚并伴随变形;后期: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温度下,聚合和解聚达到平衡。

6-2 简述影响熔体粘度的因素?

答:影响熔体粘度的主要因素:温度和熔体的组成。碱性氧化物含量增加,剧烈降低粘度。 随温度降低,熔体粘度按指数关系递增。

6-3 名词解释(并比较其异同)

⑪ 晶子学说和无规则网络学说 ⑫ 单键强 ⑬ 分化和缩聚

⑭ 网络形成剂和网络变性剂

答:⑪晶子学说:玻璃内部是由无数“晶子”组成,微晶子是带有晶格变形的有序区域。它们分散在无定形介中质,晶子向无定形部分过渡是逐渐完成时,二者没有明显界限。

无规则网络学说:凡是成为玻璃态的物质和相应的晶体结构一样,也是由一个三度空间网络所构成。这种网络是由离子多面体(三角体或四面体)构筑起来的。晶体结构网是由多面体无数次有规律重复构成,而玻璃中结构多面体的重复没有规律性。

⑫单键强:单键强即为各种化合物分解能与该种化合物配位数的商。 ⑬分化过程:架状[SiO4]断裂称为熔融石英的分化过程。

缩聚过程:分化过程产生的低聚化合物相互发生作用,形成级次较高的聚合物,次过程为缩聚过程。

⑭网络形成剂:正离子是网络形成离子,对应氧化物能单独形成玻璃。即凡氧化物的单键能/熔点﹥0.74kJ/mol. k 者称为网络形成剂。

网络变性剂:这类氧化物不能形成玻璃,但能改变网络结构,从而使玻璃性质改变,即单键强/熔点﹤ 0.125kJ/mol. k 者称为网络变形剂。

6-4 试用实验方法鉴别晶体SiO 2、SiO 2玻璃、硅胶和SiO 2熔体。它们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答:利用X —射线检测。晶体SiO 2—质点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律的排列,各向异性。SiO 2熔体—内部结构为架状,近程有序,远程无序。SiO 2玻璃—各向同性。 硅胶—疏松多孔。

6-5 玻璃的组成是13wt%Na2O 、13wt%CaO、74wt%SiO2,计算桥氧分数? 解:

wt%

mol

mol% Na 2O 13 0.21 12.6 CaO 13 0.23 13.8 SiO 2 74 1.23 73.6

R=(12.6+13.8+73.6 ×2)/ 73.6=2.39 ∵Z=4 ∴X=2R﹣Z=2.39×2﹣4=0.72 Y=Z﹣X= 4﹣0.72=3.28 氧桥%=3.28/(3.28×0.5+0.72)=69.5% 6-6 有两种不同配比的玻璃,其组成如下:

试用玻璃结构参数说明两种玻璃高温下粘度的大小?

解:对于1:Z=4 R 1=O/Si=2.55 ∴ X 1=2R1﹣4=1.1 Y 1=Z﹣X 1= 4﹣1.1=2.9 对于2:R 2= O/Si=2.45 ∴ X 2=2R2﹣4=0.9 Y 2= 4﹣X 2= 4﹣0.9=3.1 ∵Y 1﹤Y 2 ∴序号1的玻璃组成的粘度比序号2的玻璃小。

6-7 在SiO 2中应加入多少Na 2O ,使玻璃的O/Si=2.5,此时析晶能力是增强还是削弱?

解:设加入x mol的Na 2O ,而SiO 2的量为y mol。 则O/Si=(x+2y)/ y =2.5 ∴x=y/2 即二者的物质量比为1:2时,O/Si=2.5。因为O/Si增加了,粘度下降,析晶能力增强了。 6-8 有一种平板玻璃组成为14Na 2O —13CaO —73SiO 2(wt%重量百分比),其密度为2.5g/cm3, 计算玻璃的原子堆积系数(AFP )为多少?计算该玻璃的结构参数值?

解:该玻璃的平均分子量 GM=0.14×62+0.13×56+0.73×60.02=59.77

在1Å3中原子数为 n=ρNo/GM=2.5×10-24×6.02×1023/59.77 =0.252个/Å3 在1Å3原子所占体积

V=0.0252×4/3π[0.14×2×0.983+0.13×1.063+0.73×0.393+(0.14+0.13+0.73×2)×1.323] =0.4685 ∴ AFP=0.46

结构参数:

wt%

mol

mol% Na 2O 14 0.23 13.7 CaO 13 0.23 13.7 SiO 2 73 1.22 72.6

R=(13.7+13.7+72.6 ×2)/ 72.6=2.38

∵Z=4 ∴X=2R﹣Z=2.38×2﹣4=0.76 Y=Z﹣X= 4﹣0.76=3.24

6-9 试比较硅酸盐玻璃与硼酸盐玻璃在结构与性能上的差异。

答:结构差异:硅酸盐玻璃:石英玻璃是硅酸盐玻璃的基础。石英玻璃是硅氧四面体[SiO4]以顶角相连而组成的三维架状结构。由于Si —O —Si 键角变动范围大,使石英玻璃中[SiO4]四面体排列成无规则网络结构。SiO 2是硅酸盐玻璃中的主要氧化物。

硼酸盐玻璃:B 和O 交替排列的平面六角环的B —O 集团是硼酸盐玻璃的重要基元,这些环通过B —O —B 链连成三维网络。B 2O 3是网络形成剂。这种连环结构与石英玻璃硅氧四面体的不规则网络不同,任何O —B 三角体的周围空间并不完全被临接的三角体所填充,两个原子接近的可能性较小。

性能差异:硅酸盐玻璃:试剂和气体介质化学稳定性好、硬度高、生产方法简单等优点。

硼酸盐玻璃:硼酸盐玻璃有某些优异的特性。例如硼酐是唯一能用以制造有吸收慢中子的氧化物玻璃;氧化硼玻璃的转化温度比硅酸盐玻璃低得多;硼对中子射线的灵敏度高,硼酸盐玻璃作为原子反应堆的窗口对材料起屏蔽中子射线的作用。

6-10 解释硼酸盐玻璃的硼反常现象?

答:硼反常现象:随着Na 2O (R 2O )含量的增加,桥氧数增大,热膨胀系数逐渐下降。当Na 2O 含量达到15%—16%时,桥氧又开始减少,热膨胀系数重新上升,这种反常现象就是硼反常现象。

硼反常现象原因:当数量不多的碱金属氧化物同B 2O 3一起熔融时,碱金属所提供的氧不像熔融SiO 2玻璃中作为非桥氧出现在结构中,而是使硼转变为由桥氧组成的硼氧四面体。致使B 2O 3玻璃从原来二度空间层状结构部分转变为三度空间的架状结构,从而加强了网络结构,并使玻璃的各种物理性能变好。这与相同条件下的硅酸盐玻璃性能随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加入量的变化规律相反。

第七章 固体表面与界面

7-1 分析说明:焊接、烧结、粘附接合和玻璃-金属封接的作用原理?

7-2 MgO —Al 2O 3—SiO 2系统的低共熔物放在Si 3N 4 陶瓷片上,在低共熔温度下,液相的表面张力为900×10-3N/m,液体与固体的界面能为600×10-3N/m,测得接触角为70.52°,⑪ 求Si 3N 4的表面张力。⑫ 把Si 3N 4在低共熔温度下进行热处理,测试其热腐蚀的槽角60°,求Si 3N 4的晶界能?

-3 解:⑪已知γLV =900×10N/m γSL =600×10-3N/m θ=70.52°

γSV =γSL +γLV COSθ=600×10-3+900×10-3×COS70.25=900.13×10-3N/m

⑫已知φ=60° γSS =2γSV COSФ/2 =2×900×10-3×COS60/2 =1.559N/m

7-3 氧化铝瓷件中需要被银,已知1000℃时γ(Al2O3(S))=1.0×10-3N/m,γ(Ag

10-3N/m, γ(Ag (L) /Al2O3(S )) =1.77×10-3N/m,问液态银能否湿润氧化铝瓷件表(L))=0.92×

面?用什么方法改善它们之间的湿润性?

解:由于γSV =γSL +γLV COSθ ∴COSθ= -0.84 ∴θ= 147°﹥90°

∴液态银不能湿润氧化铝瓷件表面,但可以通过降低γSL 使其小于γSV ,从而达到湿润的目的。

方法如下:加入一些金属降低γSL 。

7-4 影响湿润的因素有那些?

答:⑪ 固体表面粗糙度 当真实接触角θ小于90°时,粗糙度越大,表面接触角越小,就越容易湿润;当θ大于90°,则粗糙度越大,越不利于湿润。

⑫ 吸附膜 吸附膜的存在使接触角增大,起着阻碍作用。

7-5 说明吸附的本质?

答:吸附是固体表面力场与吸附分子发出的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发生在固体上的。根据相互作用力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 物理吸附:由分子间引力引起的,这时吸附物分子与吸附剂晶格可看作是两个分立的系统。

化学吸附:伴随有电子转移的键合过程,这时应把吸附分子与吸附剂晶格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来处理。

7-6 什么是晶界结构?

答:晶界结构是指晶界在多晶体中的形状、结构和分布。

7-7 试说明晶粒之间的晶界应力的大小对晶体性能的影响?

答:两种不同热膨胀系数的晶相,在高温燃烧时,两个相完全密合接触,处于一种无应力状态,但当它们冷却时,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同,收缩不同,晶界中就会存在应力。晶界中的应力大则有可能在晶界上出现裂纹,甚至使多晶体破裂,小则保持在晶界内。

第八章 浆体的胶体化学原理

8-2黏土胶粒分散在水中时,因吸附层与扩散层各带有相反的电荷,所以相对移动时两者之间就存在着电位差,这个电位差称电动电位或δ-电位。其数值对黏土泥浆的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

8-3 大 小

(1)离子置换能力

(2)黏土的δ-电位

(3)泥浆的流动性

(4)泥浆的稳定性

(5)黏土的结合水

8-4 泥浆的流动性是指泥浆含水量低,黏度小而流动度大的性质。

泥浆的触变性是泥浆静止不动时似凝固体,一经扰动或摇动,凝固的泥浆又重新获得流动性。如再静止又重新凝固,这样可以重复无数次。泥浆从流动状态到触变状态是逐渐的,非突变的,并伴随着黏度的增高。

8-5 Na2CO3稀释的泥浆对黏土边面结合的结构拆散的得不完全,因而 泥浆流动差而注浆速度高,触变性大,坯体致密度低。

8-6 影响因素:1)含水量 ,2)电解质,3)颗粒大小,4)黏土的矿物组成,5)泥料处理工艺,6)腐殖质含量,添加剂。泥料经过真空练泥排除气体;经过一定时间陈腐使水分均匀;适宜的腐殖质含量;添加朔化剂等方法提高瘠性物料的朔化。

8-7 黏土层面上的负电荷:黏土晶格内离子的同晶置换造成电价不平衡使之面板上带负电;

在一定条件下,黏土的边棱由于从介质中接受质子而使边棱带正电荷。由于黏土的负电荷一般都大于正电荷,因此黏土是带有负电荷的。

8-8 为使非黏土瘠性材料呈现可朔性而解决制品成型得其进行朔化。

天然朔化剂:黏土。

有机朔化剂:聚乙烯醇,羟甲基纤维素,聚醋酸乙烯脂等。

8-7 黏土层面上的负电荷:黏土晶格内离子的同晶置换造成电价不平衡使之面板上带负电;

在一定条件下,黏土的边棱由于从介质中接受质子而使边棱带正电荷。由于黏土的负电荷一般都大于正电荷,因此黏土是带有负电荷的。

8-8 为使非黏土瘠性材料呈现可朔性而解决制品成型得其进行朔化。

天然朔化剂:黏土。

有机朔化剂:聚乙烯醇,羟甲基纤维素,聚醋酸乙烯脂等。

第十章 相平衡

1. 解释下列名词:凝聚系统,介稳平衡,低共熔点,双升点,双降点,马鞍点,连线规则,切线规则,三角形规则,重心规则。

解:凝聚系统:不含气相或气相可以忽略的系统。

介稳平衡:即热力学非平衡态,能量处于较高状态,经常出现于硅酸盐系统中。 低共熔点:是一种无变量点,系统冷却时几种晶相同时从熔液中析出,或加热时同时融化。

双升点:处于交叉位的单转熔点。 双降点:处于共轭位的双转熔点。

马鞍点:三元相图界线上温度最高点,同时又是二元系统温度的最低点。 连线规则:将一界线(或其延长线)与相应的连线(或其延长线)相交,其交点是该界线上的温度最高点。

切线规则:将界线上某一点所作的切线与相应的连线相交,如交点在连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共熔性质;如交点在连线的延长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转熔性质,远离交点的晶相被回吸。

三角形规则:原始熔体组成点所在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表示的物质即为其结晶产物;与这三个物质相应的初初晶区所包围的三元无变量点是其结晶结束点。 重心规则:如无变点处于其相应副三角形的重心位,则该无变点为低共熔点:如无变点处于其相应副三角形的交叉位,则该无变点为单转熔点;如无变点处于其相应副三角形的共轭位,则该无变点为双转熔点。

2. 从SiO 2的多晶转变现象说明硅酸盐制品中为什么经常出现介稳态晶相? 解:在573℃以下的低温,SiO 2的稳定晶型为b -石英,加热至573℃转变为高温型的a -石英,这种转变较快;冷却时在同一温度下以同样的速度发生逆转变。如果加热速度过快,则a -石英过热而在1600℃时熔融。如果加热速度很慢,则在870℃转变为a -鳞石英。a -鳞石英在加热较快时,过热到1670℃时熔融。当缓慢冷却时,在870℃仍可逆地转变为a -石英;当迅速冷却时,沿虚线过冷,在163℃转变为介稳态的b -鳞石英,在117℃转变为介稳态的g -鳞石英。加热时g -鳞石英仍在原转变温度以同样的速度先后转变为b -鳞石英和a -鳞石英。a -鳞石英缓慢加热,在1470℃时转变为a -方石英,继续加热到1713℃熔融。当缓慢冷却时,在1470℃时可逆地转变为a -鳞石英;当迅速冷却时,沿虚 线过冷,在180~270℃转变为介稳状态的b -方石英;当加热b -方石英仍在180~270℃迅速转变为稳定状态的a -方石英。熔融状态的SiO 2由于粘度很大,冷却时往往成为过冷的液相--石英玻璃。虽然它是介稳态,由于粘度很大在常温下可以长期不变。如果在1000℃以上持久加热,也会产生析晶。熔融状态的SiO 2,只有极其缓慢的冷却,才会在1713℃可逆地转变为a -方石英。对SiO 2的相图进行分析发现,SiO 2的所有处于介稳状态的熔体的饱和蒸汽压都比相同温度范围内处于热力学稳定态的熔体的饱和蒸汽压高。而理论和实践证明,在给定的温度范围,具有最小蒸汽压的相一定是最稳定的相。所以由于晶型转变速度不同,在不同的加热或冷却速率下,硅酸盐制品中经常出现介稳态晶相。

3. SiO2具有很高的熔点,硅酸盐玻璃的熔制温度也很高。现要选择一种氧化物与SiO 2在800℃的低温下形成均一的二元氧化物玻璃,请问,选何种氧化物?加入量是多少?

解:根据Na 2O -SiO 2系统相图可知最低共熔点为799℃。故选择Na 2O 能与SiO 2在800℃的低温下形成均一的二元氧化物玻璃。

4. 具有不一致熔融二元化合物的二元相图〔图10-12(c )〕在低共熔点E 发生如下析晶过程:L A+C,已知E 点的B 含量为20%,化合物C 的B 含量为64%。今有C 1,C 2两种配料,已知C 1中B 含量是C 2中B 含量的1.5倍,且在高温熔融冷却析晶时,从该二配料中析出的初相(即达到低共熔温度前析出的第一种晶

体)含量相等。请计算C 1,C 2的组成。

解:设C 2中B 含量为x, 则C 1中B 含量为1.5x ,

由题意得:

所以C1组成B 含量为26%,C2组成B 含量为17.3%。

5. 已知A ,B 两组分构成具有低共熔点的有限固溶体二元相图〔图10-12(i )〕。试根据下列实验数据绘制相图的大致形状:A 的熔点为1000℃,B 的熔点为700℃。含B 为0.25mol 的试样在500℃完全凝固,其中含0.733 mol初相α和0.267mol (α+β)共生体。含B 为0.5mol 的试样在同一温度下完全凝固,其中含0.4 mol初相α和0.6mol (α+β)共生体,而α相总量占晶相总量的50%。实验数据均在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定。

解:设C 点含B 为x%,E点含B 为y%,D 点含B 为z%,由题意借助杠杆规则得关系式:

解得:

x=5.1%

y=79.9% z=94.9%

由此可确定C 、D 、E 三点的位置,从而绘出其草图。

6. 在三元系统的浓度三角形上画出下列配料的组成点,并注意其变化规律。

1. A=10%, B=70%, C=20%(质量百分数,下同)

2. A=10%, B=20%, C=70% 3. A=70%, B=20%, C=10%

今有配料(1)3kg ,配料(2)2kg ,配料(3)5kg ,若将此三配料混合加热至完全熔融,试根据杠杆规则用作图法求熔体的组成。

解:根据题中所给条件,在浓度三角形中找到三个配料组成点的位置。连接配料

(1)与配料(2)的组成点,按杠杆规则求其混合后的组成点。再将此点与配料

(3)的组成点连接,此连线的中点即为所求的熔体组成点。

7. 图〔10-24(e )〕是具有双降升点的生成一个不一致熔融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 请分析1,2,3点的析晶路程的各自特点,并在图中用阴影标出析晶时可能发生穿相区的组成范围。组成点n 在SC 连线上,请分析它的析晶路程。

解:熔体1的析晶路程:

熔体2的析晶路程:

熔体3的析晶路程;

8. 在(图10-36)中: (1).划分副三角形; (2).用箭头标出界线上温度下降的方向及界线的性质; (3).判断化合物的性质; (4).写出各无变量点的性质及反应式;分析M 点的析晶路程,写出刚到达析晶终点时各晶相的含量。

解:(1)、(2)见图解;

(3)S1不一致熔融化合物,S2一致熔融化合物,S3不一致熔融化合物,S4不一致熔融化合物,S5一致熔融化合物,S6一致熔融化合物。

(4) E 为单转熔点:L +C S6+S 5;F 为双转熔点:L S4-S 6-S 5

G 为单转熔点:L +S 6 S 3+S 4;H 为单转熔点:L +S 4 S 3+S 5

9. 分析相图(图10-37)中点1、2熔体的析晶路程。( 注:S 、1、E 在一条直线上) 。

解:熔体1具有穿相区的特征,液相在E3点反应完,固相只剩S 一个相,所以穿过S 相区,最终在E2点结束。

熔体2液相在E3点反应完,固相剩S 和B 两个相,无穿相区情况,最终在E2点结束。

10. 在Na 2O-CaO-SiO 2相图(图10-35)中:

(1)划分出全部的副三角形;

(2)判断界线的温度变化方向及界线的性质;

(3)写出无变量点的平衡关系式;

(4)分析并写出M 点的析晶路程(M 点在CS 与NC 3S 6连线的延长线上,注意穿相区的情况)。

解:⑪、⑫见图解; ⑬见下表:

表10-14 Na2O-CaO-SiO 2系统富硅部分的无变量点的性质

(4)M 点位于△NC 3S 6-NS 2-NCS 5内,在4点析晶结束,最终晶相为:NC 3S 6、NS 2NCS 5。开始析出βCS ,经过晶型转变、转熔等一系列反应,连穿三个相区,最终在4点析晶结束。

11. 一个陶瓷配方,含长石(K 2O ·Al 2O 3·6SiO 2)39%,脱水高岭土(Al 2O 3·2SiO 2)61%,在1200℃烧成。问:(1) 瓷体中存在哪几相?(2) 所含各相的重量百分数是多少?

解:在K 2O-Al 2O 3-SiO 2系统相图的配料三角形(图10-32)中根据长石与脱水高岭土的含量确定配料组成点,然后在产物三角形(图10-32)找最终平衡相,根据杠杆规则计算各相组成。

第一章 晶体类型 一、名词解释

①晶体、②等同点、③空间点阵、④结点、⑤对称、⑥对称型、⑦晶类、⑧单形、⑨聚形、⑩晶体定向、○11晶体常数、○12布拉菲格子、○13晶胞、○14晶胞参数、○15空间群。

解答:①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或晶体是具格子构造的固体。

②晶体结构中在同一取向上几何环境和物质环境皆相同的点称为等同点。

③空间点阵是表示晶体结构中各类等同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或是表示晶体内部结构中质点重复规律的几何图形。

④空间点阵中的阵点,称为结点。⑤对称是指物体相同部分作有规律的重复。 ⑥晶体结构中所有点对称要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和旋转反伸轴)的集合称为对称型,也称点群。

⑦将对称型相同的晶体归为一类,称为晶类。

⑧单形是由一组同形等大的晶面所组成,这些晶面可以借助其所属对称型的对称要素彼此实现重复。也就是说,单形是由对称要素联系起来的一组晶面的集合。 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形的晶形称为聚形。

⑩晶体定向就是在晶体中确定坐标轴(称晶轴)及轴单位或轴率(轴单位之比)。 ○11晶体常数:晶轴轴率或轴单位,轴角。

○12所有晶体结构的空间点阵可划分成十四种类型的空间格子,这14种空间格子称布拉菲格子。

○13任何晶体都对应一种布拉菲格子,因此任何晶体都可划分出与此种布拉菲格子平行六面体相对应的部分,这一部分晶体就称为晶胞。晶胞是能够反映晶体结构特征的最小单位。

○14表示晶体结构特征的参数(a 、b 、c ,α(b∧c) 、β(a∧c) 、γ(a∧b) )称为晶胞常数,晶胞参数也即晶体常数。

○15空间群是指一个晶体结构中所有对称要素集合。

①四方柱、四方双锥 ②菱面体、六方柱 ③四角三八

面体、平行双面 ④四方四面体、四方双锥 ⑤四面体、

八面体 ⑥斜方柱、四方双锥

二、(1)根据对称型国际符号写出对称型,并指出各对称要素的空间方位关系。 ①2/m;②mm2;③422;④6/mmm。

(2)写出下列对称型的国际符号 ①3L23pc 、②L4PC 、③Li4、④L33P

(3)下列晶形是对称型为L4PC 的理想形态,判断其是单形或是聚形,并说明对称要素如何将其联系起来的。

(4)下列单形能否相聚而成聚形

解答:(1)①L2PC ,L2⊥P ,相交于对称中心C 。②L22P ,两个P 相互垂直,其交线为L2。 ③L44L2,在垂直L4的方向上有4个互成45°的L2。 ④L66L27PC ,在垂直L6的方向上有6个互成30°的L2和6个互成30°的P ,L2⊥P ,另外一个

P 垂直L6,其中心为C 。

(2)①3L23PC-mmm ②L4PC-4/m ③Li4- ④L33P-3m

(3) (a)是由四方柱和平行双面聚合而成的聚形,其中四方柱的四个面是通过L4操作而相互对称,而上下两侧的平行双面通过P 或C 相互反应而对称。

(b)为四方双锥单型,四方双锥的斜交的8个面通过L4和P 或C 彼此对称。

(4)①能、②能、③不能、④能、⑤不能、⑥不能

三、计算题

(1)一个立方晶系晶胞中,一晶面在晶轴X 、Y 、Z 上的截距分别为2a 、1/2a 、2/3a,求此晶面的晶面指数。

(2)一个四方晶系晶体的晶面,在X 、Y 、Z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3a 、4a 、6c ,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解答:(1)在X 、Y 、Z 轴上的截距系数:2、1/2、2/3。

截距系数的倒数比为1/2︰2︰3/2=1︰4︰3 晶面指数为:(143)

(2)此晶面与X 、Y 、Z 轴的截距系数分别为3、4、6,其倒数之比为1/3∶1/4∶1/6=4∶3∶2,因此,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432)

四、填空题

(1) 晶体的对称要素中点对称要素种类有_____、_____、_____ 、_____ ,含有平移操作的对称要素种类有_____ 、_____ 。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2) 晶族、晶系、对称型、结晶学单形、几何单形、布拉菲格子、空间群的数目分别是 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3)晶体有两种理想形态,分别是 _____和 _____。

解答:(1) 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旋转反伸轴;滑移面、螺旋轴;C 、m 、1、2、3、4、6; =C 、 =m、 、 、 ;a 、b 、c 、n 、d ;21、31、32、41、42、43、61、62、63、64、65。

(2) 3、7、32、146、47、14、230。(3) 单形、聚形。

五、试解释下列对称型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①6/m;解答:①四次对称轴且有与其垂直的对称面;

六、简答题

(2)试述玻璃和晶体的差别。

(3)晶胞与空间格子是何种关系?

解答:(1)晶体的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兼具短程有序和长程有序的结构。而玻璃的内部质点则呈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的无规网络结构或微晶子结构。与非晶体比较晶体具有自限性、均一性、异向性、对称性、最小内能和稳定性。

(2)晶胞是指能够充分反映整个晶体结构特征的最小结构单位,晶体可看成晶胞的无间隙堆垛而成。晶胞的形状大小与对应的单位平行六面体完全一致,并可用与平行六面体相同的参数来表征晶胞的几何特征。其区别是单位平行六面体是

不具任何物理、化学特征的几何点(等同点)构成的。而晶胞则是实在的具体质点构成。

第二套 晶体结构 2-1 名词解释:配位数与配位体,同质多晶与多晶转变,位移性转变与重建性转变,晶体场理论与配位场理论。

答: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与一个离子直接相邻的异号离子数。

配位体:晶体结构中与某一个阳离子直接相邻、形成配位关系的各个阴离子中心连线所构成的多面体。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外界条件下(温度、压力、pH 值等),结晶成为两种以上不同结构晶体的现象。

多晶转变:当外界条件改变到一定程度时,各种变体之间发生结构转变,从一种变体转变成为另一种变体的现象。

位移性转变:不打开任何键,也不改变原子最邻近的配位数,仅仅使结构发生畸变,原子从原来位置发生少许位移,使次级配位有所改变的一种多晶转变形式。 重建性转变:破坏原有原子间化学键,改变原子最邻近配位数,使晶体结构完全改变原样的一种多晶转变形式。

晶体场理论:认为在晶体结构中,中心阳离子与配位体之间是离子键,不存在电子轨道的重迭,并将配位体作为点电荷来处理的理论。

配位场理论:除了考虑到由配位体所引起的纯静电效应以外,还考虑了

共价成键的效应的理论。

2-2 面排列密度的定义为:在平面上球体所占的面积分数。

(a )画出MgO (NaCl 型)晶体(111)(110)和(100)晶面上的原子排布图; (b )计算这三个晶面的面排列密度。

图2-1 MgO晶体中不同晶面的氧离子排布示意图

解:MgO 晶体中O2-

做紧密堆积,Mg2+填充在八面体空隙中。

(a )(

111)(110)和(100)晶面上的氧离子排布情况如图2-1所示。

(b )在面心立方紧密堆积的单位晶胞中,

(111)面:面排列密度=

(110)面:面排列密度=

(100)面:面排列密度=

2-3 试证明等径球体六方紧密堆积的六方晶胞的轴比c/a≈1.633。

证明:六方紧密堆积的晶胞中,a 轴上两个球直接相邻,a0=2r;c 轴方向上,中

间的一个球分别与上、下各三个球紧密接触,形成

四面体,如图2-2所示:

图2-2 六方紧密堆积晶胞中 有关尺寸关系示意图

2-4 设原子半径为R ,试计算体心立方堆积结构的(100)、(110)、(111)面的面排列密度和晶面族的面间距。(与2-2

比较)

解:在体心立方堆积结构中:

(100)面:面排列密度

=

面间距=

(110)面:面排列密度

=

面间距=

(111)面:面排列密度

=

面间距=

2-5 以NaCl 晶胞为例,试说明面心立方紧密堆积中的八面体和四面体空隙的位置和数量。

答:以NaCl 晶胞中(001)面心的一个球(Cl-离子)为例,它的正下方有1个八面体空隙(体心位置),与其对称,正上方也有1个八面体空隙;前后左右各有1个八面体空隙(棱心位置)。所以共有6个八面体空隙与其直接相邻,由于每个八面体空隙由6个球构成,所以属于这个球的八面体空隙数为6×1/6=1。 在这个晶胞中,这个球还与另外2个面心、1个顶角上的球构成4个四面体空隙(即1/8小立方体的体心位置);由于对称性,在上面的晶胞中,也有4个四面体空隙由这个参与构成。所以共有8个四面体空隙与其直接相邻,由于每个四面体空隙由4个球构成,所以属于这个球的四面体空隙数为8×1/4=2

2-6 临界半径比的定义是:紧密堆积的阴离子恰好互相接触,并与中心的阳离子

也恰好接触的条件下,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之比。即每种配位体的阳、阴离子半径比的下限。计算下列配位的临界半径比:(a )立方体配位;(b )八面体配位;(c )四面体配位;(d )三角形配位。

解:(1)立方体配位

在立方体的对角线上正、负离子相互接触,在立方体的棱上两个负离子相互接触。因此:

(2)八面体配位

在八面体中,中心对称的一对阴离子中心连线上正、负离子相互接触,棱上两个负离子相互接触。因此:

(3)四面体配位

在四面体中中心正离子与四个负离子直接接触,四个负离子之间相互接触(中心角

底面上对角中心线长为:

)。因此:

(4)三角体配位

在三角体中,在同一个平面上中心正离子与三个负离子直接接触,三个负离子之间相互接触。因此:

2-7 一个面心立方紧密堆积的金属晶体,其原子量为M ,密度是8.94g/cm3。试计算其晶格常数和原子间距。

解:根据密度定义,晶格常数

原子间距=

2-8 试根据原子半径R 计算面心立方晶胞、六方晶胞、体心立方晶胞的体积。 解:面心立方晶胞:

六方晶胞(1/3):

体心立方晶胞:

2-9 MgO具有NaCl 结构。根据O2-半径为0.140nm 和Mg2+半径为0.072nm ,计算球状离子所占据的体积分数和计算MgO 的密度。并说明为什么其体积分数小于74.05%?

解:在MgO 晶体中,正负离子直接相邻,a0=2(r++r-)=0.424(nm)

体积分数=4×(4π/3)×(0.143+0.0723)/0.4243=68.52%

密度=4×(24.3+16)/[6.023×1023×(0.424×10-7)3]=3.5112(g/cm3)

MgO 体积分数小于74.05%,原因在于r+/r-=0.072/0.14=0.4235>0.414,正负离子紧密接触,而负离子之间不直接接触,即正离子将负离子形成的八面体空隙撑开了,负离子不再是紧密堆积,所以其体积分数小于等径球体紧密堆积的体积分数74.05%。

2-10 半径为R 的球,相互接触排列成体心立方结构,试计算能填入其空隙中的最大小球半径r 。体心立方结构晶胞中最大的空隙的坐标为(0,1/2,1/4)。 解:在体心立方结构中,同样存在八面体和四面体空隙,但是其形状、大小和位置与面心立方紧密堆积略有不同(如图2-3所示)。

设:大球半径为R ,小球半径为r 。则位于立方体面心、棱心位置的八面体空隙能够填充的最大的小球尺寸为:

位于立方体(0.5,0.25,0)位置的四面体空隙能够填充的最大的小球尺寸为:

2-11 纯铁在912℃由体心立方结构转变成面心立方,体积随之减小1.06%。根据面心立方结构的原子半径R 面心计算体心立方结构的原子半径R 体心。

解:因为面心立方结构中,单位晶胞4个原子,

结构中,单位晶胞2个原子,

所以,

解得:RF=1.0251RI,或RI=0.9755RF

密度和晶面族的面间距。

解:在体心立方堆积结构中:

(100)面:面排列密度=

面间距=

(110)面:面排列密度=

面间距=

(111)面:面排列密度=

面间距= ;而体心立方 1. 设原子半径为R ,试计算体心立方堆积结构的(100)、(110)、(111)面的面排列

2. 以NaCl 晶胞为例,试说明面心立方紧密堆积中的八面体和四面体空隙的位置和数量。 答:以NaCl 晶胞中(001)面心的一个球(Cl -离子)为例,它的正下方有1个八面体空隙(体心位置),与其对称,正上方也有1个八面体空隙;前后左右各有1个八面体空隙(棱心位置)。所以共有6个八面体空隙与其直接相邻,由于每个八面体空隙由6个球构成,所以属于这个球的八面体空隙数为6×1/6=1。

在这个晶胞中,这个球还与另外2个面心、1个顶角上的球构成4个四面体空隙(即1/8小立方体的体心位置);由于对称性,在上面的晶胞中,也有4个四面体空隙由这个参与构成。所以共有8个四面体空隙与其直接相邻,由于每个四面体空隙由4个球构成,所以属于这个球的四面体空隙数为8×1/4=2。

3. MgO 具有NaCl 结构。根据O 2-半径为0.140nm 和Mg 2+半径为0.072nm ,计算球状离子

所占据的体积分数和计算MgO 的密度。并说明为什么其体积分数小于74.05%?

解:在MgO 晶体中,正负离子直接相邻,a0=2(r+r-)=0.424(nm)

体积分数=4×(4π/3)×(0.143+0.0723)/0.4243=68.52%

3密度=4×(24.3+16)/[6.023×1023×(0.424×10-7)3]=3.5112(g/cm)

MgO 体积分数小于74.05%,原因在于r+/r-=0.072/0.14=0.4235>0.414,正负离子紧密接触,而负离子之间不直接接触,即正离子将负离子形成的八面体空隙撑开了,负离子不再是紧密堆积,所以其体积分数小于等径球体紧密堆积的体积分数74.05%。

+

4. 纯铁在912℃由体心立方结构转变成面心立方,体积随之减小1.06%。根据面心立方结

构的原子半径R 面心计算体心立方结构的原子半径R 体心。

解:因为面心立方结构中,单位晶胞4个原子,

晶胞2个原子,

;而体心立方结构中,单位

所以, 解得:RF=1.0251RI,或RI=0.9755RF

5. 一个面心立方紧密堆积的金属晶体,其原子量为M ,密度是8.94g/cm3。试计算其晶格

常数和原子间距。

解:根据密度定义,晶格常数

原子间距=

6. 试解释

(a )在AX 型晶体结构中,NaCl 型结构最多;

(b )MgAl 2O 4晶体结构中,按r +/r-与CN 关系,Mg 2+、Al 3+都填充八面体空隙,但在该

结构中Mg 2+进入四面体空隙,Al 3+填充八面体空隙;而在MgFe 2O 4结构中,Mg 2+填充八面体空隙,而一半Fe 填充四面体空隙。

(c )绿宝石和透辉石中Si:O都为1:3,前者为环状结构,后者为链状结构。

答:(a )在AX 型晶体结构中,一般阴离子X 的半径较大,而阳离子A 的半径较小,所

以X 做紧密堆积,A 填充在其空隙中。大多数AX 型化合物的r +/r-在0.414~0.732之间,应该填充在八面体空隙,即具有NaCl 型结构;并且NaCl 型晶体结构的对称性较高,所以AX 型化合物大多具有NaCl 型结构。

(b )按照阳、阴离子半径比与配位数之间的关系,Al 3+与Mg 2+的配位数均应该为6,填入八3+

面体空隙。但是,根据鲍林规则,高电价离子填充于低配位的四面体空隙时,排斥力要比填充八面体空隙中较大,稳定性较差,所以Al 填入八面体空隙,而Mg 填入四面体空隙。

而在MgFe 2O 4结构中,由于Fe 3+的八面体择位能为0,可以进入四面体或八面体空隙,当

3+2+3+配位数为4时,Fe 离子半径0.049nm ,Mg 离子半径0.057nm ,Fe 在四面体空隙中更加稳

定,所以Mg 2+填充八面体空隙、一半Fe 3+填充四面体空隙。

(c )绿宝石和透辉石中Si:O都为1:3。但是,绿宝石中的其它阳离子Be 和Al 的离子

半径较小,配位数较小(4或6),相互间斥力较大,所以绿宝石通过[SiO4]顶角相连形成六节环,再通过Be 和Al 将六节环连接起来,离子堆积结合状态不太紧密,这样晶体结构

2+2+较稳定。透辉石中是Mg 和Ca ,离子半径较大,配位数较大(分别为6和8),相互间斥

力较小,所以透辉石通过[SiO4]顶角相连形成单链,离子堆积结合状态比较紧密。

7. 同为碱土金属阳离子Be 、Mg 、Ca ,其卤化物BeF2和SiO 2结构同,MgF 2与TiO 2

(金红石型)结构同,CaF 2则有萤石型结构,分析其原因。

答:碱土金属离子Be 2+、Mg 2+、Ca 2+,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离子半径逐渐增大,极化性能变化不大。当阴离子同为F -时,使得其r +/r-增大,配位数增大,由BeF 2的4配位到MgF 2的6

配位,再到CaF 2的8配位。

8. 金刚石结构中C 原子按面心立方排列,为什么其堆积系数仅为34%。

答:为了分析晶体结构方便起见,金刚石结构中C 原子可以看成按面心立方排列。但实际上由于C 原子之间是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每个C 原子只与4个C 原子形成价键(紧密相邻),所以并没有达到紧密堆积(紧密堆积时每个原子同时与12个原子紧密相邻),其晶体结构内部存在很多空隙。所以其堆积系数仅为34%,远远小于紧密堆积的74.05% 2+2+2+2+3+2+3+3+2+

第三章 离子晶体结构

3-1 名词解释

(a)萤石型和反萤石型 (b)类质同晶和同质多晶 (c)二八面体型与三八面体型 (d)同晶取代与阳离子交换 (e)尖晶石与反尖晶石

答:(a )萤石型:CaF2型结构中,Ca2+按面心立方紧密排列,F-占据晶胞中全部四面体空隙。

反萤石型: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位置与CaF2型结构完全相反,即碱金属离子占据F-的位置,O2-占据Ca2+的位置。

(b )类质同象:物质结晶时,其晶体结构中部分原有的离子或原子位置被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所占有,共同组成均匀的、呈单一相的晶体,不引起键性和晶体结构变化的现象。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c )二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有三分之二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二八面体型结构

三八面体型:在层状硅酸盐矿物中,若全部的八面体空隙被阳离子所填充称为三八面体型结构。

(d )同晶取代:杂质离子取代晶体结构中某一结点上的离子而不改变晶体结构类型的现象。

阳离子交换:在粘土矿物中,当结构中的同晶取代主要发生在铝氧层时,一些电

价低、半径大的阳离子(如K+、Na+等)将进入晶体结构来平衡多余的负电荷,它们与晶体的结合不很牢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其它阳离子交换。

(e )正尖晶石:在AB2O4尖晶石型晶体结构中,若A2+分布在四面体空隙、而B3+分布于八面体空隙,称为正尖晶石;反尖晶石:若A2+分布在八面体空隙、而B3+一半分布于四面体空隙另一半分布于八面体空隙,通式为B(AB)O4,称为反尖晶石。

3-2 (a )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的晶胞中,画出适合氧离子位置的间隙类型及位置,八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为若干?四面体间隙位置数与氧离子数之比又为若干?(b )在氧离子面心立方密堆积结构中,对于获得稳定结构各需何种价离子,其中:(1)所有八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2)所有四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3)填满一半八面体间隙位置;(4)填满一半四面体间隙位置。并对每一种堆积方式举一晶体实例说明之。

解:(a )参见2-5题解答。(b )对于氧离子紧密堆积的晶体,获得稳定的结构所需电价离子及实例如下:

填满所有的八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MgO ;

填满所有的四面体空隙,1价阳离子,Li2O ;

填满一半的八面体空隙,4价阳离子,TiO2;

填满一半的四面体空隙,2价阳离子,ZnO 。

3-3 MgO晶体结构,Mg2+半径为0.072nm ,O2-半径为0.140nm ,计算MgO 晶体中离子堆积系数(球状离子所占据晶胞的体积分数);计算MgO 的密度。

解:参见2-9题。

3-4 Li2O晶体,Li+的半径为0.074nm ,O2-的半径为

0.140nm ,其密度为1.646g/cm3,求晶胞常数a0;晶

胞中Li2O 的分子数。

解:按照已知密度计算:

根据已知离子半径计算:[LiO4]的棱为小立方体的面

对角线。

从图3-1所示尺寸关系知道:

将已知数值代入上式并解方程得:

3-5 试解释

(a )在AX 型晶体结构中,NaCl 型结构最多;

(b )MgAl2O4晶体结构中,按r+/r-与CN 关系,Mg2+、Al3+都填充八面体空隙,但在该结构中Mg2+进入四面体空隙,Al3+填充八面体空隙;而在MgFe2O4结构中,Mg2+填充八面体空隙,而一半Fe3+填充四面体空隙。

(c )绿宝石和透辉石中Si:O都为1:3,前者为环状结构,后者为链状结构。 答:(a )在AX 型晶体结构中,一般阴离子X 的半径较大,而阳离子A 的半径较小,所以X 做紧密堆积,A 填充在其空隙中。大多数AX 型化合物的r+/r-在0.414~0.732之间,应该填充在八面体空隙,即具有NaCl 型结构;并且NaCl 型晶体结构的对称性较高,所以AX 型化合物大多具有NaCl 型结构。

(b )按照阳、阴离子半径比与配位数之间的关系,Al3+与Mg2+的配位数均应该为6,填入八面体空隙。但是,根据鲍林规则,高电价离子填充于低配位的四面体空隙时,排斥力要比填充八面体空隙中较大,稳定性较差,所以Al3+填入八面体空隙,而Mg2+填入四面体空隙。

而在MgFe2O4结构中,由于Fe3+的八面体择位能为0,可以进入四面体或八面体空隙,当配位数为4时,Fe3+离子半径0.049nm ,Mg2+离子半径0.057nm ,Fe3+在四面体空隙中更加稳定,所以Mg2+填充八面体空隙、一半Fe3+填充四面体空隙。

(c )绿宝石和透辉石中Si:O都为1:3。但是,绿宝石中的其它阳离子Be2+和Al3+的离子半径较小,配位数较小(4或6),相互间斥力较大,所以绿宝石通过[SiO4]顶角相连形成六节环,再通过Be2+和Al3+将六节环连接起来,离子堆积结合状态不太紧密,这样晶体结构较稳定。透辉石中是Mg2+和Ca2+,离子半径较大,配位数较大(分别为6和8),相互间斥力较小,所以透辉石通过[SiO4]顶角相连形成单链,离子堆积结合状态比较紧密。

3-6叙述硅酸盐晶体结构分类原则及各种类型的特点,并举一例说明之。 解:硅酸盐矿物按照硅氧四面体的连接方式进行分类,具体类型见表3-1。 表3-1 硅酸盐矿物的结构类型 结构类型 共用氧数 形状 络阴离子 氧硅比 岛状 0 四面体 [SiO4]4- 4 组群状 1~2 六节环 [Si6O 18]12- 3.5~3 链状 2~3 单链 [Si2O 6]4- 3~2.5 层状 3 平面层 [Si4O 10]4- 2.5 架状 4 骨架 [SiO2] 2

实例

镁橄榄石Mg 2[SiO4] 绿宝石Be 3Al 2[Si6O 18] 透辉石CaMg[Si2O 6] 滑石Mg 3[Si4O 10](OH)2

石英SiO 2

3-7 堇青石与绿宝石有相同结构,分析其有显著的离子电导,较小的热膨胀系数的原因。

答:堇青石Mg2Al3[AlSi5O18]具有绿宝石结构,以(3Al3++2Mg2+)置换绿宝石中的(3Be2++2Al3+)。6个[SiO4]通过顶角相连形成六节环,沿c 轴方向上下迭置的六节环内形成了一个空腔,成为离子迁移的通道,因而具有显著的离子电导;另外离子受热后,振幅增大,但由于能够向结构空隙中膨胀,所以不发生明显的体积膨胀,因而热膨胀系数较小。

3-8 (a )什么叫阳离子交换?

(b )从结构上说明高岭石、蒙脱石阳离子交换容量差异的原因。

(c )比较蒙脱石、伊利石同晶取代的不同,说明在平衡负电荷时为什么前者以水化阳离子形式进入结构单元层,而后者以配位阳离子形式进入结构单元层。 答:(a )在粘土矿物中,如果[AlO6]层中部分Al3+被Mg2+、Fe2+代替时,一些水化阳离子(如Na+、Ca2+等)进入层间,来平衡多余的负电荷,在一定条件下这些阳离子可以被其它阳离子交换,这种现象称为阳离子交换。

(b )高岭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较小,而蒙脱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较大。因为高岭石是1:1型结构,单网层与单网层之间以氢键相连,氢键强于范氏键,水化阳离子不易进入层间,因此阳离子交换容量较小。而蒙脱石是为2:1型结构,复网层间以范氏键相连,层间联系较弱,水化阳离子容易进入复网层间以平衡多余的负电荷,因此蒙脱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较大。

(c )蒙脱石和伊利石均为2:1型结构。但是,蒙脱石的铝氧八面体层中大约有1/3的Al3+被Mg2+所取代,平衡电荷的水化阳离子半径大,而且水化阳离子与负电荷之间距离远,覆网层之间的结合力弱,所以进入层间位置。伊利石的硅氧四面体层中约1/6的Si4+被Al3+所取代,K+进入复网层间以平衡多余的负电荷,K+位于上下二层硅氧层的六边形网络的中心,构成[KO12],K+与硅氧层中的负电荷距离近,结合力较强,因此以配位离子形式进入结构单元。

3-9 在透辉石CaMg[Si2O6]晶体结构中,O2-与阳离子Ca2+、Mg2+、Si4+配位型式有哪几种,符合鲍林静电价规则吗?为什么?

答:透辉石CaMg[Si2O6],O2-与阳离子Ca2+、Mg2+、Si4+配位型式有三种,即2个桥氧和2个非桥氧形成[SiO4],6个非桥氧形成[MgO6],4个桥氧和4个非桥氧形成[CaO8]。

在教材的图3-22b 中,同时与1个Si4+、2个Mg2+和1个Ca2+配位的非桥氧,其静电价强度总和为4×1/4+2×2×1/6+2×1/8=23/12,而同时与1个Si4+、1个Mg2+和1个Ca2+配位的非桥氧,其静电价强度总和为4×1/4+2×1/6+2×1/8=19/12,小于其负电价;同时与2个Si4+、2个Ca2+配位的桥氧,其静电价强度总和为4×2×1/4+2×2×1/8=5/2,大于其负电价。所以不完全符合鲍林静电价规则。但是其总体电价仍然平衡的,晶体结构仍然是稳定的。

原因在于Mg2+和Ca2+两种离子的离子半径不同、配位数不同、配位氧离子不同(桥氧或非桥氧)。

3-10 同为碱土金属阳离子Be2+、Mg2+、Ca2+,其卤化物BeF2和SiO2结构同,MgF2与TiO2(金红石型)结构同,CaF2则有萤石型结构,分析其原因。 答:碱土金属离子Be2+、Mg2+、Ca2+,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离子半径逐渐增大,极化性能变化不大。当阴离子同为F-时,使得其r+/r-增大,配位数增大,由BeF2的4配位到MgF2的6配位,再到CaF2的8配位。

3-11 金刚石结构中C 原子按面心立方排列,为什么其堆积系数仅为34%。 答:为了分析晶体结构方便起见,金刚石结构中C 原子可以看成按面心立方排列。但实际上由于C 原子之间是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每个C 原子只与4个C 原子形成价键(紧密相邻),所以并没有达到紧密堆积(紧密堆积时

每个原子同时与12个原子紧密相邻),其晶体结构内部存在很多空隙。所以其堆积系数仅为34%,远远小于紧密堆积的74.05%。

第四章 晶体结构缺陷

4.1 名词解释

(a )弗伦克尔缺陷与肖特基缺陷;(b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解:(a )当晶体热振动时,一些能量足够大的原子离开平衡位置而挤到晶格点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原子,而原来位置上形成空位,这种缺陷称为弗伦克尔缺陷。如果正常格点上原子,热起伏后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跃迁到晶体的表面,在原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这种缺陷称为肖特基缺陷。(b )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称为刃型位错。位错线与滑移方向相互平行的位错称为螺型位错。 4.2试述晶体结构中点缺陷的类型。以通用的表示法写出晶体中各种点缺陷的表示符号。试举例写出CaCl2中Ca2+置换KCl 中K+或进入到KCl 间隙中去的两种点缺陷反应表示式。

解:晶体结构中的点缺陷类型共分:间隙原子、空位和杂质原子等三种。在MX 晶体中,间隙原子的表示符号为MI 或XI ;空位缺陷的表示符号为:VM 或VX 。如果进入MX 晶体的杂质原子是A ,则其表示符号可写成:AM 或AX (取代式)以及Ai (间隙式)。

当CaCl2中Ca2+置换KCl 中K+

而出现点缺陷,其缺陷反应式如下:

CaCl 2

+

+2ClCl

CaCl2中Ca2+进入到KCl

间隙中而形成点缺陷的反应式为:

CaCl 2

+2

+2ClCl

4.3在缺陷反应方程式中,所谓位置平衡、电中性、质量平衡是指什么?

解:位置平衡是指在化合物MaXb 中,M 格点数与X 格点数保持正确的比例关系,即M :X=a:b 。电中性是指在方程式两边应具有相同的有效电荷。质量平衡是指方程式两边应保持物质质量的守恒。

4.4(a )在MgO 晶体中,肖特基缺陷的生成能为6ev ,计算在25℃和1600℃时热缺陷的浓度。 (b )如果MgO 晶体中,含有百万分之一mol 的Al2O3杂质,则在1600℃时,MgO 晶体中是热缺陷占优势还是杂质缺陷占优势?说明原因。

解:(a )根据热缺陷浓度公式:

exp (-)

由题意 △G=6ev=6×1.602×10-19=9.612×10-19J K=1.38×10-23 J/K

T1=25+273=298K T2=1600+273=1873K

298K :

exp =1.92×10-51

1873K :

exp

=8×10-9

(b )在MgO 中加入百万分之一的Al2O3杂质,缺陷反应方程为:

此时产生的缺陷为

[

而由上式可知:

[Al2O3]=[

]杂质

]杂质=[Al 2O 3]=10-6 ]杂质。

∴当加入10-6 Al2O3时,杂质缺陷的浓度为

[ 由(a )计算结果可知:在1873 K,[显然:

[

]杂质>

[

]热=8×10-9

]热,所以在1873 K时杂质缺陷占优势。

4.5对某晶体的缺陷测定生成能为84KJ/mol,计算该晶体在1000K 和1500K 时的缺陷浓度。

解:根据热缺陷浓度公式:exp

(-由题意 △G=84KJ/mol=84000J/mol 则

exp

) 其中R=8.314J/mol·K exp

= exp

=6.4×10-3

当T 1=1000K时,

当T 2=1500K时,exp

()

= exp

=3.45×10-2

4.6试写出在下列二种情况,生成什么缺陷?缺陷浓度是多少?(a )在Al2O3中,添加0.01mol%的Cr2O3,生成淡红宝石(b )在Al2O3中,添加0.5mol%的NiO ,生成黄宝石。 解:(a )在Al2O3中,添加0.01mol%的Cr2O3,生成淡红宝石的缺陷反应式为: Cr2O30.01%×

生成置换式杂质原子点缺陷。其缺陷浓度为:

=0.004%=4×10-3 %

(b )当添加0.5mol%的NiO 在Al2O3中,生成黄宝石的缺陷反应式为:

2NiO

+2O O 生成置换式的空位点缺陷。

其缺陷浓度为:0.5%×=0.3 %

4.7非化学计量缺陷的浓度与周围气氛的性质、压力大小相关,如果增大周围氧气的分压,非化学计量化合物Fe1-xO 及Zn1+xO的密度将发生怎样变化?增大?减少?为什么?

解:(a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Fe1-xO ,是由于正离子空位,引起负离子过剩: 2Fe Fe

+

O 2(g)→2Fe

+ V+OO

O 2(g)→O O + V+2h

按质量作用定律,平衡常数

K= 由此可得 [V]﹠ P O 1/6 即:铁空位的浓度和氧分压的1/6次方成正比,故当周围分压增大时,铁空位浓度增加,晶体质量减小,则Fe 1-x O 的密度也将减小。

(b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Zn 1+x O ,由于正离子填隙,使金属离子过剩:

ZnO

+2e′

+

O 2(g)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 K=[] [e′]

2 得

[]P O -1/6

即:间隙离子的浓度与氧分压的1/6次方成反比,故增大周围氧分压,间隙离子浓度减小,晶体质量减小,则Zn 1+x O 的密度也将减小。

4.8非化学计量化合物FexO 中,Fe3+/Fe2+=0.1,求FexO 中的空位浓度及x 值。 解: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Fe x O ,可认为是α(mol)的Fe 2O 3溶入FeO 中,缺陷反应式为:Fe 2O 3

2Fe

+ V+3OO

α 2α α 此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组成为:

Fe 已知:Fe 3+/Fe2+=0.1 则:

Fe

O

∴ α = 0.044

3+

∴x =2α+(1-3α) =1-α=0.956 又∵[V]=α = 0.044

正常格点数N =1+x =1+0.956=1.956 ∴空位浓度为

4.9 非化学计量氧化物TiO2-x 的制备强烈依赖于氧分压和温度:(a )试列出其缺陷反应式。(b )求其缺陷浓度表达式。

解:非化学计量氧化物TiO2-x ,其晶格缺陷属于负离子缺位而使金属离子过剩的类型。

(a )缺陷反应式为2Ti Ti?/FONT>O 2↑→2

+

+3OO O O →

+2e′+

O 2↑

(b )缺陷浓度表达式:

[ V

]

4.10试比较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异同点。

解: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异同点见表4-1所示。

表4-1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异同点

第五章 固溶体

5.1试述影响置换型固溶体的固溶度的条件。 解:1. 离子尺寸因素

从晶体稳定性考虑,相互替代的离子尺寸愈相近,则固溶体愈稳定。若以r 1和r 2分别代表半径大和半径小的两种离子的半径。当它们半径差

形成连续置换型固溶体。若此值在15~30%时,可以形成有限置换型固溶体。而此值>30%时,不能形成固溶体。 2、晶体的结构类型

形成连续固溶体的两个组分必须具有完全相同的晶体结构。结构不同最多只能生成有限固溶体。 3、离子的电价因素

只有离子价相同或复合替代离子价总和相同时,才可能形成连续置换型固溶体。 4、电负性因素

电负性相近,有利于固溶体的生成。

5.2 从化学组成、相组成考虑,试比较固溶体与化合物、机械混合物的差别。 解:从化学组成、相组成考虑,固溶体、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的区别 列下表5-1比较之 。

表5-1 固溶体、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比较 (以AO 溶质溶解在B 2O 3溶剂中为例)

5.3试阐明固溶体、晶格缺陷和非化学计量化合物三者之间的异同点。列出简明表格比较。

解:固溶体、晶格缺陷和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都属晶体结构缺陷,但它们又各有不同,现列表5-2比较之。

表5-2 固溶体、晶格缺陷和非化学计量化合物比较

5.4试写出少量MgO 掺杂到Al 2O 3中和少量YF 3掺杂到CaF 2中的缺陷方程。(a )判断方程的合理性。(b )写出每一方程对应的固溶式。 解: 3MgO 2MgO

YF

3

2

2+

+

+3OO (1)

+2OO

2)

2Y

+

+6FF (4)

Y

+F

+2F

F (3) 2YF 3

(a )书写缺陷方程首先考虑电价平衡,如方程(1)和(

4)。在不等价置换时,3Mg 2+ →2Al 3+ ;2Y 3+ →3Ca 2+

。这样即可写出一组缺陷方程。其次考虑不等价离子等量置换,如方程(2

)和(3)2Mg 2+ →2Al 3+ ;Y 3+ →Ca 2+。这样又可写出一组缺陷方程。在这两组方程中,从结晶化学的晶体稳定性考虑,在离子晶体中除萤石型晶体结构可以产生间隙型固溶体以外,由于离子晶体中阴离子紧密堆积,间隙阴离子或阳离子都会破坏晶体的稳定性。因而间隙型缺陷在离子晶体中(除萤石型)较少见。上述四个方程以(2)和(3)较合理。当然正确的判断必须用固溶体密度测定法来决定。

(b )(1) (2) (3) (4) 5.5一块金黄色的人造黄玉,化学分析结果认为,是在Al 2O 3中添加了

0.5mol%NiO和0.02mol% Cr2O 3。试写出缺陷反应方程(置换型)及化学式。 解:NiO 和Cr 2O 3固溶入Al 2O 3的缺陷反应为: 2NiO

2

+

Cr

+2OO Cr 2O 3

取1mol 试样为基准,则

=1-0.005-0.0002=0.9948

固溶体分子式为:m

=0.005 ; m

=0.0002 ; m

∵ 2NiO →2Al 2 O 3 Cr 2 O 3 →Al 2 O 3 ∴取代前Al 2O 3所占晶格为: 0.9948+0.005/2+0.0002=0.9975mol (Al2O 3) 取代后各组分所占晶格分别为: Al 2O 3:

mol NiO :

mol Cr 2 O 3:

mol

∴取代后,固溶体的分子式为: 0.9973 Al2O 3·0.005 NiO ·0.0002 Cr2 O 3或Al 1.9946Ni 0.005Cr 0.0004 O 2.9975 1.9946=2-0.005-0.0004=2-x -y 2.9975=3-

x ∴x =0.005, y =0.0004

5.6 ZnO是六方晶系,a=0.3242nm,c=0.5195nm,每个晶胞中含2个ZnO 分子,

测得晶体密度分别为5.74,5.606 g/cm3,求这两种情况下各产生什么型式的固溶体?

解:六方晶系的晶胞体积

V=

=

=4.73

cm 3

在两种密度下晶胞的重量分别为W 1=d1v=5.74×4.73×10-23=2.72×10-22(g) W 2=d2v=5.606×4.73×10-23=2.65×10-22(g) 理论上单位晶胞重 W=

=2.69

(g)

∴密度是d 1时为间隙型固溶体,是d 2时为置换型固溶体。

5.7对于MgO 、Al 2O 3和Cr 2O 3,其正、负离子半径比分别为0.47、0.36和0.40。Al 2O 3和Cr 2O 3形成连续固溶体。 (a) 这个结果可能吗?为什么? (b) 试预计,在MgO -Cr 2O 3系统中的固溶度是有限还是很大?为什么? 解:(a )Al 2O 3与Cr 2O 3有可能形成连续固溶体。因为: ①

=

=10%<15%

②结构类型相同,均属刚玉型结构。

(b )对于MgO -Cr 2O 3系统,由于结构类型相差较大,前者为NaCl 型,后者为刚玉型。虽然

=

=14.89%<15%,也不可能形成完全互溶的固溶

体,而只能是有限固溶。

5.8 Al2O 3在MgO 中将形成有限固溶体,在低共熔温度1995℃时,约有18wt% Al 2O 3溶入MgO 中,MgO 单位晶胞尺寸减小。试预计下列情况下密度的变化。(a) Al3+为间隙离子, (b) Al3+为置换离子。 解:(a) Al3+

为间隙离子:缺陷反应为:

固溶式分子式:(b )Al 3+为置换离子:缺陷反应为:

固溶式分子式:

+(4) (2)

(3) (1)

取100g 试样为基准:(m 为摩尔数)m ===0.176

(m为摩尔数)m MgO

==2.035

∴MgO 中固溶18%的Al 2O 3后分子式为2.035 MgO·0.176 Al2O 3或

Mg 2.035Al 0.352O 2.563 (5)

(5)式各项除以2.563得Mg 0.794Al 0.137O (6)

由(6)式得x =0.137代入(2)(4)式,

对(a

)有

即Mg 0.794Al 0.137

(b )有Mg 0.794Al 0.137O O

设:固溶前后晶胞体积不变,则密度变化为:

(,分别代表固溶前后密度)所以,固溶后的密度小于固溶前的密度。 5.9用0.2mol YF3加入CaF 2中形成固溶体,实验测得固溶体的晶胞参数

a=0.55nm,测得固溶体密度ρ=3.64g/cm3,试计算说明固溶体的类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Y=88.90;Ca=40.08;F=19.00)

解:YF 3加入CaF 2的缺陷反应方程如下:

YF 3Y +F+2FF (1) 2YF 32Y +V+6FF (2)

方程(1)和(2)的固溶式:(1)Ca1-x Y x F 2+x (填隙离子是加,空位离子就为减,如Fe)(2) Ca(1-3/2x)Y x F 2

按题意x=0.2代入上述固溶式得:间隙型固溶体分子式为Ca 0.8Y 0.2F 2..2

置换型固溶体分子式为Ca 0.7Y 0.2F 2;它们的密度分别设为ρ1和ρ2。CaF 2是萤石型晶体,单位晶胞内含有4个萤石分子。

=3.659(g/cm3) ρ1=

ρ2==3.346(g/cm3)

由ρ1与ρ2计算值与实测密度ρ=3.64g/cm3比较,ρ1值接近3.64g/cm3,因此0.2mol YF3加入CaF 2中形成间隙型固溶体。

第六章 溶体和非静态固溶体

6-1 说明熔体中聚合物形成过程?

答:聚合物的形成是以硅氧四面体为基础单位,组成大小不同的聚合体。可

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石英的分化;中期:缩聚并伴随变形;后期: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温度下,聚合和解聚达到平衡。

6-2 简述影响熔体粘度的因素?

答:影响熔体粘度的主要因素:温度和熔体的组成。碱性氧化物含量增加,剧烈降低粘度。 随温度降低,熔体粘度按指数关系递增。

6-3 名词解释(并比较其异同)

⑪ 晶子学说和无规则网络学说 ⑫ 单键强 ⑬ 分化和缩聚

⑭ 网络形成剂和网络变性剂

答:⑪晶子学说:玻璃内部是由无数“晶子”组成,微晶子是带有晶格变形的有序区域。它们分散在无定形介中质,晶子向无定形部分过渡是逐渐完成时,二者没有明显界限。

无规则网络学说:凡是成为玻璃态的物质和相应的晶体结构一样,也是由一个三度空间网络所构成。这种网络是由离子多面体(三角体或四面体)构筑起来的。晶体结构网是由多面体无数次有规律重复构成,而玻璃中结构多面体的重复没有规律性。

⑫单键强:单键强即为各种化合物分解能与该种化合物配位数的商。 ⑬分化过程:架状[SiO4]断裂称为熔融石英的分化过程。

缩聚过程:分化过程产生的低聚化合物相互发生作用,形成级次较高的聚合物,次过程为缩聚过程。

⑭网络形成剂:正离子是网络形成离子,对应氧化物能单独形成玻璃。即凡氧化物的单键能/熔点﹥0.74kJ/mol. k 者称为网络形成剂。

网络变性剂:这类氧化物不能形成玻璃,但能改变网络结构,从而使玻璃性质改变,即单键强/熔点﹤ 0.125kJ/mol. k 者称为网络变形剂。

6-4 试用实验方法鉴别晶体SiO 2、SiO 2玻璃、硅胶和SiO 2熔体。它们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答:利用X —射线检测。晶体SiO 2—质点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律的排列,各向异性。SiO 2熔体—内部结构为架状,近程有序,远程无序。SiO 2玻璃—各向同性。 硅胶—疏松多孔。

6-5 玻璃的组成是13wt%Na2O 、13wt%CaO、74wt%SiO2,计算桥氧分数? 解:

wt%

mol

mol% Na 2O 13 0.21 12.6 CaO 13 0.23 13.8 SiO 2 74 1.23 73.6

R=(12.6+13.8+73.6 ×2)/ 73.6=2.39 ∵Z=4 ∴X=2R﹣Z=2.39×2﹣4=0.72 Y=Z﹣X= 4﹣0.72=3.28 氧桥%=3.28/(3.28×0.5+0.72)=69.5% 6-6 有两种不同配比的玻璃,其组成如下:

试用玻璃结构参数说明两种玻璃高温下粘度的大小?

解:对于1:Z=4 R 1=O/Si=2.55 ∴ X 1=2R1﹣4=1.1 Y 1=Z﹣X 1= 4﹣1.1=2.9 对于2:R 2= O/Si=2.45 ∴ X 2=2R2﹣4=0.9 Y 2= 4﹣X 2= 4﹣0.9=3.1 ∵Y 1﹤Y 2 ∴序号1的玻璃组成的粘度比序号2的玻璃小。

6-7 在SiO 2中应加入多少Na 2O ,使玻璃的O/Si=2.5,此时析晶能力是增强还是削弱?

解:设加入x mol的Na 2O ,而SiO 2的量为y mol。 则O/Si=(x+2y)/ y =2.5 ∴x=y/2 即二者的物质量比为1:2时,O/Si=2.5。因为O/Si增加了,粘度下降,析晶能力增强了。 6-8 有一种平板玻璃组成为14Na 2O —13CaO —73SiO 2(wt%重量百分比),其密度为2.5g/cm3, 计算玻璃的原子堆积系数(AFP )为多少?计算该玻璃的结构参数值?

解:该玻璃的平均分子量 GM=0.14×62+0.13×56+0.73×60.02=59.77

在1Å3中原子数为 n=ρNo/GM=2.5×10-24×6.02×1023/59.77 =0.252个/Å3 在1Å3原子所占体积

V=0.0252×4/3π[0.14×2×0.983+0.13×1.063+0.73×0.393+(0.14+0.13+0.73×2)×1.323] =0.4685 ∴ AFP=0.46

结构参数:

wt%

mol

mol% Na 2O 14 0.23 13.7 CaO 13 0.23 13.7 SiO 2 73 1.22 72.6

R=(13.7+13.7+72.6 ×2)/ 72.6=2.38

∵Z=4 ∴X=2R﹣Z=2.38×2﹣4=0.76 Y=Z﹣X= 4﹣0.76=3.24

6-9 试比较硅酸盐玻璃与硼酸盐玻璃在结构与性能上的差异。

答:结构差异:硅酸盐玻璃:石英玻璃是硅酸盐玻璃的基础。石英玻璃是硅氧四面体[SiO4]以顶角相连而组成的三维架状结构。由于Si —O —Si 键角变动范围大,使石英玻璃中[SiO4]四面体排列成无规则网络结构。SiO 2是硅酸盐玻璃中的主要氧化物。

硼酸盐玻璃:B 和O 交替排列的平面六角环的B —O 集团是硼酸盐玻璃的重要基元,这些环通过B —O —B 链连成三维网络。B 2O 3是网络形成剂。这种连环结构与石英玻璃硅氧四面体的不规则网络不同,任何O —B 三角体的周围空间并不完全被临接的三角体所填充,两个原子接近的可能性较小。

性能差异:硅酸盐玻璃:试剂和气体介质化学稳定性好、硬度高、生产方法简单等优点。

硼酸盐玻璃:硼酸盐玻璃有某些优异的特性。例如硼酐是唯一能用以制造有吸收慢中子的氧化物玻璃;氧化硼玻璃的转化温度比硅酸盐玻璃低得多;硼对中子射线的灵敏度高,硼酸盐玻璃作为原子反应堆的窗口对材料起屏蔽中子射线的作用。

6-10 解释硼酸盐玻璃的硼反常现象?

答:硼反常现象:随着Na 2O (R 2O )含量的增加,桥氧数增大,热膨胀系数逐渐下降。当Na 2O 含量达到15%—16%时,桥氧又开始减少,热膨胀系数重新上升,这种反常现象就是硼反常现象。

硼反常现象原因:当数量不多的碱金属氧化物同B 2O 3一起熔融时,碱金属所提供的氧不像熔融SiO 2玻璃中作为非桥氧出现在结构中,而是使硼转变为由桥氧组成的硼氧四面体。致使B 2O 3玻璃从原来二度空间层状结构部分转变为三度空间的架状结构,从而加强了网络结构,并使玻璃的各种物理性能变好。这与相同条件下的硅酸盐玻璃性能随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加入量的变化规律相反。

第七章 固体表面与界面

7-1 分析说明:焊接、烧结、粘附接合和玻璃-金属封接的作用原理?

7-2 MgO —Al 2O 3—SiO 2系统的低共熔物放在Si 3N 4 陶瓷片上,在低共熔温度下,液相的表面张力为900×10-3N/m,液体与固体的界面能为600×10-3N/m,测得接触角为70.52°,⑪ 求Si 3N 4的表面张力。⑫ 把Si 3N 4在低共熔温度下进行热处理,测试其热腐蚀的槽角60°,求Si 3N 4的晶界能?

-3 解:⑪已知γLV =900×10N/m γSL =600×10-3N/m θ=70.52°

γSV =γSL +γLV COSθ=600×10-3+900×10-3×COS70.25=900.13×10-3N/m

⑫已知φ=60° γSS =2γSV COSФ/2 =2×900×10-3×COS60/2 =1.559N/m

7-3 氧化铝瓷件中需要被银,已知1000℃时γ(Al2O3(S))=1.0×10-3N/m,γ(Ag

10-3N/m, γ(Ag (L) /Al2O3(S )) =1.77×10-3N/m,问液态银能否湿润氧化铝瓷件表(L))=0.92×

面?用什么方法改善它们之间的湿润性?

解:由于γSV =γSL +γLV COSθ ∴COSθ= -0.84 ∴θ= 147°﹥90°

∴液态银不能湿润氧化铝瓷件表面,但可以通过降低γSL 使其小于γSV ,从而达到湿润的目的。

方法如下:加入一些金属降低γSL 。

7-4 影响湿润的因素有那些?

答:⑪ 固体表面粗糙度 当真实接触角θ小于90°时,粗糙度越大,表面接触角越小,就越容易湿润;当θ大于90°,则粗糙度越大,越不利于湿润。

⑫ 吸附膜 吸附膜的存在使接触角增大,起着阻碍作用。

7-5 说明吸附的本质?

答:吸附是固体表面力场与吸附分子发出的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发生在固体上的。根据相互作用力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 物理吸附:由分子间引力引起的,这时吸附物分子与吸附剂晶格可看作是两个分立的系统。

化学吸附:伴随有电子转移的键合过程,这时应把吸附分子与吸附剂晶格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来处理。

7-6 什么是晶界结构?

答:晶界结构是指晶界在多晶体中的形状、结构和分布。

7-7 试说明晶粒之间的晶界应力的大小对晶体性能的影响?

答:两种不同热膨胀系数的晶相,在高温燃烧时,两个相完全密合接触,处于一种无应力状态,但当它们冷却时,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同,收缩不同,晶界中就会存在应力。晶界中的应力大则有可能在晶界上出现裂纹,甚至使多晶体破裂,小则保持在晶界内。

第八章 浆体的胶体化学原理

8-2黏土胶粒分散在水中时,因吸附层与扩散层各带有相反的电荷,所以相对移动时两者之间就存在着电位差,这个电位差称电动电位或δ-电位。其数值对黏土泥浆的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

8-3 大 小

(1)离子置换能力

(2)黏土的δ-电位

(3)泥浆的流动性

(4)泥浆的稳定性

(5)黏土的结合水

8-4 泥浆的流动性是指泥浆含水量低,黏度小而流动度大的性质。

泥浆的触变性是泥浆静止不动时似凝固体,一经扰动或摇动,凝固的泥浆又重新获得流动性。如再静止又重新凝固,这样可以重复无数次。泥浆从流动状态到触变状态是逐渐的,非突变的,并伴随着黏度的增高。

8-5 Na2CO3稀释的泥浆对黏土边面结合的结构拆散的得不完全,因而 泥浆流动差而注浆速度高,触变性大,坯体致密度低。

8-6 影响因素:1)含水量 ,2)电解质,3)颗粒大小,4)黏土的矿物组成,5)泥料处理工艺,6)腐殖质含量,添加剂。泥料经过真空练泥排除气体;经过一定时间陈腐使水分均匀;适宜的腐殖质含量;添加朔化剂等方法提高瘠性物料的朔化。

8-7 黏土层面上的负电荷:黏土晶格内离子的同晶置换造成电价不平衡使之面板上带负电;

在一定条件下,黏土的边棱由于从介质中接受质子而使边棱带正电荷。由于黏土的负电荷一般都大于正电荷,因此黏土是带有负电荷的。

8-8 为使非黏土瘠性材料呈现可朔性而解决制品成型得其进行朔化。

天然朔化剂:黏土。

有机朔化剂:聚乙烯醇,羟甲基纤维素,聚醋酸乙烯脂等。

8-7 黏土层面上的负电荷:黏土晶格内离子的同晶置换造成电价不平衡使之面板上带负电;

在一定条件下,黏土的边棱由于从介质中接受质子而使边棱带正电荷。由于黏土的负电荷一般都大于正电荷,因此黏土是带有负电荷的。

8-8 为使非黏土瘠性材料呈现可朔性而解决制品成型得其进行朔化。

天然朔化剂:黏土。

有机朔化剂:聚乙烯醇,羟甲基纤维素,聚醋酸乙烯脂等。

第十章 相平衡

1. 解释下列名词:凝聚系统,介稳平衡,低共熔点,双升点,双降点,马鞍点,连线规则,切线规则,三角形规则,重心规则。

解:凝聚系统:不含气相或气相可以忽略的系统。

介稳平衡:即热力学非平衡态,能量处于较高状态,经常出现于硅酸盐系统中。 低共熔点:是一种无变量点,系统冷却时几种晶相同时从熔液中析出,或加热时同时融化。

双升点:处于交叉位的单转熔点。 双降点:处于共轭位的双转熔点。

马鞍点:三元相图界线上温度最高点,同时又是二元系统温度的最低点。 连线规则:将一界线(或其延长线)与相应的连线(或其延长线)相交,其交点是该界线上的温度最高点。

切线规则:将界线上某一点所作的切线与相应的连线相交,如交点在连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共熔性质;如交点在连线的延长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转熔性质,远离交点的晶相被回吸。

三角形规则:原始熔体组成点所在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表示的物质即为其结晶产物;与这三个物质相应的初初晶区所包围的三元无变量点是其结晶结束点。 重心规则:如无变点处于其相应副三角形的重心位,则该无变点为低共熔点:如无变点处于其相应副三角形的交叉位,则该无变点为单转熔点;如无变点处于其相应副三角形的共轭位,则该无变点为双转熔点。

2. 从SiO 2的多晶转变现象说明硅酸盐制品中为什么经常出现介稳态晶相? 解:在573℃以下的低温,SiO 2的稳定晶型为b -石英,加热至573℃转变为高温型的a -石英,这种转变较快;冷却时在同一温度下以同样的速度发生逆转变。如果加热速度过快,则a -石英过热而在1600℃时熔融。如果加热速度很慢,则在870℃转变为a -鳞石英。a -鳞石英在加热较快时,过热到1670℃时熔融。当缓慢冷却时,在870℃仍可逆地转变为a -石英;当迅速冷却时,沿虚线过冷,在163℃转变为介稳态的b -鳞石英,在117℃转变为介稳态的g -鳞石英。加热时g -鳞石英仍在原转变温度以同样的速度先后转变为b -鳞石英和a -鳞石英。a -鳞石英缓慢加热,在1470℃时转变为a -方石英,继续加热到1713℃熔融。当缓慢冷却时,在1470℃时可逆地转变为a -鳞石英;当迅速冷却时,沿虚 线过冷,在180~270℃转变为介稳状态的b -方石英;当加热b -方石英仍在180~270℃迅速转变为稳定状态的a -方石英。熔融状态的SiO 2由于粘度很大,冷却时往往成为过冷的液相--石英玻璃。虽然它是介稳态,由于粘度很大在常温下可以长期不变。如果在1000℃以上持久加热,也会产生析晶。熔融状态的SiO 2,只有极其缓慢的冷却,才会在1713℃可逆地转变为a -方石英。对SiO 2的相图进行分析发现,SiO 2的所有处于介稳状态的熔体的饱和蒸汽压都比相同温度范围内处于热力学稳定态的熔体的饱和蒸汽压高。而理论和实践证明,在给定的温度范围,具有最小蒸汽压的相一定是最稳定的相。所以由于晶型转变速度不同,在不同的加热或冷却速率下,硅酸盐制品中经常出现介稳态晶相。

3. SiO2具有很高的熔点,硅酸盐玻璃的熔制温度也很高。现要选择一种氧化物与SiO 2在800℃的低温下形成均一的二元氧化物玻璃,请问,选何种氧化物?加入量是多少?

解:根据Na 2O -SiO 2系统相图可知最低共熔点为799℃。故选择Na 2O 能与SiO 2在800℃的低温下形成均一的二元氧化物玻璃。

4. 具有不一致熔融二元化合物的二元相图〔图10-12(c )〕在低共熔点E 发生如下析晶过程:L A+C,已知E 点的B 含量为20%,化合物C 的B 含量为64%。今有C 1,C 2两种配料,已知C 1中B 含量是C 2中B 含量的1.5倍,且在高温熔融冷却析晶时,从该二配料中析出的初相(即达到低共熔温度前析出的第一种晶

体)含量相等。请计算C 1,C 2的组成。

解:设C 2中B 含量为x, 则C 1中B 含量为1.5x ,

由题意得:

所以C1组成B 含量为26%,C2组成B 含量为17.3%。

5. 已知A ,B 两组分构成具有低共熔点的有限固溶体二元相图〔图10-12(i )〕。试根据下列实验数据绘制相图的大致形状:A 的熔点为1000℃,B 的熔点为700℃。含B 为0.25mol 的试样在500℃完全凝固,其中含0.733 mol初相α和0.267mol (α+β)共生体。含B 为0.5mol 的试样在同一温度下完全凝固,其中含0.4 mol初相α和0.6mol (α+β)共生体,而α相总量占晶相总量的50%。实验数据均在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定。

解:设C 点含B 为x%,E点含B 为y%,D 点含B 为z%,由题意借助杠杆规则得关系式:

解得:

x=5.1%

y=79.9% z=94.9%

由此可确定C 、D 、E 三点的位置,从而绘出其草图。

6. 在三元系统的浓度三角形上画出下列配料的组成点,并注意其变化规律。

1. A=10%, B=70%, C=20%(质量百分数,下同)

2. A=10%, B=20%, C=70% 3. A=70%, B=20%, C=10%

今有配料(1)3kg ,配料(2)2kg ,配料(3)5kg ,若将此三配料混合加热至完全熔融,试根据杠杆规则用作图法求熔体的组成。

解:根据题中所给条件,在浓度三角形中找到三个配料组成点的位置。连接配料

(1)与配料(2)的组成点,按杠杆规则求其混合后的组成点。再将此点与配料

(3)的组成点连接,此连线的中点即为所求的熔体组成点。

7. 图〔10-24(e )〕是具有双降升点的生成一个不一致熔融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 请分析1,2,3点的析晶路程的各自特点,并在图中用阴影标出析晶时可能发生穿相区的组成范围。组成点n 在SC 连线上,请分析它的析晶路程。

解:熔体1的析晶路程:

熔体2的析晶路程:

熔体3的析晶路程;

8. 在(图10-36)中: (1).划分副三角形; (2).用箭头标出界线上温度下降的方向及界线的性质; (3).判断化合物的性质; (4).写出各无变量点的性质及反应式;分析M 点的析晶路程,写出刚到达析晶终点时各晶相的含量。

解:(1)、(2)见图解;

(3)S1不一致熔融化合物,S2一致熔融化合物,S3不一致熔融化合物,S4不一致熔融化合物,S5一致熔融化合物,S6一致熔融化合物。

(4) E 为单转熔点:L +C S6+S 5;F 为双转熔点:L S4-S 6-S 5

G 为单转熔点:L +S 6 S 3+S 4;H 为单转熔点:L +S 4 S 3+S 5

9. 分析相图(图10-37)中点1、2熔体的析晶路程。( 注:S 、1、E 在一条直线上) 。

解:熔体1具有穿相区的特征,液相在E3点反应完,固相只剩S 一个相,所以穿过S 相区,最终在E2点结束。

熔体2液相在E3点反应完,固相剩S 和B 两个相,无穿相区情况,最终在E2点结束。

10. 在Na 2O-CaO-SiO 2相图(图10-35)中:

(1)划分出全部的副三角形;

(2)判断界线的温度变化方向及界线的性质;

(3)写出无变量点的平衡关系式;

(4)分析并写出M 点的析晶路程(M 点在CS 与NC 3S 6连线的延长线上,注意穿相区的情况)。

解:⑪、⑫见图解; ⑬见下表:

表10-14 Na2O-CaO-SiO 2系统富硅部分的无变量点的性质

(4)M 点位于△NC 3S 6-NS 2-NCS 5内,在4点析晶结束,最终晶相为:NC 3S 6、NS 2NCS 5。开始析出βCS ,经过晶型转变、转熔等一系列反应,连穿三个相区,最终在4点析晶结束。

11. 一个陶瓷配方,含长石(K 2O ·Al 2O 3·6SiO 2)39%,脱水高岭土(Al 2O 3·2SiO 2)61%,在1200℃烧成。问:(1) 瓷体中存在哪几相?(2) 所含各相的重量百分数是多少?

解:在K 2O-Al 2O 3-SiO 2系统相图的配料三角形(图10-32)中根据长石与脱水高岭土的含量确定配料组成点,然后在产物三角形(图10-32)找最终平衡相,根据杠杆规则计算各相组成。


相关内容

  • 456本基础化学类电子书
  • 456本基础化学类电子书 目录: 有机化学类 1.磁性体手册_近角聪信.pdf 2.波谱数据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rar 3.Schaums题解精萃 有机化学 英文.rar 4.茶多酚化学.pdf 5.茶多酚化学_11246278.rar 6.芳烃化学与芳烃生产.pdf 7.催化氢化在有机合成中 ...

  • 无机化学课程
  •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简介 无机化学(1) Inorganic chemistry(1) 课程编号:22149901 学分:2 总学时:28学时(2-0周学时× 14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本课程的作用是要使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元素化 学的基 ...

  • 13103202-材料制备及合成方法
  • <材料制备及合成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3103202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适应专业:材料物理 总学时:36 总学分:2 课程简介: 材料制备及合成方法是一门面向材料物理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无机化学的研究领域,要求学生掌握无 ...

  • 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绪论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目的和方法 二.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三.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及发展趋势 四.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发展的简史及无机化学的作用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 第一节 气体 第二节 液体.固体和等离子体 第三节 物质聚集状态的相互转 ...

  •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 第六章 化学键理论 本章总目标: 1: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键参数的关系: 3:重点掌握路易斯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分子轨道理论. 4:熟悉几种分子间作用力.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离子键理论 1: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性质 ...

  • 南京大学考研经历
  • 初试大概情况: 本人情况有点特殊:(具体情况略).于9月份正式开始考研复习.本人报考南京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南京大学复试起分线不按专业,是五个专业一块从高低分按照1:1.2划分的(即假如有30个名额,进复试30*1.2人),如果报考专业人满的话,可以调剂到其他有名额的专业(一般有名额的是物理化学专业 ...

  •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四章试题及答案
  • 第十五章 氮族元素 总体目标: 1. 掌握氮和磷单质.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 2. 了解砷.锑.铋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各节目标: 第一节 氮的单质 掌握N 2的结构:氮与非金属.金属的反应:氮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第二节 氮的成键特征 通过氮的价层 ...

  • 塑料加工助剂及配方复习题01
  • 塑料加工助剂及配方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增塑剂:是加进塑料体系中增加塑性同时又不影响聚合物本质特性的物质. 2.着色剂:在聚合物中加入的改变制品颜色,提高制品美观性的助剂. 3.热稳定剂:主要用于PVC和其他含氯的聚合物,既不影响其加工与应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缓其热分解的作用的一类助剂. ...

  • 无机合成与制备心得
  • 无机合成与制备心得 班级:12级化工(2)班 姓名:潘 荧 学号:1203022034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无机合成与制备的发展是紧随着化学工业的演变二发展的,化学工业的未来将会走向原料路线多元化,无机合成技术也会由仅用于合成向元件.组装.产品方向过渡.现代人类的衣食住行,生存环 ...

  •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是化工专业主干基础课之一,是化工系学生了解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基础学知识的窗口.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 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 使学生具备潜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