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围棋吹响赶超号角 王汝南现身说法谈振兴路

王汝南应邀到中国棋牌网接受采访

引子

2014年5月11日下午,日本棋手一力辽七段在首届GLOBIS杯世界围棋U-20的决赛中,执黑155手中盘战胜许家元二段,夺得本届比赛冠军。

这是日本棋手时隔十七年重新包揽国际性赛事的冠亚军,上一次还要追溯到1997年的富士通杯,由小林光一和王立诚携手打入决赛。比赛赞助商GLOBIS集团主席堀义人在推特上兴奋地表示:“日本围棋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这种舆论重在鼓励士气

5月15日下午,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老师应邀来到中国棋牌网,他很诚恳地评价说:日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认为是件好事,因为日本强了,才会有竞争。但要说这标志着日本围棋复兴,恐怕主要作用还是在鼓劲儿。

王老说,在今年春节的贺岁杯上,在村川大介和李世石对局之前,他就给村川鼓劲儿:“不是说李世石强我们就不希望他赢,而是希望能够给日本年轻的棋手加点油,真正地能够三国相互促进。”

王老表示,日本围棋十几年来没有出色表现,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年轻一代棋手的培养出了一点问题。

当年日本动漫《棋魂》出来以后,相当程度上带动了围棋的普及,很多孩子学起了围棋,但日本在提高的层面上做的工作不够,没有一批人能跟得上:“作为竞技项目,没有竞争就出不来人才。过去我们跟日韩打,光靠一个马小春,一个常昊,肯定是不行的。现在日本年轻棋手,数量还是不够,不像中国韩国已经涌现出一批年轻人。”

王老分析日本围棋近年来落后的原因,认为主要原因还是科技发展,娱乐的东西太多了,分散注意力的地方也有很多。并且日本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很难像我们的棋手这样每天十几个小时地艰苦训练。

薄弱的基础结不出强盛之花

面对日本围棋“复兴”的呐喊,王老用中国围棋艰难崛起的经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新中国的围棋起步之时,大家根本就不知道围棋为何物。王老走上围棋之路,也是“为人所强”。

1960年,合肥市体委要举办棋类培训班。当时的王老还在初中,象棋下得不错,对围棋一无所知。来到培训班,教围棋的老师黄永吉,刚好跟王汝南的父亲是好朋友,于是强行“截流”,把准备去学象棋的王汝南强行拉上了围棋之路。

培训班只有一个月,好在学员们都没有任何基础,在随后举行的安徽省青少年比赛中,王老在少年组“独领风骚”,第一名。

十月份,在北京举办全国青少年比赛,“对比赛不比赛都没什么概念,反正知道要去北京了”。结果全国比赛又拿了第六名,又发奖状又上报纸,“我是正数第六名,倒数第三名”,王老笑着说:“你想想我十四岁才学棋,前后加起来不过两个月,现在我们的范廷钰十六岁都世界冠军了,这是什么差距?”

在“文革”以前,我们的竞技围棋主要靠各省市组建的专业队培养了一批少量的选手,普及的程度远远不够:“我是60年学棋的,华以刚他们可是大上海来的,也不过61年、62年才开始学的。全国比赛也就是几个大城市有选手,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四川、广东,也就这么几个地方。”

那时的水平跟日本队自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自1960年起,每年日本都会派出代表团访问我国,不必尽全力,就能打出二十多比几的比分。每一轮中,我们能拿到一分就是胜利。尤为让人难堪的是,1961年他们派出一位54岁的老太太伊滕友惠五段,把刘棣怀、魏海鸿、王幼宸这样的棋坛宿将杀得落花流水。

经历过波折 才会倍加珍惜

1964年,是中国棋手“新老交替”的分水岭,刘棣杯、过惕生、黄永吉、郑怀德这些旧中国的棋手,在全国比赛中输给新人,从此全面退出了一线赛场。这一年我们的访日代表团,也全部都是年轻人。

王老说他们这一代人自然有一种责任感,不仅因为他们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选手,还因为他们经历了很多挫折,首推“十年洗劫”。

尽管没有国家权威部门宣布围棋是“四旧”,但当时有句流行话“吃饱了喝足了坐在那儿下围棋,不是修正主义是什么?”那段时间,棋队解散不再训练,王老和陈祖德、吴淞笙、曹志林、华以刚、邱鑫、黄德勋七人,被下放到第三通用机械厂。尽管这七位兄弟苦中作乐,把床板当棋盘、砖头当凳子,闲余时间仍然可以下棋、打谱,但毕竟无法跟训练相比,宝贵的时间就这么白白浪费。一直到1973年,才再次恢复训练。

“人啊,有了波折才会倍加珍惜。我们这一代人,从承上启下的角度讲,自然有一种使命感。不光自己下棋,还可以带带学生。”

聂卫平就是那个时候成长起来的。当时他在黑龙江农场“上山下乡”,但他对围棋的兴趣和上进心,让他常回北京找陈祖德他们下棋,多的时候一周三四盘。到1973年恢复围棋集训时,他已经成为全国数得上的高手了。

训练恢复了,为提高水平,除大家一起切磋外,还定期到新华社去找资料。新华社因为业务需要订了日本报纸,报纸上每周大概会登一局棋谱,他们就把棋谱剪下来学习。

中国围棋真正与日本实力接近,是以聂卫平为代表的新生代的崛起。1975年他在第三届会运会上拿了冠军,1976年访问日本,赢了六盘输一盘,虽然是友好比赛,但对手里也有一些非常看好的苗子。“实际上一直到中日围棋擂台赛,我们跟日本还是有差距的。”

王老为中国棋牌网签名

如今的围棋已经超过日本,这是不争的事实。新一辈的棋手,有什么品质要从老一代人那里传承下来?

王老说:最重要的一条,我们要热爱这项事业。过去我们落后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国家的支持下,我们一起努力超赶日本。现在,我们经过了各种各样的事情,让所有的人,认识都一致,没有矛盾,没有是是非非,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有竞争、有分歧,有不同的见解,甚至也有亲疏,但不要涉及这个事业的底线。作为职业棋手就要有一定的度,损害事业的事情大家别做。

(刘毅 陈楠)

王汝南应邀到中国棋牌网接受采访

引子

2014年5月11日下午,日本棋手一力辽七段在首届GLOBIS杯世界围棋U-20的决赛中,执黑155手中盘战胜许家元二段,夺得本届比赛冠军。

这是日本棋手时隔十七年重新包揽国际性赛事的冠亚军,上一次还要追溯到1997年的富士通杯,由小林光一和王立诚携手打入决赛。比赛赞助商GLOBIS集团主席堀义人在推特上兴奋地表示:“日本围棋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这种舆论重在鼓励士气

5月15日下午,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老师应邀来到中国棋牌网,他很诚恳地评价说:日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认为是件好事,因为日本强了,才会有竞争。但要说这标志着日本围棋复兴,恐怕主要作用还是在鼓劲儿。

王老说,在今年春节的贺岁杯上,在村川大介和李世石对局之前,他就给村川鼓劲儿:“不是说李世石强我们就不希望他赢,而是希望能够给日本年轻的棋手加点油,真正地能够三国相互促进。”

王老表示,日本围棋十几年来没有出色表现,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年轻一代棋手的培养出了一点问题。

当年日本动漫《棋魂》出来以后,相当程度上带动了围棋的普及,很多孩子学起了围棋,但日本在提高的层面上做的工作不够,没有一批人能跟得上:“作为竞技项目,没有竞争就出不来人才。过去我们跟日韩打,光靠一个马小春,一个常昊,肯定是不行的。现在日本年轻棋手,数量还是不够,不像中国韩国已经涌现出一批年轻人。”

王老分析日本围棋近年来落后的原因,认为主要原因还是科技发展,娱乐的东西太多了,分散注意力的地方也有很多。并且日本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很难像我们的棋手这样每天十几个小时地艰苦训练。

薄弱的基础结不出强盛之花

面对日本围棋“复兴”的呐喊,王老用中国围棋艰难崛起的经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新中国的围棋起步之时,大家根本就不知道围棋为何物。王老走上围棋之路,也是“为人所强”。

1960年,合肥市体委要举办棋类培训班。当时的王老还在初中,象棋下得不错,对围棋一无所知。来到培训班,教围棋的老师黄永吉,刚好跟王汝南的父亲是好朋友,于是强行“截流”,把准备去学象棋的王汝南强行拉上了围棋之路。

培训班只有一个月,好在学员们都没有任何基础,在随后举行的安徽省青少年比赛中,王老在少年组“独领风骚”,第一名。

十月份,在北京举办全国青少年比赛,“对比赛不比赛都没什么概念,反正知道要去北京了”。结果全国比赛又拿了第六名,又发奖状又上报纸,“我是正数第六名,倒数第三名”,王老笑着说:“你想想我十四岁才学棋,前后加起来不过两个月,现在我们的范廷钰十六岁都世界冠军了,这是什么差距?”

在“文革”以前,我们的竞技围棋主要靠各省市组建的专业队培养了一批少量的选手,普及的程度远远不够:“我是60年学棋的,华以刚他们可是大上海来的,也不过61年、62年才开始学的。全国比赛也就是几个大城市有选手,北京、上海、杭州、天津、四川、广东,也就这么几个地方。”

那时的水平跟日本队自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自1960年起,每年日本都会派出代表团访问我国,不必尽全力,就能打出二十多比几的比分。每一轮中,我们能拿到一分就是胜利。尤为让人难堪的是,1961年他们派出一位54岁的老太太伊滕友惠五段,把刘棣怀、魏海鸿、王幼宸这样的棋坛宿将杀得落花流水。

经历过波折 才会倍加珍惜

1964年,是中国棋手“新老交替”的分水岭,刘棣杯、过惕生、黄永吉、郑怀德这些旧中国的棋手,在全国比赛中输给新人,从此全面退出了一线赛场。这一年我们的访日代表团,也全部都是年轻人。

王老说他们这一代人自然有一种责任感,不仅因为他们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选手,还因为他们经历了很多挫折,首推“十年洗劫”。

尽管没有国家权威部门宣布围棋是“四旧”,但当时有句流行话“吃饱了喝足了坐在那儿下围棋,不是修正主义是什么?”那段时间,棋队解散不再训练,王老和陈祖德、吴淞笙、曹志林、华以刚、邱鑫、黄德勋七人,被下放到第三通用机械厂。尽管这七位兄弟苦中作乐,把床板当棋盘、砖头当凳子,闲余时间仍然可以下棋、打谱,但毕竟无法跟训练相比,宝贵的时间就这么白白浪费。一直到1973年,才再次恢复训练。

“人啊,有了波折才会倍加珍惜。我们这一代人,从承上启下的角度讲,自然有一种使命感。不光自己下棋,还可以带带学生。”

聂卫平就是那个时候成长起来的。当时他在黑龙江农场“上山下乡”,但他对围棋的兴趣和上进心,让他常回北京找陈祖德他们下棋,多的时候一周三四盘。到1973年恢复围棋集训时,他已经成为全国数得上的高手了。

训练恢复了,为提高水平,除大家一起切磋外,还定期到新华社去找资料。新华社因为业务需要订了日本报纸,报纸上每周大概会登一局棋谱,他们就把棋谱剪下来学习。

中国围棋真正与日本实力接近,是以聂卫平为代表的新生代的崛起。1975年他在第三届会运会上拿了冠军,1976年访问日本,赢了六盘输一盘,虽然是友好比赛,但对手里也有一些非常看好的苗子。“实际上一直到中日围棋擂台赛,我们跟日本还是有差距的。”

王老为中国棋牌网签名

如今的围棋已经超过日本,这是不争的事实。新一辈的棋手,有什么品质要从老一代人那里传承下来?

王老说:最重要的一条,我们要热爱这项事业。过去我们落后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国家的支持下,我们一起努力超赶日本。现在,我们经过了各种各样的事情,让所有的人,认识都一致,没有矛盾,没有是是非非,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有竞争、有分歧,有不同的见解,甚至也有亲疏,但不要涉及这个事业的底线。作为职业棋手就要有一定的度,损害事业的事情大家别做。

(刘毅 陈楠)


相关内容

  • 中日两国围棋的起源.发展及交流
  • [摘 要]围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之一,起源于中国,逐步传入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本文旨在从历史角度分别对围棋在中日两国的起源及发展历程进行一次简略的回顾,并对中日两国在围棋领域的交流与共同发展情况进行整理及总结,以期为中日两国今后在围棋领域的合作交流提供一个有利的参考. [关键字]中 ...

  • 三级干部会心得体会
  • 正当2xx-xx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振奋人心的全县三级干部会议胜利召开了。这次会议提出了全面实施五大战略,强力推进四县建设的宏伟目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可以说,这次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鼓劲的大会。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进一步坚定实现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 ...

  • 陈祖德与死神最后一役
  • 他是1949年后第一个战胜日本九段的棋手,并迅速成为跟雷锋.王进喜一样高大的偶像,聂卫平为看他下棋而翘课:他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官员 陈祖德被称为围棋界泰斗,他曾和陈毅.金庸.吴清源交过手,战胜日本"棋仙"时只有19岁.就连如今声名显赫的聂卫平,也曾为了观看他与别人对战而翘课,被妈妈 ...

  •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持词
  •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主持词 东四沟小学 五一中队 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A:岁月的长河淌过浸透血泪和屈辱的历史,终于汇入了21世纪的洪流. B:历史的渺渺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 D:在五星红旗下成长的我们,见到的只 ...

  • 历史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 历史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有感 曾记得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那是一个让全国人民举国愤慨的年份,那是让全国人民倍感羞辱的日子,那更是让全国人民共同抗争.共同奋战.共同崛起的时刻.这一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这场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万众一心.宁死不屈.为国捐躯的伟大 ...

  • 我站在和兴大桥上
  • 心中翻滚着伊通河水一样的波涛 河水滚滚向东奔涌 我的思绪却荡起时光的回潮 多年前的河水从这里流过 横在河面上的却是枯枝败叶朽木和稻草 下游的社员每年都在烂泥沙上固定几根木桩 小小的希望仅是拦住河水流进水渠救活水田的秧苗 改革开放的春风从龙岗山下吹过 欢快的伊通河水再也不满足河身如此萧条 当滚水坝落成 ...

  • [勿忘国耻,自强不息]
  •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2015年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纪念日,也是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纪念日.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 ...

  • 演讲稿:党,中国的脊梁
  • 党,中国的脊梁 厦门市东山中学初一六班 演讲人:陈孟隆 指导老师:朱银鹭 尊敬的老师,敬爱的同学,今天非常荣幸地站在这里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党,中国的脊梁>,此时的我,有一点儿紧张,但我心潮澎湃,因为在我的心中有一份对党的忠诚和挚爱! 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每当听到激越 ...

  • [质量发展纲要]助推质量大国向质量强国转变
  • 吹响质量 发展新号角 --<质量发展纲要>助推质量大国向质量强国转变 提 要 本文作者认为,<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引发,将质量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顺利实现了质量"振兴"向"发展"的过渡.作为国家新一轮质量发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