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类学史

中国人类学史

一、名词解释

1、人类学: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是研究人或者说是研究人类和他的文化的一门学科

2、民族志:源自希腊文,是对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描述和记录;是民族学家对于被研究的民族、部落、区域的人之生活文化的描述与解释。

3、应用人类学:是近几十年兴起的一门人类学科,也是人类学家对人、文化、社会的知识和理论应用于改善和改进人类社会生活,促进人力进步的学科,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应用广泛,蕴涵面广,包括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等。

4、边政学:兴起于抗战时期,是一种为边疆政策提供建议、为国家服务的一门学科。1942年吴文藻的《边政学发凡》成为边政学的奠基之作,指出,边政学以边疆民族政治、思想、事实、制度及行政等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其宗旨在于以边政学为依据,来奠定新边政的基础,辅助新边政的推进,从而使学术研究在理论及实践上齐头并进。

5、科学民族志:是指一战以后,以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为首的功能学派建立的,在理论上建构了有效的理论范式,在方法论上发展起更为科学的民族志方法。

6、吴文藻:是中国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重要奠基人,“中国社会学之父”和“中国人类学之父”,是中国明确提出“中国化”主张的第一人。他将西方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文化理论全面系统的介绍到中国,力图建立中国本土人类学理论体系;代表作《西方社区研究的近今趋势》、《论文化表格》、《功能派社会人类学的由来和现状》

7、吴泽霖:中国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吴泽霖将社会学与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对社会现象作了跨学科的研究。30年代初,他在《现代种族》一书中,即预见中国人口过剩的危机,主张建设民族学博物馆,对我国少数民族博物馆做出来巨大贡献。代表作:《社会约制》、《现代种族》、《社会学及社会问题》

8、费孝通:,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江村经济》《乡土中国》,为汉人社区研究扩大了实地调查进而理论发展,使人类学从过去研究“野蛮人”的时代转向更为开阔的文明社会,而且开辟了一个本民族人研究本民族社会文化的新方向。

9、汉人社区研究:是指在功能主义影响下,以吴文藻培养的人才为主,利用西方理论研究中国社会,是留学学者的一种学术诉求,是人类学自身对文化多样性的美好承诺,代表人物:费孝通、林耀华等,其著作有《江村经济》《金翼》。

10、社会历史调查:

二、简答

1、抗战时期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人类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1)、研究机构和学者重心向西部地区(云南、四川聚集)转移

(2)、这时期对边疆的研究、边政学的兴起

(3)、田野工作大规模的展开,如李安宅、吴文藻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

(4)、沦陷区的人类学研究,如杨 《钍神考》、辅仁东方人类学博物馆成立

(5)、调查成果的整理,许掚光《祖荫下》、川康藏族研究

2、中国民族识别的情况及反思

情况:民族识别的原因:1、党的需求2、民国留下一批民族学家

------的内容:1、确定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2、是单一民族还是某个民族的分支 大致分为一下几个阶段:(1)、发端阶段(1905—1954)确认了38个民族

(2)、高潮期(1954—1964)和受干扰期(1964—1978)确立了土家、凉、独龙、怒族等16个少数民族 (3)、恢复阶段(1978—1990)确认了基诺族,基本完成。

意义:1、对民族学研究有重大科学价值

2、对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1、民族识别过程中,个别地区存在着过分强调族源或血统的现象 反思: ○

2、个别地区对本民族的意愿重视不够 ○

3、不同省区之间对同一民族或族群有不同认定 ○

4、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使得更多的人想成为少数民族 ○

5、民族认同的多层次 ○

3、民族学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民族学:旨在研究生物特征。人类学:旨在研究文化、族群研究。

人类学是一种定性研究,强调田野调查、访谈、文献、参与观察等;社会学是一种定量研究,强调抽样、统计等。

人类学是一种共向性的横向研究,强调第一手资料;历史学是一种历史性的纵向研究,强调文献资料。

联系是交错性研究,相互关联,交叉关系。

4、人类学传入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

西方:(1)、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民族志知识的增长、重商主义驱动下的殖民贸易的需要以及进化论思想的普及,为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做了铺垫

(2)、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等,理解人性成为思想的主流,对于人们思想认识的开拓有重要作用,促进思想上的解放。

(3)、英法两国发动的大规模战争推动人类学科的出现。

(4)、宗教改革。

(5)、进化论思想,巴黎民族学会成立。

中国:(1)、1405—1433,郑和下西洋

(2)、澳门,台湾成为葡萄牙和荷兰的殖民地

(3)、鸦片战争签订的《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4)、魏源的《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

5、应用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1)、1928—1949年分两部分:国统区的边政学的研究,学术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是延安,对北方民族进行了研究,并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1950—1980年,建国初期的民族识别、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参与各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但后来民族学人类学作为学科被取消。

(3)、1981—现在体现在三个方面:确认现阶段的人类学研究应用理论应用并重;重视引进一些新的应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力图加以扬弃,对其消化、改造和创新;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和人类学工作者参与到应用实践中

6、中国人类学的本土化

概念:以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中国社会,从而更好的解释中国的社会和文化,通过具体的研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和补充已有的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以丰富国际人类学的知识体系,以人类学中国化所得的结果来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

过程:(1)、蔡元培《说民族学》引入人类学,并派遣学生到各地调查,试图建立中国独立的学科体系。

(2)、以吴文藻为首的学者明确提出“社会学中国化”主张,引入功能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培养民族学专业队伍,开展实地研究。贡献:1、把功能主义理论翻译引入中国,请国外大师来中国讲学;2、培养民族学专业人才3、进行了大规模的历史调查和田野调查。

(3)、建立中国独立的人类学,芩家悟、张寿提出,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2,民族超多的国家,有着复杂的社会结构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西方不同,西方人类学的许多观点不适应于中国,固要建立中国独立的人类学。

意义:运用西方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本土资料进行研究,并发展本土的人类学学科体系,她的提出是这个学界从西方学术理论的简单引进和接受照搬,向冷静分析理论并把理论运用于中国的实际情况。

7、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分期和学科格局

分期:1928年以前,萌芽时期

1928—1937年,创立时期

1938—1949年,发展时期

1966年以前,恢复与发展期

1966—约1978,重灾期

1979以来,重新恢复和再度发展时期

格局:一、华东地区,主要阵地有中央研究院,代表人物:吴泽霖。卫惠林。

1、他们强调以族群文化为研究对象,着重收集传统风俗与历史源流的内容,明确提出要以人类学材料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

2、在实地调查中,他们偏向于进行民族志描述。代表作: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二、华南地区,是中国的南大门,受国外影响大,以中山大学、岭南大学为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为辅,代表人物有杨成志、林惠祥等。

1、他们受美国历史学派的影响较深,这一地区的人类学研究明显体现出美国四分支式的人类学的基本框架。

2、民族学研究与其他学并重,即注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行为模式,有研究各自的体质特点,

3、实地调查中,该区域专家群体侧重于少数民族特殊的汉族文化群体。

三、华北地区,以北京为主要基地,有清华、北京等大学,代表人物:吴文藻、费孝通、林耀华等。

1、该区域人类学研究最重要的在于汉人社会研究

2、他们强调社区研究方法的运用,并有一个学者群为实践功能主义的分析,

3、他们以田野调查,通过和国外学者交流与对话,在国际人类学学界影响较大。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

中国人类学史

一、名词解释

1、人类学: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是研究人或者说是研究人类和他的文化的一门学科

2、民族志:源自希腊文,是对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描述和记录;是民族学家对于被研究的民族、部落、区域的人之生活文化的描述与解释。

3、应用人类学:是近几十年兴起的一门人类学科,也是人类学家对人、文化、社会的知识和理论应用于改善和改进人类社会生活,促进人力进步的学科,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应用广泛,蕴涵面广,包括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等。

4、边政学:兴起于抗战时期,是一种为边疆政策提供建议、为国家服务的一门学科。1942年吴文藻的《边政学发凡》成为边政学的奠基之作,指出,边政学以边疆民族政治、思想、事实、制度及行政等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其宗旨在于以边政学为依据,来奠定新边政的基础,辅助新边政的推进,从而使学术研究在理论及实践上齐头并进。

5、科学民族志:是指一战以后,以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为首的功能学派建立的,在理论上建构了有效的理论范式,在方法论上发展起更为科学的民族志方法。

6、吴文藻:是中国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重要奠基人,“中国社会学之父”和“中国人类学之父”,是中国明确提出“中国化”主张的第一人。他将西方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文化理论全面系统的介绍到中国,力图建立中国本土人类学理论体系;代表作《西方社区研究的近今趋势》、《论文化表格》、《功能派社会人类学的由来和现状》

7、吴泽霖:中国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吴泽霖将社会学与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对社会现象作了跨学科的研究。30年代初,他在《现代种族》一书中,即预见中国人口过剩的危机,主张建设民族学博物馆,对我国少数民族博物馆做出来巨大贡献。代表作:《社会约制》、《现代种族》、《社会学及社会问题》

8、费孝通:,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江村经济》《乡土中国》,为汉人社区研究扩大了实地调查进而理论发展,使人类学从过去研究“野蛮人”的时代转向更为开阔的文明社会,而且开辟了一个本民族人研究本民族社会文化的新方向。

9、汉人社区研究:是指在功能主义影响下,以吴文藻培养的人才为主,利用西方理论研究中国社会,是留学学者的一种学术诉求,是人类学自身对文化多样性的美好承诺,代表人物:费孝通、林耀华等,其著作有《江村经济》《金翼》。

10、社会历史调查:

二、简答

1、抗战时期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人类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1)、研究机构和学者重心向西部地区(云南、四川聚集)转移

(2)、这时期对边疆的研究、边政学的兴起

(3)、田野工作大规模的展开,如李安宅、吴文藻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

(4)、沦陷区的人类学研究,如杨 《钍神考》、辅仁东方人类学博物馆成立

(5)、调查成果的整理,许掚光《祖荫下》、川康藏族研究

2、中国民族识别的情况及反思

情况:民族识别的原因:1、党的需求2、民国留下一批民族学家

------的内容:1、确定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2、是单一民族还是某个民族的分支 大致分为一下几个阶段:(1)、发端阶段(1905—1954)确认了38个民族

(2)、高潮期(1954—1964)和受干扰期(1964—1978)确立了土家、凉、独龙、怒族等16个少数民族 (3)、恢复阶段(1978—1990)确认了基诺族,基本完成。

意义:1、对民族学研究有重大科学价值

2、对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1、民族识别过程中,个别地区存在着过分强调族源或血统的现象 反思: ○

2、个别地区对本民族的意愿重视不够 ○

3、不同省区之间对同一民族或族群有不同认定 ○

4、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使得更多的人想成为少数民族 ○

5、民族认同的多层次 ○

3、民族学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民族学:旨在研究生物特征。人类学:旨在研究文化、族群研究。

人类学是一种定性研究,强调田野调查、访谈、文献、参与观察等;社会学是一种定量研究,强调抽样、统计等。

人类学是一种共向性的横向研究,强调第一手资料;历史学是一种历史性的纵向研究,强调文献资料。

联系是交错性研究,相互关联,交叉关系。

4、人类学传入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

西方:(1)、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民族志知识的增长、重商主义驱动下的殖民贸易的需要以及进化论思想的普及,为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做了铺垫

(2)、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等,理解人性成为思想的主流,对于人们思想认识的开拓有重要作用,促进思想上的解放。

(3)、英法两国发动的大规模战争推动人类学科的出现。

(4)、宗教改革。

(5)、进化论思想,巴黎民族学会成立。

中国:(1)、1405—1433,郑和下西洋

(2)、澳门,台湾成为葡萄牙和荷兰的殖民地

(3)、鸦片战争签订的《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4)、魏源的《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

5、应用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1)、1928—1949年分两部分:国统区的边政学的研究,学术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是延安,对北方民族进行了研究,并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1950—1980年,建国初期的民族识别、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参与各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但后来民族学人类学作为学科被取消。

(3)、1981—现在体现在三个方面:确认现阶段的人类学研究应用理论应用并重;重视引进一些新的应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力图加以扬弃,对其消化、改造和创新;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和人类学工作者参与到应用实践中

6、中国人类学的本土化

概念:以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中国社会,从而更好的解释中国的社会和文化,通过具体的研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和补充已有的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以丰富国际人类学的知识体系,以人类学中国化所得的结果来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

过程:(1)、蔡元培《说民族学》引入人类学,并派遣学生到各地调查,试图建立中国独立的学科体系。

(2)、以吴文藻为首的学者明确提出“社会学中国化”主张,引入功能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培养民族学专业队伍,开展实地研究。贡献:1、把功能主义理论翻译引入中国,请国外大师来中国讲学;2、培养民族学专业人才3、进行了大规模的历史调查和田野调查。

(3)、建立中国独立的人类学,芩家悟、张寿提出,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2,民族超多的国家,有着复杂的社会结构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西方不同,西方人类学的许多观点不适应于中国,固要建立中国独立的人类学。

意义:运用西方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本土资料进行研究,并发展本土的人类学学科体系,她的提出是这个学界从西方学术理论的简单引进和接受照搬,向冷静分析理论并把理论运用于中国的实际情况。

7、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分期和学科格局

分期:1928年以前,萌芽时期

1928—1937年,创立时期

1938—1949年,发展时期

1966年以前,恢复与发展期

1966—约1978,重灾期

1979以来,重新恢复和再度发展时期

格局:一、华东地区,主要阵地有中央研究院,代表人物:吴泽霖。卫惠林。

1、他们强调以族群文化为研究对象,着重收集传统风俗与历史源流的内容,明确提出要以人类学材料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

2、在实地调查中,他们偏向于进行民族志描述。代表作: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二、华南地区,是中国的南大门,受国外影响大,以中山大学、岭南大学为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为辅,代表人物有杨成志、林惠祥等。

1、他们受美国历史学派的影响较深,这一地区的人类学研究明显体现出美国四分支式的人类学的基本框架。

2、民族学研究与其他学并重,即注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行为模式,有研究各自的体质特点,

3、实地调查中,该区域专家群体侧重于少数民族特殊的汉族文化群体。

三、华北地区,以北京为主要基地,有清华、北京等大学,代表人物:吴文藻、费孝通、林耀华等。

1、该区域人类学研究最重要的在于汉人社会研究

2、他们强调社区研究方法的运用,并有一个学者群为实践功能主义的分析,

3、他们以田野调查,通过和国外学者交流与对话,在国际人类学学界影响较大。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


相关内容

  • 近三十年来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与研究
  • 近三十年来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与研究 近三十年来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与研究 王海飞 中国影视人类学自改革开放以来的近三十年中,得到快速的发展,在诸多层面取得一批重要 成果.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还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总结已有的成果,提出尚待解决的 问题,将对这一学科的发展及完善起到有益的作用. ...

  • 书单(民族音乐学)
  • 各位研究生同学 我为大家列出一份阅读纲要,所列出的书籍要求大家阅读.一个硕士研究生每年阅读量应该保持在15-20本专著,另外还应该阅读重要相关学术论文.其中,有的要精读,有的可以泛读.所列出的书单,都是基础理论,对于不同方向(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中国传统音乐)都是一样.当然,在这个层面上不包含同 ...

  • 二十一世纪中国饮食文化史研究的新发展_姚伟钧
  • 二十一世纪中国饮食文化史 研究的新发展 姚伟钧 罗秋雨 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历来以饮食史和饮食民俗为主要视角,进入2仍延1世纪, 提要: 续这一传统,但在研究视野.研究方法.研究深度方面均有所突破.文化人类学介入中国饮食的是从二十世纪后半期开始的.近2中国饮食人类学研究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理论和研究 ...

  • 考研考博人类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 文化人类学名词解释 文化 文明 文本 巫术 问卷 人种 人科 人格 入赘 婚姻 互惠 分类 习性 涵化 濡化 怀特 佩里 利奇 泰勒 莫斯 苗族 民族 族群 符号 产翁 社区 失范 米德 传统 残存 变异(进化) BOAS 库拉 百越 文化区 亚文化 文化丛 民族志 民族学 从妻居 相对论 小传统 ...

  • 文化人类学书目
  • 文化人类学阅读书目选 1. [法]马赛尔·莫斯著,卢汇译<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2. [法]爱弥尔·涂尔干著,渠东等译<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3. [美]路易斯·摩尔根著<古 ...

  • 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要论)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趋势,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战略走向,在一系列国际场合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引起国际社会热烈反响,对当代国际关系正在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高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奋力开拓.阔步前 ...

  • [人类学概论]纲要
  • 人类学天地-->基本知识--><人类学概论>纲要 人类学概论 一.导论 (-)人类学的学科体系 1.人类学的定义,人类学是一门广泛地.综合地研究人类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生物特性和社会特性的实证科学. 2.人类学的体系,国内外几种不同的看法. 3.人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社会一文 ...

  • 中山大学人类学介绍
  • 中山大学也不错的 --关于人类学 人类学是一门以人类社会和文化为研究主体的学科,内容涉及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宗教信仰与仪式.经济生活.族群认同.社会文化变迁等.通过对社会和文化多样性进行全面考察和比较,人类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地认识自身文化与异文化的视角.在欧美许多国家,人类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之 ...

  • 中国医患关系的人类学解读
  • 中国医患关系现状与研究综述 医患关系是指"医"与"患"之间的关系,"医"包括参与医治过程的所有医务人员:"患"包括患者.患者家属以及患者的社会关系. 近年来,国内学者有关医患关系的研究成果颇丰,本文通过对国内相关医患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