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对中国文化史的贡献

第28卷第5期2007年10月韩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HanshanNormalUniversityVol.28No.5

Oct12007

韩愈对中国文化史的贡献

张清华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河南郑州 450007)

摘要:该文从韩愈对中华文化史贡献的角度切入,从继承旧传统,创立新儒学;文学革命与文体创

新;重视教育,亲身从事教育,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上卓有建树等方面,论述了韩愈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卓越贡献。

关键词:韩愈;文化史;贡献;真知灼见;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83(2007)05-0030-09

北宋苏轼5韩文公庙碑6云: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苏轼这段评论虽被后世某些学者认为用语未尽贴切,而有所增易,然较之一些论者仅从个人识见出发,习惯从某一侧面评论韩公要全面得多。作为一代英才,韩愈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韩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以真知灼见的理论建树和突出的实绩显赫当时,而又被后世称颂。中华民族有一个传统习惯:往往以一部传统文化史涵盖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的全部内容。基于这种民族的思想意识,我们不妨从韩愈对中国文化史贡献的角度,来对韩愈的历史地位作切实的评价。

[1](P687)

一、继承旧道统,建立新儒学

诚如陈寅恪5论韩愈6云:/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盖非此不足征信于人。0[2](P296)其实,具有独特民族文化思想体系的民族莫不如此:印度佛教之于释迦牟尼,基督教之于耶稣,就是为人所共知的。

继承旧道统,建立新儒学,光大道统贯彻韩愈一生社会政治活动和文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古文运动0的倡导则集中体现了韩愈复兴孔孟儒学的思想。中唐/古文运动0就成了波及中唐社会各个方面,深远影响于后世千百年的一次复兴孔孟儒学的运动。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韩愈是复兴孔孟儒学传统的倡导者和奠基者,这个运动首倡于中唐,大盛于宋代,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韩愈在辟佛抑道的同时,相当大程度上规范了以后中国文化的面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形成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具有使其团结世界各地华夏子孙、列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而立于不败之地的凝聚力。站在民族文化思想史的高度上认识韩

收稿日期:2006)05)29

作者简介:张清华(1936)),男,河南郑州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会长。

愈,他的历史价值是他的同时代人,乃至他前后约两千年的历史上,也罕有人能与之相比的。

近年来,学术界研究心态史的人逐渐增多,这项研究也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这比起过去一个时期把心理学当成禁区,迫使一些专家改弦更张,无疑是可喜现象。然而,令人深感不足的是:很少有人能把各类不同人物心态的研究与历史的发展趋向结合起来,去认识不同人物、不同心态的价值。

韩愈的心态不同于他的好友孟郊。孟郊遇忧则悲,遇喜则狂,有为民利国大志,却无政治长才,最后也不过是写了一些揭示其寒酸孤苦心态的诗;正因为能用诗揭示这种心态,所以孟郊在封建社会的下层知识分子中仍具有典型意义,使他在我国古代诗史上有一定的价值。韩愈心态又不同于与他并称古文大家的柳宗元。柳宗元是文坛才子,有政治长才,想为唐王朝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然而柳宗元所明和所行之道与韩公不同,他是想调和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即统合儒、佛、道为己之道,不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良好愿望。任何一种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化思想体系,只能吸取别的文化思想体系中的优长丰富自己,不能笼而统之地调和。韩愈的心态也不同于他崇尚的前辈伟大诗人李白、杜甫。李白干王霸,轻王侯,嬉笑怒骂,愤世嫉俗,有纵横家之霸气、道家之仙骨、佛屠的空灵,创造了我国古代诗史上的浪漫主义高峰,居于彪炳千秋的历史地位,却没能把他所从事的事业放在中华民族文化史的框架里去认真思索。杜甫无疑是我国诗史上以现实主义为人称道的另一座高峰。他是善于沉思的诗人,以稷、契自比,忧国忧民。以亲身的深刻体验,把他那颗儒者的仁爱之心与国运民瘼紧紧贴在一起,却远离政治中心,避开矛盾和灾难深重的现实生活,没能站在历史发展的峰巅看待历史,拯救时代。对于那个时代爱也罢,恨也罢,杜甫的心里都充溢着在痛苦深渊里挣扎的同情与怜悯。

韩愈不同,他以异乎寻常的胆识和浩气,站在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发展的峰巅,回溯中华民族发展的整部历史,得出了建立孔孟儒学道统是巩固与发展中华民族的惟一正确道路。这也是韩公一生为之倾心,为之奋斗的目标。他的心里始终装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致力于续写这部历

史。韩愈盛赞孟子廓清杨、墨、夷狄思想,维护尧、舜、禹、汤、周公、孔子的民族文化思想之功,不在禹治水之功以下。其实,韩愈也正是在孔孟之后,以捍卫、继承和发扬这个道统自命的。韩愈的辟佛抑道,廓清夷狄,建立孔孟道统的功劳当也不在禹治水之功以下。这就是韩愈不同于他的同时代人和他的前代圣哲的特定心态。正是在这种心态的自觉驱使下,他所从事的事业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与历史价值。以这种价值观去看待韩愈的心态是很有意义的。

韩愈从登上文坛的青壮年时期,到他身居京朝官要职的晚年,多次讲他/明道0、/扶树教道0的志向。那么他所明、所扶、所树之/道0的内涵是什么呢?这在他集中表达其哲学思想的论文5原道6里讲得清清楚楚。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

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

[3](P174)

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这一思想在韩公的其他文章里也多次阐发。从这一基本思想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认识:其一,韩愈明确了他所明之道的渊源。这也正是5原道6文题所提示的论文主旨。为啥从尧、舜说起,这是有韩公的特别用心与深广含义的。尧、舜是中华民族文明时代开始的始祖,他们的思想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史的源头。所以,韩愈所原之道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这也是韩愈继承、建立、光大的道统内容。过去一个时期有人把韩愈倡导的道统局限于孔子儒学思想中的某些部分,甚或当成封建性的糟粕来批判,给韩公加上种种罪名。这不仅大大缩小了韩愈道统的蕴涵,也歪曲了韩愈的思想。其二,孔丘、孟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人物,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史上一个阶段的代表。孔孟的思想产生于周末百家争鸣的时代,代表了这部历史的光辉阶段,说他们集其前代思想家之大成也不过分。韩愈高度评价孔孟思想,称赞继承孔子思想的孟子思想为/醇而又醇0,正是因为韩愈真正理解了孟子思想的实质,看到了孟子思想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的价值,才甘愿作孟子之后传统儒学的继承人,以儒学传统的继承人自居。其三,韩愈的道统思想虽是继

承孔孟的传统儒学,也不完全为孔孟思想所囿,而是以传统儒学为基础吸取了其他学派,也包括佛、道思想中的可取内容,增添了当时时代社会生活中提供的新鲜内容。所以,韩愈的道统思想既有传统民族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也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是发展了的传统儒学思想。从这个意义看,韩愈和孔丘、孟轲一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其四,尽管历史上曾多次对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思想进行过批判,为了在批判旧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创造社会主义的新文化,这种批判是完全必要的。然而,孔子等人的地位是任何人也无法否定的,而且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肯定。

韩愈为什么要继承、建立、光大自尧舜至孔孟的道统思想呢?

首先,它是在中华民族祖先长期的斗争生活中形成的,是整个民族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产生之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精神支柱是韩愈所讲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个传统。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都是在这一传统思想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好像一株盛开的花树,是为本。诸子百家争鸣正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发展的光辉时期,有了诸子的百家争鸣,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极大地推动了民族文化思想的发展。在对中国文化思想史的研究中,习惯地把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作为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就当时学术论争看并不错,因为它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但论辩争鸣与后世学术思想发展的结果,有的学术派别亡了,有的归并了,剩下的若干都以其独特的创造而具有传诸后世的生命力,成为民族文化思想中的组成部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实际上因其更多地吸取了传统文化思想积淀,成为世所公认的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者,占据了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位置。儒学思想之所以能占据这样的地位,还在于它本来就与诸家学派有同源的血统关系,在发展中又吸取融通了别家学派能为其所用的成分,使它的内容更丰富,更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因此,儒家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成了封建社会良好政治的理论基础,以民为本的人性思想成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源泉,具有别家学派无法替代的生命

力。韩愈也赞成各学派之间互相吸收,为己所用。这从他5读荀6、5读鹖冠子6、5读仪礼6、5读墨子6等文章里就可以得到答案。韩愈在5读墨子6里云:

儒讥墨以上同、兼爱、上贤、明鬼,而

孔子畏大人、居是邦不非其大夫,

5春秋6

讥专臣,不/上同0哉?孔子泛爱亲仁,以博施济众为圣,不/兼爱0哉?孔子贤贤,以四科进褒弟子,疾殁世而名不称,不/上贤0哉?孔子祭如在,讥祭如不祭者,曰我祭则受福,不/明鬼0哉?儒墨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同修身正心,以治天下国家,奚不相悦如是哉?

于是在文章末尾得出:/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0的结论。其实,韩愈所说的仁、礼、信、义、智五者,就是儒学道统的核心,至今还为华夏子孙奉为信条。

其次,韩愈提出明道有它的社会背景,有针对性,因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战斗精神。正统儒学本来可以沿着这条轨道健康地发展下去,可是,到西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后,定儒术一尊而罢黜百家,致使经学以人为的作用大盛两汉。虽说如此,这不过是自我殉葬的畸形。由于统治者的干预,形成了所谓/以5春秋6决狱,以5禹贡6治河,以三百篇当谏草0,把儒学紧紧与政权捆在一起的局面。这就使经学把自己看成正统学派,只承认自己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排斥其他学派的学术思想;经学家则把自己当成终极真理的代表。这样搞的结果,就把经学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而带有荒诞迷信的神学气味。经学家家法森严,大家只能寻章摘句,以古证今的繁琐考据解释儒学经典,失去了创造性,逐渐自我封闭于僵化的硬壳中。这样,以经学为代表的正统儒学的衰微就成为难以避免的趋势。然而,还必须指出,儒学的这种衰微不是自尧舜至孔孟的传统儒学的过失,更不是指韩愈倡导的道统,而是韩愈所批评的那些末学俗儒歪曲了先儒的学说。正如他在5读墨子6里说的:/余以为辩生于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说,非二师之道本然也。0二师指孔子、墨子。除了儒学本身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外,还有政治形势的变化。东汉末年以后,执著于皇朝而尽瘁于皇朝一统政

[3](P184)

治的儒学之士,面对的却是一个由宦官和外戚专权,变而为乱世称雄,混战杀伐的现实。他们所忠于的政权:统治者给予这些忠君为民儒士的却是忠而获疑,忠而见弃,乃至投监与杀头。于是,曾经以儒学占统治地位的士人的心态不得不变换而转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感情世界中来,他们想摆脱束缚自己的政治、残害自己的政权,走到自然任性的天地里寻找人生的价值与乐趣。或投笔从戎,慷慨悲歌,追求功业;或任情纵欲,玄谈山野,享乐人生;或自洁其身,归依林泉,清心简欲。从儒学一尊的心理形态向各以自我为中心的多元化的形势发展。这时在思想领域里率先出现的是曹操等所提倡的刑名法术之学,继之而起的是老庄道家之学。前者为世人称雄治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了法术;后者则发展成以玄谈自娱而在避乱出世之中寻找自己的天地和理想的人生开辟了道路。这时除少数士子投入那纷争动荡的政权外,大部分士林精英都投入玄学思潮中去了。由西晋而东晋,不少名族士人又于纷乱和玄谈中找到了吴越这块山清水秀、淡泊幽静的天地。这种心境极易受西晋以来就兴起的佛教的影响。玄学与佛学合流就成了占据思想阵地的理论趋向。因此,东汉末年魏晋之后直到南北朝对峙时期,佛、道就成为那个时代的统治思想。传统儒学则若存若亡,处于被冷落的地位。隋唐一统南北之后,虽以传统儒学为建立政权统治的思想体系,也出现了/贞观之治0那样的开明盛世。然而,李唐王朝为提高李姓身价寻宗问祖,就把老子李耳奉为位在佛先的太上玄元皇帝¹。至此,自东汉始渐兴起的/五斗米道0,便大张于世。佛教自汉译入,两晋流播,隋朝文帝施行佛教治国的愚民政策,普诏天下,张扬佛教,唐高祖李渊因受隋朝文、炀两帝佞佛影响,在荥阳大海佛寺为子世民病体新痊造像。太宗李世民又尝对傅奕说:/佛道玄妙,圣迹可师。0武后笃信佛教,以浮屠发迹。玄宗亲注佛经。至韩愈所在

¹

中唐,虽时毁时兴,然佛教之盛,愈演愈烈,致使唐朝皇帝于皇家禅院陕西扶风法门寺七开塔而六迎佛骨的大盛局面。当时唐朝的统治者虽也提倡儒家经典的注疏之学,科举考试也设明经之科,儒学却不为人们崇敬,因此实际不是儒释道三教鼎足,而是释道二教实驾儒道之上,占据了广大思想阵地。这就是苏轼所指出的/道丧0,也是韩愈倡扬树立儒学道统的社会现实。障百川挽狂澜之功应归韩愈。

第三,传统儒学作为自尧舜以来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传统,已成为中国文化思想史的主流,它对后世文化学术思想影响最大、最深远,因而,也最有号召力。韩愈出生于儒学世家,世代崇儒。李白5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6序不仅把韩公之父比之为大圣仲尼,大贤子贱,还说:/君乃长史之元子也。妣有吴钱氏。及长史即世,夫人早孀,弘圣善之规,成名四子,文伯孟轲二母之俦欤!少卿,当涂县丞,感慨重诺,死节于义。云卿,文章冠世,拜监察御史,朝廷呼为子房。绅卿,尉高邮,才名振耀,幼负美誉。0仲卿/含章可贞,干蛊有立。接武比德,弦歌连声0[4](P174)。兄韩会少游古文家萧颖士、李华之门,长有世声文名,与卢东美、崔造、张正则被当时人称为/四夔0。韩会崇尚儒学,其5文衡6一文就强调了儒学的道德观念和文章的教化作用。其嫂恪守妇道,忠于夫旨,从小学教韩愈诵圣人之言,读六经诸子之书,正如5新唐书6卷1765韩愈传6中讲的:/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0

[5](P5255)

5旧唐书6卷1605韩愈传6讲得

更清楚,谓/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大历、贞元之间,文士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0[6](P4195)。可见,韩愈幼年、青年时代就通过

道教起自战国末方士,然群龙无首,缺乏宗主,号召力颇弱。5史记6称李耳为道家。班固5汉书#艺文志6谓道家始自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管子,老子李耳次其后,著录5老莱子6十六篇,仍未明说老子道祖,推尊老子始于东汉灵帝熹平中张修教徒,以老子五千文为经典。顺帝时张陵的五斗米道为其一支。三国之际道家作5老子化胡经6,释道之争由此开始。唐初传老子李耳为唐朝李氏之祖,故武德七年十月,高祖李渊幸终南山,谒老子庙。贞观十一年,太宗李世民敕老子为宗祖,名位称号列在佛先。高宗乾封元年二月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上元元年,武则天请王公百僚皆习5老子6。道教大张于世。

他的家庭和社会受儒学熏陶。因此,他才真心认识到儒学的渊源关系和价值。

佛、道、儒各讲传统,各立门户,互争高低,鼎足而立,构成了隋唐思想史上的总形势。究其渊源,佛道两家皆无法与儒学相比。佛教隋唐以来虽大焰张天,有凌驾于道、儒之上,然它只不过从汉魏以来才传入中国,是泊来的外域之学。作为文化思想传统难为中国学术思想界,乃至广大国民所承认;道家之说,虽由唐王朝的统治者竭力提倡,位列佛、儒之前,然因其未有系统的理论、丰茂的历史渊源,难为广大的学者及群众承认。儒学不同,在历史传承中它已为学术思想界所公认,在广大群众的思想行为中也有深刻的影响。5孟子#尽心下6末章就说:

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

[7](P344)

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韩愈为了一统天下,中兴唐朝,提倡古文,必须以儒学为正统,夺取儒学在文化思想中的领导地位,儒学不仅重视治国,也很重视修身。韩愈也继承了儒学的这一思想。他在5答李翊书6等不少文章中都强调了读书立志,把提高思想修养放在立身、行事、作文的首要位置,视为根本,指出:/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0韩愈的道统论把儒学治国的政治作用与治心的教化作用结合,使儒学政治上的正统与儒学学术上的道统结合起来,即把治世与治心结合起来。韩愈道统的建立,标志着把一切学术(道)思想都规范于儒家的学术道统里。道统说,以韩愈为发端而形成于朱熹。从这一点上看,韩愈为传统儒学的发展立了大功,也为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的形成立了一大功。有人说韩愈提倡道统,重建儒学权威的努力,并未收到实效,争取儒学一尊的地位是失败了。其实,在儒学/道丧0,释道张行的情况下,

[8](P245)246)

经韩愈的提倡,不仅把这一传统思想继承下来,确立了它不容抹煞的地位,且在此基础上,创立新儒学,成为宋代程朱理学的先河,这不能说是失败,而是一种成功。

韩愈毕一生创立的新儒学,集中体现在他的理论著作5五原6和5读荀6、5读墨子6、5读鹖冠子6等文章里面。举其大要,其一,韩愈在孔孟性善论、董仲舒善恶相混说后创立/形而上者谓之天,形而下者谓之地,命于其两间者谓之人0,/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0[3](P178)的天人一体同仁理论,完善中国本体人性哲学学说,有力地抨击了佛教绝人欲、灭人性之论的挑战。其二,韩愈继承孔孟民贵君轻思想,在5原道6里提出/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0,/主而暴之,不得其为主之道0,/人而暴之,不得其为人之

[3](P178)道0的道高于君、人道高于君权的理论。韩愈的儒学理论内容丰富,这两点是韩愈新儒学的核心。

当然,韩愈倡导的道统,是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形成的,特别是经过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的积淀,必然打上封建社会的印记,其中不少传统的思想观念为后世继承,它所包含的封建性糟粕是必须批判与剔除的。我们对韩愈道统的论析,只是把它放在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发展变化的长河中去认识,既不是全盘肯定,更不是全盘继承。

二、文学革命与文体创新

韩愈领导了中国文化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学革新运动,它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中唐人的文学观念,也奠定了中国文学散文发展的基础。自初唐的魏征、陈子昂等人批判六朝浮艳、彩丽竞繁文风,提倡继承汉、魏风骨,到盛唐王维倡导把建安风骨与江左文风结合,创造出既有刚健清新的内容,又有生动活泼的形式的近体诗,再由李白、杜甫以其精辟的文学见解和特殊的创作实绩,把我国诗歌的发展推向高峰,使盛唐诗呈现出群星灿烂,空前凌后的繁荣局面。盛唐诗坛上这种大无畏的创新精神也影响了散文。其实,初盛唐的一些诗歌革新大家也大都主张散文文体及文风改革,在他们的散文中都注入了新的机制。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就是在诗文革新的

潮流中形成的。

唐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堪称最辉煌的时期,在盛唐时期出现了诗莫盛于唐的高峰之后,中唐又以韩愈和柳宗元等倡导的古文运动为标志,造成了唐代文学发展中的又一高峰。在这个影响深远的古文运动中,韩愈不仅以其系统而明确的理论,领导了这一规模宏大的文学运动,还以其丰富而成功的散文创作,使这种新型的散文体式占据文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就成为我国散文发展史转折的鲜明标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了讲清这个问题,不妨回溯一下中国散文发展的历史。

从先秦到中唐,中国散文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两个大的阶段。一是先秦、两汉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被韩愈、柳宗元等中唐古文家称为古文。从严格意义上说古文并不是标准的文学散文。然而,从中国文学发展的长河看,把它作为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写进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是完全应该的。上溯它的渊源,它是由殷商的甲骨卜辞,到5尚书6誓、命、训、诰的记事而发展起来的。到春秋战国便产生了5春秋6、5春秋6三传、5国语6、5战国策6等历史散文;5老子6、5论语6、5墨子6、5庄子6、5孟子6、5荀子6、5韩非子6、5尉缭子6、5李斯子6等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丰富的情节,完整的事件,生动的人物刻画;诸子散文有精彩的对话,风格各异的论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词汇丰富,语言流畅,善于用比喻和寓言故事讲明事理,说理透彻明了,述事千回百折。这种新型的散文除极富实用性之外,又有一定的文学特色。然而,从其本质特点来说先秦散文还是应用文。当时的人们只是意在明理述事,还没有自觉的文学意识。被中唐古文家称之为四六句式的骈文则不同,它是在我国最早的文学创作5诗经6四言体的基础上,吸取了战国辞赋的长句韵语和两汉五、七言诗的艺术构制而盛行于汉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散文体,它的篇章结构吸取了秦汉古文的优长,遣词造句却更多地吸取了诗赋的营养。这种文体形成于汉魏,盛于六朝,因为它是在我国文学史上形成文学自觉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作者都有鲜明的文学意识。骈文虽然被后人称之为/八代之衰0的/文弊0,它却是继先秦两汉散文之后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骈

文多用四字句、六字句,句式整齐,讲究对偶用韵,崇尚文采词藻和用事用典,有意识地讲究写作技巧,追求艺术美。这时期的散文家,乃至其他门类的艺术家的美学意识比他们以前的任何时代都强。南朝时期齐梁文人有名的/文笔之辨0,实际上就是一次纯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划之争,把章、表、奏、疏、记、书、论、史等应用文体,归入/笔0的范畤。文则指文学作品,强调了它的抒情与描写机制,在艺术美上下功夫。由此观之,骈文的盛行并不是坏事,而是文学发展中的进步。骈文发展到隋唐之所以呈现出颓势,是因为骈文家忘掉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一味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才把以骈文为代表的散文引向衰颓的境地。一味追求形式的结果,使它不便于大多数人掌握和广泛运用;忽视内容的结果,使它只有华丽的外衣而失去了生命活力。所以,到了唐代,骈文就被人们看成是/竞采浮艳之词,争驰迂诞之说0的/雕虫小技0

[9](P31)

,但

是,骈文作为一种散文体式,一直为一部分人和一部分文体沿用,自有其艺术的生命力。倡导古文运动的韩愈、柳宗元等大家的文章,不仅吸取了骈文的写作方法,甚至也写骈文,且赋予骈文以新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韩愈等人不是抛弃了骈文,而是使骈文复活,取得了它自身应有的价值。

韩愈提出/唯陈言务去0,就是主张散文创新。韩愈的散文既不同于先秦两汉的古文,也不同于六朝的骈文,而是一种新型散文。他的散文是打着复先秦两汉之古的旗号,实际上是一种新创造,是文学发展史上自觉革命的新开拓。这一新的开拓,标志着我国散文史上的一大转折,开辟了我国散文发展的新时期。如果说从政治上可把唐以后的五代、两宋、元、明、清划分成不同的历史阶段,而散文的发展,自中唐韩、柳以来这种新型散文体式的形成,一直贯穿中唐至清末各代的一千余年,虽有曲折,却始终占据散文文坛的统治地位。

韩愈、柳宗元等人文体、文风改革理论与散文创作之所以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就在于他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奇句单行的写作方式,吸取了六朝以来骈文写作中的文学自觉意识,即在强烈的文学自觉意识支配下,把先秦、两汉的应用文体变成真正的文学散文。这种新型散文把实用性

和艺术性融为一体,把达意与抒情性结合为一体。当然,我们谈到韩柳散文创作时,也不能忽视他们积极吸收和运用先秦、两汉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的文学成分和艺术笔法。说韩愈散文是集八代之成虽有道理,然并不全面。实际上,韩愈的散文正是集我国古(指古文)今(指骈文)散文之大成。正如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5书吴道子画后6一文中所说的:/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0

[1](P306)

学道统,推动中国学术发展;提倡古文运动,创立新型文体,开创文学散文创作的新局面;变大历之风,以文为诗,开宋一代诗风的诗歌创作。韩愈能取得这样不朽的业绩,关键在于他重视教育,亲身从事教育,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上取得了世所公认的突破与成功,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继孔、孟之后的大教育家。在中唐时期,以从师为耻,做师为人指骂的情况下,教育并不是为多数人重视的。韩愈不顾流俗而不遗余力地从事教育事业,精神十分可贵。

先看韩愈的教育实践。韩愈从事教育活动除了他游宦两京时有文学青年向他请教,他热心指导教育外,有文献可据者大约从他在汴州做观察推官时就开始了。在汴州韩愈受董晋之托主持举荐贡士考试,指导学生作文,推荐学生参加国家举行的进士考试,就是他施教的一种方式。后来成为著名诗人的张籍,散文家、思想家李翱都是在韩愈的指导与推荐下考中进士的。韩愈正式进入国家级教育机关当学官,是从贞元十七年(801)末获授国子监四门博士开始的。国子监属国家高等学府,四门博士是正七品的官阶,主管教育/文武七品已上及侯伯子男子之为生者,若庶人子为俊士生者0[6](P1892),时间一年多一点。韩愈第二次任学官,是在元和元年(806)夏,被宪宗从江陵召回长安任权知国子博士,仍在国子监任教。时宰赏识韩愈才华¹,有意提拔他,有人跟韩愈争名,在相国面前进谗言诽谤他,韩愈为了避开/语阱0陷害,托词从兄开封尉韩俞卒遗三子一女需就近照顾,请分司东都到洛阳国子监教书。元和三年除真除博士(韩愈云:三岁为真),四年改任东都都官员外郎兼判祠部,都官员外郎属尚书省刑部,从六品上官阶,时间不足四年。他第三次担任国子博士在元和七年,是从正六品上的尚书职方员外郎,降为国子博士,作5进学解6自喻。执政奇其才,改比部郎中(从五品上官阶)、史馆修撰,时在元和八年三月

这就是韩

愈比他前代古文家高明的地方,他倡导古文运动和散文创作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原因也在这里。这也是韩愈对中国文化史的一大贡献。

韩愈之文,地包海涵,气势恢弘,陈言务去,不露痕迹,清新自然,超逸绝伦;于变幻复杂的社会生活,无事不可写,无情不可抒;于语言文字,或古语,或口语,玩忽股掌之间,无不得心应手,出神入化。韩愈之文,写大事,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把读者引入巨大的历史变革的社会潮流之中;写小事,细腻入微,诙谐有趣,把读者引入社会底层的日常生活,以小见大。韩愈之文,品类繁多而齐全,不论哪一类文章无事不宜,无品不胜,都写得十分精彩。有人说他长于碑志,不免失之片面。如果就韩公各类文章比较,韩愈碑志文量大质高,更为世所瞩目,韩诗虽以怪奇生新,以文为诗,却能做到妥帖排奡,独辟蹊径。唐诗博大精深,气势宏阔;宋诗坦易平直,气郁深沉。唐诗重在抒情言怀;宋诗包含哲理。中国诗的这种发展轨迹可以在韩诗的散文化和述事说理中找到渊源关系,从认识史的角度分析,这种发展变化无疑也是一个进步。不少学者认为韩诗开宋一代诗风,是颇有识眼的。这也是韩愈对中国文化史的贡献。

三、教育理论与实践

韩愈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功绩,在于他建立儒

¹

韩愈5释言6云:/元和元年六月十日,愈自江陵法曹诏拜国子博士,始进见今相郑公,,0郑公:一云宰相

郑,永贞元年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学士。一云郑余庆,同年八月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补注)引陈景云曰:史言公举进士,投文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延誉,由是知名。盖郑知公在早岁,非自江陵召还始受知也。公登第之岁,郑入翰林,其后郑自以职亲地近,遂与公久不相闻。及贞元之际,公始登朝,而郑已远谪。再秉国钧,特擢公幕掾,因悉征其历年诗文也。

二十三日,时间不到一年。第四次任学官是元和十五年(820)九月,韩愈被新继位的穆宗召回京师任国子监祭酒。国子监祭酒,从三品官阶,是国立大学校长,管国子、大学、广文、四门、律、书、算七学,掌握国家儒学训导政令,大约不足一年时间。韩愈四为学官,三任博士总计七八年时间,这在他做京官的二十三年里,时间确实不算短。

韩愈不但重视教育,也很懂得教育。他认为要搞好教育,师资水平必须高,师资水平不高,是/至使公卿子孙,耻游太学;工商凡冗,或处上庠0的主要原因。他建议:/国子监应今新注学官等牒,准今年赦文,委国子祭酒选择有经艺堪训导生徒者,以充学官。近年吏部所注,多循资叙,不考艺能;至今生徒不自劝励。伏请非专通经传,博涉坟史,及进士五经诸色登科人,不以比拟。其新受官,上日必加研试,然后放,上以副圣朝崇儒尚学之意。0

[10](P468)

[6](P443)

皇甫湜雄于文,孟郊、贾岛、李贺工为诗,独张籍兼能,而非其至。0

[12](P77)

孟郊不能说是韩门弟

子,但他的诗与生活多受韩愈影响也是众所周知的。李翱是韩愈的侄女婿和学生,学习韩愈,崇尚韩愈,官终检校户部尚书,亦如韩公以文为世推许,谥曰/文0,后世称/李文公0。李翱不仅勤于政,长于文,对中国哲学思想史也有贡献。皇甫湜官终工部郎中,虽因/恃才傲物,性格褊直,乘酒使气0而官位不高,其文名却高于当时。沈亚之,游学韩愈门,诗文风格似韩,小说写得也好,是中唐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孙樵、贾岛、卢仝、刘叉,还有少富才华的李贺都名标诗史,为后人称颂。这大都与他们游学韩门和韩愈对他们的教育导引分不开。早在贞元十八年(802),中书舍人权德舆典贡举,祠部员外陆贽辅佐评选,时韩愈为四门博士,推荐侯喜等十人于贽。其中尉迟汾、侯云长、沈杞和李翊皆以当年登进士第。前四人常从韩公游,李翊则韩公有专书论文指教。侯喜以贞元十九年,刘述古二十一年、李绅以元和元年、张后余和张苰以二年,皆相继登进士第。韦群玉或谓不见于记,实也及第,故当时求进青年争投韩愈为韩门子弟,有的人几登相位,为一代名臣。

韩愈不仅为学官时重教育,平时也很注重教育,在他身边经常有不少人向他求学问师,就是两谪岭南,他也都积极开展教育活动。谪阳山时就有区弘、区册、刘生等跋山涉水到阳山从学。谪潮州时更是因为他兴办教育,使中原文化得与沿海潮州地区沟通,使文化落后的地区成为东南沿海的文明礼仪之乡,使/韩学0千年不坠,为潮人称颂¹。

韩愈除了重视教育,身体力行地从事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外,在关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实用性;破除师道尊严的封建性,倡导能者为师的科学性;灵活多样、启迪思维、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等教育理论上也很有建树。

学官的任

务是/传道、授业、解惑0,没有高于生徒的道学才艺是不行的,所以,他建议选学官不能论资历,凭关系;应通过认真考察选那些经艺出众的人做教师。为此,他对一位相貌虽丑,出身寒族而经艺颇著,被师生看不起的直讲,给予特别延遇,使人们不敢小视这位先生。后来他还举荐有才德的张籍为博士。他一进国学,空气大变,教师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努力,师生共同研讨学问,学术空气顿时浓厚起来。正如李翱5韩公行状6云:/入迁国子祭酒,有直讲能说礼而陋容,学官多豪族子,摈之不得共食。公命吏曰:-召直讲来,与祭酒共食。.学官由此不敢贱直讲。奏儒生为学官,日使会讲,生徒多奔走听闻,皆喜曰:

[11](P55)

[3](P185)

-韩公来为祭酒,国子监不寂寞

矣!.0

韩愈教学实践上的贡献,在于他继承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改变了轻视教育的社会观念,树立良好的学风,办好学校,不计地位,不弃贫贱的培养了一批人才。钱基博先生5韩愈志#韩门弟子6云:/韩门弟子众矣,尤著闻者:李翱、

¹

韩愈5潮州请置乡校牒6云:/此州学废日久。进士明经,百十年间,不闻有业成贡于王庭,试于有司者。人

吏目不识乡饮酒之礼,耳未闻5鹿鸣6之歌。忠孝之行不劝,亦县之耻也。0提请聘/沈雅专静,颇通经,有文章,能知先王之道,论说且排异端而宗孔氏0的赵德为师。韩愈亲自执教,并/出己俸百千以为举本,收其盈余,以给学生厨馔0。于是潮州从学之风渐盛,诚如苏轼5经进东坡文集事略6卷555潮州韩文公庙碑6云:/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0

参考文献:

[1]苏轼.苏东坡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1986.[2]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2.

[3]韩愈.韩昌黎全集(卷11)[M].北京:中国书店,

1991.

[4]瞿蜕元,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0.

[5]宋祁,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5.

[6]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孟轲.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1960.[8]韩愈.韩昌黎全集(卷16)[M].北京:中国书店,

1991.[9]周祖

.隋唐五代文论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

[M].北京:中国书

版社,1990.

[10]韩愈.韩昌黎全集(卷37)

店,1991.

[11]李翱.李文公集(卷11)[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93.

[12]钱基博.韩愈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TheContributionofHanYutotheHistoryofChineseCulture

ZHANG Qing-hua

(LiteratureInstitute,HenanAcademyofSocialSciences,Zhengzhou,Henan450007)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outstandingcontributionofHanYutothehistoryofChineseculturefromthefollowingrespects:inheritingtheoldtradition,establishingnewConfucianism;lit-eraturerevolutionandliterarystyleinnovation;valuingeducation,beingengagedintheeducation

personally;theachievementsincombiningeducationtheoriesandpractice.

Keywords:HanYu;historyofculture;contribution;genuineknowledge;inherit;innovate

责任编辑 格 各

(上接第29页)

OntheIdeologicalValueofHanYu.sMusicProse

Du Xing-mei

(ChineseDepartment,HanshanNormal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Abstract:HanYu.smusicalproseisthemainconstituentofhisliteraturecreation,onwhichpreviousscholarsseldomdidasystemicresearch.ThepaperwillunscrambleHanYu.smusicalprose

regardinghisideologicalvaluefromfouraspects:expressingmelancholy,indicatingambition,eulo-gizingfriendship,depictingscenes.

Keywords:HanYu;musicalprose;expressingmelancholy;indicatingambition;eulogizingfriendship;depictingscenes

责任编辑 韩 江

第28卷第5期2007年10月韩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HanshanNormalUniversityVol.28No.5

Oct12007

韩愈对中国文化史的贡献

张清华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河南郑州 450007)

摘要:该文从韩愈对中华文化史贡献的角度切入,从继承旧传统,创立新儒学;文学革命与文体创

新;重视教育,亲身从事教育,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上卓有建树等方面,论述了韩愈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卓越贡献。

关键词:韩愈;文化史;贡献;真知灼见;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83(2007)05-0030-09

北宋苏轼5韩文公庙碑6云: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苏轼这段评论虽被后世某些学者认为用语未尽贴切,而有所增易,然较之一些论者仅从个人识见出发,习惯从某一侧面评论韩公要全面得多。作为一代英才,韩愈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韩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以真知灼见的理论建树和突出的实绩显赫当时,而又被后世称颂。中华民族有一个传统习惯:往往以一部传统文化史涵盖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的全部内容。基于这种民族的思想意识,我们不妨从韩愈对中国文化史贡献的角度,来对韩愈的历史地位作切实的评价。

[1](P687)

一、继承旧道统,建立新儒学

诚如陈寅恪5论韩愈6云:/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盖非此不足征信于人。0[2](P296)其实,具有独特民族文化思想体系的民族莫不如此:印度佛教之于释迦牟尼,基督教之于耶稣,就是为人所共知的。

继承旧道统,建立新儒学,光大道统贯彻韩愈一生社会政治活动和文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古文运动0的倡导则集中体现了韩愈复兴孔孟儒学的思想。中唐/古文运动0就成了波及中唐社会各个方面,深远影响于后世千百年的一次复兴孔孟儒学的运动。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韩愈是复兴孔孟儒学传统的倡导者和奠基者,这个运动首倡于中唐,大盛于宋代,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韩愈在辟佛抑道的同时,相当大程度上规范了以后中国文化的面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形成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具有使其团结世界各地华夏子孙、列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而立于不败之地的凝聚力。站在民族文化思想史的高度上认识韩

收稿日期:2006)05)29

作者简介:张清华(1936)),男,河南郑州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会长。

愈,他的历史价值是他的同时代人,乃至他前后约两千年的历史上,也罕有人能与之相比的。

近年来,学术界研究心态史的人逐渐增多,这项研究也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这比起过去一个时期把心理学当成禁区,迫使一些专家改弦更张,无疑是可喜现象。然而,令人深感不足的是:很少有人能把各类不同人物心态的研究与历史的发展趋向结合起来,去认识不同人物、不同心态的价值。

韩愈的心态不同于他的好友孟郊。孟郊遇忧则悲,遇喜则狂,有为民利国大志,却无政治长才,最后也不过是写了一些揭示其寒酸孤苦心态的诗;正因为能用诗揭示这种心态,所以孟郊在封建社会的下层知识分子中仍具有典型意义,使他在我国古代诗史上有一定的价值。韩愈心态又不同于与他并称古文大家的柳宗元。柳宗元是文坛才子,有政治长才,想为唐王朝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然而柳宗元所明和所行之道与韩公不同,他是想调和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即统合儒、佛、道为己之道,不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良好愿望。任何一种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化思想体系,只能吸取别的文化思想体系中的优长丰富自己,不能笼而统之地调和。韩愈的心态也不同于他崇尚的前辈伟大诗人李白、杜甫。李白干王霸,轻王侯,嬉笑怒骂,愤世嫉俗,有纵横家之霸气、道家之仙骨、佛屠的空灵,创造了我国古代诗史上的浪漫主义高峰,居于彪炳千秋的历史地位,却没能把他所从事的事业放在中华民族文化史的框架里去认真思索。杜甫无疑是我国诗史上以现实主义为人称道的另一座高峰。他是善于沉思的诗人,以稷、契自比,忧国忧民。以亲身的深刻体验,把他那颗儒者的仁爱之心与国运民瘼紧紧贴在一起,却远离政治中心,避开矛盾和灾难深重的现实生活,没能站在历史发展的峰巅看待历史,拯救时代。对于那个时代爱也罢,恨也罢,杜甫的心里都充溢着在痛苦深渊里挣扎的同情与怜悯。

韩愈不同,他以异乎寻常的胆识和浩气,站在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发展的峰巅,回溯中华民族发展的整部历史,得出了建立孔孟儒学道统是巩固与发展中华民族的惟一正确道路。这也是韩公一生为之倾心,为之奋斗的目标。他的心里始终装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致力于续写这部历

史。韩愈盛赞孟子廓清杨、墨、夷狄思想,维护尧、舜、禹、汤、周公、孔子的民族文化思想之功,不在禹治水之功以下。其实,韩愈也正是在孔孟之后,以捍卫、继承和发扬这个道统自命的。韩愈的辟佛抑道,廓清夷狄,建立孔孟道统的功劳当也不在禹治水之功以下。这就是韩愈不同于他的同时代人和他的前代圣哲的特定心态。正是在这种心态的自觉驱使下,他所从事的事业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与历史价值。以这种价值观去看待韩愈的心态是很有意义的。

韩愈从登上文坛的青壮年时期,到他身居京朝官要职的晚年,多次讲他/明道0、/扶树教道0的志向。那么他所明、所扶、所树之/道0的内涵是什么呢?这在他集中表达其哲学思想的论文5原道6里讲得清清楚楚。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

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

[3](P174)

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这一思想在韩公的其他文章里也多次阐发。从这一基本思想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认识:其一,韩愈明确了他所明之道的渊源。这也正是5原道6文题所提示的论文主旨。为啥从尧、舜说起,这是有韩公的特别用心与深广含义的。尧、舜是中华民族文明时代开始的始祖,他们的思想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史的源头。所以,韩愈所原之道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这也是韩愈继承、建立、光大的道统内容。过去一个时期有人把韩愈倡导的道统局限于孔子儒学思想中的某些部分,甚或当成封建性的糟粕来批判,给韩公加上种种罪名。这不仅大大缩小了韩愈道统的蕴涵,也歪曲了韩愈的思想。其二,孔丘、孟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人物,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史上一个阶段的代表。孔孟的思想产生于周末百家争鸣的时代,代表了这部历史的光辉阶段,说他们集其前代思想家之大成也不过分。韩愈高度评价孔孟思想,称赞继承孔子思想的孟子思想为/醇而又醇0,正是因为韩愈真正理解了孟子思想的实质,看到了孟子思想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的价值,才甘愿作孟子之后传统儒学的继承人,以儒学传统的继承人自居。其三,韩愈的道统思想虽是继

承孔孟的传统儒学,也不完全为孔孟思想所囿,而是以传统儒学为基础吸取了其他学派,也包括佛、道思想中的可取内容,增添了当时时代社会生活中提供的新鲜内容。所以,韩愈的道统思想既有传统民族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也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是发展了的传统儒学思想。从这个意义看,韩愈和孔丘、孟轲一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其四,尽管历史上曾多次对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思想进行过批判,为了在批判旧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创造社会主义的新文化,这种批判是完全必要的。然而,孔子等人的地位是任何人也无法否定的,而且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肯定。

韩愈为什么要继承、建立、光大自尧舜至孔孟的道统思想呢?

首先,它是在中华民族祖先长期的斗争生活中形成的,是整个民族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产生之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精神支柱是韩愈所讲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个传统。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都是在这一传统思想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好像一株盛开的花树,是为本。诸子百家争鸣正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发展的光辉时期,有了诸子的百家争鸣,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极大地推动了民族文化思想的发展。在对中国文化思想史的研究中,习惯地把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作为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就当时学术论争看并不错,因为它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但论辩争鸣与后世学术思想发展的结果,有的学术派别亡了,有的归并了,剩下的若干都以其独特的创造而具有传诸后世的生命力,成为民族文化思想中的组成部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实际上因其更多地吸取了传统文化思想积淀,成为世所公认的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者,占据了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位置。儒学思想之所以能占据这样的地位,还在于它本来就与诸家学派有同源的血统关系,在发展中又吸取融通了别家学派能为其所用的成分,使它的内容更丰富,更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因此,儒家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成了封建社会良好政治的理论基础,以民为本的人性思想成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源泉,具有别家学派无法替代的生命

力。韩愈也赞成各学派之间互相吸收,为己所用。这从他5读荀6、5读鹖冠子6、5读仪礼6、5读墨子6等文章里就可以得到答案。韩愈在5读墨子6里云:

儒讥墨以上同、兼爱、上贤、明鬼,而

孔子畏大人、居是邦不非其大夫,

5春秋6

讥专臣,不/上同0哉?孔子泛爱亲仁,以博施济众为圣,不/兼爱0哉?孔子贤贤,以四科进褒弟子,疾殁世而名不称,不/上贤0哉?孔子祭如在,讥祭如不祭者,曰我祭则受福,不/明鬼0哉?儒墨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同修身正心,以治天下国家,奚不相悦如是哉?

于是在文章末尾得出:/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0的结论。其实,韩愈所说的仁、礼、信、义、智五者,就是儒学道统的核心,至今还为华夏子孙奉为信条。

其次,韩愈提出明道有它的社会背景,有针对性,因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战斗精神。正统儒学本来可以沿着这条轨道健康地发展下去,可是,到西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后,定儒术一尊而罢黜百家,致使经学以人为的作用大盛两汉。虽说如此,这不过是自我殉葬的畸形。由于统治者的干预,形成了所谓/以5春秋6决狱,以5禹贡6治河,以三百篇当谏草0,把儒学紧紧与政权捆在一起的局面。这就使经学把自己看成正统学派,只承认自己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排斥其他学派的学术思想;经学家则把自己当成终极真理的代表。这样搞的结果,就把经学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而带有荒诞迷信的神学气味。经学家家法森严,大家只能寻章摘句,以古证今的繁琐考据解释儒学经典,失去了创造性,逐渐自我封闭于僵化的硬壳中。这样,以经学为代表的正统儒学的衰微就成为难以避免的趋势。然而,还必须指出,儒学的这种衰微不是自尧舜至孔孟的传统儒学的过失,更不是指韩愈倡导的道统,而是韩愈所批评的那些末学俗儒歪曲了先儒的学说。正如他在5读墨子6里说的:/余以为辩生于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说,非二师之道本然也。0二师指孔子、墨子。除了儒学本身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外,还有政治形势的变化。东汉末年以后,执著于皇朝而尽瘁于皇朝一统政

[3](P184)

治的儒学之士,面对的却是一个由宦官和外戚专权,变而为乱世称雄,混战杀伐的现实。他们所忠于的政权:统治者给予这些忠君为民儒士的却是忠而获疑,忠而见弃,乃至投监与杀头。于是,曾经以儒学占统治地位的士人的心态不得不变换而转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感情世界中来,他们想摆脱束缚自己的政治、残害自己的政权,走到自然任性的天地里寻找人生的价值与乐趣。或投笔从戎,慷慨悲歌,追求功业;或任情纵欲,玄谈山野,享乐人生;或自洁其身,归依林泉,清心简欲。从儒学一尊的心理形态向各以自我为中心的多元化的形势发展。这时在思想领域里率先出现的是曹操等所提倡的刑名法术之学,继之而起的是老庄道家之学。前者为世人称雄治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了法术;后者则发展成以玄谈自娱而在避乱出世之中寻找自己的天地和理想的人生开辟了道路。这时除少数士子投入那纷争动荡的政权外,大部分士林精英都投入玄学思潮中去了。由西晋而东晋,不少名族士人又于纷乱和玄谈中找到了吴越这块山清水秀、淡泊幽静的天地。这种心境极易受西晋以来就兴起的佛教的影响。玄学与佛学合流就成了占据思想阵地的理论趋向。因此,东汉末年魏晋之后直到南北朝对峙时期,佛、道就成为那个时代的统治思想。传统儒学则若存若亡,处于被冷落的地位。隋唐一统南北之后,虽以传统儒学为建立政权统治的思想体系,也出现了/贞观之治0那样的开明盛世。然而,李唐王朝为提高李姓身价寻宗问祖,就把老子李耳奉为位在佛先的太上玄元皇帝¹。至此,自东汉始渐兴起的/五斗米道0,便大张于世。佛教自汉译入,两晋流播,隋朝文帝施行佛教治国的愚民政策,普诏天下,张扬佛教,唐高祖李渊因受隋朝文、炀两帝佞佛影响,在荥阳大海佛寺为子世民病体新痊造像。太宗李世民又尝对傅奕说:/佛道玄妙,圣迹可师。0武后笃信佛教,以浮屠发迹。玄宗亲注佛经。至韩愈所在

¹

中唐,虽时毁时兴,然佛教之盛,愈演愈烈,致使唐朝皇帝于皇家禅院陕西扶风法门寺七开塔而六迎佛骨的大盛局面。当时唐朝的统治者虽也提倡儒家经典的注疏之学,科举考试也设明经之科,儒学却不为人们崇敬,因此实际不是儒释道三教鼎足,而是释道二教实驾儒道之上,占据了广大思想阵地。这就是苏轼所指出的/道丧0,也是韩愈倡扬树立儒学道统的社会现实。障百川挽狂澜之功应归韩愈。

第三,传统儒学作为自尧舜以来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传统,已成为中国文化思想史的主流,它对后世文化学术思想影响最大、最深远,因而,也最有号召力。韩愈出生于儒学世家,世代崇儒。李白5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6序不仅把韩公之父比之为大圣仲尼,大贤子贱,还说:/君乃长史之元子也。妣有吴钱氏。及长史即世,夫人早孀,弘圣善之规,成名四子,文伯孟轲二母之俦欤!少卿,当涂县丞,感慨重诺,死节于义。云卿,文章冠世,拜监察御史,朝廷呼为子房。绅卿,尉高邮,才名振耀,幼负美誉。0仲卿/含章可贞,干蛊有立。接武比德,弦歌连声0[4](P174)。兄韩会少游古文家萧颖士、李华之门,长有世声文名,与卢东美、崔造、张正则被当时人称为/四夔0。韩会崇尚儒学,其5文衡6一文就强调了儒学的道德观念和文章的教化作用。其嫂恪守妇道,忠于夫旨,从小学教韩愈诵圣人之言,读六经诸子之书,正如5新唐书6卷1765韩愈传6中讲的:/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0

[5](P5255)

5旧唐书6卷1605韩愈传6讲得

更清楚,谓/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大历、贞元之间,文士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0[6](P4195)。可见,韩愈幼年、青年时代就通过

道教起自战国末方士,然群龙无首,缺乏宗主,号召力颇弱。5史记6称李耳为道家。班固5汉书#艺文志6谓道家始自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管子,老子李耳次其后,著录5老莱子6十六篇,仍未明说老子道祖,推尊老子始于东汉灵帝熹平中张修教徒,以老子五千文为经典。顺帝时张陵的五斗米道为其一支。三国之际道家作5老子化胡经6,释道之争由此开始。唐初传老子李耳为唐朝李氏之祖,故武德七年十月,高祖李渊幸终南山,谒老子庙。贞观十一年,太宗李世民敕老子为宗祖,名位称号列在佛先。高宗乾封元年二月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上元元年,武则天请王公百僚皆习5老子6。道教大张于世。

他的家庭和社会受儒学熏陶。因此,他才真心认识到儒学的渊源关系和价值。

佛、道、儒各讲传统,各立门户,互争高低,鼎足而立,构成了隋唐思想史上的总形势。究其渊源,佛道两家皆无法与儒学相比。佛教隋唐以来虽大焰张天,有凌驾于道、儒之上,然它只不过从汉魏以来才传入中国,是泊来的外域之学。作为文化思想传统难为中国学术思想界,乃至广大国民所承认;道家之说,虽由唐王朝的统治者竭力提倡,位列佛、儒之前,然因其未有系统的理论、丰茂的历史渊源,难为广大的学者及群众承认。儒学不同,在历史传承中它已为学术思想界所公认,在广大群众的思想行为中也有深刻的影响。5孟子#尽心下6末章就说:

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

[7](P344)

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韩愈为了一统天下,中兴唐朝,提倡古文,必须以儒学为正统,夺取儒学在文化思想中的领导地位,儒学不仅重视治国,也很重视修身。韩愈也继承了儒学的这一思想。他在5答李翊书6等不少文章中都强调了读书立志,把提高思想修养放在立身、行事、作文的首要位置,视为根本,指出:/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0韩愈的道统论把儒学治国的政治作用与治心的教化作用结合,使儒学政治上的正统与儒学学术上的道统结合起来,即把治世与治心结合起来。韩愈道统的建立,标志着把一切学术(道)思想都规范于儒家的学术道统里。道统说,以韩愈为发端而形成于朱熹。从这一点上看,韩愈为传统儒学的发展立了大功,也为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的形成立了一大功。有人说韩愈提倡道统,重建儒学权威的努力,并未收到实效,争取儒学一尊的地位是失败了。其实,在儒学/道丧0,释道张行的情况下,

[8](P245)246)

经韩愈的提倡,不仅把这一传统思想继承下来,确立了它不容抹煞的地位,且在此基础上,创立新儒学,成为宋代程朱理学的先河,这不能说是失败,而是一种成功。

韩愈毕一生创立的新儒学,集中体现在他的理论著作5五原6和5读荀6、5读墨子6、5读鹖冠子6等文章里面。举其大要,其一,韩愈在孔孟性善论、董仲舒善恶相混说后创立/形而上者谓之天,形而下者谓之地,命于其两间者谓之人0,/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0[3](P178)的天人一体同仁理论,完善中国本体人性哲学学说,有力地抨击了佛教绝人欲、灭人性之论的挑战。其二,韩愈继承孔孟民贵君轻思想,在5原道6里提出/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0,/主而暴之,不得其为主之道0,/人而暴之,不得其为人之

[3](P178)道0的道高于君、人道高于君权的理论。韩愈的儒学理论内容丰富,这两点是韩愈新儒学的核心。

当然,韩愈倡导的道统,是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形成的,特别是经过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的积淀,必然打上封建社会的印记,其中不少传统的思想观念为后世继承,它所包含的封建性糟粕是必须批判与剔除的。我们对韩愈道统的论析,只是把它放在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发展变化的长河中去认识,既不是全盘肯定,更不是全盘继承。

二、文学革命与文体创新

韩愈领导了中国文化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学革新运动,它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中唐人的文学观念,也奠定了中国文学散文发展的基础。自初唐的魏征、陈子昂等人批判六朝浮艳、彩丽竞繁文风,提倡继承汉、魏风骨,到盛唐王维倡导把建安风骨与江左文风结合,创造出既有刚健清新的内容,又有生动活泼的形式的近体诗,再由李白、杜甫以其精辟的文学见解和特殊的创作实绩,把我国诗歌的发展推向高峰,使盛唐诗呈现出群星灿烂,空前凌后的繁荣局面。盛唐诗坛上这种大无畏的创新精神也影响了散文。其实,初盛唐的一些诗歌革新大家也大都主张散文文体及文风改革,在他们的散文中都注入了新的机制。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就是在诗文革新的

潮流中形成的。

唐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堪称最辉煌的时期,在盛唐时期出现了诗莫盛于唐的高峰之后,中唐又以韩愈和柳宗元等倡导的古文运动为标志,造成了唐代文学发展中的又一高峰。在这个影响深远的古文运动中,韩愈不仅以其系统而明确的理论,领导了这一规模宏大的文学运动,还以其丰富而成功的散文创作,使这种新型的散文体式占据文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就成为我国散文发展史转折的鲜明标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了讲清这个问题,不妨回溯一下中国散文发展的历史。

从先秦到中唐,中国散文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两个大的阶段。一是先秦、两汉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被韩愈、柳宗元等中唐古文家称为古文。从严格意义上说古文并不是标准的文学散文。然而,从中国文学发展的长河看,把它作为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写进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是完全应该的。上溯它的渊源,它是由殷商的甲骨卜辞,到5尚书6誓、命、训、诰的记事而发展起来的。到春秋战国便产生了5春秋6、5春秋6三传、5国语6、5战国策6等历史散文;5老子6、5论语6、5墨子6、5庄子6、5孟子6、5荀子6、5韩非子6、5尉缭子6、5李斯子6等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丰富的情节,完整的事件,生动的人物刻画;诸子散文有精彩的对话,风格各异的论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词汇丰富,语言流畅,善于用比喻和寓言故事讲明事理,说理透彻明了,述事千回百折。这种新型的散文除极富实用性之外,又有一定的文学特色。然而,从其本质特点来说先秦散文还是应用文。当时的人们只是意在明理述事,还没有自觉的文学意识。被中唐古文家称之为四六句式的骈文则不同,它是在我国最早的文学创作5诗经6四言体的基础上,吸取了战国辞赋的长句韵语和两汉五、七言诗的艺术构制而盛行于汉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散文体,它的篇章结构吸取了秦汉古文的优长,遣词造句却更多地吸取了诗赋的营养。这种文体形成于汉魏,盛于六朝,因为它是在我国文学史上形成文学自觉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作者都有鲜明的文学意识。骈文虽然被后人称之为/八代之衰0的/文弊0,它却是继先秦两汉散文之后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骈

文多用四字句、六字句,句式整齐,讲究对偶用韵,崇尚文采词藻和用事用典,有意识地讲究写作技巧,追求艺术美。这时期的散文家,乃至其他门类的艺术家的美学意识比他们以前的任何时代都强。南朝时期齐梁文人有名的/文笔之辨0,实际上就是一次纯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划之争,把章、表、奏、疏、记、书、论、史等应用文体,归入/笔0的范畤。文则指文学作品,强调了它的抒情与描写机制,在艺术美上下功夫。由此观之,骈文的盛行并不是坏事,而是文学发展中的进步。骈文发展到隋唐之所以呈现出颓势,是因为骈文家忘掉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一味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才把以骈文为代表的散文引向衰颓的境地。一味追求形式的结果,使它不便于大多数人掌握和广泛运用;忽视内容的结果,使它只有华丽的外衣而失去了生命活力。所以,到了唐代,骈文就被人们看成是/竞采浮艳之词,争驰迂诞之说0的/雕虫小技0

[9](P31)

,但

是,骈文作为一种散文体式,一直为一部分人和一部分文体沿用,自有其艺术的生命力。倡导古文运动的韩愈、柳宗元等大家的文章,不仅吸取了骈文的写作方法,甚至也写骈文,且赋予骈文以新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韩愈等人不是抛弃了骈文,而是使骈文复活,取得了它自身应有的价值。

韩愈提出/唯陈言务去0,就是主张散文创新。韩愈的散文既不同于先秦两汉的古文,也不同于六朝的骈文,而是一种新型散文。他的散文是打着复先秦两汉之古的旗号,实际上是一种新创造,是文学发展史上自觉革命的新开拓。这一新的开拓,标志着我国散文史上的一大转折,开辟了我国散文发展的新时期。如果说从政治上可把唐以后的五代、两宋、元、明、清划分成不同的历史阶段,而散文的发展,自中唐韩、柳以来这种新型散文体式的形成,一直贯穿中唐至清末各代的一千余年,虽有曲折,却始终占据散文文坛的统治地位。

韩愈、柳宗元等人文体、文风改革理论与散文创作之所以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就在于他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奇句单行的写作方式,吸取了六朝以来骈文写作中的文学自觉意识,即在强烈的文学自觉意识支配下,把先秦、两汉的应用文体变成真正的文学散文。这种新型散文把实用性

和艺术性融为一体,把达意与抒情性结合为一体。当然,我们谈到韩柳散文创作时,也不能忽视他们积极吸收和运用先秦、两汉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的文学成分和艺术笔法。说韩愈散文是集八代之成虽有道理,然并不全面。实际上,韩愈的散文正是集我国古(指古文)今(指骈文)散文之大成。正如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5书吴道子画后6一文中所说的:/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0

[1](P306)

学道统,推动中国学术发展;提倡古文运动,创立新型文体,开创文学散文创作的新局面;变大历之风,以文为诗,开宋一代诗风的诗歌创作。韩愈能取得这样不朽的业绩,关键在于他重视教育,亲身从事教育,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上取得了世所公认的突破与成功,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继孔、孟之后的大教育家。在中唐时期,以从师为耻,做师为人指骂的情况下,教育并不是为多数人重视的。韩愈不顾流俗而不遗余力地从事教育事业,精神十分可贵。

先看韩愈的教育实践。韩愈从事教育活动除了他游宦两京时有文学青年向他请教,他热心指导教育外,有文献可据者大约从他在汴州做观察推官时就开始了。在汴州韩愈受董晋之托主持举荐贡士考试,指导学生作文,推荐学生参加国家举行的进士考试,就是他施教的一种方式。后来成为著名诗人的张籍,散文家、思想家李翱都是在韩愈的指导与推荐下考中进士的。韩愈正式进入国家级教育机关当学官,是从贞元十七年(801)末获授国子监四门博士开始的。国子监属国家高等学府,四门博士是正七品的官阶,主管教育/文武七品已上及侯伯子男子之为生者,若庶人子为俊士生者0[6](P1892),时间一年多一点。韩愈第二次任学官,是在元和元年(806)夏,被宪宗从江陵召回长安任权知国子博士,仍在国子监任教。时宰赏识韩愈才华¹,有意提拔他,有人跟韩愈争名,在相国面前进谗言诽谤他,韩愈为了避开/语阱0陷害,托词从兄开封尉韩俞卒遗三子一女需就近照顾,请分司东都到洛阳国子监教书。元和三年除真除博士(韩愈云:三岁为真),四年改任东都都官员外郎兼判祠部,都官员外郎属尚书省刑部,从六品上官阶,时间不足四年。他第三次担任国子博士在元和七年,是从正六品上的尚书职方员外郎,降为国子博士,作5进学解6自喻。执政奇其才,改比部郎中(从五品上官阶)、史馆修撰,时在元和八年三月

这就是韩

愈比他前代古文家高明的地方,他倡导古文运动和散文创作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原因也在这里。这也是韩愈对中国文化史的一大贡献。

韩愈之文,地包海涵,气势恢弘,陈言务去,不露痕迹,清新自然,超逸绝伦;于变幻复杂的社会生活,无事不可写,无情不可抒;于语言文字,或古语,或口语,玩忽股掌之间,无不得心应手,出神入化。韩愈之文,写大事,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把读者引入巨大的历史变革的社会潮流之中;写小事,细腻入微,诙谐有趣,把读者引入社会底层的日常生活,以小见大。韩愈之文,品类繁多而齐全,不论哪一类文章无事不宜,无品不胜,都写得十分精彩。有人说他长于碑志,不免失之片面。如果就韩公各类文章比较,韩愈碑志文量大质高,更为世所瞩目,韩诗虽以怪奇生新,以文为诗,却能做到妥帖排奡,独辟蹊径。唐诗博大精深,气势宏阔;宋诗坦易平直,气郁深沉。唐诗重在抒情言怀;宋诗包含哲理。中国诗的这种发展轨迹可以在韩诗的散文化和述事说理中找到渊源关系,从认识史的角度分析,这种发展变化无疑也是一个进步。不少学者认为韩诗开宋一代诗风,是颇有识眼的。这也是韩愈对中国文化史的贡献。

三、教育理论与实践

韩愈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功绩,在于他建立儒

¹

韩愈5释言6云:/元和元年六月十日,愈自江陵法曹诏拜国子博士,始进见今相郑公,,0郑公:一云宰相

郑,永贞元年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学士。一云郑余庆,同年八月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补注)引陈景云曰:史言公举进士,投文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延誉,由是知名。盖郑知公在早岁,非自江陵召还始受知也。公登第之岁,郑入翰林,其后郑自以职亲地近,遂与公久不相闻。及贞元之际,公始登朝,而郑已远谪。再秉国钧,特擢公幕掾,因悉征其历年诗文也。

二十三日,时间不到一年。第四次任学官是元和十五年(820)九月,韩愈被新继位的穆宗召回京师任国子监祭酒。国子监祭酒,从三品官阶,是国立大学校长,管国子、大学、广文、四门、律、书、算七学,掌握国家儒学训导政令,大约不足一年时间。韩愈四为学官,三任博士总计七八年时间,这在他做京官的二十三年里,时间确实不算短。

韩愈不但重视教育,也很懂得教育。他认为要搞好教育,师资水平必须高,师资水平不高,是/至使公卿子孙,耻游太学;工商凡冗,或处上庠0的主要原因。他建议:/国子监应今新注学官等牒,准今年赦文,委国子祭酒选择有经艺堪训导生徒者,以充学官。近年吏部所注,多循资叙,不考艺能;至今生徒不自劝励。伏请非专通经传,博涉坟史,及进士五经诸色登科人,不以比拟。其新受官,上日必加研试,然后放,上以副圣朝崇儒尚学之意。0

[10](P468)

[6](P443)

皇甫湜雄于文,孟郊、贾岛、李贺工为诗,独张籍兼能,而非其至。0

[12](P77)

孟郊不能说是韩门弟

子,但他的诗与生活多受韩愈影响也是众所周知的。李翱是韩愈的侄女婿和学生,学习韩愈,崇尚韩愈,官终检校户部尚书,亦如韩公以文为世推许,谥曰/文0,后世称/李文公0。李翱不仅勤于政,长于文,对中国哲学思想史也有贡献。皇甫湜官终工部郎中,虽因/恃才傲物,性格褊直,乘酒使气0而官位不高,其文名却高于当时。沈亚之,游学韩愈门,诗文风格似韩,小说写得也好,是中唐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孙樵、贾岛、卢仝、刘叉,还有少富才华的李贺都名标诗史,为后人称颂。这大都与他们游学韩门和韩愈对他们的教育导引分不开。早在贞元十八年(802),中书舍人权德舆典贡举,祠部员外陆贽辅佐评选,时韩愈为四门博士,推荐侯喜等十人于贽。其中尉迟汾、侯云长、沈杞和李翊皆以当年登进士第。前四人常从韩公游,李翊则韩公有专书论文指教。侯喜以贞元十九年,刘述古二十一年、李绅以元和元年、张后余和张苰以二年,皆相继登进士第。韦群玉或谓不见于记,实也及第,故当时求进青年争投韩愈为韩门子弟,有的人几登相位,为一代名臣。

韩愈不仅为学官时重教育,平时也很注重教育,在他身边经常有不少人向他求学问师,就是两谪岭南,他也都积极开展教育活动。谪阳山时就有区弘、区册、刘生等跋山涉水到阳山从学。谪潮州时更是因为他兴办教育,使中原文化得与沿海潮州地区沟通,使文化落后的地区成为东南沿海的文明礼仪之乡,使/韩学0千年不坠,为潮人称颂¹。

韩愈除了重视教育,身体力行地从事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外,在关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实用性;破除师道尊严的封建性,倡导能者为师的科学性;灵活多样、启迪思维、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等教育理论上也很有建树。

学官的任

务是/传道、授业、解惑0,没有高于生徒的道学才艺是不行的,所以,他建议选学官不能论资历,凭关系;应通过认真考察选那些经艺出众的人做教师。为此,他对一位相貌虽丑,出身寒族而经艺颇著,被师生看不起的直讲,给予特别延遇,使人们不敢小视这位先生。后来他还举荐有才德的张籍为博士。他一进国学,空气大变,教师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努力,师生共同研讨学问,学术空气顿时浓厚起来。正如李翱5韩公行状6云:/入迁国子祭酒,有直讲能说礼而陋容,学官多豪族子,摈之不得共食。公命吏曰:-召直讲来,与祭酒共食。.学官由此不敢贱直讲。奏儒生为学官,日使会讲,生徒多奔走听闻,皆喜曰:

[11](P55)

[3](P185)

-韩公来为祭酒,国子监不寂寞

矣!.0

韩愈教学实践上的贡献,在于他继承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改变了轻视教育的社会观念,树立良好的学风,办好学校,不计地位,不弃贫贱的培养了一批人才。钱基博先生5韩愈志#韩门弟子6云:/韩门弟子众矣,尤著闻者:李翱、

¹

韩愈5潮州请置乡校牒6云:/此州学废日久。进士明经,百十年间,不闻有业成贡于王庭,试于有司者。人

吏目不识乡饮酒之礼,耳未闻5鹿鸣6之歌。忠孝之行不劝,亦县之耻也。0提请聘/沈雅专静,颇通经,有文章,能知先王之道,论说且排异端而宗孔氏0的赵德为师。韩愈亲自执教,并/出己俸百千以为举本,收其盈余,以给学生厨馔0。于是潮州从学之风渐盛,诚如苏轼5经进东坡文集事略6卷555潮州韩文公庙碑6云:/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0

参考文献:

[1]苏轼.苏东坡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1986.[2]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2.

[3]韩愈.韩昌黎全集(卷11)[M].北京:中国书店,

1991.

[4]瞿蜕元,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0.

[5]宋祁,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5.

[6]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孟轲.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1960.[8]韩愈.韩昌黎全集(卷16)[M].北京:中国书店,

1991.[9]周祖

.隋唐五代文论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

[M].北京:中国书

版社,1990.

[10]韩愈.韩昌黎全集(卷37)

店,1991.

[11]李翱.李文公集(卷11)[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93.

[12]钱基博.韩愈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TheContributionofHanYutotheHistoryofChineseCulture

ZHANG Qing-hua

(LiteratureInstitute,HenanAcademyofSocialSciences,Zhengzhou,Henan450007)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outstandingcontributionofHanYutothehistoryofChineseculturefromthefollowingrespects:inheritingtheoldtradition,establishingnewConfucianism;lit-eraturerevolutionandliterarystyleinnovation;valuingeducation,beingengagedintheeducation

personally;theachievementsincombiningeducationtheoriesandpractice.

Keywords:HanYu;historyofculture;contribution;genuineknowledge;inherit;innovate

责任编辑 格 各

(上接第29页)

OntheIdeologicalValueofHanYu.sMusicProse

Du Xing-mei

(ChineseDepartment,HanshanNormal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Abstract:HanYu.smusicalproseisthemainconstituentofhisliteraturecreation,onwhichpreviousscholarsseldomdidasystemicresearch.ThepaperwillunscrambleHanYu.smusicalprose

regardinghisideologicalvaluefromfouraspects:expressingmelancholy,indicatingambition,eulo-gizingfriendship,depictingscenes.

Keywords:HanYu;musicalprose;expressingmelancholy;indicatingambition;eulogizingfriendship;depictingscenes

责任编辑 韩 江


相关内容

  •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之第78集-[百代文宗-韩愈](文本稿)
  • <百代文宗-韩愈> 韩愈生于公元768年,卒于公元824年,字退之,河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焦作孟州人.他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重用人才,尽力传播中原文化,赢得了人民的千载崇敬和景仰,后人尊称他为"百代文宗". 韩愈早年丧失父母,由 ...

  • 韩愈诗歌创作研究
  • 韩愈诗歌创作研究 本世纪的韩诗研究成果远远不及韩文研究成果多,成绩也稍逊一筹,不过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则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取得了较明显的的进步.所以下文将以七十年代末为界,将本世纪的韩愈诗歌研究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进行介绍. 八十年代以前 从本世纪初开始,学界就已经对韩愈诗歌作了较具现代学术意义的研究. ...

  • 虞翻之贬对士人的影响
  • 国学博士论坛 虞翻之贬对士人的影响 罗昌繁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28日   16 版) 罗昌繁,男,武汉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2011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三国两晋贬谪文化与文学>. 博士导师:武汉大学教授 尚永亮 通讯评委: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刘跃进 ...

  • 唐人宋神:韩愈在潮州的神话与神化
  • 摘要:"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历来享有盛誉,即便在贬谪潮州的人生低谷期也以其勤政爱民的斐然功绩在唐宋潮州民众心目中赢得了由人到神的升格.在这一演变.升格的过程中,潮州本地盛行的先贤崇拜和人神合一以及宋代理学的兴盛加速了韩愈的神化,唐宋地方祠庙祭祀政策的变化以及韩愈自身所具有的文化 ...

  • 人杰鬼雄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洞前有水名韩江.皆因韩愈而名. 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公元819年,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修路盖庙,劳民伤财.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 ...

  • 韩愈的文学成就与价值发微
  • DANG'ANJIEDU 韩愈的文学成就与价值发微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许社丽 摘要韩愈(768-824),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素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在文学理论和 文学创作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体现 ...

  •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试题
  • 一.填空 1.西周的学校大概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 2."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3."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g ...

  • 大学毕业论文古代文学篇
  • 六 古代文学篇 1 2 3 4 论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 论<诗经>女性形象的艺术价值 论屈原的人格美及其诗歌的艺术美 论<左传>战争描写艺术 5 论<孟子>的论辩艺术 6 论<庄子>的想象艺术 7 论"汉赋"的铺叙艺术 8 论 ...

  • 中国十大著名文学家
  • 1.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5年),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游泳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罗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