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遇险的避险方法

野外遇险的避险方法

人在与动物的接触过程中,受到直接伤害是一种很严重的情况。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一些关于动物行为方式的知识,至少可以避免跟危险动物进行我们本不愿意的冲突。令人担心的是,在很多似真似假的动物故事中,作者所描述的人与动物周旋的惊险情节有许多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假如我们听信那样的故事,在自己亲临危机时依照故事描述的方法去做,将会使自己陷入更危险的处境。

装死无疑是在书本上见得最多的避险方法。很奇怪,大多数这样的故事都发生在熊的身上,不管有没有道理,说的人多了,仿佛就成了金科玉律——遇到熊要装死。

在很多人心目中,熊是一种憨厚中带些迟钝的动物,它们要攻击人的话只是为了好玩,如果你装死,它们就会兴趣索然地走开。事实果真如此吗?大家别忘了,熊是一种典型的食肉动物,捕猎是它们的天性,只是它们平时得不到足够的肉食,才吃些素食代替,比起有些食肉动物来,它们可以更多(甚至是常年)接受杂食罢了。由于庞大的体型,它们很难隐蔽接近那些动作机敏的猎物,很大程度上,它们的肉食是鱼类、动物尸体和爬虫之类比较容易得到的种类,很少见到它们费力地追逐食草兽那样的大动物,因而错误认为它们不吃大动物。

在熊的面前装死有时确实可以令我们脱险,这不是因为

熊真的以为我们死了,它不吃死人,而是我们的动作正好暗合了熊的行为语言——躺下就意味着妥协。它愿意的话,会带着胜利者的姿态离去。我之所以用了“愿意”这样的词,是因为熊应该对人也怀有疑惧心理,不敢进一步招惹我们,既然我们妥协了,它也不会冒险进攻。但是如果你面对的是一头很有经验,特别是了解人类弱点的熊,或者它已经被激怒或饥饿到一定程度,那么装死差不多就等于送死,它照样会不客气地对你下手。野生动物光凭气味就可以知道对方是不是真的死了,更不用说我们装死时的体温和呼吸、脉搏都是极大的破绽,更别说在那样危急的关头,除了真的被吓晕,有几个人能冷静地屏住呼吸。

绝大多数食肉动物都吃死尸(有些两栖、爬行类除外)。如果自身力量够大,从其它动物口中夺食是很好的策略,熊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威猛狮子,在现实中经常从鬣狗那儿霸占劳动果实,倒是那些传说中以吃死尸为主的鬣狗,不得不更勤奋地追逐猎物。熊经常会从狐狸和狼的口中夺食,说它们不吃死的东西是毫无根据的,如果熊真的以为你死了,倒是更有可能会来吃你——幸亏你装得不可能骗过熊,它还对你存有几分戒心。

在捕食动物面前保持绝对静止也并非无效,特别是那些善于追逐猎物的动物,对于猎物突然静止不动的举动有时会感到不知所措。蛇和蜥蜴对静止的东西不感兴趣,所以有些

昆虫和两栖类动物在受到刺激后会有本能的假死反应(生理性昏厥,而非理性地装死)。面对在力量上跟自己不相上下的对手,有时候对峙是可以奏效的,你不跑就表示你并不惧怕,对方就要重新掂量你的实力,这跟装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装死是示弱,对峙则是不示弱的表现。

遇到危险动物,不管你是装死也好,对峙也罢,实质上都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要能够在非常的局面下保持冷静是不容易的,头脑冷静可以使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才是最重要的。譬如说当危险动物离你还有相当的距离时,不要被动地躺下装死,应该看着对方慢慢后退,而不要转身逃跑。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可试一试抱着头躺下的办法,这时候只能祈祷老天保佑,是否有效,全凭运气,因为我们无法知道真实的动物会怎样看待我们这样的行为,有哪些动物会买我们的帐。如果有因为装死而被害的人,他们将无法告诉我们该得到什么教训。

举火曾经被认为是能够抵御绝大多数动物的自保措施,理由是“动物怕火”,后来演变成动物也怕电筒的光亮。我不知道这种说法的来源,可能是因为大家觉得火能烧死动物,所以它们本能地会避开火。

首先,动物对火的认识可能不是一无所知,森林中会有雷击和过分干旱引起的自然火,它们可能还见到过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火;其次,动物不一定怕火,特别是规模有

限的火势,它们应该知道那样不构成威胁;另外,有些动物还喜欢火,不仅是飞蛾,许多鸟类也喜欢火,确切地说,是喜欢被火驱赶出来的虫子,兽类中的一些成员也懂得在火的残烬中找吃的。

动物们所怕的火,是那种延烧范围大,火势蔓延迅速的大火,人们手上的火把根本对它们起不了多大的震慑作用,或许是人们拿着火把晃来晃去的样子可以吓着它们。如果动物们执意要攻击你,火把本身是没有用的,有时反而会使动物感到受到胁迫而采取反击的措施,譬如夜行时举着火把就容易遭到草丛中毒蛇的攻击。

我们在森林中露营,会在营地中点燃一堆篝火,只要篝火保持一定的照亮度,许多野兽就不敢靠近。这不是因为它们怕火本身的杀伤力,而是它们习惯利用黑夜的掩护进行捕猎活动,光亮使它们无所遁形,于是就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促使它们进行没有把握的捕猎活动。我们更适合在有一定可视度的情况下活动,有篝火也利于我们的防守和反击活动。不寻常的篝火或许会招来好奇的野兽在附近逡巡,但很少敢于将自身暴露在我们的视线中,因为它们本性上怕人。 当我们在漆黑的环境中用手电突然照射夜行动物的脸时,由于它们的眼睛一下子不能适应明亮的光线而造成视觉障碍,它们通常会有一段短暂的反应迟钝期,这种突如其来的刺激对于动物是个打击,可以在一定情况下吓退动物。用

手电筒直射它们的眼睛比晃来晃去地照射更有效。即使是老鼠那样机敏胆小的动物,在突然的强光下也会有几秒钟的迟疑,你甚至可以用木棍直接击中它。夜间出猎的猎人会在枪上或帽子上安装一个照明灯,趁动物在强光下措手不及的时候开枪。

与其说动物怕火,倒不如说它们怕亮,在黑夜中照亮我们自己,可以使我们多几分安全感。

上树的策略可能有被我们滥用的趋势。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许多对我们有杀伤力的动物(最典型的是老虎和野猪)都不会爬树,而森林中不乏树木,假如上树可以有效避开攻击的话,倒不失为一种很实用的避险手段。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动物树栖生活的实际情况。除了有些种类的麝能攀上斜长的树采食嫩叶外,奇蹄目和偶蹄目食草兽中会上树的极少;灵长目的猿猴是爬树的高手,因为它们长着可以抓握的拇指(趾),从分类学角度看,人也忝列其中,不过在敏捷性上可能仅能超过懒猴而已;食肉目中的犬科(如狼、狐)是典型的地面活动者,而猫科中的绝大多数种类都能上树,只是会根据猎物的情况加以选择,熊类(猫熊科、熊科)能够上树,不过通常不营树栖生活。按照一般的规律,体重较大的动物较少在树上活动,因为体型和体重限制了它们在树枝上的敏捷程度;四肢细长的动物适合奔跑而抓握能力不足,尤其是具蹄而无爪的动物,在生理上不具

备上树的能力。从生活需要的角度看,这些动物不会以它们感到很不方便的树栖方式生活。

从描述中可以看出,爬上具有一定高度的树,对于防御野牛、野猪、犀牛那样有杀伤力的食草兽是有效的,对于狼那样的食肉动物应该也有效,问题是,在那样的关头,附近要有足够大的树,并且,更关键的一点,就是你能以多快的速度爬上去。因为许多据说不善爬树的捕食动物,都有着不凡的速度和跳跃能力,不等你爬得足够高,它们就可以用利爪把你抓下来,或是用角把你挑下来。试想一下,老虎是不善上树的,但是在它的食谱中依然有猴子,或许是猴子不幸在没有树的地方遇到老虎,或者是它们爬得还不够高,不够快。相对于猴子而言,人上树的动作要笨拙得多,在迅速扑来的猛兽前,我们还有多少自信可以窜上而不是爬上树去呢?老虎全速奔跑100米不会超过5秒,发怒的野猪短距可能冲得更快,我们上树的速度能有多快?

顺便说一下,有些我们以为不会上树的动物其实有一定的攀爬能力。譬如说完全不会上树的猫科动物几乎不存在,老虎和猎豹在偶然的情况下也能窜上不太高的树,它们的幼仔出于玩耍目的而上树的情况更多,成年的它们不上树,主要还是因为它们爬树的身手不如树栖动物那样灵敏,在树上的捕食效率不如在地面上高的缘故。

原始森林中的很多大树在数米以下的高度上都没有分

叉,没有经验的人很难徒手爬上去,所以上树避险只能成为我们在面临危机时可以参考的做法之一。人类在大树上搭建的树屋是观察野生动物的理想场所,那样的树屋通常有足够的安全高度和安全措施,树干上还会有便于我们攀爬的梯子之类的结构,但那毕竟不是为我们在紧急状况下准备的。 紧盯策略指的是紧盯着对方的眼睛,以精神的力量压制对手。我觉得这可能是最荒谬的避险做法了,因为紧盯着对方的眼睛常常是动物间最严重的挑衅行为,只有在力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动物才敢于那么做。

注意观察受罚的狗,它的眼光总是瞟向一边,不敢正视你的眼睛,那是一种示弱的表现。当你面对在力量上要胜你一筹的野兽时,避免冲突的理智做法是不要有挑衅,或容易被动物误解为挑衅的动作。斗牛士的手上拿的是报纸还是红布,对于先天色盲(彩虹桥色觉网2caihong.com) 的公牛来说,意义都不大,关键是斗牛士故意做出带有许多挑衅意味的动作,为的是逗引激怒公牛,做出惊险的表演。因为动物们经常具有审视形势的能力,而挑衅行为的通常是发生在力量没有太大差别的对手之间,当动物还在迟疑之时,明显的挑衅常会主动表示你建议决斗而不是互相妥协,那会刺激它做出回击的反应。

不同的动物对挑衅行为的理解有所不同,猫狗的不和就是不同的动物因为对行为语言理解上的差异而发生冲突的

例子。我们很难建议在避险时,何种行为才是恰当的。趴下对于熊而言或许是妥协的表示,而却可能被猫科动物认为是进攻的前奏;面对动物慢慢后退,可以避免激怒食肉动物,但许多食草兽在进行角斗之前却正好是要稍稍后退,留出向前冲的距离的。

人和别的动物是异类,对于同一动作的理解当然有所不同,动物园的饲养员有时尚且会在不经意间激怒动物而遭致事故,我们不能苛求普通人能对动物的行为语言总是有恰当的理解和处置。跟危险动物争气势上的高低是不明智的,这一节讲的内容是避险而非控制和驯化动物,客观地说,人类并非在任何方面都胜过动物,跟强壮的动物比力气,比速度,比杀伤力都是很愚蠢的行为。

在跟动物对峙时要避免主动挑衅它们,比较带有共性的合理做法是,不要有太剧烈、太突然的动作;眼睛要留意对方的动作,但最好不要紧盯着动物的眼睛看;慢慢扔掉一些诸如手套、帽子之类带有强烈体味的衣物,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但不要扔鞋,以免在需要快速摆脱危险时跑不快;假如你太紧张,可以扯大嗓门叫喊几声,内容不限,喊救命或大声咒骂都行,反正动物都听不懂。

以攻为守有时是很有效的避险策略。野生动物经常会根据对方的反应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举例说,如果一头鹿用犄角去抵一头狼,狼可能会放弃这块硬骨头而转向更容易对付

的猎物,而当鹿采取逃跑策略时,狼则肯定会进攻它。当你面对跃跃欲试的野兽时,操起身边可用的工具无畏地冲上去,常可以吓退本来处在犹豫不决状态的动物。

但是我看到有的资料(或是故事)中把这样“变被动为主动”的策略滥用在错误的情形之下,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用手中的棍棒吓退眼前的野兽的。

除非是你自己已无退路,否则尽量不要用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冒险手段,因为没有野外经验的人很难判断人兽对峙的微妙状况,特别危险的是,假如你的以攻为守策略使用不当,反而会激怒本在犹豫的对象,使对方“狗急跳墙”,拼命反扑。

不要捡拾很小的石块或细弱的树枝作为武器,也不要贸然出手,那样很容易使对方估量出你的实力,越发肆无忌惮地向你攻击。如果你正好有木棍或短刀那样的工具,可以在动物扑近时突然出手击其要害。大部分动物的腰肋都是比较薄弱的,击断脊椎可致动物瘫痪;使用刀子的话,可以捅两条前腿之间的胸部或咽喉。不要轻易击打动物的头部,因为兽类的头骨都是比较坚硬的,不容易造成有效的杀伤,如果在近处跟动物纠缠在一起,可以用手指猛抠其眼睛或鼻镜,而不要试图去卡它们的咽喉,那样的话很容易被其爪挠伤。 这样的策略最适合于生性谨慎的单只动物,但是对于集群围攻的动物和比较低等的动物,则效果不佳。被多只动物围困

时,最要紧的是找个可以保护背部的所在,譬如说背靠大树或石崖,勿使它们偷袭得逞。高声喊叫是很好的做法,既可以向附近发出求救信号,又对野兽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动物的嚎叫常有联络同伴的作用,所以当你扯着嗓子大叫时,对方还要忌惮你潜在的帮手。低等的动物不怎么会有恐惧的反应,巨大的鳄鱼和蟒对挑衅或示强不会有太大的反应,它们虽然凶残,但是行动力稍逊,可以在不停运动中击打和骚扰它们。爬行动物在受到一定强度的骚扰后常会放弃,因为它们在本性上是以偷袭的方式捕猎的,不会跟猎物拼斗体力。有的书上描写“大吼一声,向狼群扑去”就把狼吓跑的情节值得可疑,通常在那样的情况下,狼不会远遁,而会避开锋芒,在不远处观察你的进一步举动,当你筋疲力尽时,它们的机会就来了;许多故事中提到人被巨蟒缠死的情节也不太可信,它们在吃东西时才将猎物缠绞到一定大小以便吞咽,最该防止的是头部被它咬住,或是正好被它缠住脖子。 用出击的方法逼退动物要掌握好分寸,最好要给动物留出退却的余地,避免它们拼死的反扑。有经验表明,大多数人可以跟豹子那样的猛兽对峙而不落下风;手上没有杀伤力强的火器时,不要跟熊、虎那样的大兽对峙;大型的食草兽(犀牛、大象、河马、野牛)通常更神经质,容易被我们不当的防卫行为激怒,最好不要采用抗争或对峙的手段,它们很少对退出一定距离的对象穷追不舍。

当在野外与危险动物不期而遇时,没有绝对保险的避险做法。动物的举动很难预料,即使是同一种动物,不同的个体在相同形势下也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因此别轻信遇到某种动物该如何应对之类的经验之谈。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万全之策的话,那就是别轻易涉险:进入陌生原始林区要多人结伴,聘请有经验的向导,带好必要的防身工具,穿戴有防护作用的衣物,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配备跟外界联络的器材,在遇险时可以及时通知求救。

野外遇险的避险方法

人在与动物的接触过程中,受到直接伤害是一种很严重的情况。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一些关于动物行为方式的知识,至少可以避免跟危险动物进行我们本不愿意的冲突。令人担心的是,在很多似真似假的动物故事中,作者所描述的人与动物周旋的惊险情节有许多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假如我们听信那样的故事,在自己亲临危机时依照故事描述的方法去做,将会使自己陷入更危险的处境。

装死无疑是在书本上见得最多的避险方法。很奇怪,大多数这样的故事都发生在熊的身上,不管有没有道理,说的人多了,仿佛就成了金科玉律——遇到熊要装死。

在很多人心目中,熊是一种憨厚中带些迟钝的动物,它们要攻击人的话只是为了好玩,如果你装死,它们就会兴趣索然地走开。事实果真如此吗?大家别忘了,熊是一种典型的食肉动物,捕猎是它们的天性,只是它们平时得不到足够的肉食,才吃些素食代替,比起有些食肉动物来,它们可以更多(甚至是常年)接受杂食罢了。由于庞大的体型,它们很难隐蔽接近那些动作机敏的猎物,很大程度上,它们的肉食是鱼类、动物尸体和爬虫之类比较容易得到的种类,很少见到它们费力地追逐食草兽那样的大动物,因而错误认为它们不吃大动物。

在熊的面前装死有时确实可以令我们脱险,这不是因为

熊真的以为我们死了,它不吃死人,而是我们的动作正好暗合了熊的行为语言——躺下就意味着妥协。它愿意的话,会带着胜利者的姿态离去。我之所以用了“愿意”这样的词,是因为熊应该对人也怀有疑惧心理,不敢进一步招惹我们,既然我们妥协了,它也不会冒险进攻。但是如果你面对的是一头很有经验,特别是了解人类弱点的熊,或者它已经被激怒或饥饿到一定程度,那么装死差不多就等于送死,它照样会不客气地对你下手。野生动物光凭气味就可以知道对方是不是真的死了,更不用说我们装死时的体温和呼吸、脉搏都是极大的破绽,更别说在那样危急的关头,除了真的被吓晕,有几个人能冷静地屏住呼吸。

绝大多数食肉动物都吃死尸(有些两栖、爬行类除外)。如果自身力量够大,从其它动物口中夺食是很好的策略,熊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威猛狮子,在现实中经常从鬣狗那儿霸占劳动果实,倒是那些传说中以吃死尸为主的鬣狗,不得不更勤奋地追逐猎物。熊经常会从狐狸和狼的口中夺食,说它们不吃死的东西是毫无根据的,如果熊真的以为你死了,倒是更有可能会来吃你——幸亏你装得不可能骗过熊,它还对你存有几分戒心。

在捕食动物面前保持绝对静止也并非无效,特别是那些善于追逐猎物的动物,对于猎物突然静止不动的举动有时会感到不知所措。蛇和蜥蜴对静止的东西不感兴趣,所以有些

昆虫和两栖类动物在受到刺激后会有本能的假死反应(生理性昏厥,而非理性地装死)。面对在力量上跟自己不相上下的对手,有时候对峙是可以奏效的,你不跑就表示你并不惧怕,对方就要重新掂量你的实力,这跟装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装死是示弱,对峙则是不示弱的表现。

遇到危险动物,不管你是装死也好,对峙也罢,实质上都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要能够在非常的局面下保持冷静是不容易的,头脑冷静可以使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才是最重要的。譬如说当危险动物离你还有相当的距离时,不要被动地躺下装死,应该看着对方慢慢后退,而不要转身逃跑。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可试一试抱着头躺下的办法,这时候只能祈祷老天保佑,是否有效,全凭运气,因为我们无法知道真实的动物会怎样看待我们这样的行为,有哪些动物会买我们的帐。如果有因为装死而被害的人,他们将无法告诉我们该得到什么教训。

举火曾经被认为是能够抵御绝大多数动物的自保措施,理由是“动物怕火”,后来演变成动物也怕电筒的光亮。我不知道这种说法的来源,可能是因为大家觉得火能烧死动物,所以它们本能地会避开火。

首先,动物对火的认识可能不是一无所知,森林中会有雷击和过分干旱引起的自然火,它们可能还见到过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火;其次,动物不一定怕火,特别是规模有

限的火势,它们应该知道那样不构成威胁;另外,有些动物还喜欢火,不仅是飞蛾,许多鸟类也喜欢火,确切地说,是喜欢被火驱赶出来的虫子,兽类中的一些成员也懂得在火的残烬中找吃的。

动物们所怕的火,是那种延烧范围大,火势蔓延迅速的大火,人们手上的火把根本对它们起不了多大的震慑作用,或许是人们拿着火把晃来晃去的样子可以吓着它们。如果动物们执意要攻击你,火把本身是没有用的,有时反而会使动物感到受到胁迫而采取反击的措施,譬如夜行时举着火把就容易遭到草丛中毒蛇的攻击。

我们在森林中露营,会在营地中点燃一堆篝火,只要篝火保持一定的照亮度,许多野兽就不敢靠近。这不是因为它们怕火本身的杀伤力,而是它们习惯利用黑夜的掩护进行捕猎活动,光亮使它们无所遁形,于是就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促使它们进行没有把握的捕猎活动。我们更适合在有一定可视度的情况下活动,有篝火也利于我们的防守和反击活动。不寻常的篝火或许会招来好奇的野兽在附近逡巡,但很少敢于将自身暴露在我们的视线中,因为它们本性上怕人。 当我们在漆黑的环境中用手电突然照射夜行动物的脸时,由于它们的眼睛一下子不能适应明亮的光线而造成视觉障碍,它们通常会有一段短暂的反应迟钝期,这种突如其来的刺激对于动物是个打击,可以在一定情况下吓退动物。用

手电筒直射它们的眼睛比晃来晃去地照射更有效。即使是老鼠那样机敏胆小的动物,在突然的强光下也会有几秒钟的迟疑,你甚至可以用木棍直接击中它。夜间出猎的猎人会在枪上或帽子上安装一个照明灯,趁动物在强光下措手不及的时候开枪。

与其说动物怕火,倒不如说它们怕亮,在黑夜中照亮我们自己,可以使我们多几分安全感。

上树的策略可能有被我们滥用的趋势。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许多对我们有杀伤力的动物(最典型的是老虎和野猪)都不会爬树,而森林中不乏树木,假如上树可以有效避开攻击的话,倒不失为一种很实用的避险手段。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动物树栖生活的实际情况。除了有些种类的麝能攀上斜长的树采食嫩叶外,奇蹄目和偶蹄目食草兽中会上树的极少;灵长目的猿猴是爬树的高手,因为它们长着可以抓握的拇指(趾),从分类学角度看,人也忝列其中,不过在敏捷性上可能仅能超过懒猴而已;食肉目中的犬科(如狼、狐)是典型的地面活动者,而猫科中的绝大多数种类都能上树,只是会根据猎物的情况加以选择,熊类(猫熊科、熊科)能够上树,不过通常不营树栖生活。按照一般的规律,体重较大的动物较少在树上活动,因为体型和体重限制了它们在树枝上的敏捷程度;四肢细长的动物适合奔跑而抓握能力不足,尤其是具蹄而无爪的动物,在生理上不具

备上树的能力。从生活需要的角度看,这些动物不会以它们感到很不方便的树栖方式生活。

从描述中可以看出,爬上具有一定高度的树,对于防御野牛、野猪、犀牛那样有杀伤力的食草兽是有效的,对于狼那样的食肉动物应该也有效,问题是,在那样的关头,附近要有足够大的树,并且,更关键的一点,就是你能以多快的速度爬上去。因为许多据说不善爬树的捕食动物,都有着不凡的速度和跳跃能力,不等你爬得足够高,它们就可以用利爪把你抓下来,或是用角把你挑下来。试想一下,老虎是不善上树的,但是在它的食谱中依然有猴子,或许是猴子不幸在没有树的地方遇到老虎,或者是它们爬得还不够高,不够快。相对于猴子而言,人上树的动作要笨拙得多,在迅速扑来的猛兽前,我们还有多少自信可以窜上而不是爬上树去呢?老虎全速奔跑100米不会超过5秒,发怒的野猪短距可能冲得更快,我们上树的速度能有多快?

顺便说一下,有些我们以为不会上树的动物其实有一定的攀爬能力。譬如说完全不会上树的猫科动物几乎不存在,老虎和猎豹在偶然的情况下也能窜上不太高的树,它们的幼仔出于玩耍目的而上树的情况更多,成年的它们不上树,主要还是因为它们爬树的身手不如树栖动物那样灵敏,在树上的捕食效率不如在地面上高的缘故。

原始森林中的很多大树在数米以下的高度上都没有分

叉,没有经验的人很难徒手爬上去,所以上树避险只能成为我们在面临危机时可以参考的做法之一。人类在大树上搭建的树屋是观察野生动物的理想场所,那样的树屋通常有足够的安全高度和安全措施,树干上还会有便于我们攀爬的梯子之类的结构,但那毕竟不是为我们在紧急状况下准备的。 紧盯策略指的是紧盯着对方的眼睛,以精神的力量压制对手。我觉得这可能是最荒谬的避险做法了,因为紧盯着对方的眼睛常常是动物间最严重的挑衅行为,只有在力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动物才敢于那么做。

注意观察受罚的狗,它的眼光总是瞟向一边,不敢正视你的眼睛,那是一种示弱的表现。当你面对在力量上要胜你一筹的野兽时,避免冲突的理智做法是不要有挑衅,或容易被动物误解为挑衅的动作。斗牛士的手上拿的是报纸还是红布,对于先天色盲(彩虹桥色觉网2caihong.com) 的公牛来说,意义都不大,关键是斗牛士故意做出带有许多挑衅意味的动作,为的是逗引激怒公牛,做出惊险的表演。因为动物们经常具有审视形势的能力,而挑衅行为的通常是发生在力量没有太大差别的对手之间,当动物还在迟疑之时,明显的挑衅常会主动表示你建议决斗而不是互相妥协,那会刺激它做出回击的反应。

不同的动物对挑衅行为的理解有所不同,猫狗的不和就是不同的动物因为对行为语言理解上的差异而发生冲突的

例子。我们很难建议在避险时,何种行为才是恰当的。趴下对于熊而言或许是妥协的表示,而却可能被猫科动物认为是进攻的前奏;面对动物慢慢后退,可以避免激怒食肉动物,但许多食草兽在进行角斗之前却正好是要稍稍后退,留出向前冲的距离的。

人和别的动物是异类,对于同一动作的理解当然有所不同,动物园的饲养员有时尚且会在不经意间激怒动物而遭致事故,我们不能苛求普通人能对动物的行为语言总是有恰当的理解和处置。跟危险动物争气势上的高低是不明智的,这一节讲的内容是避险而非控制和驯化动物,客观地说,人类并非在任何方面都胜过动物,跟强壮的动物比力气,比速度,比杀伤力都是很愚蠢的行为。

在跟动物对峙时要避免主动挑衅它们,比较带有共性的合理做法是,不要有太剧烈、太突然的动作;眼睛要留意对方的动作,但最好不要紧盯着动物的眼睛看;慢慢扔掉一些诸如手套、帽子之类带有强烈体味的衣物,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但不要扔鞋,以免在需要快速摆脱危险时跑不快;假如你太紧张,可以扯大嗓门叫喊几声,内容不限,喊救命或大声咒骂都行,反正动物都听不懂。

以攻为守有时是很有效的避险策略。野生动物经常会根据对方的反应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举例说,如果一头鹿用犄角去抵一头狼,狼可能会放弃这块硬骨头而转向更容易对付

的猎物,而当鹿采取逃跑策略时,狼则肯定会进攻它。当你面对跃跃欲试的野兽时,操起身边可用的工具无畏地冲上去,常可以吓退本来处在犹豫不决状态的动物。

但是我看到有的资料(或是故事)中把这样“变被动为主动”的策略滥用在错误的情形之下,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用手中的棍棒吓退眼前的野兽的。

除非是你自己已无退路,否则尽量不要用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冒险手段,因为没有野外经验的人很难判断人兽对峙的微妙状况,特别危险的是,假如你的以攻为守策略使用不当,反而会激怒本在犹豫的对象,使对方“狗急跳墙”,拼命反扑。

不要捡拾很小的石块或细弱的树枝作为武器,也不要贸然出手,那样很容易使对方估量出你的实力,越发肆无忌惮地向你攻击。如果你正好有木棍或短刀那样的工具,可以在动物扑近时突然出手击其要害。大部分动物的腰肋都是比较薄弱的,击断脊椎可致动物瘫痪;使用刀子的话,可以捅两条前腿之间的胸部或咽喉。不要轻易击打动物的头部,因为兽类的头骨都是比较坚硬的,不容易造成有效的杀伤,如果在近处跟动物纠缠在一起,可以用手指猛抠其眼睛或鼻镜,而不要试图去卡它们的咽喉,那样的话很容易被其爪挠伤。 这样的策略最适合于生性谨慎的单只动物,但是对于集群围攻的动物和比较低等的动物,则效果不佳。被多只动物围困

时,最要紧的是找个可以保护背部的所在,譬如说背靠大树或石崖,勿使它们偷袭得逞。高声喊叫是很好的做法,既可以向附近发出求救信号,又对野兽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动物的嚎叫常有联络同伴的作用,所以当你扯着嗓子大叫时,对方还要忌惮你潜在的帮手。低等的动物不怎么会有恐惧的反应,巨大的鳄鱼和蟒对挑衅或示强不会有太大的反应,它们虽然凶残,但是行动力稍逊,可以在不停运动中击打和骚扰它们。爬行动物在受到一定强度的骚扰后常会放弃,因为它们在本性上是以偷袭的方式捕猎的,不会跟猎物拼斗体力。有的书上描写“大吼一声,向狼群扑去”就把狼吓跑的情节值得可疑,通常在那样的情况下,狼不会远遁,而会避开锋芒,在不远处观察你的进一步举动,当你筋疲力尽时,它们的机会就来了;许多故事中提到人被巨蟒缠死的情节也不太可信,它们在吃东西时才将猎物缠绞到一定大小以便吞咽,最该防止的是头部被它咬住,或是正好被它缠住脖子。 用出击的方法逼退动物要掌握好分寸,最好要给动物留出退却的余地,避免它们拼死的反扑。有经验表明,大多数人可以跟豹子那样的猛兽对峙而不落下风;手上没有杀伤力强的火器时,不要跟熊、虎那样的大兽对峙;大型的食草兽(犀牛、大象、河马、野牛)通常更神经质,容易被我们不当的防卫行为激怒,最好不要采用抗争或对峙的手段,它们很少对退出一定距离的对象穷追不舍。

当在野外与危险动物不期而遇时,没有绝对保险的避险做法。动物的举动很难预料,即使是同一种动物,不同的个体在相同形势下也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因此别轻信遇到某种动物该如何应对之类的经验之谈。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万全之策的话,那就是别轻易涉险:进入陌生原始林区要多人结伴,聘请有经验的向导,带好必要的防身工具,穿戴有防护作用的衣物,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配备跟外界联络的器材,在遇险时可以及时通知求救。


相关内容

  • 汛期交通安全常识
  • 一.雨中安全防御 (一)行车安全防御:遇有暴雨,尽量避免行车或选择地势较高处停车避险:暴雨中行车,应低速档缓慢行驶,及时打开雨刮器.警示灯.防雾灯:密切关注防汛警示标志,遇有前方积水或交通管制路段,应绕行其它道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变道时多观察,注意路面积水及井盖.井箅是否移位或缺失:切忌冒险涉水 ...

  • 煤矿安全事故指挥要点
  • 3 论述煤矿火灾事故发生后,作为指挥者,如何去应对处理? 答:抢救指挥部成立后,应立即执行指挥任务.作为指挥者,如听取汇报知道现场火势未能控制.火势仍在发展,则应根据侦察情况,选择安全.适当的地点建立井下指挥基地,研究制订行动方案.方案的主攻目标是迅速救出灾区人员,同时进行灭火.救人应首先抢救受轻伤 ...

  • 汶川大地震的惨痛教训
  • 汶川大地震的惨痛教训 汶川地震发生后,那许多许多的故事不仅仅让人心痛,更重要的是感动!它不光牵动了每个家庭之间的亲情,更牵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那太多太多的感人事迹无法一一列举,只把我看着最心痛的故事放在这里,时时提醒自己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最后的短息:宝贝我爱你 5月13日中午,救援人员发 ...

  • 山洪灾害防御避险知识
  • 山洪灾害防御避险知识 如何应对暴雨山洪 暴雨洪水发生前: 1.在城区外居住的居民要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建房,避免将房屋建在受河道出槽洪水顶冲的地方.不要人为侵占河道自然行洪断面.每年夏初要对房前屋后进行检查,留心附近山体变化,看山上是否有裂缝滑坡迹象. 2.城镇居民.商场.学校.厂矿企业 ...

  • 户外探险应急设备的设计研究
  • 户外探险应急设备的设计研究 [摘 要]户外探险事故的频频发生,让我们不得不对户外探险活动的安全性进行认真的思考.本文从户外探险活动发展的现状,户外探险应携带的装备以及野外生存知识的进行分析,着重对户外探险装备深入探讨研究,了解现有户外探险装备的局限性,同时通过分析遇险人员遇险时的遇险情景与复杂心理, ...

  • 青少年户外拓展训练营"五天四晚"
  • 青少年户外拓展训练营"五天四晚" -明阳天下夏令营 前言: 热辣的太阳,束缚不了少年的心.告别空调.告别懒觉.告别网络游戏,我们一起走进青山绿水中,欢快的高歌.勇敢的挑战.别样的思维.美味的佳肴.热烈的篝火--这个夏天,勇敢的少年要独自旅行啦!在这里,我们不再是一个人,我们有了许 ...

  • 地质灾害调查野外验收办法
  • 山东省1:5万比例尺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野外验收暂行制度 第一条 为提高山东省1:5万比例尺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以下简称调查工作)质量,保证调查工作成果的客观真实性,依据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山地丘陵县(市.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通知>(鲁国土资字[2011]2 ...

  • 矿山机械生产实习报告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本科生实习报告书 教学单位专 班业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根据学校安排,6月25日到7月5日这两周的时间,我通过介绍,到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实习.我的工作单位是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三矿,主要是在技术维护员王燕钦老师的带领下,对矿山中的机械设备进行参观,了解 ...

  • 客车考试题
  • 客车专用试题 1.1.1 选择题:(27题) 1.1.1.1 大型.中型载客汽车 挂车. A.不得牵引 B.允许牵引1辆 C.可以牵引不超过本身载质量的 D.允许牵引总质量700千克以下的 1.1.1.2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3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 罚款. A.200元 B.500元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