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义]--子罕第九(9):有美玉于斯

李里《论语讲义》——子罕第九(9):有美玉于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gypl.html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韫”音yùn,藏意。“椟”音dú,柜子之意。“韫椟”即把东西收藏在柜子里。子贡对老师说,有一块美玉,是藏在柜子里边,还是寻求那些识货的商人把它卖了呢?是藏它呢还是卖它呢?子贡为什么要说这个话呢?因为子贡认为孔子有学问、有境界,可是不愿意出来做官,不愿意为天下所用,所以就打了这个比喻。古代君子佩玉,因此用美玉来形容君子,君子的品格像玉一样温润。孔子就回答说,要卖,要把它卖了啊。我是等待着那些识货的人来,等到那些真正认得美玉的人来买啊。这是很重要的。孔子并不是不愿意出来为天下做事,而是等待时机。要用,但是要有选择的用。不识货的人来问,你这块玻璃怎么卖?完了,这是块美玉,不识货的人却认作是玻璃。姜太公、伊尹都是贤人,伊尹耕于野,姜太公钓鱼,伊尹遇到商汤,姜太公遇到文王,都遇到善识玉的人了。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遇到刘备,就出来为天下做事。孔子则在期待圣王贤君。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从卫国回到鲁国是在鲁哀公十一年冬天,这时已是孔子晚年了。他回到鲁国就准备修诗书、正礼乐、赞易传、著春秋,开始整理这些经典。“乐正”,就是指订正音乐,把古代的音乐整理、订正。《雅》、《颂》都是指诗,他把这些诗都配上音乐,古代的诗都是可以和乐而歌,都能唱。“各得其所”就是给它配上相应的音乐,使之能歌。这是孔子做的修诗正乐的事情。孔子讲诗教,讲乐教,这就是他为诗教、乐教做的具体工作。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一句前面已经出现过了,这里又重复出现。孔子周游列国来到卫国,卫国的卫灵公好色,娶了一个妃子叫南后。卫灵公经常用车子载着南后出来兜风,孔子看见这种招摇过市的情况以后,就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没有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就是说如果有人用好色之心来好德就对了。看到道德、美德就像看到美色一样喜悦,孔子说这样的人很少见。世间的人也是这样子,对真、善、美的向往,美放在第一,进而才是善,最后才是真。所以好色和好德说起来,德属善,色是美,首先是美,其次才是善,如果好善也能像好美一样那就好了,那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了,所以夫子发出这样的感叹。

附朱熹《论语集注》: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并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韫,纡粉反。并,徒木反。贾,音嫁。韫,藏也。并,匮也。沽,卖也。子贡以孔子有道不仕,故设此二端以问也。孔子言固当卖之,但当待贾,而不当求之耳。范氏曰:“君子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士之待礼,犹玉之待贾也。若伊尹之耕于野,伯夷、太公之居于海滨,世无成汤文王,则终焉而已,必不枉道以从人,衒玉而求售也。”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自卫反鲁。是时周礼在鲁,然诗乐亦颇残阙失次。孔子周流四方,参互考订,以知其说。晚知道终不行,故归而正之。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好,去声。谢氏曰:“好好色,恶恶臭,诚也。好德如好色,斯诚好德矣,然民鲜能之。”史记:“孔子居卫,灵公与夫人同车,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丑之,故有是言。

李里《论语讲义》——子罕第九(9):有美玉于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gypl.html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韫”音yùn,藏意。“椟”音dú,柜子之意。“韫椟”即把东西收藏在柜子里。子贡对老师说,有一块美玉,是藏在柜子里边,还是寻求那些识货的商人把它卖了呢?是藏它呢还是卖它呢?子贡为什么要说这个话呢?因为子贡认为孔子有学问、有境界,可是不愿意出来做官,不愿意为天下所用,所以就打了这个比喻。古代君子佩玉,因此用美玉来形容君子,君子的品格像玉一样温润。孔子就回答说,要卖,要把它卖了啊。我是等待着那些识货的人来,等到那些真正认得美玉的人来买啊。这是很重要的。孔子并不是不愿意出来为天下做事,而是等待时机。要用,但是要有选择的用。不识货的人来问,你这块玻璃怎么卖?完了,这是块美玉,不识货的人却认作是玻璃。姜太公、伊尹都是贤人,伊尹耕于野,姜太公钓鱼,伊尹遇到商汤,姜太公遇到文王,都遇到善识玉的人了。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遇到刘备,就出来为天下做事。孔子则在期待圣王贤君。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从卫国回到鲁国是在鲁哀公十一年冬天,这时已是孔子晚年了。他回到鲁国就准备修诗书、正礼乐、赞易传、著春秋,开始整理这些经典。“乐正”,就是指订正音乐,把古代的音乐整理、订正。《雅》、《颂》都是指诗,他把这些诗都配上音乐,古代的诗都是可以和乐而歌,都能唱。“各得其所”就是给它配上相应的音乐,使之能歌。这是孔子做的修诗正乐的事情。孔子讲诗教,讲乐教,这就是他为诗教、乐教做的具体工作。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一句前面已经出现过了,这里又重复出现。孔子周游列国来到卫国,卫国的卫灵公好色,娶了一个妃子叫南后。卫灵公经常用车子载着南后出来兜风,孔子看见这种招摇过市的情况以后,就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没有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就是说如果有人用好色之心来好德就对了。看到道德、美德就像看到美色一样喜悦,孔子说这样的人很少见。世间的人也是这样子,对真、善、美的向往,美放在第一,进而才是善,最后才是真。所以好色和好德说起来,德属善,色是美,首先是美,其次才是善,如果好善也能像好美一样那就好了,那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了,所以夫子发出这样的感叹。

附朱熹《论语集注》: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并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韫,纡粉反。并,徒木反。贾,音嫁。韫,藏也。并,匮也。沽,卖也。子贡以孔子有道不仕,故设此二端以问也。孔子言固当卖之,但当待贾,而不当求之耳。范氏曰:“君子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士之待礼,犹玉之待贾也。若伊尹之耕于野,伯夷、太公之居于海滨,世无成汤文王,则终焉而已,必不枉道以从人,衒玉而求售也。”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自卫反鲁。是时周礼在鲁,然诗乐亦颇残阙失次。孔子周流四方,参互考订,以知其说。晚知道终不行,故归而正之。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好,去声。谢氏曰:“好好色,恶恶臭,诚也。好德如好色,斯诚好德矣,然民鲜能之。”史记:“孔子居卫,灵公与夫人同车,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丑之,故有是言。


相关内容

  • 杨伯峻[论语译注·子罕第九·13]摘记
  • 杨伯峻<论语译注·子罕第九>摘记 <论语>学习 2009-12-09 09:08:59 9.13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諸?求善賈⑴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譯文]子貢道:"這裏有一塊美玉,把它 ...

  • [论语]第9章子罕个人翻译及解读
  •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点点意译:孔子很少讲利益和天命,(孔子)赞赏的是仁德. 点点意解:不可把握的存而不论,可以努力的践行之! 人痴多读书204 <论语>0902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 ...

  • _论语_中_斯_的用法
  • 昭 通 师学专报 哲 社版 ! 年 第期 论< > 语中 在 <, " 斯# . 的"用 . 法龙 论语 泉 里 ,> " 斯 " 出 现∀ . 次 法用 两种有 一 作 指 代 示词 , 有∃. 例∀, 二. 作 词连歹出 & ...

  • 古代汉语中"斯"的用法
  • 一.代词,与"此"相同,有两种用法: 1.只是比较近的人或事物,作定语,可译为"这""这个"等.例如: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这个人哪竟然有了这种病! 必不得以而去,于斯三者何先?(论语·颜渊)--(如果)迫不得已,非去掉什么 ...

  • 论语成语出处
  • 1.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 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

  • [论语]精选及出自[论语]无标点
  • (一)<论语>精选(无标点的先断句)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3.孔子谓季氏曰:"八佾这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 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5.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至不患 ...

  • 钱穆:[论语新解]电子版--子罕第九
  • 2006-03-29 09:06:33 来自: 先 子罕篇第九 (一)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利者,人所欲,启争端,群道之坏每由此,故孔子罕言之.罕,稀少义.盖群道终不可不言利,而言利之风不可长,故少言之.与,赞与义.孔子所赞与者,命与仁.命,在外所不可知,在我所必当然.命原于天,仁本于心.人能知 ...

  • [论语]子罕篇第九
  • 『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搏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 乎?吾执御矣.」 『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远众,吾从下.」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子畏於匡.曰:「文 ...

  • 论语中的成语
  • 1不亦乐乎 <学而>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到,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成语义:①不也是很快乐:②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的地步:③表示情况令人满意:④表示十分高兴. 2犯上作乱 <学而> 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翻译:不喜好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