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嵩,代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晋将刘裕之伐姚泓也,太宗假嵩节,督山东诸军事,传诣平原,缘河北岸列军,次于畔城。军颇失利。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遗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师。诏嵩厚答之。又敕简精兵为战备,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彼至崤陕间,必与姚泓相持,一死一伤,众力疲弊。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裕首可不战而悬。于是叔孙建等循河趣洛。遂入关。嵩与建等自成皋南济,晋诸屯戍皆望尘奔溃,裕克长安,嵩乃班师。

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嵩日:“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命也,请立。”乃定策禁中。于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诏问公卿:赫连、蠕蠕①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曰:“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太常崔浩日:“大檀迁徙鸟逝,疾追则不足经久,大众财不能及之。赫连屈丐,土宇不过千里,其刑政残虐,人神所弃,宜先讨之。”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冯跋。帝默然,遂西巡狩。后闻屈丐死,关中大乱,议欲征之。嵩等日:“彼若城守,以选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遭也。”帝乃问幽微于天师寇谦之,谦之劝行。杜超之赞成之,崔浩又言西伐利。嵩等固谏不可。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寻迁太尉。久之,加柱国大将军。

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薨,年八十。谥日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节选自《魏书》)

[注]①蠕蠕(r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即柔然。其第十代君主名大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     摄:代管。

B. 更敕简精兵为战备       简:精减。

C. 叔孙建等循河趣洛       趣:奔赴。

D.亦愈于破一小国         愈:胜过。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长孙嵩受到君主一组是(3分)

①年十四,代父统军

②太宗假嵩节,督山东诸军事

③诏嵩厚答之

④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    ⑤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

⑥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孙嵩较有军事才能。时局乱时,他统领部众,不使分散而归附苻坚;趁刘裕无暇相顾,他与叔孙建从成皋南渡,东晋诸屯军望风而溃。

B.长孙嵩为官清廉。刘裕借道通行时在船上看见了长孙嵩的营帐,派人送去美酒美食,长孙嵩没有私自留下,全部送到京城,受到了重赏。

C.长孙嵩有时很固执。屈丐死后,关中大乱,世祖想要征讨赫连,寇谦之、崔浩等都支持,而长孙嵩坚决反对,最终惹怒了世祖,遭到责斥。

D.长孙嵩恪尽职守。他做了柱国大将军后,总是在世祖亲自外出征讨作战时,以元老身份留守京城,坐镇朝堂,并且处理日常各种刑狱案件。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

(2)彼若城守,以逸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道也。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

4.B(简,挑选。)

5.C(①表现他“宽雅有器度”;⑥嵩已死,无所谓重用。)

6.B(无中生有。“受到了重赏”文中没有此意。)

7.(1)如果刘裕向西通行,便率领精锐部队向南从彭沛出击,如果没有按时通过,就只率领军队跟随他。(“西、精锐、不时、但”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他们如果坚守城池不出战,用守城的安闲代替出战奔袭的劳顿,大檀听说我们出兵去讨伐赫连,就会趁我们国内空虚来进犯,攻打赫连是危险的做法。

(“城守、以、寇”各1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长孙嵩,代人,太祖赐名焉。父亲仁,昭成年时为南部大人。嵩宽厚文雅有气量,十四岁的时候就能代替父亲统领军队。昭成末年,诸部起兵作乱,苻坚派刘库仁管理国事,长孙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附他。

晋将刘裕之攻打姚泓,太宗授予长孙嵩符节,让他督管山东的各项军务,传旨让他们到平原,沿着河的北岸,排列军驻扎于于畔城。北魏军队多次失利。太宗传诏借道路给刘裕让晋大军通过,刘裕在船上看到了长孙嵩的营帐,派人赠送给他江南的食物和酒,长孙嵩全部送到了京师。太宗下诏用厚礼回赠刘裕。又传令选拔精兵做好战斗准备,如果刘裕向西通过,便率领精锐部队向南从彭沛出击,如不时过,但率领军队跟随他。刘裕到了崤陕之间,一定会与与姚泓对峙,必定会一死一伤,士兵非常疲惫。等到了秋天,慢慢的找机会攻打他,那么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取刘裕的性命了。于是叔孙建等沿着河到达洛。就进入了关中。长孙嵩与叔孙建等人从成皋向南渡河,晋各处屯戍的军队看见北魏的军队都奔逃溃败,裕攻克了长安,长孙嵩才率领军队回朝。

   太宗病重卧床,问长孙嵩后事安排。长孙嵩说:“立长子顺理成章,以德行来选拔储君使人臣服。现在长皇子贤能且是嫡子,是天命所归的君王,请求立为储君。”于是在宫中定下大计。下诏世祖临朝监国,嵩担任左辅。世祖即位后,进长孙爵北平王,司州中正。世祖诏问公卿:赫连、蠕蠕先征讨哪一个?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人说:“赫连居偏远的地方,不能成为我们的祸患,蠕蠕世代扰乱边境,应该先讨伐大檀。打败了他们就没收他们的牛羊等产业,足够来使国库充实;追赶不上就在阴山打猎,多杀禽兽获取皮肉筋角,来充实军粮军备,亦胜过攻破一个小小赫连的收获。”太常崔浩说:“大檀迁移起来像鸟儿飞逝一样,(派小部队)快速追赶则我们的力量不能够持久,派大批军队去追赶却又(因辎重过多)不可能追的上。赫连屈丐,土地方圆不千里罢了,他的刑罚残暴,已经被人神所弃,应该先讨伐它。”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定冯跋。世祖默然不发表意见,随后西去巡狩。后听说屈丐死,关中大乱,商议想要征它。嵩等人说:“他们如果坚守城池不出战,用守城的安闲代替出战奔袭的劳顿,大檀听说我们出兵去讨伐赫连,就会趁我们国内空虚来进犯,攻打赫连是危险的做法。”帝于是向天师寇谦之询问这件事的吉凶之兆,谦之劝世祖出兵攻伐。杜超之也赞成这件事,崔浩又进言西伐的益处。嵩等人坚持进谏认为不可。世祖大怒,指责长孙嵩在官任上贪赃,使武士折辱他。不久调任太尉。又过了很长时间后,加封柱国大将军。

从此以后,对外征伐的时候,长孙嵩都以元老的身份留在京城镇守,在朝堂之上,掌管刑罚判案之事。死时八十岁。谥号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晋将刘裕之伐姚泓也,太宗假嵩节,督山东诸军事,传诣平原,缘河北岸列军,次于畔城。军颇失利。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遗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师。诏嵩厚答之。又敕简精兵为战备,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彼至崤陕间,必与姚泓相持,一死一伤,众力疲弊。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裕首可不战而悬。于是叔孙建等循河趣洛。遂入关。嵩与建等自成皋南济,晋诸屯戍皆望尘奔溃,裕克长安,嵩乃班师。

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嵩日:“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命也,请立。”乃定策禁中。于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诏问公卿:赫连、蠕蠕①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曰:“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太常崔浩日:“大檀迁徙鸟逝,疾追则不足经久,大众财不能及之。赫连屈丐,土宇不过千里,其刑政残虐,人神所弃,宜先讨之。”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冯跋。帝默然,遂西巡狩。后闻屈丐死,关中大乱,议欲征之。嵩等日:“彼若城守,以选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遭也。”帝乃问幽微于天师寇谦之,谦之劝行。杜超之赞成之,崔浩又言西伐利。嵩等固谏不可。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寻迁太尉。久之,加柱国大将军。

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薨,年八十。谥日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节选自《魏书》)

[注]①蠕蠕(r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即柔然。其第十代君主名大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     摄:代管。

B. 更敕简精兵为战备       简:精减。

C. 叔孙建等循河趣洛       趣:奔赴。

D.亦愈于破一小国         愈:胜过。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长孙嵩受到君主一组是(3分)

①年十四,代父统军

②太宗假嵩节,督山东诸军事

③诏嵩厚答之

④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    ⑤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

⑥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孙嵩较有军事才能。时局乱时,他统领部众,不使分散而归附苻坚;趁刘裕无暇相顾,他与叔孙建从成皋南渡,东晋诸屯军望风而溃。

B.长孙嵩为官清廉。刘裕借道通行时在船上看见了长孙嵩的营帐,派人送去美酒美食,长孙嵩没有私自留下,全部送到京城,受到了重赏。

C.长孙嵩有时很固执。屈丐死后,关中大乱,世祖想要征讨赫连,寇谦之、崔浩等都支持,而长孙嵩坚决反对,最终惹怒了世祖,遭到责斥。

D.长孙嵩恪尽职守。他做了柱国大将军后,总是在世祖亲自外出征讨作战时,以元老身份留守京城,坐镇朝堂,并且处理日常各种刑狱案件。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

(2)彼若城守,以逸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道也。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

4.B(简,挑选。)

5.C(①表现他“宽雅有器度”;⑥嵩已死,无所谓重用。)

6.B(无中生有。“受到了重赏”文中没有此意。)

7.(1)如果刘裕向西通行,便率领精锐部队向南从彭沛出击,如果没有按时通过,就只率领军队跟随他。(“西、精锐、不时、但”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他们如果坚守城池不出战,用守城的安闲代替出战奔袭的劳顿,大檀听说我们出兵去讨伐赫连,就会趁我们国内空虚来进犯,攻打赫连是危险的做法。

(“城守、以、寇”各1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长孙嵩,代人,太祖赐名焉。父亲仁,昭成年时为南部大人。嵩宽厚文雅有气量,十四岁的时候就能代替父亲统领军队。昭成末年,诸部起兵作乱,苻坚派刘库仁管理国事,长孙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附他。

晋将刘裕之攻打姚泓,太宗授予长孙嵩符节,让他督管山东的各项军务,传旨让他们到平原,沿着河的北岸,排列军驻扎于于畔城。北魏军队多次失利。太宗传诏借道路给刘裕让晋大军通过,刘裕在船上看到了长孙嵩的营帐,派人赠送给他江南的食物和酒,长孙嵩全部送到了京师。太宗下诏用厚礼回赠刘裕。又传令选拔精兵做好战斗准备,如果刘裕向西通过,便率领精锐部队向南从彭沛出击,如不时过,但率领军队跟随他。刘裕到了崤陕之间,一定会与与姚泓对峙,必定会一死一伤,士兵非常疲惫。等到了秋天,慢慢的找机会攻打他,那么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取刘裕的性命了。于是叔孙建等沿着河到达洛。就进入了关中。长孙嵩与叔孙建等人从成皋向南渡河,晋各处屯戍的军队看见北魏的军队都奔逃溃败,裕攻克了长安,长孙嵩才率领军队回朝。

   太宗病重卧床,问长孙嵩后事安排。长孙嵩说:“立长子顺理成章,以德行来选拔储君使人臣服。现在长皇子贤能且是嫡子,是天命所归的君王,请求立为储君。”于是在宫中定下大计。下诏世祖临朝监国,嵩担任左辅。世祖即位后,进长孙爵北平王,司州中正。世祖诏问公卿:赫连、蠕蠕先征讨哪一个?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人说:“赫连居偏远的地方,不能成为我们的祸患,蠕蠕世代扰乱边境,应该先讨伐大檀。打败了他们就没收他们的牛羊等产业,足够来使国库充实;追赶不上就在阴山打猎,多杀禽兽获取皮肉筋角,来充实军粮军备,亦胜过攻破一个小小赫连的收获。”太常崔浩说:“大檀迁移起来像鸟儿飞逝一样,(派小部队)快速追赶则我们的力量不能够持久,派大批军队去追赶却又(因辎重过多)不可能追的上。赫连屈丐,土地方圆不千里罢了,他的刑罚残暴,已经被人神所弃,应该先讨伐它。”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定冯跋。世祖默然不发表意见,随后西去巡狩。后听说屈丐死,关中大乱,商议想要征它。嵩等人说:“他们如果坚守城池不出战,用守城的安闲代替出战奔袭的劳顿,大檀听说我们出兵去讨伐赫连,就会趁我们国内空虚来进犯,攻打赫连是危险的做法。”帝于是向天师寇谦之询问这件事的吉凶之兆,谦之劝世祖出兵攻伐。杜超之也赞成这件事,崔浩又进言西伐的益处。嵩等人坚持进谏认为不可。世祖大怒,指责长孙嵩在官任上贪赃,使武士折辱他。不久调任太尉。又过了很长时间后,加封柱国大将军。

从此以后,对外征伐的时候,长孙嵩都以元老的身份留在京城镇守,在朝堂之上,掌管刑罚判案之事。死时八十岁。谥号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相关内容

  • 文言文阅读:"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附答案及译文
  • 文言文阅读: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学于长安,显名太学,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避乱江南者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 ...

  •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一4)
  •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一.乐以天下,忧以天下①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②,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③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④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 上⑤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 其忧.乐以⑥天下,忧以天下:然⑦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 ...

  • 夏日题老将林亭翻译赏析_夏日题老将林亭阅读答案
  • <夏日题老将林亭>作者为唐朝诗人张蠙.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夏日题老将林亭翻译赏析_夏日题老将林亭阅读答案.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前言] <夏日题老将林亭>是唐代诗 ...

  • 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考研心得
  • 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考研心得 本人今年考上了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曾经受到不少同志各种形式的帮助,铭感于心,在此表示感谢.窃欲追踵前人,帮助后来者,遂有此文. 关于考试的心路历程,很多同志都已写过,我不想再自述一遍.只想提供一些对大家有用的信息,所谓的干货. 我不想招摇过市,所以烦请各位不要对号入座,做 ...

  • 南京大学世界史考研心得体会- 考研考试-考试大
  • 1. 关于历史辅导书和复习: 11本我走马观花都看过,知道个大概,没有细看.北师大的那一套也大概如此. 从今年的题来看,中国史用北师大的那一套绝对够了,所有题目都有答案. 世界史最好还是用新的齐世荣四卷本,有的题只有这本书才有. 所以最精干的书是北师大的<中国古代史上>.<中国古代 ...

  • 世界史考研注意
  • 本人今年考上了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曾经受到不少同志各种形式的帮助,铭感于心,在此表示感谢.窃欲追踵前人,帮助后来者,遂有此文. 关于考试的心路历程,很多同志都已写过,我不想再自述一遍.只想提供一些对大家有用的信息,所谓的干货. 我不想招摇过市,所以烦请各位不要对号入座,做好事还是不留姓名的好. 1. ...

  • 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4篇
  • 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4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3题. 日子里的黄河 秦 岭 ①在我看来,黄河的古老和人类个体的年轻,注定了人类认识事物的局限.现代科学只为我们掀开了黄河文明的一角,唯有文学,才能让我们仰视或俯瞰到黄河文明的表情.文学心灵的视野比我们眼睛的视野要开阔得多,它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在 ...

  • 辽宁省沈阳市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一期中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阅读题)两部分.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水笔答题.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 ...

  • 2015九年级语文月考题
  • 2014年3月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12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生之为人,我们需要接受,更需要承受.承受是为寻求迸( )发而做的自我蓄. 结,是一种实现自我的最完美的收敛.每一次承受,无不宣x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