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马克思的_人类学笔记_和_历史学笔记_王志林

DOI:10.14180/j.cnki.1004-0544.2007.03.005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月刊2007年第3期

浅论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

王志林1, 余

冰2

(1.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武汉430074; 2.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马克思在《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中所反映出的思想与马克思《资本论》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从其本质上说是一贯的《, 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中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资本论》中思想的逻辑延伸。

关键词:人类学笔记; 历史学笔记; 世界历史观中图分类号:A 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7) 03-0019-04

自从1972年美国人类学家劳伦斯·克拉德将马克思晚年的有关人类发展历史研究的笔记进行整理, 并以《马克思的民族学笔记》为书名出版后, 此书在理论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西方理论界普遍认为, 此书的出版发行标志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继《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后的第三次诞生, 而我国理论界对此书的研究也报以极大的热情, 但其研究成果见仁见智, 分歧众多。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 就此问题发表一点初浅的看法, 与学界同仁商榷。

条。它要顺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和不仅如此,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恩格斯对于当时出现的种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错误的态度进行了深刻的批评。例如, 马克思在给俄国民粹派女革命家维·查苏利奇的回信中针对当时在俄国存在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时说:“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 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 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 同时, 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3]

一、研究马克思《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理论出发点

笔者认为, 围绕马克思《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以及所谓马克思东方理论研究在理论界产生的诸多分歧, 与研究者的理论出发点有关。马克思早就鲜明地提出:“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 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里的批判, 既有理论的批判, 也有实践的批判。恩格斯在致弗·凯利·威士涅威茨夫人的信中说“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 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那种发展过程的阐明。”“我们是理论是发展的理论, 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愈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灌输给美国人, 而愈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在德国人的帮助下) 去检验它, 它就愈会深入他们的心坎”

[2]

[2]

[1]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针对当时存在的各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错误态度和看法, 甚至说出了“我播下的是龙种, 收获的是跳蚤”, “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样的话,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对待自己的理论的认真态度。

由此引申, 笔者认为,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理论必须注意克服三种错误态度或者做法:第一, 有意或者无意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曲解, 即把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话强加给他们。第二,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无原则性的附加, 把一些非马克思本义的东西牵强附会给马克思主义, 甚至把自己的理解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看法。第三, 不恰当地进行所谓的理论引申。

研究一个理论, 还必须了解这个理论赖以生发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十分鲜明地宣示自己理论的基本态度, 同时, 又十分准确地表明了自己理论的理论视角。马克思

也就是说, 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不是行动的教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月刊2007年第3期

恩格斯明确说, 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4]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够解放自己。“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 而是一种最终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

[2]论。”因此“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

大的物质财富, 而且又借助资本的力量荡涤了人类的一切关系, 使之变得简单、明了。但是,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 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 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也就是说, “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 再容纳不了

[4]

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命, 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 至少在英国、美国、法

[4]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也就是说, “共产主义

是以世界为其活动场所的, ”而这又必须依赖于“只有当世界历史成为真正的世界历史”的时候才能够实现。因为, “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 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而真正世界历史的实现必须依赖于生产力和交往关系的巨大发展,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 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

[5]界历史。”

由上述可知,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是从共产主义是以世界历史成为真正的世界历史为前提条件的。也就是说,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是从世界的发展历史的视角来看待和论述无产阶级的解放条件的。

二、笔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一种理解

基于这样的观点或者是看法, 笔者觉得应该具体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

(一) 《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作为马克思晚年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是马克思理论研究的自然的延伸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世界历史之所以能够成, 就在于生产力和社会交往关系所以,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进行了这方面的论述。例如:马克思恩格斯说:“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 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 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 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 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 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 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 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其次, 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 还因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 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 普遍交往, ⋯⋯不这样, (1) 共产主义就只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 (2) 交往的力量本身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因而是不堪忍受的力量:它们会依然处于地方的、笼罩着迷信气氛的“状态”; (3) 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 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 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这些说明了生产力发展的意义。同时, 马克思正确地评价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马克思说, 资本主义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不仅创造出了巨

[5]

任何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对象都是由当时她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来决定的。因此, 任何理论研究的逻辑走向也总是随着不断发展着的客观实际中所提出的时代性的新的情况! 新的任务! 新的问题进行转换。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 恩格斯他们走上理论研究的道路之时, 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当时的世界发展的历史来看, 欧洲及美洲经过资产阶级的社会革命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 资本主义制度作为较封建制度更为先进的一种制度从政治和经济上在世界范围特别是欧洲范围内得以普遍的确立, 成为代表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也就是说, 历史的发展使得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不仅成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者。同时, 也使以资本主义制度为主流的欧洲社会(特别是以英国为代表) 成为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火车头”。也就是说, 欧洲特别是英国成为资本主义的典型的表现的形式。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或者前提下,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 恩格斯为了具体地! 现实的探讨“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 不得不———而且必须———将自己的主要研究视野放置于以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表现出来的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社会。

, 为了探讨人类社会, 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 不得不以资本主之中,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 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与支持。

当历史进入到19世纪70-80年代以后, 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洗礼之后, 由于科学技术的创新, 以电力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悄然生起, 加之, 世界航线及市场的开拓, 以及资产阶级的统治方式的变更, 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 深入细致的发展阶段。而此时, 广大“东方社会”则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残酷的掠夺以及内部的矛盾的激化, 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地、全面地爆发起来。民族解放, 反过来不仅加深激化了“东方社自身的固有的矛盾。同时, 又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也就是说, 东方的民族解放运不仅使世界历史发展呈现出新的情况! 新的特同时, 对“无产阶级的解放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 即, 大大地改变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 使! 新! 新的问题。

与此同时, 由于在19世纪60-70年代, 在欧洲和美洲出现了大量的关于人类文化方面的研究新成果;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巴斯蒂安的《宗教和法权本质对古代世界妇女统治的研究》, 麦克伦南的《原, 拉伯始婚姻:关于婚礼中抢劫仪式的起源的研究》克的《文明的起源与人的原始状态》, 泰勒的《原始文化:对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的发展的研究》, 吉伦·特龙的《家庭的起源》, 梅恩的《古代法制史讲演录》, 摩尔根的《人类家庭的血亲与姻亲制度》和《古代社会, 或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等等。这些充满进化, 标志着对人类史前社会的研究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关注, 不仅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而且也提供了可能。

也正是在这一新的! 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 马克思! 恩格斯以其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深厚的

理论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依托, 迅速及时的将刚刚兴起不久的东方民族解放运动, 纳入自己研究的视野, 进行了科学而又大胆的研究, 写了大量的笔记和论著, 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增加了新的研究内容, 并拓展了研究的领域。

(二) 从思想内容和研究方法的逻辑关系来看,

《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中所表达的思想同《资本论》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不仅具有内容上的一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致性致性, 同时也具有方法、

除了上述论及的从马克思的研究中心和任务来看, 《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是《资本论》研究内容的逻辑延伸,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外, 还可以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待他们之间的这种一致性:

首先,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 马克思在其研究的过程中经常根据不同研究对象和文章的表述要求,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经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抽象的逻辑的研究方法; 一种是实证的比较分析方法, 这两种方法在马克思的研究工作中常常是互补的。正是因为如此, 所以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和《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中不仅反映出了马克思的研究有一个方法上的变化, 即从理论逻辑的抽象研究到实证方法研究的转变。同时又是这两种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有机结合。

其次, 从研究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关联性来看, 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与《资本论》三者基本上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 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主要的研究时间段是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马克思是《历史学笔记》研究的时间段是从奴隶社会经过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时间的跨度是从公元1世纪到17世纪中叶这段时期; 而《资本论》研究的主要时间段是从英国的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开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期。也就是说, 马克思的《资本论》同《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共同勾画出了马克思理论研究的时间链条。反映出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时间上的循序性。《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从空间上看, 马克思的

记》与《资本论》三者基本上具有空间上的循序性, 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着重研究的是古代社会的文化人类学问题与社会发展的问题, 例如; 公社土地占有制、文明的起源、古代法制史, 无阶级原始社会的结

, 以及由此导致的家庭的产生和; 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着重研究的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直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马克思的这一历史学的研究, 超过了民族学笔记的范围。这一研究与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研究有关。而《资本论》着重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也就是说, 马克思的《资本论》同《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共同勾画出了马克思理论研究的空间链条。反映出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空间上的循序性。

第三, 从研究的内容上看, 三者具有互补性。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所揭示的是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发展的规律性。《历史学笔记》所揭示的是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资本论》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因此, 马克思的《资本论》与《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具有内容上的互补性和连贯性。

因此, 笔者认为, 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以及内容上来看, 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与《资本论》之间, 不仅具有时间上的顺序性, 以及空间上的连续性, 而且具有内容上的逻辑性。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与《资本论》之间, 不存在有些学者所说的所谓的对立或者反对关系。

(三) 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与《资本论》之间的区别或差异

看, 一般的说来, 作为研究者在做读书笔记时, 笔记中一般的是记录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 是对于所读书的内容的择抄(择抄的内容又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是资料性质的内容, 通常表现为历史性的事实或者数据等内容; 二是观点性的内容———同意或者反对的内容, 或者启示性的内容) ; 其二, 是读书的批注性的内容, (批注又可以分为这几种情况:一是批注的内容是经过严格思考的对于做摘抄的观点内容的看法, 二是表示一种可能性的看法即具有某种意义的不确定性的观点或者说是可能性的想法———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三是对书中的观点的引申等内容) 。最后, 从笔记的作用或者功能来看, 虽然笔记中所反映出的内容与后来形成的理论结论之间可能有一致的地方, 也会有不一致的地方, 甚至可能会有矛盾的地方, 但是, 总的说来, 从笔记中我们可以窥视到其基本的理论视角, 看到基本的理论倾向和基本的思想发展过程。然而, 对此意义的估计也不能够太高。正是因为如此, 对于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我们首先要注意到的是这两个笔记是马克思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所做的必要的准备, 是读书笔记。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前提或者基础。并且, 马克思的研究是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出发进行研究的。

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马克思的正式理论出版物无论是从其表现形式来看, 还是从其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看, 可以说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整、准确的经典表达。但是, 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则不同, 由于均是以笔记的形式出现。所以, 就不能够像看待《资本论》一样来看待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这一点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并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是非常重要的) , 也就是说, 无论是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还是《历史学笔记》, 就其性质来看, 笔记就是笔记, 这是由于笔记的性质决定了笔记的内容。首先, 从做笔记的原因来看, 笔记是研究的起点, 通常情况下研究者为了完成某项研究首先就是要进行资料的收集, 收集的资料有实物资料, 也有理论资料, 而这些的记录就是笔记。其次, 从笔记的内容来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在《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中所反映出的思想与马克思《资本论》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从其本质上说是一贯的, 《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中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资本论》中思想的逻辑延伸。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德意志意识形态单行本[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宋敬华

DOI:10.14180/j.cnki.1004-0544.2007.03.005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月刊2007年第3期

浅论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

王志林1, 余

冰2

(1.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武汉430074; 2.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马克思在《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中所反映出的思想与马克思《资本论》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从其本质上说是一贯的《, 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中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资本论》中思想的逻辑延伸。

关键词:人类学笔记; 历史学笔记; 世界历史观中图分类号:A 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7) 03-0019-04

自从1972年美国人类学家劳伦斯·克拉德将马克思晚年的有关人类发展历史研究的笔记进行整理, 并以《马克思的民族学笔记》为书名出版后, 此书在理论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西方理论界普遍认为, 此书的出版发行标志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继《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后的第三次诞生, 而我国理论界对此书的研究也报以极大的热情, 但其研究成果见仁见智, 分歧众多。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 就此问题发表一点初浅的看法, 与学界同仁商榷。

条。它要顺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和不仅如此,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恩格斯对于当时出现的种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错误的态度进行了深刻的批评。例如, 马克思在给俄国民粹派女革命家维·查苏利奇的回信中针对当时在俄国存在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时说:“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 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 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 同时, 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3]

一、研究马克思《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理论出发点

笔者认为, 围绕马克思《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以及所谓马克思东方理论研究在理论界产生的诸多分歧, 与研究者的理论出发点有关。马克思早就鲜明地提出:“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 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里的批判, 既有理论的批判, 也有实践的批判。恩格斯在致弗·凯利·威士涅威茨夫人的信中说“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 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那种发展过程的阐明。”“我们是理论是发展的理论, 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愈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灌输给美国人, 而愈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在德国人的帮助下) 去检验它, 它就愈会深入他们的心坎”

[2]

[2]

[1]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针对当时存在的各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错误态度和看法, 甚至说出了“我播下的是龙种, 收获的是跳蚤”, “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样的话,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对待自己的理论的认真态度。

由此引申, 笔者认为,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理论必须注意克服三种错误态度或者做法:第一, 有意或者无意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曲解, 即把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话强加给他们。第二,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无原则性的附加, 把一些非马克思本义的东西牵强附会给马克思主义, 甚至把自己的理解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看法。第三, 不恰当地进行所谓的理论引申。

研究一个理论, 还必须了解这个理论赖以生发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十分鲜明地宣示自己理论的基本态度, 同时, 又十分准确地表明了自己理论的理论视角。马克思

也就是说, 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不是行动的教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月刊2007年第3期

恩格斯明确说, 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4]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够解放自己。“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 而是一种最终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

[2]论。”因此“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

大的物质财富, 而且又借助资本的力量荡涤了人类的一切关系, 使之变得简单、明了。但是,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 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 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也就是说, “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 再容纳不了

[4]

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命, 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 至少在英国、美国、法

[4]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也就是说, “共产主义

是以世界为其活动场所的, ”而这又必须依赖于“只有当世界历史成为真正的世界历史”的时候才能够实现。因为, “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 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而真正世界历史的实现必须依赖于生产力和交往关系的巨大发展,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 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

[5]界历史。”

由上述可知,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是从共产主义是以世界历史成为真正的世界历史为前提条件的。也就是说,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是从世界的发展历史的视角来看待和论述无产阶级的解放条件的。

二、笔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一种理解

基于这样的观点或者是看法, 笔者觉得应该具体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

(一) 《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作为马克思晚年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是马克思理论研究的自然的延伸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世界历史之所以能够成, 就在于生产力和社会交往关系所以,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进行了这方面的论述。例如:马克思恩格斯说:“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 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 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 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 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 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 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 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其次, 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 还因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 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 普遍交往, ⋯⋯不这样, (1) 共产主义就只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 (2) 交往的力量本身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因而是不堪忍受的力量:它们会依然处于地方的、笼罩着迷信气氛的“状态”; (3) 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 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 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这些说明了生产力发展的意义。同时, 马克思正确地评价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马克思说, 资本主义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不仅创造出了巨

[5]

任何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对象都是由当时她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来决定的。因此, 任何理论研究的逻辑走向也总是随着不断发展着的客观实际中所提出的时代性的新的情况! 新的任务! 新的问题进行转换。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 恩格斯他们走上理论研究的道路之时, 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当时的世界发展的历史来看, 欧洲及美洲经过资产阶级的社会革命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 资本主义制度作为较封建制度更为先进的一种制度从政治和经济上在世界范围特别是欧洲范围内得以普遍的确立, 成为代表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也就是说, 历史的发展使得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不仅成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者。同时, 也使以资本主义制度为主流的欧洲社会(特别是以英国为代表) 成为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火车头”。也就是说, 欧洲特别是英国成为资本主义的典型的表现的形式。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或者前提下,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 恩格斯为了具体地! 现实的探讨“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 不得不———而且必须———将自己的主要研究视野放置于以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表现出来的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社会。

, 为了探讨人类社会, 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 不得不以资本主之中,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 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与支持。

当历史进入到19世纪70-80年代以后, 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洗礼之后, 由于科学技术的创新, 以电力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悄然生起, 加之, 世界航线及市场的开拓, 以及资产阶级的统治方式的变更, 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 深入细致的发展阶段。而此时, 广大“东方社会”则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残酷的掠夺以及内部的矛盾的激化, 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地、全面地爆发起来。民族解放, 反过来不仅加深激化了“东方社自身的固有的矛盾。同时, 又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也就是说, 东方的民族解放运不仅使世界历史发展呈现出新的情况! 新的特同时, 对“无产阶级的解放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 即, 大大地改变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 使! 新! 新的问题。

与此同时, 由于在19世纪60-70年代, 在欧洲和美洲出现了大量的关于人类文化方面的研究新成果;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巴斯蒂安的《宗教和法权本质对古代世界妇女统治的研究》, 麦克伦南的《原, 拉伯始婚姻:关于婚礼中抢劫仪式的起源的研究》克的《文明的起源与人的原始状态》, 泰勒的《原始文化:对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的发展的研究》, 吉伦·特龙的《家庭的起源》, 梅恩的《古代法制史讲演录》, 摩尔根的《人类家庭的血亲与姻亲制度》和《古代社会, 或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等等。这些充满进化, 标志着对人类史前社会的研究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关注, 不仅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而且也提供了可能。

也正是在这一新的! 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 马克思! 恩格斯以其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深厚的

理论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依托, 迅速及时的将刚刚兴起不久的东方民族解放运动, 纳入自己研究的视野, 进行了科学而又大胆的研究, 写了大量的笔记和论著, 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增加了新的研究内容, 并拓展了研究的领域。

(二) 从思想内容和研究方法的逻辑关系来看,

《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中所表达的思想同《资本论》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不仅具有内容上的一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致性致性, 同时也具有方法、

除了上述论及的从马克思的研究中心和任务来看, 《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是《资本论》研究内容的逻辑延伸,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外, 还可以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待他们之间的这种一致性:

首先,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 马克思在其研究的过程中经常根据不同研究对象和文章的表述要求,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经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抽象的逻辑的研究方法; 一种是实证的比较分析方法, 这两种方法在马克思的研究工作中常常是互补的。正是因为如此, 所以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和《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中不仅反映出了马克思的研究有一个方法上的变化, 即从理论逻辑的抽象研究到实证方法研究的转变。同时又是这两种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有机结合。

其次, 从研究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关联性来看, 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与《资本论》三者基本上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 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主要的研究时间段是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马克思是《历史学笔记》研究的时间段是从奴隶社会经过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时间的跨度是从公元1世纪到17世纪中叶这段时期; 而《资本论》研究的主要时间段是从英国的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开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期。也就是说, 马克思的《资本论》同《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共同勾画出了马克思理论研究的时间链条。反映出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时间上的循序性。《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从空间上看, 马克思的

记》与《资本论》三者基本上具有空间上的循序性, 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着重研究的是古代社会的文化人类学问题与社会发展的问题, 例如; 公社土地占有制、文明的起源、古代法制史, 无阶级原始社会的结

, 以及由此导致的家庭的产生和; 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着重研究的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直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马克思的这一历史学的研究, 超过了民族学笔记的范围。这一研究与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研究有关。而《资本论》着重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也就是说, 马克思的《资本论》同《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共同勾画出了马克思理论研究的空间链条。反映出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空间上的循序性。

第三, 从研究的内容上看, 三者具有互补性。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所揭示的是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发展的规律性。《历史学笔记》所揭示的是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资本论》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因此, 马克思的《资本论》与《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具有内容上的互补性和连贯性。

因此, 笔者认为, 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以及内容上来看, 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与《资本论》之间, 不仅具有时间上的顺序性, 以及空间上的连续性, 而且具有内容上的逻辑性。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与《资本论》之间, 不存在有些学者所说的所谓的对立或者反对关系。

(三) 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与《资本论》之间的区别或差异

看, 一般的说来, 作为研究者在做读书笔记时, 笔记中一般的是记录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 是对于所读书的内容的择抄(择抄的内容又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是资料性质的内容, 通常表现为历史性的事实或者数据等内容; 二是观点性的内容———同意或者反对的内容, 或者启示性的内容) ; 其二, 是读书的批注性的内容, (批注又可以分为这几种情况:一是批注的内容是经过严格思考的对于做摘抄的观点内容的看法, 二是表示一种可能性的看法即具有某种意义的不确定性的观点或者说是可能性的想法———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三是对书中的观点的引申等内容) 。最后, 从笔记的作用或者功能来看, 虽然笔记中所反映出的内容与后来形成的理论结论之间可能有一致的地方, 也会有不一致的地方, 甚至可能会有矛盾的地方, 但是, 总的说来, 从笔记中我们可以窥视到其基本的理论视角, 看到基本的理论倾向和基本的思想发展过程。然而, 对此意义的估计也不能够太高。正是因为如此, 对于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我们首先要注意到的是这两个笔记是马克思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所做的必要的准备, 是读书笔记。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前提或者基础。并且, 马克思的研究是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出发进行研究的。

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马克思的正式理论出版物无论是从其表现形式来看, 还是从其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看, 可以说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整、准确的经典表达。但是, 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则不同, 由于均是以笔记的形式出现。所以, 就不能够像看待《资本论》一样来看待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这一点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并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是非常重要的) , 也就是说, 无论是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还是《历史学笔记》, 就其性质来看, 笔记就是笔记, 这是由于笔记的性质决定了笔记的内容。首先, 从做笔记的原因来看, 笔记是研究的起点, 通常情况下研究者为了完成某项研究首先就是要进行资料的收集, 收集的资料有实物资料, 也有理论资料, 而这些的记录就是笔记。其次, 从笔记的内容来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在《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中所反映出的思想与马克思《资本论》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从其本质上说是一贯的, 《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中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资本论》中思想的逻辑延伸。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德意志意识形态单行本[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宋敬华


相关内容

  •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与[人类学笔记]的内在关系
  • 作者:冯景源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7年07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理论论证时,非常重视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研究,特别注重他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论述.但在这种研究中,有的论者往往把<人类学笔记>称作马克思 ...

  • 浅谈[面对面]中王志的主持风格
  • 面对面的质疑--王志在<面对面>中的提问 我们几乎天天都在接触新闻,甚至经常在向别人讲述新闻.然而,究竟什么才是新闻呢?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李良荣) [3][1] [2] 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甘惜分) 新 ...

  • 北京大学书单
  • 北京大学书单 2010-10-02 17:25 转载自 phillisbovie 最终编辑 phillisbovie 第一部分 推荐书目 一.北大学生应读.选读书目 应读书目(30本) : ● <周易>参读<周易大传今注>高享编注 参读<周易译注>周振甫译注 ● ...

  • 历史研究是马克思理论贡献的科学基础
  • 作者:姜义华 学术月刊 2014年03期 中图分类号 B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12-0005-05 <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于1867年出版,德文第2版于1872-1873年出版,法文版于1872-1875年出版.同时在撰写的<资本论>第 ...

  • 马克思晚年哲学创新的思想升华
  • [关键词] 晚年笔记:唯物史观:世界史观:<资本论> [摘 要] 马克思留下的晚年笔记群是一个巨大的理论宝库,对这些笔记群的考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理论内容和精神实质,更深入地了解马克思晚年思想所实现的哲学创新.晚年马克思既没有放弃.中断<资本论>的写作,更没 ...

  • 马克思读书笔记
  •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读书笔记 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为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 通过学习其中的观点受益匪浅. 书中提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

  • 异化的扬弃与共产主义_读马克思_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异化的扬弃与共产主义 -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1周可.} 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经济学的哲学批判,提出 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并把人的自由的有愈识的活动视为人的类本质,认为共产主义 是通过异化的扬弃所实现的人 ...

  • 马克思的文化概念
  • 第12卷 第1期JOURNALOFTSINGHUAUNIVERSITY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12 No.1 1997 马克思的文化概念 王仲士 摘 要 马克思认为,文化是人改造自然的劳动对象化中产生的,是以人化为基础,以人的 本质或本质力量的对象为实质的,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读书笔记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读书笔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为了改造旧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工人运动提供理论指导而撰写的一份提纲,这份提纲后来由恩格斯整理出版后,才公开发表.恩格斯给予了这份提纲高度的评价,认为它是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