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打油诗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浅谈打油诗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江苏省金坛市指前中心小学 江丽华

【摘 要】

“打油诗”起于民间,是劳动人民善于创造和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幼儿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打油诗,如何正确利用好“打油诗”,利用其诙谐易懂、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这些特点运用到教学中?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大胆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

打油诗 合理选择 适当改编 适时利用 预设创编

为了让大班的孩子们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安排了幼小衔接活动,带他们到小学体验小学生活,期望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小学校园生活的无限魅力,并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初步的了解和体验,增强他们上小学的愿望,为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活动结束后的第二天就听到大班的孩子们嬉闹着自嘴边说出了这样一首打油诗“一年级的小鬼,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乌鸦,满天飞;四年级的美女,跳芭蕾;五年级的帅哥,没人陪;六年级的作业,一大堆。”孩子们你传我,我传你,说得是不亦乐乎。

凡是听着了的教师,起初是惊愕,再接着便是苦笑着摇头:这些小把戏,正经的东西不容易记住,倒是这些歪门邪道的东西,一听便会了。

仔细研究这首打油诗,发现每行每句还都挺押韵,编诗者还是比较“有才”,把学生眼中的小学生活刻画得活灵活现。看着孩子们说得不亦乐乎,我好奇心地问了几个正在顺口溜说着打油诗的孩子:“你懂这里面说的意思吗?”孩子们皆笑笑摇头,再问:“那你为什么要说这呢?”答曰:“好玩”。 这些小家伙不了解其中的含义,只是被这些朗朗上口的、简单而诙谐的话语所吸引着,反复叨念着,告诉你、说与他,以至于一没了事便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朗诵。

孩子们的好玩让我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对“打油诗”产生了兴趣。“打油诗”起于民间,是劳动人民善于创造和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与正统诗歌有一定差异,它冲破了汉语诗歌的高度严肃性传统,增强了诗的娱乐功能。很多打油诗完全是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游戏。

如何正确利用好“打油诗”,利用其诙谐易懂、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这些特点,运用到教学中?在此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巧妙利用幼儿喜欢传诵打油诗,歪“打”正着,体验到了打油诗所带来别样魅力。

一、取精去糟,合理选择。

打油诗,合辙压韵、朗朗上口,因此很易被幼儿接受并自发传唱。于是一些

内容积极健康、对幼儿发展有教育作用的儿歌便直接在孩子中传开了。如:《秋风吹》《小小子,上南洼》等几首儿歌使幼儿懂得了尊重、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五谷歌》《十二月红》等几首儿歌使幼儿了解植物生长、节令、节气等一些科学知识;《日本鬼儿》《一间破草房》使幼儿了解了旧社会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孩子们在听、说、传、唱的过程中,发展了语言理解能力,了解了生活常识、培养了爱家乡情感。而一些封建观念强、易误导幼儿的打油诗则要阻止其进入幼儿的生活中。所以在打油诗的选择上,教师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柏”。

二、适当改编,充分利用“打油诗”的游戏性。

在一次午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在自由活动,他们两个两个组合站在一块儿手舞足蹈地玩着,嘴里还说着“两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你飞飞,我飞飞。”然后就“啪啪”两下耳光。有的玩时只是做两下假动作, 有的则真的动了手。像这种游戏性比较高的打油诗,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受欢迎的。但是,在这样的游戏中,往往会出现纠纷,乐极而生悲。既然孩子们热衷于打油诗游戏,我何不将之去芜取精,使之适合孩子们学习呢?于是,我将之改成:两只小蜜蜂呀,飞在花丛中呀,你飞飞,我飞飞,我们一起呀飞,击击掌,响一响,我们都是好朋友。经这样一改,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

又如《打火镰》这首打油诗,我们便将其中的“娶媳妇,来干啥?点灯、说话„„”改编成了“上金坛,来干啥?登茅山,游长荡湖,再去逛逛大集场。”这样将打油诗中低俗的内容改编成幼儿熟悉的、生活周围的事情,每次幼儿在区角里游戏时一个跟随一个连成一辆火车,边开火车边说,玩得兴趣盎然。

三、适时利用,让打油诗成为一剂“催化剂”。

平时,到了让幼儿表演讲故事时,幼儿总是扭扭捏捏,即使上台也只是背诵故事,因此在一次鼓励幼儿参加讲故事活动时,我先抛砖引玉以打油诗的形势为幼儿做了示范:你好你好,大家好,我叫***。我来讲个小故事,讲的是:从前有座庙,庙里有个缸,缸里有个盆,盆里有个锅,锅里有个碗,碗里有个盘,盘里有个碟,碟里有个勺,勺里有个豆,我吃了,你馋了,我的故事讲完了„„孩子们听了,都会心地笑了,都跑上来模仿我的语气学说开了。活动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再上台时,便也自然多了。根据实际教育教学的需要,适时地利用打油诗推孩子们一把,让打油诗催生幼儿的勇气。

四、预设创编,让教学内容简单化。

许多活动内容,如果仅是说教幼儿很难印象深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师会准备许多教具学具引导幼儿。现在,有了打油诗的介入,又多了一个引导幼儿的途径。预设打油诗的过程是一个仔细琢磨用心思量的过程,教师在创编打

油诗时,既要针对文本的内容与情感,又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比如在“动物从哪里来”,活动中,教师自编了一首打油诗“小鸡,小鸡哪里来?小鸡,蛋里孵出来。小猫,小猫哪里来?小猫,妈妈肚里来。青蛙,青蛙哪里来?青蛙,蝌蚪变出来。蝴蝶,蝴蝶哪里来?蝴蝶,蚕蛹飞出来。”幼儿在唱诵这首打油诗的同时,就可以将这些知识生动形象地记住,并传唱给其他幼儿。

虽然打油诗难登“大诗”之堂,只像我们平时所说的“顺口溜”而已,但这正是它符合儿童口味的地方,它的魅力不在于高深难解、规规矩矩,而在于一丝顽皮,一丝俗气,只要我们用得不失时机,幼儿就会与我们共同徜徉在打油诗的 “别样魅力”中。

浅谈打油诗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江苏省金坛市指前中心小学 江丽华

【摘 要】

“打油诗”起于民间,是劳动人民善于创造和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幼儿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打油诗,如何正确利用好“打油诗”,利用其诙谐易懂、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这些特点运用到教学中?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大胆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

打油诗 合理选择 适当改编 适时利用 预设创编

为了让大班的孩子们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安排了幼小衔接活动,带他们到小学体验小学生活,期望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小学校园生活的无限魅力,并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初步的了解和体验,增强他们上小学的愿望,为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活动结束后的第二天就听到大班的孩子们嬉闹着自嘴边说出了这样一首打油诗“一年级的小鬼,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乌鸦,满天飞;四年级的美女,跳芭蕾;五年级的帅哥,没人陪;六年级的作业,一大堆。”孩子们你传我,我传你,说得是不亦乐乎。

凡是听着了的教师,起初是惊愕,再接着便是苦笑着摇头:这些小把戏,正经的东西不容易记住,倒是这些歪门邪道的东西,一听便会了。

仔细研究这首打油诗,发现每行每句还都挺押韵,编诗者还是比较“有才”,把学生眼中的小学生活刻画得活灵活现。看着孩子们说得不亦乐乎,我好奇心地问了几个正在顺口溜说着打油诗的孩子:“你懂这里面说的意思吗?”孩子们皆笑笑摇头,再问:“那你为什么要说这呢?”答曰:“好玩”。 这些小家伙不了解其中的含义,只是被这些朗朗上口的、简单而诙谐的话语所吸引着,反复叨念着,告诉你、说与他,以至于一没了事便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朗诵。

孩子们的好玩让我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对“打油诗”产生了兴趣。“打油诗”起于民间,是劳动人民善于创造和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与正统诗歌有一定差异,它冲破了汉语诗歌的高度严肃性传统,增强了诗的娱乐功能。很多打油诗完全是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游戏。

如何正确利用好“打油诗”,利用其诙谐易懂、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这些特点,运用到教学中?在此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巧妙利用幼儿喜欢传诵打油诗,歪“打”正着,体验到了打油诗所带来别样魅力。

一、取精去糟,合理选择。

打油诗,合辙压韵、朗朗上口,因此很易被幼儿接受并自发传唱。于是一些

内容积极健康、对幼儿发展有教育作用的儿歌便直接在孩子中传开了。如:《秋风吹》《小小子,上南洼》等几首儿歌使幼儿懂得了尊重、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五谷歌》《十二月红》等几首儿歌使幼儿了解植物生长、节令、节气等一些科学知识;《日本鬼儿》《一间破草房》使幼儿了解了旧社会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孩子们在听、说、传、唱的过程中,发展了语言理解能力,了解了生活常识、培养了爱家乡情感。而一些封建观念强、易误导幼儿的打油诗则要阻止其进入幼儿的生活中。所以在打油诗的选择上,教师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柏”。

二、适当改编,充分利用“打油诗”的游戏性。

在一次午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在自由活动,他们两个两个组合站在一块儿手舞足蹈地玩着,嘴里还说着“两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你飞飞,我飞飞。”然后就“啪啪”两下耳光。有的玩时只是做两下假动作, 有的则真的动了手。像这种游戏性比较高的打油诗,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受欢迎的。但是,在这样的游戏中,往往会出现纠纷,乐极而生悲。既然孩子们热衷于打油诗游戏,我何不将之去芜取精,使之适合孩子们学习呢?于是,我将之改成:两只小蜜蜂呀,飞在花丛中呀,你飞飞,我飞飞,我们一起呀飞,击击掌,响一响,我们都是好朋友。经这样一改,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

又如《打火镰》这首打油诗,我们便将其中的“娶媳妇,来干啥?点灯、说话„„”改编成了“上金坛,来干啥?登茅山,游长荡湖,再去逛逛大集场。”这样将打油诗中低俗的内容改编成幼儿熟悉的、生活周围的事情,每次幼儿在区角里游戏时一个跟随一个连成一辆火车,边开火车边说,玩得兴趣盎然。

三、适时利用,让打油诗成为一剂“催化剂”。

平时,到了让幼儿表演讲故事时,幼儿总是扭扭捏捏,即使上台也只是背诵故事,因此在一次鼓励幼儿参加讲故事活动时,我先抛砖引玉以打油诗的形势为幼儿做了示范:你好你好,大家好,我叫***。我来讲个小故事,讲的是:从前有座庙,庙里有个缸,缸里有个盆,盆里有个锅,锅里有个碗,碗里有个盘,盘里有个碟,碟里有个勺,勺里有个豆,我吃了,你馋了,我的故事讲完了„„孩子们听了,都会心地笑了,都跑上来模仿我的语气学说开了。活动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再上台时,便也自然多了。根据实际教育教学的需要,适时地利用打油诗推孩子们一把,让打油诗催生幼儿的勇气。

四、预设创编,让教学内容简单化。

许多活动内容,如果仅是说教幼儿很难印象深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师会准备许多教具学具引导幼儿。现在,有了打油诗的介入,又多了一个引导幼儿的途径。预设打油诗的过程是一个仔细琢磨用心思量的过程,教师在创编打

油诗时,既要针对文本的内容与情感,又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比如在“动物从哪里来”,活动中,教师自编了一首打油诗“小鸡,小鸡哪里来?小鸡,蛋里孵出来。小猫,小猫哪里来?小猫,妈妈肚里来。青蛙,青蛙哪里来?青蛙,蝌蚪变出来。蝴蝶,蝴蝶哪里来?蝴蝶,蚕蛹飞出来。”幼儿在唱诵这首打油诗的同时,就可以将这些知识生动形象地记住,并传唱给其他幼儿。

虽然打油诗难登“大诗”之堂,只像我们平时所说的“顺口溜”而已,但这正是它符合儿童口味的地方,它的魅力不在于高深难解、规规矩矩,而在于一丝顽皮,一丝俗气,只要我们用得不失时机,幼儿就会与我们共同徜徉在打油诗的 “别样魅力”中。


相关内容

  • 应用文写作实训教程第一单元应用文基础知识
  • 1 1 应用文的基本概念.起源与传承 读一读 六尺巷的典故 在安徽省桐城市的西环城路上,有一条著名的小巷--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管家与 ...

  • 刍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激趣艺术
  • "究竟在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答案只能是:促进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语).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趣味"的内容,设计一些"趣味"的语言.情境, ...

  • 科学管理2010年设备管理工作思路
  • 1. 科学管理 2010年设备管理工作思路:从设备管理的技术性和经济性出发,以运行管理为基础,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继续加大设备全员管理力度,组织维修力量保证重点泊位重点设备的检查.保养到位,满足公司装卸生产的需要. (一)健全和完善设备管理体系,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和三位一体检查制度,确保设备 ...

  • 淮阳县委政法委关于公开征集"群众说法治"民谣.谚语.顺口溜.打油诗.口号的启事
  • 为深入推进淮阳县平安建设和法治工作,进一步营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平安创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县委政法委决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群众说法治"平安建设和法治工作民谣.谚语.顺口溜.打油诗.口号. 一.征集时间 2014年12月10日至2015年1月10日. 二.征集内 ...

  • 各个职业打油诗
  • 各个职业打油诗.txt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酒店工作者 投身酒店彻夜难眠 西装革履貌似高贵 其实生活极其乏味 为了生计吃苦受累 鞍前马后终日疲惫 点头哈腰就差下跪 日不能息夜不 ...

  • "三不知将军"张宗昌其人其事其诗
  • 2011-12-12 17:25:00        来源: 本网综合 关键词: 三不知将军 张宗昌 打油诗 [提要] 在中国近代大小军阀中,张宗昌要算名声最差的一位,文化程度最低,一天学没上过,人称"三不知将军":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枪,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 ...

  • 农村描写儿时生活的十首打油诗,谁看了都会怀念,眼泪也不停打转
  • 农村人即使离开农村多年,在城里安家定居,可身上依旧会带有一股"土味儿",不管是平时说话方式,还是写的东西,干的事儿,都会自带"土味儿",这种味道来自遥远的家乡. 而家乡除了给了我们一身的"土味儿",也给我们保留了众多的儿时记忆,即使离开多年 ...

  •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的教案
  • 第八课第一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教案 许良镇泗沟学校 王小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基本权利的知 ...

  • 郭德纲该不该因打油诗遭到"封杀"?
  • 郭德纲该不该因打油诗遭到"封杀"? 2013-12-15 15:51:23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38054 次 | 评论 33 条 郭德纲该不该因打油诗遭到"封杀"? 夏余才 今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第四届全国春节电视文艺晚会&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