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根学生身边的"智慧火柴"

  记得有一天上课时,我问学生:“你们学习得快乐吗?”举手表示快乐的,居然不到五分之一。学习不快乐的原因主要有: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差,课堂教学枯燥等等。得到这样的回答,我真的震撼了,孩子坐在课堂里无精打采怎么办?当孩子在学习中找不到快乐,自然就没有学习的激情,没有激情,就无法兴奋,就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去。有了激情才有灵感的火花,才有鲜明的个性,才会有无穷的学习动力。我自己的读书年代,也有觉得很闷,很枯燥的时候,现在自己成了教师,真的不希望我的学生也经历这样的课堂生活。所以我想一定要改变,如果我是一根火柴,如何来点燃学生求知的激情呢?我想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语言激励法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如果说教师的期待是学生成长的源泉,那么,教师的激励和表扬则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上《二氧化碳》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了,一位学生很积极地举手起来回答,他说,可以向集气瓶内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当时,我的评价是“你的方法不太好”。这一堂课,这位学生一直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这件事情我一直后悔到现在,为什么我当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呢?为什么我就不能换一种评价方式呢?以后在教学中再有这种情形时,我总是说:“你能想到这种方法很好,但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加以修正,你还能将这个方案再完善一些吗?”在这种激励、期盼的语句中,学生非但不会失去自信,反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来。在短短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一句温暖的话语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学生一辈子。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说一句饱含情感成分的话语,不但能一下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激起暖暖的波浪,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交流,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榜样激励法   除了教师的激励可以给学生带来自信,榜样的作用有时候也是巨大的。有一次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把这个故事介绍给了学生,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叫亨利的青年,30多岁了仍一事无成,在唉声叹气中混天度日。一天,他的一位好朋友找到他,兴高采烈地对他说:“我看到一份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讲的是拿破仑有一个私生子流落到美国,这个私生子又生了一个儿子,他的全部特点跟你一样:个子很矮,讲的是一口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亨利半信半疑。但是,当他拿起那本杂志琢磨半天后,终于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仑的孙子!这时,亨利完全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从前,他觉得自己个子矮小,很是自卑,如今,他欣赏自己的正是这一点:“矮个子多好!我爷爷就是靠这个形象指挥千军万马的。”以前,他觉得自己的英语讲得不好,而今,他以讲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而自豪!当他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就跟自己说:“在拿破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就这样,凭着他是拿破仑孙子的信念,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3年后,他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后来,他请人调查他的身世,得到的结论是:他不是拿破仑的孙子。但他说:“现在我是不是拿破仑的孙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个成功的秘诀:当我相信时,它就会发生。”当我讲完这个故事,我注意了一下学生们的神情,有的神情专注,有的略有所思……第二天早上批改作业的时候,我发现有几位学生的作业质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特别是一位男学生,他以前几乎是天天抄作业的,但是这天交上来的作业上有明显的解题留下的痕迹,我突然感到内心有一种喜悦无法言语,他真的改变了!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了这么三个字:“你很棒!”   三、愉快激励法   1.用化学魔术创造愉快的学习心情   比如,在学习物质的燃烧时,我又给学生表演了一个小魔   术——烧不断的棉线,实验步骤是:1.在一杯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里浸泡一下,拿出来放在桌上晾干。将晾干后的棉线用手提起,点燃一根火柴去烧棉线。2.再烧一根没有浸过盐水的普通棉线,并对其观察。   实验现象:浸过盐水的棉线从下端一直烧到上端,但烧过后的线灰仍像一根线一样没有被烧断;第二根烧完的棉线没有留存下线灰。   学生的惊讶和好奇早已溢于言表,他们都迫不及待地问道:“老师,为什么会这样?”我说:“其实原理很简单,盐是不能燃烧的,浸过盐水的棉线在燃烧时,里面的棉线已经被烧尽了,可是包在棉线外面的一层盐壳却保留了下来,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烧不断的棉线!”我用这个小小的魔术引入物质的燃烧,学生的激情立即被点燃了。   2.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来愉快教学   化学虽是一门自然科学,若教学语言设计得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就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启迪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更好地传授知识。   比如,从微粒角度解释水的电解时,平时教师们都是这么说的: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这种平白的叙述的确能把原理解释得清楚到位,但是在学生眼里不免枯燥了些。我们不妨换种说法试试:有一天,水分子在游泳的时候不小心被直流电电到了,疼得他浑身抖动,分解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氢氧原子挣扎着想要得到重生。于是,两个氢原子手拉手拥抱在一起形成了氢分子,两个氧原子也手拉手拥抱在一起形成了氧分子。水分子虽然牺牲了,但是它用它的一切成就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死而无憾!用这种生动幽默的表达方式,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吸引了过来,这种教学方法使教与学在一种无比融洽的氛围中进行,课堂就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四、成功激励法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通过实验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用成功来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试着让学生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比如,我在讲饱和溶液的性质时,我问学生:“在一定温度下,一杯已经不能溶解硝酸钾的溶液,能否再溶解其他溶质?”我给学生准备了以下实验药品和仪器:硝酸钾、蔗糖、高锰酸钾、水、烧杯、玻璃棒,先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他们得出了比较一致的实验方案,他们推举课代表上讲台来演示实验:首先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不断加入硝酸钾,并且用玻璃棒充分地搅拌,每加一次固体都要充分搅拌,直到有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证明此时的溶液已经饱和了,然后他再向溶液中加入几粒高锰酸钾,发现   高锰酸钾溶解并扩散到溶液中,溶液逐渐变红色,大家顿时欢呼   起来。   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得到了成功,他们的学习热情就能迅速高涨。所以,我始终坚持在教学中让成功的体验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当然,要想更有效地点燃学生的激情,作为火柴的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责任感,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那时我们的课堂将会激情澎湃,学生的学习激情不灭,都在享受学习的过程,我们的目的不也就达到了吗?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六中学)

  记得有一天上课时,我问学生:“你们学习得快乐吗?”举手表示快乐的,居然不到五分之一。学习不快乐的原因主要有: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差,课堂教学枯燥等等。得到这样的回答,我真的震撼了,孩子坐在课堂里无精打采怎么办?当孩子在学习中找不到快乐,自然就没有学习的激情,没有激情,就无法兴奋,就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去。有了激情才有灵感的火花,才有鲜明的个性,才会有无穷的学习动力。我自己的读书年代,也有觉得很闷,很枯燥的时候,现在自己成了教师,真的不希望我的学生也经历这样的课堂生活。所以我想一定要改变,如果我是一根火柴,如何来点燃学生求知的激情呢?我想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语言激励法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如果说教师的期待是学生成长的源泉,那么,教师的激励和表扬则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上《二氧化碳》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了,一位学生很积极地举手起来回答,他说,可以向集气瓶内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当时,我的评价是“你的方法不太好”。这一堂课,这位学生一直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这件事情我一直后悔到现在,为什么我当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呢?为什么我就不能换一种评价方式呢?以后在教学中再有这种情形时,我总是说:“你能想到这种方法很好,但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加以修正,你还能将这个方案再完善一些吗?”在这种激励、期盼的语句中,学生非但不会失去自信,反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来。在短短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一句温暖的话语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学生一辈子。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说一句饱含情感成分的话语,不但能一下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激起暖暖的波浪,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交流,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榜样激励法   除了教师的激励可以给学生带来自信,榜样的作用有时候也是巨大的。有一次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把这个故事介绍给了学生,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叫亨利的青年,30多岁了仍一事无成,在唉声叹气中混天度日。一天,他的一位好朋友找到他,兴高采烈地对他说:“我看到一份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讲的是拿破仑有一个私生子流落到美国,这个私生子又生了一个儿子,他的全部特点跟你一样:个子很矮,讲的是一口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亨利半信半疑。但是,当他拿起那本杂志琢磨半天后,终于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仑的孙子!这时,亨利完全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从前,他觉得自己个子矮小,很是自卑,如今,他欣赏自己的正是这一点:“矮个子多好!我爷爷就是靠这个形象指挥千军万马的。”以前,他觉得自己的英语讲得不好,而今,他以讲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而自豪!当他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就跟自己说:“在拿破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就这样,凭着他是拿破仑孙子的信念,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3年后,他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后来,他请人调查他的身世,得到的结论是:他不是拿破仑的孙子。但他说:“现在我是不是拿破仑的孙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个成功的秘诀:当我相信时,它就会发生。”当我讲完这个故事,我注意了一下学生们的神情,有的神情专注,有的略有所思……第二天早上批改作业的时候,我发现有几位学生的作业质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特别是一位男学生,他以前几乎是天天抄作业的,但是这天交上来的作业上有明显的解题留下的痕迹,我突然感到内心有一种喜悦无法言语,他真的改变了!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了这么三个字:“你很棒!”   三、愉快激励法   1.用化学魔术创造愉快的学习心情   比如,在学习物质的燃烧时,我又给学生表演了一个小魔   术——烧不断的棉线,实验步骤是:1.在一杯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里浸泡一下,拿出来放在桌上晾干。将晾干后的棉线用手提起,点燃一根火柴去烧棉线。2.再烧一根没有浸过盐水的普通棉线,并对其观察。   实验现象:浸过盐水的棉线从下端一直烧到上端,但烧过后的线灰仍像一根线一样没有被烧断;第二根烧完的棉线没有留存下线灰。   学生的惊讶和好奇早已溢于言表,他们都迫不及待地问道:“老师,为什么会这样?”我说:“其实原理很简单,盐是不能燃烧的,浸过盐水的棉线在燃烧时,里面的棉线已经被烧尽了,可是包在棉线外面的一层盐壳却保留了下来,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烧不断的棉线!”我用这个小小的魔术引入物质的燃烧,学生的激情立即被点燃了。   2.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来愉快教学   化学虽是一门自然科学,若教学语言设计得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就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启迪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更好地传授知识。   比如,从微粒角度解释水的电解时,平时教师们都是这么说的: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这种平白的叙述的确能把原理解释得清楚到位,但是在学生眼里不免枯燥了些。我们不妨换种说法试试:有一天,水分子在游泳的时候不小心被直流电电到了,疼得他浑身抖动,分解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氢氧原子挣扎着想要得到重生。于是,两个氢原子手拉手拥抱在一起形成了氢分子,两个氧原子也手拉手拥抱在一起形成了氧分子。水分子虽然牺牲了,但是它用它的一切成就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死而无憾!用这种生动幽默的表达方式,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吸引了过来,这种教学方法使教与学在一种无比融洽的氛围中进行,课堂就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四、成功激励法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通过实验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用成功来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试着让学生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比如,我在讲饱和溶液的性质时,我问学生:“在一定温度下,一杯已经不能溶解硝酸钾的溶液,能否再溶解其他溶质?”我给学生准备了以下实验药品和仪器:硝酸钾、蔗糖、高锰酸钾、水、烧杯、玻璃棒,先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他们得出了比较一致的实验方案,他们推举课代表上讲台来演示实验:首先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不断加入硝酸钾,并且用玻璃棒充分地搅拌,每加一次固体都要充分搅拌,直到有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证明此时的溶液已经饱和了,然后他再向溶液中加入几粒高锰酸钾,发现   高锰酸钾溶解并扩散到溶液中,溶液逐渐变红色,大家顿时欢呼   起来。   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得到了成功,他们的学习热情就能迅速高涨。所以,我始终坚持在教学中让成功的体验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当然,要想更有效地点燃学生的激情,作为火柴的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责任感,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那时我们的课堂将会激情澎湃,学生的学习激情不灭,都在享受学习的过程,我们的目的不也就达到了吗?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六中学)


相关内容

  • 第四单元外国名篇名著
  • 第四单元 外国名篇名著 教材解读: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有许多灿若星辰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安徒生.泰戈尔.契柯夫--他们创作的不朽作品,早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 ...

  • 神奇的火柴棒
  • 神奇的火柴棒 教学内容: 火柴棒是点火用的,但我们把它带到课堂上来时用火柴棒就可以做有趣的数学游戏. 教学目标: 1. 用火柴棒摆出数字和算式.增加减少或移动移动规定的根数,使数字发生变化:会增.减或移动算式中的火柴,使等式成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 ...

  •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以及小女孩儿的悲惨命运,社会的不公,从而深刻的挖掘出作品中蕴涵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

  • 语文测试卷
  •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30分) 1.拼一拼,在田字格里规范.正确地书写词语(5分) yín sòng méng lóng lǐ bài yǎng zūn chǔ yōu (吟诵 ) ( 朦胧 ) ( 礼拜 ) ( 养尊处优 ) 2.课文直播厅(好好表现吧!)(9分)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

  • 留心处处皆风景
  • 编辑导语 一提到写感悟类的作文,许多同学总感到很为难.写出来的作文不是无病呻吟就是内容空洞.其实,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见解,善于抒发真情实感是中学生必备的写作能力.很多同学之所以不会写感悟类的作文,关键还是对生活观察得太少,体会得不够深刻."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如果大家遇到 ...

  • 四.五.六年级森林防火教案
  • 护林防火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新闻.讲故事等形式让同学们了解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2.使同学们了解发生森林火灾时的一般特征.初步学会防护森林火灾的安全意识.从小养成爱森林.爱自然的好习惯. 3.知道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要爱护森林. 4.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知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提高学 ...

  • 身边的数学教学设计
  • <身边的数学>教学设计 示范区贾寨镇万堤口小学 教师 杨慧 教学内容: <身边的数学>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 2.掌握平移的规律. 3.让同学们初次感受分类讨论思想. 4.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平移的规律,并 ...

  • 小学生阅读训练题
  • 小学生阅读训练题 学校 姓名 分数 阅读下面各篇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24分)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喝 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 愉 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拿 捏)了胡叉,轻轻地走 ...

  • 六年级语文上册试题11
  • 1.我能把字写漂亮,并圈出整体认读音节.(6分) bào yuàn wán qiáng guǎ fù shū jí hóng máo 2.我会查字典.(3分 ) "鼎"字读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这个字时,先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__画,我还知道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