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二单元[乘法运算律]单元说课稿

《乘法运算律》说课标说教材演说稿

今天我交流的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乘法运算律。 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第一方面:说课标,

课程总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数学课程总目标的阐述如下: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单元目标

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我今天要说的的乘法运算律是第二学段的内容,根据课程总目标,我将从四方面对乘法运算律的具体目标进行介绍。

1、知识与技能:经历乘法运算律的探究过程;理解乘法运算律的意义;体验运用运算律能够使计算简便;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2、数学思考: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的信息;经历有条理思考、归纳、类比的过程;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解决问题: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4、情感与态度:经历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愉悦;体验数学的价值;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课程内容

本册教材课程内容分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主要包括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

“空间与图形” 的内容主要包括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统计与概率” 主要涉及统计中的平均数。

“实践与综合应用” 主要包括量一量、找规律和铺一铺。

我所交流的内容就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乘法运算律”。

第二方面:说教材。

我将从教材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及知识的立体式整合四个维度进行阐述。

教材编写特点:

1、素材的选取真实新颖,有现实意义。

教材以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和济南高速公路为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对繁忙、高效、快捷的山东公路运输情况有所了解。

2、本单元将乘法分配律与传统的相遇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合理整合知识,有利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材创设问题情境,以解决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和概括乘法的运算律。

4、重视简算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计算教学重点是对“计算技巧”进行训练,很少关注“选择策略能力”的培养,本单元自主练习有关简便运算内容的设计,重视引导学生将简便运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单纯训练简算的式子题少之又少。这样的编排,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编写体例:

青岛版教材的显著特点是结合现实情境,先由学生对数学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展开对有关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材编排思路,目的是让学生在教材的引领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高速山东——乘法运算律》这一单元首先呈现的是激发兴趣的“情境图”(教材以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繁忙有序的场景为素材,让学生在了解高效、快捷的山东公路运输情况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其次呈现的是可操作性的“合作探究”

(此版块又安排了探究问题、总结归纳、练习应用)——再次呈现的是“问题口袋”(。“问题口袋”的设立也打破了把所有的问题在课堂上解决掉的传统观念,允许课堂的开放,允许学生带着没有解决的问题,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这个生活的大课堂,去做开放式的探究。)——然后呈现的是“我学会了吗”(是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进行系统的回顾与反思,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最后呈现的是全面整理的“丰收园”(帮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进行整体梳理、概括、提高、升华)

单元内容结构:

信息窗一包括两个红点问题和一个半例题。第一个红点问题是“中巴车周一至周五共运送旅客多少人?”,引入对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学习;第二个红点问题是“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也能使运算简便吗?”,学习运用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自主练习6是半例题,探索的是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信息窗二包括两个红点问题和一个半例题。第一个红点问题是“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引入对乘法分配律的学习;第二个红点问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运算简便吗?”,学习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自主练习7,是将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拓展到乘法对减法的分配律。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乘法计算规律的概括,是学生计算经验的提升。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说知识的立体式整合:

1、知识的横向整合

教材先安排了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感悟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掌握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探究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基础上,借助研究相遇问题学习乘法分配律,掌握乘法分配分配律的数学模型,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内容循序进行、螺旋上升。

2、知识的纵向整合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乘法运算律。前面学习的与它相关的内容是:1——4

年级学习的加法和减法、1——3年级学习的加法运算律、3——4年级学习的乘法和除法。这些知识分散在第一、第二学段的各个年级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认知。而到了本单元,则是把以往分散、零散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系统的、全面的掌握乘法运算规律。为本册第六单元和五年级学习的乘法运算律在分数、小数中的推广应用、4——5年级学习分数、小数乘除法、1——4年级学习数的综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循序渐进地学习,由表面到本质,抓住乘法运算的本质,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知识链,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了很多。

三、说建议

包括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建议。

(一)教学建议

结合实际教学,谈谈我对教学的建议:

1、合理使用教材

课标中提到: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因此教学中我们必须理解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进行设计„„做到突出“三个一”——一情、一线、一手段。

一情——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情即以教材情境为导入基础,充分发挥情境图的现实性、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激发学生根据信息联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情境,体会铁路运输的繁忙,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一线——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一线即以学生的合作探索为线索,如在教学信息一的第一红点时,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出对不同算法的研究。重点观察960×20×5和960×(20×5)这两个算式,发现两个算式的计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等。由此鼓励学生猜想“这是不是一个规律”,然后分组举例论证。通过这一系列的合作学习活动,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乘法结合律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

一手段——直观操作,发展思维。

一手段即以学生的直观操作为手段,充分体现 “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如在教学信息窗二的第一个红点问题时,教师可借助实物演示或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良好的数感品质。

2、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间的网络。

对于乘法运算律的系统学习,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对于这方面的经验,学生已经有了积累。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律。本单元的乘法分配律又包括多种变式类型,如(40+20)×25 和47×23+23×53两种直接应用运算定律的, 102×45和38×99+38是两种变形应用的例子, 18×45-8×45和99×23是将乘法分配律扩展到减法中的变形,还有加减混合,和三个数的和或差的扩展,这么多种类,学生较容易混淆,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可以将它们分为几个梯度,规定每节课的主要任务,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的完成教学任务。

3、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为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设计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本节课,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活动:一、猜测。在引导学生回顾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后,鼓励学生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大胆猜测其它三种运算有无运算律?这一猜想活动既教给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他们从小就懂得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解答问题,同时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二、小组列举验证活动。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本节课的第二个活动——验证,小组成员的讨论交流既可以让孩子的思维得以进一步的激发,同时也就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解答问题。三、交流展示活动。本活动以小组为交流单位,在交流时,其它小组可提问。这一活动的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完成了对乘法运算律的探讨。可以说三个层次的活动设计,让孩子们经历了从课堂之初到整个探讨的过程直到探讨出最后结果的学习过程,学生完全处于一种兴奋的阶段,他们有一定知识作基础的,却又是崭新的问题,他们心中有底但又没有充足的把握,处于这样的矛盾之中,他们更加愿意尽快地找出结论来证明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成就,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评价建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为依据,体现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青岛版数学教材以此为依据,设计了具有评价功能的“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两个栏目,“我学会了吗?”——侧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属于定量评价和自我评价。“丰收园”则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定性评价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我的评价建议。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本节课的关键是引领学生经历乘法运算律的形成过程,教学中采用即时性评价,注重学生的猜想意识、合作态度、质疑能力及自主学习等过程性的评价。鼓励大胆猜想,激发求知欲;鼓励小组合作,提高合作能力;鼓励大胆质疑,培养质疑能力;鼓励独立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可以说关注了学习过程的评价,也就关注了孩子思维的形成。

2、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具有兴趣,才能主动地思考、积极地探究。教学时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观察学生的参与态度、观察学生的书写、问答等一系列外在及内在的表现,及时分析孩子的情感发展,给予正确的评价,以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自信心,使其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

3、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乘法运算律,在评价时我们既要重视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掌握与应用,同时也应重视学生对运算律的经历、体验与探索。因此,在评价时,建议采用口头评价——评价学生的做题方法,借以激发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书面评价——评价学生的做题结果,借以激发学生对运算律的灵活应用等。

当然,本单元教学中我们除了重视以上三种评价外,还应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猜想、交流、

自主练习可以采取教师评价的形式,在评价中激励探究欲望;对于合作验证环节可以采取小组评价的形式,激励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对于整节课的小结交流环节,可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的方式,应把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体现多样化的评价。

(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生活处处皆数学,身边处处是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走入数学课堂,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效开发校内资源,合理运用校外资源。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插图,多媒体教学光盘,网上有助教学的视频,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运算律。如信息窗2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

以上就是我对本单元教材知识的理解,还有很多不到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乘法运算律》说课标说教材演说稿

今天我交流的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乘法运算律。 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第一方面:说课标,

课程总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数学课程总目标的阐述如下: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单元目标

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我今天要说的的乘法运算律是第二学段的内容,根据课程总目标,我将从四方面对乘法运算律的具体目标进行介绍。

1、知识与技能:经历乘法运算律的探究过程;理解乘法运算律的意义;体验运用运算律能够使计算简便;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2、数学思考: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的信息;经历有条理思考、归纳、类比的过程;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解决问题: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4、情感与态度:经历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愉悦;体验数学的价值;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课程内容

本册教材课程内容分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主要包括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

“空间与图形” 的内容主要包括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统计与概率” 主要涉及统计中的平均数。

“实践与综合应用” 主要包括量一量、找规律和铺一铺。

我所交流的内容就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乘法运算律”。

第二方面:说教材。

我将从教材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及知识的立体式整合四个维度进行阐述。

教材编写特点:

1、素材的选取真实新颖,有现实意义。

教材以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和济南高速公路为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对繁忙、高效、快捷的山东公路运输情况有所了解。

2、本单元将乘法分配律与传统的相遇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合理整合知识,有利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材创设问题情境,以解决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和概括乘法的运算律。

4、重视简算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计算教学重点是对“计算技巧”进行训练,很少关注“选择策略能力”的培养,本单元自主练习有关简便运算内容的设计,重视引导学生将简便运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单纯训练简算的式子题少之又少。这样的编排,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编写体例:

青岛版教材的显著特点是结合现实情境,先由学生对数学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展开对有关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材编排思路,目的是让学生在教材的引领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高速山东——乘法运算律》这一单元首先呈现的是激发兴趣的“情境图”(教材以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繁忙有序的场景为素材,让学生在了解高效、快捷的山东公路运输情况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其次呈现的是可操作性的“合作探究”

(此版块又安排了探究问题、总结归纳、练习应用)——再次呈现的是“问题口袋”(。“问题口袋”的设立也打破了把所有的问题在课堂上解决掉的传统观念,允许课堂的开放,允许学生带着没有解决的问题,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这个生活的大课堂,去做开放式的探究。)——然后呈现的是“我学会了吗”(是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进行系统的回顾与反思,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最后呈现的是全面整理的“丰收园”(帮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进行整体梳理、概括、提高、升华)

单元内容结构:

信息窗一包括两个红点问题和一个半例题。第一个红点问题是“中巴车周一至周五共运送旅客多少人?”,引入对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学习;第二个红点问题是“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也能使运算简便吗?”,学习运用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自主练习6是半例题,探索的是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信息窗二包括两个红点问题和一个半例题。第一个红点问题是“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引入对乘法分配律的学习;第二个红点问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运算简便吗?”,学习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自主练习7,是将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拓展到乘法对减法的分配律。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乘法计算规律的概括,是学生计算经验的提升。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说知识的立体式整合:

1、知识的横向整合

教材先安排了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感悟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掌握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探究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基础上,借助研究相遇问题学习乘法分配律,掌握乘法分配分配律的数学模型,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内容循序进行、螺旋上升。

2、知识的纵向整合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乘法运算律。前面学习的与它相关的内容是:1——4

年级学习的加法和减法、1——3年级学习的加法运算律、3——4年级学习的乘法和除法。这些知识分散在第一、第二学段的各个年级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认知。而到了本单元,则是把以往分散、零散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系统的、全面的掌握乘法运算规律。为本册第六单元和五年级学习的乘法运算律在分数、小数中的推广应用、4——5年级学习分数、小数乘除法、1——4年级学习数的综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循序渐进地学习,由表面到本质,抓住乘法运算的本质,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知识链,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了很多。

三、说建议

包括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建议。

(一)教学建议

结合实际教学,谈谈我对教学的建议:

1、合理使用教材

课标中提到: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因此教学中我们必须理解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进行设计„„做到突出“三个一”——一情、一线、一手段。

一情——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情即以教材情境为导入基础,充分发挥情境图的现实性、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激发学生根据信息联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情境,体会铁路运输的繁忙,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一线——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一线即以学生的合作探索为线索,如在教学信息一的第一红点时,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出对不同算法的研究。重点观察960×20×5和960×(20×5)这两个算式,发现两个算式的计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等。由此鼓励学生猜想“这是不是一个规律”,然后分组举例论证。通过这一系列的合作学习活动,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乘法结合律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

一手段——直观操作,发展思维。

一手段即以学生的直观操作为手段,充分体现 “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如在教学信息窗二的第一个红点问题时,教师可借助实物演示或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良好的数感品质。

2、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间的网络。

对于乘法运算律的系统学习,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对于这方面的经验,学生已经有了积累。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律。本单元的乘法分配律又包括多种变式类型,如(40+20)×25 和47×23+23×53两种直接应用运算定律的, 102×45和38×99+38是两种变形应用的例子, 18×45-8×45和99×23是将乘法分配律扩展到减法中的变形,还有加减混合,和三个数的和或差的扩展,这么多种类,学生较容易混淆,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可以将它们分为几个梯度,规定每节课的主要任务,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的完成教学任务。

3、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为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设计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本节课,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活动:一、猜测。在引导学生回顾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后,鼓励学生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大胆猜测其它三种运算有无运算律?这一猜想活动既教给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他们从小就懂得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解答问题,同时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二、小组列举验证活动。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本节课的第二个活动——验证,小组成员的讨论交流既可以让孩子的思维得以进一步的激发,同时也就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解答问题。三、交流展示活动。本活动以小组为交流单位,在交流时,其它小组可提问。这一活动的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完成了对乘法运算律的探讨。可以说三个层次的活动设计,让孩子们经历了从课堂之初到整个探讨的过程直到探讨出最后结果的学习过程,学生完全处于一种兴奋的阶段,他们有一定知识作基础的,却又是崭新的问题,他们心中有底但又没有充足的把握,处于这样的矛盾之中,他们更加愿意尽快地找出结论来证明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成就,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评价建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为依据,体现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青岛版数学教材以此为依据,设计了具有评价功能的“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两个栏目,“我学会了吗?”——侧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属于定量评价和自我评价。“丰收园”则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定性评价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我的评价建议。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本节课的关键是引领学生经历乘法运算律的形成过程,教学中采用即时性评价,注重学生的猜想意识、合作态度、质疑能力及自主学习等过程性的评价。鼓励大胆猜想,激发求知欲;鼓励小组合作,提高合作能力;鼓励大胆质疑,培养质疑能力;鼓励独立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可以说关注了学习过程的评价,也就关注了孩子思维的形成。

2、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具有兴趣,才能主动地思考、积极地探究。教学时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观察学生的参与态度、观察学生的书写、问答等一系列外在及内在的表现,及时分析孩子的情感发展,给予正确的评价,以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自信心,使其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

3、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乘法运算律,在评价时我们既要重视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掌握与应用,同时也应重视学生对运算律的经历、体验与探索。因此,在评价时,建议采用口头评价——评价学生的做题方法,借以激发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书面评价——评价学生的做题结果,借以激发学生对运算律的灵活应用等。

当然,本单元教学中我们除了重视以上三种评价外,还应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猜想、交流、

自主练习可以采取教师评价的形式,在评价中激励探究欲望;对于合作验证环节可以采取小组评价的形式,激励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对于整节课的小结交流环节,可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的方式,应把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体现多样化的评价。

(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生活处处皆数学,身边处处是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走入数学课堂,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效开发校内资源,合理运用校外资源。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插图,多媒体教学光盘,网上有助教学的视频,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运算律。如信息窗2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

以上就是我对本单元教材知识的理解,还有很多不到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小学数学目录
  •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 一年级上册 一 数一数 二 比一比:1.比多少 2.比长短 3.比高矮 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 2.比大小 3.几和第几 4.2-5的分与合 5.加法 6.减法 7.0的认识和加减法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长方体.正方形 ...

  • 小学数学目录-人教版
  • 人教版小学数学 目录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1. 比多少 2. 比长短 3. 比高矮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 1-5的认识 2. 比大小 3. 几和第几 4. 2-5的分与合 5. 加法 6. 减法 7. 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1. ...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 ...

  • 分数乘法单元教学设计.DOC
  •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内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第1页-13页) 教学目标: 一. 总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分数乘以整数的算式题. 2.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明白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正确 ...

  • (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对比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一年级上册 1. 生活中的数 2. 比较 3. 加减法(一) 4. 整理与复习(一) 5. 大家来锻炼 6. 分类 7. 位置与顺序 8. 认识物体 9. 加减法(二) 10. 整理与复习(二) 11. 认识钟表 12. 统计 13. 迎新年 14. 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 1 ...

  •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2
  • 第十一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初稿 腾飞组员村小学 一.单元内容简析及教学目标 1.内容简析: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 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 用题,倒数的认识,共3节.本单元也是下一单元分数除法的学习基础 ...

  • 五年级下全册教材分析 单元分析
  •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教学单元及总复习,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教学代数的初步知识:图形与几何安排的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位置,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单元可能性:还有渗透数学思想 ...

  • 三至六年级数学目录
  • 一 时.分.秒 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三 测量 四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五 倍的认识 六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八 分数的初步认识 九 数学广角--集合 十 总复习 四年级上 一 大数的认识 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二 公顷和平方千米 三 角的度量 四 三位数乘两位数 五 ...

  • 三上各单元教材分析doc
  •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等活动, 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 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与课标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