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016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汤建萍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光辉的历程

第一课《游击队歌》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 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方法

感受、体验式欣赏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自主、创新式学习法。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黑板,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

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歌曲《地道战》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在这期间,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他们是哪支队伍?

——游击队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新课: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一)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师: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读文章的时候首先要做到读懂文章,歌唱也是这样,我们在唱歌之前首先要理解歌曲。

(二)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师: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

音乐要素:

旋律:流畅、轻快 ——表现:战士的机智、灵活。 ∣∣

速度:轻快 ——表现:热情、积极。

节奏: 4

4

音乐特点:弱起小结、节奏密集、富于变化,表现作战深入敌人后方、神出鬼没。

(三)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A 段(第1~8小节) 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

B段(9-16小节)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其旋律线先抑后扬,并在句尾出现离调。这一切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

第二乐句再现了A 段的第二乐句,从而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在这里,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击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

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发生了变化? 55︱11 22 3 234︱„„

··

分析:① 4

4 ︱„„

② 4

4

音域:①由低音区经四度跳进到中音区,旋律线曲折

②中音区旋律线条平稳

力度:① 中弱、轻巧地、有弹性地

② 中强、饱满、洪亮、声音坚定

师:划分结构,你认为可分为几段?

——两段

学唱

(1)掌握歌曲的节奏

《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让我们一起来看歌曲的节奏型并一起打出这些节奏:

ⅹⅹ ∣ ⅹⅹ ⅹⅹ ⅹ ⅹ 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 ⅹ ⅹ

(2)学唱

第一乐段:1、“La ”模唱

2、填词演唱

注意:弱起小结的演唱、声音有弹性、咬字清楚。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唱谱子(注意:“﹟4”唱准音)

比较:3 4 5 ,3﹟4 5,4升高半个音使我们在演唱时能够联想到战士的气势怎样呢?

——战士的气势更加的高涨

师: 从这一乐句我们可以体会到战士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呢?

——乐观、英勇、自信的精神状态。

第二乐句:加歌词演唱

师:第二乐句的旋律是哪一部分的再现?

——第一乐段。因此,这首歌曲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设问:用怎样情绪演唱?

——坚定、有力、充满必胜的信心。

师:完整演唱歌曲

(五)根据三种情景为歌曲设计演唱速度和力度

1 夜间伏击

2 奋勇前进

3 欢庆胜利

小结并布置作业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之间可相互补充)。

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歌》的深刻内涵。我相信,这节课同学们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找到了艺术审美的自信。最后让我们再听一首反映同一时代同样内容的抗日歌曲同样是贺绿汀先生的作品:《嘉陵江上》,大家回去之后再去查找资料有关《嘉陵江上》的内容,下节课再一起交流,好吗?

4、在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第二课欣赏《保卫黄河》《走向复兴》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演唱,学生感受到中华儿女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和勇气,珍惜现在的生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2、过程与方法

欣赏中,视唱,对比欣赏,听辨乐器音色等方法,分析音乐要素感受情感。

3、知识与技能

(1) 初步了解钢琴协奏曲和变奏曲。

(2) 学唱主题。

(3) 欣赏《走向复兴》感受合唱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1、歌曲《游击队歌》2竖笛游戏

二、新课

1、欣赏《保卫黄河》

(1) 导入,学生视唱主题

(2) 简介作品背景

争为题材,以黄河为背景,以壮阔的历史为场景,磅礴的气势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表现了中华儿女抗日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的勇气。

(3) 聆听引子和主题初听

(4) 与同学们讨论什么是钢琴协奏曲?

(5) 副听引子和主题,学生跟唱,加深印象。

(6) 欣赏第一变奏,听辨与主题的异同。

(7) 欣赏第二变奏,听辨与主题的异同

(8) 聆听欣赏插部。

(9) 与主题相比在哪些方面有变化?你能说说其中包含了哪首歌曲的音调

吗?

(10)小结:音乐加入了《东方红》的音调,弦乐和钢琴演奏温暖而充满力量的

旋律把歌曲推向高潮。这是插部,插部会采用新的素材,在变奏曲中很常见。比如《东方红》的旋律素材,就揭示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欣赏《走向复兴》

(1) 播放歌曲听辨演唱形式。

(2) 师生交流 歌曲调式、风格、演唱形式、内容情绪。

3、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课收获,教师小结下课。

第三课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唱歌《中国军魂》2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演唱,感受革命的乐观主义与英雄主义,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勇气。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比、分析、听辨音色等方法,感受作品的情感意境。

(2) 随录音学唱的方法学唱《中国军魂》

3、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分析音乐要素感受作品中不同段落表现的情感和意境。

(2) 能辨别几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随伴奏演唱《保卫黄河》主题

2、复习竖笛练习曲,竖笛游戏

二、新课

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1、朗诵歌词,学生想一想歌词描绘哪个历史时期的画面? 横断山, 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qián) 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2、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简介作品背景

选自肖华著晨耕、生茂、唐诃、遇秋等人曲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一

共10个乐章。《四渡赤出奇兵》是其中的第四乐章。歌词中表现毛泽东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强烈表示战士们是用双脚走过雪山,涉过草地的。

4、分段欣赏,完成表格。演唱形式,节拍速度,音乐情绪,表现场景。

5、师生交流完成音乐分析。 歌曲开始由圆号领奏,并加入定音鼓与弦乐,速度慢,音乐沉重。女声领唱缓慢悠长,表现了横断山恶劣的自然环境。

6、欣赏一部分二乐段

男女二部合唱,混声四声部合唱,欢快热烈。

7、欣赏二部分一乐段。 与一部分旋律素材相同,但速度放慢,节奏拉宽,男生齐唱的浑厚音色,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略带沉重的气氛。

8、欣赏二部分二乐段

男中音领唱,快板的敲击与合唱相呼应,表现红军战士乐观自豪的革命精神。学生感受女声领唱、男中音领唱、二部合唱与混声四部合唱带来的不同听觉感受和艺术效果。

三、学唱《中国军魂》

1、看谱初听歌曲

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风格、情绪

2、分析作品了解进行曲的相关知识。

3、请学生观察视唱歌谱画出难点部分。

4、指导学生练唱歌曲难点。

5、注意弱起,练唱变化音、三连音。

6、随伴奏演唱至熟练。

7、完整演唱。

8、介绍作品。游戏复习歌曲。

四、小结

学生小结收获,教师总结。

第二单元 音乐故事

第一课

学唱歌曲《鳟鱼》欣赏《索尔维格之歌》2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学唱歌曲《鳟鱼》,能够从歌词、旋律中感悟人世间的单纯、善良与欺诈、邪恶并存的事实,明白正义必须与邪恶进行斗争的道理。

(2)欣赏《索尔维格之歌》,感受歌曲的独特魅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感受、对比、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了解音乐故事,感受歌曲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舒伯特、格里格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

(2)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鳟鱼》。

(3)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简单分析《索尔维格之歌》。

教学过程

1.聆听歌曲《鳟鱼》

(1)聆听歌曲《鳟鱼》(完整版)。教师提问:

①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②钢琴伴奏塑造了什么形象?

(2)教师总结:

①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歌词描写狡猾的渔夫搅浑了河水,使小鳟鱼迷失了方向而受骗上当的故事。作者用渔夫代表当时的统治者,用小鳟鱼比作群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②钢琴伴奏采用了流水般的伴奏音型,塑造了小溪中的鳟鱼悠然自得游动的形象。

2.简介舒伯特

(1)教师或学生简介舒伯特及其代表作品。

(2)教师补充:

19 世纪初叶的奥地利是欧洲封建反动势力的大本营,舒伯特就是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中生活和进行创作的,他笔下的“鳟鱼现象”是他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词作者舒尔巴特因政治上的原因曾被关进监牢,此间他创作了很多诗,以表达他对自由的向往。

3.音程练习

(1)用“搭桥构唱”的方法练习带有变化音“

(2)用柯尔文手势练习减五度音程。

4. 发声练习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的音程。

(1)教师提出练声要求:积极的歌唱状态,打开口腔,声音圆润。

(2)学生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做发声练习。

用歌曲的第一乐句旋律当作发声练习,既使学生巩固了对弱起节奏的认识,夯实节奏上的难点,又让学生掌握了这首歌曲的基本节奏型。同时,通过这条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声音的弹性和对声音的控制力,强调歌唱习惯的养成,建立良好的发声状态。

5. 学唱歌曲

(1)学生随琴跟唱歌谱。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

“”的音准。

(2)学生视唱歌谱。 ” 和

(3)学生填词演唱。教师提出要求:注意歌唱时的咬字,音色圆润。

(4)教师伴奏,学生以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

(5)教师提问:

①两段歌词在演唱时情绪上有何变化?

②哪些音乐要素造成了前后两段情绪上的对比?

(6)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①第一段情绪活泼欢快,第二段在情绪上略显不安,表达了一种伤感和惆怅的情绪。

②力度和音色的变化造成了前后两段情绪上的对比。

(7)教师启发学生表现歌曲。

①教师提问:前后两段在力度和音色上怎样设计?

②教师补充:两种不同的情绪和力度表现,使人感受到鳟鱼命运的戏剧性。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歌曲,这是感受与欣赏音乐作品首先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保证唱歌、创作等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

(8)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力度、音色、情绪演唱歌曲。

(9)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并相互评价。

6. 欣赏童声合唱《鳟鱼》

教师提问:同样一首歌曲,它们在表现手段上有什么不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7. 欣赏《索尔维格之歌》

(1)导入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了解易卜生创作的诗剧《培尔·金特》?能为同学们讲述一下诗剧的故事梗概吗?

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索尔维格之歌》

①聆听歌曲。教师提问:索尔维格怀着怎样的心情在等待培尔·金特的归来?(忧虑的心情)

通过聆听,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音乐情绪。

②歌曲介绍:《索尔维格之歌》是格里格应易卜生之邀,为其诗剧《培尔· 金特》所作配乐中的一段,表现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丽姑娘索尔维格,痴心等待培尔· 金特归来的形象。

(3)欣赏主歌部分。教师提问:

①主歌有几个乐句?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②主歌在速度、力度、旋律进行上有什么特点?

(4)欣赏副歌部分。教师提问:

①调式转换后音乐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副歌与主歌相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5)复听《索尔维格之歌》,对主歌、副歌音乐要素进行对比、总结。

(6)学生完整欣赏《索尔维格之歌》,感受歌曲音乐形象。

(7)教师总结

歌曲主歌部分以小调的暗淡色彩,表现索尔维格的忧虑心情;副歌部分大调的特性使得情绪变得明朗起来,表现了索尔维格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培尔· 金特必将归来的信心和希望。这是一首表现忠贞之情、永恒之爱的歌曲。这个音乐故事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索尔维格对感情的执着追求令人感动。

第二课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能够对乐曲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体验、对比、探究等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了解音乐故事情节,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重要作用。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的简要生平及主要作品。

(2)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简单分析乐曲。

(3)能够听辨乐曲中“国王的主题”和“王妃的主题”,辨识两个主题的发展及主奏乐器。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以简短的语言讲述它的故事梗概?

(2)教师补充: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根据这个神话故事,以音乐的形式创作了著名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这部组曲共四个乐章,今天我们欣赏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

2. 完整欣赏

(1)教师提问:作曲家是如何用音乐来“讲”故事的?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你能听出哪些乐器?

(2)教师补充:乐曲结构为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由序奏(引子)、呈示部、再现部、尾声四部分组成。

3. 音乐知识

(1)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俄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的重要成员。代表作品有《舍赫拉查达》《西班牙随想曲》《野蜂飞舞》等。

(2)组曲: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章,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组合成的器乐套曲。组曲有两种:一种是从歌剧、舞剧中选出若干首乐曲组成的组曲,一种是作曲家创作的、独立的标题性组曲。

4. 分段欣赏

(1)聆听“国王的主题”,教师提问:

①这段音乐刻画了国王怎样的形象? ( 威严、冷酷)

②作曲家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塑造国王的形象?(铜管乐器,较低的音区) ③主奏乐器是什么? ( 长号、大号)

(2)学生随琴学唱这一主题旋律。

(3)聆听“王妃的主题”,教师提问:

①这段音乐刻画了王妃怎样的形象? ( 善良、美丽)

②主奏乐器是什么? ( 小提琴)

③作曲家通过哪些音乐要素塑造了国王与王妃的不同形象?(运用节奏、节拍、力度、旋律、音色、音区的对比等不同音乐要素)

④教师补充:以上两个主题在全曲中多次出现,请同学们在聆听过程中仔细听辨。

(4)聆听“波涛汹涌的大海”主题,教师提问:

①“波涛汹涌的大海”主题音乐由哪个主题变化而来?(由“国王的主题”变化而来)

②在配器上有哪些变化?(配器越来越丰满)

③刻画了怎样的大海形象?(波涛汹涌、浩瀚无际,同时充满着未知的危险)

(5)聆听“平静的大海”主题,教师提问:

①这段主题音乐刻画了大海怎样的景象?(阳光明媚、风平浪静)

②这段音乐由哪个主题变化而来?(由“王妃的主题”变化而来)

(6)学生随琴视唱“平静的大海”主题旋律。

5. 完整欣赏乐曲

教师完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并完成下表。

6. 拓展

(1)教师提问:

①“国王的主题”与“波涛汹涌的大海”或“王妃的主题”与“平静的大海”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②作曲家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来塑造音乐形象的?

(2)教师补充:

①国王的残暴像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善良、美丽的王妃仿佛是宁静的大海泛起的朵朵浪花。

②作曲家利用国王与王妃的主题来表现大海,通过节奏、和声、配器的变化来塑造音乐形象。

7. 小结下课

第三课欣赏《小巫师》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小巫师》,能够对乐曲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体验、对比、探究等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了解音乐故事情节,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重要作用。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法国作曲家杜卡的简要生平及主要作品。

(2)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简单分析《小巫师》。

(3)能够听辨《小巫师》中“扫帚主题”与“小巫师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欣赏管弦乐曲《小巫师》,这首乐曲是根据歌德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创作的。有同学了解这个故事吗?请给同学们讲一讲。

2. 完整聆听乐曲

(1)完整播放乐曲,教师提问:

①作曲家运用了哪些乐器来刻画音乐形象?

②作曲家是如何用音乐来“讲”故事的?

(2)学生说出自己聆听乐曲后的初步感受。

3. 作品介绍 《小巫师》又名《魔法师的弟子》,是法国作曲家杜卡最著名的作品,创作于1897 年。作曲家以歌德的叙事诗为题材,创作了这首形象鲜明的管弦乐作品。

4. 作曲家简介

杜卡: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代表作品除《小巫师》外,还有印象主义歌剧《阿里安娜与蓝胡子》以及芭蕾舞剧《仙女》。

5. 分段聆听音乐

(1)聆听“咒语动机”,教师提问:

①这段音乐使你联想到什么?

②音乐突然增强力度,表示什么?(咒语生效,扫帚突然活动起来) ③音乐旋律是怎样发展的?(逐渐下行)

④你听到哪些乐器的音色?(小提琴和单簧管)

(2)聆听“扫帚主题”,教师提问:

①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速度渐快)

②乐谱中多处出现顿音记号,有什么特点?你联想到怎样的情景?(有力的、跳跃的;生动地描绘了扫帚提桶取水的情景)

③主奏乐器是什么?(大管)

(3)学生随琴学唱“扫帚主题”。

(4)聆听“小巫师主题”,教师提问:

①这段主题音乐刻画了小巫师怎样的神态?(小巫师得意洋洋的神态,更为起劲地诵念咒语)

②主奏乐器是什么?(木管乐器)

(5)聆听结尾部分,教师提问:

①铜管奏出号角性的音调,表示怎样的情景? ( 象征魔法师回来了)

②乐曲恢复与序奏一样的慢速度,魔法师在做什么?(魔法师急念咒语后,扫帚立即停止行动,一切归于平静)

③乐曲在怎样的气氛中结束?(在平静的气氛中结束)

6. 再次完整聆听乐曲

在聆听前,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1)当扫帚主题第二次出现时,音乐有哪些变化? ( 音乐越来越热烈)

(2)音乐的变化使你产生哪些联想? ( 使人联想到神奇的扫帚不停地挑水,屋子快被

水淹了,小巫师急得团团转)

(3)当扫帚主题第三次出现时,音乐有怎样的变化?你联想到怎样的情景? ( 情绪更为激烈,气氛更为紧张;两把扫帚同时行动,轮番取水,流水滚滚而来不可阻挡。小巫师都快急疯了)

7.拓展练习

学生根据乐曲内容创编情节进行表演。

8.小结下课

第三单元 《曲苑天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曲艺音乐并对其产生兴趣,乐于了解其历史发展,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2、知道说唱音乐——南方弹词、北方鼓词的重要特点。

3、从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的变化分析中,感受体验两个唱段中所表现的革命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曲艺音乐并对其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知道说唱音乐——南方弹词、北方鼓词的重要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

1、背诵(或朗读)毛泽东的诗词《蝶》,说说诗词的内涵。

2、聆听曲艺的演唱

生思考:①辨别演奏乐器(琵琶、三弦)

②演唱的语言——有方言特色,流行地区(江苏、浙江等地)

3、复听全曲,感受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的变化。

4、学唱一两句(试用方言唱),进一步体验情感与艺术效果。

5、概括弹词的特点,流行地区,艺术特色。

二、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1、播放音像资料

2、轻轻哼唱歌词

3、学生分析与讨论作品

①演唱的语言——有方言特色,京腔(北京、天津等地)

②演奏乐器——西洋管弦乐队与三弦、鼓

③情绪:激愤、高亢、悲壮

4、总结京韵大鼓的演唱特色及艺术特色

三、实践与创造

1、试试说说或唱唱你所知道的曲艺音乐

如:凤阳花鼓、莲花落、天津快板、安徽大鼓、二人转等等。

2、①听辨四段曲艺音乐片段,判断它的流行地区(以方言为基础)

A 、北京 B 、广东 C 、江苏 D 、四川

②复听音乐片段,根据伴奏乐器及方言判断曲艺类别

A 、苏州弹词 B 、广东粤曲 C 、四川清音 D 、北京单弦

③在地图中标出下列地区的位置

A 、江苏 B 、天津 C 、北京 D 、广东 E 、四川

四、拓展

搜集熟悉或你知道的曲艺音乐作品,并辨别其方言特色、流行地区及艺术特色。

五、小结

六、作业 学唱一两句(试用方言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随音响演唱歌曲,体验京韵大鼓的韵味

2、学生能够主动搜索有关曲艺音乐的资料或音像,并学唱一小段,拓宽视野。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

教学难点:体验京韵大鼓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模仿浓郁的京味,结合伴奏范唱一小段落《前门情思大碗茶》,感受作品。

2、播放音响资料,通过视听结合,分析其基本情绪及京韵大鼓的韵味。

二、学唱歌曲

1、随音响轻声分别学唱A 段与B 段

2、学唱中表现歌曲情绪

A 段:归国华侨回忆儿时的生活往事及归国后的激动、喜悦

B 段:“啦”旋律在高音区展开,难以抑制的激情。

3、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与情感处理,并进行演唱

三、交流与探究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曲艺资料(或唱段)

2、师展示几部曲艺作品的片段《莲花落》《二人转》《凤阳花鼓》等(由教师根据情况自选)

3、你能唱一唱吗?由学生自由组合模唱喜欢的唱段,师适时指导

4、由小组或学生代表进行表演

5、适时点评,鼓励学生关注民族音乐

四、拓展

1、归纳曲艺音乐的艺术特色

2、思考:曲艺音乐与戏曲的差异

五、作业 背唱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

第四单元 《西乐頡英》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念故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第九交响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交响曲,并感受、体验它的风格。

2、能够用忧伤、思念故乡的情绪来演唱《念故乡》。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情趣。

教学重点:学唱并创作作品《念故乡》

教学难点:了解交响曲,并感受、体验它的风格

教具准备:教学光盘、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打出画面:月亮、海、人,并放歌曲《思乡曲》,引入课题。

2、让学生说说知道的与思念家乡相关的歌曲:《故乡的亲人》、《游子吟》、《念故乡》等。

二、新课学唱

1、介绍创作背景 、聆听创作背景分析

3、学唱歌曲

2、教师范唱作品

3、要求学生念、唱歌词

3、学唱歌曲,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合作演唱

1、设计歌曲演唱形式。给学生提出要求,最好用轻柔暗淡的声音,徐缓的速度,表现忧伤与思念故乡的音乐情绪来演唱《念故乡》

2、为歌谱创歌词。

四、延伸部分 《第九交响曲》

1、介绍《念故乡》的曲作者德夭夏克导入。

2、《念故乡》的演唱方式有声乐曲和器乐曲。

3、走进器乐曲《第九交响曲》。

4、分析乐章,复三部曲式,并随音乐有情感地解说。

五、小结《交响曲》

1、以上所学归结为“交响曲”。

2、讲解交响曲。

3、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预习下节课交响曲内容《命运》查资料

第二课时 《第五交响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命运》第一、第四乐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受交响曲的特点。

2、通过欣赏通俗音乐《命运》,激发学生对乐曲的喜爱。

3、通过欣赏,能够对交响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贝多芬的作品,从而更加喜欢贝多芬。

教学重点:欣赏《第五交响曲》

教学难点:理解、感受交响曲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ppt )、教学光盘、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交响曲”导入贝多芬作品《致爱丽丝》。

2、讲解贝多芬导入新课《命运》。

二、新课学习《命运》

1、播放舞蹈《命运》

2、播放乐曲《命运》

3、分析乐曲,并出示简图:学生理解乐曲含义,以舞蹈欣赏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以简图方式出示促进学生的理解。

三、对比欣赏第四乐章

1、播放乐曲

2、分析乐曲

四、归纳总结

1、投出主题 2、列出表格

五、拓展部分

1、播放通俗音乐钢琴曲《命运》。

2、提出相关问题:

①主题相同吗?

②情绪有何变化?

③乐器及演奏有何区别?

六、小结

1、回顾本单元的主题——交响曲。

2、谈谈所学感受

七、作业 上网学习交响乐的相关知识

第五单元 《舞剧音乐》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塔塔尔族及其民间音乐。

2、能够用柔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

教学难点:转调和歌曲的情绪

教学用具:钢琴 录音机

教学过程:

1、了解塔塔尔族的风俗民情及其音乐: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制区的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现有人口5000人。塔塔尔族史称达旦、鞑靼等。塔塔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信仰伊斯兰教。塔塔尔族人民能歌善舞,塔塔尔族民歌种类繁多,塔塔尔族的音乐节奏鲜明,活泼动听,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2、介绍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反映爱情生活的歌曲,歌曲表达了一位青年在爱情上的伤感、思恋和向往。

3、欣赏一遍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

4、听完后让学生分析这首歌曲的情绪及结构。

5、教师总结并讲解:〈〈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旋律优美、忧伤,以物达意、借月咏愁,抒发伤感哀怨之情的代表作品。

6、跟着钢琴学唱〈〈在银色的月光下〉〉的曲谱,解决歌曲的难点转调,交代清楚前5等于后6。

7、唱熟曲谱后再欣赏一遍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也可让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学唱歌词。

8、教唱歌词直到唱熟。

9、有感情演唱:让学生带着优美、忧伤的情绪演唱歌曲。

10、课堂小结。

11、作业 唱熟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中外音乐家借描写月光所抒发的感情。

2、了解德彪西和刘天华在音乐上的主要贡献。

3、学习分析“鱼咬尾”“换头合尾”等中国民乐传统的创作手法的表情作用。 教学重点:〈〈春江花月夜〉〉

教学难点:对作者所抒发感情的理解

教学用具:钢琴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欣赏〈〈月光〉〉

1、介绍曲作者及乐曲的有关背景。

2、欣赏一遍,让学生分析乐曲的情绪及听后的感受。

3、教师总结并引出印象派音乐加以讲解。

4、再欣赏一遍。

二、欣赏〈〈春江花月夜〉〉

1、欣赏歌曲〈〈春江花月夜〉〉引出乐曲〈〈春江花月夜〉〉

2、了解有关〈〈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知识。

3、欣赏一遍乐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体验乐曲的意境。

4、让学生分析乐曲的情绪及听后的感受。

5、教师总结并介绍乐曲的创作手法“鱼咬尾”“换头合尾”。

6、再欣赏一遍,体验以下“鱼咬尾”“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

三、欣赏〈〈月夜〉〉

1、介绍曲作者及乐曲的创作背景。

2、分析讲解作品的情绪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

3、根据讲解欣赏乐曲〈〈月夜〉〉。

四、课堂小结

1、总结这节课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实践与创造习题五。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舞剧及舞剧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舞剧音乐的兴趣。

2.通过对歌曲的学唱、对乐曲的欣赏来提高学生表达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

3.了解与芭蕾舞剧相关的知识以及舞剧音乐的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舞剧及舞剧音乐的魅力

教学难点:舞剧音乐的作用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教师播放《白毛女》视频片段。

提问:

1.请同学们综合学过的知识告诉我,我们刚看到的属于哪一个选项? A 歌剧B 音乐剧C 舞剧 提问

2.你在这段音乐中听出了哪几种乐器的音色? 教师总结:提出问题引出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并做简单介绍创作背景。

二、新课教学

1.学唱《大红枣儿甜又香》

(1)出示河北民歌《好八路》谱例,并范唱。

(2)简要分析《好八路》的音乐要素,学生尝试找主干音,并进行模唱。

(3)对比欣赏《大红枣儿甜又香》,对谱例进行分析,找出相同的乐句哼唱。

(4)讲授歌曲创作的基本技法──变化重复与扩充。

(5)分乐句视唱乐谱,并尝试填词演唱。

(6)观看舞剧视频片段,让学生体会喜儿得救后,亲手给八路军送枣的感激之情,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来演唱。

(7)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2.配合舞剧画面欣赏《场景》,感受乐曲情绪。

(1)介绍作者及故事简介。

(2)闭上眼睛听赏音乐,去倾听天鹅公主的诉说,并且唱出你所听到最熟悉的一段音乐。

(3)学生找出音乐主题并哼唱,老师写出旋律。

(4)再次欣赏主题部分,并说出使用了什么乐器,归纳旋律、情绪特点。 教师:在旋律速度、节奏、情绪上都有什么特点,它主要使用了什么乐器? 学生:速度较慢节奏舒缓,优雅略带忧郁。使用的是双簧管。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乐曲由双簧管以动人的音色奏出温柔而略带忧伤的天鹅主题,描绘了天鹅纯洁端庄而略带哀婉的形象,使人仿佛看到静静浮游的天鹅。

(5)赏乐曲展开部,说出使用乐器名称,体验情绪。

教师:这段乐曲演奏主题旋律时使用了什么乐器?

学生:圆号。

教师:它的音色和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浑厚有力,激动不安的情绪。

(6)欣赏高潮及尾声部分。辨别乐器音色及所表现的情绪。

教师:高潮部分使用什么乐器?表现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学生:全乐队,悲愤、愤怒。

教师:尾声部分呢?

学生:使用双簧、大提琴。情绪忧伤、悲哀。

教师:在乐曲的尾声部分作者再次用双簧管和大提琴演奏了主题的片断 结束全曲,好像天鹅公主怀着忧伤的心情渐渐离我们远去。

(7)总结并完整欣赏《场景》。

三、作业 背唱《大红枣儿甜又香》

第六单元 中国流行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中国经典流行歌曲,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流行音乐。

2、在合作、探究中发掘音乐要素,尝试演唱形式的多种组合,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通过对比、聆听、演唱,感受切分音对表达歌曲情感所起的作用;二部合唱做到声部均衡,声音和谐。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难点:感受切分音对表达歌曲情感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1、导入

(1)学生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中进入教师就座。

(2)教师播放《让世界充满爱》视频资料,启发学生思考:

①听到这首歌曲,你又怎样的感受?

②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2、学唱歌曲

(1)第一乐段

①教师范唱歌曲第一乐段,提示学生对照歌谱找出四个乐句之间的关系。 ②学生观察歌谱后得出结论:第一、第三乐句完全相同,第二、第四乐句变化重复,结束音不同。

③学生跟琴视唱歌谱,注意控制气息,发“lu ”音轻声歌唱。提示学生注意倾听和调整自己的声音,要求音色统一。

④重点练习“0 ×” “”节奏;每个乐句的全音符要有气息支持,

⑤视唱第一乐段歌谱,要求边唱边划拍,轻声高位置哼唱2-3遍。

⑥提示学生“唱准”休止符的时值。

⑦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⑧演唱歌词,注意音乐形象的准确把握。

(2)第二乐段

①学生分声部学唱第二乐段歌谱及歌词。

②学生与教师合作演唱两个声部。

③学生与教师交换声部演唱。

④教师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注意把音准较好的学生平均分配,两个声部合起来练唱。

(3)演唱歌曲

①练习时,先要求一个声部力度稍强,另一个声部稍弱;最后到达两个声部的均衡,让学生体验不同力度的演唱效果。

②学生随伴奏录音演唱歌曲。

3、教学拓展

(1)教师从唱歌姿势、气息、力度、演唱形式等方面,启发学生如何唱好歌曲。

(2)完整表现歌曲。

4、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积极发言,通过这首歌的学习,有哪些音乐方面的收获。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5、作业:背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后记

本节课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交流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通过演唱增强学生表演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歌唱愿望,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激发学生不断探究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多角度深化学生对通俗歌曲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2、通过对比、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客观评价、鉴赏通俗歌曲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3、了解通俗歌曲的特点,对通俗歌曲有一定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并能主动参与讨论;能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歌曲,体会民族音乐元素与流行元素的融合。

教学重点:了解通俗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1)听辨《新贵妃醉酒》和《菊花台》片段。

(2)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在这两首歌曲中出现了哪些民族元素?

2、欣赏《黄土高坡》

(1)感受“西北风”歌曲风格。

①学生聆听歌曲《一无所有》《信天游》《我热恋的故乡》。

②思考:歌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③教师简介“西北风”歌曲。

(2)欣赏歌曲

①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聆听。

②师生共同分析歌曲特点:高亢、粗犷,民间音乐与现代摇滚节奏相结合,音域宽广,采用“喊唱”的唱法。

(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3、欣赏《青藏高原》

(1)聆听歌曲

①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聆听。

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2)对比欣赏不同版本的《青藏高原》(索朗旺姆、李娜、韩红演唱的版本) 提问:几个

版本的《青藏高原》给你我们不同的感受?不同歌手对通俗音乐中民族元素与流行元素的表达有何不同?

4、欣赏《弯弯的月亮》

(1)聆听歌曲

①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聆听。

②教师提出问题: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融入了哪些民族语流行元素? ③再次聆听,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从歌词、调式、配器的民族化方面进行探究与思考,歌曲的民族风格与流行元素是怎样结合的。

(2)教师播放歌曲,学生随录音轻声哼唱。

5、拓展探究

(1)师生共同探讨:

①什么是通俗音乐?

②通俗歌曲有什么主要特点?

(2)小结下课

6、作业 背唱 《青藏高原》

第三课时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教学内容:1、《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蓝花花》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西北民歌根据西北民歌改变的音乐作品。

2、聆听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钢琴《蓝花花》,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知道变奏曲形式,并能够创造性地将一个乐句的旋律进行变奏。

3、知道陕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儿”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难点:信天游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 钢琴 、 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进一步加深学习《黄河水手歌》。

2、演唱上要求模仿演唱风格和特点。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感受作品整体风格。

2、问题:

①整首作品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②作品中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3、师综合学生的回答做进一步介绍作品。

①作品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属山歌类)信天游歌词一般为七言两句体,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

②信天游的音乐曲调起伏较大,音调高亢、舒展、宽广。

③作品曲式结构为兼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 歌曲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 三 部 分

4、再聆听作品:

(三)欣赏钢琴独奏曲《蓝花花》

1、聆听整首作品感受风格。

2、问题:

①音乐的基本情绪是什么?给你的什么感觉?

②你能说出作品是什么曲式?

3、介绍、分析作品《蓝花花》

①钢琴独奏去《蓝花花》是以陕北民歌《蓝花花》为主题材料写成的变奏曲。

②作品《蓝花花》以淳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花花。

4、学唱《蓝花花》主题音乐。(让学生体验旋律的风格特点)

5、再欣赏、聆听。

(四)创造实践活动:

1、给学生一段旋律,让学生改变节拍或装饰加花的方法,将旋律进行变奏。

2、让学生以小组或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最后进行评比。

3、每组派学生代表展示作品。

4、教师给学生综合评价并对他们的创造表示肯定。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背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汤建萍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光辉的历程

第一课《游击队歌》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 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方法

感受、体验式欣赏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自主、创新式学习法。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黑板,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

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歌曲《地道战》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在这期间,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他们是哪支队伍?

——游击队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新课: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一)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师: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读文章的时候首先要做到读懂文章,歌唱也是这样,我们在唱歌之前首先要理解歌曲。

(二)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师: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

音乐要素:

旋律:流畅、轻快 ——表现:战士的机智、灵活。 ∣∣

速度:轻快 ——表现:热情、积极。

节奏: 4

4

音乐特点:弱起小结、节奏密集、富于变化,表现作战深入敌人后方、神出鬼没。

(三)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A 段(第1~8小节) 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

B段(9-16小节)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其旋律线先抑后扬,并在句尾出现离调。这一切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

第二乐句再现了A 段的第二乐句,从而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在这里,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击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

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发生了变化? 55︱11 22 3 234︱„„

··

分析:① 4

4 ︱„„

② 4

4

音域:①由低音区经四度跳进到中音区,旋律线曲折

②中音区旋律线条平稳

力度:① 中弱、轻巧地、有弹性地

② 中强、饱满、洪亮、声音坚定

师:划分结构,你认为可分为几段?

——两段

学唱

(1)掌握歌曲的节奏

《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让我们一起来看歌曲的节奏型并一起打出这些节奏:

ⅹⅹ ∣ ⅹⅹ ⅹⅹ ⅹ ⅹ 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 ⅹ ⅹ

(2)学唱

第一乐段:1、“La ”模唱

2、填词演唱

注意:弱起小结的演唱、声音有弹性、咬字清楚。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唱谱子(注意:“﹟4”唱准音)

比较:3 4 5 ,3﹟4 5,4升高半个音使我们在演唱时能够联想到战士的气势怎样呢?

——战士的气势更加的高涨

师: 从这一乐句我们可以体会到战士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呢?

——乐观、英勇、自信的精神状态。

第二乐句:加歌词演唱

师:第二乐句的旋律是哪一部分的再现?

——第一乐段。因此,这首歌曲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设问:用怎样情绪演唱?

——坚定、有力、充满必胜的信心。

师:完整演唱歌曲

(五)根据三种情景为歌曲设计演唱速度和力度

1 夜间伏击

2 奋勇前进

3 欢庆胜利

小结并布置作业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之间可相互补充)。

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歌》的深刻内涵。我相信,这节课同学们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找到了艺术审美的自信。最后让我们再听一首反映同一时代同样内容的抗日歌曲同样是贺绿汀先生的作品:《嘉陵江上》,大家回去之后再去查找资料有关《嘉陵江上》的内容,下节课再一起交流,好吗?

4、在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第二课欣赏《保卫黄河》《走向复兴》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演唱,学生感受到中华儿女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和勇气,珍惜现在的生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2、过程与方法

欣赏中,视唱,对比欣赏,听辨乐器音色等方法,分析音乐要素感受情感。

3、知识与技能

(1) 初步了解钢琴协奏曲和变奏曲。

(2) 学唱主题。

(3) 欣赏《走向复兴》感受合唱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1、歌曲《游击队歌》2竖笛游戏

二、新课

1、欣赏《保卫黄河》

(1) 导入,学生视唱主题

(2) 简介作品背景

争为题材,以黄河为背景,以壮阔的历史为场景,磅礴的气势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表现了中华儿女抗日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的勇气。

(3) 聆听引子和主题初听

(4) 与同学们讨论什么是钢琴协奏曲?

(5) 副听引子和主题,学生跟唱,加深印象。

(6) 欣赏第一变奏,听辨与主题的异同。

(7) 欣赏第二变奏,听辨与主题的异同

(8) 聆听欣赏插部。

(9) 与主题相比在哪些方面有变化?你能说说其中包含了哪首歌曲的音调

吗?

(10)小结:音乐加入了《东方红》的音调,弦乐和钢琴演奏温暖而充满力量的

旋律把歌曲推向高潮。这是插部,插部会采用新的素材,在变奏曲中很常见。比如《东方红》的旋律素材,就揭示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欣赏《走向复兴》

(1) 播放歌曲听辨演唱形式。

(2) 师生交流 歌曲调式、风格、演唱形式、内容情绪。

3、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课收获,教师小结下课。

第三课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唱歌《中国军魂》2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演唱,感受革命的乐观主义与英雄主义,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勇气。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比、分析、听辨音色等方法,感受作品的情感意境。

(2) 随录音学唱的方法学唱《中国军魂》

3、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分析音乐要素感受作品中不同段落表现的情感和意境。

(2) 能辨别几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随伴奏演唱《保卫黄河》主题

2、复习竖笛练习曲,竖笛游戏

二、新课

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1、朗诵歌词,学生想一想歌词描绘哪个历史时期的画面? 横断山, 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qián) 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2、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简介作品背景

选自肖华著晨耕、生茂、唐诃、遇秋等人曲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一

共10个乐章。《四渡赤出奇兵》是其中的第四乐章。歌词中表现毛泽东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强烈表示战士们是用双脚走过雪山,涉过草地的。

4、分段欣赏,完成表格。演唱形式,节拍速度,音乐情绪,表现场景。

5、师生交流完成音乐分析。 歌曲开始由圆号领奏,并加入定音鼓与弦乐,速度慢,音乐沉重。女声领唱缓慢悠长,表现了横断山恶劣的自然环境。

6、欣赏一部分二乐段

男女二部合唱,混声四声部合唱,欢快热烈。

7、欣赏二部分一乐段。 与一部分旋律素材相同,但速度放慢,节奏拉宽,男生齐唱的浑厚音色,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略带沉重的气氛。

8、欣赏二部分二乐段

男中音领唱,快板的敲击与合唱相呼应,表现红军战士乐观自豪的革命精神。学生感受女声领唱、男中音领唱、二部合唱与混声四部合唱带来的不同听觉感受和艺术效果。

三、学唱《中国军魂》

1、看谱初听歌曲

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风格、情绪

2、分析作品了解进行曲的相关知识。

3、请学生观察视唱歌谱画出难点部分。

4、指导学生练唱歌曲难点。

5、注意弱起,练唱变化音、三连音。

6、随伴奏演唱至熟练。

7、完整演唱。

8、介绍作品。游戏复习歌曲。

四、小结

学生小结收获,教师总结。

第二单元 音乐故事

第一课

学唱歌曲《鳟鱼》欣赏《索尔维格之歌》2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学唱歌曲《鳟鱼》,能够从歌词、旋律中感悟人世间的单纯、善良与欺诈、邪恶并存的事实,明白正义必须与邪恶进行斗争的道理。

(2)欣赏《索尔维格之歌》,感受歌曲的独特魅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感受、对比、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了解音乐故事,感受歌曲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舒伯特、格里格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

(2)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鳟鱼》。

(3)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简单分析《索尔维格之歌》。

教学过程

1.聆听歌曲《鳟鱼》

(1)聆听歌曲《鳟鱼》(完整版)。教师提问:

①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②钢琴伴奏塑造了什么形象?

(2)教师总结:

①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歌词描写狡猾的渔夫搅浑了河水,使小鳟鱼迷失了方向而受骗上当的故事。作者用渔夫代表当时的统治者,用小鳟鱼比作群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②钢琴伴奏采用了流水般的伴奏音型,塑造了小溪中的鳟鱼悠然自得游动的形象。

2.简介舒伯特

(1)教师或学生简介舒伯特及其代表作品。

(2)教师补充:

19 世纪初叶的奥地利是欧洲封建反动势力的大本营,舒伯特就是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中生活和进行创作的,他笔下的“鳟鱼现象”是他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词作者舒尔巴特因政治上的原因曾被关进监牢,此间他创作了很多诗,以表达他对自由的向往。

3.音程练习

(1)用“搭桥构唱”的方法练习带有变化音“

(2)用柯尔文手势练习减五度音程。

4. 发声练习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的音程。

(1)教师提出练声要求:积极的歌唱状态,打开口腔,声音圆润。

(2)学生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做发声练习。

用歌曲的第一乐句旋律当作发声练习,既使学生巩固了对弱起节奏的认识,夯实节奏上的难点,又让学生掌握了这首歌曲的基本节奏型。同时,通过这条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声音的弹性和对声音的控制力,强调歌唱习惯的养成,建立良好的发声状态。

5. 学唱歌曲

(1)学生随琴跟唱歌谱。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

“”的音准。

(2)学生视唱歌谱。 ” 和

(3)学生填词演唱。教师提出要求:注意歌唱时的咬字,音色圆润。

(4)教师伴奏,学生以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

(5)教师提问:

①两段歌词在演唱时情绪上有何变化?

②哪些音乐要素造成了前后两段情绪上的对比?

(6)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①第一段情绪活泼欢快,第二段在情绪上略显不安,表达了一种伤感和惆怅的情绪。

②力度和音色的变化造成了前后两段情绪上的对比。

(7)教师启发学生表现歌曲。

①教师提问:前后两段在力度和音色上怎样设计?

②教师补充:两种不同的情绪和力度表现,使人感受到鳟鱼命运的戏剧性。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歌曲,这是感受与欣赏音乐作品首先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保证唱歌、创作等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

(8)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力度、音色、情绪演唱歌曲。

(9)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并相互评价。

6. 欣赏童声合唱《鳟鱼》

教师提问:同样一首歌曲,它们在表现手段上有什么不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7. 欣赏《索尔维格之歌》

(1)导入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了解易卜生创作的诗剧《培尔·金特》?能为同学们讲述一下诗剧的故事梗概吗?

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索尔维格之歌》

①聆听歌曲。教师提问:索尔维格怀着怎样的心情在等待培尔·金特的归来?(忧虑的心情)

通过聆听,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音乐情绪。

②歌曲介绍:《索尔维格之歌》是格里格应易卜生之邀,为其诗剧《培尔· 金特》所作配乐中的一段,表现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丽姑娘索尔维格,痴心等待培尔· 金特归来的形象。

(3)欣赏主歌部分。教师提问:

①主歌有几个乐句?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②主歌在速度、力度、旋律进行上有什么特点?

(4)欣赏副歌部分。教师提问:

①调式转换后音乐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副歌与主歌相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5)复听《索尔维格之歌》,对主歌、副歌音乐要素进行对比、总结。

(6)学生完整欣赏《索尔维格之歌》,感受歌曲音乐形象。

(7)教师总结

歌曲主歌部分以小调的暗淡色彩,表现索尔维格的忧虑心情;副歌部分大调的特性使得情绪变得明朗起来,表现了索尔维格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培尔· 金特必将归来的信心和希望。这是一首表现忠贞之情、永恒之爱的歌曲。这个音乐故事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索尔维格对感情的执着追求令人感动。

第二课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能够对乐曲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体验、对比、探究等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了解音乐故事情节,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重要作用。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的简要生平及主要作品。

(2)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简单分析乐曲。

(3)能够听辨乐曲中“国王的主题”和“王妃的主题”,辨识两个主题的发展及主奏乐器。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以简短的语言讲述它的故事梗概?

(2)教师补充: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根据这个神话故事,以音乐的形式创作了著名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这部组曲共四个乐章,今天我们欣赏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

2. 完整欣赏

(1)教师提问:作曲家是如何用音乐来“讲”故事的?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你能听出哪些乐器?

(2)教师补充:乐曲结构为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由序奏(引子)、呈示部、再现部、尾声四部分组成。

3. 音乐知识

(1)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俄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的重要成员。代表作品有《舍赫拉查达》《西班牙随想曲》《野蜂飞舞》等。

(2)组曲: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章,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组合成的器乐套曲。组曲有两种:一种是从歌剧、舞剧中选出若干首乐曲组成的组曲,一种是作曲家创作的、独立的标题性组曲。

4. 分段欣赏

(1)聆听“国王的主题”,教师提问:

①这段音乐刻画了国王怎样的形象? ( 威严、冷酷)

②作曲家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塑造国王的形象?(铜管乐器,较低的音区) ③主奏乐器是什么? ( 长号、大号)

(2)学生随琴学唱这一主题旋律。

(3)聆听“王妃的主题”,教师提问:

①这段音乐刻画了王妃怎样的形象? ( 善良、美丽)

②主奏乐器是什么? ( 小提琴)

③作曲家通过哪些音乐要素塑造了国王与王妃的不同形象?(运用节奏、节拍、力度、旋律、音色、音区的对比等不同音乐要素)

④教师补充:以上两个主题在全曲中多次出现,请同学们在聆听过程中仔细听辨。

(4)聆听“波涛汹涌的大海”主题,教师提问:

①“波涛汹涌的大海”主题音乐由哪个主题变化而来?(由“国王的主题”变化而来)

②在配器上有哪些变化?(配器越来越丰满)

③刻画了怎样的大海形象?(波涛汹涌、浩瀚无际,同时充满着未知的危险)

(5)聆听“平静的大海”主题,教师提问:

①这段主题音乐刻画了大海怎样的景象?(阳光明媚、风平浪静)

②这段音乐由哪个主题变化而来?(由“王妃的主题”变化而来)

(6)学生随琴视唱“平静的大海”主题旋律。

5. 完整欣赏乐曲

教师完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并完成下表。

6. 拓展

(1)教师提问:

①“国王的主题”与“波涛汹涌的大海”或“王妃的主题”与“平静的大海”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②作曲家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来塑造音乐形象的?

(2)教师补充:

①国王的残暴像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善良、美丽的王妃仿佛是宁静的大海泛起的朵朵浪花。

②作曲家利用国王与王妃的主题来表现大海,通过节奏、和声、配器的变化来塑造音乐形象。

7. 小结下课

第三课欣赏《小巫师》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小巫师》,能够对乐曲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体验、对比、探究等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了解音乐故事情节,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重要作用。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法国作曲家杜卡的简要生平及主要作品。

(2)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简单分析《小巫师》。

(3)能够听辨《小巫师》中“扫帚主题”与“小巫师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欣赏管弦乐曲《小巫师》,这首乐曲是根据歌德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创作的。有同学了解这个故事吗?请给同学们讲一讲。

2. 完整聆听乐曲

(1)完整播放乐曲,教师提问:

①作曲家运用了哪些乐器来刻画音乐形象?

②作曲家是如何用音乐来“讲”故事的?

(2)学生说出自己聆听乐曲后的初步感受。

3. 作品介绍 《小巫师》又名《魔法师的弟子》,是法国作曲家杜卡最著名的作品,创作于1897 年。作曲家以歌德的叙事诗为题材,创作了这首形象鲜明的管弦乐作品。

4. 作曲家简介

杜卡: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代表作品除《小巫师》外,还有印象主义歌剧《阿里安娜与蓝胡子》以及芭蕾舞剧《仙女》。

5. 分段聆听音乐

(1)聆听“咒语动机”,教师提问:

①这段音乐使你联想到什么?

②音乐突然增强力度,表示什么?(咒语生效,扫帚突然活动起来) ③音乐旋律是怎样发展的?(逐渐下行)

④你听到哪些乐器的音色?(小提琴和单簧管)

(2)聆听“扫帚主题”,教师提问:

①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速度渐快)

②乐谱中多处出现顿音记号,有什么特点?你联想到怎样的情景?(有力的、跳跃的;生动地描绘了扫帚提桶取水的情景)

③主奏乐器是什么?(大管)

(3)学生随琴学唱“扫帚主题”。

(4)聆听“小巫师主题”,教师提问:

①这段主题音乐刻画了小巫师怎样的神态?(小巫师得意洋洋的神态,更为起劲地诵念咒语)

②主奏乐器是什么?(木管乐器)

(5)聆听结尾部分,教师提问:

①铜管奏出号角性的音调,表示怎样的情景? ( 象征魔法师回来了)

②乐曲恢复与序奏一样的慢速度,魔法师在做什么?(魔法师急念咒语后,扫帚立即停止行动,一切归于平静)

③乐曲在怎样的气氛中结束?(在平静的气氛中结束)

6. 再次完整聆听乐曲

在聆听前,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1)当扫帚主题第二次出现时,音乐有哪些变化? ( 音乐越来越热烈)

(2)音乐的变化使你产生哪些联想? ( 使人联想到神奇的扫帚不停地挑水,屋子快被

水淹了,小巫师急得团团转)

(3)当扫帚主题第三次出现时,音乐有怎样的变化?你联想到怎样的情景? ( 情绪更为激烈,气氛更为紧张;两把扫帚同时行动,轮番取水,流水滚滚而来不可阻挡。小巫师都快急疯了)

7.拓展练习

学生根据乐曲内容创编情节进行表演。

8.小结下课

第三单元 《曲苑天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曲艺音乐并对其产生兴趣,乐于了解其历史发展,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2、知道说唱音乐——南方弹词、北方鼓词的重要特点。

3、从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的变化分析中,感受体验两个唱段中所表现的革命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曲艺音乐并对其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知道说唱音乐——南方弹词、北方鼓词的重要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

1、背诵(或朗读)毛泽东的诗词《蝶》,说说诗词的内涵。

2、聆听曲艺的演唱

生思考:①辨别演奏乐器(琵琶、三弦)

②演唱的语言——有方言特色,流行地区(江苏、浙江等地)

3、复听全曲,感受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的变化。

4、学唱一两句(试用方言唱),进一步体验情感与艺术效果。

5、概括弹词的特点,流行地区,艺术特色。

二、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1、播放音像资料

2、轻轻哼唱歌词

3、学生分析与讨论作品

①演唱的语言——有方言特色,京腔(北京、天津等地)

②演奏乐器——西洋管弦乐队与三弦、鼓

③情绪:激愤、高亢、悲壮

4、总结京韵大鼓的演唱特色及艺术特色

三、实践与创造

1、试试说说或唱唱你所知道的曲艺音乐

如:凤阳花鼓、莲花落、天津快板、安徽大鼓、二人转等等。

2、①听辨四段曲艺音乐片段,判断它的流行地区(以方言为基础)

A 、北京 B 、广东 C 、江苏 D 、四川

②复听音乐片段,根据伴奏乐器及方言判断曲艺类别

A 、苏州弹词 B 、广东粤曲 C 、四川清音 D 、北京单弦

③在地图中标出下列地区的位置

A 、江苏 B 、天津 C 、北京 D 、广东 E 、四川

四、拓展

搜集熟悉或你知道的曲艺音乐作品,并辨别其方言特色、流行地区及艺术特色。

五、小结

六、作业 学唱一两句(试用方言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随音响演唱歌曲,体验京韵大鼓的韵味

2、学生能够主动搜索有关曲艺音乐的资料或音像,并学唱一小段,拓宽视野。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

教学难点:体验京韵大鼓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模仿浓郁的京味,结合伴奏范唱一小段落《前门情思大碗茶》,感受作品。

2、播放音响资料,通过视听结合,分析其基本情绪及京韵大鼓的韵味。

二、学唱歌曲

1、随音响轻声分别学唱A 段与B 段

2、学唱中表现歌曲情绪

A 段:归国华侨回忆儿时的生活往事及归国后的激动、喜悦

B 段:“啦”旋律在高音区展开,难以抑制的激情。

3、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与情感处理,并进行演唱

三、交流与探究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曲艺资料(或唱段)

2、师展示几部曲艺作品的片段《莲花落》《二人转》《凤阳花鼓》等(由教师根据情况自选)

3、你能唱一唱吗?由学生自由组合模唱喜欢的唱段,师适时指导

4、由小组或学生代表进行表演

5、适时点评,鼓励学生关注民族音乐

四、拓展

1、归纳曲艺音乐的艺术特色

2、思考:曲艺音乐与戏曲的差异

五、作业 背唱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

第四单元 《西乐頡英》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念故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第九交响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交响曲,并感受、体验它的风格。

2、能够用忧伤、思念故乡的情绪来演唱《念故乡》。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情趣。

教学重点:学唱并创作作品《念故乡》

教学难点:了解交响曲,并感受、体验它的风格

教具准备:教学光盘、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打出画面:月亮、海、人,并放歌曲《思乡曲》,引入课题。

2、让学生说说知道的与思念家乡相关的歌曲:《故乡的亲人》、《游子吟》、《念故乡》等。

二、新课学唱

1、介绍创作背景 、聆听创作背景分析

3、学唱歌曲

2、教师范唱作品

3、要求学生念、唱歌词

3、学唱歌曲,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合作演唱

1、设计歌曲演唱形式。给学生提出要求,最好用轻柔暗淡的声音,徐缓的速度,表现忧伤与思念故乡的音乐情绪来演唱《念故乡》

2、为歌谱创歌词。

四、延伸部分 《第九交响曲》

1、介绍《念故乡》的曲作者德夭夏克导入。

2、《念故乡》的演唱方式有声乐曲和器乐曲。

3、走进器乐曲《第九交响曲》。

4、分析乐章,复三部曲式,并随音乐有情感地解说。

五、小结《交响曲》

1、以上所学归结为“交响曲”。

2、讲解交响曲。

3、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预习下节课交响曲内容《命运》查资料

第二课时 《第五交响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命运》第一、第四乐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受交响曲的特点。

2、通过欣赏通俗音乐《命运》,激发学生对乐曲的喜爱。

3、通过欣赏,能够对交响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贝多芬的作品,从而更加喜欢贝多芬。

教学重点:欣赏《第五交响曲》

教学难点:理解、感受交响曲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ppt )、教学光盘、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交响曲”导入贝多芬作品《致爱丽丝》。

2、讲解贝多芬导入新课《命运》。

二、新课学习《命运》

1、播放舞蹈《命运》

2、播放乐曲《命运》

3、分析乐曲,并出示简图:学生理解乐曲含义,以舞蹈欣赏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以简图方式出示促进学生的理解。

三、对比欣赏第四乐章

1、播放乐曲

2、分析乐曲

四、归纳总结

1、投出主题 2、列出表格

五、拓展部分

1、播放通俗音乐钢琴曲《命运》。

2、提出相关问题:

①主题相同吗?

②情绪有何变化?

③乐器及演奏有何区别?

六、小结

1、回顾本单元的主题——交响曲。

2、谈谈所学感受

七、作业 上网学习交响乐的相关知识

第五单元 《舞剧音乐》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塔塔尔族及其民间音乐。

2、能够用柔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

教学难点:转调和歌曲的情绪

教学用具:钢琴 录音机

教学过程:

1、了解塔塔尔族的风俗民情及其音乐: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制区的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现有人口5000人。塔塔尔族史称达旦、鞑靼等。塔塔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信仰伊斯兰教。塔塔尔族人民能歌善舞,塔塔尔族民歌种类繁多,塔塔尔族的音乐节奏鲜明,活泼动听,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2、介绍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反映爱情生活的歌曲,歌曲表达了一位青年在爱情上的伤感、思恋和向往。

3、欣赏一遍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

4、听完后让学生分析这首歌曲的情绪及结构。

5、教师总结并讲解:〈〈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旋律优美、忧伤,以物达意、借月咏愁,抒发伤感哀怨之情的代表作品。

6、跟着钢琴学唱〈〈在银色的月光下〉〉的曲谱,解决歌曲的难点转调,交代清楚前5等于后6。

7、唱熟曲谱后再欣赏一遍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也可让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学唱歌词。

8、教唱歌词直到唱熟。

9、有感情演唱:让学生带着优美、忧伤的情绪演唱歌曲。

10、课堂小结。

11、作业 唱熟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中外音乐家借描写月光所抒发的感情。

2、了解德彪西和刘天华在音乐上的主要贡献。

3、学习分析“鱼咬尾”“换头合尾”等中国民乐传统的创作手法的表情作用。 教学重点:〈〈春江花月夜〉〉

教学难点:对作者所抒发感情的理解

教学用具:钢琴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欣赏〈〈月光〉〉

1、介绍曲作者及乐曲的有关背景。

2、欣赏一遍,让学生分析乐曲的情绪及听后的感受。

3、教师总结并引出印象派音乐加以讲解。

4、再欣赏一遍。

二、欣赏〈〈春江花月夜〉〉

1、欣赏歌曲〈〈春江花月夜〉〉引出乐曲〈〈春江花月夜〉〉

2、了解有关〈〈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知识。

3、欣赏一遍乐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体验乐曲的意境。

4、让学生分析乐曲的情绪及听后的感受。

5、教师总结并介绍乐曲的创作手法“鱼咬尾”“换头合尾”。

6、再欣赏一遍,体验以下“鱼咬尾”“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

三、欣赏〈〈月夜〉〉

1、介绍曲作者及乐曲的创作背景。

2、分析讲解作品的情绪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

3、根据讲解欣赏乐曲〈〈月夜〉〉。

四、课堂小结

1、总结这节课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实践与创造习题五。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舞剧及舞剧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舞剧音乐的兴趣。

2.通过对歌曲的学唱、对乐曲的欣赏来提高学生表达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

3.了解与芭蕾舞剧相关的知识以及舞剧音乐的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舞剧及舞剧音乐的魅力

教学难点:舞剧音乐的作用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教师播放《白毛女》视频片段。

提问:

1.请同学们综合学过的知识告诉我,我们刚看到的属于哪一个选项? A 歌剧B 音乐剧C 舞剧 提问

2.你在这段音乐中听出了哪几种乐器的音色? 教师总结:提出问题引出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并做简单介绍创作背景。

二、新课教学

1.学唱《大红枣儿甜又香》

(1)出示河北民歌《好八路》谱例,并范唱。

(2)简要分析《好八路》的音乐要素,学生尝试找主干音,并进行模唱。

(3)对比欣赏《大红枣儿甜又香》,对谱例进行分析,找出相同的乐句哼唱。

(4)讲授歌曲创作的基本技法──变化重复与扩充。

(5)分乐句视唱乐谱,并尝试填词演唱。

(6)观看舞剧视频片段,让学生体会喜儿得救后,亲手给八路军送枣的感激之情,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来演唱。

(7)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2.配合舞剧画面欣赏《场景》,感受乐曲情绪。

(1)介绍作者及故事简介。

(2)闭上眼睛听赏音乐,去倾听天鹅公主的诉说,并且唱出你所听到最熟悉的一段音乐。

(3)学生找出音乐主题并哼唱,老师写出旋律。

(4)再次欣赏主题部分,并说出使用了什么乐器,归纳旋律、情绪特点。 教师:在旋律速度、节奏、情绪上都有什么特点,它主要使用了什么乐器? 学生:速度较慢节奏舒缓,优雅略带忧郁。使用的是双簧管。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乐曲由双簧管以动人的音色奏出温柔而略带忧伤的天鹅主题,描绘了天鹅纯洁端庄而略带哀婉的形象,使人仿佛看到静静浮游的天鹅。

(5)赏乐曲展开部,说出使用乐器名称,体验情绪。

教师:这段乐曲演奏主题旋律时使用了什么乐器?

学生:圆号。

教师:它的音色和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浑厚有力,激动不安的情绪。

(6)欣赏高潮及尾声部分。辨别乐器音色及所表现的情绪。

教师:高潮部分使用什么乐器?表现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学生:全乐队,悲愤、愤怒。

教师:尾声部分呢?

学生:使用双簧、大提琴。情绪忧伤、悲哀。

教师:在乐曲的尾声部分作者再次用双簧管和大提琴演奏了主题的片断 结束全曲,好像天鹅公主怀着忧伤的心情渐渐离我们远去。

(7)总结并完整欣赏《场景》。

三、作业 背唱《大红枣儿甜又香》

第六单元 中国流行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中国经典流行歌曲,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流行音乐。

2、在合作、探究中发掘音乐要素,尝试演唱形式的多种组合,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通过对比、聆听、演唱,感受切分音对表达歌曲情感所起的作用;二部合唱做到声部均衡,声音和谐。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难点:感受切分音对表达歌曲情感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1、导入

(1)学生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中进入教师就座。

(2)教师播放《让世界充满爱》视频资料,启发学生思考:

①听到这首歌曲,你又怎样的感受?

②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2、学唱歌曲

(1)第一乐段

①教师范唱歌曲第一乐段,提示学生对照歌谱找出四个乐句之间的关系。 ②学生观察歌谱后得出结论:第一、第三乐句完全相同,第二、第四乐句变化重复,结束音不同。

③学生跟琴视唱歌谱,注意控制气息,发“lu ”音轻声歌唱。提示学生注意倾听和调整自己的声音,要求音色统一。

④重点练习“0 ×” “”节奏;每个乐句的全音符要有气息支持,

⑤视唱第一乐段歌谱,要求边唱边划拍,轻声高位置哼唱2-3遍。

⑥提示学生“唱准”休止符的时值。

⑦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⑧演唱歌词,注意音乐形象的准确把握。

(2)第二乐段

①学生分声部学唱第二乐段歌谱及歌词。

②学生与教师合作演唱两个声部。

③学生与教师交换声部演唱。

④教师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注意把音准较好的学生平均分配,两个声部合起来练唱。

(3)演唱歌曲

①练习时,先要求一个声部力度稍强,另一个声部稍弱;最后到达两个声部的均衡,让学生体验不同力度的演唱效果。

②学生随伴奏录音演唱歌曲。

3、教学拓展

(1)教师从唱歌姿势、气息、力度、演唱形式等方面,启发学生如何唱好歌曲。

(2)完整表现歌曲。

4、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积极发言,通过这首歌的学习,有哪些音乐方面的收获。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5、作业:背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后记

本节课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交流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通过演唱增强学生表演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歌唱愿望,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激发学生不断探究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多角度深化学生对通俗歌曲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2、通过对比、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客观评价、鉴赏通俗歌曲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3、了解通俗歌曲的特点,对通俗歌曲有一定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并能主动参与讨论;能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歌曲,体会民族音乐元素与流行元素的融合。

教学重点:了解通俗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1)听辨《新贵妃醉酒》和《菊花台》片段。

(2)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在这两首歌曲中出现了哪些民族元素?

2、欣赏《黄土高坡》

(1)感受“西北风”歌曲风格。

①学生聆听歌曲《一无所有》《信天游》《我热恋的故乡》。

②思考:歌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③教师简介“西北风”歌曲。

(2)欣赏歌曲

①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聆听。

②师生共同分析歌曲特点:高亢、粗犷,民间音乐与现代摇滚节奏相结合,音域宽广,采用“喊唱”的唱法。

(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3、欣赏《青藏高原》

(1)聆听歌曲

①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聆听。

②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2)对比欣赏不同版本的《青藏高原》(索朗旺姆、李娜、韩红演唱的版本) 提问:几个

版本的《青藏高原》给你我们不同的感受?不同歌手对通俗音乐中民族元素与流行元素的表达有何不同?

4、欣赏《弯弯的月亮》

(1)聆听歌曲

①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聆听。

②教师提出问题: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融入了哪些民族语流行元素? ③再次聆听,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从歌词、调式、配器的民族化方面进行探究与思考,歌曲的民族风格与流行元素是怎样结合的。

(2)教师播放歌曲,学生随录音轻声哼唱。

5、拓展探究

(1)师生共同探讨:

①什么是通俗音乐?

②通俗歌曲有什么主要特点?

(2)小结下课

6、作业 背唱 《青藏高原》

第三课时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教学内容:1、《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蓝花花》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西北民歌根据西北民歌改变的音乐作品。

2、聆听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钢琴《蓝花花》,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知道变奏曲形式,并能够创造性地将一个乐句的旋律进行变奏。

3、知道陕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儿”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难点:信天游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 钢琴 、 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进一步加深学习《黄河水手歌》。

2、演唱上要求模仿演唱风格和特点。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感受作品整体风格。

2、问题:

①整首作品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②作品中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3、师综合学生的回答做进一步介绍作品。

①作品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属山歌类)信天游歌词一般为七言两句体,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

②信天游的音乐曲调起伏较大,音调高亢、舒展、宽广。

③作品曲式结构为兼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 歌曲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 三 部 分

4、再聆听作品:

(三)欣赏钢琴独奏曲《蓝花花》

1、聆听整首作品感受风格。

2、问题:

①音乐的基本情绪是什么?给你的什么感觉?

②你能说出作品是什么曲式?

3、介绍、分析作品《蓝花花》

①钢琴独奏去《蓝花花》是以陕北民歌《蓝花花》为主题材料写成的变奏曲。

②作品《蓝花花》以淳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花花。

4、学唱《蓝花花》主题音乐。(让学生体验旋律的风格特点)

5、再欣赏、聆听。

(四)创造实践活动:

1、给学生一段旋律,让学生改变节拍或装饰加花的方法,将旋律进行变奏。

2、让学生以小组或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最后进行评比。

3、每组派学生代表展示作品。

4、教师给学生综合评价并对他们的创造表示肯定。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背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相关内容

  • 2016秋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2016秋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学校:马家堰中心小学 授课人:汤光翠 第一课 我的祖国教学目标: 1. 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 ...

  • 一年级音乐 教案
  • 清源镇学区 2016至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教 者: 清源镇学区集体备课组 清源镇学区 小学音乐集体备课组成员名单 组 长:李建学 成 员:李建学 宣 宏 王春花 张福德 周丽霞 李晓樱 王晓霞 孙杰善 王文飞 张 琴 备课要求: 1. 组长每周四组织备课组成员,对下周所备教案 ...

  • 2016年秋季学期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3课 苹果丰收教案
  • 苹果丰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苹果丰收>,感受朝鲜歌曲的风格,指导学生表达歌曲喜悦的心情. 2.通过学唱<苹果丰收>二声部,提高合唱表演能力,并培养学生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 教学难点: 自学第一乐段及二声部的演唱. 教具准备: 课件.手风琴. ...

  • 2016新版一年级上册[影子]第二课时教案
  • 2016新版一年级上册<影 子>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导入 (一)拼读生字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子>这课的字词,今天老师把这些生字宝宝们也带来了,看看小朋友们还认不认识他们呀? (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影.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 1. ...

  • 2016六年级美术
  • 清源镇学区 2016至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六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教 者: 清源镇学区集体备课组 清源镇学区 小学音乐集体备课组成员名单 组 长: 李建学 成 员: 高吉魁 张洁琼 杨奎山 李志霞 李慧 徐德奎 李玉娜 王鹏山 李作庆 靳昉 王文飞 备课要求: 1. 组长每周四组织备课组成员,对下周 ...

  • 最新2016学年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光辉的历程 第一课<游击队歌>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 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 ...

  • 2016最新一年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1---4课(辽师大版)
  • 第1课 请跟我来 教学目标:1.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 2.体会成为小学生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喜悦. 3.表现对小学生生活的美好憧憬. 教学重点和难点: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都有什么变化,这是本文重点.想想自己的愿望并画出来是课文的难点.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准备 ...

  • 2016新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2)10+升国旗1教案
  • 10 升国旗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4个字及一种新笔画. 3.让学生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4.让学生感受到升国旗的庄严,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首清新自然.简洁易懂的儿童诗,描写 ...

  • 2015-2016学年度三年级信息上册教案(新贵州版
  • 开阳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 年 级 信 息 技 术 教 案 执教人:李秋毅 第一单元:小熊历险记 --初识信息与信息技术 活动1:分析漫画,认识身边的信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观察漫画,分析漫画. 2.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的形式. 3.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