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导学案学生版.doc

第6课◆逍遥游

——在心灵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学习目标》

1. 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及

文言句式。

2. 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说理的方法。了解庄子想像奇特、意境

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3. 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能辩证的评价庄子的思想,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体会文章的语言。2、在15分钟内,独立书面完成所有预习自测题目。3、标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到“我的疑问处”。

预 习 案 (一课时)

自主学习引导

走近作家作品: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权势的不合作者——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目无全牛》《踌躇满志》《游刃有余》《望洋兴叹》《螳臂当车《东施效颦》《鹏程万里》《白驹过隙》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

写作背景: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

“逍遥”,也写作“消摇”。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

那就是逍遥。“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

预 习 自 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北冥( ) 鲲鹏( ) 抟( ) 迁徙( ) 坳堂( ) 草芥( ) 夭阏( ) 决起( ) 蜩蝉( ) 舂粮( ) 蟪蛄( ) 大椿( ) 斥鴳( ) 泠然( ) 万仞( ) 蓬蒿( ) 抢( ) 小知( ) 数数( )然 2. 文言现象梳理 通假字 冥: 反 知: 而: 辩: 辩: 一词多意 若 名 之 而 词类活用 固定句式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

探 究 案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积累“若”等文言词汇,体会鲲、鹏形象的象征意义。 2、梳理课文一、二段文意,学习以寓言故事设喻说理的方法。

3、感悟庄子追求自由的人生观。

合作探究

探究一:课文第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二:文章中大鹏是一种什么形象?作者不惜笔墨描述大鹏用意何在?

探究三:给第二段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探究四: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

探究五:翻译下列句子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探 究 案

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庄子的名言名句。

2、学习本文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说理的写作技巧。 3、辩证地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合作探究 探究一:第三段写了哪些人?可分为几类?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探究二. :第三段中阐明了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阐述此观点的?

探究三:翻译下列句子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探究四:庄子文章的浪漫主义风格和一些创造性的艺术创作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请谈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方法和技巧?

课外拓展 ★庄子思想 (1)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庄子·养生主》

(2)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 ★庄子寓言

《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 ◆庄子名言:

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3、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4、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5、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有关庄子的文段

◆庄周先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等可爱的人物,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尽的人格魅力。很难用一种中规中矩的评价来概括他的一生,我们未尝不可说,庄周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逻辑学家,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高手,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隐士,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这一切,都不足以窥见他生前的点点滴滴。他本人也自命不凡,在他眼底下,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叽叽喳喳、跳跃扑腾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如争吵不休的猴子。读读他笔下大鹏和小鸟的比喻,河伯与海神的对话,以及井底之蛙的设喻,便可见他的胸襟。(《忙里偷闲读庄子》节选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在如此清贫的生活之中,仍保有一颗宁静之心的人,非庄子莫属。在功名利禄、宦海烟云的俗世几经浮沉,惟有庄子,常常磨洗那片心灵的明镜,才不致被滔滔的官场蜗角虚名所动,始终保持一颗善鉴万类的赤子之心。(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明月为镜,昭然我心》节选) ◆李白曾写过一首述志诗: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在诗中,李白以冲天而起的大鹏自比,表示自己志大才高,气魄非凡;即令时运不好,也决不屈服,表现了一种睥睨一切,虽败不馁的英雄气概。李清照词中亦有“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放之语。

2

岳飞取表字“鹏举”。人们用“鹏抟”(喻指人的奋发有为)、“大展

鹏图”(“鹏图”形容人的宏大志向)、“鹏程万里”(“鹏程”比喻人的远大前程)互相祝愿着,传达着不平凡的志向。“鹏”这个意象正是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

◆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看破生死关。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

◆庄子渴望“逍遥游”,即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要“无为”,做“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其实,庄子并非生来就无入世之心,但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如此污浊,他的心灵就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了。因此,《逍遥游》其实是庄子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而且,庄子自己也很难达到他所主张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所以,他一方面强调大至鲲鹏小至尘埃都“有所待”因而不自由,另一方面又反复强调“小大之辩”。只有把庄子放到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去审视,才能更好地认识庄子其人及其文。

◆先秦诸子:

儒家:孔子(孔丘)——《论语》 孟子(孟轲)——《孟子》 荀子(荀况)——《荀子》

道家:老子(李聃)——————《老子》(《道德经》)

庄子(庄周)——————《庄子》(〈南华经〉) 同是道家,庄子与老子有何区别?

老子 以箴言表达 凭直觉感受 微笑待人 说给心听 教人 庄子 以散文描述 靠聪慧领悟 狂笑处世 直指心灵 嘲人

法家:韩非子(韩非)—————〈韩非子〉 兵家:孙子(孙武)——————〈孙子兵法〉

一课一法:文言文筛选信息的方法

1、读,就是要对给定的材料进行整体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层次。2、找,就是要依据题干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带着问题去理解、辨析3、辩、就是要辨明信息的边界。信息的边界规定了信息的外延。4、断、就是判断正误,选出准确的答案。此外还要注意: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第6课◆逍遥游

——在心灵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学习目标》

1. 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及

文言句式。

2. 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说理的方法。了解庄子想像奇特、意境

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3. 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能辩证的评价庄子的思想,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体会文章的语言。2、在15分钟内,独立书面完成所有预习自测题目。3、标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到“我的疑问处”。

预 习 案 (一课时)

自主学习引导

走近作家作品: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权势的不合作者——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目无全牛》《踌躇满志》《游刃有余》《望洋兴叹》《螳臂当车《东施效颦》《鹏程万里》《白驹过隙》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

写作背景: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

“逍遥”,也写作“消摇”。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

那就是逍遥。“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

预 习 自 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北冥( ) 鲲鹏( ) 抟( ) 迁徙( ) 坳堂( ) 草芥( ) 夭阏( ) 决起( ) 蜩蝉( ) 舂粮( ) 蟪蛄( ) 大椿( ) 斥鴳( ) 泠然( ) 万仞( ) 蓬蒿( ) 抢( ) 小知( ) 数数( )然 2. 文言现象梳理 通假字 冥: 反 知: 而: 辩: 辩: 一词多意 若 名 之 而 词类活用 固定句式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

探 究 案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积累“若”等文言词汇,体会鲲、鹏形象的象征意义。 2、梳理课文一、二段文意,学习以寓言故事设喻说理的方法。

3、感悟庄子追求自由的人生观。

合作探究

探究一:课文第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二:文章中大鹏是一种什么形象?作者不惜笔墨描述大鹏用意何在?

探究三:给第二段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探究四: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

探究五:翻译下列句子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探 究 案

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庄子的名言名句。

2、学习本文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说理的写作技巧。 3、辩证地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合作探究 探究一:第三段写了哪些人?可分为几类?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探究二. :第三段中阐明了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阐述此观点的?

探究三:翻译下列句子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探究四:庄子文章的浪漫主义风格和一些创造性的艺术创作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请谈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方法和技巧?

课外拓展 ★庄子思想 (1)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庄子·养生主》

(2)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 ★庄子寓言

《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 ◆庄子名言:

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3、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4、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5、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有关庄子的文段

◆庄周先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等可爱的人物,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尽的人格魅力。很难用一种中规中矩的评价来概括他的一生,我们未尝不可说,庄周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逻辑学家,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高手,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隐士,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这一切,都不足以窥见他生前的点点滴滴。他本人也自命不凡,在他眼底下,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叽叽喳喳、跳跃扑腾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如争吵不休的猴子。读读他笔下大鹏和小鸟的比喻,河伯与海神的对话,以及井底之蛙的设喻,便可见他的胸襟。(《忙里偷闲读庄子》节选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在如此清贫的生活之中,仍保有一颗宁静之心的人,非庄子莫属。在功名利禄、宦海烟云的俗世几经浮沉,惟有庄子,常常磨洗那片心灵的明镜,才不致被滔滔的官场蜗角虚名所动,始终保持一颗善鉴万类的赤子之心。(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明月为镜,昭然我心》节选) ◆李白曾写过一首述志诗: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在诗中,李白以冲天而起的大鹏自比,表示自己志大才高,气魄非凡;即令时运不好,也决不屈服,表现了一种睥睨一切,虽败不馁的英雄气概。李清照词中亦有“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放之语。

2

岳飞取表字“鹏举”。人们用“鹏抟”(喻指人的奋发有为)、“大展

鹏图”(“鹏图”形容人的宏大志向)、“鹏程万里”(“鹏程”比喻人的远大前程)互相祝愿着,传达着不平凡的志向。“鹏”这个意象正是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

◆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看破生死关。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

◆庄子渴望“逍遥游”,即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要“无为”,做“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其实,庄子并非生来就无入世之心,但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如此污浊,他的心灵就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了。因此,《逍遥游》其实是庄子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而且,庄子自己也很难达到他所主张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所以,他一方面强调大至鲲鹏小至尘埃都“有所待”因而不自由,另一方面又反复强调“小大之辩”。只有把庄子放到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去审视,才能更好地认识庄子其人及其文。

◆先秦诸子:

儒家:孔子(孔丘)——《论语》 孟子(孟轲)——《孟子》 荀子(荀况)——《荀子》

道家:老子(李聃)——————《老子》(《道德经》)

庄子(庄周)——————《庄子》(〈南华经〉) 同是道家,庄子与老子有何区别?

老子 以箴言表达 凭直觉感受 微笑待人 说给心听 教人 庄子 以散文描述 靠聪慧领悟 狂笑处世 直指心灵 嘲人

法家:韩非子(韩非)—————〈韩非子〉 兵家:孙子(孙武)——————〈孙子兵法〉

一课一法:文言文筛选信息的方法

1、读,就是要对给定的材料进行整体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层次。2、找,就是要依据题干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带着问题去理解、辨析3、辩、就是要辨明信息的边界。信息的边界规定了信息的外延。4、断、就是判断正误,选出准确的答案。此外还要注意: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相关内容

  • 我爱上了你你却伤透了我.doc歌词
  • 我爱上了你你却伤透了我 作词:徐蔚 作曲:熊七梅 编曲:郑力宾 演唱:熊七梅 不知不觉我爱上了你 走火入魔忘了自己 掏心掏肺我把真情送给你 盼望得到你一丝丝回应 骄傲的我遇见了你 变得卑微处处小心 想得到你的笑你温暖的怀抱 你却像一座冰山融化不掉 我爱上了你你却伤透了我 撕碎的心该怎么去拼凑 我爱上 ...

  • 我的理想.doc(普通话考试)
  • 我的理想(我喜爱的职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想当科学家,有的人想做大老板,有的人想成为一名军人,而我的愿望则是当一名小学教师. 我记得有人说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才会感到快乐,而我喜欢的职业就是教师.我喜欢这个职业是有很多原因的,首先就个人而言,我特别喜欢小孩,喜欢和小朋友们呆一块,一起唱歌, ...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学案2.3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土多德3.doc
  • 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1.以史实说明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的贡献,并以一句话评价其贡献. 贡献:(1)哲学领域:①继承又突破柏拉图的思想.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 ".②确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 ...

  • (新)关于风流人物的作文(DOC)
  • 关于风流人物的作文(DOC) 关于风流人物的作文 展望古今中外风流人物,看历史的车辙辗转,留下了辉煌的痕迹,触动了我的心灵. 项羽触动了我的心灵.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的霸王,一位诸侯混乱中力挽狂澜的能者,令各路诸侯匍匐称臣的王君,一位破釜沉舟以激动士兵的将帅,垓 ...

  • 初一语文斑羚飞渡课堂实录1人教版.doc
  • <斑羚飞渡>课堂实录 (环节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给你们讲一个动物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人森林里,有一次森林里发大火,这场大火把一个蚂蚁家族围困在中央,于是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可是面对这熊熊燃烧的大火,蚂蚁家族是怎么逃出这个火海的呢?同学 ...

  •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九峰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 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颔联(h àn ) 旋风(xu án ) 便宜从事(bi àn ) 蒙头转向(m ēng ) .... B .洗涮(shu àn ) 伎俩(j ì) 岌岌可危( ...

  • 教育选修课论文:浅析春秋战国时期教育
  • 浅析春秋战国时期教育 --理学院 物理学 物理091本 ***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伴随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社会思潮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周室衰微,诸侯僭越,礼乐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从而形成了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在此情况下,教育由" ...

  • 北舞校花自爆模特行业是个大染缸 (组图)
  • 北舞校花自爆模特行业是个大染缸 (组图) 网络图文/玉郎整理 360doc 梦妮Gabby,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获得各个大赛冠亚季军及新人奖等奖项,拥有一副清纯中透露着大气的面孔,一双大眼睛仿佛会说话,性格开朗阳光,对待长辈尊敬,对待事业认真,对待朋友仗义,当她无论 ...

  • 中国数百年来的未解之谜:以下为部分真实事件详细情况,可以百度搜索验证
  • http://www.jpgushi.com/o/c/4704.html 中国数百年来的未解之谜:以下为部分真实事件详细情况,可以百度搜索验证 http://www.nx.cn/thread-5605927-1-1.html 1626年到2011年中国大陆的鬼神宗教灵异事件:以下为部分真实事件详细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