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

培智学校

《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

(送审稿)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研制组

2015年5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 2

一、课程性质 ……………………………………………………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 4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 6

一、导言 …………………………………………………………… 6

二、总目标 …………………………………………………………… 7

三、分目标 …………………………………………………………… 7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 9

一、内容说明 ………………………………………………………… 9

二、课程内容 ………………………………………………………… 12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 15

一、教学建议………………………………………………………… 15

二、评价建议………………………………………………………… 16

三、教材编写建议 ……………………………………………………… 18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 19

第五部分

附录 ………………………………………………………………… 21

第一部分 前 言

美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

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学习继承传统美术造型表现的同时,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培智学校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初步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审美情趣、美术素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公民。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愉悦性、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与培智学校学生智能发展、社会适应、生活实践的关联,使培智学校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改善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 课程性质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培智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逐步发展感知能力、辨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进行造型表现,结合生活体验,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习欣赏和了解不同时代与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其历史和文化内涵,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通过绘画、手工等造型方式自由表达情绪情感,表现个性和创意,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与满足,增强学习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坚信每个培智学校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原有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培智学校学生,选择基础的、适合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了解并感受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有效的教育。

(二)激发培智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培智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情自由地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培智学校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运用自己喜爱的艺术手段反映和表现生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学生智能发展及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培智学校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感受力,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和观念。

(四)培养创新意识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特别重视对培智学校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培智学校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培智学校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

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二)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

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将动作发展、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与四个学习领域相结合,分别设计课程内容与具体目标,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智能发展和社会适应。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培智学校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美术课程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这些建议均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开放性,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具体目标发展。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采纳和改编教学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学活动更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导言(800字)

美术教育具有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任务不仅是传授美术知识,进行美术技能训练,提高学生造型能力,还应该发挥课程育人功能的要求,强化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教学的教育性,突出培智教育“育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绘画与手工)课作为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最具操作性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措施。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对视觉形象美的感知与描摹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启迪智慧,促进智能发展,陶冶情操的目的,从而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提升生活品质。

美术教学借助美术作品进行直观的欣赏活动是培智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对各类

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可以提高辨别美丑的能力,可以形象地教育、鼓舞、激励学生,弘扬美德,提高道德修养,生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以及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完善人格、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美术教学是提高培智学校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提高视觉敏锐度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地丰富形象贮存,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观察、想象、实践能力。

培智学校的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学生的生活需要又要关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 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实践。在教学活动中,将手、眼、脑等多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提高视觉感知和手部运动的协调与配合能力,改善学生在行为动作、情绪情感等方面的状况,对适应社会生存和促进个体发展具有双重价值。

二、总目标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培智学校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加美术活动。学习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表达情感与思想,优化环境与生活。

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取向,个人喜好,实施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发展个性,学练结合,启发创意。

学会运用合适的工具、媒材,通过绘画和手工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辨识能力;发展绘画、手工制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尝试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和表现美,愉悦学生的身心,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促进智能发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提高培智学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三、分目标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 观察、辩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学会运用对称、重复、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游戏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 通过对合适的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学习和训练,逐步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 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乐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陶冶情操。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 了解浅显的设计与工艺的知识、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简单的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尝试学习有创意的工艺制作方法,逐步提高关注身边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 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简单的设计与制作,体验设计与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 3. 养成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并进行比较、辨识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学习态度,产生美化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 感受自然美,关注生活中美的事物与现象。了解美术作品的主题、内容、表现形式与风格。初步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 学习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辨识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简单的美术欣赏方法,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促进智能发展。

3. 逐步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发展审美情趣。崇尚文明,了解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品味。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 简单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围绕主题,通过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综合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提高生活品质。

2. 初步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美术活动。

3. 开阔视野,丰富想象的空间,启发对未知领域的求知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陶冶生活情趣,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内容说明

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课程安排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课程内容、具体目标和评价要点(附录)三部分组成。课程内容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具体目标针对课程内容提出一些较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要求。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泥塑、拓印以及手工制作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要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学习水平,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尝试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体验的过程。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简单的设计与制作,尝试表达意图,优化环境与生活,初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制作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的含义既包括对身边常见物品的造型特征认识与了解,也包括美的意识、简单的设计思维与基本的制作手段。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初步形成设计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动作协调为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康复训练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关注日常生活和周边环境,体现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培智学校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识作品的主题内容、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在教学中,还应在“欣赏•评述”领域中关注学生情绪、情感的培养与调整,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学会保持安静,形成稳定、愉快的情绪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增强审美能力。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考虑不同的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于培智学校学生欣赏的美术作品,可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结合到美术欣赏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将欣赏与操作、表演、音乐、视频、动画等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尝试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民俗的联系,还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生活的角度学会观察、辨识、比较、分析,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逐步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培智学校学生主动学习、尝试探索、努力创新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合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 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样

并突出培智学校美术学科特点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机地将康复训练融入到美术活动中,以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为主,康复训练为辅。让美术教育对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情感的健康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不断增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

议 培智学校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康复训练有机地融入到美术课程内容中,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

(一)坚持面向

全体培智学校学生的教学观

尊重每一个培智学校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要因地制宜,灵活地选用和创造适合当地美术教学条件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

明确“育人为本”的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信息资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练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精心策划和设计,注重个别化教学,提高培智学校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三)营造有利于启发创新意识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设置问题情境,提供原型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辨识、想象和表现等活动,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创新意识,并运用美术语言和多种媒材加以表达,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多给培智学校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

遵循培智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审美和美术学习规律,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多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识、体验、分析、比较、联想、判断等方法,积极开展探究、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充分表达感受,努力提高审美能力。

(五)引导培智学校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

通过观察、辨识、体验、构思、描绘、塑造、设计和制作等美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逐渐形成他们的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提高培智学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重视对培智学校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师要积极探索和研究适合培智学校学生身心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的多种学习方法,并用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发展视知觉和身体协调能力,美术欣赏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美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探索各种生动有趣、适合培智学校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图片、影像、范画、演示以及故事、游戏、表演、音乐、参观、回忆等方式,增强培智学校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他们检索美术信息,利用数码相机和计算机创作美术作品,互动交流。

(八)培养培智学校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稳定愉快的情绪,健康乐观的心态,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美术学习、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和自身行为习惯做起,逐渐形成关心他人和集体、爱护环境和公共财物等良好行为习惯。

(九)融入康复训练,促进培智学校学生智能发展

在具体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依据学生智力与能力水平,把康复训练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动作发展、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补偿功能,开发潜能,更好地适应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需要,促进智能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评价建议

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培智学校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依据,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应有形成性评价和简单的自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动手操作和基本的审美意识等方面的评价。

(一)依据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努力体现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指导、激励与反馈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审美体验、情感态度、身体康复等方面的逐步发展。同时,通过评价获得更多的信息反馈,帮助美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二)注重培智学校学生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

不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通过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动手操作和基本的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激励性。评价可以采用个人或小组展示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并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向学生反馈评价的结果,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培智学校学生美术作业

在对美术作业进行评价时,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注重分层评价和个性

化评价。评价结果可以是语言、动作、积分或实物奖励,也可以是评语与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可以从画面色彩、绘画内容、造型方式、制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通过评价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进一步发展美术造型能力。

(四)有条件的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

美术学习档案袋是一种用来记录培智学校学生整个美术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学生在档案袋中汇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资料,包括日常练习、主题构思、参考资料、创作过程的记录、自我评述、他人的评价等。

在有关的专题研究或个案研究中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进行分析、研究、评价,增进对培智学校学生的了解,提高教学效果。

借助美术学习档案袋,举办以评价为目的的展示和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与教师共同完成对美术学习的评价。

三、教材编写建议

培智学校美术教材是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教师参考用书和学生用书。教材是引导培智学校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美术技能掌握、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美术教材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知水平、审美趣味、造型表达、创新意识等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依据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编写美术教材

教材的编写应依据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以学段标准和培智学校学生智力和动作水平为参考,努力满足培智学校学生特殊需要,以有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以提示、设疑、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支持学生学习。

(二)实现内容组织的综合性和合理性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教科书一般包括课题、作品范例、教学辅助图、学习活动图片、文字内容、作业方式和评价要求等。在编写教科书时,可采用单元式、单课式或单元和单

课组合式等多种形式,努力实现内容组织的合理性与综合性、注意教科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适当降低知识技能的难度,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选择美术(绘画与手工)教科书内容时,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也要包含经典的外国美术作品,并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的喜好和接受能力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四)鼓励美术(绘画与手工)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

美术(绘画与手工)教材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培智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生活为核心。美术(绘画与手工)教材以教科书为主,辅以画册、图片、标本实物、作品以及相关的视听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软件,以形成集成和互动的优势,加强美术教学的效果,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出版部门要积极探索,编写与出版有特色的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教材。同时鼓励各地积极开发地方教材、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 (五)重视美术教育与康复活动的融合

美术教学活动可与培智学校学生的康复训练紧密联系。选择美术(绘画与手工)教科书内容时,特别关注其操作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既要注重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要渗透康复教育理念、操作方法,以促进培智学校学生潜能的开发、智能的提升以及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满足培智学校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多样性和实用性的需求,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 (一)满足学习美术的基本条件

在美术学习中,必备的美术学习材料和工具包括绘画材料、工具和手工材料、工具。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应考虑培智学校学生使用的安全性。

在美术学习中,必须配备美术教学所需的材料、工具及相关设备,包括线描、水彩画、水粉画、中国画、版画等绘画材料和工具;手工、泥工材料和工具;美术专用教室,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以及展示培智学校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可供美术课程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图书、杂志、录像、光盘等。

(二)开发利用校内外美术资源

学校美术资源主要包括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教师可以利用室外景色、花草树木、长廊和橱窗、运动会、美术展览、联欢会、学生摄影作品展等校园中的现有资源,提高美术教学效果。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美术社团等各类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美术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坊)、青少年宫、文化宫以及动植物园、公园、游乐场、商店、社区、村庄等校外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三)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自然材料等。

社会文化资源包括传统的文化(民俗、民间工艺和古建筑等)和现代的文化(当代的视觉影像、建筑和装饰、艺术家的美术作品等);历史文化遗迹及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体活动、节庆、纪念日、建设成就、重大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影视、戏剧等。教师可以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四)运用网络平台开发美术教学资源

有条件的学校应运用网络(教育网站、美术专题网站、论坛、博客等),收集合适资料,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不断获取美术教育的信息,了解美术教育的最新动态,开发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间的培智学校学生美术作品、教师美术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引进优质美术教学资源,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五)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各地区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美术课程资源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要根据地方特点、学校特点、师生特点,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构建地方或学校的培智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第五部分 附录

评价要点: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

1、能参与美术体验活动,并产生兴趣。

2、通过各种美术体验活动,努力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在活动中逐步提高学习参与能力。

3、辨别6种以上颜色,能抓握好工具,均匀涂色。 4、能画出多种线条,并能够组成多种不同的图形。

5、能掌握折、叠、搓、揉、压等基本的手工制作方法。

(二)“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

1、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身边常见物品的形状、颜色与用途。

2、尝试运用多种媒材进行组合,完成简单的设计和制作活动。

3、安全地使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能有自我保护意识。

4、逐步提高造型活动过程中所需的动作技能。

(三)“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

1、用简单的语言、动作、表情表达对美术作品和生活场景、自然景色的感受。

2、能注视、追视目标。

3、乐于参与欣赏学习活动,保持稳定的情绪。

(四)“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

1、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喜欢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能有独特的个性表达。

2、在美术学习活动中,逐步提高身体动作、手部操作协调与配合能力。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

1、对造型表现活动有兴趣,能表现有空间感的绘画与立体造型。 2、能运用常见的线条、形状、颜色进行造型活动,并能够表现一定的肌理效果。

3、能抓握好工具,比较均匀地涂色。色彩表达更加丰富。

(二)“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

1、了解简单的绘画形式原理,有兴趣地参与绘画制作过程。

2、能对常见物品的形状与用途进行简单的描述。

3、能借助图形模板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完成简单的生活用品的制作。

4、能用撕、拼、粘、贴、折、搓、揉等多种方法进行设计制作,安全地使用美术工具和媒材,能适应较长的时间的美术活动。

(三)“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

1、能有兴趣的关注美术作品,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

2、能用合适的语句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3、能辨识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四)“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

1、有兴趣地参与造型游戏活动,并乐于与同学互动。

2、对各种美术材料以及制作方法感兴趣。

3、愿意表达自己对美术活动的感受及对同学作品的评述。

4、在活动前做好相应准备,并在结束时配合老师进行收拾整理。

5、会使用相机、计算机等科技媒材进行造型活动。

第三学段(7~9年级)

(一)“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

1、能运用明暗、肌理、空间等造型元素,组合、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进行造型活动。

2、合理安排画面,用比较丰富的颜色,表现一定的空间关系。

3、比较熟练地使用废旧物品、粘土等材料,围绕主题进行造型活动。

4、能手眼协调、灵活地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完成造型活动。

(二)“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

1、能围绕生活用品、家用电器、服装服饰等,进行有意识的模仿设计。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进行创意设计。

3、能够与同学交流合作,开展设计制作活动。

4、能在原有的图像或造型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能通过语言描述进行想象设计。

(三)“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

1、喜欢欣赏中国画、油画、水彩、版画、雕塑、动漫等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2、能认识和了解乡土艺术、民间艺术,国内外文化遗产的艺术特色。

3、能发现日常生活中物品的造型、材质、颜色等美的因素。

4、在美术欣赏活动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注意力。

(四)“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

1、能初步的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

2、能尝试借助互联网、辞书和美术专业书籍等,查阅相关资料。

3、能使用传统媒材和新型媒材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4、围绕生活需求和校内外活动,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技能解决相关的问题。

5、完成的绘画和手工作品能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体现自我价值。

培智学校

《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

(送审稿)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研制组

2015年5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 2

一、课程性质 ……………………………………………………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 4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 6

一、导言 …………………………………………………………… 6

二、总目标 …………………………………………………………… 7

三、分目标 …………………………………………………………… 7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 9

一、内容说明 ………………………………………………………… 9

二、课程内容 ………………………………………………………… 12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 15

一、教学建议………………………………………………………… 15

二、评价建议………………………………………………………… 16

三、教材编写建议 ……………………………………………………… 18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 19

第五部分

附录 ………………………………………………………………… 21

第一部分 前 言

美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

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学习继承传统美术造型表现的同时,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培智学校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初步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审美情趣、美术素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公民。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愉悦性、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与培智学校学生智能发展、社会适应、生活实践的关联,使培智学校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改善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 课程性质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培智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逐步发展感知能力、辨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进行造型表现,结合生活体验,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习欣赏和了解不同时代与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其历史和文化内涵,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通过绘画、手工等造型方式自由表达情绪情感,表现个性和创意,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与满足,增强学习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坚信每个培智学校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原有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培智学校学生,选择基础的、适合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了解并感受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有效的教育。

(二)激发培智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培智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情自由地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培智学校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运用自己喜爱的艺术手段反映和表现生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学生智能发展及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培智学校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感受力,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和观念。

(四)培养创新意识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特别重视对培智学校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培智学校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培智学校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

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二)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

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将动作发展、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与四个学习领域相结合,分别设计课程内容与具体目标,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智能发展和社会适应。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培智学校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美术课程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这些建议均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开放性,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具体目标发展。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采纳和改编教学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学活动更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导言(800字)

美术教育具有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任务不仅是传授美术知识,进行美术技能训练,提高学生造型能力,还应该发挥课程育人功能的要求,强化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教学的教育性,突出培智教育“育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绘画与手工)课作为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最具操作性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措施。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对视觉形象美的感知与描摹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启迪智慧,促进智能发展,陶冶情操的目的,从而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提升生活品质。

美术教学借助美术作品进行直观的欣赏活动是培智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对各类

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可以提高辨别美丑的能力,可以形象地教育、鼓舞、激励学生,弘扬美德,提高道德修养,生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以及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完善人格、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美术教学是提高培智学校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提高视觉敏锐度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地丰富形象贮存,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观察、想象、实践能力。

培智学校的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学生的生活需要又要关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 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实践。在教学活动中,将手、眼、脑等多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提高视觉感知和手部运动的协调与配合能力,改善学生在行为动作、情绪情感等方面的状况,对适应社会生存和促进个体发展具有双重价值。

二、总目标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培智学校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加美术活动。学习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表达情感与思想,优化环境与生活。

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取向,个人喜好,实施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发展个性,学练结合,启发创意。

学会运用合适的工具、媒材,通过绘画和手工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辨识能力;发展绘画、手工制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尝试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和表现美,愉悦学生的身心,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促进智能发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提高培智学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三、分目标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 观察、辩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学会运用对称、重复、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游戏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 通过对合适的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学习和训练,逐步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 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乐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陶冶情操。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 了解浅显的设计与工艺的知识、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简单的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尝试学习有创意的工艺制作方法,逐步提高关注身边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 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简单的设计与制作,体验设计与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 3. 养成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并进行比较、辨识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学习态度,产生美化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 感受自然美,关注生活中美的事物与现象。了解美术作品的主题、内容、表现形式与风格。初步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 学习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辨识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简单的美术欣赏方法,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促进智能发展。

3. 逐步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发展审美情趣。崇尚文明,了解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品味。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 简单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围绕主题,通过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综合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提高生活品质。

2. 初步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美术活动。

3. 开阔视野,丰富想象的空间,启发对未知领域的求知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陶冶生活情趣,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内容说明

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课程安排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课程内容、具体目标和评价要点(附录)三部分组成。课程内容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具体目标针对课程内容提出一些较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要求。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泥塑、拓印以及手工制作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要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学习水平,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尝试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体验的过程。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简单的设计与制作,尝试表达意图,优化环境与生活,初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制作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的含义既包括对身边常见物品的造型特征认识与了解,也包括美的意识、简单的设计思维与基本的制作手段。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初步形成设计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动作协调为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康复训练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关注日常生活和周边环境,体现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培智学校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识作品的主题内容、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在教学中,还应在“欣赏•评述”领域中关注学生情绪、情感的培养与调整,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学会保持安静,形成稳定、愉快的情绪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增强审美能力。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考虑不同的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于培智学校学生欣赏的美术作品,可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结合到美术欣赏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将欣赏与操作、表演、音乐、视频、动画等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尝试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民俗的联系,还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生活的角度学会观察、辨识、比较、分析,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逐步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培智学校学生主动学习、尝试探索、努力创新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合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 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样

并突出培智学校美术学科特点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机地将康复训练融入到美术活动中,以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为主,康复训练为辅。让美术教育对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情感的健康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不断增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

议 培智学校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康复训练有机地融入到美术课程内容中,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

(一)坚持面向

全体培智学校学生的教学观

尊重每一个培智学校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要因地制宜,灵活地选用和创造适合当地美术教学条件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

明确“育人为本”的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信息资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练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精心策划和设计,注重个别化教学,提高培智学校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三)营造有利于启发创新意识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设置问题情境,提供原型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辨识、想象和表现等活动,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创新意识,并运用美术语言和多种媒材加以表达,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多给培智学校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

遵循培智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审美和美术学习规律,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多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识、体验、分析、比较、联想、判断等方法,积极开展探究、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充分表达感受,努力提高审美能力。

(五)引导培智学校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

通过观察、辨识、体验、构思、描绘、塑造、设计和制作等美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逐渐形成他们的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提高培智学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重视对培智学校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师要积极探索和研究适合培智学校学生身心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的多种学习方法,并用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发展视知觉和身体协调能力,美术欣赏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美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探索各种生动有趣、适合培智学校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图片、影像、范画、演示以及故事、游戏、表演、音乐、参观、回忆等方式,增强培智学校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他们检索美术信息,利用数码相机和计算机创作美术作品,互动交流。

(八)培养培智学校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稳定愉快的情绪,健康乐观的心态,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美术学习、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和自身行为习惯做起,逐渐形成关心他人和集体、爱护环境和公共财物等良好行为习惯。

(九)融入康复训练,促进培智学校学生智能发展

在具体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依据学生智力与能力水平,把康复训练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动作发展、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补偿功能,开发潜能,更好地适应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需要,促进智能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评价建议

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培智学校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依据,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应有形成性评价和简单的自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动手操作和基本的审美意识等方面的评价。

(一)依据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努力体现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指导、激励与反馈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审美体验、情感态度、身体康复等方面的逐步发展。同时,通过评价获得更多的信息反馈,帮助美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二)注重培智学校学生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

不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通过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动手操作和基本的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激励性。评价可以采用个人或小组展示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并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向学生反馈评价的结果,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培智学校学生美术作业

在对美术作业进行评价时,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注重分层评价和个性

化评价。评价结果可以是语言、动作、积分或实物奖励,也可以是评语与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可以从画面色彩、绘画内容、造型方式、制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通过评价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进一步发展美术造型能力。

(四)有条件的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

美术学习档案袋是一种用来记录培智学校学生整个美术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学生在档案袋中汇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资料,包括日常练习、主题构思、参考资料、创作过程的记录、自我评述、他人的评价等。

在有关的专题研究或个案研究中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进行分析、研究、评价,增进对培智学校学生的了解,提高教学效果。

借助美术学习档案袋,举办以评价为目的的展示和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与教师共同完成对美术学习的评价。

三、教材编写建议

培智学校美术教材是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教师参考用书和学生用书。教材是引导培智学校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美术技能掌握、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美术教材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认知水平、审美趣味、造型表达、创新意识等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依据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编写美术教材

教材的编写应依据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以学段标准和培智学校学生智力和动作水平为参考,努力满足培智学校学生特殊需要,以有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以提示、设疑、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支持学生学习。

(二)实现内容组织的综合性和合理性

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教科书一般包括课题、作品范例、教学辅助图、学习活动图片、文字内容、作业方式和评价要求等。在编写教科书时,可采用单元式、单课式或单元和单

课组合式等多种形式,努力实现内容组织的合理性与综合性、注意教科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适当降低知识技能的难度,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选择美术(绘画与手工)教科书内容时,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也要包含经典的外国美术作品,并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的喜好和接受能力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四)鼓励美术(绘画与手工)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

美术(绘画与手工)教材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培智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生活为核心。美术(绘画与手工)教材以教科书为主,辅以画册、图片、标本实物、作品以及相关的视听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软件,以形成集成和互动的优势,加强美术教学的效果,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出版部门要积极探索,编写与出版有特色的培智学校美术(绘画与手工)教材。同时鼓励各地积极开发地方教材、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 (五)重视美术教育与康复活动的融合

美术教学活动可与培智学校学生的康复训练紧密联系。选择美术(绘画与手工)教科书内容时,特别关注其操作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既要注重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要渗透康复教育理念、操作方法,以促进培智学校学生潜能的开发、智能的提升以及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满足培智学校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多样性和实用性的需求,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 (一)满足学习美术的基本条件

在美术学习中,必备的美术学习材料和工具包括绘画材料、工具和手工材料、工具。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应考虑培智学校学生使用的安全性。

在美术学习中,必须配备美术教学所需的材料、工具及相关设备,包括线描、水彩画、水粉画、中国画、版画等绘画材料和工具;手工、泥工材料和工具;美术专用教室,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以及展示培智学校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可供美术课程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图书、杂志、录像、光盘等。

(二)开发利用校内外美术资源

学校美术资源主要包括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教师可以利用室外景色、花草树木、长廊和橱窗、运动会、美术展览、联欢会、学生摄影作品展等校园中的现有资源,提高美术教学效果。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美术社团等各类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美术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坊)、青少年宫、文化宫以及动植物园、公园、游乐场、商店、社区、村庄等校外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三)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自然材料等。

社会文化资源包括传统的文化(民俗、民间工艺和古建筑等)和现代的文化(当代的视觉影像、建筑和装饰、艺术家的美术作品等);历史文化遗迹及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体活动、节庆、纪念日、建设成就、重大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影视、戏剧等。教师可以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四)运用网络平台开发美术教学资源

有条件的学校应运用网络(教育网站、美术专题网站、论坛、博客等),收集合适资料,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不断获取美术教育的信息,了解美术教育的最新动态,开发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间的培智学校学生美术作品、教师美术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引进优质美术教学资源,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五)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各地区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美术课程资源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要根据地方特点、学校特点、师生特点,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构建地方或学校的培智美术(绘画与手工)课程。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第五部分 附录

评价要点: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

1、能参与美术体验活动,并产生兴趣。

2、通过各种美术体验活动,努力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在活动中逐步提高学习参与能力。

3、辨别6种以上颜色,能抓握好工具,均匀涂色。 4、能画出多种线条,并能够组成多种不同的图形。

5、能掌握折、叠、搓、揉、压等基本的手工制作方法。

(二)“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

1、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身边常见物品的形状、颜色与用途。

2、尝试运用多种媒材进行组合,完成简单的设计和制作活动。

3、安全地使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能有自我保护意识。

4、逐步提高造型活动过程中所需的动作技能。

(三)“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

1、用简单的语言、动作、表情表达对美术作品和生活场景、自然景色的感受。

2、能注视、追视目标。

3、乐于参与欣赏学习活动,保持稳定的情绪。

(四)“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

1、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喜欢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能有独特的个性表达。

2、在美术学习活动中,逐步提高身体动作、手部操作协调与配合能力。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

1、对造型表现活动有兴趣,能表现有空间感的绘画与立体造型。 2、能运用常见的线条、形状、颜色进行造型活动,并能够表现一定的肌理效果。

3、能抓握好工具,比较均匀地涂色。色彩表达更加丰富。

(二)“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

1、了解简单的绘画形式原理,有兴趣地参与绘画制作过程。

2、能对常见物品的形状与用途进行简单的描述。

3、能借助图形模板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完成简单的生活用品的制作。

4、能用撕、拼、粘、贴、折、搓、揉等多种方法进行设计制作,安全地使用美术工具和媒材,能适应较长的时间的美术活动。

(三)“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

1、能有兴趣的关注美术作品,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

2、能用合适的语句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3、能辨识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四)“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

1、有兴趣地参与造型游戏活动,并乐于与同学互动。

2、对各种美术材料以及制作方法感兴趣。

3、愿意表达自己对美术活动的感受及对同学作品的评述。

4、在活动前做好相应准备,并在结束时配合老师进行收拾整理。

5、会使用相机、计算机等科技媒材进行造型活动。

第三学段(7~9年级)

(一)“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

1、能运用明暗、肌理、空间等造型元素,组合、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进行造型活动。

2、合理安排画面,用比较丰富的颜色,表现一定的空间关系。

3、比较熟练地使用废旧物品、粘土等材料,围绕主题进行造型活动。

4、能手眼协调、灵活地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完成造型活动。

(二)“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

1、能围绕生活用品、家用电器、服装服饰等,进行有意识的模仿设计。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进行创意设计。

3、能够与同学交流合作,开展设计制作活动。

4、能在原有的图像或造型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能通过语言描述进行想象设计。

(三)“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

1、喜欢欣赏中国画、油画、水彩、版画、雕塑、动漫等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2、能认识和了解乡土艺术、民间艺术,国内外文化遗产的艺术特色。

3、能发现日常生活中物品的造型、材质、颜色等美的因素。

4、在美术欣赏活动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注意力。

(四)“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

1、能初步的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

2、能尝试借助互联网、辞书和美术专业书籍等,查阅相关资料。

3、能使用传统媒材和新型媒材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4、围绕生活需求和校内外活动,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技能解决相关的问题。

5、完成的绘画和手工作品能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体现自我价值。


相关内容

  • 包豪斯教育体系对当今设计教育的影响
  • 绪论 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机器大生产的时代到来,全球化.工业化.标准化进程的加快,艺术设计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化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越来越多的院校顺应时代潮流,开设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相关技术专业人才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去.艺术设计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包豪斯作为第一所专业设计 ...

  • 包豪斯 文档 (2)
  • 3.包豪斯(1919-1933) 包豪斯即指1919年由德国著名的建筑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的:"国立 包豪斯学院",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集大成的核心.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包豪斯所奠定的思 想基础和风格基础具有重要而决定性的意义,二战之后的国际主义平面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 ...

  • 手工制作教学讲义
  • 手工制作教学讲义 授课教师:文海红 授课对象:2003级美术教育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标: 1.学习.熟悉<美术课程标准(试行)>对手工制作教学的要求,积极贯彻美术教学改革新理念于手工制作教学之中. 2.通过手工制作教学微格实践,充分掌握手工制作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设计,合理实施教 ...

  • 2016-2017第一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 2016-2017第一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依据学校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实施方案,我们在现有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美术学科的课程改革还将更加深入地进行.面对美术学科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中的实际状况,结合生活中的艺术,我们将继续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本点.狠抓课堂教学效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努力提高教育 ...

  • 初中美术教学计划
  • 篇一:初中美术教学计划范文 一.教学分析: 本教材是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教材内容充分完全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愉悦的学习美术课程.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把教学分为四个教学领域,这四个学习领域分别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

  • 美术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 第三单元 美术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讲 教育与美术教育的源起 一.美术与美术教育的源起 美术教育依存着两个概念:美术与教育.美术为美术教育提供基本内容这点毋庸置疑.在我们追溯美术教育的历史流变时,首先对于美术的理解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尽管这个问题已经被讨论得过于泛滥了,但是作为一个历来被当作没有 ...

  • 美术培训招生简章
  • 少儿美术培训.小学生绘画辅导招生简章 2009-07-10 16:39 少儿美术培训.小学生绘画辅导招生简章 在这里,孩子就像一条快乐的鱼,遨游在艺术的海洋中. 在这里,孩子将尽情地挥洒,快乐地享受学画的乐趣. 在这里,孩子丰富而自由的现象,艺术才情,将得到充分的展示. 新东方,让孩子真正爱上画画! ...

  • 听课后的建议
  • 听课小结及建议听课小结及建议听课小结及建议听课小结及建议 闵闵闵闵 卓卓卓卓 [**************]9年上半年年上半年年上半年年上半年,,,,我在学院里先后听了我在学院里先后听了我在学院里先后听了我在学院里先后听了18181818课时的教师讲课课时的教师讲课课时的教师讲课课时的教师讲课包括 ...

  • [学前美术教育]教学大纲
  • <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学前美术教育>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美术教育理论课程.开设<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员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特点和美术教育规律.以便能够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