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讲故事也有大学问

爸爸妈妈讲故事也有大学问  暑假,不少公益组织开出了为孩子讲故事的公益讲座,包括带着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活动。很多人认为,讲故事是天然的能力,但是给孩子讲故事,却有大学问,不是随便拿本书念念就可以了。  讲故事的传统来源于口述史。原始社会,人们通过故事来记述历史和传递经验。哲学家萨特说过:“人类一直是说故事者,他总是活在自身与他人的故事中。也总是透过这些故事来看一切事物,并且以好像在不断地重新述说这些故事的方式生活下去。可以说,故事创造一种世界观,一种人生价值。”  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学说话?教孩子学认字?其实都不是,支持儿童健康发展的系统并不那么显而易见,但又必不可少。很多家长容易走进误区,注重一些显而易见的东西。讲故事显而易见的功效也是有的,可以提高孩子的词汇量,可以帮助儿童情绪的发展,也可以帮助儿童道德感的发展。但这些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只占其体积的八分之一。如果我们明白为什么要讲故事,而且会用合适的方式讲,所获得的就不仅仅是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还有水面下的八分之七。  如果我们追逐的是让孩子获得知识、明白道理、培养兴趣或者识字阅读这样浅显的、功利性的东西,那可真的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很多父母觉得跟孩子在一起不能浪费时间,总是不停地在把自己的东西给他,有的父母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博物馆的解说员,一天到晚都在不停地讲,那样做首先破坏的就是亲子关系。  讲故事真正的意义是对孩子心灵的滋养,怎么讲、讲什么,非常非常有讲究。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给孩子讲的。千万不能说破故事的寓意  我碰到一些汉语的读物,满本都是字和拼音,画很难看,然后一整片黑压压的字和拼音,生怕你浪费了钱,买了一堆纸回家,而且这个故事一定是有教育意义的,非常显而易见的教育意义。  然后有的爸爸妈妈讲完了故事,还不甘心,还得拷问孩子一下:“明白这道理没有啊?知道为什么这样吗?小熊为什么一定要把苹果让给小兔子呀?你是不是要做那只小熊不做那只小狐狸呀?”恨不能给孩子出个试卷让孩子回答。千万不能把故事的寓意说破了。故事意义说破了,就前功尽弃了,不管你讲了一个多么动人的、多么美好、道德方面多么高尚的故事,你只要说破了,孩子就听不进去了。即便他像你希望的那样学习了那个助人为乐、慷慨大方的小熊,他也是做给你看的,不在他的内心里面。  故事讲得好,是要把他直接送到孩子的潜意识里面。对孩子不仅是滋养,还有治疗的作用。讲故事不能太过于依赖书籍  很多家长说起他们如何给孩子讲故事,总是说,看绘本,或者指读。的确,我们很多时候给孩子讲故事很依赖书本,跟孩子一起看着书讲。实际上并不那么合适。  最佳的讲故事办法是这个故事从你的心里流淌出来,像泉水一样直接流淌到孩子心里,直接送入他的潜意识。孩子就像一个植物,养分是直接送到根部的。  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影响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我们人类是没有阅读基因的。人的阅读能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厉害。我们是需要全身其他的能力来辅助阅读的。因为文字是死的东西,文字一定要脑海中唤起相应的画面才能有意义,尤其是孩子,如果不能唤起相应的画面,那就是一堆乱码。  孩子听故事时,需要积极思考,他要去解码听到的这些话。如果孩子没有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他会根据听到的话,再根据他以前的经验,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一幅他自己的画面,这个远远胜于让他去看字,去看别人创作的一幅画。因为他自己会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自己的“内心图景”——这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听这些故事,一个孩子积累起非常丰富的内心图景,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内心画面,这对他的心灵发展和智力开发至关重要。  但如果他不是自己形成内心图景,而是跟着你一起看这幅图、甚至认那个字,那他的精神世界会比较荒芜。因为孩子能够自己形成内心图景有助于他形成自我意识。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听了同一个故事,会形成不同的内心图景,但是如果不同的人看了同一个画面,那会形成同一个内心图景,而这个内心图景不是自己形成的,而是书的创作者创作出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格林童话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很血腥,但是仍然能够给6岁到8岁的儿童讲。这就是因为,如果孩子不去看书,不看到血腥的画面,他们是不会觉得这些是血腥的。民间童话故事中有很多象征符号  民间童话中很多都是象征符号,这和人类的古老智慧有关,而不是我们所能够想象的,所以给孩子讲这些故事时,绝对不能说破。比如格林童话中所有的东西都是象征符号。王子和公主就不是代表人,他们结婚不是代表着两个凡人结婚了,而是一种精神与灵魂的结合。它是身、心、灵的一个和谐。因为王子是要继承王国的未来国王。国王象征着成熟的智慧、心灵,成熟的精神,王后象征着成熟的情感,成熟的灵魂。所以当国王和王后有一个幸福的婚姻的时候,这个王国是很稳定的,就是说这个人的生存是和谐的。这也是为什么王子和公主一定是要结婚的。  再比如,不论中外,很多民间传说中的母亲都是寡妇,这也是一个象征符号,它代表着人类长久以前被诸神抛弃,与精神世界分离的集体心灵。但这是人类进化的必经之路,是一个转折点,人与神分离,通过长期艰苦的跋涉,逐渐获得独立性和个体化。而这些原型故事中的寡妇往往会将自己的孩子送上一条充满艰难困苦的陌生道路。而很多时候,纺织、纺锤往往代表了人类的思维,反映了古老的人类智慧。比如《霍勒婆婆》并不是一个劳动致富的故事,在故事中那只纺锤就是这样的象征符号。  现在的我们思维已经很狭窄了,理解不了这些童话里面的意义了,我们顶多看见冰山上这个小角角,整个这个冰山咱们看不到,理解不了。但是孩子在学龄前都能够本能地理解你讲的故事的意义,他理解得比成年人深。相关链接  0到3岁: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没有长期记忆,记不住整个故事,他们的形象思维没有建立,抽象思维更加缺乏,所以要给他们讲非常简单易懂的故事。而且他们需要规律的生活、有节奏的故事和游戏来辅助他们建立呼吸与心跳之间的最佳比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比较欣赏叠加故事,即故事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有重复的情节,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  3到6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听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自然故事、气质类型故事和回忆性故事。还可以根据故事给孩子演手偶戏,帮助他们建立图像思维。这个时候听的格林童话是那些甜蜜、简单的故事,不要讲《小红帽》、《白雪公主》等原型故事。  6到8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听一些复杂的故事,比如格林童话那样的民间传说,以及寓言(7岁以上)、传奇和神话故事(8岁以上)。  寓言会涉及到我们人性中比较卑劣的品质,寓言中的动物往往代表我们灵魂中不那么光彩的方面,比如狼的残忍、狐狸的狡猾、猪的贪婪,还有不属于动物特质的片面、高傲、霸道、自私、说谎、偷盗等。  传奇恰恰相反,其中的主角都是放弃人间奢华,甚至过着清苦的日子,只是出于对人类的大爱,追求更高的目标。但是千万不要说破这个意义。不要那么不放心,孩子理解的比你多。从这些故事里,孩子可以看到,总归有两条道路可供他选择——高尚的道路还是低劣的道路,相信他们会有自己的判断。  9到11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听英雄故事。英雄人物为了理想搏斗、努力,战胜自己的恐惧,在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还可以听希腊神话故事。家长可以给他讲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等故事。9岁之前孩子跟这个世界是一体的,他不许你跟他有不同的观点。而9岁左右,孩子开始跟这个世界真正的分离,开始认识到你是你,他是他,世界是这个世界。  9岁的孩子会经历一场危机,这个时候你要给他讲创世纪。世界是怎么来的,因为他跟这个世界分离了,他开始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来看这个世界。世界怎么来的呢,谁造的呢?

爸爸妈妈讲故事也有大学问  暑假,不少公益组织开出了为孩子讲故事的公益讲座,包括带着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活动。很多人认为,讲故事是天然的能力,但是给孩子讲故事,却有大学问,不是随便拿本书念念就可以了。  讲故事的传统来源于口述史。原始社会,人们通过故事来记述历史和传递经验。哲学家萨特说过:“人类一直是说故事者,他总是活在自身与他人的故事中。也总是透过这些故事来看一切事物,并且以好像在不断地重新述说这些故事的方式生活下去。可以说,故事创造一种世界观,一种人生价值。”  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学说话?教孩子学认字?其实都不是,支持儿童健康发展的系统并不那么显而易见,但又必不可少。很多家长容易走进误区,注重一些显而易见的东西。讲故事显而易见的功效也是有的,可以提高孩子的词汇量,可以帮助儿童情绪的发展,也可以帮助儿童道德感的发展。但这些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只占其体积的八分之一。如果我们明白为什么要讲故事,而且会用合适的方式讲,所获得的就不仅仅是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还有水面下的八分之七。  如果我们追逐的是让孩子获得知识、明白道理、培养兴趣或者识字阅读这样浅显的、功利性的东西,那可真的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很多父母觉得跟孩子在一起不能浪费时间,总是不停地在把自己的东西给他,有的父母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博物馆的解说员,一天到晚都在不停地讲,那样做首先破坏的就是亲子关系。  讲故事真正的意义是对孩子心灵的滋养,怎么讲、讲什么,非常非常有讲究。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给孩子讲的。千万不能说破故事的寓意  我碰到一些汉语的读物,满本都是字和拼音,画很难看,然后一整片黑压压的字和拼音,生怕你浪费了钱,买了一堆纸回家,而且这个故事一定是有教育意义的,非常显而易见的教育意义。  然后有的爸爸妈妈讲完了故事,还不甘心,还得拷问孩子一下:“明白这道理没有啊?知道为什么这样吗?小熊为什么一定要把苹果让给小兔子呀?你是不是要做那只小熊不做那只小狐狸呀?”恨不能给孩子出个试卷让孩子回答。千万不能把故事的寓意说破了。故事意义说破了,就前功尽弃了,不管你讲了一个多么动人的、多么美好、道德方面多么高尚的故事,你只要说破了,孩子就听不进去了。即便他像你希望的那样学习了那个助人为乐、慷慨大方的小熊,他也是做给你看的,不在他的内心里面。  故事讲得好,是要把他直接送到孩子的潜意识里面。对孩子不仅是滋养,还有治疗的作用。讲故事不能太过于依赖书籍  很多家长说起他们如何给孩子讲故事,总是说,看绘本,或者指读。的确,我们很多时候给孩子讲故事很依赖书本,跟孩子一起看着书讲。实际上并不那么合适。  最佳的讲故事办法是这个故事从你的心里流淌出来,像泉水一样直接流淌到孩子心里,直接送入他的潜意识。孩子就像一个植物,养分是直接送到根部的。  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影响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我们人类是没有阅读基因的。人的阅读能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厉害。我们是需要全身其他的能力来辅助阅读的。因为文字是死的东西,文字一定要脑海中唤起相应的画面才能有意义,尤其是孩子,如果不能唤起相应的画面,那就是一堆乱码。  孩子听故事时,需要积极思考,他要去解码听到的这些话。如果孩子没有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他会根据听到的话,再根据他以前的经验,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一幅他自己的画面,这个远远胜于让他去看字,去看别人创作的一幅画。因为他自己会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自己的“内心图景”——这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听这些故事,一个孩子积累起非常丰富的内心图景,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内心画面,这对他的心灵发展和智力开发至关重要。  但如果他不是自己形成内心图景,而是跟着你一起看这幅图、甚至认那个字,那他的精神世界会比较荒芜。因为孩子能够自己形成内心图景有助于他形成自我意识。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听了同一个故事,会形成不同的内心图景,但是如果不同的人看了同一个画面,那会形成同一个内心图景,而这个内心图景不是自己形成的,而是书的创作者创作出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格林童话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很血腥,但是仍然能够给6岁到8岁的儿童讲。这就是因为,如果孩子不去看书,不看到血腥的画面,他们是不会觉得这些是血腥的。民间童话故事中有很多象征符号  民间童话中很多都是象征符号,这和人类的古老智慧有关,而不是我们所能够想象的,所以给孩子讲这些故事时,绝对不能说破。比如格林童话中所有的东西都是象征符号。王子和公主就不是代表人,他们结婚不是代表着两个凡人结婚了,而是一种精神与灵魂的结合。它是身、心、灵的一个和谐。因为王子是要继承王国的未来国王。国王象征着成熟的智慧、心灵,成熟的精神,王后象征着成熟的情感,成熟的灵魂。所以当国王和王后有一个幸福的婚姻的时候,这个王国是很稳定的,就是说这个人的生存是和谐的。这也是为什么王子和公主一定是要结婚的。  再比如,不论中外,很多民间传说中的母亲都是寡妇,这也是一个象征符号,它代表着人类长久以前被诸神抛弃,与精神世界分离的集体心灵。但这是人类进化的必经之路,是一个转折点,人与神分离,通过长期艰苦的跋涉,逐渐获得独立性和个体化。而这些原型故事中的寡妇往往会将自己的孩子送上一条充满艰难困苦的陌生道路。而很多时候,纺织、纺锤往往代表了人类的思维,反映了古老的人类智慧。比如《霍勒婆婆》并不是一个劳动致富的故事,在故事中那只纺锤就是这样的象征符号。  现在的我们思维已经很狭窄了,理解不了这些童话里面的意义了,我们顶多看见冰山上这个小角角,整个这个冰山咱们看不到,理解不了。但是孩子在学龄前都能够本能地理解你讲的故事的意义,他理解得比成年人深。相关链接  0到3岁: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没有长期记忆,记不住整个故事,他们的形象思维没有建立,抽象思维更加缺乏,所以要给他们讲非常简单易懂的故事。而且他们需要规律的生活、有节奏的故事和游戏来辅助他们建立呼吸与心跳之间的最佳比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比较欣赏叠加故事,即故事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有重复的情节,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  3到6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听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自然故事、气质类型故事和回忆性故事。还可以根据故事给孩子演手偶戏,帮助他们建立图像思维。这个时候听的格林童话是那些甜蜜、简单的故事,不要讲《小红帽》、《白雪公主》等原型故事。  6到8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听一些复杂的故事,比如格林童话那样的民间传说,以及寓言(7岁以上)、传奇和神话故事(8岁以上)。  寓言会涉及到我们人性中比较卑劣的品质,寓言中的动物往往代表我们灵魂中不那么光彩的方面,比如狼的残忍、狐狸的狡猾、猪的贪婪,还有不属于动物特质的片面、高傲、霸道、自私、说谎、偷盗等。  传奇恰恰相反,其中的主角都是放弃人间奢华,甚至过着清苦的日子,只是出于对人类的大爱,追求更高的目标。但是千万不要说破这个意义。不要那么不放心,孩子理解的比你多。从这些故事里,孩子可以看到,总归有两条道路可供他选择——高尚的道路还是低劣的道路,相信他们会有自己的判断。  9到11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听英雄故事。英雄人物为了理想搏斗、努力,战胜自己的恐惧,在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还可以听希腊神话故事。家长可以给他讲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等故事。9岁之前孩子跟这个世界是一体的,他不许你跟他有不同的观点。而9岁左右,孩子开始跟这个世界真正的分离,开始认识到你是你,他是他,世界是这个世界。  9岁的孩子会经历一场危机,这个时候你要给他讲创世纪。世界是怎么来的,因为他跟这个世界分离了,他开始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来看这个世界。世界怎么来的呢,谁造的呢?


相关内容

  • 一个故事改变了我_1500字
  • 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父母的恩情涌泉难报,可之前的我却一直对于父母于我的照顾报以理所当然的态度,直到一个小故事改变了我的看法,让我慢慢开始懂事. 平时我很爱看书,某天读到这么一个故事.大致内容是有一个大学生想和同学一起去狂欢,可他这个月的零用钱早已经花完.回到家中,此时他的父亲正在读报,大学 ...

  • 高三励志故事:一个高考落榜女生的自白[前车之鉴]
  • 阅读原文 高三励志故事:一个高考落榜女生的自白我不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儿,也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女孩儿.我,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是我和所有的女孩儿一样,拥有美丽的梦想.我想实现它,可是发现梦想终归是梦想,它不是童话! 在这个世界上活了19个年头,过了12年的校园生活.本应像所有电影和小说里的男生女生一样, ...

  • [鲁西西传]读书笔记1000字
  • 想必大家都看过郑渊洁叔叔写的<鲁西西传>了吧,这可是一本颇为优秀的书.今年寒假,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真是一份"美味"的"超级大餐."读完了这本书,它不仅让我感到有趣和富有新意,还让我体会到许许多多深刻的道理. 鲁西西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她聪明乖巧, ...

  • 谈婴幼儿生活故事之价值
  • 摘 要:婴幼儿生活故事在文学阅读及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其根本原因是对该类作品的价值判断存在偏颇或缺失.本文力图从人的生命成长的几个维度对婴幼儿生活故事的价值加以概括,凸显其作为文学对婴幼儿成长之意义. 关键词:婴幼儿生活故事:生命成长:价值 作者简介:陈珊珊(1977.10-),女,汉族,泉州 ...

  •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400字--从乌塔想到的
  •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400字--从乌塔想到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400字--从乌塔想到的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讲了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故事名为<乌塔>.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很有感受,从中也联想到自己.乌塔既是一个独自生活能力强的孩子,也是一个具有自理和安排能力的人.而我是一 ...

  • 我心目中的女儿作文
  • 篇一:我心目中的女儿  一.正值青春   女儿:   你好.十八岁,多么闪亮的年龄,正值激情澎湃,正值壮志凌云,你--我的掌中明珠恰好就处于这个闪光的年纪.  你光滑的脸蛋上时不时会长出几颗痘痘,你不在意:或许你认为这没什么,几天后就没了,又和以前一样光滑了.  可我不这么认为.这几颗痘痘虽然小,甚 ...

  • 他是听着[乌鸦喝水]的故事长大的.阅读答案
  • 阅读<一只乌鸦口渴了>完成下列题目.(16分) 他是听着<乌鸦喝水>的故事长大的. 三岁多的时候,他睡觉不好,总难以哄入睡,爱和大人一块儿熬夜.缺觉就长不好,他 矮.瘦,不像同龄的孩子. 后来,能听懂故事了,问题才有了转机.妈妈开始给他讲睡前故事. 他听到的第一个故事是< ...

  • 2013年1月31日丹东人间真情观后感读后感
  • 恩重如山,芬芳了我的日日夜夜 --人间真情"百善孝为先,感恩我先行"观后感 (九中附小:时时整理) 雪花飞舞,寒假伊始.一个快乐的假期在银装素裹的日子拉开了帷幕,学校布置了一项作业,观看丹东电视台"人间真情"节目.看了"百善孝为先,感恩我先行&quo ...

  • 何江:从农村孩子到哈佛演讲台
  • 哈佛大学一年一度的毕业生演讲备受世人瞩目,而能站上这个舞台演讲被视为哈佛学子校内最高荣誉. 2016年哈佛毕业生演讲于5月26日举行,代表万名毕业生站上演讲台的是一位中国人,他叫何江.据哈佛校方证实,何江是第一位享此殊荣的中国大陆学子. 想在哈佛的��业典礼上演讲,何江经过了三轮"竞争&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