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婴幼儿生活故事之价值

  摘 要:婴幼儿生活故事在文学阅读及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其根本原因是对该类作品的价值判断存在偏颇或缺失。本文力图从人的生命成长的几个维度对婴幼儿生活故事的价值加以概括,凸显其作为文学对婴幼儿成长之意义。   关键词:婴幼儿生活故事;生命成长;价值   作者简介:陈珊珊(1977.10-),女,汉族,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系讲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1--02   婴幼儿生活故事是指取材于婴幼儿的生活、反映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生活事件的短小故事,它通过对婴幼儿生活的艺术概括,展示婴幼儿的生命行为、生命情感及生命精神。长久以来,婴幼儿生活故事在文学阅读及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相对较低,教育者对婴幼儿生故事认识有所偏颇,把其“工具化”,只把其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而无视该文学体裁的特殊价值。   生活故事是对婴幼儿实施成长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儿童伦理认识”的相关研究表明:“儿童的一切伦理认识(明确的与默会的)都是在具体情境的分析之中逐步呈现出来的”,研究且指出“哲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是通向伦理教育整体性的理想途径”。由此说来,儿童的道德、行为、情感及情绪等方面的认知都应强调“情境性”,它们既能在生活中习得,亦能通过鲜活的艺术化故事获得。婴幼儿生活故事运用写实的手法,逼真地描绘婴幼儿的情感、思想、行为和心理,让婴幼儿在阅读中有真实感和亲切感,它像一面镜子,让幼儿关注、认识自己,从而关注、认识周遭的人、事、物。教育者想实现教育目标,让婴幼儿领悟作品的价值判断,首先应深谙婴幼儿生活故事的多重价值。婴幼儿生活故事的价值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伦理品德的教化   婴幼儿生活故事取材于婴幼儿日常生活的片段或现象,创作的动因和意图往往源于婴幼儿成长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的培养,高尚的品行和情操的养成,生活故事是幼儿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最直接的“教科书”,促进幼儿实现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如黄云生的《咳嗽》里蔚蔚因好玩而模仿奶奶咳嗽,待蔚蔚得了感冒真的咳嗽时,奶奶悉心照顾他,结果蔚蔚病好了,奶奶又咳嗽了,蔚蔚感同身受地去帮奶奶拍背,意识到自己之前不尊重长辈举动的错误。余绯的《小黑猫送来的》写的是小朋友去秋游,把吃剩的食物丢弃在草地上,老师编了一个故事:小黑猫在草地上抓住了来吃这些食物的小老鼠,并把这些“好吃的东西”送还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孩子们吃着好吃的东西,明白了以后再也不给小老鼠留下食物了。马光复的《雪花飘》里小雪发现妈妈对爷爷不太友善,要把妈妈给自己的围巾、笑脸和爱送给爷爷。这类作品从正面或侧面对婴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伦理品德教育,让他们在这些既生活化又艺术化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修正和完善自己的道德和行为。   二、情绪和行为的认知   生活故事能提供角色扮演的场所,让幼儿置身于仿真的生活情境中,获得他所曾经经历过或将会经历的情绪和行为的认知,成人则通过故事能较轻易地帮助幼儿获得对于适合的行为方式和情感情绪的积极认同。如:苏联作家奥谢耶娃的《好事情》,小尤拉清晨想着这天自己一定要做点什么好事情才行,比如妹妹掉进水里,自己奋不顾身地去救她;狼来抓奶奶,就用猎枪打死狼;哈巴狗掉进井里,就冒险把它捞上来……而当妹妹走过来让尤拉陪她玩儿、奶奶让他帮忙收碗、哈巴狗摇尾讨水喝时,他叫他们走开,“别扰乱我想好事情”。最后,妈妈告诉尤拉,“跟妹妹去玩,帮奶奶把碗收拾好,或者给哈巴狗喝点水”就是在做事情呀!孩子们心里的英雄主义情结让他们忽略了身边的小事,作品以对生活的仿真描写,让孩子们接受“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又如列夫・托尔斯泰的《谢谢你》,故事情节很简单,勇于承认错误的孩子必然会得到家长的赞赏,这对诚实的孩子是一种鼓励,对撒谎的孩子则是一种正面的引导。作品文字简约至极,其中的“谢谢你”却具有强大能量,是作家对家庭教育的理性思考,幼儿亦能从中得到成长过程应有的理解、信任、认可…… 《晶晶看家》中,爸爸妈妈不在家,晶晶害怕得哭起来了,这是很正常的情绪和行为,可是聪明的孩子自有他们战胜“害怕”的方法――找来爸爸的帽子和大衣架在衣架上,找来妈妈的睡衣和围巾放在枕头边,充满行动力的晶晶制造了爸爸妈妈陪在身边的场景,也制造了内心的依托和勇气,晶晶以这种稚巧的尝试成功地克服“害怕”――这种成人都望之却步的情绪。谁说小小的身体里没有大大的能量呢?   三、精神与气质的启蒙   学前儿童的价值判断具有“二元对立性”,即体现为“非此即彼”的特征,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在形象上选择趋于“类型化”,这有利于他们在对比中选择更有利于其社会化发展的价值判断。在大部分的婴幼儿文学作品中,作家的创作掌控了读者阅读的可能性,是基于婴幼儿审美特点的成人视野下的价值传递。而生活故事的“真实性”使生活的人与事得到较“如实”的呈现,人物形象也变得鲜活和丰富,作家能基于生命本位来思考婴幼儿成长中的某些精神、气质、秉性、品格的养成,小读者亦能通过对此类作品的阅读感受、体认和积累生命能量,直至最终内化至灵魂深处。在《外婆园子里的石头》中小姑娘艾玛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凭她的敏感和聪慧,走到哪里都会有所得,她将太阳、石头和蝴蝶三样不相关的东西联系起来思考和分析,得出“活”的学问。艾玛的外婆的确是一位“智者”,她深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幼儿获得知识可以通过书本,而让幼儿亲历生活去摸索、发现、探究,培养科学精神,则是实现科学教育更重要的途径。德国作家鲍圭埃特的《一封信》中与妈妈独居的露西要写信给出门在外的爸爸,先是诉说着自己的伤心:看不到爸爸刮胡子、妈妈哭了、床头柜台灯坏了、晚上的无聊等等,而当妈妈走近的时候,她又觉得自己“写得不好”,便“团起纸头丢到一边”,在妈妈的口授下,写下了一封阳光快乐的信:“我们过得挺好的……阳光下,小狗又蹦又跳……请告诉我们螺丝起子放在哪里……现在我们吃炒鸡蛋、星期天要去看电影……我们天天想你……”最后还在信尾画了一大束鲜花,免去了爸爸对家庭的牵挂。这样的作品不存在是非判断,表达的对生活的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的细妥的体贴,是幼儿感受生活的酵母,这种来源于生活,却有着“诗性深度”的故事,对幼儿秉性气质的熏陶作用是巨大的。又如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想说自己的词》里老师请孩子们用最美丽、最准确的词来说说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大家都说天空是“湛蓝色、天蓝色、纯洁的、蔚蓝色……”,只有瓦利娅低声说着“天空是忧愁的、动荡的、冰冷的……”作品让孩子明白个性和创造力的价值,是超越了平常生活的生命教育,具有不寻常的意义。   四、生活情趣的培养   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说过:“趣味是儿童故事的基础”。生活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蕴藏着浓郁的婴幼儿情趣,天真的思想、纯净的心灵、稚气的情感、朴拙的行为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都让幼儿感觉很有趣,他们会将自己融入情境中,并从心里产生一种亲切感,唤起愉悦的体验和引发心灵的共鸣。法国艾斯库迪叶《云端掉下一只烤鸡来》里小约翰在电梯口等不及和邻居聊天的爸爸,带着买回的东西独自走进电梯,可是到小约翰家的电钮却在很高的地方,他够不着,就决定按到的最高的楼层再走楼梯。小约翰意外地爬到了顶楼,并在上面玩累了之后才发现,大门被牢牢地关住了,他用姐姐的毛线绑住烤鸡,往楼下吊,还在聊天的爸爸小约翰的“发明”后,上楼把受惊的小约翰抱回家,与家人一起享用烤鸡大餐。故事里呈现的画面实在是妙趣无穷: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上忽然垂下一只用毛线捆绑的烤鸡来,这烤鸡经过每户窗前,会引出多好奇的目光呀!小约翰无意的一份杰作,让我们感叹他和作者真是生产乐趣的幽默天才。又如李慰宜的《蚂蚁乐园》是从婴幼儿生活中截取的一幕,孩子乐于俯下身来关注蚂蚁,与它们对话嬉戏,这是一种可贵的生命情调,是婴幼儿诗意生活的写照。   在婴幼儿的生命胚芽里,除了应具有社会人的品德规范,还应包含对自我和他人的行为和情绪的初步认知,培育未来美好生命里具有的某些精神和气质,以及对生活的那份天真与热忱……所有关注婴幼儿生命成长的教师、家长、作家以及社会人士,应该充分认识婴幼儿生活故事的独特价值,使其成为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雨露”。   参考文献:   [1]《幼儿故事选讲与点评》饶娟,马金诚 主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2]《幼儿文学鉴赏》任继敏 著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9   [3]《点亮心灯――儿童文学精典伴读》韦苇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

  摘 要:婴幼儿生活故事在文学阅读及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其根本原因是对该类作品的价值判断存在偏颇或缺失。本文力图从人的生命成长的几个维度对婴幼儿生活故事的价值加以概括,凸显其作为文学对婴幼儿成长之意义。   关键词:婴幼儿生活故事;生命成长;价值   作者简介:陈珊珊(1977.10-),女,汉族,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系讲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1--02   婴幼儿生活故事是指取材于婴幼儿的生活、反映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生活事件的短小故事,它通过对婴幼儿生活的艺术概括,展示婴幼儿的生命行为、生命情感及生命精神。长久以来,婴幼儿生活故事在文学阅读及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相对较低,教育者对婴幼儿生故事认识有所偏颇,把其“工具化”,只把其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而无视该文学体裁的特殊价值。   生活故事是对婴幼儿实施成长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儿童伦理认识”的相关研究表明:“儿童的一切伦理认识(明确的与默会的)都是在具体情境的分析之中逐步呈现出来的”,研究且指出“哲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是通向伦理教育整体性的理想途径”。由此说来,儿童的道德、行为、情感及情绪等方面的认知都应强调“情境性”,它们既能在生活中习得,亦能通过鲜活的艺术化故事获得。婴幼儿生活故事运用写实的手法,逼真地描绘婴幼儿的情感、思想、行为和心理,让婴幼儿在阅读中有真实感和亲切感,它像一面镜子,让幼儿关注、认识自己,从而关注、认识周遭的人、事、物。教育者想实现教育目标,让婴幼儿领悟作品的价值判断,首先应深谙婴幼儿生活故事的多重价值。婴幼儿生活故事的价值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伦理品德的教化   婴幼儿生活故事取材于婴幼儿日常生活的片段或现象,创作的动因和意图往往源于婴幼儿成长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的培养,高尚的品行和情操的养成,生活故事是幼儿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最直接的“教科书”,促进幼儿实现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如黄云生的《咳嗽》里蔚蔚因好玩而模仿奶奶咳嗽,待蔚蔚得了感冒真的咳嗽时,奶奶悉心照顾他,结果蔚蔚病好了,奶奶又咳嗽了,蔚蔚感同身受地去帮奶奶拍背,意识到自己之前不尊重长辈举动的错误。余绯的《小黑猫送来的》写的是小朋友去秋游,把吃剩的食物丢弃在草地上,老师编了一个故事:小黑猫在草地上抓住了来吃这些食物的小老鼠,并把这些“好吃的东西”送还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孩子们吃着好吃的东西,明白了以后再也不给小老鼠留下食物了。马光复的《雪花飘》里小雪发现妈妈对爷爷不太友善,要把妈妈给自己的围巾、笑脸和爱送给爷爷。这类作品从正面或侧面对婴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伦理品德教育,让他们在这些既生活化又艺术化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修正和完善自己的道德和行为。   二、情绪和行为的认知   生活故事能提供角色扮演的场所,让幼儿置身于仿真的生活情境中,获得他所曾经经历过或将会经历的情绪和行为的认知,成人则通过故事能较轻易地帮助幼儿获得对于适合的行为方式和情感情绪的积极认同。如:苏联作家奥谢耶娃的《好事情》,小尤拉清晨想着这天自己一定要做点什么好事情才行,比如妹妹掉进水里,自己奋不顾身地去救她;狼来抓奶奶,就用猎枪打死狼;哈巴狗掉进井里,就冒险把它捞上来……而当妹妹走过来让尤拉陪她玩儿、奶奶让他帮忙收碗、哈巴狗摇尾讨水喝时,他叫他们走开,“别扰乱我想好事情”。最后,妈妈告诉尤拉,“跟妹妹去玩,帮奶奶把碗收拾好,或者给哈巴狗喝点水”就是在做事情呀!孩子们心里的英雄主义情结让他们忽略了身边的小事,作品以对生活的仿真描写,让孩子们接受“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又如列夫・托尔斯泰的《谢谢你》,故事情节很简单,勇于承认错误的孩子必然会得到家长的赞赏,这对诚实的孩子是一种鼓励,对撒谎的孩子则是一种正面的引导。作品文字简约至极,其中的“谢谢你”却具有强大能量,是作家对家庭教育的理性思考,幼儿亦能从中得到成长过程应有的理解、信任、认可…… 《晶晶看家》中,爸爸妈妈不在家,晶晶害怕得哭起来了,这是很正常的情绪和行为,可是聪明的孩子自有他们战胜“害怕”的方法――找来爸爸的帽子和大衣架在衣架上,找来妈妈的睡衣和围巾放在枕头边,充满行动力的晶晶制造了爸爸妈妈陪在身边的场景,也制造了内心的依托和勇气,晶晶以这种稚巧的尝试成功地克服“害怕”――这种成人都望之却步的情绪。谁说小小的身体里没有大大的能量呢?   三、精神与气质的启蒙   学前儿童的价值判断具有“二元对立性”,即体现为“非此即彼”的特征,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在形象上选择趋于“类型化”,这有利于他们在对比中选择更有利于其社会化发展的价值判断。在大部分的婴幼儿文学作品中,作家的创作掌控了读者阅读的可能性,是基于婴幼儿审美特点的成人视野下的价值传递。而生活故事的“真实性”使生活的人与事得到较“如实”的呈现,人物形象也变得鲜活和丰富,作家能基于生命本位来思考婴幼儿成长中的某些精神、气质、秉性、品格的养成,小读者亦能通过对此类作品的阅读感受、体认和积累生命能量,直至最终内化至灵魂深处。在《外婆园子里的石头》中小姑娘艾玛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凭她的敏感和聪慧,走到哪里都会有所得,她将太阳、石头和蝴蝶三样不相关的东西联系起来思考和分析,得出“活”的学问。艾玛的外婆的确是一位“智者”,她深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幼儿获得知识可以通过书本,而让幼儿亲历生活去摸索、发现、探究,培养科学精神,则是实现科学教育更重要的途径。德国作家鲍圭埃特的《一封信》中与妈妈独居的露西要写信给出门在外的爸爸,先是诉说着自己的伤心:看不到爸爸刮胡子、妈妈哭了、床头柜台灯坏了、晚上的无聊等等,而当妈妈走近的时候,她又觉得自己“写得不好”,便“团起纸头丢到一边”,在妈妈的口授下,写下了一封阳光快乐的信:“我们过得挺好的……阳光下,小狗又蹦又跳……请告诉我们螺丝起子放在哪里……现在我们吃炒鸡蛋、星期天要去看电影……我们天天想你……”最后还在信尾画了一大束鲜花,免去了爸爸对家庭的牵挂。这样的作品不存在是非判断,表达的对生活的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的细妥的体贴,是幼儿感受生活的酵母,这种来源于生活,却有着“诗性深度”的故事,对幼儿秉性气质的熏陶作用是巨大的。又如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想说自己的词》里老师请孩子们用最美丽、最准确的词来说说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大家都说天空是“湛蓝色、天蓝色、纯洁的、蔚蓝色……”,只有瓦利娅低声说着“天空是忧愁的、动荡的、冰冷的……”作品让孩子明白个性和创造力的价值,是超越了平常生活的生命教育,具有不寻常的意义。   四、生活情趣的培养   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说过:“趣味是儿童故事的基础”。生活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蕴藏着浓郁的婴幼儿情趣,天真的思想、纯净的心灵、稚气的情感、朴拙的行为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都让幼儿感觉很有趣,他们会将自己融入情境中,并从心里产生一种亲切感,唤起愉悦的体验和引发心灵的共鸣。法国艾斯库迪叶《云端掉下一只烤鸡来》里小约翰在电梯口等不及和邻居聊天的爸爸,带着买回的东西独自走进电梯,可是到小约翰家的电钮却在很高的地方,他够不着,就决定按到的最高的楼层再走楼梯。小约翰意外地爬到了顶楼,并在上面玩累了之后才发现,大门被牢牢地关住了,他用姐姐的毛线绑住烤鸡,往楼下吊,还在聊天的爸爸小约翰的“发明”后,上楼把受惊的小约翰抱回家,与家人一起享用烤鸡大餐。故事里呈现的画面实在是妙趣无穷: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上忽然垂下一只用毛线捆绑的烤鸡来,这烤鸡经过每户窗前,会引出多好奇的目光呀!小约翰无意的一份杰作,让我们感叹他和作者真是生产乐趣的幽默天才。又如李慰宜的《蚂蚁乐园》是从婴幼儿生活中截取的一幕,孩子乐于俯下身来关注蚂蚁,与它们对话嬉戏,这是一种可贵的生命情调,是婴幼儿诗意生活的写照。   在婴幼儿的生命胚芽里,除了应具有社会人的品德规范,还应包含对自我和他人的行为和情绪的初步认知,培育未来美好生命里具有的某些精神和气质,以及对生活的那份天真与热忱……所有关注婴幼儿生命成长的教师、家长、作家以及社会人士,应该充分认识婴幼儿生活故事的独特价值,使其成为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雨露”。   参考文献:   [1]《幼儿故事选讲与点评》饶娟,马金诚 主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2]《幼儿文学鉴赏》任继敏 著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9   [3]《点亮心灯――儿童文学精典伴读》韦苇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


相关内容

  • 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浅谈童话对幼儿的促进作用]
  • 浅谈童话如何促进幼儿的成长 分校(站.点): 邵武电大 学生姓名: 黄艳 学 号: [1**********]16 指导教师: 高老师 完稿日期: 2017.03.25 浅谈童话对幼儿成长的促进 目 录 写作提纲„„„„„„„„„„„„„„„„„„„„„„„„„„(2) 内容摘要„„„„„„„„„„ ...

  • 幼儿园语言教研活动"文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专业引领
  • 2009年9月22-25日,我们举办了全省婴.幼教优秀语言教育活动颁奖暨展示研讨会.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老师们似乎仍然意犹未尽,不断有人通过电话.信息.邮件,与我探讨交流,令我欣喜,也令我反思.现根据老师们的要求,贴出我对一些问题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本次贴出的是语言文学活动研讨时因时间关系自己未表 ...

  • 大班幼儿图画书阅读与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赵彬尔
  • 大班幼儿图画书阅读与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余姚市阳明幼儿园 赵彬尔 摘要:图画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读物.根据图画书的定义及特征,结合大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特点,可以发现图画书对于大班幼儿语言发展有很大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亲子阅读促进大班幼儿语言发展:自主阅读积累丰富词汇:复述故事表达流畅.通过 ...

  • 浅谈绘本阅读中渗透幼儿的情感教育
  • 浅谈绘本阅读中渗透幼儿的情感教育 曲阳县第一幼儿园 杨建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求引导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幼儿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现在绘本作为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资源,优秀的作品中不无渗透了丰富的人类情 ...

  • 早期阅读活动
  • "早期阅读"特色教育实施方案 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研究发现:3-6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早期阅读对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独立思考,口语表达和思维发展等能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孩子的后续发展和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根据我中心的实际情况 ...

  • 泗阳县幼儿园早期阅读实施方案
  • 泗阳县幼儿园早期阅读实施方案 早期阅读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开启智慧.丰富知识.发展个性.提高语言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价值.为了帮助我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 ...

  • 绘本在小班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 绘本在小班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绘本,有着无穷的魅力,绘本中蕴藏着很多可借鉴的教学资源.它给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带来无限的生机.如何应用绘本开展小班美术教育活动?文章主要从教师如何选择绘本,如何巧妙应用绘本中的有价值的资源,又如何运用绘本中的画面内容设计美术系列活动进行论述.希望通过实践和探究的 ...

  • 纪录片幼儿园分析
  • [视听天地]纪录片<幼儿园>的艺术表现手法 国际评审委员会对纪录片<幼儿园>评语选摘: 2004年6月,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之"人文类纪录片最佳创意奖":<幼儿园>以一种纪实的形式,表达了孩子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既充满童趣又具有 ...

  •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传来传去的快乐
  •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传来传去的快乐>,理解故事内容,愿意学说短句"你笑嘻嘻的xx真漂亮". 2.体验同伴间传递快乐的感受. 活动准备: ppt故事<传来传去的快乐>.小鼓一个.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 (价值分析:通过游戏幼儿体验传递的快乐,引出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