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规则2

排球规则2Ⅰ 执行规则的原则裁判员是执行规则的人,要正确地运用规则,要求裁判员必须完整地理解规则,并在比赛的全过程中果断地、正确地运用规则。裁判员首先要知道规则形成的原则基础,特别是当一个没有在规则中清楚表明的情况发生时,裁判员应能正确地做出判决,如同规则26.2.3中规定的,“他有权决定涉及比赛的一切问题,包括规则中没有规定的问题”。裁判员只有在充分认识了规则形成的原则的基础上,才能运用规则处理这类问题。为了正确地运用和执行规则,我们应对规则的作用、规则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执行规则的基本原则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一、规则的作用一般来说,规则作为一个整体,它有下列作用:(一)规定项目的性质规则规定了比赛的条件、设备、器材、场地、球网和球的规格。规定了参赛的人数、正式上场队员和他们的场上位置、轮转次序。还规定了比赛的方法。(二)规定合法和犯规技术排球规则中,大量地给出了清楚的技术定义,以及正确技术、不合法技术和错误技术的显著区别。(三)使比赛在公正的条件下进行规则中一切有关场地、设备、器材、技术以及行为方面的规定,对双方运动队的成员都是平等的。这就是“公平”。对裁判员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理解和执行规则的准确性是公正和合理的基本因素。(四)教育的作用在规则第七章“不良行为”中,对运动员的体育道德行为作了明确的规定。裁判员必须重视他们在这一方面的职责,这是排球运动的核心。排球运动的目的不仅仅是比赛,它还有体育道德、公平竞争的教育作用。二、规则形成的影响因素规则必须符合排球运动的发展要求。因此,在规则的形成和修改中自然要考虑到下列因素:(一)技术和战术的发展规则不仅适应于技术和战术发展的要求,而且还起到促进技战术发展的积极的主导的作用。(二)提高精彩性的要求排球运动地位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是通过激发观众的情绪表现出来的。因此规则的修改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适应了这一要求的需要。(三)社会宣传的需要排球运动的发展更多地取决于社会的因素,社会的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群众对这一运动产生兴趣并接受它的有效途径。(四)经济条件的限制排球运动的发展需要有足够的财政基金的支持。因此规则的修改,对这一因素往往会做出一定的让步。三、执行规则的基本原则执行规则的基本原则是以上述规则的作用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为基础的。根据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主要原则为:(一)使比赛在良好和公正的条件下进行执行规则最基本的原则是尽可能地创造适当的条件和机会,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他们的最高竞技水平。竞技水平反映着排球运动的水平,运动员多年训练的目的是参加比赛,所以比赛是评价训练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裁判员必须认识到这一事实,即他的每个自我判断都将对运动员产生一个明显的心理上的影响。任何心理上的影响又都会导致一种积极或消极的结果。因此,对裁判员的根本要求之一是给运动员适当的机会来表现他们的最高竞技水平。从这一观点来看,对裁判员工作的主要评价点是他的公正性和稳定性。判断公正性的基础是准确,判断稳定性的基础是公正。(二)积极鼓励观赏性在排球运动的发展及水平的提高中,比赛的精彩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裁判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应具备唤起大众积极性的能力,要注意使比赛达到高潮,减少和缩短比赛的中断次数。所以说,裁判员还负有促进排球运动发展的责任。(三)加强裁判员之间的协作裁判员之间的协作是完成好裁判工作及正确指导比赛的基础。裁判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他的特殊权力和职责,在场地上还有他的固定位置以利于执行工作。但是,这也可能导致因视野受限而影响他的判断。因此,加强裁判员之间的协作是保证正确判断和准确执行他们权力及职责的唯一途径。Ⅱ 排球规则的演变排球运动由美国人威廉·摩根发明后,在当时仅为一种娱乐性的游戏,并未被列入竞技运动项目。那时的排球比赛没有固定的人数规定和场区限制,更没有统一的规则。双方只要经过协商,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即可进行比赛。1896年,第一部排球规则在美国产生。1916年美国出版发行了第一部排球规则书。其主要内容是:采用记分制,确定每局为21分,三局两胜;每队出场人数为六人,发球必须轮转;设有远球线,距中线4英尺,在远球线后队员可以连续击球。随后,美国的排球规则也经过了多次修改。主要内容为:规定队员的腰部以上部位可以击球;每队在本场区最多可击球三次;击球时手不得过网;后排队员不得进攻等等。1925年,苏联出版了第一本正式的有关排球规则的书,主要内容与美国的排球规则基本相同。1947年,国际排联正式成立,便将美洲排球规则同欧洲排球规则合并,制定了世界六人制排球规则,使世界性的排球比赛在统一的规则限制下进行,排球运动水平向更高的方向发展。1950年,我国首次介绍了国际排联制定的六人制排球规则,1951年审订出版了第一本六人制排球竞赛规则。我国排球运动正式与国际排球运动接轨,执行统一的国际排球规则。随着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规则中的一些条文已难以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从1947年至今,排球规则做了若干次重大的修改。每一次修改都对排球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排球运动更具吸引力,更加精彩。现将修改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一、1964年~1965年允许前排队员过网拦网。(1964年东京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65年1月执行。)1964年以前,规则规定拦网队员不允许过网拦网。这条规则明确了拦网技术仅作为一项防守性技术。规则修改后,使排球技术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拦网由防守、被动性技术,转变为进攻、主动性技术。排球运动的网上争夺更为激烈,攻防矛盾的焦点直接反映在网口,人们对排球运动的认识大为提高。二、1968年~1971年在标志带外20厘米处设立标志杆,规定球触标志杆或从标志杆外过网即为犯规。(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代表大会上提出试验,1970年索菲亚世界锦标赛代表大会上通过,1971年1月执行。)设立标志杆,意味着网前的过网面为9.4米。要想突破拦网防线,必须高快结合,因此产生了快攻系统。三、1974年~1976年1.拦网不作为一次击球,也就是说在本队拦网触球后,本方还可以击球三次。2.标志杆内移20厘米,位于标志带的外缘。(1974年墨西哥世界锦标赛代表大会上提出试验,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77年1月执行。)拦网后还可以击球三次,为接扣球组织反击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尤其反映在女排比赛中。我国女排首创的快速反击进攻战术体系,就受益于这条规则的修改。同时,在男排比赛中,这条规则又刺激了拦发球技术的产生和运用。由于各队增加了拦发球队员,削弱了对方的发球威力,使接发球的阵形发生变化,出现了三人、二人接发球形式。标志杆内移20厘米,使网前进攻面只有9米宽,人们开始将进攻区域内由网前向网后纵深发展,产生了后排立体进攻战术体系,丰富了排球运动的技战术内容。四、1984年1.不允许拦发球。2.取消除上手传球外的第一次击球动作中的连击犯规。(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84年12月执行。)由于拦发球技术的出现,使排球比赛失去了许多来回球。往往拦发球成功,便可得数分,比赛的精彩性和连续性程度下降。因此,取消了允许拦发球的规定。修改的第二条内容,是针对攻防不平衡,进攻强于防守而定的,在接对方来球的第一次击球中,即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和接本方拦起来的球时,允许手臂在同一个击球动作中出现连击,这样便有利于起球,有利于防守。五、1988年1.局分限制。每局为15分制,限最高分为17分。第一局至第四局为发球权得分制,第五局(决胜局)采用每球得分制。2.每局之间的休息时间为三分钟。(1988年汉城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88年12月执行。)以往的排球比赛时间是很难控制的。据统计,在近几年的大型世界性排球比赛中,一场球的最短时间为29分钟,而最长的则达3小时35分钟,有史以来最高连续换发球的记录是28次。比赛时间的不确定性给排球运动的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这条规则的修改,使排球比赛的时间得以缩短,更便于电视转播,更有利于排球运动向商业化的道路迈进。六、1992年~1993年1.前四局最高分限为17分,决胜局当比分为14∶14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队领先两分为止,无最高分限。2.允许队员越出无障碍区救球。3.膝关节和膝关节以上身体任何部位都允许击球。4.在进攻性击球时,轻击和吊球是允许的,但击球动作必须清晰,并无携带推压现象。(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93年1月执行。)此次规则修改,主要是考虑如何减少比赛的中断次数,提高比赛的精彩性。因此,取消了决胜局的最高分限,扩大了队员击球的区域,队员的合理触球部位由腰以上部位扩展到膝关节以上部位,大腿触球视为好球。七、1994年~1995年1.扩大了发球区,端线后9米为发球区。2.球可以触及身体的任何部位。3.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球可以向任何方向反弹。4.取消第一次击球中的“连击”犯规。5.触网为犯规,但队员在无试图击球的情况下,偶尔触网除外。(1994年研究试验,1995年国际排联代表大会上通过,1995年1月执行。)这次规则修改是在1992年规则修改基础上的又一次重大修改,对排球运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发球区扩大,使发球技术得到了发展,特别是斜向助跑跳发球技术的运用,使发垫球技术由相对平衡走向新的不平衡阶段。允许队员身体的任何部位触球是排球技术的一次革命。由过去的手臂技术转变为现在的手脚并用技术,扩大了击球的方法。同时,规则的修改要求我们对持球建立新的概念。修改前的规则规定:“击球必须清晰,并不得有较长的停留,如携带、推掷、捞捧等”。规则修改后,放宽了击球的时间概念,即“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由于取消了第一次击球时的“连击”犯规,使队员在接发球,接对方推攻球等情况下,更大胆地使用上手传球技术,以此来提高接球的准确性,加快进攻和反击的速度。八、1996年1.限制线的延长线向两侧边线延长1.75米。以分别为五条长15厘米各相隔20厘米的短线划成。2.男子比赛,球的气压力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女子比赛用球1998年后再最后确定。3.球从过网区以外的空间飞入对方无障碍区,本队队员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将球击回:a.不得接触对方的场区。b.球从同侧过网区以外击回。c.对方队员不得阻碍此回击球的行动。4.队员的一只脚(双脚)一只手(双手)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的同时,脚或手的一部分还接触中线或置于中线上空是允许的,但不得影响对方。5.警告,在一场比赛中,第一次亮黄牌,第二次给红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代表大会通过,1997年1月1日执行。)这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的规则,1997年1月1日后开始执行,修改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减少比赛的中断,提高精彩性。男子比赛用球气压的降低。在于减小击球力量和飞行速度,有利于防守,增加来回球的次数。今后国际排联还将降低女子比赛用球的气压,待1998年代表大会上再最后确定。1996年的女排大奖赛,试验自由防守队员制,规定每队可有两名自由防守队员参加比赛,他们不受换人次数的限制,只能作为后排队员进行比赛,不得拦网、进攻和发球,在前场区上手传高于球网的球时,任何队员不得直接将球击入对方,此条规则修改的目的在于提高后防能力,为防守能力强的矮个子队员提供参赛的机会。Ⅲ 沙滩排球比赛规则国际排联组织的两人制沙滩排球比赛,比赛规则与室内排球比赛规则的不同之处:(一)一个队由两名队员组成。每队的两名队员必须始终在场上,没有换人。当发球队员击球时,除发球队员外,双方队员必须在本场区内,可随意站立,没有固定的位置,没有位置错误或轮转错误,但有发球次序错误。一局比赛每队首次发球时,记录员启示发球次序,比赛中,启示员应展示发球队员1号或2号的号码牌,指明该队的发球次序。记录员发现发球次序错误,应在发球击球后立即通知裁判员。(二)每队最多可击球三次,拦网触手也计一次击球,第三次必须将球从球网上空击回至对方场区。(三)队员不得用手指持球的动作来完成进攻性击球。(四)队员用上手传球完成进攻性击球时,传球轨迹不垂直于双肩连线,即犯规。(五)用上手传球防守重扣球时,允许球在手中有短暂的停滞。当双方队员网上同时触球时可以球落地之后至第一裁判发球哨音响起前完成(教练无须请求自由球员的替补或使用号码牌);并只限于替换同一人,且同一自由球员的替换至少须以一球的往返为间隔(即一次死球)。6.记录表须注明自由球员。7.自由球员不得列于轮转表上,但可于比赛前替换上场。8.自由球员的轮转只限于后排。不得发球或轮转至前排,并不得拦网或企图拦网。9.如球的位置高于网高,自由球员不得于场上任何位置将球处理过网至对方场地。10.如第二传球为自由球员于前排以高手将球传出,则第三球攻击高度不得超过网高。11.自由球员不得为球队队长。

排球规则2Ⅰ 执行规则的原则裁判员是执行规则的人,要正确地运用规则,要求裁判员必须完整地理解规则,并在比赛的全过程中果断地、正确地运用规则。裁判员首先要知道规则形成的原则基础,特别是当一个没有在规则中清楚表明的情况发生时,裁判员应能正确地做出判决,如同规则26.2.3中规定的,“他有权决定涉及比赛的一切问题,包括规则中没有规定的问题”。裁判员只有在充分认识了规则形成的原则的基础上,才能运用规则处理这类问题。为了正确地运用和执行规则,我们应对规则的作用、规则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执行规则的基本原则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一、规则的作用一般来说,规则作为一个整体,它有下列作用:(一)规定项目的性质规则规定了比赛的条件、设备、器材、场地、球网和球的规格。规定了参赛的人数、正式上场队员和他们的场上位置、轮转次序。还规定了比赛的方法。(二)规定合法和犯规技术排球规则中,大量地给出了清楚的技术定义,以及正确技术、不合法技术和错误技术的显著区别。(三)使比赛在公正的条件下进行规则中一切有关场地、设备、器材、技术以及行为方面的规定,对双方运动队的成员都是平等的。这就是“公平”。对裁判员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理解和执行规则的准确性是公正和合理的基本因素。(四)教育的作用在规则第七章“不良行为”中,对运动员的体育道德行为作了明确的规定。裁判员必须重视他们在这一方面的职责,这是排球运动的核心。排球运动的目的不仅仅是比赛,它还有体育道德、公平竞争的教育作用。二、规则形成的影响因素规则必须符合排球运动的发展要求。因此,在规则的形成和修改中自然要考虑到下列因素:(一)技术和战术的发展规则不仅适应于技术和战术发展的要求,而且还起到促进技战术发展的积极的主导的作用。(二)提高精彩性的要求排球运动地位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是通过激发观众的情绪表现出来的。因此规则的修改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适应了这一要求的需要。(三)社会宣传的需要排球运动的发展更多地取决于社会的因素,社会的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群众对这一运动产生兴趣并接受它的有效途径。(四)经济条件的限制排球运动的发展需要有足够的财政基金的支持。因此规则的修改,对这一因素往往会做出一定的让步。三、执行规则的基本原则执行规则的基本原则是以上述规则的作用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为基础的。根据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主要原则为:(一)使比赛在良好和公正的条件下进行执行规则最基本的原则是尽可能地创造适当的条件和机会,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他们的最高竞技水平。竞技水平反映着排球运动的水平,运动员多年训练的目的是参加比赛,所以比赛是评价训练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裁判员必须认识到这一事实,即他的每个自我判断都将对运动员产生一个明显的心理上的影响。任何心理上的影响又都会导致一种积极或消极的结果。因此,对裁判员的根本要求之一是给运动员适当的机会来表现他们的最高竞技水平。从这一观点来看,对裁判员工作的主要评价点是他的公正性和稳定性。判断公正性的基础是准确,判断稳定性的基础是公正。(二)积极鼓励观赏性在排球运动的发展及水平的提高中,比赛的精彩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裁判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应具备唤起大众积极性的能力,要注意使比赛达到高潮,减少和缩短比赛的中断次数。所以说,裁判员还负有促进排球运动发展的责任。(三)加强裁判员之间的协作裁判员之间的协作是完成好裁判工作及正确指导比赛的基础。裁判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他的特殊权力和职责,在场地上还有他的固定位置以利于执行工作。但是,这也可能导致因视野受限而影响他的判断。因此,加强裁判员之间的协作是保证正确判断和准确执行他们权力及职责的唯一途径。Ⅱ 排球规则的演变排球运动由美国人威廉·摩根发明后,在当时仅为一种娱乐性的游戏,并未被列入竞技运动项目。那时的排球比赛没有固定的人数规定和场区限制,更没有统一的规则。双方只要经过协商,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即可进行比赛。1896年,第一部排球规则在美国产生。1916年美国出版发行了第一部排球规则书。其主要内容是:采用记分制,确定每局为21分,三局两胜;每队出场人数为六人,发球必须轮转;设有远球线,距中线4英尺,在远球线后队员可以连续击球。随后,美国的排球规则也经过了多次修改。主要内容为:规定队员的腰部以上部位可以击球;每队在本场区最多可击球三次;击球时手不得过网;后排队员不得进攻等等。1925年,苏联出版了第一本正式的有关排球规则的书,主要内容与美国的排球规则基本相同。1947年,国际排联正式成立,便将美洲排球规则同欧洲排球规则合并,制定了世界六人制排球规则,使世界性的排球比赛在统一的规则限制下进行,排球运动水平向更高的方向发展。1950年,我国首次介绍了国际排联制定的六人制排球规则,1951年审订出版了第一本六人制排球竞赛规则。我国排球运动正式与国际排球运动接轨,执行统一的国际排球规则。随着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规则中的一些条文已难以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从1947年至今,排球规则做了若干次重大的修改。每一次修改都对排球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排球运动更具吸引力,更加精彩。现将修改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一、1964年~1965年允许前排队员过网拦网。(1964年东京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65年1月执行。)1964年以前,规则规定拦网队员不允许过网拦网。这条规则明确了拦网技术仅作为一项防守性技术。规则修改后,使排球技术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拦网由防守、被动性技术,转变为进攻、主动性技术。排球运动的网上争夺更为激烈,攻防矛盾的焦点直接反映在网口,人们对排球运动的认识大为提高。二、1968年~1971年在标志带外20厘米处设立标志杆,规定球触标志杆或从标志杆外过网即为犯规。(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代表大会上提出试验,1970年索菲亚世界锦标赛代表大会上通过,1971年1月执行。)设立标志杆,意味着网前的过网面为9.4米。要想突破拦网防线,必须高快结合,因此产生了快攻系统。三、1974年~1976年1.拦网不作为一次击球,也就是说在本队拦网触球后,本方还可以击球三次。2.标志杆内移20厘米,位于标志带的外缘。(1974年墨西哥世界锦标赛代表大会上提出试验,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77年1月执行。)拦网后还可以击球三次,为接扣球组织反击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尤其反映在女排比赛中。我国女排首创的快速反击进攻战术体系,就受益于这条规则的修改。同时,在男排比赛中,这条规则又刺激了拦发球技术的产生和运用。由于各队增加了拦发球队员,削弱了对方的发球威力,使接发球的阵形发生变化,出现了三人、二人接发球形式。标志杆内移20厘米,使网前进攻面只有9米宽,人们开始将进攻区域内由网前向网后纵深发展,产生了后排立体进攻战术体系,丰富了排球运动的技战术内容。四、1984年1.不允许拦发球。2.取消除上手传球外的第一次击球动作中的连击犯规。(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84年12月执行。)由于拦发球技术的出现,使排球比赛失去了许多来回球。往往拦发球成功,便可得数分,比赛的精彩性和连续性程度下降。因此,取消了允许拦发球的规定。修改的第二条内容,是针对攻防不平衡,进攻强于防守而定的,在接对方来球的第一次击球中,即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和接本方拦起来的球时,允许手臂在同一个击球动作中出现连击,这样便有利于起球,有利于防守。五、1988年1.局分限制。每局为15分制,限最高分为17分。第一局至第四局为发球权得分制,第五局(决胜局)采用每球得分制。2.每局之间的休息时间为三分钟。(1988年汉城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88年12月执行。)以往的排球比赛时间是很难控制的。据统计,在近几年的大型世界性排球比赛中,一场球的最短时间为29分钟,而最长的则达3小时35分钟,有史以来最高连续换发球的记录是28次。比赛时间的不确定性给排球运动的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这条规则的修改,使排球比赛的时间得以缩短,更便于电视转播,更有利于排球运动向商业化的道路迈进。六、1992年~1993年1.前四局最高分限为17分,决胜局当比分为14∶14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队领先两分为止,无最高分限。2.允许队员越出无障碍区救球。3.膝关节和膝关节以上身体任何部位都允许击球。4.在进攻性击球时,轻击和吊球是允许的,但击球动作必须清晰,并无携带推压现象。(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93年1月执行。)此次规则修改,主要是考虑如何减少比赛的中断次数,提高比赛的精彩性。因此,取消了决胜局的最高分限,扩大了队员击球的区域,队员的合理触球部位由腰以上部位扩展到膝关节以上部位,大腿触球视为好球。七、1994年~1995年1.扩大了发球区,端线后9米为发球区。2.球可以触及身体的任何部位。3.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球可以向任何方向反弹。4.取消第一次击球中的“连击”犯规。5.触网为犯规,但队员在无试图击球的情况下,偶尔触网除外。(1994年研究试验,1995年国际排联代表大会上通过,1995年1月执行。)这次规则修改是在1992年规则修改基础上的又一次重大修改,对排球运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发球区扩大,使发球技术得到了发展,特别是斜向助跑跳发球技术的运用,使发垫球技术由相对平衡走向新的不平衡阶段。允许队员身体的任何部位触球是排球技术的一次革命。由过去的手臂技术转变为现在的手脚并用技术,扩大了击球的方法。同时,规则的修改要求我们对持球建立新的概念。修改前的规则规定:“击球必须清晰,并不得有较长的停留,如携带、推掷、捞捧等”。规则修改后,放宽了击球的时间概念,即“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由于取消了第一次击球时的“连击”犯规,使队员在接发球,接对方推攻球等情况下,更大胆地使用上手传球技术,以此来提高接球的准确性,加快进攻和反击的速度。八、1996年1.限制线的延长线向两侧边线延长1.75米。以分别为五条长15厘米各相隔20厘米的短线划成。2.男子比赛,球的气压力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女子比赛用球1998年后再最后确定。3.球从过网区以外的空间飞入对方无障碍区,本队队员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将球击回:a.不得接触对方的场区。b.球从同侧过网区以外击回。c.对方队员不得阻碍此回击球的行动。4.队员的一只脚(双脚)一只手(双手)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的同时,脚或手的一部分还接触中线或置于中线上空是允许的,但不得影响对方。5.警告,在一场比赛中,第一次亮黄牌,第二次给红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代表大会通过,1997年1月1日执行。)这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的规则,1997年1月1日后开始执行,修改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减少比赛的中断,提高精彩性。男子比赛用球气压的降低。在于减小击球力量和飞行速度,有利于防守,增加来回球的次数。今后国际排联还将降低女子比赛用球的气压,待1998年代表大会上再最后确定。1996年的女排大奖赛,试验自由防守队员制,规定每队可有两名自由防守队员参加比赛,他们不受换人次数的限制,只能作为后排队员进行比赛,不得拦网、进攻和发球,在前场区上手传高于球网的球时,任何队员不得直接将球击入对方,此条规则修改的目的在于提高后防能力,为防守能力强的矮个子队员提供参赛的机会。Ⅲ 沙滩排球比赛规则国际排联组织的两人制沙滩排球比赛,比赛规则与室内排球比赛规则的不同之处:(一)一个队由两名队员组成。每队的两名队员必须始终在场上,没有换人。当发球队员击球时,除发球队员外,双方队员必须在本场区内,可随意站立,没有固定的位置,没有位置错误或轮转错误,但有发球次序错误。一局比赛每队首次发球时,记录员启示发球次序,比赛中,启示员应展示发球队员1号或2号的号码牌,指明该队的发球次序。记录员发现发球次序错误,应在发球击球后立即通知裁判员。(二)每队最多可击球三次,拦网触手也计一次击球,第三次必须将球从球网上空击回至对方场区。(三)队员不得用手指持球的动作来完成进攻性击球。(四)队员用上手传球完成进攻性击球时,传球轨迹不垂直于双肩连线,即犯规。(五)用上手传球防守重扣球时,允许球在手中有短暂的停滞。当双方队员网上同时触球时可以球落地之后至第一裁判发球哨音响起前完成(教练无须请求自由球员的替补或使用号码牌);并只限于替换同一人,且同一自由球员的替换至少须以一球的往返为间隔(即一次死球)。6.记录表须注明自由球员。7.自由球员不得列于轮转表上,但可于比赛前替换上场。8.自由球员的轮转只限于后排。不得发球或轮转至前排,并不得拦网或企图拦网。9.如球的位置高于网高,自由球员不得于场上任何位置将球处理过网至对方场地。10.如第二传球为自由球员于前排以高手将球传出,则第三球攻击高度不得超过网高。11.自由球员不得为球队队长。


相关内容

  • 排球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姓 名: 学 号: 教 学 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学院教务处制 **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浅析**学院排球专选班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 作者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比较研 ...

  • 对促进排球运动发展主要因素的分析
  • 对促进排球运动发展主要因素的分析 摘 要:对促进排球运动发展诸因素的分析对于指导我国排球运 动的发展与改革意义非凡.经研究认为:观念的改变促进了排球技. 战的发展:现代经济的发展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促进了排球运动向 着竞技与娱乐性共存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排球运动:发展:改革:竞技:娱乐 一.前言 排 ...

  • 排球教学计划
  • 排球活动小组教学计划 一.课程介绍 排球运动是由参加运动的人,以身体的任何部位(以单手或双手为主)相互在空中击球,使球不落地,既可隔网进行比赛,也可不设球网进行击球游戏的一种体育项目.排球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依运动目的.竞赛规则.参与人数.比赛形式的不同而分类.一般来说,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并在国际 ...

  • 毕业论文排球
  • 目 录 绪论.............................................................. 1 1 选题依据.......................................................... 1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关于排球比赛规则的对话
  • 小李:我们生产队许多人爱看球赛.中日排球队在香港比赛时,电视机前人都挤满了.可有些地方我们看不明白.比如,有时运动员高高跳起,球咚地一下扣在对方场地上,观众掌声雷动,真棒!可一看记分牌,奇怪,没得分!可有时却又得分.这是怎么回事呀?老赵:排球比赛规则是有些特殊.它规定,只有发球的一方胜一球时才可得分 ...

  • 排球运动简介
  • 排球运动简介 排球比赛是两队各6名队员在长18米.宽9米的场地上进性集体的攻防对抗,比赛场地由一条中线分为两个均等的场区,中线上空架有一定高度球网,比赛的目的是队员根据规则的规定,将球击过球网,落在对方场区的地面上. 一. 排球运动的起源与传播 1895 年美国人威廉·摩根首创了排球运动. 1896 ...

  • 高中排球评价标准
  • 高中排球评价标准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排球运动规律.特点及其在体育运动中地位和作用. 2.学习和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和有关理论知识. 3.在技.战术的教学中,根据排球运动的要求,在"正确.全面.熟练.实用"的原则基础上,注重于各单项技术的串联及衔接,培养学生的 ...

  • 关于"自由人"在排球比赛中的作用与实践探讨
  • 关于"自由人"在排球比赛中的作用与实践探讨 摘要:近年来,在排球比赛运动中逐渐形成"自由人"这项新规则,其对于比赛而言,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其优势在防守与接发球中有着较为突出的表现.由此可以知道,合理选择以及有效培养排球比赛中的自由人,并进行相应战术的优化设计 ...

  •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实习理论课教案
  •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实习理论课教案广西 师范大案 第一章:排球运动概述 第四节: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了解排球运动 在中国的发展. 2.通过学习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了解中国排球 运动的发展现状. 3.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爱 国情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