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抹黑学"

     4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就要进入大戏的高潮了。从本质上说,美国的总统大选其实和100多年前马克・吐温写的《竞选州长》中描述的情景没有本质的区别,依旧是金钱铺路,诋毁开道,胜者欢呼,败者消失,谁知道谁比谁更高尚。    不过,毕竟科技在日新月异,资讯在日夜膨胀,宪政政治的方式和好莱坞一样也有了许多技术层面的变革。后者从实景到布景再到电脑虚拟,前者则从当初源自人类原始欲望的互相攻击,转变为有系统、有组织地收集对手的毛病,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陷阱,这是美国大选最前沿的学科――抹黑学。      暗 战      直到现在,很多忠实而老派的民主党员还是对小布什在2000年的有争议胜利感到忿忿不平。他们的这种情绪中其实也隐含着一种不解,戈尔为什么会输给小布什?这些人特别不能理解的是,戈尔也许在某些事情上是有少少夸张,或者有与事实略有出入的表述,可是他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是“骗子”呀,至少比布什在竞选演讲时的信口开河强多了。   看看布什当初说了些什么?减税13000亿美元,平稳地将社会保障体系私有化,而且还能维持预算的平衡。这些话现在都和当年横飞的口沫一样变得一文不值,可是竟然取得了选民的信任。   从各自形象的异化,不难找到当年民主党败北的缘由――没有将对手抹黑,反而被对手变成了乌鸦――这是一场暗战,民主党输得体无完肤。   当年英国广播公司的一个摄制组曾经深入布什的共和党竞选总部,捕捉到了暗战的操作细节。在2002年10月,布什与戈尔第一次公开辩论时,有一个小组在共和党竞选总部,密切注视着对话的进程――确切地说是注视着戈尔的每一句话,从中找出任何有误导或者夸张的地方。在那一刻,整个小组比证券交易所的操盘手还要忙碌,他们最终在戈尔的讲话中找到了两处破绽:一是戈尔错误地宣称自己从未质疑过布什的经历;二是称自己曾在官员的陪同下前往德克萨斯灾区视察。这两点瑕疵迅速地由小组负责人传给美联社,很快,美联社采用了这个故事,暗战小组一片欢腾。 这只是整个战役中的一场而已,在整个竞选过程中,两党其实都有这样的暗战小组在干着同样的事情,胜负只在于谁的技术更纯熟。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在这次与克里的对垒中,布什指挥共和党努力把克里塑造成一个为了获得政治地位而反复无常、轻率的家伙,现在克里在参议院的投票记录是对手的研究重点。另外,针对克里没什么瑕疵的历史记录,新的攻击点是“他是一个远离美国人民的高高在上的华盛顿官僚”。这个听着倒是耳熟得很,当年共和党人也是这么说戈尔的。      对 手      那么是谁如此“完美”地击败了戈尔呢?当初在2000年大选中,布什的团队中有一个并不太引人注目,但是很关键的人物,那就是对手研究小组的组长巴巴拉・考斯托克。她也是将“抹黑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把暗战带入新的作战方式的“里程碑”式人物。   巴巴拉的观念是,虽然在竞选中诋毁对手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但在现在这个时代,必须超越过去不专业的操作方式。找几个年轻的雇员?翻翻对手的法律记录和公众演说记录?想以此找出对手的致命弱点?简直是痴人说梦。   看看巴巴拉的履历,她是一名律师,也是一名在国会山混了多年的老兵。差不多整个90年代,她都在共和党众议员丹・波顿手下担任首席国会调查员,她几乎经历了所有针对克林顿的调查,从“文件门”到“旅行门”再到政治献金案和最为轰动的“白水门”,完全就是一个“暗战专家”。   在为布什竞选工作时,巴巴拉集结起一支能征惯战的队伍,大部分是她在波顿调查委员会工作的同事,他们几乎都有担任检察官的经历。   有意思的是,这批正规化队伍居然全是在克林顿当政时期被各种总统丑闻调查锻炼出来的,民主党的也不例外。当年戈尔暗战部队的指挥官是克里斯・勒汉,他是当年保卫克林顿的主力,被对手看作是民主党阵营中最为可怕和最为忠实的“战士”。在勒汉带领下,布什被塑造成了一个“和蔼可亲的笨蛋”,这项工作一度进展顺利,而小布什的很多言行的确也对这个词作出了恰当的诠释。问题在于,小布什在公共电视辩论中击败了戈尔,从此,勒汉败走麦城。      编 剧      从某种意义上说,巴巴拉和她的团队实际为从事“抹黑工程”的从业人员树立了一个资质标准,检察官“疾恶如仇”的强烈意识和调查人员的操作能力同时兼备。后者保证他们能够在浩如烟海的公共记录和其他潜在的非犯罪性的记录中找到需要的东西。说白了,也不是谁都能在鸡蛋里挑出骨头来的。   但这只是初级教程结业时的水平,巴巴拉和她的团队早已达到了更高的水准――他们要把针对目标的研究放到一个更大的视野中去,不再是片言只语,也不再是孤立的案件,仅仅让戈尔作几个难以解释的选择或者尴尬的声明是不够的,要彻底改变公众对戈尔的看法,“抹黑者”必须做一个好的编剧,把戈尔大大小小的故事和言论有机地串联起来,最后给人们留下一个总的坏印象。   “选举活动就像是一场审判,”巴巴拉解释说,“你希望人们不停地讨论他们的事情。参加选举的候选人会给你需要的事例,你把这些事情集合起来编成一个大故事。”   勒汉也同意“编剧”的方法。他说,第一步是选择目标的负面故事,把它们有计划地推出来,传达给报社的记者和编辑,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第二步就是把支持你观点的一系列故事归类整理,你开始种下一些小的故事,为以后更大的故事作铺垫,最后到了秋天,你就可以出手重量级的东西了。”   勒汉以实战举例说:“如果一个故事登在了报纸头条,你就同样希望能炒得更热乎点,让它上早间新闻,上电视。第2天,就会有和你比较友好的嘉宾出现继续谈论这事,这样你就有了第二下攻击。到了第3天,你可以放出一些在先前故意扣下的补充信息,这样话题还是热的,第三击又产生了。到了第4天和第5天,你要试着控制住本方的候选人不要对那个话题发表看法,这样最终憋到了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一旦发话,马上就会受到饥渴的媒体的追逐,这样就产生了第四个攻击波。如果你对这一套运用得炉火纯青了,那么最起码你可以耗掉竞争对手一周的时间――他必须用一周的时间纠缠在周一出现的那个故事上。”   要知道,在选战临近最为紧张的时刻,一周的时间是多么的致命。“连环腿”一旦踢出,不仅可以把对手直接踹到拳台下边,而且可以坚定那些即将走向投票站的选民的信心。      双 刃      “抹黑学”并非是刀锋所向、望风披靡这么奏效,这种行动是一种双刃剑,使不好的话,可能会两败俱伤,甚至只伤到自己。   以前美国政坛无数的事例都已经说明了,不顾一切地像疯狗一样乱咬你的对手是一种自杀行为,而克林顿“拉链门”风波的前后也证明,单单拿对手的私生活做文章也未必会奏效。所以,勒汉说,为了避免误伤自己,现在必须变得非常小心。选择什么攻击你的对手是重要的,这是一门科学,而选择如何攻击你的对手同样重要,特别是什么时候借助哪些媒体的力量,简直就是一门艺术。   他简要解释说:“一般说来,你会发现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传递动力。如果你有录像带,你可以把它们交给电视台;如果你有一个复杂的财经故事,你可以交给《华尔街日报》;如果是关于一些特别的兴趣的,你应该给《纽约时报》,这些都是整体策划的一部分。”   就单一媒体来说,竞选班子都认为,美联社是最重要的一个。你一旦上了美联社也就等于把消息传到了全世界。而且,在美联社操作也相对容易,他们没有版面的限制,他们每天可以发30条政治新闻,更为重要的是,每个候选人都要把自己塑造成正派形象,如果利用小媒体攻击对手会让选民主体产生政治疏离感和厌烦情绪,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媒体让大家觉得它是公正的。   谈到对美联社的利用方法,高手们认为无非是两种:一是直接向记者透露一些对手的负面信息,但这么做被双刃剑砍到的危险系数比较高,毕竟大家都在做工作,记者也不是傻瓜。更高明的做法是,给美联社提供一个话题,然后由记者自己挖掘,把这个话题导向对对手不利的一面,或者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运用得好,报纸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标题实际上就是你想说而没有说的活广告。

     4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就要进入大戏的高潮了。从本质上说,美国的总统大选其实和100多年前马克・吐温写的《竞选州长》中描述的情景没有本质的区别,依旧是金钱铺路,诋毁开道,胜者欢呼,败者消失,谁知道谁比谁更高尚。    不过,毕竟科技在日新月异,资讯在日夜膨胀,宪政政治的方式和好莱坞一样也有了许多技术层面的变革。后者从实景到布景再到电脑虚拟,前者则从当初源自人类原始欲望的互相攻击,转变为有系统、有组织地收集对手的毛病,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陷阱,这是美国大选最前沿的学科――抹黑学。      暗 战      直到现在,很多忠实而老派的民主党员还是对小布什在2000年的有争议胜利感到忿忿不平。他们的这种情绪中其实也隐含着一种不解,戈尔为什么会输给小布什?这些人特别不能理解的是,戈尔也许在某些事情上是有少少夸张,或者有与事实略有出入的表述,可是他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是“骗子”呀,至少比布什在竞选演讲时的信口开河强多了。   看看布什当初说了些什么?减税13000亿美元,平稳地将社会保障体系私有化,而且还能维持预算的平衡。这些话现在都和当年横飞的口沫一样变得一文不值,可是竟然取得了选民的信任。   从各自形象的异化,不难找到当年民主党败北的缘由――没有将对手抹黑,反而被对手变成了乌鸦――这是一场暗战,民主党输得体无完肤。   当年英国广播公司的一个摄制组曾经深入布什的共和党竞选总部,捕捉到了暗战的操作细节。在2002年10月,布什与戈尔第一次公开辩论时,有一个小组在共和党竞选总部,密切注视着对话的进程――确切地说是注视着戈尔的每一句话,从中找出任何有误导或者夸张的地方。在那一刻,整个小组比证券交易所的操盘手还要忙碌,他们最终在戈尔的讲话中找到了两处破绽:一是戈尔错误地宣称自己从未质疑过布什的经历;二是称自己曾在官员的陪同下前往德克萨斯灾区视察。这两点瑕疵迅速地由小组负责人传给美联社,很快,美联社采用了这个故事,暗战小组一片欢腾。 这只是整个战役中的一场而已,在整个竞选过程中,两党其实都有这样的暗战小组在干着同样的事情,胜负只在于谁的技术更纯熟。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在这次与克里的对垒中,布什指挥共和党努力把克里塑造成一个为了获得政治地位而反复无常、轻率的家伙,现在克里在参议院的投票记录是对手的研究重点。另外,针对克里没什么瑕疵的历史记录,新的攻击点是“他是一个远离美国人民的高高在上的华盛顿官僚”。这个听着倒是耳熟得很,当年共和党人也是这么说戈尔的。      对 手      那么是谁如此“完美”地击败了戈尔呢?当初在2000年大选中,布什的团队中有一个并不太引人注目,但是很关键的人物,那就是对手研究小组的组长巴巴拉・考斯托克。她也是将“抹黑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把暗战带入新的作战方式的“里程碑”式人物。   巴巴拉的观念是,虽然在竞选中诋毁对手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但在现在这个时代,必须超越过去不专业的操作方式。找几个年轻的雇员?翻翻对手的法律记录和公众演说记录?想以此找出对手的致命弱点?简直是痴人说梦。   看看巴巴拉的履历,她是一名律师,也是一名在国会山混了多年的老兵。差不多整个90年代,她都在共和党众议员丹・波顿手下担任首席国会调查员,她几乎经历了所有针对克林顿的调查,从“文件门”到“旅行门”再到政治献金案和最为轰动的“白水门”,完全就是一个“暗战专家”。   在为布什竞选工作时,巴巴拉集结起一支能征惯战的队伍,大部分是她在波顿调查委员会工作的同事,他们几乎都有担任检察官的经历。   有意思的是,这批正规化队伍居然全是在克林顿当政时期被各种总统丑闻调查锻炼出来的,民主党的也不例外。当年戈尔暗战部队的指挥官是克里斯・勒汉,他是当年保卫克林顿的主力,被对手看作是民主党阵营中最为可怕和最为忠实的“战士”。在勒汉带领下,布什被塑造成了一个“和蔼可亲的笨蛋”,这项工作一度进展顺利,而小布什的很多言行的确也对这个词作出了恰当的诠释。问题在于,小布什在公共电视辩论中击败了戈尔,从此,勒汉败走麦城。      编 剧      从某种意义上说,巴巴拉和她的团队实际为从事“抹黑工程”的从业人员树立了一个资质标准,检察官“疾恶如仇”的强烈意识和调查人员的操作能力同时兼备。后者保证他们能够在浩如烟海的公共记录和其他潜在的非犯罪性的记录中找到需要的东西。说白了,也不是谁都能在鸡蛋里挑出骨头来的。   但这只是初级教程结业时的水平,巴巴拉和她的团队早已达到了更高的水准――他们要把针对目标的研究放到一个更大的视野中去,不再是片言只语,也不再是孤立的案件,仅仅让戈尔作几个难以解释的选择或者尴尬的声明是不够的,要彻底改变公众对戈尔的看法,“抹黑者”必须做一个好的编剧,把戈尔大大小小的故事和言论有机地串联起来,最后给人们留下一个总的坏印象。   “选举活动就像是一场审判,”巴巴拉解释说,“你希望人们不停地讨论他们的事情。参加选举的候选人会给你需要的事例,你把这些事情集合起来编成一个大故事。”   勒汉也同意“编剧”的方法。他说,第一步是选择目标的负面故事,把它们有计划地推出来,传达给报社的记者和编辑,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第二步就是把支持你观点的一系列故事归类整理,你开始种下一些小的故事,为以后更大的故事作铺垫,最后到了秋天,你就可以出手重量级的东西了。”   勒汉以实战举例说:“如果一个故事登在了报纸头条,你就同样希望能炒得更热乎点,让它上早间新闻,上电视。第2天,就会有和你比较友好的嘉宾出现继续谈论这事,这样你就有了第二下攻击。到了第3天,你可以放出一些在先前故意扣下的补充信息,这样话题还是热的,第三击又产生了。到了第4天和第5天,你要试着控制住本方的候选人不要对那个话题发表看法,这样最终憋到了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一旦发话,马上就会受到饥渴的媒体的追逐,这样就产生了第四个攻击波。如果你对这一套运用得炉火纯青了,那么最起码你可以耗掉竞争对手一周的时间――他必须用一周的时间纠缠在周一出现的那个故事上。”   要知道,在选战临近最为紧张的时刻,一周的时间是多么的致命。“连环腿”一旦踢出,不仅可以把对手直接踹到拳台下边,而且可以坚定那些即将走向投票站的选民的信心。      双 刃      “抹黑学”并非是刀锋所向、望风披靡这么奏效,这种行动是一种双刃剑,使不好的话,可能会两败俱伤,甚至只伤到自己。   以前美国政坛无数的事例都已经说明了,不顾一切地像疯狗一样乱咬你的对手是一种自杀行为,而克林顿“拉链门”风波的前后也证明,单单拿对手的私生活做文章也未必会奏效。所以,勒汉说,为了避免误伤自己,现在必须变得非常小心。选择什么攻击你的对手是重要的,这是一门科学,而选择如何攻击你的对手同样重要,特别是什么时候借助哪些媒体的力量,简直就是一门艺术。   他简要解释说:“一般说来,你会发现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传递动力。如果你有录像带,你可以把它们交给电视台;如果你有一个复杂的财经故事,你可以交给《华尔街日报》;如果是关于一些特别的兴趣的,你应该给《纽约时报》,这些都是整体策划的一部分。”   就单一媒体来说,竞选班子都认为,美联社是最重要的一个。你一旦上了美联社也就等于把消息传到了全世界。而且,在美联社操作也相对容易,他们没有版面的限制,他们每天可以发30条政治新闻,更为重要的是,每个候选人都要把自己塑造成正派形象,如果利用小媒体攻击对手会让选民主体产生政治疏离感和厌烦情绪,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媒体让大家觉得它是公正的。   谈到对美联社的利用方法,高手们认为无非是两种:一是直接向记者透露一些对手的负面信息,但这么做被双刃剑砍到的危险系数比较高,毕竟大家都在做工作,记者也不是傻瓜。更高明的做法是,给美联社提供一个话题,然后由记者自己挖掘,把这个话题导向对对手不利的一面,或者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运用得好,报纸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标题实际上就是你想说而没有说的活广告。


相关内容

  • 1月7日央视新闻联播集锦:山西发力煤炭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同花顺财经讯 1月7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有:长江经济带:做好"加减法" 共抓大保护:我国将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取暖:山西发力煤炭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长江经济带:做好"加减法" ...

  • 第二场总统辩论
  • 第二场总统辩论:火药味浓,川普止血 2016-10-10 作者:柯振兴 谁能想到,在第二次总统辩论前的48小时内会发生那么多事情:共和党方面,川普先是被爆出非常露骨的羞辱女性的言论,以致于大批共和党人要求川普退出竞选,川普向民众道歉但是表示自己不会退选,民主党方面,维基解密突然又披露希拉里有偿演讲的 ...

  • 谁可以代理"第一夫人"呢?
  • 在政坛上,"第一夫人"是对国家元首夫人的尊称,是一种国际礼仪和国家形象的存在.但如果一国的国家领导人为单身或其配偶因各种原因而不能胜任"第一夫人"的外交礼仪角色,则可以由其他女性替代. 那么,什么身份的人员可以代理"第一夫人"的职责?还有哪 ...

  • 前瞻透视:特朗普终于获胜,但只不过是美国的过渡性总统
  • 注 环球之 音 原标题|前瞻透视:特朗普终于获胜,但只不过是美国的过渡性总统 [阅读提示] 本文共五个部分: 一.大选闹剧终于尘埃落定 二.大选回顾(一)--两党候选人胜出 三.大选回顾(二)--特朗普与希拉里,民俗与精英的对决 四.2016美国大选的时代背景 五.超级大国的盛衰 本届美国大选引起了 ...

  • 美国大选的基础知识
  • 美国大选 选民voter 选举人elector 美国大选是指美国总统大选,四年一次,全国选民投票在选举年的11月第一个星期一后的第一个星期二(今年是11月8日)举行,这一天被称为总统大选日.所有美国选民都到指定地点进行投票,在本州的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在同一张选票上选出各州的总统"选举 ...

  • 美国总统选举:世界上最复杂的选举法
  • 2008年09月23日 09:23 南方网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民主选举行政首脑的大国,美国总统的选举程序又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选举法 根据美国宪法,当美国总统的条件很简单:出生在美国,年满35岁,在美国住满14年的公民,皆可被选. 现在的美国总统,全民参与选举,一人一票,不分种族,不分贫富,实质上是一种 ...

  • 国际刑警组织对维基解密创始人发出红色通缉令
  • 2010年12月01日08:29中国新闻网我要评论(251) 字号:T|T 阿桑奇(左)11月11日在伦敦接受<福布斯>专访 中新网12月1日电 据外电报道,国际刑警组织12月1日表示,已经对泄密网站"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发出国际通缉令,并提醒各成员国逮捕阿 ...

  • 这是一场寻常而又不寻常的美国大选
  • 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民主党的希拉里·克林顿和共和党的唐纳德·川普将决战白宫之巅.凤凰网边驿卒将持续为您带来专业而有趣的美国大选资讯.此次<寻常而又不寻常的美国大选>为第一期策划,敬请关注 在经历了党内初选的喧嚣后,美国大选暂时进入暴风雨前的宁静.虽然希拉里和川普已经各自拿下过半的党代表票 ...

  • 2016美国总统大选时间
  • 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选举每4年举行一次,那么,你知道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是什么时候吗?分别有哪些候选人名单?下面一起随学习啦小编来看看. 2016美国总统大选时间 2016年美利坚合众国总统选举将于2016年11月8日星期二举行,此次是美国第58届总统选举,同时众议院全部435个席位及参议院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