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充填特征

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充填特征

摘要:扬子区是中国三大克拉通盆地之一,本文重点探讨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的构造演化,以揭示盆地的沉积过程和沉积充填物的特征。克拉通盆地,看似简单(长期较稳定、结构简单) ,实则复杂(成因机制复杂、演化历史长等) 。按照“构造控盆”思路分析上扬子地区克拉通演化阶段中区域构造特征。

关键词:上扬子;克拉通;沉积;构造运动

扬子区是中国三大克拉通盆地之一,新元古代末的晋宁运动形成扬子地台基底,使扬子陆块自南华纪开始进入了板块运动机制的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其演化发展与中国大陆再造过程中特提斯洋的扩张、收缩演化阶段,以及相邻陆块之间的作用密切相关。总体而言,扬子陆块从早古生代至中三叠世,经历了在原特提斯-特提斯洋中由南向北旋转性漂移过程中与相邻陆块(华夏陆块、华北陆块、印支陆块等)在不同时期差异性作用的发展演化史。一直持续到中三叠世的晚印支运动造成古特提斯洋封闭、海水退出、构造反转以及前陆造山,从而结束了扬子克拉通盆地的发展演化阶段,进入了陆内造山与前陆盆地的新一轮盆地演化阶段。

1. 主要构造演化阶段为:

1.1 晋宁时期

华南洋向扬子陆块的俯冲,在扬子陆块东南边缘形成增生的褶皱带和华夏古陆边缘的沟弧盆体系;古华南洋在扬子陆块的东段消失, 西段的华南残留洋盆延续到加里东期。晋宁运动后形成扬子地台基底,处于伸展构造背景,台缘裂陷槽与陆内裂堑发育,后造山期岩浆活动,震旦系为第一套盖层,大陆冰盖型冰碛物沉积。

1.2 加里东时期

为板块活动发展阶段,包括拉张裂陷阶段和汇聚拼合阶段,对应裂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发育阶段和扬子克拉通上形成大隆大坳、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加里东期发生的构造运动主要有桐湾运动、兴凯运动、郁南运动和都匀运动(北流运动)等,其中,①震旦纪末的桐湾运动,对扬子西部影响较大,造成四川盆地西部发生隆升,并形成了乐山-龙女寺、龙门山、汉南-大巴山、雪峰和黔中的古隆起的雏形;②早寒武世末期的兴凯运动对扬子地区影响不大,表现为隆升性质;③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同样影响不显著,以隆升作用为主,造成局部不整合;④奥陶纪末期的都匀运动相对较强烈,活动性西强东弱、边缘强内部弱,乐山-龙女寺隆升较早且强烈,汉南和大巴山隆起继承性发育,随后雪峰隆起和黔中隆起大幅隆升,从而由西高东低演变成为东南缘隆升的格局。⑤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在前期的构造格局背景下,以隆升作用为主,造成全区主体隆升,成为统一的华南隆起。总之,加里东期的构造特征受古亚洲洋和原特提斯洋各分支俯冲、中国各陆块第一次经扩张后集合与碰撞作用的影响,而扬子陆块北缘主要响应于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形成弧后扩张带;南缘响应于古华南洋向北俯冲消减,湘桂以挠曲盆地形式与扬子大陆边缘呈超覆关系。整体隆升的

华南隆起向周缘提供物源,沉积格局为主体隆升、内部裂陷分异、边缘拉张海侵扩展,相带为台盆相间与沿陆/隆滨岸-台地展布特征( 图16a) 。沉积建造规律为活动期碎屑岩发育,构造平静期以碳酸盐岩为主,平面岩性分异大,沿古隆起呈带状分布。沉积模式受区域隆升背景、地区构造运动、局部构造特征、大断裂以及海平面变化控制。

1.3 海西-印支时期(D-T2)

为板内活动发展阶段,包括汇聚-拉张与汇聚造山-拉张两个大地构造阶段,其中汇聚-拉张阶段,发生大陆裂谷作用,形成南盘江盆地、湘桂赣裂盆地、勉略小洋盆等,晚期钦防海槽封闭;而汇聚造山-拉张阶段,早期大陆裂谷进一步发展,晚期陆内汇聚开始,全区由海变陆。海西-印支期,在广西运动形成的构造背景下,进一步发展的构造运动有紫云运动、云南运动(川鄂运动)、黔桂运动、东吴运动和印支运动等。其中,①广西运动(志留纪末)对整个中上扬子区后期的发展演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主体隆升相对稳定、边缘裂陷相对活动的构造格局一直持续到早二叠世晚期;②早海西期(D-C),扬子地台大部持续隆升为陆, 台缘(龙门山前地区) 急剧裂陷,接受巨厚的稳定型—过渡型沉积。发生

在该时期的紫云运动(泥盆纪末),在川鄂地区活动明显,造成石炭纪与泥盆记的间断不整合或超覆;云南运动(川鄂运动)在早石炭世末期造成晚石炭世与早石炭世的间断不整合,形成武当隆起;而石炭纪末期的黔桂运动,以升降运动为主,造成间断不整合。③东吴运动(P2末期) :二叠纪中、早期构造环境相对稳定;发育碳酸盐大缓坡, 晚期强烈拉伸,中二叠世末期的“峨眉地裂运动”使古特提斯洋打开,峨眉热地幔柱隆升,卧龙攀西裂谷晚二叠世早期大规模玄武岩浆喷溢活动,形成晚二叠世与中二叠世的侵蚀间断,华南隆升成剥蚀区。④早印支期(T1-T2):松潘—甘孜海槽弧后拉伸、沉陷、发育欠补偿活动型沉积,台缘滩岛环列,台内为上扬子蒸发海稳定型沉积。总之,海西-印支期,扬子陆块的构造特征受古特提斯洋扩张与收缩封闭作用的影响,即,①石炭纪在扬子南北缘扩张形成两个东西向分支洋盆——勉略洋和钦防海槽的影响;②晚二叠世北缘的勉略洋向华北俯冲,南面的粤海洋由东向西、向南俯冲,而古特提斯洋由西、南向北俯冲消减的影响;③中三叠世,继承了前期的构造背景,整体表现为俯冲碰撞作用,华南周边形成前陆盆地和前渊盆地,陆内有雪峰山、大巴山和江南造山带以及相应的前陆隆起区。即受北缘的勉略洋向北与华北碰撞,南面的粤海洋湘南俯冲,西缘的甘孜-理塘小洋盆由东向西俯冲作用影响。

1.4 晚印支期(T3)

属于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旋回。古特提斯洋封闭:北部华南与华北碰撞聚合为一体,南部华南与三江地区为统一的浅海域,西部松潘甘孜海槽、龙门山台缘坳陷回返, 构造反转、造山成盆, 川西 T3x 前陆盆地形成、演化,进入陆内造山与前陆盆地发育的新阶段。

上述分析表明,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至中三叠世,经历了多阶段构造演化、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多类型盆地叠合、多旋回沉积充填和多期成藏的突出特征。

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至中三叠世,经历了 Rodinia 超大陆裂解与原特提斯洋形成及其闭合的加里东运动阶段和古特提斯-特提斯洋的形成及其闭合的海西-印支运动阶段,岩相古地理具有以海相沉积为主的克拉通性质的古地理演化特征。横向上,中上扬子沉积域包括两部分:中上扬子克拉通内盆地和克拉通边缘盆地。纵向上,中上扬子克拉通内盆地,前震旦纪形成克拉通基底,早震旦世时为陆源区和大陆冰川沉积,晚震旦世形成碳酸盐小台地;寒武纪时发生了最大海泛,并组建了二

级层序高位体系域的碳酸盐大台地,属克拉通盆地;而中上扬子克拉通边缘,震旦纪为大陆边缘拉张裂谷盆地,形成地垒和地堑式的沉积盆地,为大陆边缘充填阶段,向东为深海和大陆斜坡,洋盆已消减;寒武纪时,转为被动大陆边缘浅海环境,向东有两个斜坡带,碳酸盐台地斜坡和大陆架斜坡;奥陶纪-志留纪时,大陆边缘转为前陆盆地;晚古生代则主要为碳酸盐台地和缓坡沉积;三叠纪时期,以安县运动为分界,结束了海相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进入陆相前陆盆地与坳陷盆地演化阶段。

2. 各构造运动阶段的主要构造-层序古地理特征及其沉积规律简述如下:

2.1 加里东期构造-层序古地理演化特征与规律

加里东期古地理特征及其规律主要体现在:①加里东阶段的地层特点,以都匀运动为界,区分为两个次级阶段,以奥陶系红花园组顶界面为界,区分出次级阶段间的岩性过渡时期。早阶段(Z -O1)的岩石组成特征是碳酸盐岩为主,深色泥质岩为次,间互成层;过渡时期(O2-O3) 的特征是碳酸盐、细碎屑岩混积;晚阶段(S)的特征是以碎屑岩为主。②纵向沉积模式演化特点是:潮坪、泻湖-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斜坡型(Z-O1)→陆棚-缓坡型(O2-O3)→缓坡-混积陆棚-陆棚-碎屑滨岸型(S )。③寒武纪、奥陶纪的物源区以北西缘为主,主要来自康滇、汶茂以及汉南隆起等,都匀运动后,为多物源供给,雪峰隆起、南缘及西北缘都成为物源区。④台地边缘主要向南东方向迁移,台地范围扩大。⑤加里东期的整体古地理面貌,在都匀运动前为西高东低的平缓台地,后期,东、南缘隆起,略具盆地雏形。

2.2 海西期构造-层序古地理演化特征与规律

加里东运动后,中上扬子陆块以相对稳定的整体进入海西-印支构造阶段,成为东特提斯洋中的一部分。海西期古地理特征及其规律主要体现在:①从泥盆纪到晚石炭世,中上扬子整体处于伸展构造环境,即南北边缘扩展裂陷和断陷、中部隆起的格局,其中上扬子地为继承性隆起陆块,并成为向西供给的稳定物源区,早二叠世,海水才将本区的大部分地区完全覆盖。②地层分布特征,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沉积性质、类型和相变特色,并随着时间的演化具有阶段性的变化特征。③纵向沉积模式的演化特点:早期(D1)以滨岸-浅海陆棚碎屑岩沉积和灰、砂泥混积陆棚沉积,以及潮坪碳酸盐岩沉积为特征;中期(D2-C2)以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孤立台地碳酸盐岩沉积和潮坪-陆棚-深水盆地沉积为特征;晚期(P1-P2)以灰岩、泥灰岩、硅质页岩等为特征的台盆相间、陆棚-次深海盆地的沉积格局。④海西期的整体古地理面貌为,克拉通主体隆升、边缘裂陷沉积,即中部高边缘低,海水由边缘向克拉通内部渐进侵入,沉积体系受深大断裂、海平面变化与古地貌等因素控制。

2.3 印支期构造-层序古地理演化特征与规律

东吴运动后,华南进入印支构造阶段,华南陆块东南缘普遍受到来自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活动而产生的挤压作用,造成盆地性质的改变,其中,包括右江前陆(弧后)盆地的出现等。印支期古地理特征及其规律主要体现在:①中上扬子地区,东吴运动后,深水区继续扩大,而且在早三叠世,沿郴州—萍乡—绍兴一线,形成北东—北东东向的贯穿全区的深海浊积盆地,随着印支运动的加强,到中三叠世末,发生褶皱隆起,致使盆地最终消失,并开始新的构造演化阶段。②物质聚集与沉积体系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特征,南部右江盆地性质转变为弧后裂陷型盆地,盆地内生物灰岩沉积的孤立台地发育,由台-盆相间古地理格局演化转变为盆包台沉积格局;西缘龙门山为开阔台地-潮坪

沉积,南段含陆源碎屑沉积,在康定-西昌一线以西发育峨眉山玄武岩;北缘南秦岭西段为开阔台地,中-东段为深水盆地,南部发育深水硅质岩沉积;上扬子以开阔台地-局限台地环境为主,川滇古陆东缘陆源碎屑发育;中扬子地区为含生物屑灰岩沉积为主的开阔台地-局限台地环境。③古地理面貌,东吴运动后之后,印支期古地理格局以西高东低为特征,晚期受印支运动影响,西缘的江南-雪峰隆起再次隆升,沉积格局由西高东低转变为西低东高。④沉积模式的演化特点,a-晚二叠世早期,受东吴运动影响,即中上扬子西缘康定-西昌一线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影响,区内以火山岩沉积为特征;b-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为河流沼泽-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缘礁滩-深水盆地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主要特点为开阔台地广泛分布,台缘礁滩为区内海相领域重要储集层;c-早三叠世中晚期-中三叠世,为滨岸河流-混积潮坪-局限台地(蒸发盐湖、浅滩)-开阔台地-混积盆地沉积模式,该时期以局限台地为主,蒸发盐湖广发发育,盐湖周边形成的浅滩(藻滩)为重要储层,浅滩分布受海平面下降控制具有规律性迁移(嘉陵江期浅滩具有由西向东迁移、层位上移的规律,雷口坡浅滩具有随盐湖和台地边缘迁移控制),盐湖区发育的膏盐岩为优质盖层。值得指出的是,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仍处于印支运动阶段,且从诺利期早期(小塘子沉积期)-诺利期中期-晚期(须三段沉积期)沉积充填有海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

对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沉积模式特征的讨论,为了更好的揭示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为石油勘探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福喜, 陈洪德, 王茂显, 等.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三叠系油气分布主控因素分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J],2008,28(2):46-52. (CSCD, 科技核心)。

[2] 丘东洲, 谢渊, 李晓清, 黄福喜. 亚洲特提斯域岩相古地理与油气聚集地质特征

[J].海相油气地质.2009,14(2):41-51.(CSCD, 科技核心)。

[3] 黄福喜, 陈洪德, 唐静, 等. 吐哈盆地鄯善地区岩性油气藏特征与勘探目标[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9,29(3):56-61. (CSCD, 科技核心)。

[4] 陈洪德, 黄福喜, 徐胜林, 等. 中上扬子地区海相成烃物质聚集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C].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0:34-42.(国际会议论文)。

[5] 陈洪德, 黄福喜, 徐胜林, 等. 中上扬子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C].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集.2009.10:264-272.(国际会议论文)。

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充填特征

摘要:扬子区是中国三大克拉通盆地之一,本文重点探讨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的构造演化,以揭示盆地的沉积过程和沉积充填物的特征。克拉通盆地,看似简单(长期较稳定、结构简单) ,实则复杂(成因机制复杂、演化历史长等) 。按照“构造控盆”思路分析上扬子地区克拉通演化阶段中区域构造特征。

关键词:上扬子;克拉通;沉积;构造运动

扬子区是中国三大克拉通盆地之一,新元古代末的晋宁运动形成扬子地台基底,使扬子陆块自南华纪开始进入了板块运动机制的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其演化发展与中国大陆再造过程中特提斯洋的扩张、收缩演化阶段,以及相邻陆块之间的作用密切相关。总体而言,扬子陆块从早古生代至中三叠世,经历了在原特提斯-特提斯洋中由南向北旋转性漂移过程中与相邻陆块(华夏陆块、华北陆块、印支陆块等)在不同时期差异性作用的发展演化史。一直持续到中三叠世的晚印支运动造成古特提斯洋封闭、海水退出、构造反转以及前陆造山,从而结束了扬子克拉通盆地的发展演化阶段,进入了陆内造山与前陆盆地的新一轮盆地演化阶段。

1. 主要构造演化阶段为:

1.1 晋宁时期

华南洋向扬子陆块的俯冲,在扬子陆块东南边缘形成增生的褶皱带和华夏古陆边缘的沟弧盆体系;古华南洋在扬子陆块的东段消失, 西段的华南残留洋盆延续到加里东期。晋宁运动后形成扬子地台基底,处于伸展构造背景,台缘裂陷槽与陆内裂堑发育,后造山期岩浆活动,震旦系为第一套盖层,大陆冰盖型冰碛物沉积。

1.2 加里东时期

为板块活动发展阶段,包括拉张裂陷阶段和汇聚拼合阶段,对应裂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发育阶段和扬子克拉通上形成大隆大坳、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加里东期发生的构造运动主要有桐湾运动、兴凯运动、郁南运动和都匀运动(北流运动)等,其中,①震旦纪末的桐湾运动,对扬子西部影响较大,造成四川盆地西部发生隆升,并形成了乐山-龙女寺、龙门山、汉南-大巴山、雪峰和黔中的古隆起的雏形;②早寒武世末期的兴凯运动对扬子地区影响不大,表现为隆升性质;③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同样影响不显著,以隆升作用为主,造成局部不整合;④奥陶纪末期的都匀运动相对较强烈,活动性西强东弱、边缘强内部弱,乐山-龙女寺隆升较早且强烈,汉南和大巴山隆起继承性发育,随后雪峰隆起和黔中隆起大幅隆升,从而由西高东低演变成为东南缘隆升的格局。⑤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在前期的构造格局背景下,以隆升作用为主,造成全区主体隆升,成为统一的华南隆起。总之,加里东期的构造特征受古亚洲洋和原特提斯洋各分支俯冲、中国各陆块第一次经扩张后集合与碰撞作用的影响,而扬子陆块北缘主要响应于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形成弧后扩张带;南缘响应于古华南洋向北俯冲消减,湘桂以挠曲盆地形式与扬子大陆边缘呈超覆关系。整体隆升的

华南隆起向周缘提供物源,沉积格局为主体隆升、内部裂陷分异、边缘拉张海侵扩展,相带为台盆相间与沿陆/隆滨岸-台地展布特征( 图16a) 。沉积建造规律为活动期碎屑岩发育,构造平静期以碳酸盐岩为主,平面岩性分异大,沿古隆起呈带状分布。沉积模式受区域隆升背景、地区构造运动、局部构造特征、大断裂以及海平面变化控制。

1.3 海西-印支时期(D-T2)

为板内活动发展阶段,包括汇聚-拉张与汇聚造山-拉张两个大地构造阶段,其中汇聚-拉张阶段,发生大陆裂谷作用,形成南盘江盆地、湘桂赣裂盆地、勉略小洋盆等,晚期钦防海槽封闭;而汇聚造山-拉张阶段,早期大陆裂谷进一步发展,晚期陆内汇聚开始,全区由海变陆。海西-印支期,在广西运动形成的构造背景下,进一步发展的构造运动有紫云运动、云南运动(川鄂运动)、黔桂运动、东吴运动和印支运动等。其中,①广西运动(志留纪末)对整个中上扬子区后期的发展演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主体隆升相对稳定、边缘裂陷相对活动的构造格局一直持续到早二叠世晚期;②早海西期(D-C),扬子地台大部持续隆升为陆, 台缘(龙门山前地区) 急剧裂陷,接受巨厚的稳定型—过渡型沉积。发生

在该时期的紫云运动(泥盆纪末),在川鄂地区活动明显,造成石炭纪与泥盆记的间断不整合或超覆;云南运动(川鄂运动)在早石炭世末期造成晚石炭世与早石炭世的间断不整合,形成武当隆起;而石炭纪末期的黔桂运动,以升降运动为主,造成间断不整合。③东吴运动(P2末期) :二叠纪中、早期构造环境相对稳定;发育碳酸盐大缓坡, 晚期强烈拉伸,中二叠世末期的“峨眉地裂运动”使古特提斯洋打开,峨眉热地幔柱隆升,卧龙攀西裂谷晚二叠世早期大规模玄武岩浆喷溢活动,形成晚二叠世与中二叠世的侵蚀间断,华南隆升成剥蚀区。④早印支期(T1-T2):松潘—甘孜海槽弧后拉伸、沉陷、发育欠补偿活动型沉积,台缘滩岛环列,台内为上扬子蒸发海稳定型沉积。总之,海西-印支期,扬子陆块的构造特征受古特提斯洋扩张与收缩封闭作用的影响,即,①石炭纪在扬子南北缘扩张形成两个东西向分支洋盆——勉略洋和钦防海槽的影响;②晚二叠世北缘的勉略洋向华北俯冲,南面的粤海洋由东向西、向南俯冲,而古特提斯洋由西、南向北俯冲消减的影响;③中三叠世,继承了前期的构造背景,整体表现为俯冲碰撞作用,华南周边形成前陆盆地和前渊盆地,陆内有雪峰山、大巴山和江南造山带以及相应的前陆隆起区。即受北缘的勉略洋向北与华北碰撞,南面的粤海洋湘南俯冲,西缘的甘孜-理塘小洋盆由东向西俯冲作用影响。

1.4 晚印支期(T3)

属于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旋回。古特提斯洋封闭:北部华南与华北碰撞聚合为一体,南部华南与三江地区为统一的浅海域,西部松潘甘孜海槽、龙门山台缘坳陷回返, 构造反转、造山成盆, 川西 T3x 前陆盆地形成、演化,进入陆内造山与前陆盆地发育的新阶段。

上述分析表明,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至中三叠世,经历了多阶段构造演化、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多类型盆地叠合、多旋回沉积充填和多期成藏的突出特征。

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至中三叠世,经历了 Rodinia 超大陆裂解与原特提斯洋形成及其闭合的加里东运动阶段和古特提斯-特提斯洋的形成及其闭合的海西-印支运动阶段,岩相古地理具有以海相沉积为主的克拉通性质的古地理演化特征。横向上,中上扬子沉积域包括两部分:中上扬子克拉通内盆地和克拉通边缘盆地。纵向上,中上扬子克拉通内盆地,前震旦纪形成克拉通基底,早震旦世时为陆源区和大陆冰川沉积,晚震旦世形成碳酸盐小台地;寒武纪时发生了最大海泛,并组建了二

级层序高位体系域的碳酸盐大台地,属克拉通盆地;而中上扬子克拉通边缘,震旦纪为大陆边缘拉张裂谷盆地,形成地垒和地堑式的沉积盆地,为大陆边缘充填阶段,向东为深海和大陆斜坡,洋盆已消减;寒武纪时,转为被动大陆边缘浅海环境,向东有两个斜坡带,碳酸盐台地斜坡和大陆架斜坡;奥陶纪-志留纪时,大陆边缘转为前陆盆地;晚古生代则主要为碳酸盐台地和缓坡沉积;三叠纪时期,以安县运动为分界,结束了海相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进入陆相前陆盆地与坳陷盆地演化阶段。

2. 各构造运动阶段的主要构造-层序古地理特征及其沉积规律简述如下:

2.1 加里东期构造-层序古地理演化特征与规律

加里东期古地理特征及其规律主要体现在:①加里东阶段的地层特点,以都匀运动为界,区分为两个次级阶段,以奥陶系红花园组顶界面为界,区分出次级阶段间的岩性过渡时期。早阶段(Z -O1)的岩石组成特征是碳酸盐岩为主,深色泥质岩为次,间互成层;过渡时期(O2-O3) 的特征是碳酸盐、细碎屑岩混积;晚阶段(S)的特征是以碎屑岩为主。②纵向沉积模式演化特点是:潮坪、泻湖-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斜坡型(Z-O1)→陆棚-缓坡型(O2-O3)→缓坡-混积陆棚-陆棚-碎屑滨岸型(S )。③寒武纪、奥陶纪的物源区以北西缘为主,主要来自康滇、汶茂以及汉南隆起等,都匀运动后,为多物源供给,雪峰隆起、南缘及西北缘都成为物源区。④台地边缘主要向南东方向迁移,台地范围扩大。⑤加里东期的整体古地理面貌,在都匀运动前为西高东低的平缓台地,后期,东、南缘隆起,略具盆地雏形。

2.2 海西期构造-层序古地理演化特征与规律

加里东运动后,中上扬子陆块以相对稳定的整体进入海西-印支构造阶段,成为东特提斯洋中的一部分。海西期古地理特征及其规律主要体现在:①从泥盆纪到晚石炭世,中上扬子整体处于伸展构造环境,即南北边缘扩展裂陷和断陷、中部隆起的格局,其中上扬子地为继承性隆起陆块,并成为向西供给的稳定物源区,早二叠世,海水才将本区的大部分地区完全覆盖。②地层分布特征,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沉积性质、类型和相变特色,并随着时间的演化具有阶段性的变化特征。③纵向沉积模式的演化特点:早期(D1)以滨岸-浅海陆棚碎屑岩沉积和灰、砂泥混积陆棚沉积,以及潮坪碳酸盐岩沉积为特征;中期(D2-C2)以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孤立台地碳酸盐岩沉积和潮坪-陆棚-深水盆地沉积为特征;晚期(P1-P2)以灰岩、泥灰岩、硅质页岩等为特征的台盆相间、陆棚-次深海盆地的沉积格局。④海西期的整体古地理面貌为,克拉通主体隆升、边缘裂陷沉积,即中部高边缘低,海水由边缘向克拉通内部渐进侵入,沉积体系受深大断裂、海平面变化与古地貌等因素控制。

2.3 印支期构造-层序古地理演化特征与规律

东吴运动后,华南进入印支构造阶段,华南陆块东南缘普遍受到来自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活动而产生的挤压作用,造成盆地性质的改变,其中,包括右江前陆(弧后)盆地的出现等。印支期古地理特征及其规律主要体现在:①中上扬子地区,东吴运动后,深水区继续扩大,而且在早三叠世,沿郴州—萍乡—绍兴一线,形成北东—北东东向的贯穿全区的深海浊积盆地,随着印支运动的加强,到中三叠世末,发生褶皱隆起,致使盆地最终消失,并开始新的构造演化阶段。②物质聚集与沉积体系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特征,南部右江盆地性质转变为弧后裂陷型盆地,盆地内生物灰岩沉积的孤立台地发育,由台-盆相间古地理格局演化转变为盆包台沉积格局;西缘龙门山为开阔台地-潮坪

沉积,南段含陆源碎屑沉积,在康定-西昌一线以西发育峨眉山玄武岩;北缘南秦岭西段为开阔台地,中-东段为深水盆地,南部发育深水硅质岩沉积;上扬子以开阔台地-局限台地环境为主,川滇古陆东缘陆源碎屑发育;中扬子地区为含生物屑灰岩沉积为主的开阔台地-局限台地环境。③古地理面貌,东吴运动后之后,印支期古地理格局以西高东低为特征,晚期受印支运动影响,西缘的江南-雪峰隆起再次隆升,沉积格局由西高东低转变为西低东高。④沉积模式的演化特点,a-晚二叠世早期,受东吴运动影响,即中上扬子西缘康定-西昌一线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影响,区内以火山岩沉积为特征;b-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为河流沼泽-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缘礁滩-深水盆地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主要特点为开阔台地广泛分布,台缘礁滩为区内海相领域重要储集层;c-早三叠世中晚期-中三叠世,为滨岸河流-混积潮坪-局限台地(蒸发盐湖、浅滩)-开阔台地-混积盆地沉积模式,该时期以局限台地为主,蒸发盐湖广发发育,盐湖周边形成的浅滩(藻滩)为重要储层,浅滩分布受海平面下降控制具有规律性迁移(嘉陵江期浅滩具有由西向东迁移、层位上移的规律,雷口坡浅滩具有随盐湖和台地边缘迁移控制),盐湖区发育的膏盐岩为优质盖层。值得指出的是,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仍处于印支运动阶段,且从诺利期早期(小塘子沉积期)-诺利期中期-晚期(须三段沉积期)沉积充填有海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

对克拉通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沉积模式特征的讨论,为了更好的揭示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为石油勘探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福喜, 陈洪德, 王茂显, 等.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三叠系油气分布主控因素分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J],2008,28(2):46-52. (CSCD, 科技核心)。

[2] 丘东洲, 谢渊, 李晓清, 黄福喜. 亚洲特提斯域岩相古地理与油气聚集地质特征

[J].海相油气地质.2009,14(2):41-51.(CSCD, 科技核心)。

[3] 黄福喜, 陈洪德, 唐静, 等. 吐哈盆地鄯善地区岩性油气藏特征与勘探目标[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9,29(3):56-61. (CSCD, 科技核心)。

[4] 陈洪德, 黄福喜, 徐胜林, 等. 中上扬子地区海相成烃物质聚集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C].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0:34-42.(国际会议论文)。

[5] 陈洪德, 黄福喜, 徐胜林, 等. 中上扬子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C].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集.2009.10:264-272.(国际会议论文)。


相关内容

  • 中国海相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 论 文 第52卷 增刊Ⅰ 2007年9月 中国海相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贾承造① 李本亮②③ 张兴阳③ 李传新①* (①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②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北京 102249; 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 实验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3. * ...

  • 大地构造大题
  • 1. 我国地形有哪些特征? 中国地势基本特征-1 阶梯状地形 从西向东递降,可分成四个台阶: 第一台阶:青藏高原海拔4000-5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第二台阶:青藏高原以北,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西,海拔1000-2000米,包括内蒙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塔里木.准噶尔和四川等大型盆地 ...

  • 准噶尔盆地的类型和构造演化_蔡忠贤
  • 第7卷第4期2000年10月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hi na U niversity of Geosci ences, Beijing)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Vol 17No. 4Oct 12000 准噶尔盆地的类型和构造演化 蔡忠贤, 陈发景, 贾振远1 ...

  •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题目: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藏形成条件的分析与综述 院 系: 班 级: 老 指导地球科学与工程学 班 地工院1301蒲泊伶 目录 1.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况.......................................................... ...

  • 柴达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分析
  • 第7卷第4期2000 年10月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 ,Beijing )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Vol. 7No. 4Oct. 2000 柴达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分析 汤良杰1, 金之钧1, 张明利 ...

  • [经典]中国大地构造格局
  •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汇位置,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大陆同时又受 ...

  • 沉积盆地分析
  • 第一章 绪论 1.盆地的概念 盆地具有三重涵义,即地貌盆地.沉积盆地和构造盆地 地貌盆地"是地理学术语,指四周被自然高地围限的地形上的洼地,包括大陆上区域分布的无覆水的洼地,如四川盆地等,也包括覆水的小型的冰碛湖到大型的大洋盆地. 沉积盆地" 是地球表面长期发生构造沉降,并接受沉 ...

  •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盐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 地质科学 2004年10月CHINESEJOURNAL0FGEOLOGY39(4):580--588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盐构造特征及 其与油气的关系 胡剑风1 刘刘玉魁2虎2杨明慧1周郑多明2厉2雷刚林2 (1.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 木油田分公司 ...

  • 论准噶尔盆地构造及其演化_曲国胜
  • 第3030卷卷第第11期期第 2009年2月新疆石油地质曲国胜,等:论准噶尔盆地构造及其演化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 Vol.30,No.1Feb .2009 文章编号:1001-3873(2009)01-0001-05 论准噶尔盆地构造及其演化 曲国胜1,马宗晋2,陈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