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 核电荷数= =核外

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核 ( ) 决定的。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2.相对原子质量

⑴以一种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的质量的1/12(约为1.66×10-27kg)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

⑵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在SI 单位制中单位为“ ”(一般不写出) 。原子的质量是原子的绝对质量,单位为克或千克。

⑶电子的质量很小,只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每个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素

1.元素。

元素是 (1)元素种类:100余种(由此组成了3000多万种物质) (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数) : (3)生物细胞中含量在前四位元素: 2.元素符号。

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N 表示的意义有:。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如H 既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一个氧原子,而2H 只能表示 ;3Fe 表示 ;若要表示5个镁原子可记为: ,7个氯原子可记为: 。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例如:钙钠,铝

(3)元素中文名称的特点: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例如: 非金属元素按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水”等偏旁,因此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属于哪类元素。

3.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①每—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区分。

②每一横行() :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个周期。共有 个横行,有 周期。

③每—纵行(即 ) :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6个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①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一定的区域寻找新物质所需的元素,(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课题3 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个第二层不超过 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 (2)原子结构简图各部分的意义:

(3)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 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元素具有2个电子) 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4)元素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5)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 2.离子的形成。

(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如Na +、Cl -、OH -、SO 42-等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

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Na +、Mg 2+、Al 3+;Cl -、S 2-、O 2-„„

碳酸根离子:2个亚铁离子:,5个钙离子: 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NO 3-,7Fe 3+,2H + (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

例如,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意义:Fe 2+ nCO 2, 3Cl

5SO 42

(4)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以NaCl 为例。)

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纯净物是由同种或不同种 (2)大多数纯净物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水„„ (3)少数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氖气等。

(4)还有少数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 是由Na +和Cl -构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1)化学式的意义(以H 2O 为例) :

如:

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2O 3,2H 2写出下列化学语的符号:4个钠离子:,2个氯气分子:,氮

气, 4个硫酸分子:3个碳酸钠分子: 2.化学式的书写根据。

(1)因为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因此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结果。 (2)还可以应用元素的化合价来推求。 3.化合价。

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1)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a .氧元素通常显 价; b .氢元素通常显 价;

c .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 价; d .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②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③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相互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4.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有一定的区别:

5. 化学式的书写

(1)氧化物的化学式书写:在右,例如,二氧化碳:,氧化镁:

(2)一般化合物书写:金属元素的符号在 例如,氯化钠:,氧化铁:,氯化锌 (3)用化合价原则书写:一般正价在。

例如:氯化氢: 6. 化学式的读法: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如, H2 若含酸根的化合物,读作“某酸某”。如:CuSO 4,KMnO 4 (NH4) 2CO 33 若含氢氧根的化合物,读作“氢氧化某”。如: Ca(OH)2,Cu(OH)2

7.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 (2)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例:CaCO 3的相对分子质量= CO(NH2) 2的相对分子质量= (3)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例:H 2O 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NH 4NO 3中N 、H 、O 各元素的质量比= (4)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NH 4HCO 3中氮的质量分数= KClO 3中氧的质量分数= CuSO 4﹒5H 2O 中氧的质量分数=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 核电荷数= =核外

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核 ( ) 决定的。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2.相对原子质量

⑴以一种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的质量的1/12(约为1.66×10-27kg)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

⑵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在SI 单位制中单位为“ ”(一般不写出) 。原子的质量是原子的绝对质量,单位为克或千克。

⑶电子的质量很小,只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每个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素

1.元素。

元素是 (1)元素种类:100余种(由此组成了3000多万种物质) (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数) : (3)生物细胞中含量在前四位元素: 2.元素符号。

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N 表示的意义有:。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如H 既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一个氧原子,而2H 只能表示 ;3Fe 表示 ;若要表示5个镁原子可记为: ,7个氯原子可记为: 。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例如:钙钠,铝

(3)元素中文名称的特点: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例如: 非金属元素按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水”等偏旁,因此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属于哪类元素。

3.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①每—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区分。

②每一横行() :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个周期。共有 个横行,有 周期。

③每—纵行(即 ) :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6个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①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一定的区域寻找新物质所需的元素,(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课题3 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个第二层不超过 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 (2)原子结构简图各部分的意义:

(3)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 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元素具有2个电子) 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4)元素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5)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 2.离子的形成。

(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如Na +、Cl -、OH -、SO 42-等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

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Na +、Mg 2+、Al 3+;Cl -、S 2-、O 2-„„

碳酸根离子:2个亚铁离子:,5个钙离子: 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NO 3-,7Fe 3+,2H + (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

例如,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意义:Fe 2+ nCO 2, 3Cl

5SO 42

(4)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以NaCl 为例。)

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纯净物是由同种或不同种 (2)大多数纯净物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水„„ (3)少数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氖气等。

(4)还有少数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 是由Na +和Cl -构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1)化学式的意义(以H 2O 为例) :

如:

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2O 3,2H 2写出下列化学语的符号:4个钠离子:,2个氯气分子:,氮

气, 4个硫酸分子:3个碳酸钠分子: 2.化学式的书写根据。

(1)因为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因此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结果。 (2)还可以应用元素的化合价来推求。 3.化合价。

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1)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a .氧元素通常显 价; b .氢元素通常显 价;

c .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 价; d .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②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③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相互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4.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有一定的区别:

5. 化学式的书写

(1)氧化物的化学式书写:在右,例如,二氧化碳:,氧化镁:

(2)一般化合物书写:金属元素的符号在 例如,氯化钠:,氧化铁:,氯化锌 (3)用化合价原则书写:一般正价在。

例如:氯化氢: 6. 化学式的读法: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如, H2 若含酸根的化合物,读作“某酸某”。如:CuSO 4,KMnO 4 (NH4) 2CO 33 若含氢氧根的化合物,读作“氢氧化某”。如: Ca(OH)2,Cu(OH)2

7.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 (2)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例:CaCO 3的相对分子质量= CO(NH2) 2的相对分子质量= (3)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例:H 2O 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NH 4NO 3中N 、H 、O 各元素的质量比= (4)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NH 4HCO 3中氮的质量分数= KClO 3中氧的质量分数= CuSO 4﹒5H 2O 中氧的质量分数=


相关内容

  • 初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 作为初三化学教师,我一直在努力教学。初三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化学,对化学知识还是很不了解,所以我需要在教学上充分的对学生重点照顾,让学生建立起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这才是我要教学的关键,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这样学生就可以热爱化学,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化学知识,能够做的更好。 ...

  •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梳理
  •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梳理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体现的性质相结合综合考查.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特做如下梳理: 一.基本概念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 ...

  • 高中初中各科目录
  • 各年级各科目知识框架 主讲人:刘敏 高中数学 必修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必修二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必修三 集合与函数概念 基本初等函数(Ⅰ) 函数的应用 空间几何体 点.直线.平面之间 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方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必修四 算法初步 统计 概率 •第 ...

  •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点分析
  • 初三化学上期期末考点分析 初三化学上期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到第七单元的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化学的过程与方法.从中体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掌握情况,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试题主要分为五个大题:选择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其中选择题40分左右,填空题30分左右,推 ...

  • 九年级化学工作计划(共9篇)
  • 篇一: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 九年级学生基本情况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并敢于一探究竟的阶段,所以教材上各种实验的开展,探究活动的安排,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内容.正对他们的胃口.但是现代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他们喜欢成功的感觉,那会 ...

  •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说课稿
  •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说课稿 作者:孔祥斌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10期 摘要:离子的形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一个大体轮廓. 关键词:物 ...

  • 初三化学老师工作总结
  • 初三化学老师工作总结 初三化学老师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担任的是初三化学教学工作.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要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得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化学放在初三开设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我面临的问题是课时 ...

  •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自学版)
  •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自学版) 姓名 班别 学号 (不能只为了完成空格而看书,而应该把书看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到了近代, 和 构成的, 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 和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化学是在. 以及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 ...

  •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实验室知识点梳理
  •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实验室 知识点梳理 [知识与考点]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以及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等都是中考热点. 1.考查识图.根据题给仪器图形写仪器名称. 2.考查使用.简述某仪器或基本操作的用途和注意事项等.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