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文化

广告史论文

学号:

广告大发展大繁荣的助推器

——消费主义文化

1.西方近现代消费主义文化兴起对广告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方面来说,消费文化的演变不仅仅是品味、审美改变的结果,更源于社会、家庭和个人在需要上和认识上的革命性的转变。消费主义文化兴起于20世纪20、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得以蔓延,是当今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对物品的绝对占有和追求享乐主义为特征。它是一种有关消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把消费当作唯一目的,为了消费而去消费。消费主义背离了消费是满足人需要、促进人发展的手段,是一种极端的文化现象。但消费主义文化也是资本主义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影响深远的经济与社会文化现象。

消费源于需求,而需求和欲望是可以被创造的。在西方资本主义的不同阶段,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发展壮大,不断调整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行为。19世纪与20世纪相交之际,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1900年至190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了,这次危机严重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的集中和垄断的形成。这时,商业企业所关注的已不再是生产的问题,而是销售的问题。伴随着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稳定和繁荣,人们对消费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作为企业借助广告等大众传媒手段而传播的意识形态,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消费生活中的主流价值观。随着信用或信贷消费的出现,花未来的钱,及时行乐和享受,成为二战后西方大众消费者时髦的消费生活方式。而卢卡奇曾指出:消费文化是一种肯定文化,它为社会提供一种补偿性的功能,它提供给异化现实中的人们一种自由和快乐的假象,用来掩盖现实中的真正缺憾。幸福被等同于消费,幸福的“大小”取决于物品的“大小”。人们开始追求消费的炫耀性、奢侈性和新奇性,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消遣与享乐主义,以此求得个人的满足,并将它作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终极价值。企业的经营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家把目标集中于市场和对消费者的研究上,越来越注重广告带来的效益。这促使广告公司开始组织市场调查机构,帮助企业开展市场调查,广泛收集市场资料,为客户制定广告计划和广告实施方案,开展统一的、系统的广告经营活动,广告业为适推销的需求又呈现蓬勃兴旺的景象。19世纪末期,许多广告公司雇用专业广告作家撰写广告文稿,在广告的技巧方面下足了功夫。并且,随着人们欲望的不满足感增强,需求增多,又促使许多企业花重金委托广告公司去美化他们的产品,如把浪漫、奇异、欲望、美丽、满足、归属感、科学进步和好生活等因素“粘贴”到他们的商品上,来满足人们对新鲜感的需求。所以,正是由于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推动了广告公司的广告经营活动向着全职能型、能向广告客户提供全面服务的现代化广告代理业过渡,由此也推动了许多大型的广告公司不断得以创建、发展、壮大。

比如说可口可乐的广告活动。众所周知的是,可口可乐的广告成本是非常的高的。1886年可口可乐营业额仅为50美元,广告费却为46美元;1901年营业额12万美元,广告费为10万美元,如今可口可乐每年的广告费竟超过6亿美元。如果算一笔帐,1886年可口可乐投入的广告费为92%,1901年为83.3%,可正是这个92%和83.3%的惊人之举使可口可乐这样一种99.61%都是碳酸、糖浆和水的饮料,卖了个世界第一。广告,无疑是使一个产品成功并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法宝,一个99.61%都是碳酸、糖浆和水的产品,居然能远销全世界,靠的就是大规模广告宣传。可口可乐公司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与他们遵循“成功在于广告”的信条是分不开的。可口可乐的广告有它明确的诉求主题,在不同时期推出适应不同形势的灵活多变的广告策略,力求在广告诉求中深深打动消费者的心。如20世纪20年代的“喝可口可乐,只需5美分”;20世纪30年代的“令你精神爽朗”;20世纪40年

代的“遍及每个角落”以及后来的“不断改进的质量”、“在红标题前留步”、“使炎热天气变得凉爽”、“尽我心尽我力就是可口可乐”、“这一刻我有我的可口可乐”等等;可口可乐公司在二战刚结束时播放的广告反映的是胜利荣归的士兵和他们的妻子同饮可口可乐,庆祝大战胜利结束等激动人心的场景,而20世纪6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为了反击百事可乐公司的进攻,同时也为了适应美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购买力提高的情况,推出了“地道正宗货”这一广告宣传理念,这些都反映了各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需与物质需求,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正是这样才一步一步地塑造了其产品快乐、爽快、健康的品牌形象。

2.当下消费主义文化影响广告和营销活动

现在,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消费主义文化中,符号价值的意义已经高于使用价值。当生活中的日常消费品都和华贵、奇异、美丽、浪漫等文化特性联系在一起时,再认真地辨认这些商品原有的使用功能就不那么容易了。在这里,经营者不再只是说明他们的产品内涵,而且以各种符号和图形来“包装”产品。这类“包装”和产品常常难以区分。经营者关心的不是这些包装是否能全面代表他们的产品,而是靠这些包装是否能把他们的产品和观众或消费者脑海里的欲望联结起来。更具体地说,市场营销的历史表明,首先要关注大众那些显而易见的欲望,然后创造新产品或重新包装老产品来满足这些欲望,营销才能获得成功。人们消费的已不是物品,而是符号。所以营销越来越注重引发人们的欲望。消费主义文化不仅体现在商品营销和宣传的广告环节,它还表现为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之中,构成无处不在的文化环境,操纵人们的欲望和趣味,主宰了我们的生存意义和意识形态。

种种迹象表明,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人类的生活形态即将发生诸多变化,享乐无疑会成为人类的第一需要,成为继和平、发展之后的第三大主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的也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但当我们正要为人们的生活改变暗自庆幸的时候,伴随而来的却是现实生活种种艰辛、怨恨、不平、烦躁。在这个虚拟的消费剧场里,广告扮演着能指的角色,成为了虚拟的实现形式。广告不断向人展示现实生活的物质匮乏和尴尬,在没有充分的物质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窘迫和无奈。通过一场场描述优雅生活的镜头,一个个化解难堪的情节,一幕幕皆大欢喜的创意,广告传达给受众的是实现“梦境”的途径。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一个个广告就是快乐生活的小单元,商品是通向该单元的钥匙。快乐生活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问题的症结是你没有放下高贵的尊严。消费不是无耻,节俭不是美德。广告让人看到的是美好的生活前景。至于物品如何从理性上将美丽实现,这就不是广告诉求的重点。广告的重点在于做出一种预言,让人们产生一种美丽的憧憬,引导人们的欲望,去购买被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

在消费主义的社会中,消费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使人们永无止境地追求高消费。消费主义要求人们不只是把消费看作日常生活的一个必要环节,而是要将其当作人生的根本意义之所在。消费主义试图为现代社会的大众生活提供终极意义,从这个角度上说,消费主义是一种价值观或价值哲学,是一种渗透在当代社会制度、政策和生活时尚之中的价值哲学。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与支配下,现代人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然生理需要”,而是为了表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从而使得不同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程度可以通过所消费商品的档次和品牌加以标示。 这促使广告的表现方式更多的倾向于将产品的性质或功能进行文化包装,或采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或假借传统的礼仪风俗,或利用人的道德情感,或阐述自己的独特理念。广告是当代社会信息传播的急先锋,广告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显示其话语权。它的功利性是与生俱来的,广告作为企业推销产品的手段,首先考察的就是如何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来赚取利润。正如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所言:“在现代商业社会里,除非你能把所创作的东西卖出去,否则,创意、独具匠心都是毫无价值的。”

在当代社会,广告具有的功利性与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可谓“一拍即合”,广告不只

是希望展示消费的益处来赢取利润,更希望这种利润的获得具有长期有效性,那么,透过广告,我们看到的是一袭隐隐的消费主义的背影。一方面,广告通过鼓吹消费主义来达到自己销售商品的目的。广告信息地毯式轰炸,不断地向人们灌输:消费是平等的,消费能带给我们幸福。消费能让我们忘记现实的不平,解决生活中的物质匮乏。俨然人们就应该为消费而生。现代广告在不遗余力地为消费主义“摇旗呐喊”、“奔走相告”。另一方面,消费主义成为了广告行为的意识形态工具,现代广告隐藏着的是消费主义的背后“黑手”。它通过图像和文字语言来构筑商品逻辑。利用消费者对于某种品质想象性的认识,将消费以理想化形式呈现,在“当代消费者的世界”的创造中扮演了一个基本的角色。在现代消费社会里,广告所告知的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信息,而是力图在意识形态上使消费者成为“沉默的羔羊”,与其说广告直接刺激了产品的销售,不如说广告建构了一种有利于消费主义,并刺激阶级流动的社会氛围。 我们看麦当劳的广告,麦当劳广告分为两种类型:促销广告与品牌广告。促销广告告知消费者新产品的上市,或特别时段提供的特殊产品;品牌广告旨在提升和强化品牌的品质,并与消费者建立联系。跨国企业进行的是品牌价值而非产品的竞争,因而在品牌广告上投入最多。依据广告向消费者传递的理念和价值,麦当劳在中国的品牌广告可以分为四类:社会地位篇、浪漫情怀篇、传统习俗与价值篇和儿童欢乐篇。不管什么类别的广告、什么营销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产品服务,推广、销售产品。还有各种珠宝广告,为人们展示奢华、高贵的珠宝,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浪漫、美好的爱情故事,给人们一种有了珠宝就能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的心理暗示,勾起人们的渴求,从而促进其产品的销售。

3.总结

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为广告和营销活动提供了良机, 而广告在消费社会里的一大“贡献”就是对商品符号价值的极度张扬。广告在表现形式上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一个品牌或一种产品与一个名人或一种浪漫化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暗示使用该新产品就可以使消费者变成一个更美丽、更讨人喜欢、更精力充沛的人 。当我们的日常消费品和华贵、奇异、美丽、浪漫等文化特性联系在一起时,广告带来的美好联想四处弥漫,人们的理智之门似乎关闭了,这时候商品原有的使用功能变得不再重要。在各种媒体尤其是电视里,广告制作者不只是说明产品的实用价值,而且还通过各种符号和图形来包装产品。电视广告就是靠这些符号和图形把产品和观众或消费者脑海里的欲望联结起来。现在的各种广告都在暗示消费者得到该产品你就能得到一张显示你“与众不同”、“成功”、“得到异性的青睐”等标签。诸如此类的广告语言实际上是在制造一种“虚假需要”,这种需要实际上远离了人们的本真需要。我认为,理想的消费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人的享受和发展需要为中心,不断提高在满足人类需求的消费品、消费环境和消费生活中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消费文化和质促进人的面发展。

广告史论文

学号:

广告大发展大繁荣的助推器

——消费主义文化

1.西方近现代消费主义文化兴起对广告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方面来说,消费文化的演变不仅仅是品味、审美改变的结果,更源于社会、家庭和个人在需要上和认识上的革命性的转变。消费主义文化兴起于20世纪20、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得以蔓延,是当今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对物品的绝对占有和追求享乐主义为特征。它是一种有关消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把消费当作唯一目的,为了消费而去消费。消费主义背离了消费是满足人需要、促进人发展的手段,是一种极端的文化现象。但消费主义文化也是资本主义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影响深远的经济与社会文化现象。

消费源于需求,而需求和欲望是可以被创造的。在西方资本主义的不同阶段,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发展壮大,不断调整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行为。19世纪与20世纪相交之际,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1900年至190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了,这次危机严重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的集中和垄断的形成。这时,商业企业所关注的已不再是生产的问题,而是销售的问题。伴随着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稳定和繁荣,人们对消费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作为企业借助广告等大众传媒手段而传播的意识形态,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消费生活中的主流价值观。随着信用或信贷消费的出现,花未来的钱,及时行乐和享受,成为二战后西方大众消费者时髦的消费生活方式。而卢卡奇曾指出:消费文化是一种肯定文化,它为社会提供一种补偿性的功能,它提供给异化现实中的人们一种自由和快乐的假象,用来掩盖现实中的真正缺憾。幸福被等同于消费,幸福的“大小”取决于物品的“大小”。人们开始追求消费的炫耀性、奢侈性和新奇性,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消遣与享乐主义,以此求得个人的满足,并将它作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终极价值。企业的经营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家把目标集中于市场和对消费者的研究上,越来越注重广告带来的效益。这促使广告公司开始组织市场调查机构,帮助企业开展市场调查,广泛收集市场资料,为客户制定广告计划和广告实施方案,开展统一的、系统的广告经营活动,广告业为适推销的需求又呈现蓬勃兴旺的景象。19世纪末期,许多广告公司雇用专业广告作家撰写广告文稿,在广告的技巧方面下足了功夫。并且,随着人们欲望的不满足感增强,需求增多,又促使许多企业花重金委托广告公司去美化他们的产品,如把浪漫、奇异、欲望、美丽、满足、归属感、科学进步和好生活等因素“粘贴”到他们的商品上,来满足人们对新鲜感的需求。所以,正是由于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推动了广告公司的广告经营活动向着全职能型、能向广告客户提供全面服务的现代化广告代理业过渡,由此也推动了许多大型的广告公司不断得以创建、发展、壮大。

比如说可口可乐的广告活动。众所周知的是,可口可乐的广告成本是非常的高的。1886年可口可乐营业额仅为50美元,广告费却为46美元;1901年营业额12万美元,广告费为10万美元,如今可口可乐每年的广告费竟超过6亿美元。如果算一笔帐,1886年可口可乐投入的广告费为92%,1901年为83.3%,可正是这个92%和83.3%的惊人之举使可口可乐这样一种99.61%都是碳酸、糖浆和水的饮料,卖了个世界第一。广告,无疑是使一个产品成功并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法宝,一个99.61%都是碳酸、糖浆和水的产品,居然能远销全世界,靠的就是大规模广告宣传。可口可乐公司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与他们遵循“成功在于广告”的信条是分不开的。可口可乐的广告有它明确的诉求主题,在不同时期推出适应不同形势的灵活多变的广告策略,力求在广告诉求中深深打动消费者的心。如20世纪20年代的“喝可口可乐,只需5美分”;20世纪30年代的“令你精神爽朗”;20世纪40年

代的“遍及每个角落”以及后来的“不断改进的质量”、“在红标题前留步”、“使炎热天气变得凉爽”、“尽我心尽我力就是可口可乐”、“这一刻我有我的可口可乐”等等;可口可乐公司在二战刚结束时播放的广告反映的是胜利荣归的士兵和他们的妻子同饮可口可乐,庆祝大战胜利结束等激动人心的场景,而20世纪6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为了反击百事可乐公司的进攻,同时也为了适应美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购买力提高的情况,推出了“地道正宗货”这一广告宣传理念,这些都反映了各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需与物质需求,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正是这样才一步一步地塑造了其产品快乐、爽快、健康的品牌形象。

2.当下消费主义文化影响广告和营销活动

现在,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消费主义文化中,符号价值的意义已经高于使用价值。当生活中的日常消费品都和华贵、奇异、美丽、浪漫等文化特性联系在一起时,再认真地辨认这些商品原有的使用功能就不那么容易了。在这里,经营者不再只是说明他们的产品内涵,而且以各种符号和图形来“包装”产品。这类“包装”和产品常常难以区分。经营者关心的不是这些包装是否能全面代表他们的产品,而是靠这些包装是否能把他们的产品和观众或消费者脑海里的欲望联结起来。更具体地说,市场营销的历史表明,首先要关注大众那些显而易见的欲望,然后创造新产品或重新包装老产品来满足这些欲望,营销才能获得成功。人们消费的已不是物品,而是符号。所以营销越来越注重引发人们的欲望。消费主义文化不仅体现在商品营销和宣传的广告环节,它还表现为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之中,构成无处不在的文化环境,操纵人们的欲望和趣味,主宰了我们的生存意义和意识形态。

种种迹象表明,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人类的生活形态即将发生诸多变化,享乐无疑会成为人类的第一需要,成为继和平、发展之后的第三大主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的也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但当我们正要为人们的生活改变暗自庆幸的时候,伴随而来的却是现实生活种种艰辛、怨恨、不平、烦躁。在这个虚拟的消费剧场里,广告扮演着能指的角色,成为了虚拟的实现形式。广告不断向人展示现实生活的物质匮乏和尴尬,在没有充分的物质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窘迫和无奈。通过一场场描述优雅生活的镜头,一个个化解难堪的情节,一幕幕皆大欢喜的创意,广告传达给受众的是实现“梦境”的途径。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一个个广告就是快乐生活的小单元,商品是通向该单元的钥匙。快乐生活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问题的症结是你没有放下高贵的尊严。消费不是无耻,节俭不是美德。广告让人看到的是美好的生活前景。至于物品如何从理性上将美丽实现,这就不是广告诉求的重点。广告的重点在于做出一种预言,让人们产生一种美丽的憧憬,引导人们的欲望,去购买被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

在消费主义的社会中,消费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使人们永无止境地追求高消费。消费主义要求人们不只是把消费看作日常生活的一个必要环节,而是要将其当作人生的根本意义之所在。消费主义试图为现代社会的大众生活提供终极意义,从这个角度上说,消费主义是一种价值观或价值哲学,是一种渗透在当代社会制度、政策和生活时尚之中的价值哲学。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与支配下,现代人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然生理需要”,而是为了表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从而使得不同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程度可以通过所消费商品的档次和品牌加以标示。 这促使广告的表现方式更多的倾向于将产品的性质或功能进行文化包装,或采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或假借传统的礼仪风俗,或利用人的道德情感,或阐述自己的独特理念。广告是当代社会信息传播的急先锋,广告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显示其话语权。它的功利性是与生俱来的,广告作为企业推销产品的手段,首先考察的就是如何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来赚取利润。正如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所言:“在现代商业社会里,除非你能把所创作的东西卖出去,否则,创意、独具匠心都是毫无价值的。”

在当代社会,广告具有的功利性与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可谓“一拍即合”,广告不只

是希望展示消费的益处来赢取利润,更希望这种利润的获得具有长期有效性,那么,透过广告,我们看到的是一袭隐隐的消费主义的背影。一方面,广告通过鼓吹消费主义来达到自己销售商品的目的。广告信息地毯式轰炸,不断地向人们灌输:消费是平等的,消费能带给我们幸福。消费能让我们忘记现实的不平,解决生活中的物质匮乏。俨然人们就应该为消费而生。现代广告在不遗余力地为消费主义“摇旗呐喊”、“奔走相告”。另一方面,消费主义成为了广告行为的意识形态工具,现代广告隐藏着的是消费主义的背后“黑手”。它通过图像和文字语言来构筑商品逻辑。利用消费者对于某种品质想象性的认识,将消费以理想化形式呈现,在“当代消费者的世界”的创造中扮演了一个基本的角色。在现代消费社会里,广告所告知的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信息,而是力图在意识形态上使消费者成为“沉默的羔羊”,与其说广告直接刺激了产品的销售,不如说广告建构了一种有利于消费主义,并刺激阶级流动的社会氛围。 我们看麦当劳的广告,麦当劳广告分为两种类型:促销广告与品牌广告。促销广告告知消费者新产品的上市,或特别时段提供的特殊产品;品牌广告旨在提升和强化品牌的品质,并与消费者建立联系。跨国企业进行的是品牌价值而非产品的竞争,因而在品牌广告上投入最多。依据广告向消费者传递的理念和价值,麦当劳在中国的品牌广告可以分为四类:社会地位篇、浪漫情怀篇、传统习俗与价值篇和儿童欢乐篇。不管什么类别的广告、什么营销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产品服务,推广、销售产品。还有各种珠宝广告,为人们展示奢华、高贵的珠宝,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浪漫、美好的爱情故事,给人们一种有了珠宝就能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的心理暗示,勾起人们的渴求,从而促进其产品的销售。

3.总结

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为广告和营销活动提供了良机, 而广告在消费社会里的一大“贡献”就是对商品符号价值的极度张扬。广告在表现形式上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一个品牌或一种产品与一个名人或一种浪漫化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暗示使用该新产品就可以使消费者变成一个更美丽、更讨人喜欢、更精力充沛的人 。当我们的日常消费品和华贵、奇异、美丽、浪漫等文化特性联系在一起时,广告带来的美好联想四处弥漫,人们的理智之门似乎关闭了,这时候商品原有的使用功能变得不再重要。在各种媒体尤其是电视里,广告制作者不只是说明产品的实用价值,而且还通过各种符号和图形来包装产品。电视广告就是靠这些符号和图形把产品和观众或消费者脑海里的欲望联结起来。现在的各种广告都在暗示消费者得到该产品你就能得到一张显示你“与众不同”、“成功”、“得到异性的青睐”等标签。诸如此类的广告语言实际上是在制造一种“虚假需要”,这种需要实际上远离了人们的本真需要。我认为,理想的消费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人的享受和发展需要为中心,不断提高在满足人类需求的消费品、消费环境和消费生活中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消费文化和质促进人的面发展。


相关内容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共产党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演进
  • 邓显超 2008年10月14日14:3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对文化发展战略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认为无论是革命战争.社会改造,还是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

  • 党建论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战略位置,从理论到实践进行艰辛探索,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文化建设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喜人局面.党的十七届六中 ...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涵
  • 作者:赵剑英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04期 在以改革开放为特征和基本方式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其中,如何看待文化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认识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等建设 ...

  • 2015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
  •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1.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P87 (1)"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喜"的表现:①能够满足人们日 ...

  • 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文化发展思想
  •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研究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科学地论证了文化产生的原因,说明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揭示了人类在什么阶段就有什么性质的文化,提出了共产主义的文化功能在于造就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 ...

  • 文化强国: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和战略选择
  •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和战略选择.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激发文化工作者的创新活力. 关键词:文化强国:中国共 ...

  • 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评析_杨宁
  • 第24卷 总第137期 2005年第1期 2005年2月出版攀 登(双月刊) Ascent (Bimonthly ) Vol 24 G eneral . No . 137No . 1. 2005 February . 2005 中图分类号:B 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47(2 ...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及如何实现其战略目标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文在明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下,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领域的指 ...

  • 文化生活专题四知识点总结
  • 文化生活专题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 二.重点考点梳理: 1.走进文化生活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它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要:它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它能推动生产的发展:等等. ②文化市场的盲目 ...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
  •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战略性部署,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即坚持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