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

3.1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

1、统计整理的含义

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称统计整理。统计整理包括对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的整理。

对于已整理过的初级资料进行再整理,也属于统计整理。 例如:通过调查取得100个商业企业某月销售额资料:(单位:万元)20,60,45,90,105,56,250,89, 130,30,98,…300。将这些数据资料按“销售额”的多少进行整理,得到下列整理结果: 销售额(万元) 企业数(个)

0 — 50 12

50 — 100 25

100— 150 30

150— 200 23

250— 300 10

合 计 100

2、统计整理的意义

通过统计调查所取得的总体各单位的资料是零星的,分散的,只能说明总体单位的情况,而不能反映总体特征。统计整理对调查资

料进行科学加工,使之系统化,成为说明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实现了由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标志向反映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的转化,是从对社会经济现象个体量的观察到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量的认识的连接点,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统计整理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统计资料整理方案(书)

4、统计资料整理的程序

(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与检查;

对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的检查;

检查方法:计算检查和逻辑检查。

(2)对各项指标进行汇总,确定各组和总体的单位数和标志总量;

(3)用统计表表现分组、汇总的结果;

(4)对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

5、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整理的方法是分组、汇总和编表。

分组是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对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确定哪些分组或分类。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关键。

汇总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单位各种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起来,汇总主要有手工汇总和电子计算机汇总。

手工汇总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

电子计算机汇总的步骤有:

编程序、编码、数据录入、数据编辑、汇总制表

编表是把汇总的资料按一定的规则在表格上表现出来。

6、统计资料报送的组织形式

(1)传统的报送方式:邮寄报送、电话电报报送等。

(2)计算机数据处理和远程传输

(3)磁介质报送统计资料

综上所述:

整理的内容

数据处理:分类、汇总、 表现(制表)

数据管理:输入、贮存、更新、输出

整理的步骤

制定统计整理方案、审核原始资料、

数据处理和表现、数据贮存

3.2 统计分组

3.2.1 统计分组的概念

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

统计分组的注意事项:

统计分组的对象是总体、应有分组标志、对总体而言是“分”,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

统计分组要达到的要求:

同一组内的单位性质相同,不同组所包括的单位性质相异。

3.2.2 作用:

(1)对初级资料整理后发现其特点和规律;

(2)划分社会经济类型;

(3)研究同类总体的结构;

(4)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3.2.3 统计分组的方法

统计分组的关键:

1、选择分组标志 ; 2、划分各组界限。

3.2.3.1 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1、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

2、选用能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3、根据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标志。

3.2.3.2 正确确定各级界限:

按研究任务和作用不同: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

类型分组的目的是划分经济类型,结构分类的目的是研究同质总体的构成,分析分组的目的是研究现象总体内部诸标志间的依从和制约关系。

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简单分组、复合分组

简单分组是将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复合分组是将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

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品质分组、变量分组

品质分组是将总体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如企业按经济成份、地理位置分组,职工按性别、文化程度分组等;变量分组是将总体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如企业按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分组,职工按工龄、工资分组等。

3.2.4 分组体系与分组标志的选择

①分组体系

统计分组后所形成的一系列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组的整体称分组体系。

分组体系有平行分组体系和复合分组体系两种。

平行分组: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称为简单分组。

平行分组体系是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对总体进行一次次简单分组后所形成的体系;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进来分组, 复合分组体系就是复合分组后形成的体系。

②分组标志的选择

分组标志的选择是统计分组的关键。

分组标志,即将同质总体区分为不同组的标准或依据。分组标志一旦选定,就必然突出了总体在该标志下的性质差别,其他的差别看不见了。分组标志选择不当,不但无法显示现象的根本特征,甚至会混淆事物的性质,歪曲社会经济的真实情况。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必须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目的,抓住反映现象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3.3 分配数列

3.3.1 分配数列的概念

统计分布又称分配数列。它是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并排列后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它由两部分组成:总体所分的各个组和各组所拥有的单位数(次数或频数)。

工资分组 职工人数(人) 各组人数所占比重 (元) (次数或频数) (%) (频率) 500—600 100 25

600—700 200 50

700—800 100 25

合 计 400 100

次数和频率的大小反映了各组标志值对总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的大小,次数和频率的数值越大则其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频率:各组的频率大于0,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

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是组数、组距、组限和组中值。

闭口组:上限和下限都齐全的组

开口组:有上限而缺下限或有下限而缺上限的组

重合式:指相邻两组中,前一组的上限和后一组的下限数值重合。一般用于连续型变量。(同限)

组距=上限-下限

不重合式:指前一组的上限与后一组的下限,两值紧密相连而不相重复。一般用于离散型变量。(异限)

组距=下组下限-本组下限

=本组上限-前组上限

组距:各组变量值之间的最大距离(上限与下限之差)

等距数列:各组组距都相等的组距

异距数列:各组组距都不相等的组距

全距:变量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各组组距之和) 组中值:各组变量值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数值

组中值的计算方法:

组中值=(上限+下限)÷2

=下限+相邻组组距/2 (缺下限组组中值) =上限-相邻组组距/2 (缺上限组组中值) =(本组下限+下一组下限) ÷2

=本组下限+组距/2

=下组下限-组距/2 (不重合式组限) 变量数列的编制: 其基本步骤为:

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3.3.4 次数分布的描述方法及主要类型 3.3.4.1 次数分布的描述方法

48 71 52 53 36 41 69 58 47 60 53 29 41 72 81 37 43 58 68 42 73 62 59 44 51 53 47 66 59 52 34 49 73 29 47 16 39 58 43 29 46 52 38 46 80 58 51 67 54 57 58 63 49 40 54 61 58 66 47 50 单位:桶 啤酒销售量的分布数列(表2-3)

销售桶数 销售点数 频率(%) 10—19 1 1.7 20—29 3 5.0 30—39 5 8.3 40—49 16 26.7 50—59 20 33.3 60—69 9 15.0 70—79 4 6.7 80—89 2 3.3 合计 60 100.0

2、图示法 直方图 折线图 曲线图

3.3.4.2 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

钟型分布: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靠近两边的变量分布次数少,形若古钟。

U型分布:其特征与钟型分布正相反,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次数多,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U字型分布。如人口死亡现象按年龄分布便是如此。

J 型分布:在社会经济现象中,一些统计总体分布曲线呈J 型。

3.4 统计资料的汇总 传统:手工方式汇总 现代:计算机汇总

3.4.1 计算机汇总的组织形式 3.4.1.1 集中汇总 3.4.1.2 超级汇总 3.4.1.3 逐级汇总 3.4.2 统计报表的表式设计 原则:

3.4.3 编制计算程序 3.4.4 编码

3.4.5 数据的录入与质量控制 3.4.6 建立数据库 3.5 统计表 3.5.1 统计表的概念

概念:统计表是表现统计资料整理结果的表格 广义: 狭义: 优点:

3.1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

1、统计整理的含义

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称统计整理。统计整理包括对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的整理。

对于已整理过的初级资料进行再整理,也属于统计整理。 例如:通过调查取得100个商业企业某月销售额资料:(单位:万元)20,60,45,90,105,56,250,89, 130,30,98,…300。将这些数据资料按“销售额”的多少进行整理,得到下列整理结果: 销售额(万元) 企业数(个)

0 — 50 12

50 — 100 25

100— 150 30

150— 200 23

250— 300 10

合 计 100

2、统计整理的意义

通过统计调查所取得的总体各单位的资料是零星的,分散的,只能说明总体单位的情况,而不能反映总体特征。统计整理对调查资

料进行科学加工,使之系统化,成为说明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实现了由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标志向反映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的转化,是从对社会经济现象个体量的观察到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量的认识的连接点,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统计整理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统计资料整理方案(书)

4、统计资料整理的程序

(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与检查;

对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的检查;

检查方法:计算检查和逻辑检查。

(2)对各项指标进行汇总,确定各组和总体的单位数和标志总量;

(3)用统计表表现分组、汇总的结果;

(4)对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

5、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整理的方法是分组、汇总和编表。

分组是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对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确定哪些分组或分类。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关键。

汇总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单位各种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起来,汇总主要有手工汇总和电子计算机汇总。

手工汇总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

电子计算机汇总的步骤有:

编程序、编码、数据录入、数据编辑、汇总制表

编表是把汇总的资料按一定的规则在表格上表现出来。

6、统计资料报送的组织形式

(1)传统的报送方式:邮寄报送、电话电报报送等。

(2)计算机数据处理和远程传输

(3)磁介质报送统计资料

综上所述:

整理的内容

数据处理:分类、汇总、 表现(制表)

数据管理:输入、贮存、更新、输出

整理的步骤

制定统计整理方案、审核原始资料、

数据处理和表现、数据贮存

3.2 统计分组

3.2.1 统计分组的概念

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

统计分组的注意事项:

统计分组的对象是总体、应有分组标志、对总体而言是“分”,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

统计分组要达到的要求:

同一组内的单位性质相同,不同组所包括的单位性质相异。

3.2.2 作用:

(1)对初级资料整理后发现其特点和规律;

(2)划分社会经济类型;

(3)研究同类总体的结构;

(4)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3.2.3 统计分组的方法

统计分组的关键:

1、选择分组标志 ; 2、划分各组界限。

3.2.3.1 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1、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

2、选用能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3、根据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标志。

3.2.3.2 正确确定各级界限:

按研究任务和作用不同: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

类型分组的目的是划分经济类型,结构分类的目的是研究同质总体的构成,分析分组的目的是研究现象总体内部诸标志间的依从和制约关系。

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简单分组、复合分组

简单分组是将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复合分组是将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

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品质分组、变量分组

品质分组是将总体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如企业按经济成份、地理位置分组,职工按性别、文化程度分组等;变量分组是将总体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如企业按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分组,职工按工龄、工资分组等。

3.2.4 分组体系与分组标志的选择

①分组体系

统计分组后所形成的一系列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组的整体称分组体系。

分组体系有平行分组体系和复合分组体系两种。

平行分组: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称为简单分组。

平行分组体系是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对总体进行一次次简单分组后所形成的体系;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进来分组, 复合分组体系就是复合分组后形成的体系。

②分组标志的选择

分组标志的选择是统计分组的关键。

分组标志,即将同质总体区分为不同组的标准或依据。分组标志一旦选定,就必然突出了总体在该标志下的性质差别,其他的差别看不见了。分组标志选择不当,不但无法显示现象的根本特征,甚至会混淆事物的性质,歪曲社会经济的真实情况。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必须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目的,抓住反映现象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3.3 分配数列

3.3.1 分配数列的概念

统计分布又称分配数列。它是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并排列后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它由两部分组成:总体所分的各个组和各组所拥有的单位数(次数或频数)。

工资分组 职工人数(人) 各组人数所占比重 (元) (次数或频数) (%) (频率) 500—600 100 25

600—700 200 50

700—800 100 25

合 计 400 100

次数和频率的大小反映了各组标志值对总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的大小,次数和频率的数值越大则其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频率:各组的频率大于0,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

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是组数、组距、组限和组中值。

闭口组:上限和下限都齐全的组

开口组:有上限而缺下限或有下限而缺上限的组

重合式:指相邻两组中,前一组的上限和后一组的下限数值重合。一般用于连续型变量。(同限)

组距=上限-下限

不重合式:指前一组的上限与后一组的下限,两值紧密相连而不相重复。一般用于离散型变量。(异限)

组距=下组下限-本组下限

=本组上限-前组上限

组距:各组变量值之间的最大距离(上限与下限之差)

等距数列:各组组距都相等的组距

异距数列:各组组距都不相等的组距

全距:变量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各组组距之和) 组中值:各组变量值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数值

组中值的计算方法:

组中值=(上限+下限)÷2

=下限+相邻组组距/2 (缺下限组组中值) =上限-相邻组组距/2 (缺上限组组中值) =(本组下限+下一组下限) ÷2

=本组下限+组距/2

=下组下限-组距/2 (不重合式组限) 变量数列的编制: 其基本步骤为:

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3.3.4 次数分布的描述方法及主要类型 3.3.4.1 次数分布的描述方法

48 71 52 53 36 41 69 58 47 60 53 29 41 72 81 37 43 58 68 42 73 62 59 44 51 53 47 66 59 52 34 49 73 29 47 16 39 58 43 29 46 52 38 46 80 58 51 67 54 57 58 63 49 40 54 61 58 66 47 50 单位:桶 啤酒销售量的分布数列(表2-3)

销售桶数 销售点数 频率(%) 10—19 1 1.7 20—29 3 5.0 30—39 5 8.3 40—49 16 26.7 50—59 20 33.3 60—69 9 15.0 70—79 4 6.7 80—89 2 3.3 合计 60 100.0

2、图示法 直方图 折线图 曲线图

3.3.4.2 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

钟型分布: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靠近两边的变量分布次数少,形若古钟。

U型分布:其特征与钟型分布正相反,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次数多,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U字型分布。如人口死亡现象按年龄分布便是如此。

J 型分布:在社会经济现象中,一些统计总体分布曲线呈J 型。

3.4 统计资料的汇总 传统:手工方式汇总 现代:计算机汇总

3.4.1 计算机汇总的组织形式 3.4.1.1 集中汇总 3.4.1.2 超级汇总 3.4.1.3 逐级汇总 3.4.2 统计报表的表式设计 原则:

3.4.3 编制计算程序 3.4.4 编码

3.4.5 数据的录入与质量控制 3.4.6 建立数据库 3.5 统计表 3.5.1 统计表的概念

概念:统计表是表现统计资料整理结果的表格 广义: 狭义: 优点:


相关内容

  •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
  • 报名时间 2010年度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将于5月份陆续展开,以各地考试中心发布信息为标准.请随时关注网校发布的各地报名信息汇总. 报名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可申请取得统计从业资格: (一)熟悉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具备从事统计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 ...

  • 统计相关知识_第三章第三节样本量的确定_2013年版
  • 1.设一个总体共有5个元素,从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2的样本,在重置抽样时,共有( )个样本 A:25 B:10 C:5 D:1 答案:A 解析:在重置抽样时,共有Nn 种抽法,共有样本Nn个,即52=5×5=25个. 2.设一个总体共有5个元素,从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2的样本,在不重置抽样时,共有(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统计资料能够通过行政记录取得的,不得组织实施调查.通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能够满足统计需要的,不得组织实施全面调查.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加 ...

  • 4统计学基础
  •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2年制定 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 英 文 名:Statist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前 置 课:政治经济学.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 后 置 课:专业课 学 分:2学分 课 时:54课时 主讲教师: 周迪 选定教材:管于华等,统计学,北京:高等 ...

  • 统计局年度工作总结暨明年工作思路
  • 2013年,全县统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各项工作重点,切实履行统计职责,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区域统计,做好统计服务,推进依法统计,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各项统计工作完成情况 (一)常规统计调查工作凸显质量 一是着力抓好"企业一套表"联 ...

  • [法律法规]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
  • [阅读全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4年第6号)<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4年8月20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25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主席 刘明康二○○四年九月十五日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 ...

  • 第三章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复习资料
  •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1 含义 1.1 是统计法基本精神的体现 1.2 是统计法所调整的统计法律关系的集中反映 1.3 是贯穿于整个统计法律规范,对各项统计法律制度起统率作用的准则 2 基本原则 2.1 一.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 2.1.1 1.统计管理体制应当是集中统一的 2.1.2 2.统计制度和 ...

  • 学校统计工作规章制度
  • XX小学统计工作规章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一.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学校教育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以及国家教育部.省.市有关规定,制定学校统计工作规章制度. 二.统计工作基本 ...

  • 第三章 统计整理
  • 第三章 统计整理 一.单选 1. 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能够区分(D 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 2.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D 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3. 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下述分组中属于这一类的是(B 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 4. 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