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考研参考100题第9部分

1.艺术的功能

主要有三方面:

(1)审美认识功能。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是指艺术作品里通过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绘或真实体验的抒发,使人们可以从中了解一定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文习俗以及政治、经济、历史、道德等各个方面的状况,从而开拓眼界,增长知识,丰富人的生活经验,加深对于社会和历史的某些本质规律的认识。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可以称作虫恬的教科书。比如《红楼梦》就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以生动具体的形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道德、风俗的图画,甚至连灯谜酒令、琴棋书画、谈禅说道之类也一应俱全。作者还借着贾府的荣衰,揭示出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既具有了解古代社会生活的表层认识作用,又具有启示生活真理的深层认识作用。即便是一座雕塑、一支乐曲、一幅画,也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例如,从秦始皇兵马俑可以了解秦代军队建制、行军作战状态;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不啻是一幅宋代民俗风情的百科长卷,从中人们可以形象地观察到当时的城市生活的全貌。

(2)审美教育功能。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潜移默化地使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大致包括两部分:一是思想宣传鼓动作用。艺术可以成为时代的号角、民族的心声,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刻,它常常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器,唤醒民众,团结战斗,具有强大的宣传鼓舞作用。例如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支《义勇军进行曲》曾成为中华民族奋起血战的号角。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年代,一支《国际歌》同样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战斗的象征。二是道德情操的熏陶作用,这是教育作用中更为主要的方面。优秀的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美情操,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古人说文学可以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鲁迅把这种教育作用称为“催人向上”。它在人们探索真理、寻求人生价值的途程中是一盏明灯,一种“精神食粮”。唐太宗极喜欢王羲之的行书,因为从中获得对于人生的旷达态度;岳飞从诸葛亮《出师表》学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列宁从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中学到顽强的人生意志,逝世之前还不断请夫人朗读其中的章节。

(3)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是指通过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健康的趣味等给读者、欣赏者以自由的快乐、舒心的休息和审美的愉悦。人们阅读欣赏艺术,其目的往往不是为了专门受教育,也不是着意于认识生活,而是为了寻求精神享受和情感满足,以便在暂时超越的自由境界获得休息。因此,艺术的美感作用是工种自然舒适,不带任何强制性的活动。当人们在观赏一幅色彩绚丽的花鸟画时,聆听刘天华的二胡曲《月夜》时,或者玩味一首李商隐的《无题》诗时,心境是那样平和、安详、从容、恬逸,不啻是一种优美的人生享受。艺术的美感作用不但在于它的思想内容,也在于它的形式技巧,它们同样是艺术魅力的来源。一部小说巧妙的构思,幽默的表现,惊险的情节,一首乐曲优美的旋律,一幅名画奇绝的色彩,乃至一首古诗平仄谐调的音韵,朗朗上口的节律等等,都能使人心驰神往,与之感应,获得创造性乐趣。不仅描写美的事物的文艺能引起人的美感,描写丑的事物也能引起人的美感。文艺原有一种化丑为美、点铁成金的功能,现实中许多丑恶的事物在文艺家审美理想的烛照下,在深邃理性的评判下,在高超技巧的处理下,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在文艺作品中变成具有美感的艺术形象。

2、艺术形象分类

依据艺术形象的感性形式,可将艺术形象大致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文学形象几大类。视觉形象是指由人的视觉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包括绘画、雕塑、舞蹈、书法、摄影、建筑、实用工艺等艺术中的形象。视觉形象具有空间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听觉形象是指由人的听觉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主要指音乐中的形象。它具有时间性、多义性和朦胧性。综合形象是指直接由人的视、听等感官共同感受到的艺术形象,主要指戏剧、影视等综合艺术中的形象。它具有视听统一性和时空统一性,以及生动性的特点。文学形象又称想像形象,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在想像中构成的形象,主要指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它的特点是间接性和不确定性。

3、音乐形象

音乐的传媒是音响,由于音响具有非语义性、非造形性和流逝性的特点,便造成了音乐形象某种程度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如托马·门罗所说的:“音乐中暗示出来的情绪总是模糊不清的,并且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解释。”音乐形象带有抽象性,它的含义是空灵的、精神性的,因此它不宜描摹现实中的景物形象,也很难具体模仿生活细节。波兰当代著名音乐理论家丽莎说:“在音乐中反映现实的具体性和直接性,比起在美术、文学、戏剧中要弱。”“音乐中表现的是作曲家对现实中现象的反应,而很少(虽然也是可能的)是现象或现象综合体的自身”。虽然在音乐中也可能有一定的模仿再现生活的因素。比如对大自然风雨雷电、流水鸟鸣或人间的钟鸣铃响、马蹄号角等声音做出某种模仿,但即便是模仿也已:融进了作曲家的情感,对原始的音响进行了艺术改造,成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例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有许多描写自然美景的旋律,模仿出小溪流水、林间鸟鸣等,但作者仍然强调“表观多于描写”,他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因而是描写对农村生活的一些感觉。”音乐只能通过音乐语言表现作曲家在特定环境下的心境,激发听者的审美想像,而音乐表现的情感也只能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方向,,很难加以具体确定音乐的确定性同听觉艺术的特征也是分不开的。在人的视听二器官中,视觉涵盖的面最广,又能产生出具体清晰的图像,最具有直观性和稳定感。而听觉形象只有转化为视觉形象,才能使美感明晰、深化。正如李斯特所说:“视觉这个永远在积极活动的感官,能把音响中产生的形象加以巩固和保持,随着音乐的进展,使它的轮廓变得愈来愈明确。”闻一多认为:“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候,至少有一半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用在音乐欣赏上,也很适合。音乐欣赏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促使听觉通过想像把听觉中的音乐形象转化为心灵中的视觉形象,而这种转化往往是因人而异的,它要受到欣赏者主体条件的限制。同一种音乐形象在不同条件的欣赏者听来,产生的审美效果会大不相同,对于一些音盲而言,就根本谈不上由听觉形象向视觉形象的转化了。

4.巫术说

也称“魔法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它建立在对原始习俗和巫术信仰的研究基础之上,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弗雷泽和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首先提出。他们从原始人的思维“万物有灵论”出发,认为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是原始宗教巫术(魔法)的直接表现;描绘动物是为了把它作为魔法仪式和膜拜的对象(如画一头野牛,就希望能获得战胜真野牛的魔力)。这种说法把文艺的产生同人类最早的狩猎活动和信仰崇拜、原始宗教联系起来,确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原始艺术不都同巫术、魔法有关,在人类的巫术活动之前已有了审美活动,巫术并未先于艺术,也并非与艺术同源。实际上,巫术、魔法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果没有劳动生产,巫术魔法活动也就不会产生,故而它并未能揭示出文艺起源的根本原因。

5、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像、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是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艺术创作的材料来源于社会生活。一般来说,获取艺术创作材料的途径,可分为直接的与间接的两种方式。艺术家直接参与某一方面的社会生活实践,并将自己置身于其中,获得深切的生活感受。间接的方、式是艺术家通过查阅文化典籍、图书资料、报纸期刊,以及听他人讲述、搜集民间传说、社会调查等活动,了解和掌握大量的社会生活材料。审美经验的积累是艺术创造过:程的必要准备,艺术家应当依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审美评价,对客体事物进行深入的审美体验,从中产生独特的艺术感受。

(2)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艺术的体验是一种审美体验,是创造主体对丰富的人生经验的凝聚、深化,也是对客体事物的深层把握。要求艺术家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切地感受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以强烈的情感去体验生活。审美发现是艺术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审美发现的特点是,艺术家从常见的事物中独具慧眼地看出某种新因素,从别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上察觉出非凡意蕴,从极平凡的形式中发现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罗丹曾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出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3)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艺术创造舶发生,还需要较强的创作欲望和动机所驱使。艺术家在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生活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在脑海里积贮得越来越多,一旦某种外部原因的刺激触动了艺术家心理上的敏感点,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就会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喷涌而出,一发而不可收,形成强烈的创作欲望,并产生创作动机。创作动机作为完善艺术发现、完成艺术作品、达到创作目的的隐秘而又强大的内在动力,在创作活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创作动机有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之分。远景动机指艺术家从事艺术活动之初所萌生的宠大动机。例如巴尔扎克试图用笔取得拿破仑用剑取得的辉煌,鲁迅试图改造国民性、改良社会等。近景动机特指艺术家从事某部作品的具体的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复杂多样的,一般还可以分为主导动机、非主异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类型。

6、艺术与经济

艺术属于上层建筑,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在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即思想或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以及与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复杂系统,即政治上层建筑。毫无疑问,艺术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经济基础是决定的方面,决定着上层建筑,因此,社会精神现象和政治现象及其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言而喻,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也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对艺术发展的作用可从下列几方面来看:

(1)经济基础的变更促进艺术或迟或早发生变革。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受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制约。经济基础的变更和发展,也必然导致艺术或迟或早地发生变革和发展。如在欧洲,当奴隶主经济,基础形成以后,就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古希腊、罗马艺

术。随着奴隶制的消亡,封建的地主阶级所有制建立,就产生了中世纪的封建主义艺术。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适应会促进艺术的繁荣发展。艺术的繁荣发展常常是经济繁荣的结果,例如我国唐代以杜甫、李白为代表的诗歌盛期以及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的繁荣,就是经历了一段经济繁荣而带来的文艺繁荣。

(3)当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了新的生产力,反映新兴社会力量的进步艺术就会为新的生产力制造舆论、呐喊助威,从而促进艺术的发展。如19世纪反对农奴制、要求改变落后状态的俄国文学,我国“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等,都反映了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因而得到了巨大发展。

(4)虽然政治、宗教、哲学、道德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都对艺术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这些中间环节自身也受经济的制约和决定。它们影响艺术发展时,其背后还是经济因素在起决定性的作用。当然,经济发展决定艺术的发展不是绝对的。在社会发展历史的某些阶段,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有时艺术发展得快些,有时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相反方向发展。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经济与艺术或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作纵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如现代的经济发展水平肯定高于古希腊的经济水平,但现代的艺术不一定高于古希腊艺术的水平。二是对同一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作横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例如19世纪的俄国,经济上远远落后于西欧资本主义各国,但艺术领域却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三是对艺术内部不同艺术种类作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有不平衡性,就是说,在同样的经济基础上,有的艺术种类发展了,有的却根本得不到发展。所以,那种认为“经济繁荣,艺术一定繁荣;经济衰退,艺术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据的。但是这不能否定经济对艺术发展的决定作用。

7、艺术的审美功能

①审美认识功能(或审美认知功能)。(2分)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更深刻地认识自然、社会、人生。(1分)

②审美教育功能。(2分)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认识生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1分)

③审美娱乐功能。(2分)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1分)

④三种功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1分)

8、灵感

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质(或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4分)注:凡作出相近表述者同样给分。

②灵感有三个主要特征:突发性(2分)、超常性(2分)、易逝性(2分)。

9.艺术家的修养

①艺术家的修养: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4个要点各1分,作出阐述加1分)

②艺术家的能力: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精湛的艺术技能。(3个要点各1分,作出阐述加2分)

10.意境

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2分)虚实统一(或虚实相生),(2分)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2分)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2分) 注:凡作出相近表述者同样给分。

1.艺术的功能

主要有三方面:

(1)审美认识功能。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是指艺术作品里通过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绘或真实体验的抒发,使人们可以从中了解一定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文习俗以及政治、经济、历史、道德等各个方面的状况,从而开拓眼界,增长知识,丰富人的生活经验,加深对于社会和历史的某些本质规律的认识。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可以称作虫恬的教科书。比如《红楼梦》就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以生动具体的形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道德、风俗的图画,甚至连灯谜酒令、琴棋书画、谈禅说道之类也一应俱全。作者还借着贾府的荣衰,揭示出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既具有了解古代社会生活的表层认识作用,又具有启示生活真理的深层认识作用。即便是一座雕塑、一支乐曲、一幅画,也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例如,从秦始皇兵马俑可以了解秦代军队建制、行军作战状态;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不啻是一幅宋代民俗风情的百科长卷,从中人们可以形象地观察到当时的城市生活的全貌。

(2)审美教育功能。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潜移默化地使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大致包括两部分:一是思想宣传鼓动作用。艺术可以成为时代的号角、民族的心声,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刻,它常常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器,唤醒民众,团结战斗,具有强大的宣传鼓舞作用。例如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支《义勇军进行曲》曾成为中华民族奋起血战的号角。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年代,一支《国际歌》同样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战斗的象征。二是道德情操的熏陶作用,这是教育作用中更为主要的方面。优秀的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美情操,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古人说文学可以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鲁迅把这种教育作用称为“催人向上”。它在人们探索真理、寻求人生价值的途程中是一盏明灯,一种“精神食粮”。唐太宗极喜欢王羲之的行书,因为从中获得对于人生的旷达态度;岳飞从诸葛亮《出师表》学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列宁从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中学到顽强的人生意志,逝世之前还不断请夫人朗读其中的章节。

(3)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是指通过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健康的趣味等给读者、欣赏者以自由的快乐、舒心的休息和审美的愉悦。人们阅读欣赏艺术,其目的往往不是为了专门受教育,也不是着意于认识生活,而是为了寻求精神享受和情感满足,以便在暂时超越的自由境界获得休息。因此,艺术的美感作用是工种自然舒适,不带任何强制性的活动。当人们在观赏一幅色彩绚丽的花鸟画时,聆听刘天华的二胡曲《月夜》时,或者玩味一首李商隐的《无题》诗时,心境是那样平和、安详、从容、恬逸,不啻是一种优美的人生享受。艺术的美感作用不但在于它的思想内容,也在于它的形式技巧,它们同样是艺术魅力的来源。一部小说巧妙的构思,幽默的表现,惊险的情节,一首乐曲优美的旋律,一幅名画奇绝的色彩,乃至一首古诗平仄谐调的音韵,朗朗上口的节律等等,都能使人心驰神往,与之感应,获得创造性乐趣。不仅描写美的事物的文艺能引起人的美感,描写丑的事物也能引起人的美感。文艺原有一种化丑为美、点铁成金的功能,现实中许多丑恶的事物在文艺家审美理想的烛照下,在深邃理性的评判下,在高超技巧的处理下,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在文艺作品中变成具有美感的艺术形象。

2、艺术形象分类

依据艺术形象的感性形式,可将艺术形象大致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文学形象几大类。视觉形象是指由人的视觉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包括绘画、雕塑、舞蹈、书法、摄影、建筑、实用工艺等艺术中的形象。视觉形象具有空间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听觉形象是指由人的听觉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主要指音乐中的形象。它具有时间性、多义性和朦胧性。综合形象是指直接由人的视、听等感官共同感受到的艺术形象,主要指戏剧、影视等综合艺术中的形象。它具有视听统一性和时空统一性,以及生动性的特点。文学形象又称想像形象,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在想像中构成的形象,主要指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它的特点是间接性和不确定性。

3、音乐形象

音乐的传媒是音响,由于音响具有非语义性、非造形性和流逝性的特点,便造成了音乐形象某种程度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如托马·门罗所说的:“音乐中暗示出来的情绪总是模糊不清的,并且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解释。”音乐形象带有抽象性,它的含义是空灵的、精神性的,因此它不宜描摹现实中的景物形象,也很难具体模仿生活细节。波兰当代著名音乐理论家丽莎说:“在音乐中反映现实的具体性和直接性,比起在美术、文学、戏剧中要弱。”“音乐中表现的是作曲家对现实中现象的反应,而很少(虽然也是可能的)是现象或现象综合体的自身”。虽然在音乐中也可能有一定的模仿再现生活的因素。比如对大自然风雨雷电、流水鸟鸣或人间的钟鸣铃响、马蹄号角等声音做出某种模仿,但即便是模仿也已:融进了作曲家的情感,对原始的音响进行了艺术改造,成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例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有许多描写自然美景的旋律,模仿出小溪流水、林间鸟鸣等,但作者仍然强调“表观多于描写”,他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因而是描写对农村生活的一些感觉。”音乐只能通过音乐语言表现作曲家在特定环境下的心境,激发听者的审美想像,而音乐表现的情感也只能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方向,,很难加以具体确定音乐的确定性同听觉艺术的特征也是分不开的。在人的视听二器官中,视觉涵盖的面最广,又能产生出具体清晰的图像,最具有直观性和稳定感。而听觉形象只有转化为视觉形象,才能使美感明晰、深化。正如李斯特所说:“视觉这个永远在积极活动的感官,能把音响中产生的形象加以巩固和保持,随着音乐的进展,使它的轮廓变得愈来愈明确。”闻一多认为:“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候,至少有一半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用在音乐欣赏上,也很适合。音乐欣赏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促使听觉通过想像把听觉中的音乐形象转化为心灵中的视觉形象,而这种转化往往是因人而异的,它要受到欣赏者主体条件的限制。同一种音乐形象在不同条件的欣赏者听来,产生的审美效果会大不相同,对于一些音盲而言,就根本谈不上由听觉形象向视觉形象的转化了。

4.巫术说

也称“魔法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它建立在对原始习俗和巫术信仰的研究基础之上,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弗雷泽和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首先提出。他们从原始人的思维“万物有灵论”出发,认为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是原始宗教巫术(魔法)的直接表现;描绘动物是为了把它作为魔法仪式和膜拜的对象(如画一头野牛,就希望能获得战胜真野牛的魔力)。这种说法把文艺的产生同人类最早的狩猎活动和信仰崇拜、原始宗教联系起来,确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原始艺术不都同巫术、魔法有关,在人类的巫术活动之前已有了审美活动,巫术并未先于艺术,也并非与艺术同源。实际上,巫术、魔法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果没有劳动生产,巫术魔法活动也就不会产生,故而它并未能揭示出文艺起源的根本原因。

5、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像、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是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艺术创作的材料来源于社会生活。一般来说,获取艺术创作材料的途径,可分为直接的与间接的两种方式。艺术家直接参与某一方面的社会生活实践,并将自己置身于其中,获得深切的生活感受。间接的方、式是艺术家通过查阅文化典籍、图书资料、报纸期刊,以及听他人讲述、搜集民间传说、社会调查等活动,了解和掌握大量的社会生活材料。审美经验的积累是艺术创造过:程的必要准备,艺术家应当依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审美评价,对客体事物进行深入的审美体验,从中产生独特的艺术感受。

(2)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艺术的体验是一种审美体验,是创造主体对丰富的人生经验的凝聚、深化,也是对客体事物的深层把握。要求艺术家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切地感受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以强烈的情感去体验生活。审美发现是艺术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审美发现的特点是,艺术家从常见的事物中独具慧眼地看出某种新因素,从别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上察觉出非凡意蕴,从极平凡的形式中发现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罗丹曾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出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3)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艺术创造舶发生,还需要较强的创作欲望和动机所驱使。艺术家在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生活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在脑海里积贮得越来越多,一旦某种外部原因的刺激触动了艺术家心理上的敏感点,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就会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喷涌而出,一发而不可收,形成强烈的创作欲望,并产生创作动机。创作动机作为完善艺术发现、完成艺术作品、达到创作目的的隐秘而又强大的内在动力,在创作活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创作动机有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之分。远景动机指艺术家从事艺术活动之初所萌生的宠大动机。例如巴尔扎克试图用笔取得拿破仑用剑取得的辉煌,鲁迅试图改造国民性、改良社会等。近景动机特指艺术家从事某部作品的具体的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复杂多样的,一般还可以分为主导动机、非主异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类型。

6、艺术与经济

艺术属于上层建筑,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在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即思想或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以及与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复杂系统,即政治上层建筑。毫无疑问,艺术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经济基础是决定的方面,决定着上层建筑,因此,社会精神现象和政治现象及其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言而喻,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也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对艺术发展的作用可从下列几方面来看:

(1)经济基础的变更促进艺术或迟或早发生变革。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受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制约。经济基础的变更和发展,也必然导致艺术或迟或早地发生变革和发展。如在欧洲,当奴隶主经济,基础形成以后,就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古希腊、罗马艺

术。随着奴隶制的消亡,封建的地主阶级所有制建立,就产生了中世纪的封建主义艺术。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适应会促进艺术的繁荣发展。艺术的繁荣发展常常是经济繁荣的结果,例如我国唐代以杜甫、李白为代表的诗歌盛期以及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的繁荣,就是经历了一段经济繁荣而带来的文艺繁荣。

(3)当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了新的生产力,反映新兴社会力量的进步艺术就会为新的生产力制造舆论、呐喊助威,从而促进艺术的发展。如19世纪反对农奴制、要求改变落后状态的俄国文学,我国“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等,都反映了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因而得到了巨大发展。

(4)虽然政治、宗教、哲学、道德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都对艺术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这些中间环节自身也受经济的制约和决定。它们影响艺术发展时,其背后还是经济因素在起决定性的作用。当然,经济发展决定艺术的发展不是绝对的。在社会发展历史的某些阶段,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有时艺术发展得快些,有时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相反方向发展。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经济与艺术或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作纵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如现代的经济发展水平肯定高于古希腊的经济水平,但现代的艺术不一定高于古希腊艺术的水平。二是对同一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作横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例如19世纪的俄国,经济上远远落后于西欧资本主义各国,但艺术领域却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三是对艺术内部不同艺术种类作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有不平衡性,就是说,在同样的经济基础上,有的艺术种类发展了,有的却根本得不到发展。所以,那种认为“经济繁荣,艺术一定繁荣;经济衰退,艺术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据的。但是这不能否定经济对艺术发展的决定作用。

7、艺术的审美功能

①审美认识功能(或审美认知功能)。(2分)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更深刻地认识自然、社会、人生。(1分)

②审美教育功能。(2分)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认识生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1分)

③审美娱乐功能。(2分)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1分)

④三种功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1分)

8、灵感

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质(或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4分)注:凡作出相近表述者同样给分。

②灵感有三个主要特征:突发性(2分)、超常性(2分)、易逝性(2分)。

9.艺术家的修养

①艺术家的修养: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4个要点各1分,作出阐述加1分)

②艺术家的能力: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精湛的艺术技能。(3个要点各1分,作出阐述加2分)

10.意境

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2分)虚实统一(或虚实相生),(2分)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2分)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2分) 注:凡作出相近表述者同样给分。


相关内容

  • 2017中传动画艺术学考研辅导书都有什么可以推荐
  • 2017中传动画艺术学考研辅导书都有什 么可以推荐 中传动画艺术学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动画艺术学考研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 初试参考书 722动画学基础 贾否.路盛章:<动画概论> 张慧临:<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 约翰·A·兰特:<亚太动 ...

  •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考研参考100题第6部分
  • 1.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它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普遍性的根本规律.'"哲学代表着人们对宇宙.社会的总体看法,是人看待世界的根本观点,在世界观中占据着高屋建瓴的地位.文艺创作不能不受世界观的制约,因而也必须受到哲学观点的影响.哲学对艺术的 ...

  • 2017中传艺术硕士辅导班推荐意见
  • 2017中传艺术硕士辅导班推荐意见 对于艺术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中传艺术硕士,您直接问一句,中传艺术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中传艺术硕士考研,更谈不 ...

  • 2017中传文化产业硕士就业方向有哪些?
  • 2017中传文化产业硕士就业方向有哪 些?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文化产业硕士就业方向,考研难度,中传文化产业考研辅导,中传文化产业考研参考书,中传文化产业考研专业课等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文化产业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 一.中传文化产业硕士就业方向 ...

  •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就业前景怎样
  •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就业前景怎样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难度,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就业,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辅导,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参考书,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 ...

  •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考试的形式介绍
  •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考试的形式介 绍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难度,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就业,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辅导,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参考书,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 ...

  • 考研院校信息
  • 新闻学 排名 招生单位 等级 1 中国人民大学 A+ 2 中国传媒大学 A+ 3 复旦大学 A+ 4 武汉大学 A 5 华中科技大学 A 6 四川大学 A 7 南京大学 A 8 北京师范大学 A 9 清华大学 A 10 暨南大学 A 11 南京师范大学 A 12 湖南大学 A B+等级新闻学研究生院 ...

  • [艺术概论]考研笔记彭吉象
  •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史上的主要说法: 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德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式最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 客观精神说 学探讨的学者.他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仅仅 ...

  •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浙江电大责任教师 姚文华 一.课程简介 "艺术学概论"课程是2002年秋季开办的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方向)的限选课程.它的文字教材名称为:<艺术学概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