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毛的情感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论三毛的情感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谢锦雯 指导教师:阿鲁曼

(2004级汉语言文学)

【摘 要】三毛是一位伟大的女作家,她的思想融合了西方的文化精髓,她用随意朴实的笔调来描写自己生活的真实的方方面面,她用超凡的文学功底和独具匠心的写作技巧呈现给读者的却是人生生活的真谛.而三毛文学所取得的成就正是因为她所具有独特卓立的,不依常规,及不能忍受虚假,极端敏感的神经质性格,三毛个性偏激一波三折的感情经历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历经生活的磨难,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写作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曲折的情感经历则是成就她文学创作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三毛 情感经历 文学创作 影响

On about San Mao’s Emotion Experience Influence on Her Works of Literature

XIE Jin-wen Instructor:A Lu-an

(Department of Chinese, Grade 2004)

Abstract: San Mao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riters in this century whose thought merge into essence of western culture. She describe the every aspect of the true life in freely and plain tone and use the outstanding of the literature power and distinctive write skills in order to let the readers understand the true essence of the life. The reason that San Mao obtains great achievement in literature is that her nervousness, sensitiveness, distinctive personality affect her in writing. However, after she passes though countess tribulations, San Mao’s tortuous experience in love made her life lastly forever in reader’s eyes. In case, studying is a flagstone which can let San Mao walking up to the literature career journey is a platform which pro\vide she to getting the inexhaustible matter, writing is a tool which can make her life to showing the most impressive mien. The critical point to make her literature success is the circuitous emotion experience. Key words: San Mao Emotional experience Literature Impact 引言

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

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写作则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笔耕,无异于三毛生命过程中不可剥离的一种存在形式。三毛的文学创作观,与她情感经历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一 三毛的情感经历对创作观的影响

三毛创作风格随意洒脱、不拘一格、新颖独特,她不愿被文字束缚,并赋予死板的文字无限的生命力,她把写作当成游戏,当成感悟享受生活的过程。这也正和她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家庭氛围的自由,父母的理解和关怀让她形成了随意、洒脱、自由的文学创作笔调。三毛曾明确宣称,写作只是她的游戏之一、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这里的含义并非狭隘意义上的人生玩耍,而是强调兴之所至,即成文章,一切率性而为,并非刻意追求。如同三毛的写作与人生密切相关一样,她的写作观更多的来自于她的人生观。三毛说过她是游戏人生„„她的人生观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过要玩得高明。对于她而言,画画、种菜、种花是一种游戏,做丈夫、做妻子、做父母更是一种游戏,人生就是一个游戏,但要把它当真的来玩,是很有趣的。这种人生观乃至写作观的形成,基于三毛自己的生命体验,基于一次次的情感经历。幼年时期,由于受到数学老师的不公平对待,三毛开始了长达七年的自闭生活。她不再去学校,而是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生性极度敏感的三毛曾经陷落在孤独的自闭年代,那份偏执、认真与敏感,使她苦苦挣扎于内心与外界的搏斗中,每每心灵受伤与幻梦破灭,就想到死的解脱。等到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游戏人间,成就自我,生命对她来说是狭窄的暗角,她的父母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为了使女儿走出自闭症,走出狭窄的暗角。父亲不仅亲自教她古典文学和英文,还请人教她学钢琴、学山水画、习花鸟。十六岁,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走出校园,在开明父母的理解支持下开始了在家自由学习。由那个自我封闭的三毛变为开朗、自信的三毛。后来经过万水千山的流浪,目睹了色彩斑驳的人生世相,又身历了情感心路的悲欢离合,领悟了一切悲观之外的大千世界,体味到个人生命与时间的有限,懂得了珍惜生活和享受生命。从偏执人生到游戏人生,三毛以往的个性和人生有了一个大的反拨,她做了自己过去的叛徒。由此,万水千山之中走出了一个旷达、洒脱的三毛。生命过程中,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她都愿意尝尝是什么滋味,人生才会无遗憾。她开始有情有致的去爱人,有

滋有味的享受生命,有真有实的游戏人生。她在认真入世、全力“扮演”各种人生角色的同时,学会了从最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有趣的事情,于是有了《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等一系列趣味盎然的故事。

需要指出的是,三毛文学创作观念,主要突出在一个“真”字上。在她的笔下,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爱,总是那样热热闹闹,充满温暖的色调。和其他一些女作家笔下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相比,可羡而更可爱,可望而更可及。三毛作品的成功,更在于她知道以实情感人,坦白真诚,对于感情的描写,没有太多的粉饰,展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三毛的作品,被人称为“不写爱情的作品”。在她的作品中,没有一般爱情作品所描写的青年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温馨爱情。即使在《结婚记》里写她到与荷西婚前谈恋爱时的生活,最多也只写到他们如何在寒风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园的长椅上,想着如何解决温饱问题。既是现实的,又是浪漫的。而作为第一对在沙漠里公证结婚的夫妻,他们的婚礼如同他们的爱情一般,既没有洁白的婚纱礼服,更没有鲜艳的玫瑰。让人觉得这对夫妻的品位不凡,更让人看到了他们在平凡和艰苦中寻找爱的乐趣的浪漫气质。

对于写作,她个人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使命感,只是在主观上往往认为,写作品只要背上一种使命感,那就完了,就写不出来了。写作这回事,一定要自由自在地写。她并非创作态度上不负责任的“玩世”,也不是写作过程中随心所欲的涂鸦。事实上,写作在她不仅仅是游戏,那是一生的执着。潇洒天涯的同时,伴随着艰苦、单调的沙漠人生;行云流水、信手拈来的文字背后,是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惨淡经营,仿佛天然自成的故事,却用尽了叙事的苦心。三毛父母说女儿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就“六亲不认”、“生死不明”,正是对三毛文学苦心的证明。只不过三毛出于豁达、乐观、自由的人生观和写作观,把这份人生历练和写作艰辛都变成了宝贵的生命方式和生命体验,被世人认为的“苦”,也就成为作者自得的“乐”。在此意义上,喜爱“游戏人生”,能玩味生之欢悦快乐,享受生命的各种滋味,也不失为一种聪明和达观。敢于在自由自在的境界中纵情山水,放眼人生,驰骋笔墨,挥洒情感,以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来拓展人生的空间。它所显示的是一个彻悟人生的成熟女性的胸襟和力量,也是她真正魅力所在。

二 三毛情感经历对文体创作形式的影响

就三毛的作品文体而言,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她的笔尖总是蘸满感情,并带着作为女性作家所特有的温柔亲切、委婉细腻。如《哭泣的骆驼》中,表现三毛对摩洛哥侵略者的憎恨,对撒哈拉威人为民族独立而战斗的赞颂,对游击队领袖巴西里夫妇的敬爱与同情,都是通过三毛的“感情用笔”来表现的。 在《梦里花落知多少》里,三毛把对丈夫荷西的追忆、眷恋和怀念写得那样情深意切,哀伤感人。袒露真情实感的抒情,体现出一种真挚的美,所以常常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三毛的的作品既然不以描写大众人生、揭露社会问题为己任,对于自我人生的抒写,就很容易成为她创作的中心。三毛一再强调,她的文章就是她的生活。她写的其实只是一个女人的自传,迄今她的作品都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就我而言,我比较喜欢写真实的事物,如果要我写假想的事物,自己就会觉得很假,很做作。从三毛作品到三毛自述,可见其作品最重要的个性化特色:一是纪实色彩,二是抒写自我。就前者而言,三毛没有走虚构小说的创作之路,她从生活本身受到启发,不去编故事,只去写生活。而她自身奇特、浪漫、新鲜的人生经历,恰恰构成生活中最真实不过的故事,以至于读者往往无法区分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本身。融纪实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借天涯人生抒发个人志趣,三毛成功地运用了写实手法,她的作品由此显得真实、亲切。就后者而言,三毛作品只写自己的故事,篇篇有作者之“我”,一切从“我”出发,由“我”展开叙述,以“我”为中心。作为作品叙述者的三毛、与作品中出现的三毛、以及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三毛三位一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人物兴趣盎然,并把阅读评价直接导向作者本人。

正是这种写实、写自我的特色,带来了三毛独特的文体形式。她初期的作品,是从17岁顾福生老师鼓励她创作开始,到22岁远走他乡之间那段时间发表的小说散文,收集在《雨季不再来》中。代表作为:《惑》、《异国之恋》、《雨季不再来》。这些作品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与感受。那时的三毛,人生阅历有限,视野也还不够开阔,其作品体现出一种“苍弱”的青涩,但其个人化的遐想和伤感,却已能让读者深深理解一个少女的内心世界。三毛后期的作品,是她离开撒哈拉以后的创作,大都是散文、小故事、书信及语录式的东西,也有剧本。包括:《万水千山走遍》、《送你一匹马》、《倾城》、《我的宝贝》、《谈心》、《随想》、《闹学记》、《滚滚红尘》等等。比起撒哈拉时期写的散文,比起撒哈拉式的“轰动”,这些作品就显得平淡无奇了。当然,这也与三毛自身的生活经历有关。在丧夫之后,三毛独自回到了台湾,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并同时从事写作。于是,

生活的历练在她身上变成了一种淡泊和内敛。但在她后期的作品中,仍时时流露出她真挚的情感——对父母、家庭;对学生、朋友;对社会、对国家民族„„

对于三毛作品的文体形式,其浪迹天涯的旅行见闻,有人称之为流记;其篇篇有我,独抒性灵,挥洒自如的率性之作,有人称之为散文;其奇特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个性化的人物塑造,有人称之为小说;其自我的纪实色彩,有人称之为私小说;其本人则称之为“自传”。究竟哪一种说法更符合三毛的创作实际呢?三毛的作品,有自己的心境记录,也有作者身边的邻人、朋友的遭遇,但就其主体风貌而言,是在讲作家自己的真实的故事。在文体上,除了《万水千山走遍》等少数文章明显地带有游记色彩,但更多的篇什,虽涉及到旅行的题材,作品的整体风貌却远非游记所能涵盖。三毛对于单纯的景致,一向不感兴趣,她所关注的是与人生融合的大自然,是刻着文化印迹的生命景观。所以,特定地域中的人、浸润在特定文化氛围中的人,最令她钟情。如同作者自白:“我不爱‘景’,我爱‘人’。”三毛的作品,在文学精神上,更多的得自散文的艺术精髓。就表现自我的人生、个性、人格色彩等方面而言,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言及三毛的作品容量与表现手段,散文这种文体又似乎难以企及其丰富。但三毛作品不同于那种带有传奇意味的文学虚构小说,也有异于那些抛离了小说特征的人物传说。在自叙传的色彩上,它与虚构的小说区别开来,而在“小说”这一点上,它又与一般的传记不尽相同。细细品味,三毛是把作者自己活生生地融进作品中去,以纯然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展示出作者身历的真实生活,作者眼中的文化景观与人生世相,作者的情感心路乃至个人隐秘。

有人说是撒哈拉成就了三毛,也有人说是与荷西的爱情成就了三毛,其实,归根结底,是真性真情成就了三毛。这就围绕三毛自我为中心,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写实为基础,以作者的私人生活和情感心路为线索,从个人经历中撷取素材,并通过小说的创作手段,真实地再现生活原型。这种真实地描写自我的小说,在内容和表现手段上,远比游记和散文来得丰富;现实生活的意义上,人生真实往往胜于文学虚构;文体类型方面,这种文体又每每长于传记。,三毛采用这种方式来创作,显然具有一种自我的、大众传播效应的文体优势。

放眼三毛的文学创作,而自我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灵魂。“我”——三毛——echo构成三位一体的形象,她既是作者本人,又是作品的叙述者,同时也是小说表现的主角。三毛曾说过她是一个“我执”比较重的写作者,要她不写自己而去

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她的5本书中,没有一篇文章是第三人称的。有一次她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她就想:我不是“他”,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她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从作品的主题发掘来看,执著于写“我”。三毛的眼光掠过了社会重大矛盾的捕捉,她更着意于从自我的经验世界里感悟人生的底蕴、情感的价值、人性的层次,更侧重表现大自然中的“我”,多元文化景观中的“我”,且具有一种哲理深度和文化品位,从而能诱发读者的思考,乃至激起心灵的震颤。透过作品的构成关系可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物和自然的关系均系一身!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我执”,三毛作品构成了奇特的人生风景。她用生活来塑造自己,用心来诉说自己,赢得了无数的读者。就作品的内容而言,“我”所叙述的一切,是三毛长长的生命旅程和情感心路,是三毛塑造的自我形象。从受到老师当众羞辱惩罚走向心灵自闭的少女时代,到选择绘画与写作,把自我“滋润浇灌成了夏日第一朵玫瑰”的生命时光,《雨季不再来》这部作品集中呈现的是三毛感伤的雨季人生;从撒哈拉沙漠的定居到万水千山的流浪,在《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等集子里,三毛传奇人生引人入胜;从处处留情的青春萌动到矢志不移的神仙伴侣,到《梦里花落知多少》写尽了三毛的爱情人生„„从沙漠上的“悬壶济世”,到“温柔的夜”的热情助人,人们读出了三毛的博爱人生而透过23本呕心沥血写成的作品集,三毛的笔耕人生足迹又清晰可见。三毛的心向读者洞开,她真实地坦露着自己的世系、家庭、性格、嗜好、信仰、思想、心态、修养、成长过程乃至隐秘的感情生活。读其文,如见其人,如知其心。 结语

作家司马中原曾提到过,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 。而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被文明捆绑着的人,多惯于世俗的繁琐,迷失而不自知。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三毛是一位伟大的女作家,她的思想融合了西方的文化精髓,她用随意朴实的笔调来描写自己生活的真实的方方面面,她用超凡的文学功底和独具匠心的写

作技巧呈现给读者的却是人生生活的真谛.而三毛文学所取得的成就正是因为她所具有独特卓立的,不依常规,及不能忍受虚假,极端敏感的神经质性格,三毛个性偏激一波三折的感情经历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历经生活的磨难,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写作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而曲折的情感经历则是成就她文学创作的关键所在。

我爱三毛、爱她的曲折离奇的情感经历、爱她随意洒脱不愿束缚的个性、爱她独树一帜个性鲜明的创作风格。我知道世上不会再有第二个三毛出现,因为谁也无法还原、感受她那样的生活情感经历,正是三毛的丰富曲折的情感经历促成了她文学创作的成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三毛。

论三毛的情感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谢锦雯 指导教师:阿鲁曼

(2004级汉语言文学)

【摘 要】三毛是一位伟大的女作家,她的思想融合了西方的文化精髓,她用随意朴实的笔调来描写自己生活的真实的方方面面,她用超凡的文学功底和独具匠心的写作技巧呈现给读者的却是人生生活的真谛.而三毛文学所取得的成就正是因为她所具有独特卓立的,不依常规,及不能忍受虚假,极端敏感的神经质性格,三毛个性偏激一波三折的感情经历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历经生活的磨难,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写作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曲折的情感经历则是成就她文学创作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三毛 情感经历 文学创作 影响

On about San Mao’s Emotion Experience Influence on Her Works of Literature

XIE Jin-wen Instructor:A Lu-an

(Department of Chinese, Grade 2004)

Abstract: San Mao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riters in this century whose thought merge into essence of western culture. She describe the every aspect of the true life in freely and plain tone and use the outstanding of the literature power and distinctive write skills in order to let the readers understand the true essence of the life. The reason that San Mao obtains great achievement in literature is that her nervousness, sensitiveness, distinctive personality affect her in writing. However, after she passes though countess tribulations, San Mao’s tortuous experience in love made her life lastly forever in reader’s eyes. In case, studying is a flagstone which can let San Mao walking up to the literature career journey is a platform which pro\vide she to getting the inexhaustible matter, writing is a tool which can make her life to showing the most impressive mien. The critical point to make her literature success is the circuitous emotion experience. Key words: San Mao Emotional experience Literature Impact 引言

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

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写作则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笔耕,无异于三毛生命过程中不可剥离的一种存在形式。三毛的文学创作观,与她情感经历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一 三毛的情感经历对创作观的影响

三毛创作风格随意洒脱、不拘一格、新颖独特,她不愿被文字束缚,并赋予死板的文字无限的生命力,她把写作当成游戏,当成感悟享受生活的过程。这也正和她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家庭氛围的自由,父母的理解和关怀让她形成了随意、洒脱、自由的文学创作笔调。三毛曾明确宣称,写作只是她的游戏之一、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这里的含义并非狭隘意义上的人生玩耍,而是强调兴之所至,即成文章,一切率性而为,并非刻意追求。如同三毛的写作与人生密切相关一样,她的写作观更多的来自于她的人生观。三毛说过她是游戏人生„„她的人生观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过要玩得高明。对于她而言,画画、种菜、种花是一种游戏,做丈夫、做妻子、做父母更是一种游戏,人生就是一个游戏,但要把它当真的来玩,是很有趣的。这种人生观乃至写作观的形成,基于三毛自己的生命体验,基于一次次的情感经历。幼年时期,由于受到数学老师的不公平对待,三毛开始了长达七年的自闭生活。她不再去学校,而是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生性极度敏感的三毛曾经陷落在孤独的自闭年代,那份偏执、认真与敏感,使她苦苦挣扎于内心与外界的搏斗中,每每心灵受伤与幻梦破灭,就想到死的解脱。等到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游戏人间,成就自我,生命对她来说是狭窄的暗角,她的父母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为了使女儿走出自闭症,走出狭窄的暗角。父亲不仅亲自教她古典文学和英文,还请人教她学钢琴、学山水画、习花鸟。十六岁,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走出校园,在开明父母的理解支持下开始了在家自由学习。由那个自我封闭的三毛变为开朗、自信的三毛。后来经过万水千山的流浪,目睹了色彩斑驳的人生世相,又身历了情感心路的悲欢离合,领悟了一切悲观之外的大千世界,体味到个人生命与时间的有限,懂得了珍惜生活和享受生命。从偏执人生到游戏人生,三毛以往的个性和人生有了一个大的反拨,她做了自己过去的叛徒。由此,万水千山之中走出了一个旷达、洒脱的三毛。生命过程中,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她都愿意尝尝是什么滋味,人生才会无遗憾。她开始有情有致的去爱人,有

滋有味的享受生命,有真有实的游戏人生。她在认真入世、全力“扮演”各种人生角色的同时,学会了从最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有趣的事情,于是有了《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等一系列趣味盎然的故事。

需要指出的是,三毛文学创作观念,主要突出在一个“真”字上。在她的笔下,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爱,总是那样热热闹闹,充满温暖的色调。和其他一些女作家笔下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相比,可羡而更可爱,可望而更可及。三毛作品的成功,更在于她知道以实情感人,坦白真诚,对于感情的描写,没有太多的粉饰,展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三毛的作品,被人称为“不写爱情的作品”。在她的作品中,没有一般爱情作品所描写的青年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温馨爱情。即使在《结婚记》里写她到与荷西婚前谈恋爱时的生活,最多也只写到他们如何在寒风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园的长椅上,想着如何解决温饱问题。既是现实的,又是浪漫的。而作为第一对在沙漠里公证结婚的夫妻,他们的婚礼如同他们的爱情一般,既没有洁白的婚纱礼服,更没有鲜艳的玫瑰。让人觉得这对夫妻的品位不凡,更让人看到了他们在平凡和艰苦中寻找爱的乐趣的浪漫气质。

对于写作,她个人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使命感,只是在主观上往往认为,写作品只要背上一种使命感,那就完了,就写不出来了。写作这回事,一定要自由自在地写。她并非创作态度上不负责任的“玩世”,也不是写作过程中随心所欲的涂鸦。事实上,写作在她不仅仅是游戏,那是一生的执着。潇洒天涯的同时,伴随着艰苦、单调的沙漠人生;行云流水、信手拈来的文字背后,是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惨淡经营,仿佛天然自成的故事,却用尽了叙事的苦心。三毛父母说女儿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就“六亲不认”、“生死不明”,正是对三毛文学苦心的证明。只不过三毛出于豁达、乐观、自由的人生观和写作观,把这份人生历练和写作艰辛都变成了宝贵的生命方式和生命体验,被世人认为的“苦”,也就成为作者自得的“乐”。在此意义上,喜爱“游戏人生”,能玩味生之欢悦快乐,享受生命的各种滋味,也不失为一种聪明和达观。敢于在自由自在的境界中纵情山水,放眼人生,驰骋笔墨,挥洒情感,以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来拓展人生的空间。它所显示的是一个彻悟人生的成熟女性的胸襟和力量,也是她真正魅力所在。

二 三毛情感经历对文体创作形式的影响

就三毛的作品文体而言,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她的笔尖总是蘸满感情,并带着作为女性作家所特有的温柔亲切、委婉细腻。如《哭泣的骆驼》中,表现三毛对摩洛哥侵略者的憎恨,对撒哈拉威人为民族独立而战斗的赞颂,对游击队领袖巴西里夫妇的敬爱与同情,都是通过三毛的“感情用笔”来表现的。 在《梦里花落知多少》里,三毛把对丈夫荷西的追忆、眷恋和怀念写得那样情深意切,哀伤感人。袒露真情实感的抒情,体现出一种真挚的美,所以常常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三毛的的作品既然不以描写大众人生、揭露社会问题为己任,对于自我人生的抒写,就很容易成为她创作的中心。三毛一再强调,她的文章就是她的生活。她写的其实只是一个女人的自传,迄今她的作品都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就我而言,我比较喜欢写真实的事物,如果要我写假想的事物,自己就会觉得很假,很做作。从三毛作品到三毛自述,可见其作品最重要的个性化特色:一是纪实色彩,二是抒写自我。就前者而言,三毛没有走虚构小说的创作之路,她从生活本身受到启发,不去编故事,只去写生活。而她自身奇特、浪漫、新鲜的人生经历,恰恰构成生活中最真实不过的故事,以至于读者往往无法区分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本身。融纪实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借天涯人生抒发个人志趣,三毛成功地运用了写实手法,她的作品由此显得真实、亲切。就后者而言,三毛作品只写自己的故事,篇篇有作者之“我”,一切从“我”出发,由“我”展开叙述,以“我”为中心。作为作品叙述者的三毛、与作品中出现的三毛、以及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三毛三位一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人物兴趣盎然,并把阅读评价直接导向作者本人。

正是这种写实、写自我的特色,带来了三毛独特的文体形式。她初期的作品,是从17岁顾福生老师鼓励她创作开始,到22岁远走他乡之间那段时间发表的小说散文,收集在《雨季不再来》中。代表作为:《惑》、《异国之恋》、《雨季不再来》。这些作品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与感受。那时的三毛,人生阅历有限,视野也还不够开阔,其作品体现出一种“苍弱”的青涩,但其个人化的遐想和伤感,却已能让读者深深理解一个少女的内心世界。三毛后期的作品,是她离开撒哈拉以后的创作,大都是散文、小故事、书信及语录式的东西,也有剧本。包括:《万水千山走遍》、《送你一匹马》、《倾城》、《我的宝贝》、《谈心》、《随想》、《闹学记》、《滚滚红尘》等等。比起撒哈拉时期写的散文,比起撒哈拉式的“轰动”,这些作品就显得平淡无奇了。当然,这也与三毛自身的生活经历有关。在丧夫之后,三毛独自回到了台湾,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并同时从事写作。于是,

生活的历练在她身上变成了一种淡泊和内敛。但在她后期的作品中,仍时时流露出她真挚的情感——对父母、家庭;对学生、朋友;对社会、对国家民族„„

对于三毛作品的文体形式,其浪迹天涯的旅行见闻,有人称之为流记;其篇篇有我,独抒性灵,挥洒自如的率性之作,有人称之为散文;其奇特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个性化的人物塑造,有人称之为小说;其自我的纪实色彩,有人称之为私小说;其本人则称之为“自传”。究竟哪一种说法更符合三毛的创作实际呢?三毛的作品,有自己的心境记录,也有作者身边的邻人、朋友的遭遇,但就其主体风貌而言,是在讲作家自己的真实的故事。在文体上,除了《万水千山走遍》等少数文章明显地带有游记色彩,但更多的篇什,虽涉及到旅行的题材,作品的整体风貌却远非游记所能涵盖。三毛对于单纯的景致,一向不感兴趣,她所关注的是与人生融合的大自然,是刻着文化印迹的生命景观。所以,特定地域中的人、浸润在特定文化氛围中的人,最令她钟情。如同作者自白:“我不爱‘景’,我爱‘人’。”三毛的作品,在文学精神上,更多的得自散文的艺术精髓。就表现自我的人生、个性、人格色彩等方面而言,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言及三毛的作品容量与表现手段,散文这种文体又似乎难以企及其丰富。但三毛作品不同于那种带有传奇意味的文学虚构小说,也有异于那些抛离了小说特征的人物传说。在自叙传的色彩上,它与虚构的小说区别开来,而在“小说”这一点上,它又与一般的传记不尽相同。细细品味,三毛是把作者自己活生生地融进作品中去,以纯然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展示出作者身历的真实生活,作者眼中的文化景观与人生世相,作者的情感心路乃至个人隐秘。

有人说是撒哈拉成就了三毛,也有人说是与荷西的爱情成就了三毛,其实,归根结底,是真性真情成就了三毛。这就围绕三毛自我为中心,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写实为基础,以作者的私人生活和情感心路为线索,从个人经历中撷取素材,并通过小说的创作手段,真实地再现生活原型。这种真实地描写自我的小说,在内容和表现手段上,远比游记和散文来得丰富;现实生活的意义上,人生真实往往胜于文学虚构;文体类型方面,这种文体又每每长于传记。,三毛采用这种方式来创作,显然具有一种自我的、大众传播效应的文体优势。

放眼三毛的文学创作,而自我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灵魂。“我”——三毛——echo构成三位一体的形象,她既是作者本人,又是作品的叙述者,同时也是小说表现的主角。三毛曾说过她是一个“我执”比较重的写作者,要她不写自己而去

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她的5本书中,没有一篇文章是第三人称的。有一次她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她就想:我不是“他”,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她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从作品的主题发掘来看,执著于写“我”。三毛的眼光掠过了社会重大矛盾的捕捉,她更着意于从自我的经验世界里感悟人生的底蕴、情感的价值、人性的层次,更侧重表现大自然中的“我”,多元文化景观中的“我”,且具有一种哲理深度和文化品位,从而能诱发读者的思考,乃至激起心灵的震颤。透过作品的构成关系可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物和自然的关系均系一身!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我执”,三毛作品构成了奇特的人生风景。她用生活来塑造自己,用心来诉说自己,赢得了无数的读者。就作品的内容而言,“我”所叙述的一切,是三毛长长的生命旅程和情感心路,是三毛塑造的自我形象。从受到老师当众羞辱惩罚走向心灵自闭的少女时代,到选择绘画与写作,把自我“滋润浇灌成了夏日第一朵玫瑰”的生命时光,《雨季不再来》这部作品集中呈现的是三毛感伤的雨季人生;从撒哈拉沙漠的定居到万水千山的流浪,在《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等集子里,三毛传奇人生引人入胜;从处处留情的青春萌动到矢志不移的神仙伴侣,到《梦里花落知多少》写尽了三毛的爱情人生„„从沙漠上的“悬壶济世”,到“温柔的夜”的热情助人,人们读出了三毛的博爱人生而透过23本呕心沥血写成的作品集,三毛的笔耕人生足迹又清晰可见。三毛的心向读者洞开,她真实地坦露着自己的世系、家庭、性格、嗜好、信仰、思想、心态、修养、成长过程乃至隐秘的感情生活。读其文,如见其人,如知其心。 结语

作家司马中原曾提到过,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 。而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被文明捆绑着的人,多惯于世俗的繁琐,迷失而不自知。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三毛是一位伟大的女作家,她的思想融合了西方的文化精髓,她用随意朴实的笔调来描写自己生活的真实的方方面面,她用超凡的文学功底和独具匠心的写

作技巧呈现给读者的却是人生生活的真谛.而三毛文学所取得的成就正是因为她所具有独特卓立的,不依常规,及不能忍受虚假,极端敏感的神经质性格,三毛个性偏激一波三折的感情经历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历经生活的磨难,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写作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而曲折的情感经历则是成就她文学创作的关键所在。

我爱三毛、爱她的曲折离奇的情感经历、爱她随意洒脱不愿束缚的个性、爱她独树一帜个性鲜明的创作风格。我知道世上不会再有第二个三毛出现,因为谁也无法还原、感受她那样的生活情感经历,正是三毛的丰富曲折的情感经历促成了她文学创作的成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三毛。


相关内容

  • 三毛的资料
  • 2012年秋汉语言文学(本科) 姓 名: 年级专业: 所在电大: 指导教师:毕业论文 王智 年秋汉语言文学 梅河电大 2012 [1**********]86 目录 内容摘要----------------------------1 一.三毛的人格魅力-----------------------2 ...

  • 三毛创作中的女性双重心理向度解析
  • 万方数据 万 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 方数据 嚣,四处流浪,但又在荒无人烟的万里之外寻找普通人的生活气息:在经历了几次情感波折和对爱情的浪漫想象后,和一个普通潜水员手挽手举行了最简单的婚礼.后期的三毛确已走出了封闭的世界,漫漫沉入实际的生活,去品味平淡中的充实和广阔.这些改变都是源于她对早期强烈的自我 ...

  • 近现代及当代文学
  • 五四时期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会员有200余人.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

  • 小学五年级学生暑期必读八本书
  • 小学五年级学生暑期必读八本书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分享:全人格教育 [四年级推荐] 1.爱心树 2.三毛流浪记全集 3.沈石溪激情动物档案系列(3册) 4.时代广场的蟋蟀 5.窗边的小豆豆 6.纳尼亚王国传奇(7册) 7.魔法师的帽子 8.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导言:十岁左右的孩子最大心理特点是 ...

  • 中国文学经典推荐阅读书目
  • 文学经典推荐阅读书目 1·<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推荐版本:<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2·<楚辞> <楚辞>:西汉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及汉代人的仿作辑录成书,定名为<楚辞>. 推荐版 ...

  • 怎样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 课题研究是学校科研工作的核心,而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去学习.思考.实践.提高,从而达到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在研究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省.市.县级课题的申报工作已经全面开始,为了更好地做好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工作(省3月底,市5.1 5,县4.30),我根据平时的学习与实践,结合我校 ...

  • 从望乡到朝圣
  • 摘 要: 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一批大陆文人远赴港台.游学欧美,在大洋彼岸用作品诠释了他们心中的乡愁.白先勇的<台北人>和<纽约客>借时空感与死亡意象向我们诠释了深沉的乡愁,是没落的贵族对于大陆的一份思念,也是对于逝去的历史的一种反思与责任.而同样作为"最后的贵族&q ...

  • 六十年死生契阔的痴情绝恋
  • 2013年9月10日 zhy 发表评论 882人阅读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简简单单的十二个字,虽没有山崩地裂.海沽石烂.惊天动地的誓言,却更有力量地宣示着相守一生的爱情承诺.<1945年的恋人>,向世人深情地诉说着一段六十年死生契阔的痴情绝恋 ...

  • 艺术节总结
  •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第十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国商系活动总结 一.系级活动指导思想 为全面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我系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积淀,国际商务系响应学院团委号召,在2013年3月.4月期间开展两个大型系级文化艺术节特色活动--"一站到底"知识竞赛和"书香伴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