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作者:刘晓梅陈强

预测 1998年03期

  过去,在市场销售方面,工商企业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城市市场特别是城市市场的高层次消费上,而对拥有9 亿多人口的广大农村市场则重视不够,从而造成农村市场发展的停滞不前以及城乡市场分割的局面。这种状况,不仅直接影响了工业品的销路,而且严重制约了农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新的市场形式下,深入研究农村市场的消费特点,充分挖掘农村市场的潜力,努力扩大农村市场销售,并使其成为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1 当前农村市场的总体情况及其主要特征

  1.1 当前农村市场的总体发展情况

  从统计结果来看,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市场需求的增长已开始加快。80年代末, 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每年只增加200 ~300 亿元, 而1994、1995、1996年却分别比上年增加约1579亿元、1901亿元和2726亿元。截至1996年末,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已达10626亿元, 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已停止自1989年以来的下降趋势。1997年以来,由于各部门、各地方、各企业加强了对农村市场的开拓力度,我国农村市场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势头。预计1997年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达到11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这说明,开拓我国广大的农村市场,具有良好的前景。但是,不论是与1978~1985年农村市场本身高速发展的时期相比,还是与目前我国城市市场的规模和扩张速度相比,我国农村市场的发展仍显滞后,农村市场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支撑作用亦未充分显示出来,农村市场仍有待于进一步开拓和发展。

  1.2 当前农村市场的主要特点

  (1)农村市场仍不及城市市场。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乡商品流通关系的改善引起了城乡市场结构的变化,这种新的变化态势在改革开放的前期阶段表现得相当突出,农村市场的相对扩张速度和相对比例都由改革前的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构成中,农村的比重由1978年的52%上升到1985年的58.5%。1985年后,由于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进展较为缓慢以及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体制摩擦,城乡市场发展的不协调现象又趋严重起来。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构成中,城镇的比重又由1985年的41.5%上升到1996年的56.57%, 而农村所占的比重则相应下降了14.6个百分点。1995年、1996年,由于国家几次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副产品的价格,农民收入增加较多,城乡市场不协调现象又有所改观。但是1997年以来,由于各地粮食丰收后普遍出现的卖粮难问题影响了农民现金收入的增加,农民的商品性生活消费和商品性生产消费增长缓慢,城乡市场差距继续扩大。

  (2)农村市场发展不平衡。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样, 我国农村市场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多元化和层次化特征,发达地区农村与不发达地区农村之间的消费差距很大,不同地区、不同农户对消费品的需求档次不尽一致。1996年,东部沿海地区农村人均纯收入大多在3000元以上,其中农村人均纯收入较高的地区如广州市已突破了5000元,上海市已接近5000元,浙江省3400多元,中部地区农村人均纯收入一般在1700元左右,与东部地区有着一定的差距;而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则与东部地区形成强烈的反差,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甘肃省只有1100元,仅相当于广州市的22%。具体到农户,则高收入与低收入的差距更大,有的地区甚至相差十几倍,而且在一些地区内部,农民人均收入的差距也存在着继续扩大的趋势。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这种差距使我国农村市场消费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一般说来,低收入户对消费品的需求仅限于生活必需品;中等收入水平的农民对消费品的需求在表现出数量增加的同时已开始有品种、质量的要求;高收入户农民对工业消费品的需求则表现出重品牌、重质量、重款式、重服务的趋势,消费档次和消费方式已接近城市甚至超过城市。

  (3)农村市场消费水平依然很低。 经过十几年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目前农民的消费结构来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总体上仍处于温饱水平。这主要表现在;第一,食品消费比重过高。食品消费支出在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虽由1995年的58.63%下降到1996年的56.58%,但仍远高于发达国家居民支出中用于食品消费的比例,距小康生活水平规定的比例也相差很远。第二,自给性消费特征比较明显。1996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实物性消费支出为495.86元,实物消费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为32%,农村居民的食品、衣着、居住消费有很大一部分仍是依靠自己解决的,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未完全反应在市场商品价值的实现中。第三,耐用家电消费品普及程度较低。1996年底,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彩电、电冰箱、洗衣机拥有量分别为22.91台、7.27台、20.54台,尚不及城市1985年的水平,继城市家电热之后,本应随之出现的农村家电热并未如期出现,农村家电的普及程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2 1998年影响农村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1998年农村市场发展的机遇

  1998年,我国农村经济及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不仅将对农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将为农村市场的繁荣创造新的机遇。

  (1)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宏观环境较为宽松。1998年, 中央将继续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但在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消费需求过快增长的同时,国家将继续突出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信贷政策将贯彻优先保证农业,坚定不移地支持农业的方针,对农业贷款的规模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点扶持政策,将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并对1998年农村市场的稳定发展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随着十几年来农村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在逐步变化,农业经营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已经在某些地方初露端倪,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体系正在形成之中;国家已着手建立和完善主要农副产品的专储制度和风险基金;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加强信息指导和组织管理中已逐步由原来的盲目无序流动纳入有序流动的轨道。这些现象不仅是农村社会经济进步的表现,而且将对我国未来农村市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市场供应环境进一步改善。 充足的工农业产品供应是国内市场包括农村市场稳定发展的根本条件。从农业生产情况来看,1997年,我国夏粮作物在1996年大丰收的基础上又获丰收。大部份农产品不仅产量增加、品种丰富,而且价格也是近几年来较低的。从工业生产情况来看,我国工业品市场已逐步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主要工业品供需基本平衡,一些过去紧俏的工业品甚至出现了供过于求、库存积压严重的情况。1998年,预计农村日用工业品市场将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随着商品种类的增多,市场的扩容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资料货源充足,化肥、农药等主要农资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基本上可以满足农民生产的需要。总之,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将有利于继续保持相对宽松的市场供求格局,从而有利于增加农村市场的商品供应,促进农村市场的发展。

  (3)农村购买力将进一步增强。 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经历了多年的缓慢增长之后, 1994 年已开始出现转机, 并首次突破千元大关, 到199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了1926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95年实际增长了9%, 超过了同期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的增长速度。1997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虽有所减缓,但由于国家采取了粮食收购保护价等一系列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因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总体上仍呈稳定上升趋势。1998年,尽管再次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可能性不大,但只要国家坚定不移地贯彻保护、支持农业的政策,农民依靠第一产业增收的潜力仍然存在,农民出售农副产品的收入将比1997年有所增加。同时,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农村居民外出打工劳务收入及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性劳动报酬收入将有望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另外,针对目前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各地政府将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的精神强化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农村居民纳税、上缴集体承包任务、集体提留和摊派三项税赋承担额将有所控制,从而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总体趋势来看,1998年我国农村购买力将进一步增强,农村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2.2 1998年开拓农村市场面临的挑战

  (1)基础设施落后。在初步解决温饱问题之后,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已面临着从基本生活消费品消费向家用电器消费的转变,各种农用机械和农用汽车需求也将明显增加。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不足,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严重限制了农村家用电器和农业机械市场的开拓。交通的不方便,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运不出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工业品的运输成本,抬高了农村市场商品的售价。因此,如果不能在农村实现通水、通电、通路,农村经济就不可能保持长久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就不能有大的提高,家电“三大件”和农业机械就不可能在农村得到普及和赢得市场

  (2)商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由于收入水平较之城市居民要低一些且来之不易,农民对商品品种、规格、质量、式样的要求与城镇居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城市畅销的商品,在农村不一定有市场,而在城市滞消的商品,在农村却可能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多年来,很多工商企业一直把商品的生产、开发、销售的注意力集中在城市,而忽视了广大农村市场需求,结果造成农民需要的价格适当、经济实用的商品买不到,而工商企业供应的商品,农民又不愿买和买不起的被动局面,使一部份农村购买力得不到实现。

  (3)流通组织不健全。长期以来, 供销社系统一直是组织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但随着农村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供销社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1996年,全国供销社系统的销售额为6900亿元,其中消费品零售额仅为1100亿元,市场占有率约11%左右。到1996年底,基层供销社经营网点数仅有18.8万个,所属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2500个,农村居民每千人仅拥有网点0.25个,与农村市场发展的需要极不相称。在农村商业组织落后的情况下,农民购买高档商品、大件耐用消费品有时不得不到城市购买,从而加剧了农村市场购买力的分流,影响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大市场需要大流通,大流通需要大商业,在农村市场开拓方面,仅靠个体、私营商业的作用是难以奏效的,国有及供销社商业在农村市场中应继续有所作为。

  (4)粮食价格上涨的空间已经不大。 为了维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近几年来,国家已几次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当前,我国粮食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已基本持平,部分地区粮食丰收后甚至再次出现了粮食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倒挂现象,因此,近期内国家不可能再出台新的政策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同时,由于目前库存较为充足,国家对粮食供应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市场粮价应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农村居民通过市场粮价上涨来增加收入的可能性也已经很小。粮价的下跌,将直接影响农民的收益并导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和生产投入的缩减并阻碍农村市场的开拓。

  3 1998年农村市场基本走势

  综合考虑影响我国农村市场发展的各种因素,我们认为,尽管农村市场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只要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1998年农村市场仍有望呈现出繁荣活跃、购销两旺的好势头,农村居民的收入将稳步增加,购买力将进一步增强,对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的需求将继续快速增长,初步预测,1998年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达到13543亿元,比1997年增长13%左右, 农村市场的活力和潜力将进一步显现出来。

  3.1 工业消费品需求旺盛,耐用消费品支出增加

  从商品类别看,1998年我国农村市场各类消费需求均将有不同程度增长,总的趋势是“吃”的消费在农村仍是第一位的,但食品消费结构将有所改善;“穿”的消费将稳中有升,衣着成衣化势头不减,消费比例继续提高;“用”的消费继续看好,家庭设备及日常用品购置趋热,文化娱乐投资持续增加。而在工业消费品市场中,农村家电消费需求的增长将尤为强劲。1998年,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购买力的增强,农村家电市场尤其是彩电、电冰箱、洗衣机市场将出现热销的势头。

  3.2 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形势趋好

  1997年上半年,由于国内生产稳定增长,进口资源继续增加,我国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货源充足,但由于多种原因,农业生产资料动销迟缓,市场价格稳中趋降,供销社库存增加较多。1998年,随着我国农村居民生产性投入的增加,农业生产对农药、农膜、化肥的需求量将比1996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在市场供应量增加较多的情况下,除柴油和某些农机外,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供需仍将呈基本平衡格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将继续趋于稳定。

  3.3 农民住宅需求热度不减

  从农村对住房的需求看,尽管目前农村居民的从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21平方米,但是相当一部份是80年代建造的房屋,按照一般规律,农村的房子10年就要翻修一次,因此这部份住房已陆续进入翻修期。所以,启动农村市场,一定要充分重视农村盖房对建材的需求,包括传统建材和现代化的新型建材。如果“九五”期间,有十分之一的农房翻修,即使不扩大面积,也有近19亿平方米。平均每年4亿平方米, 需投入资金720亿元,也就是说每年农民仅翻盖房就需增加市场需求720亿元。

  3.4 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农村市场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其蕴藏着的巨大扩张潜力,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将市场目标转向农村市场并进一步研究和制定开拓农村市场的战略措施。因此,在农村商品供应日益丰富的同时,市场的竞争程度也将进一步加剧。由于商品供应充足,农民消费心理趋于稳定,盲目从众消费行为将大大减少,而农民消费心理的成熟以及商品购买选择余地的扩大则给工商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竞争舞台,从而使竞争的内容和形式更加新颖和多样化。

  收稿日期:1997—11—24

作者介绍:刘晓梅 中国人民大学国管系 陈强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100045

作者:刘晓梅陈强

预测 1998年03期

  过去,在市场销售方面,工商企业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城市市场特别是城市市场的高层次消费上,而对拥有9 亿多人口的广大农村市场则重视不够,从而造成农村市场发展的停滞不前以及城乡市场分割的局面。这种状况,不仅直接影响了工业品的销路,而且严重制约了农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新的市场形式下,深入研究农村市场的消费特点,充分挖掘农村市场的潜力,努力扩大农村市场销售,并使其成为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1 当前农村市场的总体情况及其主要特征

  1.1 当前农村市场的总体发展情况

  从统计结果来看,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市场需求的增长已开始加快。80年代末, 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每年只增加200 ~300 亿元, 而1994、1995、1996年却分别比上年增加约1579亿元、1901亿元和2726亿元。截至1996年末,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已达10626亿元, 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已停止自1989年以来的下降趋势。1997年以来,由于各部门、各地方、各企业加强了对农村市场的开拓力度,我国农村市场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势头。预计1997年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达到11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这说明,开拓我国广大的农村市场,具有良好的前景。但是,不论是与1978~1985年农村市场本身高速发展的时期相比,还是与目前我国城市市场的规模和扩张速度相比,我国农村市场的发展仍显滞后,农村市场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支撑作用亦未充分显示出来,农村市场仍有待于进一步开拓和发展。

  1.2 当前农村市场的主要特点

  (1)农村市场仍不及城市市场。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乡商品流通关系的改善引起了城乡市场结构的变化,这种新的变化态势在改革开放的前期阶段表现得相当突出,农村市场的相对扩张速度和相对比例都由改革前的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构成中,农村的比重由1978年的52%上升到1985年的58.5%。1985年后,由于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进展较为缓慢以及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体制摩擦,城乡市场发展的不协调现象又趋严重起来。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构成中,城镇的比重又由1985年的41.5%上升到1996年的56.57%, 而农村所占的比重则相应下降了14.6个百分点。1995年、1996年,由于国家几次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副产品的价格,农民收入增加较多,城乡市场不协调现象又有所改观。但是1997年以来,由于各地粮食丰收后普遍出现的卖粮难问题影响了农民现金收入的增加,农民的商品性生活消费和商品性生产消费增长缓慢,城乡市场差距继续扩大。

  (2)农村市场发展不平衡。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样, 我国农村市场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多元化和层次化特征,发达地区农村与不发达地区农村之间的消费差距很大,不同地区、不同农户对消费品的需求档次不尽一致。1996年,东部沿海地区农村人均纯收入大多在3000元以上,其中农村人均纯收入较高的地区如广州市已突破了5000元,上海市已接近5000元,浙江省3400多元,中部地区农村人均纯收入一般在1700元左右,与东部地区有着一定的差距;而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则与东部地区形成强烈的反差,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甘肃省只有1100元,仅相当于广州市的22%。具体到农户,则高收入与低收入的差距更大,有的地区甚至相差十几倍,而且在一些地区内部,农民人均收入的差距也存在着继续扩大的趋势。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这种差距使我国农村市场消费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一般说来,低收入户对消费品的需求仅限于生活必需品;中等收入水平的农民对消费品的需求在表现出数量增加的同时已开始有品种、质量的要求;高收入户农民对工业消费品的需求则表现出重品牌、重质量、重款式、重服务的趋势,消费档次和消费方式已接近城市甚至超过城市。

  (3)农村市场消费水平依然很低。 经过十几年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目前农民的消费结构来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总体上仍处于温饱水平。这主要表现在;第一,食品消费比重过高。食品消费支出在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虽由1995年的58.63%下降到1996年的56.58%,但仍远高于发达国家居民支出中用于食品消费的比例,距小康生活水平规定的比例也相差很远。第二,自给性消费特征比较明显。1996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实物性消费支出为495.86元,实物消费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为32%,农村居民的食品、衣着、居住消费有很大一部分仍是依靠自己解决的,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未完全反应在市场商品价值的实现中。第三,耐用家电消费品普及程度较低。1996年底,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彩电、电冰箱、洗衣机拥有量分别为22.91台、7.27台、20.54台,尚不及城市1985年的水平,继城市家电热之后,本应随之出现的农村家电热并未如期出现,农村家电的普及程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2 1998年影响农村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1998年农村市场发展的机遇

  1998年,我国农村经济及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不仅将对农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将为农村市场的繁荣创造新的机遇。

  (1)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宏观环境较为宽松。1998年, 中央将继续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但在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消费需求过快增长的同时,国家将继续突出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信贷政策将贯彻优先保证农业,坚定不移地支持农业的方针,对农业贷款的规模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点扶持政策,将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并对1998年农村市场的稳定发展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随着十几年来农村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在逐步变化,农业经营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已经在某些地方初露端倪,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体系正在形成之中;国家已着手建立和完善主要农副产品的专储制度和风险基金;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加强信息指导和组织管理中已逐步由原来的盲目无序流动纳入有序流动的轨道。这些现象不仅是农村社会经济进步的表现,而且将对我国未来农村市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市场供应环境进一步改善。 充足的工农业产品供应是国内市场包括农村市场稳定发展的根本条件。从农业生产情况来看,1997年,我国夏粮作物在1996年大丰收的基础上又获丰收。大部份农产品不仅产量增加、品种丰富,而且价格也是近几年来较低的。从工业生产情况来看,我国工业品市场已逐步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主要工业品供需基本平衡,一些过去紧俏的工业品甚至出现了供过于求、库存积压严重的情况。1998年,预计农村日用工业品市场将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随着商品种类的增多,市场的扩容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资料货源充足,化肥、农药等主要农资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基本上可以满足农民生产的需要。总之,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将有利于继续保持相对宽松的市场供求格局,从而有利于增加农村市场的商品供应,促进农村市场的发展。

  (3)农村购买力将进一步增强。 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经历了多年的缓慢增长之后, 1994 年已开始出现转机, 并首次突破千元大关, 到199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了1926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95年实际增长了9%, 超过了同期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的增长速度。1997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虽有所减缓,但由于国家采取了粮食收购保护价等一系列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因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总体上仍呈稳定上升趋势。1998年,尽管再次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可能性不大,但只要国家坚定不移地贯彻保护、支持农业的政策,农民依靠第一产业增收的潜力仍然存在,农民出售农副产品的收入将比1997年有所增加。同时,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农村居民外出打工劳务收入及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性劳动报酬收入将有望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另外,针对目前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各地政府将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的精神强化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农村居民纳税、上缴集体承包任务、集体提留和摊派三项税赋承担额将有所控制,从而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总体趋势来看,1998年我国农村购买力将进一步增强,农村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2.2 1998年开拓农村市场面临的挑战

  (1)基础设施落后。在初步解决温饱问题之后,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已面临着从基本生活消费品消费向家用电器消费的转变,各种农用机械和农用汽车需求也将明显增加。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不足,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严重限制了农村家用电器和农业机械市场的开拓。交通的不方便,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运不出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工业品的运输成本,抬高了农村市场商品的售价。因此,如果不能在农村实现通水、通电、通路,农村经济就不可能保持长久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就不能有大的提高,家电“三大件”和农业机械就不可能在农村得到普及和赢得市场

  (2)商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由于收入水平较之城市居民要低一些且来之不易,农民对商品品种、规格、质量、式样的要求与城镇居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城市畅销的商品,在农村不一定有市场,而在城市滞消的商品,在农村却可能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多年来,很多工商企业一直把商品的生产、开发、销售的注意力集中在城市,而忽视了广大农村市场需求,结果造成农民需要的价格适当、经济实用的商品买不到,而工商企业供应的商品,农民又不愿买和买不起的被动局面,使一部份农村购买力得不到实现。

  (3)流通组织不健全。长期以来, 供销社系统一直是组织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但随着农村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供销社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1996年,全国供销社系统的销售额为6900亿元,其中消费品零售额仅为1100亿元,市场占有率约11%左右。到1996年底,基层供销社经营网点数仅有18.8万个,所属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2500个,农村居民每千人仅拥有网点0.25个,与农村市场发展的需要极不相称。在农村商业组织落后的情况下,农民购买高档商品、大件耐用消费品有时不得不到城市购买,从而加剧了农村市场购买力的分流,影响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大市场需要大流通,大流通需要大商业,在农村市场开拓方面,仅靠个体、私营商业的作用是难以奏效的,国有及供销社商业在农村市场中应继续有所作为。

  (4)粮食价格上涨的空间已经不大。 为了维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近几年来,国家已几次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当前,我国粮食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已基本持平,部分地区粮食丰收后甚至再次出现了粮食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倒挂现象,因此,近期内国家不可能再出台新的政策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同时,由于目前库存较为充足,国家对粮食供应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市场粮价应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农村居民通过市场粮价上涨来增加收入的可能性也已经很小。粮价的下跌,将直接影响农民的收益并导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和生产投入的缩减并阻碍农村市场的开拓。

  3 1998年农村市场基本走势

  综合考虑影响我国农村市场发展的各种因素,我们认为,尽管农村市场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只要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1998年农村市场仍有望呈现出繁荣活跃、购销两旺的好势头,农村居民的收入将稳步增加,购买力将进一步增强,对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的需求将继续快速增长,初步预测,1998年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达到13543亿元,比1997年增长13%左右, 农村市场的活力和潜力将进一步显现出来。

  3.1 工业消费品需求旺盛,耐用消费品支出增加

  从商品类别看,1998年我国农村市场各类消费需求均将有不同程度增长,总的趋势是“吃”的消费在农村仍是第一位的,但食品消费结构将有所改善;“穿”的消费将稳中有升,衣着成衣化势头不减,消费比例继续提高;“用”的消费继续看好,家庭设备及日常用品购置趋热,文化娱乐投资持续增加。而在工业消费品市场中,农村家电消费需求的增长将尤为强劲。1998年,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购买力的增强,农村家电市场尤其是彩电、电冰箱、洗衣机市场将出现热销的势头。

  3.2 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形势趋好

  1997年上半年,由于国内生产稳定增长,进口资源继续增加,我国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货源充足,但由于多种原因,农业生产资料动销迟缓,市场价格稳中趋降,供销社库存增加较多。1998年,随着我国农村居民生产性投入的增加,农业生产对农药、农膜、化肥的需求量将比1996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在市场供应量增加较多的情况下,除柴油和某些农机外,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供需仍将呈基本平衡格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将继续趋于稳定。

  3.3 农民住宅需求热度不减

  从农村对住房的需求看,尽管目前农村居民的从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21平方米,但是相当一部份是80年代建造的房屋,按照一般规律,农村的房子10年就要翻修一次,因此这部份住房已陆续进入翻修期。所以,启动农村市场,一定要充分重视农村盖房对建材的需求,包括传统建材和现代化的新型建材。如果“九五”期间,有十分之一的农房翻修,即使不扩大面积,也有近19亿平方米。平均每年4亿平方米, 需投入资金720亿元,也就是说每年农民仅翻盖房就需增加市场需求720亿元。

  3.4 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农村市场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其蕴藏着的巨大扩张潜力,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将市场目标转向农村市场并进一步研究和制定开拓农村市场的战略措施。因此,在农村商品供应日益丰富的同时,市场的竞争程度也将进一步加剧。由于商品供应充足,农民消费心理趋于稳定,盲目从众消费行为将大大减少,而农民消费心理的成熟以及商品购买选择余地的扩大则给工商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竞争舞台,从而使竞争的内容和形式更加新颖和多样化。

  收稿日期:1997—11—24

作者介绍:刘晓梅 中国人民大学国管系 陈强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100045


相关内容

  • 金融学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安徽财经大学2010届金融学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次贷危机"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 2. QDII实施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3. QFII与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4. 保险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关系分析 5. 拨备.资本充足.存款保险制度与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 6. 成功推 ...

  • 中国农村电商行业调研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2016-2022年中国农村电商行业市场深度调研报告
  • 2016-2022年中国农村电商行业市场 深度调研分析报告 www.chyxx.com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 ...

  •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调研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2017年版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调研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毕业论文范围
  • 六.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下列题目为综合参考题目,同学们可据此自行拟定论文题目,凡涉及本专业及相关的内容均可) 1.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2.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 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 4.农户小额贷款需求调查分析 5.农户小额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 大学经管类优秀毕业论文
  • '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 关系研究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Economic Growth 学 院: 商学院 专业班级: 金融学 金融08 ...

  • 2016年公路建设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6-2022年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发展现状调 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81268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 ...

  • 中国农业市场运行态势分析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