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访谈类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梦碎雅典

杨明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路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

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

答: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3.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

答:

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5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15分)

女大学生赵小亭:用年轻生命播下爱的种子

新华网贵阳7月27日电(记者 王橙澄)7月26日11时,在贵州都匀,当地教育界人士、群众和武汉大学的师生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送别在贵定县乡村支教中不幸遇难的武大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2008级本科学生赵小亭。她年仅20岁。

学生证照片上的赵小亭面庞清秀、笑容温暖。她的遗像就是由这张照片放大成的。“看着她这么美丽的笑容,我们都觉得她没有离开我们。她永远是我们的天使。”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支教队队长苏鹏宇说到这里泣不成声。

赵小亭是江苏如皋市人。今年7月上旬放暑假后,她没有回家,而是第二次报名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2日,赵小亭和18名同学来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马场河乡中心小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义务支教。马场河乡中心小学距离贵定县城几十公里,坐落在大山中,是一所留守儿童学校。尽管已经放假,但自愿报名前来参加活动的留守儿童依然很多。

活泼开朗的赵小亭负责给孩子们上英语课和音乐课。“她的英语很棒,又多才多艺,刚入学时,就在学院卡拉OK大赛中得过奖。”苏鹏宇说。

音乐课上,赵小亭用手机播放音乐,教孩子们唱歌;由于支教团人手有限,她又自告奋勇地承担了安全课,教孩子们如何在灾难中自救。她认真准备每一节课,笔记本里工整地记录着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要演练几遍,得到大家的一致通过后才去上课。亲切的笑容、动听的歌声、耐心的讲解,让小亭成为支教团中最受山区孩子欢迎的老师之一。

贵州山区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教室白天是课堂,晚上则是宿舍,几张课桌一拼就当作床;炎炎夏日,没有自来水洗澡,只能接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去厕所擦擦汗。

赵小亭是在城市里成长起来的独生女。在贵定这样的山区环境里,她不仅没叫过苦,还不停为同伴打气:“虽然苦一点,但这里有城市里看不到的美丽风景,呼吸不到的新鲜空气。”“我们既然来了,就要好好给孩子们上课。大家加油!”

支教之余,赵小亭还不忘帮助村里的“空巢”老人,她和同学们一起替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他们表演文艺节目。“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欢笑。大家都那么喜欢她,亲切地叫她‘开心果’。”赵小亭的支教队友沈迅说。

7月21日下午5时左右,赵小亭和同学们像往日一样,前往学校附近的村庄做社会调查。山路崎岖,一条溪流拦住了去路,为了保证安全,男生们率先跳入水中,结成一道防护索,帮助女生过溪。突然间,从高处滚落的山石击中了小亭的脑部„„

“小亭其实当场就‘走’了,但我们不愿放弃。”苏鹏宇说,“我们多希望看到她再站起来,看到她笑着说‘我没事’。”

噩耗很快传开。武汉大学校园论坛“珞珈山水”被悲伤笼罩,校友们纷纷留言,悼念这个充满爱心、甘于奉献的女孩;母校如皋中学的老师们都禁不住扼腕叹息;马场河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哭着问:“我们的赵老师还会不会回来?”

小亭的父母不敢相信,乖巧懂事、成绩优异的独生女儿春节后一走,竟然成为永别„„

“我们曾经反对过小亭支教,就是担心不安全。但小亭说她是班干部,必须带头。”小亭的父亲赵松高哽咽着说。事发后,赵小亭父母千里迢迢赶到出事地点,接小亭回家。

早在2009年暑假,赵小亭就曾前往湖南省新邵县坪上镇支教。“那里的条件也很苦,我们还得自己做饭,没想到小亭竟然做得一手好菜,她给我们做家乡的豆角煮饭,做支教中难得吃上的炒鸡。”回想起当时的温馨,两次与小亭一同支教的沈迅泪眼中露出一丝酸涩的笑容。

在同学眼中,赵小亭美丽善良、开朗热情、乐于倾听,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作为工科女生,她还多一分细致和刻苦,她总是早早来到教室,总是耐心地给同学讲题,总是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她努力给山里的孩子带去知识和希望,鼓励他们走出大山去见见外面的世界。她渴望以后能为更多的人作贡献。我们会永远记得她这些平凡而崇高的理想,并且替她实现。”沈迅说。

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殡仪馆,大家与赵小亭告别时,没有哀乐,除了低声啜泣回荡在众人耳边的,仿佛还有小亭在马场河乡中心小学教孩子们唱的那首歌:

“谁在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拍着我肩膀,谁在最快乐的时候愿意和我分享,日子那么长,我在你身旁,见证你成长,让我感到充满力量。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善良,一样为需要的人打造一个天堂,歌声是翅膀唱出了希望,所有的付出只因爱的力量„„”

5. 这篇报道采用了哪些叙述方式?采用这些叙述方式各有什么好处?(6分)

答: 6. 报道中引用了赵小亭校友的话,这对报道有什么作用?(3分)

答: 7. 这篇报道最后以一首歌的歌词结尾,有什么内涵?(6分)

答: 珍贵的50分钟

耿人强

8月1 7日上午10点30分,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当大夫欣慰地告诉小寒松的妈妈,孩子已基本脱离危险时,这位在医院守候了四昼夜的母亲.紧紧拉着本报记者孙京涛的手,感激的泪水止不住地流淌。看到小寒松吃力地睁行青肿的双眼,轻轻叫了一声“伯伯”,专程采看望他的韩文华等三位泰山挑夫也不禁流下了热泪„„

8月1 3日上午,天高云淡,泰山景色宜人。

来自金乡县羊山镇的1 O岁小学生寒松今天格外高兴,昨天晚上他终于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第一次爬上了泰山。

早晨下山时,他兴高采烈,又蹦又跳。到上午8点15分左右,他已经将爸爸妈妈远远地落在后面,来到了十八盘中段。

就在他继续欢呼雀跃向前奔跑时,突然脚下一滑,一头栽倒在陡峭的台阶上,飞速向下滚落„„

在不远的地方,泰山挑夫张同海,正挑着一担60多公斤重的石子上山。当他看到随着游客的惊叫有人滚下来时,立即跨步挡在十八盘台阶的正中,小寒松猛地撞到了张同海的腿上,终于停了下来。此时,他已滚落下30多米。

当张同海吃力地放下扁担时,正在附近休息的挑夫昊光栋和韩文华也跑了上来。吴光栋一把将孩子抱在怀里,一边用卫生纸擦拭着孩子口鼻中不断流出的鲜血,一边大声喊叫:“谁的孩子,谁的孩子——”

小寒松的父母赶来时,看着昏迷过去的孩子,惊慌失措。他们想带着孩子向山下跑,有经验的韩文华大声喊道:“快上南天门,坐索道下山! ”说罢,他和吴光栋抱起孩子快步奔向南天门。

当两位挑夫抱起血流满面的小寒松在极陡的十八盘上奔跑时,小寒松的父亲问:“你们要多少钱? ”吴光栋生气地说:“不要钱! 要救命! ”

15分钟后,当他们气喘吁吁地爬上南天门时,恰被在此采访的大众日报社摄影记者孙京涛看到。孙京涛凭着职业敏感意识到这是在救人,便飞快地按了几下照相机快门,随后向索道方向疾奔而去,边跑边向拥挤的人群喊:“快闪开,有个孩子受伤了。”

当孙京涛首先跑到南天门索道站后,急切地向索道管理员说明了情况。工作人员马上停止了检票,把手一挥说:“赶紧上,你们先下山! ”索道车快速滑向山下。

8点40分左右,泰安日报社的摄影记者曲建春正在中天门附近采访,他看到有人抱着一个血迹斑斑的孩子跑下山来,连忙抓起相机冲了上去。

此时,抱着孩子奔跑的记者孙京涛已力不可支,当他看到早已熟识的曲建春时,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快去找车! ”

此时,小寒松浑身绵软,面目青肿,对母亲的急切呼唤毫无反应。

看到这危机的情形,对泰山情况非常熟悉的曲建春飞速跑向中天门停车场。正在值班的同志听他讲明情况,马上开了一张免票证,说:“快上车! ”

正在停车场等客的泰山管理局旅游车队司机梁水来,忽见有人抱着个受伤的孩子疾奔而来,他顾不上顾客尚未到齐,立即发动汽车向山下驶去„„

此时,护送小寒松的只剩下两位记者和小寒松的妈妈。孙京涛催促司机:“师傅,请您再快点! ”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飞快地行驶,人们的心绷得很紧很紧。情急之中,记者曲建春不时将头探出窗外,大声喊道:“有急救伤员,快让开! ”路旁的行人和交警马上让开了道路„„

9点5分,汽车开进了泰安市中心医院,他们将孩子送进急救中心。

泰安市中心医院是一家以服务优良、管理科学而闻名省内外的省级文明示范单位。他们在一年前就为抢救危急病人专门设立了“绿色通道”。

当生命垂危的小寒松被抱进急救室后,值班护士长王桂明看到孩子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呼吸异常。她迅速和其他护士紧急输液,给孩子吸氧,做CT 检查„„与此同时,各科值班大夫也接到了紧急电话。 不到两分钟,小儿科的值班大夫来了。

外科的值班大夫来了。

神经外科主任辛昌明来了。

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袁训书院长亲自组织抢救。

随着紧急救护措施的迅速到位,小寒松渐渐摆脱了死神的纠缠。辛昌明大夫感慨地说:“孩子双侧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如再晚来一会儿,就没救了。”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面对着一个个见义勇为、朴实真诚的普通人,感受着一个个美好的心灵,一再发出由衷的感叹:

假如危难时刻挑夫张同海不挺身相救,假如吴、韩两位挑夫不竭力相助,假如两位记者只把自己当作一个“采访者”,假如司机拒绝乘载,假如医院里没有“绿色通道”„„

如果任何一个假如成立,时间都将被可怕地拖延到50分钟以上。50分钟之外的任何拖延都可能使这座用爱心与真情搭成的生命之桥断裂„„

所有的假如都没有出现。危难时刻所有的心都跳着同样的节奏。(1997年8月18日《大众日报》)

8. 文章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答:

9.文章涉及到的人物语言不多,但很有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0.这篇特写特别突出了时间这一新闻要素,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1.结合文章最后记者的感叹,探究这篇新阔的社会价值。(6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8分)

中国天然气之父

——《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戴金星院士

戴金星,著名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中国石油界称誉为“中国天然气之父”。 记 者 您长期从事天然气地质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

戴金星 以往认为石油和天然气只是由低等的但繁殖率很大的生物成因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一直没有认识到高等植物遗体煤层和煤系中腐殖型有机质也能生成工业性油和气,故不在煤系中去勘探油气。

我在研究中发现,腐泥型有机物既能生油,也能生气,然而腐殖型有机物在煤化过程中以生气为主,成油为辅,故煤矿的腐殖型有机质是生气层,生煤的地方是找气和发现气田的有利地区。

我们是1979年提出在我们煤系中寻找天然气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之前没有想到而已。

记 者 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简单,而寻找总结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心血。同样您也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获得的。您当时是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个课题的?

戴金星 1961年我从南京大学地质系大地构造专业毕业后,来到江汉油田工作。在那里我发现,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几乎没有系统地全身心投入研究探索天然气的人。于是我决定选择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专业作为自己的专业目标和方向。

1972年,我决定以煤成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为主攻重点。从1975年到1995年,我与同事以及学生们走遍了除西藏、台湾外的各省(市、自治区) ,积累了3万多个气组分及碳、氢、氧同位素数据。1978年,我提出了“煤成气理论”概念。

1981年,我主笔“煤成气概况”的报告,为1983年国家把“煤成气开发”列为“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打下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

记 者 您真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天然气之父。根据您建立的“煤成气”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效果?

戴金星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以“煤成气”理论为依据,先后预测了5个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其中包括靖边、苏里格、榆林、乌审旗、克拉2等,并逐步得以证实,最终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目前中国天然气70%的储量是根据“煤成气”理论探明和发现的。为此,我感到欣慰。

你说我是天然气之父,我是不赞同的,我只不过是把一生的痴情寄托在“气”上罢了,为神州争“气”,为“气”壮山河。

记 者 您对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您对“气”情有独钟。您是否从小就喜欢呢? 您的成长道路是如何走过来的?

戴金星 记得小学一次上地理课时,林景晖老师要求我们用石膏制作一个全国主要煤、铁、铜等矿产分布图。我认真地做了一个,现在想想那时做的石膏模型是很粗糙的,但却得到林老师的表扬,从此我的心中就萌发了为祖国找矿藏的想法。

记 者 人的一生中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生的荣幸。您还时常怀念当年的学生生活吗?

戴金星 是啊。我在中学时,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伟大的文豪鲁迅、卓越的考古学家夏鼐和著名的化学家唐敖庆等都曾是我心中的偶像。而李四光的《谈谈风水》《褶皱》等地质科普书,我在读初二时就特别感兴趣。温州没有《褶皱》书中说的沉积岩,只有火山岩,我理解不了,但还是把书啃了下来。高中时,一首《勘探队之歌》对我的影响很大:“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地质队员为祖国献身的激情、为科学拼搏的精神和为理想吃苦的毅力强烈地感染了我,使我最终选择了探索地球奥秘、寻找祖国宝藏的地质专业。

记 者 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只有经历那个时代的人才能体会当时的激情和追求。如今报考地质专业的学生不多了,原因就是读地质专业毕业后工作艰苦。那么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戴金星 我还是不后悔当年的选择。当年新中国第一代地质勘探科技人员和石油工人,白手起家,是很艰苦的。如今我们的石油工业是赢利大户,今日大庆油田的“干打垒①”不见了,油田都变成了现代化城市。还有克拉玛依、塔里木油田的高楼大厦不会比温州差多少。

目前大学毕业就业难,而读地质专业的就业就很容易,如西北地区还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记 者 您与当年一样还在鼓动我们的高中毕业生积极报考地质专业,成为石油天然气勘探队伍中的一员?

戴金星 是啊,我多么希望年轻人前仆后继,继承我们的事业,为祖国打开地球奥秘,为人类寻找足够的能源。

(选自2006年9月21日《温州都市报》,有删改)

注:①干打垒,指一种用木版和黏土筑成墙的房子。

12.本次访谈,记者探讨了三方面的问题。请写出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其中的一个结论。(4分)

答: 13.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你认为本访谈提问的质量如何?请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14.戴金星说“我还是不后悔当年的选择”,并且希望年轻人也能像他当年那样作出“选择”。你对戴金星的“不后悔”是怎样看的?对戴金星的“希望”又是怎样看的?请作简要阐述。(8分)

答: 阅读下面的一段新闻访谈,完成文后15—17题。(15分)

丁肇中访谈录(有删节)

主持人:有一位科学家曾经作过一个比喻,他说人类就像是一些生活在海洋深处的深水鱼,从来没有到海边去过,意识不到自己生活在水里,只有当海水溅起水泡的时候,才会引起某些有智慧的鱼对水的注意:原来我们是生活在水里! 您或者其他科学家是不是就像这些有智慧的鱼?

丁肇中:可能是吧,但我认为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动力还是好奇心。每一个不同的研究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动因,但我只能说我自己,我最主要的动因是好奇心。

主持人:是好奇心促使您把最微小的粒子以至最广大的宇宙,都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

丁肇中:对,这样研究才能不断地深入下去。你不去做实验,永远不会知道谜底和真相。你可以想一想,一百年以前,我们对物理、对世界的认识和现在完全是两回事情。一百年以前,我们认为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元素;几十年后人们发现,原子核是最基本的东西;再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基本粒子才是最基本的东西。所谓的基本粒子,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们认为是夸克,可是没有人能够知道一百年以后,又将会是什么样子。

主持人:作为一个终生从事研究的物理学家,如果永远不知道自己所研究的“谜底”是什么,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和茫然感?

丁肇中:我所怀疑过的,只是实验技术本身有没有错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做过方向错误的实验。 主持人:您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您经常说,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如果别人不认可,那是别人的事,绝对不要因为他们不认可,而改变你自己;但同时也要不断地怀疑自己。这听上去有点矛盾。

丁肇中:自信,同时也要能自疑,这不矛盾;如果你不肯怀疑自己,出了错误,那就很不好了。

主持人:怎么把握这种自信和怀疑之间的度?

丁肇中:自信你的实验好好去做是会成功的,但是在做具体每一步的时候,一定要非常非常小心,要花很多时间去检查它,因为实验中任何一个错误,都可能导致你最后的错误。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怀疑的是手段、是过程,但绝对不会怀疑目的。

丁肇中:不能轻易怀疑你的最终目的,那是很不好的。

主持人:其实在很年轻的时候,您的一些天赋就表现出来了,中学同学因为您聪明管您叫“丁大头”,美国的大学同学管您叫“怪人”,那个时候您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跟大家不一样、有没有觉得自己怪呢? 丁肇中:总而言之只能这么说,我个性比较孤独,就是说朋友不是特别多。比方说,我念中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喜欢看武侠小说,我是从来不看;同学喜欢出去打弹子球,我也从来不去;我喜欢的是看看历史或者物理、数学方面的书。

主持人:可是今天您领导着几百个科学家,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组织的领导,现在您还会觉得孤独吗? 丁肇中:与物理学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我的同主们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从来不参与。跟我工作的人,绝大多数人跟我工作了很多年:我从来和他们没有什么朋友似的来往,只是业务的来往。我很少、几乎没有到任何科学家家里吃过饭。

主持人:大家会不会说您没有人情味?

丁肇中:就是说我保持距离,原因是有重要问题时我得做决定。这绝对不是说我故意敌对或者冷淡任何人,我只是愿意自己独立思考。

15. 访谈开始时,主持人用“智慧的鱼”引起话题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6.综观这篇访谈,主持人所提问题可以归纳为哪三个方面?(5分)

答: 17.丁肇中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不参与。”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6分)

答: 阅读下面的一段新闻访谈,完成文后18—20题。(15分)

“易中天”现象解读

杨澜(以下简称杨):易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杨澜访谈录》的访问,首先要恭喜你《品三国》刚刚拍得了一个目前的出版界一个天价了吧,有55万册的首印,然后14%的版税。其实这个事情也可以在下边跟某个出版社谈好也可以做了,放到市场上这样大家来竞标一下,万一那个数字不是很如意,或者说同行之间有一些什么样的议论,就是心里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权衡?

易:权衡是有的,我们也考虑过各种可能,但是不理他,因为你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有人说三道四,比方说我今天来接受你这个访谈,也会有人来说,你就这么爱出镜呐。

杨:我不知道最初在媒体邀请您去做论坛或者是讲坛的时候有没有过这样一种矛盾的心情?

易:没有。我敢肯定地说,孔子如果活在今天,杨澜要跟他访谈,他一定欣然接受邀请,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他周游列国,干什么?宣传或者说兜售自己的观点。如果那个时候有电视这么好一个平台,他用不着东奔西走,坐着一个牛车,那么辛苦了,他来电视台接受杨澜的访谈,或者接受别的访谈,那不挺好嘛。

杨:您说自己一心想做亲民学者,不小心成了大众情人,这话怎么说?

易:其实这个表述不太准确,应该说是平民学者。不是亲民,不是我们自己高高在上,再去亲近人家,我们本来就是老百姓,我本来就是人民的一分子,我本来就没有什么了不起。

杨:所以您在把这些历史人物从头再评论和梳理的时候,其实你是抱着一个非常平常的一个心态来看待他们,就把他们还原到一个一个的人。

易:普通人。

杨:这样一种治学的风格或者是一种方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易:因为我可能和一部分学者的道路不太一样,说得难听一点,我本来就是学术界的土匪加流寇,土匪他因为还有山头,我是没有山口的那个土匪,因为我也不是科班出身,没有上过大学,到了1965年的

时候我就到新疆去了,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了10年地。 1978年以同等学历考上武汉大学读研究生。

杨:这兵团10年务农的生活给您的人生当中留下了什么样的烙印呢?

易: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说,在那个被诗意描绘的地方我懂得了生活不是诗,生活是很残酷的,很严峻的。在恶劣的环境当中可能善的东西和恶的东西它都会凸现出来,这就是我在这样一种生活经历的时候我一直关注着人性问题,国民性问题,关心这些问题,然后我觉得来琢磨这个问题是我该做的事情,而我考上了研究生或者选择了一个专业,然后在大学里面教书,写一些论文我觉得那个是我谋生的手段。

杨:谋生了,就是表面的一个现象。

易:谋生的手段,琢磨人性,关注人性,关注人生是我“谋心”的工作。

杨:当你在重新评述这些人物的时候不但要用一个还原普通人性的观点,不但有现代人价值的判断,同时也还要考虑到大众传媒传播的方式和受众的心理,所以你会增加一点小作料。

易:对,因为这是我说话的一贯风格,倒也没有说是为了做电视节目就精心设计或者刻意怎么样,诸葛亮见刘备,情好日蜜。“情好日蜜”这四个字是三国志的原文,然后呢关羽和张飞有点嫉妒,他说咱这哥哥这么喜欢诸葛亮就像什么,就像老鼠爱大米,老鼠爱大米是我在录制现场突然一下脱口而出,完全是没有事先设计的。

杨:但也正是因为有这种方式使得有些人看不惯。

易:对。他们觉得这学术问题怎么能这样讲呢,你怎么能说诸葛亮在城楼上唱卡拉OK 呢?

杨:那你为什么又说自己是有点像探路的,或者叫扫地雷的,随时准备牺牲呢?为什么有这样的一种不安全感?

易:因为,像我们这样的一个平民又成为一个大家瞩目的公众人物,那么你再瞩目你再有名你也是一个弱势群体,有那么多媒体。在这样一种恶炒成风的一个文化氛围内我们不得不学会保护自己,所以你既然是这样的情况下,你要知道,你做什么事情肯定都会有人说,所以我是想通了一个问题,就是人生的道路只有两种选择。

杨:什么选择?

易:一个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还有一个是走别人的路那就让自己说了。

杨:你决定选择哪条路呢?

易:我决定是不让自己说。

18.易中天的《品三国》受到读者和观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答: 19.易中天说他是一个“平民学者”。请根据原文,解释“平民学者”的含义。(4分)

答: 20.综观全文,易中天先生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1. 【答案】“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但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意思队即可)

2. 【答案】属于导语部分。

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 【答案】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 【答案】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深深的同情。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

5. ①这篇报道采用了顺叙、倒叙和插叙的叙述方式。

②从赵小亭来到支教学校到她做社会调查途中遇难,采用了顺叙的方式,使整个事件条理清楚;报道开头叙述悼别赵小亭,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奠定悲伤的感情基调;对赵小亭2009年的支教情况的介绍,采用了插叙的方式,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6. ①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说服力和准确性;

②突出了赵小亭的影响力;

③能更好地展示赵小亭的思想情操和精神世界。

7. ①还原了赵小亭生前的活动场景,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冲击力;

②歌词映衬了赵小亭乐于奉献的人格精神;

③表达了大家对赵小亭的不舍和对她的奉献精神的赞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8分)

8. ①采用倒叙的写法,交待了事件的结果,留下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营造了感人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9. 文章涉及到的人物语言不多,但很有

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①人物语言大都使用短句,话语短促、果敢、坚决;②符合当时救人的急迫氛围;突出了人物一心救人的急切心情;有利于突出人物高尚的精神品格和无私的内心世界。

10. 这篇特写特别突出了时间这一新闻要素,有什么好处?

文章主体部分行文以时间为序,诠释了“50分钟”对小寒松生命的珍贵,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也突出了救人的急迫。

11. 结合文章最后记者的感叹,探究这篇新闻的社会价值。

①危难时刻大家都伸出自己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集结起社会各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社会才能更加美好。

②记者的感叹是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大力褒扬,具有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

③对那些逃避责任、道德沦丧、冷漠无情等等社会现象提出了委婉的批判,具有深远的警醒意义。

12. 答:本次访谈探讨的三方面的问题是,第一,戴金星院士取得了最大的成果是什么(结论,提出了“煤成气”的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发现了大批的大气田);第二,戴金星院士的成长成功的因素是什么(结论:老师激发的兴趣,偶像英雄的崇拜,时代激情的影响);第三,如何看待当

年自己职业选择(结论:不后悔,希望年轻也能像自己这样选择)。

13. 答:总体上说本次访谈提问质量较高,具体说,在第一第二方面的问题提问比较成功,原因能够紧扣中心,不枝蔓,同时能够给予恰当的引导。但第三方面的提问是不成功的,原因,我以为,提出的问题比较复杂而庞大,所以,被访者偷换了话题,答非所问,问的是如何看待考生因害怕艰苦而大多不愿报考地质专业这种社会现象,可是答的却是如何看待自己当年的选择。另一方面,提问不深入,比如被访者从就业容易的角度鼓励高中生报考地质专业,可是记者就把其“我还是不后悔当年的选择”仅仅理解成为什么要选择

勘探队员,并把这个问题“升华”到热爱祖国的高度,于是一个较尖锐的现实问题就被泛化了。

14. 答:对于戴金星的“不后悔”,我是这样看的:因为他的选择,不但与社会需要一致,还因为这种选择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他当年选择了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这自然“不后悔”,何况这种选择又使自己在贡献社会过程中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另外,“还是”意味着,这种选择,让自己付出了许多,而这样的付出还得不到一般人的理解。这就启示我们:一个人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准备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艰苦努力甚至牺牲:另一方面,既然是自己的喜欢的,

又和社会需要一致,就应该顶住世俗偏见,走自己的路,由别人去说。

对戴金星的“希望”,我是这样理解的:他希望现今的青年人能继承自己的为人类寻找能源的事业,希望他们能够自觉地把个人的志愿与社会人类的需要统一起来,做自己喜欢而对社会有贡献的事。这告诫青年人不应该被世俗功利所羁绊,而应该具有在为社会人类做贡献的事业中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胸怀,趁年轻时期到艰苦的地方去寻找人生的历练,练就为自己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本领。

15. 运用比喻引起话题,很自然,既表达了自己对被访者的赞赏崇敬,又不像直接夸奖那样俗套,这样也可以使双方关系

更为融洽;另外,比喻的运用,使文本更有情趣,进而吸引读者。

16. 答:主持人所提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⑴ 科学研究的最初动因是什么?(就是探究世界奥秘的好奇心)

⑵ 如何理解科研中的自信与怀疑?(对研究方向是自信的,而研究过程中的怀疑是一种谨慎态度)

⑶ 怎样看待科学研究中的“孤独”(这个“孤独”就是一种独立思考,是一种学术合作的单纯性)

17. 答:对丁肇中的这样行为,我以为,这既表现了他对独立思考的学术个性的坚守,也表现了他对世俗功利可能对学术研

究纯粹性的破坏的高度警惕。但是如果把自己的全部生活全部纳入学术活动中,又是我不赞同的,尤其是与学术合作伙伴,如果仅仅只是学术联系,而拒绝友情的渗入,既不可能,也不必要。人是感情动物,丰富的感情生活,应该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可以尊重丁先生那种只要学术合作伙伴而拒绝感情交流的朋友的处世方式,但我不会效仿他这样的方式。

18.答: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易中天先生始终保持一个平民学者的姿态,没有高高在上的傲气;第二,他的著作一方面把历史人物还原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另一方面评说关注百姓的人性人生;第三,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

19.答:(同上。受欢迎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平民学者”,“平民学者”也就可以从身份姿态、教学内容、传播形式三个方面来解释)

20.答:易中天先生最可贵的品格就是能够坚守那种倾向平民的独特的自我个性,也就是他自说的那种“不让自己说”的人生选择。具体表现在如下三方面:第一,出书竞价,虽说是“谋心”的事业,也忌讳“谋生”的讥讽;第二,欣然接受媒体采访,积极“宣传”自己,传播文化,无意在恶炒成风的文化氛围中成为瞩目的公众人物;第三,注重传播效果,运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不怕别的学者看不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梦碎雅典

杨明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路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

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

答: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3.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

答:

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5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15分)

女大学生赵小亭:用年轻生命播下爱的种子

新华网贵阳7月27日电(记者 王橙澄)7月26日11时,在贵州都匀,当地教育界人士、群众和武汉大学的师生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送别在贵定县乡村支教中不幸遇难的武大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2008级本科学生赵小亭。她年仅20岁。

学生证照片上的赵小亭面庞清秀、笑容温暖。她的遗像就是由这张照片放大成的。“看着她这么美丽的笑容,我们都觉得她没有离开我们。她永远是我们的天使。”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支教队队长苏鹏宇说到这里泣不成声。

赵小亭是江苏如皋市人。今年7月上旬放暑假后,她没有回家,而是第二次报名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2日,赵小亭和18名同学来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马场河乡中心小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义务支教。马场河乡中心小学距离贵定县城几十公里,坐落在大山中,是一所留守儿童学校。尽管已经放假,但自愿报名前来参加活动的留守儿童依然很多。

活泼开朗的赵小亭负责给孩子们上英语课和音乐课。“她的英语很棒,又多才多艺,刚入学时,就在学院卡拉OK大赛中得过奖。”苏鹏宇说。

音乐课上,赵小亭用手机播放音乐,教孩子们唱歌;由于支教团人手有限,她又自告奋勇地承担了安全课,教孩子们如何在灾难中自救。她认真准备每一节课,笔记本里工整地记录着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要演练几遍,得到大家的一致通过后才去上课。亲切的笑容、动听的歌声、耐心的讲解,让小亭成为支教团中最受山区孩子欢迎的老师之一。

贵州山区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教室白天是课堂,晚上则是宿舍,几张课桌一拼就当作床;炎炎夏日,没有自来水洗澡,只能接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去厕所擦擦汗。

赵小亭是在城市里成长起来的独生女。在贵定这样的山区环境里,她不仅没叫过苦,还不停为同伴打气:“虽然苦一点,但这里有城市里看不到的美丽风景,呼吸不到的新鲜空气。”“我们既然来了,就要好好给孩子们上课。大家加油!”

支教之余,赵小亭还不忘帮助村里的“空巢”老人,她和同学们一起替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他们表演文艺节目。“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欢笑。大家都那么喜欢她,亲切地叫她‘开心果’。”赵小亭的支教队友沈迅说。

7月21日下午5时左右,赵小亭和同学们像往日一样,前往学校附近的村庄做社会调查。山路崎岖,一条溪流拦住了去路,为了保证安全,男生们率先跳入水中,结成一道防护索,帮助女生过溪。突然间,从高处滚落的山石击中了小亭的脑部„„

“小亭其实当场就‘走’了,但我们不愿放弃。”苏鹏宇说,“我们多希望看到她再站起来,看到她笑着说‘我没事’。”

噩耗很快传开。武汉大学校园论坛“珞珈山水”被悲伤笼罩,校友们纷纷留言,悼念这个充满爱心、甘于奉献的女孩;母校如皋中学的老师们都禁不住扼腕叹息;马场河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哭着问:“我们的赵老师还会不会回来?”

小亭的父母不敢相信,乖巧懂事、成绩优异的独生女儿春节后一走,竟然成为永别„„

“我们曾经反对过小亭支教,就是担心不安全。但小亭说她是班干部,必须带头。”小亭的父亲赵松高哽咽着说。事发后,赵小亭父母千里迢迢赶到出事地点,接小亭回家。

早在2009年暑假,赵小亭就曾前往湖南省新邵县坪上镇支教。“那里的条件也很苦,我们还得自己做饭,没想到小亭竟然做得一手好菜,她给我们做家乡的豆角煮饭,做支教中难得吃上的炒鸡。”回想起当时的温馨,两次与小亭一同支教的沈迅泪眼中露出一丝酸涩的笑容。

在同学眼中,赵小亭美丽善良、开朗热情、乐于倾听,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作为工科女生,她还多一分细致和刻苦,她总是早早来到教室,总是耐心地给同学讲题,总是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她努力给山里的孩子带去知识和希望,鼓励他们走出大山去见见外面的世界。她渴望以后能为更多的人作贡献。我们会永远记得她这些平凡而崇高的理想,并且替她实现。”沈迅说。

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殡仪馆,大家与赵小亭告别时,没有哀乐,除了低声啜泣回荡在众人耳边的,仿佛还有小亭在马场河乡中心小学教孩子们唱的那首歌:

“谁在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拍着我肩膀,谁在最快乐的时候愿意和我分享,日子那么长,我在你身旁,见证你成长,让我感到充满力量。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善良,一样为需要的人打造一个天堂,歌声是翅膀唱出了希望,所有的付出只因爱的力量„„”

5. 这篇报道采用了哪些叙述方式?采用这些叙述方式各有什么好处?(6分)

答: 6. 报道中引用了赵小亭校友的话,这对报道有什么作用?(3分)

答: 7. 这篇报道最后以一首歌的歌词结尾,有什么内涵?(6分)

答: 珍贵的50分钟

耿人强

8月1 7日上午10点30分,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当大夫欣慰地告诉小寒松的妈妈,孩子已基本脱离危险时,这位在医院守候了四昼夜的母亲.紧紧拉着本报记者孙京涛的手,感激的泪水止不住地流淌。看到小寒松吃力地睁行青肿的双眼,轻轻叫了一声“伯伯”,专程采看望他的韩文华等三位泰山挑夫也不禁流下了热泪„„

8月1 3日上午,天高云淡,泰山景色宜人。

来自金乡县羊山镇的1 O岁小学生寒松今天格外高兴,昨天晚上他终于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第一次爬上了泰山。

早晨下山时,他兴高采烈,又蹦又跳。到上午8点15分左右,他已经将爸爸妈妈远远地落在后面,来到了十八盘中段。

就在他继续欢呼雀跃向前奔跑时,突然脚下一滑,一头栽倒在陡峭的台阶上,飞速向下滚落„„

在不远的地方,泰山挑夫张同海,正挑着一担60多公斤重的石子上山。当他看到随着游客的惊叫有人滚下来时,立即跨步挡在十八盘台阶的正中,小寒松猛地撞到了张同海的腿上,终于停了下来。此时,他已滚落下30多米。

当张同海吃力地放下扁担时,正在附近休息的挑夫昊光栋和韩文华也跑了上来。吴光栋一把将孩子抱在怀里,一边用卫生纸擦拭着孩子口鼻中不断流出的鲜血,一边大声喊叫:“谁的孩子,谁的孩子——”

小寒松的父母赶来时,看着昏迷过去的孩子,惊慌失措。他们想带着孩子向山下跑,有经验的韩文华大声喊道:“快上南天门,坐索道下山! ”说罢,他和吴光栋抱起孩子快步奔向南天门。

当两位挑夫抱起血流满面的小寒松在极陡的十八盘上奔跑时,小寒松的父亲问:“你们要多少钱? ”吴光栋生气地说:“不要钱! 要救命! ”

15分钟后,当他们气喘吁吁地爬上南天门时,恰被在此采访的大众日报社摄影记者孙京涛看到。孙京涛凭着职业敏感意识到这是在救人,便飞快地按了几下照相机快门,随后向索道方向疾奔而去,边跑边向拥挤的人群喊:“快闪开,有个孩子受伤了。”

当孙京涛首先跑到南天门索道站后,急切地向索道管理员说明了情况。工作人员马上停止了检票,把手一挥说:“赶紧上,你们先下山! ”索道车快速滑向山下。

8点40分左右,泰安日报社的摄影记者曲建春正在中天门附近采访,他看到有人抱着一个血迹斑斑的孩子跑下山来,连忙抓起相机冲了上去。

此时,抱着孩子奔跑的记者孙京涛已力不可支,当他看到早已熟识的曲建春时,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快去找车! ”

此时,小寒松浑身绵软,面目青肿,对母亲的急切呼唤毫无反应。

看到这危机的情形,对泰山情况非常熟悉的曲建春飞速跑向中天门停车场。正在值班的同志听他讲明情况,马上开了一张免票证,说:“快上车! ”

正在停车场等客的泰山管理局旅游车队司机梁水来,忽见有人抱着个受伤的孩子疾奔而来,他顾不上顾客尚未到齐,立即发动汽车向山下驶去„„

此时,护送小寒松的只剩下两位记者和小寒松的妈妈。孙京涛催促司机:“师傅,请您再快点! ”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飞快地行驶,人们的心绷得很紧很紧。情急之中,记者曲建春不时将头探出窗外,大声喊道:“有急救伤员,快让开! ”路旁的行人和交警马上让开了道路„„

9点5分,汽车开进了泰安市中心医院,他们将孩子送进急救中心。

泰安市中心医院是一家以服务优良、管理科学而闻名省内外的省级文明示范单位。他们在一年前就为抢救危急病人专门设立了“绿色通道”。

当生命垂危的小寒松被抱进急救室后,值班护士长王桂明看到孩子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呼吸异常。她迅速和其他护士紧急输液,给孩子吸氧,做CT 检查„„与此同时,各科值班大夫也接到了紧急电话。 不到两分钟,小儿科的值班大夫来了。

外科的值班大夫来了。

神经外科主任辛昌明来了。

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袁训书院长亲自组织抢救。

随着紧急救护措施的迅速到位,小寒松渐渐摆脱了死神的纠缠。辛昌明大夫感慨地说:“孩子双侧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如再晚来一会儿,就没救了。”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面对着一个个见义勇为、朴实真诚的普通人,感受着一个个美好的心灵,一再发出由衷的感叹:

假如危难时刻挑夫张同海不挺身相救,假如吴、韩两位挑夫不竭力相助,假如两位记者只把自己当作一个“采访者”,假如司机拒绝乘载,假如医院里没有“绿色通道”„„

如果任何一个假如成立,时间都将被可怕地拖延到50分钟以上。50分钟之外的任何拖延都可能使这座用爱心与真情搭成的生命之桥断裂„„

所有的假如都没有出现。危难时刻所有的心都跳着同样的节奏。(1997年8月18日《大众日报》)

8. 文章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答:

9.文章涉及到的人物语言不多,但很有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0.这篇特写特别突出了时间这一新闻要素,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1.结合文章最后记者的感叹,探究这篇新阔的社会价值。(6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8分)

中国天然气之父

——《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戴金星院士

戴金星,著名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中国石油界称誉为“中国天然气之父”。 记 者 您长期从事天然气地质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

戴金星 以往认为石油和天然气只是由低等的但繁殖率很大的生物成因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一直没有认识到高等植物遗体煤层和煤系中腐殖型有机质也能生成工业性油和气,故不在煤系中去勘探油气。

我在研究中发现,腐泥型有机物既能生油,也能生气,然而腐殖型有机物在煤化过程中以生气为主,成油为辅,故煤矿的腐殖型有机质是生气层,生煤的地方是找气和发现气田的有利地区。

我们是1979年提出在我们煤系中寻找天然气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之前没有想到而已。

记 者 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简单,而寻找总结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心血。同样您也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获得的。您当时是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个课题的?

戴金星 1961年我从南京大学地质系大地构造专业毕业后,来到江汉油田工作。在那里我发现,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几乎没有系统地全身心投入研究探索天然气的人。于是我决定选择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专业作为自己的专业目标和方向。

1972年,我决定以煤成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为主攻重点。从1975年到1995年,我与同事以及学生们走遍了除西藏、台湾外的各省(市、自治区) ,积累了3万多个气组分及碳、氢、氧同位素数据。1978年,我提出了“煤成气理论”概念。

1981年,我主笔“煤成气概况”的报告,为1983年国家把“煤成气开发”列为“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打下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

记 者 您真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天然气之父。根据您建立的“煤成气”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效果?

戴金星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以“煤成气”理论为依据,先后预测了5个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其中包括靖边、苏里格、榆林、乌审旗、克拉2等,并逐步得以证实,最终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目前中国天然气70%的储量是根据“煤成气”理论探明和发现的。为此,我感到欣慰。

你说我是天然气之父,我是不赞同的,我只不过是把一生的痴情寄托在“气”上罢了,为神州争“气”,为“气”壮山河。

记 者 您对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您对“气”情有独钟。您是否从小就喜欢呢? 您的成长道路是如何走过来的?

戴金星 记得小学一次上地理课时,林景晖老师要求我们用石膏制作一个全国主要煤、铁、铜等矿产分布图。我认真地做了一个,现在想想那时做的石膏模型是很粗糙的,但却得到林老师的表扬,从此我的心中就萌发了为祖国找矿藏的想法。

记 者 人的一生中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生的荣幸。您还时常怀念当年的学生生活吗?

戴金星 是啊。我在中学时,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伟大的文豪鲁迅、卓越的考古学家夏鼐和著名的化学家唐敖庆等都曾是我心中的偶像。而李四光的《谈谈风水》《褶皱》等地质科普书,我在读初二时就特别感兴趣。温州没有《褶皱》书中说的沉积岩,只有火山岩,我理解不了,但还是把书啃了下来。高中时,一首《勘探队之歌》对我的影响很大:“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地质队员为祖国献身的激情、为科学拼搏的精神和为理想吃苦的毅力强烈地感染了我,使我最终选择了探索地球奥秘、寻找祖国宝藏的地质专业。

记 者 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只有经历那个时代的人才能体会当时的激情和追求。如今报考地质专业的学生不多了,原因就是读地质专业毕业后工作艰苦。那么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戴金星 我还是不后悔当年的选择。当年新中国第一代地质勘探科技人员和石油工人,白手起家,是很艰苦的。如今我们的石油工业是赢利大户,今日大庆油田的“干打垒①”不见了,油田都变成了现代化城市。还有克拉玛依、塔里木油田的高楼大厦不会比温州差多少。

目前大学毕业就业难,而读地质专业的就业就很容易,如西北地区还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记 者 您与当年一样还在鼓动我们的高中毕业生积极报考地质专业,成为石油天然气勘探队伍中的一员?

戴金星 是啊,我多么希望年轻人前仆后继,继承我们的事业,为祖国打开地球奥秘,为人类寻找足够的能源。

(选自2006年9月21日《温州都市报》,有删改)

注:①干打垒,指一种用木版和黏土筑成墙的房子。

12.本次访谈,记者探讨了三方面的问题。请写出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其中的一个结论。(4分)

答: 13.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你认为本访谈提问的质量如何?请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14.戴金星说“我还是不后悔当年的选择”,并且希望年轻人也能像他当年那样作出“选择”。你对戴金星的“不后悔”是怎样看的?对戴金星的“希望”又是怎样看的?请作简要阐述。(8分)

答: 阅读下面的一段新闻访谈,完成文后15—17题。(15分)

丁肇中访谈录(有删节)

主持人:有一位科学家曾经作过一个比喻,他说人类就像是一些生活在海洋深处的深水鱼,从来没有到海边去过,意识不到自己生活在水里,只有当海水溅起水泡的时候,才会引起某些有智慧的鱼对水的注意:原来我们是生活在水里! 您或者其他科学家是不是就像这些有智慧的鱼?

丁肇中:可能是吧,但我认为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动力还是好奇心。每一个不同的研究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动因,但我只能说我自己,我最主要的动因是好奇心。

主持人:是好奇心促使您把最微小的粒子以至最广大的宇宙,都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

丁肇中:对,这样研究才能不断地深入下去。你不去做实验,永远不会知道谜底和真相。你可以想一想,一百年以前,我们对物理、对世界的认识和现在完全是两回事情。一百年以前,我们认为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元素;几十年后人们发现,原子核是最基本的东西;再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基本粒子才是最基本的东西。所谓的基本粒子,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们认为是夸克,可是没有人能够知道一百年以后,又将会是什么样子。

主持人:作为一个终生从事研究的物理学家,如果永远不知道自己所研究的“谜底”是什么,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和茫然感?

丁肇中:我所怀疑过的,只是实验技术本身有没有错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做过方向错误的实验。 主持人:您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您经常说,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如果别人不认可,那是别人的事,绝对不要因为他们不认可,而改变你自己;但同时也要不断地怀疑自己。这听上去有点矛盾。

丁肇中:自信,同时也要能自疑,这不矛盾;如果你不肯怀疑自己,出了错误,那就很不好了。

主持人:怎么把握这种自信和怀疑之间的度?

丁肇中:自信你的实验好好去做是会成功的,但是在做具体每一步的时候,一定要非常非常小心,要花很多时间去检查它,因为实验中任何一个错误,都可能导致你最后的错误。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怀疑的是手段、是过程,但绝对不会怀疑目的。

丁肇中:不能轻易怀疑你的最终目的,那是很不好的。

主持人:其实在很年轻的时候,您的一些天赋就表现出来了,中学同学因为您聪明管您叫“丁大头”,美国的大学同学管您叫“怪人”,那个时候您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跟大家不一样、有没有觉得自己怪呢? 丁肇中:总而言之只能这么说,我个性比较孤独,就是说朋友不是特别多。比方说,我念中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喜欢看武侠小说,我是从来不看;同学喜欢出去打弹子球,我也从来不去;我喜欢的是看看历史或者物理、数学方面的书。

主持人:可是今天您领导着几百个科学家,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组织的领导,现在您还会觉得孤独吗? 丁肇中:与物理学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我的同主们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从来不参与。跟我工作的人,绝大多数人跟我工作了很多年:我从来和他们没有什么朋友似的来往,只是业务的来往。我很少、几乎没有到任何科学家家里吃过饭。

主持人:大家会不会说您没有人情味?

丁肇中:就是说我保持距离,原因是有重要问题时我得做决定。这绝对不是说我故意敌对或者冷淡任何人,我只是愿意自己独立思考。

15. 访谈开始时,主持人用“智慧的鱼”引起话题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6.综观这篇访谈,主持人所提问题可以归纳为哪三个方面?(5分)

答: 17.丁肇中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不参与。”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6分)

答: 阅读下面的一段新闻访谈,完成文后18—20题。(15分)

“易中天”现象解读

杨澜(以下简称杨):易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杨澜访谈录》的访问,首先要恭喜你《品三国》刚刚拍得了一个目前的出版界一个天价了吧,有55万册的首印,然后14%的版税。其实这个事情也可以在下边跟某个出版社谈好也可以做了,放到市场上这样大家来竞标一下,万一那个数字不是很如意,或者说同行之间有一些什么样的议论,就是心里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权衡?

易:权衡是有的,我们也考虑过各种可能,但是不理他,因为你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有人说三道四,比方说我今天来接受你这个访谈,也会有人来说,你就这么爱出镜呐。

杨:我不知道最初在媒体邀请您去做论坛或者是讲坛的时候有没有过这样一种矛盾的心情?

易:没有。我敢肯定地说,孔子如果活在今天,杨澜要跟他访谈,他一定欣然接受邀请,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他周游列国,干什么?宣传或者说兜售自己的观点。如果那个时候有电视这么好一个平台,他用不着东奔西走,坐着一个牛车,那么辛苦了,他来电视台接受杨澜的访谈,或者接受别的访谈,那不挺好嘛。

杨:您说自己一心想做亲民学者,不小心成了大众情人,这话怎么说?

易:其实这个表述不太准确,应该说是平民学者。不是亲民,不是我们自己高高在上,再去亲近人家,我们本来就是老百姓,我本来就是人民的一分子,我本来就没有什么了不起。

杨:所以您在把这些历史人物从头再评论和梳理的时候,其实你是抱着一个非常平常的一个心态来看待他们,就把他们还原到一个一个的人。

易:普通人。

杨:这样一种治学的风格或者是一种方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易:因为我可能和一部分学者的道路不太一样,说得难听一点,我本来就是学术界的土匪加流寇,土匪他因为还有山头,我是没有山口的那个土匪,因为我也不是科班出身,没有上过大学,到了1965年的

时候我就到新疆去了,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了10年地。 1978年以同等学历考上武汉大学读研究生。

杨:这兵团10年务农的生活给您的人生当中留下了什么样的烙印呢?

易: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说,在那个被诗意描绘的地方我懂得了生活不是诗,生活是很残酷的,很严峻的。在恶劣的环境当中可能善的东西和恶的东西它都会凸现出来,这就是我在这样一种生活经历的时候我一直关注着人性问题,国民性问题,关心这些问题,然后我觉得来琢磨这个问题是我该做的事情,而我考上了研究生或者选择了一个专业,然后在大学里面教书,写一些论文我觉得那个是我谋生的手段。

杨:谋生了,就是表面的一个现象。

易:谋生的手段,琢磨人性,关注人性,关注人生是我“谋心”的工作。

杨:当你在重新评述这些人物的时候不但要用一个还原普通人性的观点,不但有现代人价值的判断,同时也还要考虑到大众传媒传播的方式和受众的心理,所以你会增加一点小作料。

易:对,因为这是我说话的一贯风格,倒也没有说是为了做电视节目就精心设计或者刻意怎么样,诸葛亮见刘备,情好日蜜。“情好日蜜”这四个字是三国志的原文,然后呢关羽和张飞有点嫉妒,他说咱这哥哥这么喜欢诸葛亮就像什么,就像老鼠爱大米,老鼠爱大米是我在录制现场突然一下脱口而出,完全是没有事先设计的。

杨:但也正是因为有这种方式使得有些人看不惯。

易:对。他们觉得这学术问题怎么能这样讲呢,你怎么能说诸葛亮在城楼上唱卡拉OK 呢?

杨:那你为什么又说自己是有点像探路的,或者叫扫地雷的,随时准备牺牲呢?为什么有这样的一种不安全感?

易:因为,像我们这样的一个平民又成为一个大家瞩目的公众人物,那么你再瞩目你再有名你也是一个弱势群体,有那么多媒体。在这样一种恶炒成风的一个文化氛围内我们不得不学会保护自己,所以你既然是这样的情况下,你要知道,你做什么事情肯定都会有人说,所以我是想通了一个问题,就是人生的道路只有两种选择。

杨:什么选择?

易:一个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还有一个是走别人的路那就让自己说了。

杨:你决定选择哪条路呢?

易:我决定是不让自己说。

18.易中天的《品三国》受到读者和观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答: 19.易中天说他是一个“平民学者”。请根据原文,解释“平民学者”的含义。(4分)

答: 20.综观全文,易中天先生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1. 【答案】“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但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意思队即可)

2. 【答案】属于导语部分。

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 【答案】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 【答案】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深深的同情。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

5. ①这篇报道采用了顺叙、倒叙和插叙的叙述方式。

②从赵小亭来到支教学校到她做社会调查途中遇难,采用了顺叙的方式,使整个事件条理清楚;报道开头叙述悼别赵小亭,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奠定悲伤的感情基调;对赵小亭2009年的支教情况的介绍,采用了插叙的方式,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6. ①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说服力和准确性;

②突出了赵小亭的影响力;

③能更好地展示赵小亭的思想情操和精神世界。

7. ①还原了赵小亭生前的活动场景,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冲击力;

②歌词映衬了赵小亭乐于奉献的人格精神;

③表达了大家对赵小亭的不舍和对她的奉献精神的赞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8分)

8. ①采用倒叙的写法,交待了事件的结果,留下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营造了感人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9. 文章涉及到的人物语言不多,但很有

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①人物语言大都使用短句,话语短促、果敢、坚决;②符合当时救人的急迫氛围;突出了人物一心救人的急切心情;有利于突出人物高尚的精神品格和无私的内心世界。

10. 这篇特写特别突出了时间这一新闻要素,有什么好处?

文章主体部分行文以时间为序,诠释了“50分钟”对小寒松生命的珍贵,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也突出了救人的急迫。

11. 结合文章最后记者的感叹,探究这篇新闻的社会价值。

①危难时刻大家都伸出自己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集结起社会各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社会才能更加美好。

②记者的感叹是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大力褒扬,具有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

③对那些逃避责任、道德沦丧、冷漠无情等等社会现象提出了委婉的批判,具有深远的警醒意义。

12. 答:本次访谈探讨的三方面的问题是,第一,戴金星院士取得了最大的成果是什么(结论,提出了“煤成气”的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发现了大批的大气田);第二,戴金星院士的成长成功的因素是什么(结论:老师激发的兴趣,偶像英雄的崇拜,时代激情的影响);第三,如何看待当

年自己职业选择(结论:不后悔,希望年轻也能像自己这样选择)。

13. 答:总体上说本次访谈提问质量较高,具体说,在第一第二方面的问题提问比较成功,原因能够紧扣中心,不枝蔓,同时能够给予恰当的引导。但第三方面的提问是不成功的,原因,我以为,提出的问题比较复杂而庞大,所以,被访者偷换了话题,答非所问,问的是如何看待考生因害怕艰苦而大多不愿报考地质专业这种社会现象,可是答的却是如何看待自己当年的选择。另一方面,提问不深入,比如被访者从就业容易的角度鼓励高中生报考地质专业,可是记者就把其“我还是不后悔当年的选择”仅仅理解成为什么要选择

勘探队员,并把这个问题“升华”到热爱祖国的高度,于是一个较尖锐的现实问题就被泛化了。

14. 答:对于戴金星的“不后悔”,我是这样看的:因为他的选择,不但与社会需要一致,还因为这种选择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他当年选择了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这自然“不后悔”,何况这种选择又使自己在贡献社会过程中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另外,“还是”意味着,这种选择,让自己付出了许多,而这样的付出还得不到一般人的理解。这就启示我们:一个人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准备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艰苦努力甚至牺牲:另一方面,既然是自己的喜欢的,

又和社会需要一致,就应该顶住世俗偏见,走自己的路,由别人去说。

对戴金星的“希望”,我是这样理解的:他希望现今的青年人能继承自己的为人类寻找能源的事业,希望他们能够自觉地把个人的志愿与社会人类的需要统一起来,做自己喜欢而对社会有贡献的事。这告诫青年人不应该被世俗功利所羁绊,而应该具有在为社会人类做贡献的事业中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胸怀,趁年轻时期到艰苦的地方去寻找人生的历练,练就为自己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本领。

15. 运用比喻引起话题,很自然,既表达了自己对被访者的赞赏崇敬,又不像直接夸奖那样俗套,这样也可以使双方关系

更为融洽;另外,比喻的运用,使文本更有情趣,进而吸引读者。

16. 答:主持人所提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⑴ 科学研究的最初动因是什么?(就是探究世界奥秘的好奇心)

⑵ 如何理解科研中的自信与怀疑?(对研究方向是自信的,而研究过程中的怀疑是一种谨慎态度)

⑶ 怎样看待科学研究中的“孤独”(这个“孤独”就是一种独立思考,是一种学术合作的单纯性)

17. 答:对丁肇中的这样行为,我以为,这既表现了他对独立思考的学术个性的坚守,也表现了他对世俗功利可能对学术研

究纯粹性的破坏的高度警惕。但是如果把自己的全部生活全部纳入学术活动中,又是我不赞同的,尤其是与学术合作伙伴,如果仅仅只是学术联系,而拒绝友情的渗入,既不可能,也不必要。人是感情动物,丰富的感情生活,应该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可以尊重丁先生那种只要学术合作伙伴而拒绝感情交流的朋友的处世方式,但我不会效仿他这样的方式。

18.答: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易中天先生始终保持一个平民学者的姿态,没有高高在上的傲气;第二,他的著作一方面把历史人物还原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另一方面评说关注百姓的人性人生;第三,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

19.答:(同上。受欢迎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平民学者”,“平民学者”也就可以从身份姿态、教学内容、传播形式三个方面来解释)

20.答:易中天先生最可贵的品格就是能够坚守那种倾向平民的独特的自我个性,也就是他自说的那种“不让自己说”的人生选择。具体表现在如下三方面:第一,出书竞价,虽说是“谋心”的事业,也忌讳“谋生”的讥讽;第二,欣然接受媒体采访,积极“宣传”自己,传播文化,无意在恶炒成风的文化氛围中成为瞩目的公众人物;第三,注重传播效果,运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不怕别的学者看不惯。


相关内容

  • 地方高校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需求研究
  • [摘要]在中国高校,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英语需求,而专门用途英语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所需师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等也处在研究和建设中.本文针对地方高校非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工作,生活中使用英语的现状,旨在寻求 ...

  • 在线英语听力室
  •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首      页 听力教程 VOA慢速英语 英语歌曲 英语动画 资源技巧 英文阅读 听力专题 听力论坛 口语陪练 在线词典 英语考试 日语学习 德语学习 英语网刊 英语教材 VOA标准英语 英语电台 英语视频 英语导读 英语下载 听力搜索 听力家园 口语论坛 在线翻译 BBC英语 ...

  • 新闻复习知识点(学生版)
  •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新闻阅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理新闻的基本知识,能够陈述考点要求和解题技巧.2.通过练习,能够说明题型特点.3.依据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技巧,规范答题格式.4.通过强化练习,能运用解题技巧并做到规范答题. 考题规律 新闻阅读属于新设的考试内容,试题的编制.考查角度,尤其是 ...

  • 广东高考实用文阅读汇编(答案)
  • 广东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访谈类试题答案 一.[2007年广东高考][新闻访谈类] [参考答案] 19.(4分)本题考查考生掌握访谈文本的特征以及整合信息的能力. 答案:所提问题可以归纳为:(1)被访者的基本情况:(2)对音乐的认识和追求:(3)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 20.(5分)本题考查考生 ...

  • 专八听力经验
  • 专八听力经验总结 针对TEM-8考试听力部分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局部和通篇理解两个方面加以探讨.综观TEM-8的听力考题,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试题类型都基于由 what,who,where,when,why 和how所包括的内容,即事件.人物.地点.时间.原因和方式. TEM-8考试听力材料由长短不一. ...

  • 考试第一的心得和体会
  • 考试第一的心得和体会 我是一个三流大学的应届毕业生,高中选的是文科,因为我对理科一窍不通.上大学前两年,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开始逃课.打游戏.处对象,学业几乎荒废. 我一共参加过两次公务员考试,第一次是2008年年末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最终落榜,与前三名差了8分,申论成绩只有可怜的44分.第二次是20 ...

  • 新闻阅读答案(2)
  • 新闻阅读答案 解析:此题考查对新闻背景的分析.新闻背景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从新闻发生的原因.新闻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 答案:这样写增加了新闻的纵深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事情的真相,深刻理解他们获奖后的激动心情,突出他们的兄弟之谊. 新闻背景一般有哪些作用? ...

  • 杭州英特初三直升班语文暑假作业_5
  • 杭州英特初三直升班语文暑假作业 一.阅读与鉴赏 1.阅读"推荐书目",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内容包括作者简介.作品概况.读该作品的心得感悟,每篇字数不少于1000字,交电子稿和打印稿) 推荐书目: (一)文言入门和古典文学鉴赏: ①<文言津逮> 张中行著 ②<诗词 ...

  • 2011.04_--北京体育大学访谈
  • 北京体育大学访谈 --访该校招生工作处副处长陈莉 提要: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的本科招生计划是2200人,比去年有所增加,增加的计划投放在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政策方面,在身体条件.单科成绩等方面降低了一些要求. 北京体育大学简介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专业有哪些? 招生有什么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