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出版社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试卷

第七单元

一、给下面带点的字注音。(6分)

( ) ( ) ( ) ( ) ( ) ( )

诡 计 倚 靠 咆 哮 抡 起 迸 裂 撺 掇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写词语。(9分))

力( )神( ) 天( )地( ) ( )不自( ) 滔滔不( ) 画横线的词语中所填的两个字是一对词,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

三、课文知识与能力拓展。(20分)

1、《猴王出世》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 》,作者是 以及对石猴 的描写,表现了石猴 、 、 的特点。

2、《武松打虎》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 》,作者是猛虎的经过,表现了武松 、 的英雄性格。请列举出书中其他两位人物 、 。

3、“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这副对联中“弼马” 和“齐天”都是指。我还知道关于他的故事有 、 。

4、我国古典四大名著还有写的《 》和 》。

四、修改病句。(6分)

1.她围着一条白围巾,一件红衣裳,好看极了。

2.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3.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全体同学和李晓明同学。

4.泰山是我国的五大名山。

5.父亲保持着他那经常惯有的严峻态度。

6.她这次没考好,难过得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五、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4分)

只要„„就„„ 虽然„„但是„„ 既„„又„„ 宁可„„也不„„

1. ( )你的学习成绩好,( )不能自满。

2. 小英雄雨来( )牺牲自己,( )泄露秘密。

3. ( )你动一下,( )可能被别人发现。

4. 爸爸( )是我的老师,( )是我的朋友。

六、下列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4分)(相同的打√,不相同的打×。)

1.①这个道理容易明白。②这个道理不难明白。( )

2. ①这个困难完全没有解决。②这个困难没有完全解决。( )

3. ①没有谁不被英雄的事迹所感动。②有谁被英雄的事迹所感动?( )

4. ①这件事你得告诉他。②这件事你非告诉他不可。( )

七、课内阅读。(10分)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

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文章本意是要突出武松的神武,但却具体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

2、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一闪”“一闪”“又闪”。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3、本段写武松“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联系上下文分析“打折哨棒”的原因和结果,说说这个细节描写对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

原因:

结果:

作用:

八、课外阅读。(16分)

敬重卑微

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 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如果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就会全军覆灭。

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划去带点字不恰当的音节。

2、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3、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哪两种精神?

4、“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5、第(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九、作文。(25分)

选择你童年一两件最有趣的事写下来。根据内容拟个题目。

要求:1.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字数在400字以上。

第七单元

一、给下面带点的字注音。(6分)

( ) ( ) ( ) ( ) ( ) ( )

诡 计 倚 靠 咆 哮 抡 起 迸 裂 撺 掇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写词语。(9分))

力( )神( ) 天( )地( ) ( )不自( ) 滔滔不( ) 画横线的词语中所填的两个字是一对词,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

三、课文知识与能力拓展。(20分)

1、《猴王出世》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 》,作者是 以及对石猴 的描写,表现了石猴 、 、 的特点。

2、《武松打虎》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 》,作者是猛虎的经过,表现了武松 、 的英雄性格。请列举出书中其他两位人物 、 。

3、“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这副对联中“弼马” 和“齐天”都是指。我还知道关于他的故事有 、 。

4、我国古典四大名著还有写的《 》和 》。

四、修改病句。(6分)

1.她围着一条白围巾,一件红衣裳,好看极了。

2.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3.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全体同学和李晓明同学。

4.泰山是我国的五大名山。

5.父亲保持着他那经常惯有的严峻态度。

6.她这次没考好,难过得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五、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4分)

只要„„就„„ 虽然„„但是„„ 既„„又„„ 宁可„„也不„„

1. ( )你的学习成绩好,( )不能自满。

2. 小英雄雨来( )牺牲自己,( )泄露秘密。

3. ( )你动一下,( )可能被别人发现。

4. 爸爸( )是我的老师,( )是我的朋友。

六、下列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4分)(相同的打√,不相同的打×。)

1.①这个道理容易明白。②这个道理不难明白。( )

2. ①这个困难完全没有解决。②这个困难没有完全解决。( )

3. ①没有谁不被英雄的事迹所感动。②有谁被英雄的事迹所感动?( )

4. ①这件事你得告诉他。②这件事你非告诉他不可。( )

七、课内阅读。(10分)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

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文章本意是要突出武松的神武,但却具体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

2、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一闪”“一闪”“又闪”。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3、本段写武松“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联系上下文分析“打折哨棒”的原因和结果,说说这个细节描写对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

原因:

结果:

作用:

八、课外阅读。(16分)

敬重卑微

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 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如果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就会全军覆灭。

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划去带点字不恰当的音节。

2、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3、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哪两种精神?

4、“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5、第(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九、作文。(25分)

选择你童年一两件最有趣的事写下来。根据内容拟个题目。

要求:1.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字数在400字以上。


相关内容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试卷大全
  • 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2. 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类 3. 六年级语文上册各类试题知识点汇总 4.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知识点汇总 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周周练试卷 6.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周周练试卷 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周周练试卷 8.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

  • 语文出版社A版.六年级上第六单元试卷(无答案)
  • 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卷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fánɡ ài bǎo lěi dòu fu sī chóu ( ) ( ) ( ) ( ) cè suǒ huánɡ yīnɡ yú chǔn shēn yín ( ) ( ) ( ) ( ) wǎn zhuǎn mù xiè fènɡ ...

  • 小学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上册(上学期) 免费68份_教学资料
  •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检测题(上学期)(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练习题(上学期语文)(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看图写话练习一(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复习题(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汉字知识汇总(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试题(上学期pep)(01-05) ...

  • 小学语文电子课本
  • 首页 小升初 课程信息 重点中学 奥数题库 超常儿童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小学数学网 互动:小升初论坛 竞赛考级 作文投稿 e度访谈 杯赛:华杯赛 迎春杯 学而思杯 走美杯 希望杯 重点中学:人大附中 北京四中 实验中学 更多 新闻资讯 名校资讯 占坑 简历 专家 面试 ...

  •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基本句型练习题
  • 2014-04-14  | 英语 练习 小学 PEP四年级上册各单元句型总汇 第一单元 What's in the classroom? 教室里有什么? This is Zhang Peng, our new classmate. 这是张朋,我们的新同学. We have a new classro ...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授课时间:90---100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三年级一班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单元为基本结构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达到目标.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进行自我矫正和 ...

  • 2015年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学课时:129课时 设计者: 海鸥 王梦然 李艺冰 闫丽 李晴 王雯雯 张书霞 李祯 肖亚楠 背景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有拼音.童话.散文.诗歌.故事.科 ...

  • 四年级二班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 四年级二班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卷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4分),其中读拼音写汉字(5分).比一比组词(4分).写反义词和近义词(4分).补充词语(6分).语文阅地(6分).默写古诗(9分).这部分侧重于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核,知能点有:词语 ...

  • 2014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试卷分析
  • 2015年小学六年语文第二单元考试试卷分析 分析教师:吴卫华 2015.3.30 一.命题情况分析 纵观本次试卷的命题可以看出试卷的命题充满了人文关怀,关注了主体的感受,把知识引向了生活.不仅注重了课本的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并加强了课外语文的拓展,使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上增添了技能. 1.内容结构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