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提高学生实验兴趣  科学的实验本身具有生动、新奇、鲜明的特征,小学生们对“动手做”的实验都很感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直接动力,甚至会从中留下终身难忘的经历,激发他们潜在的勤奋和探究科学问题的毅力。因此,实验在科学课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科学课实验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从实验中获得知识  科学的实验具有探究性,它能使学生在提取生活事实的基础上,对照已建立的原有概念,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独立操作工具或仪器,进行探究性的验证,自主发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实验具有重复性,它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的反复,使知识有序再现,供学生反复观察、思考;实验具有趣味性,它能使学生怀着对自己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强烈兴趣,在验证实验中发现需要的证据;实验具有实践性,它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到有关知识客体的真实、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实验既能够对观察现象进行全过程的定性研究,还能够通过测量数据、计算数值关系,进行定量研究。这些特点,能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手段研究问题的途径,从实验事实和获得的证据出发,形成科学概念,进而上升为科学规律,编织起科学知识的网络。这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及的。  三、指导学生整个实验过程 扶放结合有的放矢  很多时候,为求实验顺利有效的进行,我们便会拟订很多的条条框框来限定规则,如在实验操作前给学生制定这样那样的实验分工:操作员干什么,发令员干什么,计时员干什么,记录员干什么,这样的实验操作安排的确能指导学生有序快速的完成验证过程,但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动手并无动脑,他们根本不用去思考我怎样能更好的操作。也就是说,这种顺利和有效完全降低了学生的独立性。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该做的是扶放结合,着重为学生搭好实验活动的脚手架。  (一)立体分组,合作互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它的特质是从个人学习转向群体互助,追求合作互惠的学习效果。但该怎么分,有多种做法,有同质同组,有异质同组。但不管怎么分,有一段文献供大家参考,我觉得很有道理。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认为:组员之间只能差一个等级,如果差异在两个等级以上,就会导致“鸡同鸭讲”。教学中,我们也时时发现,以优秀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传统课堂“老师讲,学生听”的微型复制,是“优秀生讲,学困生听,中等生附和”。这种现象其实也就反证了科尔伯格理论的正确性。小组成员间的差异梯度突破了两个等级,异变为“优秀生带学困生”或“学困生补课小组”,其本质上不是合作学习。今日大溪小学的科学课堂上的分组就很科学,体现了差异教学,既有学困生同质基础组,也有异质生协同引领组,还有优秀生同质提升组,这对今后我们如何分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有启示。  (二)指导学生进行制订实验研究计划  《科学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中指出: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内容作出书面计划。制订计划就是“事先想”,“想好了再做”。有了问题,我们就得思考一下具体做哪些工作呢?如进一步明确问题、准备材料、明确方法步骤等。为使探究活动更具目的性、计划性,我们把“事先想”的内容记录下来,想好了才能做。  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制订计划的重要性,每次实验都要让学生经历“事先想,想好了再做”的步骤。有了计划,实验的开展才有章可循,实验的效率才会提高,才能少走弯路,向着有效的学习目标迈近。  (三)引导学生在实验活动前猜想和假设  当要研究的问题提出以后,我们一般会让学生猜想和假设,力图让学生经历并感受像科学家发现真理时的思维过程。在这里,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让他们的思维从零乱变得有序,指向变得更加明确,促使他们自身更关注实验的过程。  (四)控制实验材料 明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验证  在学生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往往有活动的提示。我认为有的活动要求,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当真的需要我们提出的时候,我们必须在学生活动之前交代清楚,在提供学生实验材料之前先交代活动的要求,材料还在教师手中时,你说话学生会听,因为他们还想拿你的材料,还不能自己去摆弄材料,但是如果你没有把事情交代清楚就把材料给学生,然后想起来还有要求需要补充的话,学生一般是不会听你的了。所以对于活动提示,教师一定在材料提供之前说明清楚,但是不能太多,最好不超过三条,清清楚楚的交代,否则学生记不住也做不好。时机一定要适切。  (五)引导分析现象和数据 讨论和交流提炼结论  很多老师,实验后的交流汇报,往往只指向实验结果,忽视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当学生说出结论后,往往我们做老师的就感到万事大吉了;忽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匆匆的走过场。这是实验教学的大忌。在这个环节,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再者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重点培养数据意识;第三,讨论和交流时一定要进行提炼。在科学实验课中,我们要让每组同学进行实验后的讨论和交流,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的见解未必是全面、有效的,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然后进行结论的提炼,逐步建构起相应的科学概念,获得对应的科学知识,并使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总之,只要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继续坚持教师创造性地教,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学,充分挖掘教材的创造性因素和学生的创新潜能,找准结合点,使创造教育扎根于课堂、扎根于实验,就一定能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的人才。

  众所周知,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提高学生实验兴趣  科学的实验本身具有生动、新奇、鲜明的特征,小学生们对“动手做”的实验都很感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直接动力,甚至会从中留下终身难忘的经历,激发他们潜在的勤奋和探究科学问题的毅力。因此,实验在科学课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科学课实验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从实验中获得知识  科学的实验具有探究性,它能使学生在提取生活事实的基础上,对照已建立的原有概念,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独立操作工具或仪器,进行探究性的验证,自主发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实验具有重复性,它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的反复,使知识有序再现,供学生反复观察、思考;实验具有趣味性,它能使学生怀着对自己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强烈兴趣,在验证实验中发现需要的证据;实验具有实践性,它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到有关知识客体的真实、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实验既能够对观察现象进行全过程的定性研究,还能够通过测量数据、计算数值关系,进行定量研究。这些特点,能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手段研究问题的途径,从实验事实和获得的证据出发,形成科学概念,进而上升为科学规律,编织起科学知识的网络。这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及的。  三、指导学生整个实验过程 扶放结合有的放矢  很多时候,为求实验顺利有效的进行,我们便会拟订很多的条条框框来限定规则,如在实验操作前给学生制定这样那样的实验分工:操作员干什么,发令员干什么,计时员干什么,记录员干什么,这样的实验操作安排的确能指导学生有序快速的完成验证过程,但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动手并无动脑,他们根本不用去思考我怎样能更好的操作。也就是说,这种顺利和有效完全降低了学生的独立性。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该做的是扶放结合,着重为学生搭好实验活动的脚手架。  (一)立体分组,合作互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它的特质是从个人学习转向群体互助,追求合作互惠的学习效果。但该怎么分,有多种做法,有同质同组,有异质同组。但不管怎么分,有一段文献供大家参考,我觉得很有道理。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认为:组员之间只能差一个等级,如果差异在两个等级以上,就会导致“鸡同鸭讲”。教学中,我们也时时发现,以优秀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传统课堂“老师讲,学生听”的微型复制,是“优秀生讲,学困生听,中等生附和”。这种现象其实也就反证了科尔伯格理论的正确性。小组成员间的差异梯度突破了两个等级,异变为“优秀生带学困生”或“学困生补课小组”,其本质上不是合作学习。今日大溪小学的科学课堂上的分组就很科学,体现了差异教学,既有学困生同质基础组,也有异质生协同引领组,还有优秀生同质提升组,这对今后我们如何分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有启示。  (二)指导学生进行制订实验研究计划  《科学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中指出: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内容作出书面计划。制订计划就是“事先想”,“想好了再做”。有了问题,我们就得思考一下具体做哪些工作呢?如进一步明确问题、准备材料、明确方法步骤等。为使探究活动更具目的性、计划性,我们把“事先想”的内容记录下来,想好了才能做。  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制订计划的重要性,每次实验都要让学生经历“事先想,想好了再做”的步骤。有了计划,实验的开展才有章可循,实验的效率才会提高,才能少走弯路,向着有效的学习目标迈近。  (三)引导学生在实验活动前猜想和假设  当要研究的问题提出以后,我们一般会让学生猜想和假设,力图让学生经历并感受像科学家发现真理时的思维过程。在这里,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让他们的思维从零乱变得有序,指向变得更加明确,促使他们自身更关注实验的过程。  (四)控制实验材料 明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验证  在学生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往往有活动的提示。我认为有的活动要求,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当真的需要我们提出的时候,我们必须在学生活动之前交代清楚,在提供学生实验材料之前先交代活动的要求,材料还在教师手中时,你说话学生会听,因为他们还想拿你的材料,还不能自己去摆弄材料,但是如果你没有把事情交代清楚就把材料给学生,然后想起来还有要求需要补充的话,学生一般是不会听你的了。所以对于活动提示,教师一定在材料提供之前说明清楚,但是不能太多,最好不超过三条,清清楚楚的交代,否则学生记不住也做不好。时机一定要适切。  (五)引导分析现象和数据 讨论和交流提炼结论  很多老师,实验后的交流汇报,往往只指向实验结果,忽视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当学生说出结论后,往往我们做老师的就感到万事大吉了;忽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匆匆的走过场。这是实验教学的大忌。在这个环节,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再者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重点培养数据意识;第三,讨论和交流时一定要进行提炼。在科学实验课中,我们要让每组同学进行实验后的讨论和交流,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的见解未必是全面、有效的,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然后进行结论的提炼,逐步建构起相应的科学概念,获得对应的科学知识,并使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总之,只要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继续坚持教师创造性地教,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学,充分挖掘教材的创造性因素和学生的创新潜能,找准结合点,使创造教育扎根于课堂、扎根于实验,就一定能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的人才。


相关内容

  • "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 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 "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根据<关于在"十五"期间开展教育课题研究的通知>精神,2001年6月---2004年7月,蓟县教研室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五&q ...

  • 小学语文学科_3
  • (一)新课程实施 1.案例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2.课程意识的全面体现和落实 3.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颖作业设计 4.防止低年级识字回生的研究 5.扩大阅读量与增加学习负担的辩证关系 6.综合性与学科性贯通的综合研究 7.基础落实与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8.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 9.小学语文课堂评价 ...

  • 一.小学语文学科
  • 小学各学科科研课题题目参考 (一)校本教研 1.语文素养与教学艺术同步提高的实践研究 2.语文教研组活动新模式的构建与运作 3.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研究 4.建立校内语文教学协作组的研究 5.建立校内骨干教师教学沙龙的实践 6.提高备课实效性的研究 7.备课质量评价的新探索 8.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 ...

  • 小学教育教学小课题研究指南
  • 小学教育教学小课题研究指南 语文 1.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分项) 2.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与探索 3.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4.课外阅读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5.保护学生创作热情的思考与对策 6.课程改革中的语文作业评价研究 7.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8.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9.掌握与收信信 ...

  • 小学教育论文选题
  •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教育学和心理学类1.教育学类(1)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衔接问题研究(2)义务教育·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的研究·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问题研究(3)教师教育·教师的学历水平 ...

  • 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的有效衔接
  • 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的有效衔接 小学科学的学习与初中生物学的学习一脉相承,关注学生科学 素养.创新人才培养.但大多数情况下,小学.初中教师间缺乏沟 通,教材不熟悉,导致课程重复.抹杀学生兴趣.学生自主探究时 间的浪费.务必将小学科学教学同初中生物学的学习有效衔接,构 建生物学的系统性学习,提高效率做 ...

  • 学科教学要求
  • 2011--2012 学年度上 小学 2011--2012 学年度上学期 工作要求及教学进度为深化"五三"高效课堂,进一步推进"研讲评一体化"教研模式,综合 各单位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促进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就本学期教学 工作重点提出如下要求: 一.教学 ...

  • 小学科技活动课程建设的思考
  • <教学与管理>2003年7月15日 小学科技活动课程建设的 -一汉的小学科技活动课程包含课堂教学和课外的延l 2力不足",并且缺乏"科学技术史"."现忡.我国大部分小学在每学年开展"科技月"."科I当代科学技术概论&q ...

  • 英语小课题研究
  • 连云港市小学英语难点教学问题小课题研究结题暨成果评选活该文章已经被浏览了865次 动简报 发布人:王伊菊 连云港市小学英语难点教学问题小课题研究结题暨成果评选活动简报 2009年度市小学英语难点教学问题小课题研究自立项以来,各小课题主持人能够认真设计课方案,积极开展各项研究工作,用心吸纳和利用各种有 ...

  • 2017年度省规划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序号编号12017CG0757722017CG0761632017CG0763142017CG0766352017CG0769562017CG0769972017CG0773382017CG0773992017CG[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