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中医馆-43部古代名医精华-[脾胃论] [金元] 李东垣 3

共 106 篇文章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103050 条

《脾胃论》[卷下] 脾胃将理法

《脾胃论》[卷下] 脾胃将理法[卷下] 脾胃将理法 白粥、粳米、绿豆、小豆、盐豉之类,皆淡渗利小便,且小便数不可更利,况大泻阳气,反行阴道。药中不可服泽泻、猪苓、茯苓、灯心、琥珀、通草、木通、滑石之类,皆行阴道,而泻阳道也;夫诸病四时用药之法,不问所病,或温或凉,或热或寒,如春时有疾,于所用药内加清凉风药;秋月有疾,加温...

阅3  转0  评0  公众公开  13-09-03 07:42

《脾胃论》[卷下] 摄养

《脾胃论》[卷下] 摄养[卷下] 摄养 忌浴当风,汗当风。须以手摩汗孔合,方许见风,必无中风中寒之疾。遇卒风暴寒,衣服不能御者,则宜争努周身之气以当之,气弱不能御者病。如衣薄而气短,则添衣,于无风处居止;如久居高屋,或天寒阴湿所遏,令气短者,亦如前法熏之。如居周密小室,或大热而处寒凉气短,则出就风日。凡气短,皆宜食滋味汤...

阅4  转0  评0  公众公开  13-09-03 07:42

《脾胃论》 [卷下] 远欲

《脾胃论》 [卷下] 远欲[卷下] 远欲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阅3  转0  评0  公众公开  13-09-03 07:42

《脾胃论》[卷下] 省言箴

《脾胃论》[卷下] 省言箴[卷下] 省言箴 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脾胃论》,金元,李东垣,公元1249年[公元年起] 11249 中医古籍。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13-09-03 07:41

脾胃论》 [金元] 李东垣(后序

脾胃论》 [金元] 李东垣(后序后序 黄帝着《内经》,其忧天下后世,可谓浓且至矣,秦越人述《难经》以证之。善乎!鲁齐先生之言曰∶东垣先生之学,医之王道也!观此书则可见矣。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13-09-03 07:39

李东垣笔下的藏气法时与升降浮沉

李东垣笔下的藏气法时与升降浮沉中国中医药报。李东垣,创立“脾胃内伤学说”。从这些论述中悟到用药“不当于五脏中用药法治之,当从《藏气法时论》中升降浮沉补泻法用药耳。”也就是说,用药不能十全的原因是没有重视“藏气法时”与“升降浮沉”。而中卷显得很有法度,分“饮食劳倦论”、“暑伤胃气论”、“肺之脾胃虚方”和“肾之脾胃虚方”...

阅3  转1  评0  公众公开  13-09-03 07:36

[1][2][3]

共 106 篇文章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103050 条

《脾胃论》[卷下] 脾胃将理法

《脾胃论》[卷下] 脾胃将理法[卷下] 脾胃将理法 白粥、粳米、绿豆、小豆、盐豉之类,皆淡渗利小便,且小便数不可更利,况大泻阳气,反行阴道。药中不可服泽泻、猪苓、茯苓、灯心、琥珀、通草、木通、滑石之类,皆行阴道,而泻阳道也;夫诸病四时用药之法,不问所病,或温或凉,或热或寒,如春时有疾,于所用药内加清凉风药;秋月有疾,加温...

阅3  转0  评0  公众公开  13-09-03 07:42

《脾胃论》[卷下] 摄养

《脾胃论》[卷下] 摄养[卷下] 摄养 忌浴当风,汗当风。须以手摩汗孔合,方许见风,必无中风中寒之疾。遇卒风暴寒,衣服不能御者,则宜争努周身之气以当之,气弱不能御者病。如衣薄而气短,则添衣,于无风处居止;如久居高屋,或天寒阴湿所遏,令气短者,亦如前法熏之。如居周密小室,或大热而处寒凉气短,则出就风日。凡气短,皆宜食滋味汤...

阅4  转0  评0  公众公开  13-09-03 07:42

《脾胃论》 [卷下] 远欲

《脾胃论》 [卷下] 远欲[卷下] 远欲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阅3  转0  评0  公众公开  13-09-03 07:42

《脾胃论》[卷下] 省言箴

《脾胃论》[卷下] 省言箴[卷下] 省言箴 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脾胃论》,金元,李东垣,公元1249年[公元年起] 11249 中医古籍。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13-09-03 07:41

脾胃论》 [金元] 李东垣(后序

脾胃论》 [金元] 李东垣(后序后序 黄帝着《内经》,其忧天下后世,可谓浓且至矣,秦越人述《难经》以证之。善乎!鲁齐先生之言曰∶东垣先生之学,医之王道也!观此书则可见矣。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13-09-03 07:39

李东垣笔下的藏气法时与升降浮沉

李东垣笔下的藏气法时与升降浮沉中国中医药报。李东垣,创立“脾胃内伤学说”。从这些论述中悟到用药“不当于五脏中用药法治之,当从《藏气法时论》中升降浮沉补泻法用药耳。”也就是说,用药不能十全的原因是没有重视“藏气法时”与“升降浮沉”。而中卷显得很有法度,分“饮食劳倦论”、“暑伤胃气论”、“肺之脾胃虚方”和“肾之脾胃虚方”...

阅3  转1  评0  公众公开  13-09-03 07:36

[1][2][3]


相关内容

  • 当读的中医书籍
  • 当读的中医书籍 一. 医学启蒙著作 李木延<医学入门> 王昂<汤头歌诀>程钟龄<医学心悟> 陈修园<医学三字经><时方歌括><长沙方歌括> 二. 四大经典 1. 内经: 古代:马莳<注证发微> 张志聪<集注&g ...

  • 中医护理的概念
  • 第一篇 绪 论 第一章 中医护理学概述 我国的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土壤之中,是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它不仅为我国人类的保健事业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又深刻影响和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它仍在有效地指导临床医疗和护理实践,也必将 ...

  • 2014江西医疗卫生招聘:名医辈出之金元四大家
  • 2014江西医疗卫生招聘:名医辈出之金元四大家 金元四大家既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具有独到造诣的医家,具有极其重要的个人学术地位,同时又在学术流派发展变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是学派学术中的关键角色. "金元四大家"的代表人物介绍: 1. 刘完素:(1120-1200),字守真 ...

  • 古代名医故事性医案 [中医临床经验版]
  • 1   古代名医治病趣闻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名医治病趣闻,既不同于单纯以猎奇为目的的传说,也不同于纯粹的医家学术经验介绍,而是一种将故事与医案结合在一起的"故事性医案".每个医案都以史实为依据,既有包括事件始末在内的故事情节,还有治疗的方法等,寓医理于故事之中,读者不妨 ...

  • 中医小故事
  • 古代名医故事性医案 [中医临床经验版] 看贴看累了吧?让爱友们轻松一下! 1 ? 古代名医治病趣闻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 ? 名医治病趣闻,既不同于单纯以猎奇为目的的传说,也不同于纯粹的医家学术经验介绍,而是一种将故事与医案结合在一起的"故事性医案".每个医案都以史实 ...

  • 邓铁涛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
  • 626・名医经验・ 邓铁涛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 全世建, 肖会泉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广州510405) [关键词]邓铁涛; 名医经验; 重症肌无力 [中图分类号]R 277. 7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72358X (2004) 1020626202 邓铁涛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 ...

  • 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临床研究
  • 清暑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临床研究 徐永昌 (甘肃省泾川县妇幼保健院,甘肃 平凉 744300) 摘 要 目的:探讨东垣清暑益气汤配合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疲劳综合征95例,用清暑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治愈65例, 显效20例,无效10例 ...

  • 补中益气丸:给人提气的药
  • 学医以来,我养成了"归类"的习惯,就是把各种症状按照治疗的方法归类.经常有朋友向我咨询身体上的一些"小毛病",比如:"为什么我大便的时候,肛门有往下坠的感觉呢?""我有轻微的胃下垂.怎么办呢?""我总是提不起精 ...

  • 方剂学速记表格2017
  •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先秦时期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