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汶上县次丘镇徐村小学 赵瑞

一、教材简析

《渔歌子》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伴随着诗一般的语言,一幅幅清新的田园风景展现在眼前。翁卷、范成大、张志和更是以凝练的语言再现古老的乡村,田园的意趣。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全诗不仅画面美,而且情意浓。张志和十六岁,举明经,曾献策肃宗令招待翰林,后被贬官,不再复仕,在湖州隐居五年,后来到会稽隐居,十载后再回湖州,写下千古绝唱——《渔歌子》,倾吐了他对悠闲生活浓浓的眷恋之情。

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在本册第一单元中已接触过词《忆江南》,所以第二次学习写景诗词已有一点能力。学生在课内已学习了本组的前两首古诗,在课外收集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对于“田园生活”的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田园生活的诗情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

2.读懂词的内容,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词的意境,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词的意境。

难点:

体会词表达的生动性。

五、课前准备

1.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描写春天美景的词语。

一、引——盘活经验,丰富表象

1、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看现在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春天又来到了江南,我们第一课学过的哪一首词正适合在此时吟诵呢?(复习背诵)谁还记得词有什么特点呢?忆江南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习忆江南这样写景的诗词的呢?

2、归纳总结:读词、想景、悟情。

现在我们就要拿起读词、想景、悟情这把学习诗词的金钥匙,来学习今天这首渔歌子。(板书课题) 先请孩子们自由读这首渔歌子2遍,可以找同桌、好朋友、小组合作等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二、读——疏通词句,整体把握

1、谁愿意读给大家听(2人)谁还想读(2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

(学生读得不好可以老师范读,也可以请好的同学范读)。

2.通过朗读,一定发现词中词中许多景物?请你在书本上圈一圈。

反馈:老师还发现有一个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正在那里(钓鱼),是一个(渔翁),真是人在景中,融为一景啊。

3.这么多景物,请你再借助注释读一读,联系生活想一想,还有不熟悉可以提出来交流一下。对

这些景物,你还有不熟悉的吗?

预设:是啊,古人离我们太远,有些物品我们已经很少见到了,老师查了一些图片,大家看一看。 a箬笠:用箬竹叶和竹篾编成的斗笠,戴在头上可以防雨防晒(出示图)

b蓑衣:现代雨衣的功能

d鳜鱼:(味道鲜美,现在正是吃鳜鱼的季节)

三、品——体会语言,感悟诗情。

1、这些景物,安静地睡在这首词中,请你静静地听,慢慢地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配乐朗读)请你先说给自己听一听。

反馈:(可叫2人)若说得不细,可引导:还有谁想说说最喜欢的画面呢?

你抓住一个飞字,想到了白鹭自由翱翔的姿态,这样的想象真美。

你用了颜色,你的鱼动了,你的白鹭活了(用了姿态)

(从哪一句看出来的 请你读一读 谁也向他一样读一读)

总结:刚才我们想象了最喜欢的画面,你能进入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整首词描绘出来吗?先说给自己听+指名范说(评价)+同桌说+指名说

2、是啊,词人真了不起只用了27个字,就把这所有的美景都展现了出来。我们也很了不起,通过想象把画面描绘的有声有色,现在让我们当回渔翁,走进这绵绵的画卷中。

3、此时,面对着这样美景,小渔翁你的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样悠闲自在,怡然自得的心情再美美地读一读。

师:再读《渔歌子》,这次我们就不仅仅是体会到美丽的风景了,还要让我们感

受到作者的那一份悠闲。学生读。听到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先来试试,咱们来合作读一读,好吗?师生配合读。(30分钟)

师:古人可不是这样念的,播放录音《渔歌子》的吟诵。他是在朗诵吗?是在唱歌吗?像这样的形式叫什么?(吟诵)

三、拓展,品出“钓”中情

1、师:张志和不仅是诗人,是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张志和走了以后,唐肃宗一直想念他,几次派人到太湖一带寻找他,但是张志和听说皇帝在找他,他就藏起来,避而不见。一直与皇帝一直没有找到他。读到这里,你觉得张志和的“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归”字,还仅仅是不想回到那个吃饭睡觉的小家中吗?他是不想回到哪里?(朝廷做官,滚滚红尘,尘世之间„„)是呀,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归,就作了一首词: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哥哥这首词写什么?我们试着读一读。你怎么知道的?

注释:

垂钓只是一种休闲,微风吹起水面的波纹才是乐趣所在。走在咱家门口种满松树的小路上比起攀登更让人流连往返。太湖的水,洞庭的山都是美景,但是狂风吹起大浪的时候你就应该回家了。 师:这样吧,我当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咱们来一次作诗和诗吧。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哪!

生:不须归呀!

师:弟弟啊,为何不归?

师:明白了,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诗词言情,诗词言志,就在这青山绿水中,蕴含着张志和的志向。那就是:徜徉于太湖的山水之间,而拒绝为官,拒绝到朝廷之上。我们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这就是张志和。

老师相信,孩子们都能把这首词背下来,(配乐)既然张志和不愿意让别人去打扰他,就让我们一起用浓浓的诗意,轻声地表达出张志和的这样一种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心境。注意:轻声一点,不要打扰他,《渔歌子》————

《渔歌子》教学设计

汶上县次丘镇徐村小学 赵瑞

一、教材简析

《渔歌子》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伴随着诗一般的语言,一幅幅清新的田园风景展现在眼前。翁卷、范成大、张志和更是以凝练的语言再现古老的乡村,田园的意趣。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全诗不仅画面美,而且情意浓。张志和十六岁,举明经,曾献策肃宗令招待翰林,后被贬官,不再复仕,在湖州隐居五年,后来到会稽隐居,十载后再回湖州,写下千古绝唱——《渔歌子》,倾吐了他对悠闲生活浓浓的眷恋之情。

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在本册第一单元中已接触过词《忆江南》,所以第二次学习写景诗词已有一点能力。学生在课内已学习了本组的前两首古诗,在课外收集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对于“田园生活”的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田园生活的诗情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

2.读懂词的内容,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词的意境,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词的意境。

难点:

体会词表达的生动性。

五、课前准备

1.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描写春天美景的词语。

一、引——盘活经验,丰富表象

1、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看现在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春天又来到了江南,我们第一课学过的哪一首词正适合在此时吟诵呢?(复习背诵)谁还记得词有什么特点呢?忆江南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习忆江南这样写景的诗词的呢?

2、归纳总结:读词、想景、悟情。

现在我们就要拿起读词、想景、悟情这把学习诗词的金钥匙,来学习今天这首渔歌子。(板书课题) 先请孩子们自由读这首渔歌子2遍,可以找同桌、好朋友、小组合作等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二、读——疏通词句,整体把握

1、谁愿意读给大家听(2人)谁还想读(2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

(学生读得不好可以老师范读,也可以请好的同学范读)。

2.通过朗读,一定发现词中词中许多景物?请你在书本上圈一圈。

反馈:老师还发现有一个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正在那里(钓鱼),是一个(渔翁),真是人在景中,融为一景啊。

3.这么多景物,请你再借助注释读一读,联系生活想一想,还有不熟悉可以提出来交流一下。对

这些景物,你还有不熟悉的吗?

预设:是啊,古人离我们太远,有些物品我们已经很少见到了,老师查了一些图片,大家看一看。 a箬笠:用箬竹叶和竹篾编成的斗笠,戴在头上可以防雨防晒(出示图)

b蓑衣:现代雨衣的功能

d鳜鱼:(味道鲜美,现在正是吃鳜鱼的季节)

三、品——体会语言,感悟诗情。

1、这些景物,安静地睡在这首词中,请你静静地听,慢慢地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配乐朗读)请你先说给自己听一听。

反馈:(可叫2人)若说得不细,可引导:还有谁想说说最喜欢的画面呢?

你抓住一个飞字,想到了白鹭自由翱翔的姿态,这样的想象真美。

你用了颜色,你的鱼动了,你的白鹭活了(用了姿态)

(从哪一句看出来的 请你读一读 谁也向他一样读一读)

总结:刚才我们想象了最喜欢的画面,你能进入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整首词描绘出来吗?先说给自己听+指名范说(评价)+同桌说+指名说

2、是啊,词人真了不起只用了27个字,就把这所有的美景都展现了出来。我们也很了不起,通过想象把画面描绘的有声有色,现在让我们当回渔翁,走进这绵绵的画卷中。

3、此时,面对着这样美景,小渔翁你的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样悠闲自在,怡然自得的心情再美美地读一读。

师:再读《渔歌子》,这次我们就不仅仅是体会到美丽的风景了,还要让我们感

受到作者的那一份悠闲。学生读。听到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先来试试,咱们来合作读一读,好吗?师生配合读。(30分钟)

师:古人可不是这样念的,播放录音《渔歌子》的吟诵。他是在朗诵吗?是在唱歌吗?像这样的形式叫什么?(吟诵)

三、拓展,品出“钓”中情

1、师:张志和不仅是诗人,是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张志和走了以后,唐肃宗一直想念他,几次派人到太湖一带寻找他,但是张志和听说皇帝在找他,他就藏起来,避而不见。一直与皇帝一直没有找到他。读到这里,你觉得张志和的“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归”字,还仅仅是不想回到那个吃饭睡觉的小家中吗?他是不想回到哪里?(朝廷做官,滚滚红尘,尘世之间„„)是呀,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归,就作了一首词: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哥哥这首词写什么?我们试着读一读。你怎么知道的?

注释:

垂钓只是一种休闲,微风吹起水面的波纹才是乐趣所在。走在咱家门口种满松树的小路上比起攀登更让人流连往返。太湖的水,洞庭的山都是美景,但是狂风吹起大浪的时候你就应该回家了。 师:这样吧,我当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咱们来一次作诗和诗吧。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哪!

生:不须归呀!

师:弟弟啊,为何不归?

师:明白了,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诗词言情,诗词言志,就在这青山绿水中,蕴含着张志和的志向。那就是:徜徉于太湖的山水之间,而拒绝为官,拒绝到朝廷之上。我们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这就是张志和。

老师相信,孩子们都能把这首词背下来,(配乐)既然张志和不愿意让别人去打扰他,就让我们一起用浓浓的诗意,轻声地表达出张志和的这样一种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心境。注意:轻声一点,不要打扰他,《渔歌子》————


相关内容

  • 教案:古诗渔歌子
  • 课题 教学目标 A类 学 生 B类 学 生 C类 学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媒介 教学过程 (一) 预学生疑 古诗 渔歌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 1 课时 1.学会诗中的 3 个生字,朗读<渔歌子> . 2.理解诗句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3.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 ...

  •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3渔歌子教案
  • <渔歌子>教学设计 第七小学 吴海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识 "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 ...

  • 渔歌子教学反思
  •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而是江南 ...

  • 生本课堂实录(渔歌子)
  •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鼓励会默写. 2.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 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能体会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有创造性运作&q ...

  • [渔歌子]教学反思
  •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中,我紧抓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词的意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发现美景,体会诗中美景 词中所 ...

  • 23.古诗词渔歌子
  • 主备人: 课题 导 学 预 案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主讲人: 课 时 授课 时间 总编 课时 第三课时 <渔歌子> 综合解决课 第 周第 课时 课型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1.理解全词意思.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并描述这首词所创设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 渔歌子说课稿
  • <渔歌子>说课稿一.说教材<渔歌子>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中一首词.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张志和不仅是诗人,也是一位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这首词描绘了江南秀丽的山光水色,表达诗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二.说目标 1.??体会词的内容, ...

  • 教育部参赛:渔歌子教案
  • 教育部参赛作品 <渔歌子>教案 湖北省远安县实验小学 刘红玲 教学目标: 1.能认识 "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 ...

  • 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说课稿
  • <23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这三首古诗词都属于田园风光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乡村田园世界.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