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日茶文化

中日茶文化之比较

邢孟达

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 吉林 137000

【摘 要】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许多饮茶国家都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使茶文化传播世界,同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至宗教意识相融合,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各民族饮茶习俗。众所周知,茶文化最早发源于中国,而后传入日本,日本的茶文化由此开始,并得到发展,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茶文化。本文通过中日茶文化的比较,进而更加了解两国的茶文化。

【关键词】精神内涵 思想影响 形式内容 社会层次

中国是茶最早的栽培国,也是古老茶文化的发源地.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历经西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到了唐代饮茶的风俗空前兴盛。宋元明清到现在,饮茶的风俗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并发展成中国特色的“茶艺”。在中国唐朝时代扎根的茶文化,在日本的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初期由谴唐使传入了日本,在日本生根,并发展出属于日本形貌的“茶道”文化。从中日茶文化的发展,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道”、美意识、及民族性格上的差异。

一、中国的茶文化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它的产生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推向了更高的境界。中国茶文化深深扎根于华夏传统文化,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它不仅包涵着品饮艺能、自然环境、茶人心态,而且还载荷着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倡导的高贵精神和传统美德,同时还特别讲究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指导思想,茶人在饮茶中,求得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茶文化自古以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自古以来,茶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陆羽的《茶经》是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详细论述茶的性质、品质、产地、采制烹饮方法及用具等,并把茶提高到“经”的地位,陆羽也因之被尊为“茶圣”。继《茶经》之后,古代茶书有蔡襄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以茶为主的茶宴、茶会在饮酒风日盛的唐代与日俱增是兴盛一时。这种以茶代酒的茶宴不公雅,还可以“不令人醉,微觉清思”。古人品茶有所谓“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唐代柳宗元、刘禹锡的好友卢仝深得其神,他的《饮茶歌》就品出了不同

的境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桔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手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灵仙;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仙;在何玉川子乘此风清风俗归!”唐代的名士已从饮茶中探索到另外一个禅意境界。宋代把佳茗比作佳人的苏东坡,也有脍炙人口的咏茶佳作。他的《汲江煎茶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情。大瓢贮月是姑春翁,小杓分江入夜瓶.学乳已翻煎脚处,松风忽作泻时声。桔肠未易禁三碗,卧听荒城长短更。”

宋代以后,茶与中国的生活和文化更是息息相关。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到了近代茶馆业的兴起,与日俱增是将饮茶与文化联系在一起,有评书茶馆、京剧茶馆和曲艺茶馆。老舍还利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特点,创造出不朽剧作《茶馆》,揭示出20世纪中国的生活场景。

2、茶文化的作用

茶是我国国饮,以茶敬客,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习俗。茶对于人类型来说,一可让人啜英咀华,尽享茶之美味;二可醒神明目,有益健康;三可陶冶性情,为人修身养性,四可聚集亲情,有融洽感情之功能。

3、茶文化的发展阶段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国以前茶文化的启蒙、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宋代茶文化的兴盛、明清茶文化的普及和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中国的茶文化是在民间土壤上发育起来,逐步成熟,在中国是先有庶民茶文化,后来才被统治阶级所接受,形成宫廷贵族茶文化。民间的饮茶习俗已达到鼎盛时期,茶叶已成为百姓们日常生活“开门七件事之一”的必需品,以茶提神解乏,以茶养生,以茶自娱,以茶敬客,以茶赠友,以茶定亲,以茶祭祀等等,均早已形成风俗习惯,无需教导,无需劝说,人们自然而然会遵守。整日里为生活忙碌奔波的劳苦大众,不可能有更高层次的文化追求,不会自觉地去追求什么茶道精神。有很高文化修养的文人雅士们则醉心于品茗技艺的探研,他们都具有诗人的浪漫气质,品茶时追求诗意的审美境界,很少人会从社会学和哲学的角度去考虑茶道精神问题。古代的官吏们都是典型的儒家子弟,历来遵循儒家的处世原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仕途得意时忙于政务,自然无暇来过问茗饮琐事,倒霉失意时则隐退山林不问政事,只以茶来排忧解闷,寻求解脱,不会过问社会道德教化问题。而中国的佛门僧侣向来不干预寺外尘俗世界的事务,他们出来参加茶事活动,也都是以文人的身份出现,除了个别像皎然那样的大德高僧之外,很少有人会去考虑茶道问题。

因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沿着茶艺轨道而与时俱进的。对茶叶的色、香、味及艺

术意境的追求一直是中国茶艺的重点。而这一切都是随着时代的更替,社会的发展,人们品茶口味的变化而向前演进。这种变化的终极目标是越来越追求茶叶本身天然的色香味形,赋于品茶以丰富审美情趣的艺术性,无疑,这是一种人性化的追求,它符合中国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本性。

二、日本的茶道

日本茶文化源自中国,“茶道”名词的出典也在中国。日本在中国唐代由高僧传去茶种和茶文化,日本茶道则是根据宋代中国杭州径山寺的茶宴发展起来的。径山寺因此被誉为“日本茶道之源”。

日本茶道的代表人物是16世纪的村田珠光(1423—1520),传于武野绍鸥(1502—1555)70岁切腹自杀、颇有武士道色彩的千利休(1522—1591)为集大成者。日本茶道源于寺院,发展到今天己成为上层社会一种高雅的禅茶艺术,包含了禅、文学、书法、插花、陶艺、建筑、环境等综合艺术,追求和、敬、清、寂的精神境界。日本茶道典则严谨,仪式繁琐,各种流派一招一式、走每一步路、器具的摆放都有严格规定,甚至到了刻板的程度。也许正是这种认真、刻板,才是日本的文化特色。日本茶道虽然也包含饮茶之道,泛指茶文化,但首先指的是茶道表演。这与中国茶道首先指的是以茶悟道、茶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别。日本茶道不重茶,这是中日两国茶文化的一大差别。日本茶道更重视环境氛围,重视茶具、书画文物欣赏。如古代日本茶道,很多人在举行茶道之际,专辟唐物(中国物品)展览,以拥有更多的唐物表示富有,一些武将为了占有其他富商的唐物,不惜谋财害命。而日本由于地域狭小,名茶也远不能与中国相比。而且口味也是淡淡的、涩涩的;有的还是粘粘糊糊如同浆糊,没有诸多中国名茶的清香爽口、饮后回甘的美好感受。从日本茶道不重茶这一点来说,似乎有点背离茶文化而变得另类。因此日本茶道只是日本特色的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代一些国人以为日本茶道超越了中国茶文化,完全是盲目崇拜。追求的目标不同,也就失去了可比性。

比较之下,虽然两者各具特色,但无论广度还是深度,文采还是哲理,后者都不及前者。

中日茶文化之比较

邢孟达

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 吉林 137000

【摘 要】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许多饮茶国家都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使茶文化传播世界,同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至宗教意识相融合,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各民族饮茶习俗。众所周知,茶文化最早发源于中国,而后传入日本,日本的茶文化由此开始,并得到发展,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茶文化。本文通过中日茶文化的比较,进而更加了解两国的茶文化。

【关键词】精神内涵 思想影响 形式内容 社会层次

中国是茶最早的栽培国,也是古老茶文化的发源地.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历经西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到了唐代饮茶的风俗空前兴盛。宋元明清到现在,饮茶的风俗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并发展成中国特色的“茶艺”。在中国唐朝时代扎根的茶文化,在日本的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初期由谴唐使传入了日本,在日本生根,并发展出属于日本形貌的“茶道”文化。从中日茶文化的发展,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道”、美意识、及民族性格上的差异。

一、中国的茶文化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它的产生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推向了更高的境界。中国茶文化深深扎根于华夏传统文化,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它不仅包涵着品饮艺能、自然环境、茶人心态,而且还载荷着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倡导的高贵精神和传统美德,同时还特别讲究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指导思想,茶人在饮茶中,求得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茶文化自古以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自古以来,茶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陆羽的《茶经》是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详细论述茶的性质、品质、产地、采制烹饮方法及用具等,并把茶提高到“经”的地位,陆羽也因之被尊为“茶圣”。继《茶经》之后,古代茶书有蔡襄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以茶为主的茶宴、茶会在饮酒风日盛的唐代与日俱增是兴盛一时。这种以茶代酒的茶宴不公雅,还可以“不令人醉,微觉清思”。古人品茶有所谓“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唐代柳宗元、刘禹锡的好友卢仝深得其神,他的《饮茶歌》就品出了不同

的境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桔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手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灵仙;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仙;在何玉川子乘此风清风俗归!”唐代的名士已从饮茶中探索到另外一个禅意境界。宋代把佳茗比作佳人的苏东坡,也有脍炙人口的咏茶佳作。他的《汲江煎茶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情。大瓢贮月是姑春翁,小杓分江入夜瓶.学乳已翻煎脚处,松风忽作泻时声。桔肠未易禁三碗,卧听荒城长短更。”

宋代以后,茶与中国的生活和文化更是息息相关。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到了近代茶馆业的兴起,与日俱增是将饮茶与文化联系在一起,有评书茶馆、京剧茶馆和曲艺茶馆。老舍还利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特点,创造出不朽剧作《茶馆》,揭示出20世纪中国的生活场景。

2、茶文化的作用

茶是我国国饮,以茶敬客,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习俗。茶对于人类型来说,一可让人啜英咀华,尽享茶之美味;二可醒神明目,有益健康;三可陶冶性情,为人修身养性,四可聚集亲情,有融洽感情之功能。

3、茶文化的发展阶段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国以前茶文化的启蒙、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宋代茶文化的兴盛、明清茶文化的普及和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中国的茶文化是在民间土壤上发育起来,逐步成熟,在中国是先有庶民茶文化,后来才被统治阶级所接受,形成宫廷贵族茶文化。民间的饮茶习俗已达到鼎盛时期,茶叶已成为百姓们日常生活“开门七件事之一”的必需品,以茶提神解乏,以茶养生,以茶自娱,以茶敬客,以茶赠友,以茶定亲,以茶祭祀等等,均早已形成风俗习惯,无需教导,无需劝说,人们自然而然会遵守。整日里为生活忙碌奔波的劳苦大众,不可能有更高层次的文化追求,不会自觉地去追求什么茶道精神。有很高文化修养的文人雅士们则醉心于品茗技艺的探研,他们都具有诗人的浪漫气质,品茶时追求诗意的审美境界,很少人会从社会学和哲学的角度去考虑茶道精神问题。古代的官吏们都是典型的儒家子弟,历来遵循儒家的处世原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仕途得意时忙于政务,自然无暇来过问茗饮琐事,倒霉失意时则隐退山林不问政事,只以茶来排忧解闷,寻求解脱,不会过问社会道德教化问题。而中国的佛门僧侣向来不干预寺外尘俗世界的事务,他们出来参加茶事活动,也都是以文人的身份出现,除了个别像皎然那样的大德高僧之外,很少有人会去考虑茶道问题。

因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沿着茶艺轨道而与时俱进的。对茶叶的色、香、味及艺

术意境的追求一直是中国茶艺的重点。而这一切都是随着时代的更替,社会的发展,人们品茶口味的变化而向前演进。这种变化的终极目标是越来越追求茶叶本身天然的色香味形,赋于品茶以丰富审美情趣的艺术性,无疑,这是一种人性化的追求,它符合中国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本性。

二、日本的茶道

日本茶文化源自中国,“茶道”名词的出典也在中国。日本在中国唐代由高僧传去茶种和茶文化,日本茶道则是根据宋代中国杭州径山寺的茶宴发展起来的。径山寺因此被誉为“日本茶道之源”。

日本茶道的代表人物是16世纪的村田珠光(1423—1520),传于武野绍鸥(1502—1555)70岁切腹自杀、颇有武士道色彩的千利休(1522—1591)为集大成者。日本茶道源于寺院,发展到今天己成为上层社会一种高雅的禅茶艺术,包含了禅、文学、书法、插花、陶艺、建筑、环境等综合艺术,追求和、敬、清、寂的精神境界。日本茶道典则严谨,仪式繁琐,各种流派一招一式、走每一步路、器具的摆放都有严格规定,甚至到了刻板的程度。也许正是这种认真、刻板,才是日本的文化特色。日本茶道虽然也包含饮茶之道,泛指茶文化,但首先指的是茶道表演。这与中国茶道首先指的是以茶悟道、茶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别。日本茶道不重茶,这是中日两国茶文化的一大差别。日本茶道更重视环境氛围,重视茶具、书画文物欣赏。如古代日本茶道,很多人在举行茶道之际,专辟唐物(中国物品)展览,以拥有更多的唐物表示富有,一些武将为了占有其他富商的唐物,不惜谋财害命。而日本由于地域狭小,名茶也远不能与中国相比。而且口味也是淡淡的、涩涩的;有的还是粘粘糊糊如同浆糊,没有诸多中国名茶的清香爽口、饮后回甘的美好感受。从日本茶道不重茶这一点来说,似乎有点背离茶文化而变得另类。因此日本茶道只是日本特色的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代一些国人以为日本茶道超越了中国茶文化,完全是盲目崇拜。追求的目标不同,也就失去了可比性。

比较之下,虽然两者各具特色,但无论广度还是深度,文采还是哲理,后者都不及前者。


相关内容

  • 广汽本田企业文化浅析
  • 广汽本田企业文化浅析 顾晓晴 国贸三班 js0944305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价值观的多元化.员工的多元化.许多企业的跨地区发展.新技术的出现等日益深化,企业文化成为日益重要的一门学科.如何管理企业,如何创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如何让自己的企业文化发扬光大,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考虑的 ...

  •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中国周边环境
  •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形势浅析 学院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与国际上有了更多的交流,得到了许多的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同在,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中国周边环境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度,而是一个开放开明的国家. 中国 ...

  • 当代大国关系浅析
  • 当代大国关系浅析 [关键词]合作,竞争,国家利益,多极化,全球化 [摘 要]每个国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核心利益,通常一国利益的实现总是以别国利益的某种程度的牺牲为代价,因此大国与大国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任何国家利益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妥协与合作的基础上.由于我 ...

  • 浅析如何理性处理中日关系
  • 浅析如何理性处理中日关系 摘要:中日关系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纵观中日两千年的交往史,中日两国即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却存在着无法割断的症结,对于中国领导人,正确认识中日关系,理性对待中日问题,采取合理有效地外交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30多年来,中日关系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发 ...

  • 浅析文化差异中的直译与意译_以几个惯用语的翻译为例_梁丽平
  • 浅析文化差异中的直译与意译 --以几个惯用语的翻译为例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梁丽平广西大学商学院叶维章 [摘要]翻译之始便有直译与意译这两种不同的译法,东晋前秦时代的道安主张直译,同时代的鸠摩罗什主张意译:鲁迅主张直译而林纾主张意译.笔者以几个惯用语的翻译实例,并结合日中的习惯表达.思维方式及文化背景 ...

  • 浅析九一八事变对我国的影响
  • 摘 要: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北大营中国驻军,武力攻击东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它揭开了日本对我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使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转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本文简要分析了九一八事变对我国 ...

  •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及其策略分析
  • 2014年第20期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 高等教育 .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及其策略分析 尹凤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36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然而,由于在文 ...

  • 中日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比较
  • 万方数据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总第140期) 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和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位.所谓"茶禅一位",也就是说中国茶文化与禅学相通. "和& ...

  • 浅析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
  • 浅析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 转载日期:2012-7-19 22:16:00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孙晓娜 摘要: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得到不断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山东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改革开放前后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的分析,有助于研究半岛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