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大名山

江南三大名楼

江南三大名楼指的是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

黄鹤楼,“天下江山第一楼”巍峨

耸立于武汉市武昌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国家AAAAA级景点,享有“天下绝景”之称。因唐朝诗人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千古绝句而名扬四海、万古流芳。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西门城头、

紧靠洞庭湖畔,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因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而著称于世。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市西北部沿

江路赣江东岸,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象征着中国五千年积淀的文化、艺术和传统。

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名楼简介

在我国古代,不管是佛、道、儒这些宗教门派,还是皇家贵族,都把楼阁看作是、和威严的象征。在修建的

众多楼阁中用于观景、赏景的楼阁很多,

也分布很广,南方有,北方也有,但是南方居多。这些楼阁一般临水而建,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景色秀美。所以,这些楼阁也是文人雅士们汇聚之所,许多文学名篇也因这些楼阁而诞生,而这些楼阁也因这些文章的流传而声名远

扬。当然比较有代表性的要数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了。

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大名楼之一,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现楼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址仍在蛇山头。主楼高49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表现出了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回廊,陈

列有关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五层为瞭望厅,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

黄鹤楼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面临汹涌浩荡的,相对古雅清俊晴川阁,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辽阔神州的锦绣山河也遥遥在望。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传至今的诗词、文赋、楹联、匾额、摩岩石刻和民间故事,使黄鹤楼成为山川与人文景观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楼。素来享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历史变迁

今天我们看到的黄鹤楼,是1984年

武汉市人民政府在它最后一次

黄鹤楼

被烧毁(清光绪十年黄鹤楼因附近民房失火殃及而被毁掉)的一百周 年之际重新修建的。她是一座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建筑,高51米, 仅次于滕王阁,明面上看为5层,实际上还有四个夹层,共为九层( 象征九五至尊)。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从原来的黄鹄矶移到了蛇山 的高观山上。 黄鹤楼是现代武汉市的标志和象征。

人文历史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东吴夺回荆

州之后(公元223年)。最初建楼的目的是东吴为了防御蜀汉的来犯,作为观察瞭望之用。历史上对于黄鹤楼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

一个姓辛的人家,在黄鹄矶上开了一个小酒馆,他心地善良,生意做得很好。一次酒家热情地招待了一个身着褴褛道袍的道士,并分文不收,而且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一天道士酒后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尔后两手一拍,墙上的黄鹤竟跳到桌旁翩翩起舞。道士对这个姓辛的酒家说,画只黄鹤替你们招揽生意,以报酒家的款待之情。从此以后,来此饮酒观鹤的人越来越多,一连十年酒店生意兴隆,顾客盈门。酒家也因此一天天地富裕起来。酒家为了感谢道士,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的阁楼。后来,为了纪念道士和黄鹤改称“黄鹤楼”。

黄鹤楼

黄鹤楼在历史上就是文人墨客汇聚的场

滕王阁

滕王阁

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的

滕王阁,自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建成之后,历经磨难。在建阁至今的1300多年中屡毁屡建,而每次重修,不但都能够再现古阁的风姿,而且规模也是越建越大。

1926年滕王阁最后一次被毁于北

洋军阀邓如琢手中。1983年10月1日正式开始了第29次滕王阁的重修工作,1989年落成。新阁共9层,高57.5米,是一座大型的仿宋建筑,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最高的楼阁。在阁的第六层东西两面,各挂着写有“滕王阁”三字的大匾,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字体;阁的三个明层四周,均建有平座栏杆,以供游人

远眺;在第五层的屏壁上,还镶嵌着铜制的《》碑;在滕王阁的门柱上,还有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滕王阁序》中的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人文历史

唐高宗永徽四年,唐太宗的

弟弟李元婴任洪州刺史时所建滕王阁的初期,也只是将此阁作为达官贵人们上元观灯、春日赏花、夏日纳凉、九重登高、冬日赏雪、阁中品茶、聚餐饮酒、听琴观画之场所。滕王阁修成22年之后,即唐上元二年(675年),著名青年文学家王勃应洪州都督阎伯屿之邀,登阁赴宴,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滕王阁从此名扬四海。唐代中丞御史王仲舒再次主持重修滕王阁完工后,还特邀了大文学家韩愈为此阁写下了古今佳作《新修滕王阁记》一文;大诗人白居易的《钟陵饯送》、杜牧的《怀钟陵旧游三

闻名,阁以序而著称。王勃作序后,唐代王绪写《》,王仲舒写《滕王阁记》,史书称之为“三王记滕阁”佳话。文学家韩愈也撰文述“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有“西江第一楼”之誉。1300多年来,滕王阁历经兴废28次,可谓惯看春花秋月,饱经雨雪风霜。

重修后的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

西,赣江之滨。步入阁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幅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

灵图》

,堪称双璧,第五层是凭栏骋目的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所以令人叹为观止。

风光特色

登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近

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错落有致,西侧赣江、抚江浩浩汇流,远处长天万里,西山横翠,南浦飞云,长桥卧波,令人心旷神怡。滕王阁始建于唐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今天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四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

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

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翘。楼前两侧左右与楼品字并列,有三醉亭和仙梅亭作为陪衬。

人文历史

唐代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

令张说遭贬,谪戍岳州(今岳阳市)。次年,张说便在鲁肃的

岳阳楼

阅军楼旧址上重建了一座楼阁,并

正式定名为岳阳楼。

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大臣滕子京受排挤,被贬岳州后,重修了岳阳楼。建成后,滕子京请当时的名臣、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中外广为传诵,亘古

不衰。岳阳楼也与范仲淹的这篇《岳阳楼记》一起声名远播。 故有湖南岳阳楼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说到这篇《岳阳楼记》还有一段故

事。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大厅中各镶嵌着一块用紫檀木雕刻的。但为什么一个楼里要放两块同样文章的碑刻呢?据说,《岳阳楼记》是清代乾隆年间大书法家张照的手笔,其书法、雕刻加之上乘的木质,堪称世间佳品。后来当地有一位擅长书法的县官,为了显示自己,想借岳阳楼和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而使自己能够名垂千史,便模仿了张照的笔迹,重抄写了一篇《岳阳楼记》,也刻在质地同样的木板上,就连字体的大小、形状也与张照的一模一样。但是刻字匠对县官的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心怀不满,而又不敢违抗,便将其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居”字的一撇故意刻得很细,使其与正常的字区分开。野心的县官把张照的

楼记》拆下来,换上自己的,然后将张照的手书放在船上试图运往别处,不料船行至洞庭湖中时,风浪大作,船翻于湖中,县官和张照手书的《岳阳楼记》碑刻均落入水中,野心县官被淹死。在以后洞庭湖的清淤中人们打捞上来了张照的,因其雕刻于很好的木质之上,张照的手书没有因水泡受到太大的损坏。由于县官和张照的两块《岳阳楼记》的笔迹太相似了,都可为书法之珍品,所以真假两块《岳阳楼记》的碑刻就同时挂在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了。

此外,杜甫等大文豪也曾写过有关

岳阳楼的千古名句,有《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岳阳楼是国家5A级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光特色

岳阳楼

看到的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惟

一的一个木质结构的建筑,从清朝时期重修后,历经百余年加之几十年的战乱而没有被毁。虽说楼的高度仅有19.72米,比滕王阁和黄鹤楼的规模小得多,但是这个屹立在洞庭湖边上的古代建筑,也可以说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惟一不是在建国后重新修建的,并且是保留完好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的楼阁。

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啄,金碧辉煌.远远而了,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中部以四根直径50厘米的楠木

大柱直贯楼顶,承载楼体的大部分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上岳阳楼,可观洞庭波涛,眺君山碧色,其景象之开阔,壮观,前人之述备矣

江南三大名楼

江南三大名楼指的是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

黄鹤楼,“天下江山第一楼”巍峨

耸立于武汉市武昌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国家AAAAA级景点,享有“天下绝景”之称。因唐朝诗人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千古绝句而名扬四海、万古流芳。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西门城头、

紧靠洞庭湖畔,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因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而著称于世。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市西北部沿

江路赣江东岸,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象征着中国五千年积淀的文化、艺术和传统。

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名楼简介

在我国古代,不管是佛、道、儒这些宗教门派,还是皇家贵族,都把楼阁看作是、和威严的象征。在修建的

众多楼阁中用于观景、赏景的楼阁很多,

也分布很广,南方有,北方也有,但是南方居多。这些楼阁一般临水而建,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景色秀美。所以,这些楼阁也是文人雅士们汇聚之所,许多文学名篇也因这些楼阁而诞生,而这些楼阁也因这些文章的流传而声名远

扬。当然比较有代表性的要数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了。

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大名楼之一,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现楼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址仍在蛇山头。主楼高49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表现出了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回廊,陈

列有关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五层为瞭望厅,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

黄鹤楼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面临汹涌浩荡的,相对古雅清俊晴川阁,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辽阔神州的锦绣山河也遥遥在望。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传至今的诗词、文赋、楹联、匾额、摩岩石刻和民间故事,使黄鹤楼成为山川与人文景观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楼。素来享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历史变迁

今天我们看到的黄鹤楼,是1984年

武汉市人民政府在它最后一次

黄鹤楼

被烧毁(清光绪十年黄鹤楼因附近民房失火殃及而被毁掉)的一百周 年之际重新修建的。她是一座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建筑,高51米, 仅次于滕王阁,明面上看为5层,实际上还有四个夹层,共为九层( 象征九五至尊)。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从原来的黄鹄矶移到了蛇山 的高观山上。 黄鹤楼是现代武汉市的标志和象征。

人文历史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东吴夺回荆

州之后(公元223年)。最初建楼的目的是东吴为了防御蜀汉的来犯,作为观察瞭望之用。历史上对于黄鹤楼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

一个姓辛的人家,在黄鹄矶上开了一个小酒馆,他心地善良,生意做得很好。一次酒家热情地招待了一个身着褴褛道袍的道士,并分文不收,而且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一天道士酒后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尔后两手一拍,墙上的黄鹤竟跳到桌旁翩翩起舞。道士对这个姓辛的酒家说,画只黄鹤替你们招揽生意,以报酒家的款待之情。从此以后,来此饮酒观鹤的人越来越多,一连十年酒店生意兴隆,顾客盈门。酒家也因此一天天地富裕起来。酒家为了感谢道士,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的阁楼。后来,为了纪念道士和黄鹤改称“黄鹤楼”。

黄鹤楼

黄鹤楼在历史上就是文人墨客汇聚的场

滕王阁

滕王阁

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的

滕王阁,自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建成之后,历经磨难。在建阁至今的1300多年中屡毁屡建,而每次重修,不但都能够再现古阁的风姿,而且规模也是越建越大。

1926年滕王阁最后一次被毁于北

洋军阀邓如琢手中。1983年10月1日正式开始了第29次滕王阁的重修工作,1989年落成。新阁共9层,高57.5米,是一座大型的仿宋建筑,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最高的楼阁。在阁的第六层东西两面,各挂着写有“滕王阁”三字的大匾,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字体;阁的三个明层四周,均建有平座栏杆,以供游人

远眺;在第五层的屏壁上,还镶嵌着铜制的《》碑;在滕王阁的门柱上,还有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滕王阁序》中的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人文历史

唐高宗永徽四年,唐太宗的

弟弟李元婴任洪州刺史时所建滕王阁的初期,也只是将此阁作为达官贵人们上元观灯、春日赏花、夏日纳凉、九重登高、冬日赏雪、阁中品茶、聚餐饮酒、听琴观画之场所。滕王阁修成22年之后,即唐上元二年(675年),著名青年文学家王勃应洪州都督阎伯屿之邀,登阁赴宴,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滕王阁从此名扬四海。唐代中丞御史王仲舒再次主持重修滕王阁完工后,还特邀了大文学家韩愈为此阁写下了古今佳作《新修滕王阁记》一文;大诗人白居易的《钟陵饯送》、杜牧的《怀钟陵旧游三

闻名,阁以序而著称。王勃作序后,唐代王绪写《》,王仲舒写《滕王阁记》,史书称之为“三王记滕阁”佳话。文学家韩愈也撰文述“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有“西江第一楼”之誉。1300多年来,滕王阁历经兴废28次,可谓惯看春花秋月,饱经雨雪风霜。

重修后的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

西,赣江之滨。步入阁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幅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

灵图》

,堪称双璧,第五层是凭栏骋目的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所以令人叹为观止。

风光特色

登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近

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错落有致,西侧赣江、抚江浩浩汇流,远处长天万里,西山横翠,南浦飞云,长桥卧波,令人心旷神怡。滕王阁始建于唐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今天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四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

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

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翘。楼前两侧左右与楼品字并列,有三醉亭和仙梅亭作为陪衬。

人文历史

唐代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

令张说遭贬,谪戍岳州(今岳阳市)。次年,张说便在鲁肃的

岳阳楼

阅军楼旧址上重建了一座楼阁,并

正式定名为岳阳楼。

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大臣滕子京受排挤,被贬岳州后,重修了岳阳楼。建成后,滕子京请当时的名臣、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中外广为传诵,亘古

不衰。岳阳楼也与范仲淹的这篇《岳阳楼记》一起声名远播。 故有湖南岳阳楼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说到这篇《岳阳楼记》还有一段故

事。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大厅中各镶嵌着一块用紫檀木雕刻的。但为什么一个楼里要放两块同样文章的碑刻呢?据说,《岳阳楼记》是清代乾隆年间大书法家张照的手笔,其书法、雕刻加之上乘的木质,堪称世间佳品。后来当地有一位擅长书法的县官,为了显示自己,想借岳阳楼和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而使自己能够名垂千史,便模仿了张照的笔迹,重抄写了一篇《岳阳楼记》,也刻在质地同样的木板上,就连字体的大小、形状也与张照的一模一样。但是刻字匠对县官的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心怀不满,而又不敢违抗,便将其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居”字的一撇故意刻得很细,使其与正常的字区分开。野心的县官把张照的

楼记》拆下来,换上自己的,然后将张照的手书放在船上试图运往别处,不料船行至洞庭湖中时,风浪大作,船翻于湖中,县官和张照手书的《岳阳楼记》碑刻均落入水中,野心县官被淹死。在以后洞庭湖的清淤中人们打捞上来了张照的,因其雕刻于很好的木质之上,张照的手书没有因水泡受到太大的损坏。由于县官和张照的两块《岳阳楼记》的笔迹太相似了,都可为书法之珍品,所以真假两块《岳阳楼记》的碑刻就同时挂在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了。

此外,杜甫等大文豪也曾写过有关

岳阳楼的千古名句,有《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岳阳楼是国家5A级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光特色

岳阳楼

看到的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惟

一的一个木质结构的建筑,从清朝时期重修后,历经百余年加之几十年的战乱而没有被毁。虽说楼的高度仅有19.72米,比滕王阁和黄鹤楼的规模小得多,但是这个屹立在洞庭湖边上的古代建筑,也可以说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惟一不是在建国后重新修建的,并且是保留完好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的楼阁。

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啄,金碧辉煌.远远而了,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中部以四根直径50厘米的楠木

大柱直贯楼顶,承载楼体的大部分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上岳阳楼,可观洞庭波涛,眺君山碧色,其景象之开阔,壮观,前人之述备矣


相关内容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 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专题一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10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简史,并掌握国号名称的由来,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帝王服饰.饮食.医疗.祭祀活动.国号 难点:帝王祭扫活动:大祀 中祀 群祀 ...

  •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三学案 2.2 中国名景欣赏
  • 2.2 中国名景欣赏 学案(湘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 1. 了解中国名山的种类及游览价值.2. 了解中国溶洞的分布情况.旅游价值及现状.3. 理解中国园林的南北差异.4掌握中国石窟的艺术价值及现状. 基础梳理 一.中国的名山 1.旅游价值:名山拥有本身的①________美.生态美和深厚的②____ ...

  • 五岳.五湖知识
  • 五岳.五湖的知识 五岳 中国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分别是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 ...

  • 全国有名寺庙
  •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名单 (共一百四十二座) 一.北京 1.广济寺相传创建于金代.现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 2.法源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修建.北京市内现存最古名刹.现为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 3.佛牙舍利塔原名"招仙塔".辽咸雍七年(1071)丞相耶律 ...

  • 2013安徽省省情及安徽历史名人
  • 安徽省省情 一.位置 面积 人口 安徽地处祖国东南,黄淮海大平原南部,近海沿江,是我国煤炭.钢铁.粮棉.油料与水产品的重要产区之一. 安徽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东经114度54分-119度37分,北纬29度41分-34度38分之间).周边与六个省相邻.北与山东(鲁),东与江苏(苏).浙江(浙), ...

  •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研究
  •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研究 第一章 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3. 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 ...

  • 中国旅游地理考试重点.
  • 中国旅游地理 一.名词解释 (1)中国古典园林: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品,是具有游览. 观赏兼起居理事功能的,一般包括山.石.池.溪.亭.台.楼.阁.堂.馆. 榭.轩.廊.桥.花.木.鸟.兽.虫.鱼等在内的综合建筑群. (2)借景:把园林以为或近或远的景物巧妙地组合到园林钟来,借以丰富园 ...

  • 2012年辽宁省导游考试复习提纲上
  • 2012年辽宁省导游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祝大家考试成功)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业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们最初有意识外出旅行是由产品或商品交换引起的,最早的旅游形式就是外出经商旅行. 近代旅游一般是指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 ...

  • 中国地理知识集锦
  • 地理集锦 1.四大名镇:汉口镇.朱仙镇.佛山镇.景德镇 2.江南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北固楼.滕王阁 3.四大米市:无锡.长沙.芜湖.九江 4.四大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岗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5.四大火炉:南京.武汉.成都.重庆 6.北京十三陵:泰陵.康陵.茂陵.裕陵.庆陵.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