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考试重点.

中国旅游地理

一、名词解释

(1)中国古典园林: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品,是具有游览、

观赏兼起居理事功能的,一般包括山、石、池、溪、亭、台、楼、阁、堂、馆、

榭、轩、廊、桥、花、木、鸟、兽、虫、鱼等在内的综合建筑群。

(2)借景:把园林以为或近或远的景物巧妙地组合到园林钟来,借以丰富园内

的观赏内容和景观层次,使园内园外的景色融为一体,变有限的空间为无限的艺

术世界。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

(3)添景:用于近景缺乏、前景简单的情况下,为求得主景或对景的丰富层次

感,通过园林小品、树木绿化等来补充点缀构图,使画面更加完美和谐。如北海

公园,隔水面取白塔,近景过于单调,以湖边垂柳添之。

(4)夹景:为突出和强化主要景物,常将视线两侧的平俗景观利用树丛、行数、

山石、建筑等加以隐蔽,形成了封闭狭长的视觉空间,置主要景物于空间端部,

两侧起隐蔽作用的前景成为夹景。

(5)抑景:通过一定的屏障性景物,抑制人们的视线或者引导视线方向的转变,

从而达到" 欲扬先抑,欲漏先藏”的效果。

(6)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

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7)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

相关的其它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

(8)地貌:即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它是地球内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9)海岸地貌:由波浪、潮汐、海流等海洋水动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主要海

蚀地貌类型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与海蚀柱、海蚀台。

(10)流水地貌是由于地表水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11)丹霞地貌是我国南方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貌。是地壳经过漫长的上

升运动,岩层节理变化,雨水河流的冲刷逐步形成的。 丹霞山、武夷山为典型

代表。

(12)风沙地貌:风对地表松散碎屑物的侵蚀、搬运、堆积所形成的地貌。如黄

土桥、黄土柱、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雅丹等。

(13)冰川地貌:冰川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及对侵蚀物的搬运、堆积形成的地貌。

如冰川U 形谷、冰川羊背石、冰蘑菇。

(14)构造地貌:地球内营力作用造成的地貌,主要造成大幅度的地貌单元。如

山脉、高原、盆地、海盆等。

(15)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

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石芽、溶沟、峰林、峰丛、孤峰、落水洞、干谷、盲谷、断头

河、天生桥、穿洞、钙华等。

地下喀斯特地貌:钟乳石、石笋、石柱、鹅管、石幔、石旗、石盾、边石、石葡

萄、穴珠石枝、石花等。

(16)河迹湖

①含义 :河迹湖系因河流改道遗留下来的旧河 道所形成的湖泊。

②分布 :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

③特点 :一般为淡水湖,湖形多呈弯月形,湖面水域开阔,湖周经济发达,文

化历史遗迹丰厚,旅游价值较高。

④典型湖泊 :洞庭湖、鄱阳湖等。

(17)构造湖

①含义 :构造湖系因地壳运动产生的断裂凹陷而形成的湖泊。

②特点 :一般湖水较深,湖岸平直,岸坡陡峻,湖形狭长。

③典型湖泊 :我国的滇池、洱海、抚仙湖。

(18)海迹湖

①含义 :海迹湖是古海湾封闭而成的湖泊。

②典型湖泊 :西湖、太湖等

(19)堰塞湖

①含义:山崩、火山熔岩、泥石流等堵塞河道而成,多分布于东北地区

②典型湖泊:镜泊湖、五大连池

(20)火山口湖

①含义:火山口湖系因火山喷发后遗留的火山口积水而成。

②特点:一般湖岸陡峭,湖水较深,湖泊外形近圆形

③典型湖泊:长白山天池。

(21)冰川湖

①含义:冰川湖是由冰川的刨蚀作用或冰碛作用形成的洼地积水而成

②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等地

③典型湖泊:新疆的喀纳斯湖

(22)风蚀湖

①含义:风蚀湖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风蚀作用形成的洼地积水而成

②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干旱、半干旱地区

(23)人工湖

①含义:人工湖是指水库和堰塘等 ,始于人为,除具有观赏功能外,还具有蓄

水、灌溉、发电、养殖等功能

②著名的人工湖:千岛湖、松花湖、三门峡水库、刘家峡水库等

(24)主题公园: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活动设置

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二、旅游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2、旅游者行为规律。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

4、旅游通道。

5、旅游资源评价。

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

7、旅游环境容量。

8、旅游区划。

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0、旅游规划。

三、中国的主要地貌单元(133445)

13:13座骨架山脉: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

山、横断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台湾山脉。

3:3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4大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4:4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5:5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闽浙丘陵、两广丘陵

四、五岳、四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

(一)五岳:

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

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

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中岳嵩山(海拔1491.7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郊)

(二)四大佛教名山

山西五台山(供奉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供奉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供奉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供奉地藏菩萨)

(三)四大道教名山

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与安徽齐云山

五、岩溶地貌发育的条件、原理及我国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有利条件

条件:岩石的可溶性、水的溶蚀性

原理:溶蚀过程、沉积过程(详见书本24页)

有利条件:

①分布有面积很广的厚度3000—6000M 的以石灰岩为主的海相碳酸盐层。

②雨量充沛,夏季暴雨常含有大量雷电硝酸,增加了雨水的酸性,增强了溶蚀能

力。

③全年无冰冻,水可以连续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

④植物生长茂盛,植物根部的机械作用和植物腐殖酸作用较强。

六、湖泊与泉水的分类法(按水质)

湖泊: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博斯腾湖) 咸水湖(青海湖、纳木错)

泉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为淡水泉 矿化度大于1克∕升为矿泉

七、中国五大名泉与三大瀑布

五大名泉:

天下第一泉——镇江金山中冷泉

天下第二泉——无锡惠泉

天下第三泉——杭州虎跑泉

天下第四泉——苏州虎丘观音泉

天下第五泉——扬州大明寺苑泉

三大瀑布:

贵州黄果树瀑布、藏东巴东瀑布群、黄河壶口瀑布(山西与陕西边界)

八、中国古都与古皇宫的建筑特征

(一)中国古皇宫的建筑特征

1.高度体现封建集权观念

(1) 等级森严:建筑形式、规模、颜色、装饰等都有皇家建筑特有的规定。

(2) 布局上体现封建帝王的唯我独尊,将帝王的至尊至上与群臣的附属关系在建

筑上体现出来。

(3) 建筑风格兼收并蓄,“移天缩地于君怀”

2.封建迷信色彩浓厚:雕龙刻凤;对应天象

3.建筑注重纵深效果,追求含蓄

4.穷奢极欲,尽其豪华

(二)中国古都的建筑特征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 形势险固,易守难攻 (2) 较平坦的地形条件

(3) 充足的水源 (4) 宜人的气候

(5) 水陆交通便利 (6) 富裕的经济基础。

(7) 居中而应四方。

北京:北:军都山 西北:燕山 西:太行山

西安:南:秦岭 北:渭河 居于“八水绕长安”的关中平原的中心

开封:水陆交通便利,以兵为险

南京:“龙盘虎踞”

2、周密的都城建设:

(1)城墙(2)护城河(3)吊桥(4)钟鼓(5)社稷坛(6)太庙

3、方正的城市布局:“棋盘式”布局:

通街为经 小巷为络 经络分明 各有尺寸 左右对称 井然有序

九、中国主要朝代帝陵的陵址及西汉、唐、明三代帝陵的特点

1、汉陵

茂陵(汉武帝刘砌) 平陵(昭帝刘弗陵) 延陵(成帝刘骜)

康陵(平帝刘衎) 渭陵(元帝刘奭) 义陵(衰帝刘欣)

安陵(惠帝刘盈) 长陵(高祖刘邦) 阳陵(景帝刘启)

汉陵特点:

(1) 皇帝从继位第二年开始修陵。

(2)将全国赋税收入的1/3用于修陵。

(3)规制 :占地1顷,高12丈,为覆斗状堆土。

(4)殉葬品极丰。

(5)前七帝有陵邑制。

2、唐陵

昭宗李晔 温陵 河南洛阳

哀宗李拀 和陵 山东荷泽

关中十八陵:

乾 县:乾陵(高宗李治与武后)、靖陵(僖宗李儇)

礼泉县:昭陵(太宗李世民)、建陵(肃宗李亨)

泾阳县:崇陵(德宗李适)、贞陵(宣宗李忱)

三原县:献陵(高祖李渊)、庄陵(敬宗李湛)、端陵(武宗李炎)

富平县:定陵(中宗李显)、元陵(代宗李豫)、丰陵(顺宗李诵)、

章陵(文宗李昂)、简陵(懿宗李凗 )

蒲城县:桥陵(睿宗李旦)、泰陵(玄宗李隆基)、景陵(宪宗李纯)、

光陵(穆宗李恒)

唐陵特点:

(1)因山为陵(2)功臣陪葬制

3、宋陵

永安陵(太祖之父赵宏殷) 永昌陵(太祖赵匡胤)

永熙陵(太宗赵光义) 永定陵(真宗赵恒)

永昭陵(仁宗赵祯) 永厚陵(英宗赵曙)

永裕陵(神宗赵顼) 永泰陵(哲宗赵煦)

宋陵特点:

(1)皇帝生前不修,死后限七个月修成,规模不大。

(2)陵墓大小有定制:覆斗形,边长50米(帝)、15米(后)

(3)石象生的数目一致:58(帝)、34(后)

(4)陵区集中,规制统一。

4、明陵:

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

北京昌平县:十三陵:

长陵(成祖朱棣) 献陵(仁宗高炽)

景陵(宣宗瞻基) 裕陵(英宗祁镇)

茂陵(宪宗见深) 泰陵(孝宗祐樘)

康陵(武宗厚照) 永陵(世宗厚熜)

昭陵(穆宗载垕) 定陵(神宗翊钧)

庆陵(光宗常洛) 德陵(熹宗由校)

思陵(思宗由检)

明陵特点:

(1)严格的陵址选择

(2)周密的陵园布局和奢侈的陵墓建设

(3)严密的防卫措施

清陵:

1、“盛京三陵”

(1)永陵 辽宁新宾县的启运山 努尔哈赤的祖陵。

(2)福陵 沈阳东郊的天柱山 努尔哈赤与皇后的合葬陵。

(3)昭陵 沈阳北郊的隆业山 皇太极与皇后的合葬陵

2、清东陵(河北遵化县的马兰峪西的昌瑞山):

孝陵(世祖顺治) 景陵(圣祖康熙)

裕陵(高宗乾隆) 定陵(文宗咸丰) 惠陵(穆宗同治)

四座后陵: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 孝惠章皇后的孝东陵

孝贞显皇后(慈安)的普祥峪定东陵

孝钦显皇后(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

3、清西陵(河北易县的永宁山)

泰 陵(世宗雍正) 昌陵(仁宗嘉庆)

慕 陵(宣宗道光) 崇陵(德宗光绪)

十、长城、京汉大运河概况

1、长城的发展历程:

(1)先秦时期的长城,包括下列两类:

第一类:为防止外患(匈奴)入侵而修:

燕北长城(平壤 张家口) 赵北长城(张家口 河套)

魏西长城(渭南华县 内蒙古包头) 秦长城

第二类:中原各国相互防御而修建的长城(现已大部份无存)

齐长城 燕南长城 赵南长城 魏南长城

(2)秦长城

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

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

(3)汉长城(西汉)

东部同秦长城,西部沿丝绸之路以北修至罗布泊(西汉沿丝绸之路开辟四郡:武

威、张掖、酒泉、敦煌)

(4)明长城

修建技术高超,砖石构成。(山海关 嘉峪关)

2、明长城与秦长城的区别

(1)秦长城是用夯土法修筑的,明长城东半部是用条石和青砖砌筑的,西半部

仍是用夯土法建造的。

(2)秦长城的总体位置偏北,明长城的位置较秦长城靠南。

(3)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4)秦修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匈奴南下;明修长城主要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

侵扰。

(5)秦长城是在战国时期各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明长城在历代长城的基础

上修建的。

3、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过程

(1)先秦时期分段开凿的运河:

前506年,吴国为攻打楚国,开凿了胥溪(太湖 芜湖)

前486年,吴国为攻打齐国,开凿了邗沟(扬州 淮安)

(2)隋、唐、宋以中原为枢纽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2700公里)

(3)元、明、清纵南北的大运河(1794公里)

必要性:往首都北京运送粮草 可能性:水利科学的发展(郭守敬)

4、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1)政治军事方面:扩张势力,巩固政权

(2)经济方面:

①漕运:唐玄宗:400多万石/年 宋仁宗:800多万石/年

②人口南移:隋炀帝时江南人口 12.1万户

唐天宝年间江南人口 69万户

③城市发展:苏州、杭州、扬州、镇江、淮安、济宁。

5、京杭大运河概况(123456)

一个中心:洛阳

两个端点:北京、杭州

三百万劳力

四段运河(从北到南):

(1)永济渠 (2)通济渠 (3)邗沟 (4)江南河

五大水系:沟通黄、淮、海、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六个省级行政单位:贯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和京、津两个直辖市。

十一、中国三大古名桥概况

(1)河北赵县安济桥:隋 公元595——605年 世界首创:石拱桥

(2)福建泉州洛阳桥:北宋 公元1053——1059年 世界首创:筏形桥基

(3)广东潮州广济桥:南宋 公元1226年 世界首创:活动桥梁

十二、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概况

1、秦以前(起源):园林的最初的形式是囿。

囿是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筑台而成的一种游憩生活境域,供天子、诸侯狩猎

游乐。如周文王“灵囿”。

特点

(1)具有原始古朴的气息及浓烈的自然野趣

(2)以天然存在的自然资源为造园条件

(3)人工成分很少

2、秦汉时期(奠基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园林与宫室合在一起的宫

苑,“一池三山”为代表的布局初步形成。

特点:

(1)人工成分增加

(2)迷信神仙思想较浓

(3)私家园林开始出现

如: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上林苑

3、魏晋南北朝(转折期):园林重新返回自然。

特点:

(1)自然古朴、淡泊宁静。

(2)受山水画影响。

4、隋唐(繁盛时期):

(1)皇家园林复兴。隋:西苑;唐:长安城;——将模写山水推向顶峰

(2)风景游览地开始形成:杭州西湖。效法自然,学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3)私家园林兴盛:写意山水得到发展。如唐朝白居易的庐山草堂

5、两宋

两宋时期是我国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

特点:

(1)私家园林展现高雅之风

(2)湖石开始应用于园林之中。

6、明清:

园林艺术成就达到顶峰

特点:

(1)皇家园林规模庞大

(2)私家园林空前发展

(3)园林创作理论化

计成《园冶》和文震亨《长物治》对造园艺术具有指导性作用

十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

(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十四、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构筑手法

(1)抑景(2)添景(3)夹景(4)借景

十五、中国三大园林派别概况

①北方园林

特点: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首郡所在,所以建筑

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代表:颐和园、避暑山庄。

②南方园林

特点: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毕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扬州为代表。

代表:拙政园、留园。

③岭南园林

特点: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江南都好。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岭南园林集中在广东地区。

代表: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

十六、南方古典名园荟萃苏州的原因

1.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山清水秀,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人间天堂”。官僚地主、文人富商聚居 社会经济文化发达。

2.造园条件得天独厚

(1)造园材料丰富:湖石、花岗岩、石英岩

(2)造园地址优越:水乡,得水容易,水热条件好。

(3)模山范水具备:街河并行,桥路相接,水港小桥,枕河人家(东方威尼斯)。

3.造园名家辈出:

宋:朱冲、朱勔 父子 元:天如和尚——狮子林

明:计成《园治》 清:张涟、张然父子。

十七、旅游区的界定和特征

旅游区:一般所指的旅游区,是综合性的旅游区,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旅游区的特性:

1、系统性 2、地域性 3、层次性 4、优化性

十八、旅游区划的意义

1、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实地工作和综合分析,找出比较合理的旅游区界线;

2、确定各旅游区的性质、特征和地位,指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

3、分析确定区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十九、旅游区划的原则

1、综合性和整体性原则 2、相似性原则 3、主导因素原则 4、完整性原则

5、旅游中心地和交通便捷性原则 6、区域社会经济原则

二十、中国旅游区划方案(对比郭来喜及阎守邕的中国旅游区划方案) 详见百度文库《旅游地理 旅游区划 郭长喜和阎守邕的区划方案》

二十一、北京主要皇家工程建筑概况与“燕京八景”

详见课本113——115页

燕京八景: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乾隆版)

二十二、承德市的诞生原因及城市特点(清)

(一)诞生原因——避暑山庄的修建

300年前,是个小村落(热河上营)

①山庄建成后,对清帝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清帝每年5月—9月,到避暑山庄居住。

②随着山庄这个重要的政治中心的形成,在这里设立行政和军事驻防机构也势在必行。

③封建统治者在山庄内外的聚居对充分供应各种生活消费品提出了迫要求。 ④大批劳动群众也在这里定居下来。

(二)承德市的城市特点

①政治中心:由于一年中有5个月清帝生活于此,承德成为仅次于北京的政治中心。

②高消费城市

③多皇家建筑:占老市区1/2,且规模大。

④贫富悬殊:皇帝(最富)——贫民(最穷)

⑤多民族聚居地:满、汉、蒙古、藏、维吾尔族等。

二十三、木兰围场的设立目的

木兰围场优越的先天地理环境使清帝选中这里为皇家狩猎场。

二十四、外八庙的名称及共同建筑特征

(1)名称

罗汉堂(大部分已毁)、广安寺(大部分已毁)、殊象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

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佑寺(大部分已毁)、广缘寺

(2)建筑特征

①多数寺院建筑依山建造,在布局上运用了一些特殊手法。例如将轴线对称式和自由式布局结合在一起,巧妙利用地形来解决平面高差问题

②采用多层楼阁建筑

③建筑雄伟,规模宏大

二十五、西藏的独特自然条件

1、高

(1)平均海拔4000米,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是全世界最高的高原。

(2)高原上分布着众多的高山

昆 仑 山:平均海拔5000-7000米

阿尔金山:平均海拔3500-4000米

祁 连 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唐古拉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

冈底斯山:平均海拔5000-6000米

念青唐古拉山:平均海拔5000-6000米

喜马拉雅山:全长240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高峰林立,超过7000米以上高峰四十多座,8000米以上高峰十座。

喀喇昆仑山:平均海拔6000米,超过8000米以上四座。

(3)高原上有高原

即藏北高原,长约2000公里,宽700公里,位昆仑山与冈底斯山之间,平均海拔4500-5000米,高原形态完整。

2、大

青藏高原东西长2700公里,南北宽1400公里,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以上。

3、新:地质构造新,地热资源丰富

4、多湖:是世界湖面最高,湖泊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为“千湖高原”,湖泊总面积达31000平方公里,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以上。

5、气候独特

(1)空气稀薄,气温低、含氧量少。

(2)光照充足,辐射量大

(3)气温低,温度年变化小,日变化大。

(4)雨量集中在夏秋季(97%),多夜雨(80%)

二十六、西藏简史

1、公元七世纪之前,处于分裂状态。

2、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全藏。

3、公元641年,松赞干布与唐文成公主联婚

4、清朝政府的正式册封

1653年,清政府正式册封达赖喇嘛,做为前藏以拉萨为中心的政教合一的最高统治者;1731年,正式册封班禅额尔德尼,作为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的政教合一的首教。

5、1951年5月23日,和平解放。

二十七、西藏大活佛转世的传统做法

(1)成立以扎什伦布寺活佛、高僧为主的寻访班子

(2)按照宗教仪轨和程序进行转世灵童的寻访

(3)把参加掣签的候选儿童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4)由中央政府派员主持举行" 金瓶掣签"

(5)把认定的灵童报请中央政府正式批准继位

(6)由中央政府派员主持举行转世灵童坐床典礼

二十八、台湾的自然地理概况

1、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

中国第一大岛,面积35759平方公里:北联海坛、马祖、大陈以至舟山群岛,南接东山、海南岛以及南海诸岛,成为我国东南各省的天然海上屏障。清朝名臣蓝鼎元早就指出:台湾虽绝岛,半壁为藩蓠;台安一方乐,台动天下疑。 台湾海峡 长:300公里

宽(平均):200公里,其中平潭一新竹:130公里 深:50-100米

2、地形、气候、河流

台湾岛的走向、山脉走向、地质构造线三者完全一致,都是北北东走向。平原约占全岛面积的1/3,山地占2/3,台湾山脉集中公布在岛的中东部,以中央山脉为骨干,自东向西有台东、中央、玉山、阿里四列主要平行山脉。三千米以上山峰有62座,其中玉山高3997米(以前多认为3950米),为我国东部最高山峰。 台湾气候为亚热带—热带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约2000mm ,一般地区年均温20-25℃。

山高坡陡,距海较近,河流多独流入海,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全长186公里。

3、著名物产

(1)三大果品:香蕉、菠萝、柑桔

(2)甘庶与蔗糖

(3)樟树与樟脑

(4)蝴蝶与蝴蝶画

二十九、台湾简史

1、三国东吴黄龙三年(公元230年)孙权遣卫温、诸葛直率军万人巡夷洲

2、隋大业三年(公无607年),隋炀帝遣朱宽、何蛮考察流求。

3、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到三十一年间(1292-1294年间),元政府在澎湖岛上设“澎湖巡检司”,归泉州府同安县辖,这是大陆政权在台湾省设立行政机构之始。

4、明崇祯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台湾,直至南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十八年为荷兰殖民主义者统治时期。

5、公元1661-1683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历经子郑经、孙郑克土爽,前后郑氏政权二十三年。

6、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奉诏攻台,郑克土爽,奉表归降,此后为台湾两个世纪的和平发展期。

7、1894—1945年,五十一年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将台、澎、割让给日本,为暗无天日的日本统治期。

8、1945年9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将台湾及其所属岛屿全部归还中国。

9、1949年至今,由于人为因素,台湾与大陆分离已61年。

三十、台湾八景(1951年评)

玉山积雪 阿里云海 清水断崖 双潭秋月

鲁阁幽峡 大屯春色 安平夕照 澎湖渔火

三十一、主题公园的特点与类型

(一)特点

1、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

2、被动游憩形式;

3、投入高,占地规模大;

4、高门票,高消费。

(二)类型

①微缩景观类 (深圳锦绣中华)

②民俗景观、仿古建筑类(珠海圆明新园、广州世界大观)

③影视城类 (威海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城)

④动物景观类 (青岛海底世界、深圳野生动物园)

⑤主题游乐园 (深圳欢乐谷、苏州乐园)

三十二、迪士尼当时落户香港的原因

①迪士尼的中国梦

②经营环境优越

③土地价格低廉,稳赚不赔

④交通设施发达

⑤兼容并蓄的开放文化

中国旅游地理

一、名词解释

(1)中国古典园林: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品,是具有游览、

观赏兼起居理事功能的,一般包括山、石、池、溪、亭、台、楼、阁、堂、馆、

榭、轩、廊、桥、花、木、鸟、兽、虫、鱼等在内的综合建筑群。

(2)借景:把园林以为或近或远的景物巧妙地组合到园林钟来,借以丰富园内

的观赏内容和景观层次,使园内园外的景色融为一体,变有限的空间为无限的艺

术世界。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

(3)添景:用于近景缺乏、前景简单的情况下,为求得主景或对景的丰富层次

感,通过园林小品、树木绿化等来补充点缀构图,使画面更加完美和谐。如北海

公园,隔水面取白塔,近景过于单调,以湖边垂柳添之。

(4)夹景:为突出和强化主要景物,常将视线两侧的平俗景观利用树丛、行数、

山石、建筑等加以隐蔽,形成了封闭狭长的视觉空间,置主要景物于空间端部,

两侧起隐蔽作用的前景成为夹景。

(5)抑景:通过一定的屏障性景物,抑制人们的视线或者引导视线方向的转变,

从而达到" 欲扬先抑,欲漏先藏”的效果。

(6)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

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7)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

相关的其它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

(8)地貌:即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它是地球内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9)海岸地貌:由波浪、潮汐、海流等海洋水动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主要海

蚀地貌类型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与海蚀柱、海蚀台。

(10)流水地貌是由于地表水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11)丹霞地貌是我国南方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貌。是地壳经过漫长的上

升运动,岩层节理变化,雨水河流的冲刷逐步形成的。 丹霞山、武夷山为典型

代表。

(12)风沙地貌:风对地表松散碎屑物的侵蚀、搬运、堆积所形成的地貌。如黄

土桥、黄土柱、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雅丹等。

(13)冰川地貌:冰川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及对侵蚀物的搬运、堆积形成的地貌。

如冰川U 形谷、冰川羊背石、冰蘑菇。

(14)构造地貌:地球内营力作用造成的地貌,主要造成大幅度的地貌单元。如

山脉、高原、盆地、海盆等。

(15)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

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石芽、溶沟、峰林、峰丛、孤峰、落水洞、干谷、盲谷、断头

河、天生桥、穿洞、钙华等。

地下喀斯特地貌:钟乳石、石笋、石柱、鹅管、石幔、石旗、石盾、边石、石葡

萄、穴珠石枝、石花等。

(16)河迹湖

①含义 :河迹湖系因河流改道遗留下来的旧河 道所形成的湖泊。

②分布 :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

③特点 :一般为淡水湖,湖形多呈弯月形,湖面水域开阔,湖周经济发达,文

化历史遗迹丰厚,旅游价值较高。

④典型湖泊 :洞庭湖、鄱阳湖等。

(17)构造湖

①含义 :构造湖系因地壳运动产生的断裂凹陷而形成的湖泊。

②特点 :一般湖水较深,湖岸平直,岸坡陡峻,湖形狭长。

③典型湖泊 :我国的滇池、洱海、抚仙湖。

(18)海迹湖

①含义 :海迹湖是古海湾封闭而成的湖泊。

②典型湖泊 :西湖、太湖等

(19)堰塞湖

①含义:山崩、火山熔岩、泥石流等堵塞河道而成,多分布于东北地区

②典型湖泊:镜泊湖、五大连池

(20)火山口湖

①含义:火山口湖系因火山喷发后遗留的火山口积水而成。

②特点:一般湖岸陡峭,湖水较深,湖泊外形近圆形

③典型湖泊:长白山天池。

(21)冰川湖

①含义:冰川湖是由冰川的刨蚀作用或冰碛作用形成的洼地积水而成

②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等地

③典型湖泊:新疆的喀纳斯湖

(22)风蚀湖

①含义:风蚀湖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风蚀作用形成的洼地积水而成

②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干旱、半干旱地区

(23)人工湖

①含义:人工湖是指水库和堰塘等 ,始于人为,除具有观赏功能外,还具有蓄

水、灌溉、发电、养殖等功能

②著名的人工湖:千岛湖、松花湖、三门峡水库、刘家峡水库等

(24)主题公园: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活动设置

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二、旅游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2、旅游者行为规律。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

4、旅游通道。

5、旅游资源评价。

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

7、旅游环境容量。

8、旅游区划。

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0、旅游规划。

三、中国的主要地貌单元(133445)

13:13座骨架山脉: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

山、横断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台湾山脉。

3:3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4大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4:4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5:5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闽浙丘陵、两广丘陵

四、五岳、四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

(一)五岳:

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

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

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中岳嵩山(海拔1491.7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郊)

(二)四大佛教名山

山西五台山(供奉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供奉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供奉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供奉地藏菩萨)

(三)四大道教名山

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与安徽齐云山

五、岩溶地貌发育的条件、原理及我国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有利条件

条件:岩石的可溶性、水的溶蚀性

原理:溶蚀过程、沉积过程(详见书本24页)

有利条件:

①分布有面积很广的厚度3000—6000M 的以石灰岩为主的海相碳酸盐层。

②雨量充沛,夏季暴雨常含有大量雷电硝酸,增加了雨水的酸性,增强了溶蚀能

力。

③全年无冰冻,水可以连续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

④植物生长茂盛,植物根部的机械作用和植物腐殖酸作用较强。

六、湖泊与泉水的分类法(按水质)

湖泊: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博斯腾湖) 咸水湖(青海湖、纳木错)

泉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为淡水泉 矿化度大于1克∕升为矿泉

七、中国五大名泉与三大瀑布

五大名泉:

天下第一泉——镇江金山中冷泉

天下第二泉——无锡惠泉

天下第三泉——杭州虎跑泉

天下第四泉——苏州虎丘观音泉

天下第五泉——扬州大明寺苑泉

三大瀑布:

贵州黄果树瀑布、藏东巴东瀑布群、黄河壶口瀑布(山西与陕西边界)

八、中国古都与古皇宫的建筑特征

(一)中国古皇宫的建筑特征

1.高度体现封建集权观念

(1) 等级森严:建筑形式、规模、颜色、装饰等都有皇家建筑特有的规定。

(2) 布局上体现封建帝王的唯我独尊,将帝王的至尊至上与群臣的附属关系在建

筑上体现出来。

(3) 建筑风格兼收并蓄,“移天缩地于君怀”

2.封建迷信色彩浓厚:雕龙刻凤;对应天象

3.建筑注重纵深效果,追求含蓄

4.穷奢极欲,尽其豪华

(二)中国古都的建筑特征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 形势险固,易守难攻 (2) 较平坦的地形条件

(3) 充足的水源 (4) 宜人的气候

(5) 水陆交通便利 (6) 富裕的经济基础。

(7) 居中而应四方。

北京:北:军都山 西北:燕山 西:太行山

西安:南:秦岭 北:渭河 居于“八水绕长安”的关中平原的中心

开封:水陆交通便利,以兵为险

南京:“龙盘虎踞”

2、周密的都城建设:

(1)城墙(2)护城河(3)吊桥(4)钟鼓(5)社稷坛(6)太庙

3、方正的城市布局:“棋盘式”布局:

通街为经 小巷为络 经络分明 各有尺寸 左右对称 井然有序

九、中国主要朝代帝陵的陵址及西汉、唐、明三代帝陵的特点

1、汉陵

茂陵(汉武帝刘砌) 平陵(昭帝刘弗陵) 延陵(成帝刘骜)

康陵(平帝刘衎) 渭陵(元帝刘奭) 义陵(衰帝刘欣)

安陵(惠帝刘盈) 长陵(高祖刘邦) 阳陵(景帝刘启)

汉陵特点:

(1) 皇帝从继位第二年开始修陵。

(2)将全国赋税收入的1/3用于修陵。

(3)规制 :占地1顷,高12丈,为覆斗状堆土。

(4)殉葬品极丰。

(5)前七帝有陵邑制。

2、唐陵

昭宗李晔 温陵 河南洛阳

哀宗李拀 和陵 山东荷泽

关中十八陵:

乾 县:乾陵(高宗李治与武后)、靖陵(僖宗李儇)

礼泉县:昭陵(太宗李世民)、建陵(肃宗李亨)

泾阳县:崇陵(德宗李适)、贞陵(宣宗李忱)

三原县:献陵(高祖李渊)、庄陵(敬宗李湛)、端陵(武宗李炎)

富平县:定陵(中宗李显)、元陵(代宗李豫)、丰陵(顺宗李诵)、

章陵(文宗李昂)、简陵(懿宗李凗 )

蒲城县:桥陵(睿宗李旦)、泰陵(玄宗李隆基)、景陵(宪宗李纯)、

光陵(穆宗李恒)

唐陵特点:

(1)因山为陵(2)功臣陪葬制

3、宋陵

永安陵(太祖之父赵宏殷) 永昌陵(太祖赵匡胤)

永熙陵(太宗赵光义) 永定陵(真宗赵恒)

永昭陵(仁宗赵祯) 永厚陵(英宗赵曙)

永裕陵(神宗赵顼) 永泰陵(哲宗赵煦)

宋陵特点:

(1)皇帝生前不修,死后限七个月修成,规模不大。

(2)陵墓大小有定制:覆斗形,边长50米(帝)、15米(后)

(3)石象生的数目一致:58(帝)、34(后)

(4)陵区集中,规制统一。

4、明陵:

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

北京昌平县:十三陵:

长陵(成祖朱棣) 献陵(仁宗高炽)

景陵(宣宗瞻基) 裕陵(英宗祁镇)

茂陵(宪宗见深) 泰陵(孝宗祐樘)

康陵(武宗厚照) 永陵(世宗厚熜)

昭陵(穆宗载垕) 定陵(神宗翊钧)

庆陵(光宗常洛) 德陵(熹宗由校)

思陵(思宗由检)

明陵特点:

(1)严格的陵址选择

(2)周密的陵园布局和奢侈的陵墓建设

(3)严密的防卫措施

清陵:

1、“盛京三陵”

(1)永陵 辽宁新宾县的启运山 努尔哈赤的祖陵。

(2)福陵 沈阳东郊的天柱山 努尔哈赤与皇后的合葬陵。

(3)昭陵 沈阳北郊的隆业山 皇太极与皇后的合葬陵

2、清东陵(河北遵化县的马兰峪西的昌瑞山):

孝陵(世祖顺治) 景陵(圣祖康熙)

裕陵(高宗乾隆) 定陵(文宗咸丰) 惠陵(穆宗同治)

四座后陵: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 孝惠章皇后的孝东陵

孝贞显皇后(慈安)的普祥峪定东陵

孝钦显皇后(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

3、清西陵(河北易县的永宁山)

泰 陵(世宗雍正) 昌陵(仁宗嘉庆)

慕 陵(宣宗道光) 崇陵(德宗光绪)

十、长城、京汉大运河概况

1、长城的发展历程:

(1)先秦时期的长城,包括下列两类:

第一类:为防止外患(匈奴)入侵而修:

燕北长城(平壤 张家口) 赵北长城(张家口 河套)

魏西长城(渭南华县 内蒙古包头) 秦长城

第二类:中原各国相互防御而修建的长城(现已大部份无存)

齐长城 燕南长城 赵南长城 魏南长城

(2)秦长城

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

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

(3)汉长城(西汉)

东部同秦长城,西部沿丝绸之路以北修至罗布泊(西汉沿丝绸之路开辟四郡:武

威、张掖、酒泉、敦煌)

(4)明长城

修建技术高超,砖石构成。(山海关 嘉峪关)

2、明长城与秦长城的区别

(1)秦长城是用夯土法修筑的,明长城东半部是用条石和青砖砌筑的,西半部

仍是用夯土法建造的。

(2)秦长城的总体位置偏北,明长城的位置较秦长城靠南。

(3)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4)秦修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匈奴南下;明修长城主要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

侵扰。

(5)秦长城是在战国时期各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明长城在历代长城的基础

上修建的。

3、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过程

(1)先秦时期分段开凿的运河:

前506年,吴国为攻打楚国,开凿了胥溪(太湖 芜湖)

前486年,吴国为攻打齐国,开凿了邗沟(扬州 淮安)

(2)隋、唐、宋以中原为枢纽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2700公里)

(3)元、明、清纵南北的大运河(1794公里)

必要性:往首都北京运送粮草 可能性:水利科学的发展(郭守敬)

4、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1)政治军事方面:扩张势力,巩固政权

(2)经济方面:

①漕运:唐玄宗:400多万石/年 宋仁宗:800多万石/年

②人口南移:隋炀帝时江南人口 12.1万户

唐天宝年间江南人口 69万户

③城市发展:苏州、杭州、扬州、镇江、淮安、济宁。

5、京杭大运河概况(123456)

一个中心:洛阳

两个端点:北京、杭州

三百万劳力

四段运河(从北到南):

(1)永济渠 (2)通济渠 (3)邗沟 (4)江南河

五大水系:沟通黄、淮、海、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六个省级行政单位:贯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和京、津两个直辖市。

十一、中国三大古名桥概况

(1)河北赵县安济桥:隋 公元595——605年 世界首创:石拱桥

(2)福建泉州洛阳桥:北宋 公元1053——1059年 世界首创:筏形桥基

(3)广东潮州广济桥:南宋 公元1226年 世界首创:活动桥梁

十二、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概况

1、秦以前(起源):园林的最初的形式是囿。

囿是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筑台而成的一种游憩生活境域,供天子、诸侯狩猎

游乐。如周文王“灵囿”。

特点

(1)具有原始古朴的气息及浓烈的自然野趣

(2)以天然存在的自然资源为造园条件

(3)人工成分很少

2、秦汉时期(奠基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园林与宫室合在一起的宫

苑,“一池三山”为代表的布局初步形成。

特点:

(1)人工成分增加

(2)迷信神仙思想较浓

(3)私家园林开始出现

如: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上林苑

3、魏晋南北朝(转折期):园林重新返回自然。

特点:

(1)自然古朴、淡泊宁静。

(2)受山水画影响。

4、隋唐(繁盛时期):

(1)皇家园林复兴。隋:西苑;唐:长安城;——将模写山水推向顶峰

(2)风景游览地开始形成:杭州西湖。效法自然,学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3)私家园林兴盛:写意山水得到发展。如唐朝白居易的庐山草堂

5、两宋

两宋时期是我国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

特点:

(1)私家园林展现高雅之风

(2)湖石开始应用于园林之中。

6、明清:

园林艺术成就达到顶峰

特点:

(1)皇家园林规模庞大

(2)私家园林空前发展

(3)园林创作理论化

计成《园冶》和文震亨《长物治》对造园艺术具有指导性作用

十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

(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十四、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构筑手法

(1)抑景(2)添景(3)夹景(4)借景

十五、中国三大园林派别概况

①北方园林

特点: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首郡所在,所以建筑

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代表:颐和园、避暑山庄。

②南方园林

特点: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毕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扬州为代表。

代表:拙政园、留园。

③岭南园林

特点: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江南都好。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岭南园林集中在广东地区。

代表: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

十六、南方古典名园荟萃苏州的原因

1.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山清水秀,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人间天堂”。官僚地主、文人富商聚居 社会经济文化发达。

2.造园条件得天独厚

(1)造园材料丰富:湖石、花岗岩、石英岩

(2)造园地址优越:水乡,得水容易,水热条件好。

(3)模山范水具备:街河并行,桥路相接,水港小桥,枕河人家(东方威尼斯)。

3.造园名家辈出:

宋:朱冲、朱勔 父子 元:天如和尚——狮子林

明:计成《园治》 清:张涟、张然父子。

十七、旅游区的界定和特征

旅游区:一般所指的旅游区,是综合性的旅游区,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旅游区的特性:

1、系统性 2、地域性 3、层次性 4、优化性

十八、旅游区划的意义

1、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实地工作和综合分析,找出比较合理的旅游区界线;

2、确定各旅游区的性质、特征和地位,指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

3、分析确定区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十九、旅游区划的原则

1、综合性和整体性原则 2、相似性原则 3、主导因素原则 4、完整性原则

5、旅游中心地和交通便捷性原则 6、区域社会经济原则

二十、中国旅游区划方案(对比郭来喜及阎守邕的中国旅游区划方案) 详见百度文库《旅游地理 旅游区划 郭长喜和阎守邕的区划方案》

二十一、北京主要皇家工程建筑概况与“燕京八景”

详见课本113——115页

燕京八景: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乾隆版)

二十二、承德市的诞生原因及城市特点(清)

(一)诞生原因——避暑山庄的修建

300年前,是个小村落(热河上营)

①山庄建成后,对清帝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清帝每年5月—9月,到避暑山庄居住。

②随着山庄这个重要的政治中心的形成,在这里设立行政和军事驻防机构也势在必行。

③封建统治者在山庄内外的聚居对充分供应各种生活消费品提出了迫要求。 ④大批劳动群众也在这里定居下来。

(二)承德市的城市特点

①政治中心:由于一年中有5个月清帝生活于此,承德成为仅次于北京的政治中心。

②高消费城市

③多皇家建筑:占老市区1/2,且规模大。

④贫富悬殊:皇帝(最富)——贫民(最穷)

⑤多民族聚居地:满、汉、蒙古、藏、维吾尔族等。

二十三、木兰围场的设立目的

木兰围场优越的先天地理环境使清帝选中这里为皇家狩猎场。

二十四、外八庙的名称及共同建筑特征

(1)名称

罗汉堂(大部分已毁)、广安寺(大部分已毁)、殊象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

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佑寺(大部分已毁)、广缘寺

(2)建筑特征

①多数寺院建筑依山建造,在布局上运用了一些特殊手法。例如将轴线对称式和自由式布局结合在一起,巧妙利用地形来解决平面高差问题

②采用多层楼阁建筑

③建筑雄伟,规模宏大

二十五、西藏的独特自然条件

1、高

(1)平均海拔4000米,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是全世界最高的高原。

(2)高原上分布着众多的高山

昆 仑 山:平均海拔5000-7000米

阿尔金山:平均海拔3500-4000米

祁 连 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唐古拉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

冈底斯山:平均海拔5000-6000米

念青唐古拉山:平均海拔5000-6000米

喜马拉雅山:全长240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高峰林立,超过7000米以上高峰四十多座,8000米以上高峰十座。

喀喇昆仑山:平均海拔6000米,超过8000米以上四座。

(3)高原上有高原

即藏北高原,长约2000公里,宽700公里,位昆仑山与冈底斯山之间,平均海拔4500-5000米,高原形态完整。

2、大

青藏高原东西长2700公里,南北宽1400公里,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以上。

3、新:地质构造新,地热资源丰富

4、多湖:是世界湖面最高,湖泊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为“千湖高原”,湖泊总面积达31000平方公里,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以上。

5、气候独特

(1)空气稀薄,气温低、含氧量少。

(2)光照充足,辐射量大

(3)气温低,温度年变化小,日变化大。

(4)雨量集中在夏秋季(97%),多夜雨(80%)

二十六、西藏简史

1、公元七世纪之前,处于分裂状态。

2、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全藏。

3、公元641年,松赞干布与唐文成公主联婚

4、清朝政府的正式册封

1653年,清政府正式册封达赖喇嘛,做为前藏以拉萨为中心的政教合一的最高统治者;1731年,正式册封班禅额尔德尼,作为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的政教合一的首教。

5、1951年5月23日,和平解放。

二十七、西藏大活佛转世的传统做法

(1)成立以扎什伦布寺活佛、高僧为主的寻访班子

(2)按照宗教仪轨和程序进行转世灵童的寻访

(3)把参加掣签的候选儿童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4)由中央政府派员主持举行" 金瓶掣签"

(5)把认定的灵童报请中央政府正式批准继位

(6)由中央政府派员主持举行转世灵童坐床典礼

二十八、台湾的自然地理概况

1、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

中国第一大岛,面积35759平方公里:北联海坛、马祖、大陈以至舟山群岛,南接东山、海南岛以及南海诸岛,成为我国东南各省的天然海上屏障。清朝名臣蓝鼎元早就指出:台湾虽绝岛,半壁为藩蓠;台安一方乐,台动天下疑。 台湾海峡 长:300公里

宽(平均):200公里,其中平潭一新竹:130公里 深:50-100米

2、地形、气候、河流

台湾岛的走向、山脉走向、地质构造线三者完全一致,都是北北东走向。平原约占全岛面积的1/3,山地占2/3,台湾山脉集中公布在岛的中东部,以中央山脉为骨干,自东向西有台东、中央、玉山、阿里四列主要平行山脉。三千米以上山峰有62座,其中玉山高3997米(以前多认为3950米),为我国东部最高山峰。 台湾气候为亚热带—热带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约2000mm ,一般地区年均温20-25℃。

山高坡陡,距海较近,河流多独流入海,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全长186公里。

3、著名物产

(1)三大果品:香蕉、菠萝、柑桔

(2)甘庶与蔗糖

(3)樟树与樟脑

(4)蝴蝶与蝴蝶画

二十九、台湾简史

1、三国东吴黄龙三年(公元230年)孙权遣卫温、诸葛直率军万人巡夷洲

2、隋大业三年(公无607年),隋炀帝遣朱宽、何蛮考察流求。

3、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到三十一年间(1292-1294年间),元政府在澎湖岛上设“澎湖巡检司”,归泉州府同安县辖,这是大陆政权在台湾省设立行政机构之始。

4、明崇祯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台湾,直至南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十八年为荷兰殖民主义者统治时期。

5、公元1661-1683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历经子郑经、孙郑克土爽,前后郑氏政权二十三年。

6、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奉诏攻台,郑克土爽,奉表归降,此后为台湾两个世纪的和平发展期。

7、1894—1945年,五十一年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将台、澎、割让给日本,为暗无天日的日本统治期。

8、1945年9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将台湾及其所属岛屿全部归还中国。

9、1949年至今,由于人为因素,台湾与大陆分离已61年。

三十、台湾八景(1951年评)

玉山积雪 阿里云海 清水断崖 双潭秋月

鲁阁幽峡 大屯春色 安平夕照 澎湖渔火

三十一、主题公园的特点与类型

(一)特点

1、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

2、被动游憩形式;

3、投入高,占地规模大;

4、高门票,高消费。

(二)类型

①微缩景观类 (深圳锦绣中华)

②民俗景观、仿古建筑类(珠海圆明新园、广州世界大观)

③影视城类 (威海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城)

④动物景观类 (青岛海底世界、深圳野生动物园)

⑤主题游乐园 (深圳欢乐谷、苏州乐园)

三十二、迪士尼当时落户香港的原因

①迪士尼的中国梦

②经营环境优越

③土地价格低廉,稳赚不赔

④交通设施发达

⑤兼容并蓄的开放文化


相关内容

  • 重庆市2016年导游考试(面试)要求及考试内容
  • 重庆市2016年导游考试(面试)要求及考试内容 导游服务能力(现场导游)考试以室内模拟考试方式进行.测试内容包括语言表达.仪表礼仪.景点讲解.导游规范.应变能力和综合知识等.为了全面准确地测试考生的基本能力,考试时间中文类考试一般每人不少于15分钟,外语类考生一般每人不少于25分钟.外语类考生须用所 ...

  • 高考地理容易失分的六种原因
  • 高考地理容易失分的六种原因 以历年高考阅卷分析报告来看,考生的失分原因不外乎以下六种: 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要领和原理混淆不清: 二是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 三是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四是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原理与规律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 ...

  • 2013教学计划
  •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我县"高效课堂"和我校"先学后教"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教务处工作计划为依据,加强课堂教学,有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与所在科组的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 ...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地理 教学计划 杨庙初级中学 徐敏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特别是以<标准(2013年版)>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参考,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加强备课质量,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 ...

  • 2017年高考全国III卷地理试卷分析报告
  • 2017年高考全国III 卷地理试卷分析报告 2017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高考试题早已呈现在师生面前.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安排,现我对本次高考地理试卷进行分析,除了参考部分专家的观点外,还有一些我个人主观的想法,说的不妥之处,还望大家能包涵和指点!本报告包括"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分 ...

  • 高三第一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 一. 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成绩和高二期末考成绩,高三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对本届学生的地理学力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一致认为本届学生整体的地理素养较低,基础较薄弱,缺少尖子生,本校学籍学生落后面较大,地理高考备考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有效提升我备课组老师的教学水平,搞 ...

  • 七年级上册地理科期末复习计划
  •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博爱学校七年级(1-10班)地理科 期末复习计划 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时间为2013年1月14-16日左右,从本周开始,地理正式开始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整个复习工作将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课堂内容复习安排.整个复习分为二个阶段:第一轮复习阶段和第二轮测试阶段.第一 ...

  • 浅谈高三地理后期复习策略
  •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68-01 高三地理后期复习是在前期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是在前期量的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质的飞跃的一个重要阶段,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呢? 一.认真研读国家考试中心发布的<考试说明> ...

  • 地理高考复习方法
  • 地理高考复习方法 进入高三以后,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在这里我们给考生推荐的是三轮复习法. 三轮复习法中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 第一轮复习从八月中到三月初,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 ...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2015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学科解读 戴俊和 由于安徽省2016年可能参加全国统考,与2014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相比,2015年<考试说明>总体稳定,其部分变化,体现了由安徽卷向全国新课标卷过渡的特点. 考试说明具体变化如下: 一.&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