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经典第一课

高一语文经典第一课 师生必读

一,教学目的

1.加强师生互相解,增强合作意识,共同构建稳定,高效的语文学习系统.

2.明确语文学习的双重目标,掌握并运用具有高中语文学科特色的学习方法.

3.明确本学期的语文学习内容,按计划完成高一语文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设计

1.学情:学生由初中走向高中,经历了学习上的重大转折,但在语文学习上并没有质 的提升.所以,开学初的语文课应该引导学生逐步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实现由初中向高中 语文学法上的转变,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教法:老师介绍,师生互动.

三,教学建议

1,本教案所用实例较多,教师视个人专业水平和学生情况酌情取舍;不论引用多少材 料,教师要熟练掌握,出口成章,彰显教师的语言艺术和人格魅力.

2,有些材料最好用幻灯片播放,让学生听得清,看得见,有助于理解和掌握.

3,本教案内容较多,可筛选材料上 1 课时,也可上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千里有缘幸福相会

人们常用"同过窗(同学),扛过枪(军人),下过乡(知青)"等话语说明不同形式 的缘分."十年修得同船渡",说明缘分的重要和来之不易.为国育栋梁的人民教师和立志成 才的莘莘学子,为着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缘分.老师作为我们健康 成长的引导者,受人尊敬由来已久.古代人们就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并写 在同一排位上供众人朝拜.中国第一位教育家孔子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成 为几千年来人们最崇敬的人物之一.唐代大文豪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 授业,解惑也"的名言,对"师"作了最精辟,最完美的解释,一直被国人奉为经典世代流传. 除此而外, 人们用充满感情的多种美称表达对人民教师的敬仰和爱戴: 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 程师,这是最富有哲理的称谓;称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是最质朴无华的褒称;称教师是慈 爱的母亲, 这是最真挚感人的爱称; 称教师是春蚕, 这是最纯真质朴的称谓; 称教师是蜡烛, 这是最温馨动人的称谓;称教师是孺子牛,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称教师是春雨,这是 最生动形象的默称;称教师是人梯,这是最光荣贴切的专称.凡此种种,集中说明了老师在 教育教学,启迪智慧,引导成长中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同学们来到学校,要倍加珍惜这不 可多得的师生缘和同窗情.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学知识,学做人,"亲其师,信其道",学好 教师教的每一学科,绝不能干出"厌恶和尚,恨及袈裟"的傻事,白白的耽误自己某一科的学 习. 我做大家的语文老师,有缘和大家朝夕相处深感幸运.鄙人姓李名爱民,字济众,号 乐群,博客名为苏河十八子.芳龄 58 岁,和国家领导人相比,我正处青年,但和四岁就知 为兄长让梨的孔融, 七岁能急中生智砸缸救人的司马光, 九岁就知为父亲暖席的黄香和十二 岁就做了秦国上卿的甘罗相比,我已是老年了.从个人的情况看,上帝把我分配到人生的一 个普通班,我没有一丁点优越的家庭背景.我的智力平平,对很多事情的理解比同龄人都要 晚 3—5 年.我知道自己的弱点,恪守"慢牛早套场"和"笨鸟先飞"的信条,勤学不辍.我自 幼爱好读书,"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 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有时候读一本好书,感觉就像是跟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尤其爱好探 究性学习,有时为了弄懂,掌握一个语文知识点,都要比别人不知多花费多少时间.不管怎 么说,我愿意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搞好语文教学,更愿意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和大家一 起营造一种团结向上,努力奋进的语文学习氛围.

(二)学好语文大有作为 从传承中华民族文明的角度看,语文是汉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总汇,积淀着汉民族最古 老的精神力量和智慧成果.语文的蕴含犹如浩瀚无际的海洋,博大精深;语文

的力量宛若连 绵起伏的群峰,庄严崇高.语文的论辩比金钢石更坚硬,历千年而不朽腐;语文的描写比锦 罗缎更柔软,呈异彩而不妖娆.议论时,语文像长江黄河一样奔流不息;抒情时,语文像清 泉溪流一样潺潺流淌. 从美学的角度看, 语文是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 霞光万道, 辉煌绚丽; 语文是一颗缀在草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清澈灵动;语文是一抹黄昏天边如血的夕阳,映 照旅人,染红山川;语文是一簇自由绽放的花朵,姹紫嫣红,清香馥郁.这些美好的事物, 口头描述是'语',倾注笔端成'文',谱写出语文的华美乐章.从散文的角度看,语文是现实 生活美好事物的升华.是东都洛阳城郊国色天香的牡丹,是清华园月夜下恬淡静谧的荷塘, 是古道边长亭外悄然无声的冷月, 是那一双看清世界寻找光明的黑色眼睛. 从古诗词的角度 看,语文呈现出充满意境的绚丽生活.是万里长空的一行白鹭,是沉舟侧畔的千点白帆,是 伶仃洋九死一生的旅途中历经千难万险的硬汉子, 是秦皇岛一望无垠的大海中冲破万倾波涛 的打鱼船.从小说的角度看,语文能激发千万读者回肠荡气的情感.是当阳桥下黑脸张飞石 破天惊的怒吼, 是水浒好汉勇闯神州的风风火火的呐喊, 是林黛玉泪珠下飞红万点愁如海的 片片落花,是古轩亭口鉴湖女侠为国捐躯的侠肝义胆.诸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 不复返!""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等表现了语文的阳刚之美;还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等体现了语文的阴柔之妙.总之,语文千变万化,千奇百 怪,千姿百态,奇极,神极,妙极. 走进语文,我们就走进了一个最真实的情感世界.语文教会我们爱,爱一切美好的事 物, 也教会我们恨, 恨一切丑恶的事物. 古今中外的文学家凭借语文给我们留下了数以万计, 亿计的宝贵的文学遗产,使我们了解世界文学画廊中的泼留西金,葛朗台,夏洛克,阿尔巴 贡等四大吝啬鬼的丑恶灵魂,让我们感受到《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和《赵氏 孤儿》四大爱情悲剧的丰富内涵,体会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 记》四大文学名著的无穷魅力,认识到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文学巨匠 笔下让人们永世不忘的艺术形象.语文是各科的基础,只有学好语文,打好基础,才能轻松 愉快地学好其它学科.否则,处理用语文表述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应用题恐怕都会 被弄得一头雾水.即使学习英语,若没有学好语文中的语法知识,英语中的主,谓,宾格也 会把你绕得团团转. 苏东坡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说饱览诗书的人的气质自然与众不同,事实确是如 此.一个小伙子,登上了北京八达岭长城,不觉感慨道:"啊,长城!"旁边的人以为他诗性 大发了,都很兴致地洗耳恭听他的下文,谁知他却说:"咋就这么长!"这就告诉我们,语文 知识的浅薄,词汇的贫乏,常常会影响思想情感的抒发.他不是不想抒发登临长城的感情, 而是他毕竟没有最起码的知识积累.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跟着父母去旅行,当他们乘坐的 汽车行驶在南京长江大桥上的时候,小姑娘趴在车窗玻璃上,看着茫茫的江水,奶声奶气地 吟出了两句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诗尽管用错了地方,但他毕 竟还有些许古诗词的积累,比那游览长城的小伙子要高明多了. 如果学不好语文,不能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若你 的拼音没学好,对于混合不清的平舌音与翘舌音就不能很好的辨析,以致于"四"与"十""今" 与"京"和"似"的两个读音等都发不清楚.没有学好普通话,死抱着方言不放,也会闹出许多 笑话.广东人在出售苹果时把"大苹果外销,小苹果自己吃"说成"大屁股外销,小屁股自己 吃"; 广西人在盛赞旅游地的美景时把"坐在船上看郊区, 越看越美丽"说成"坐在床上看娇妻, 越看越美丽".这都是语文没有学好造成的后果. 归纳起来,语文有如下功效: 1.提高运用能力 增强合作交流 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其中包括话语过耳,旨意 尽知的倾听能力,举止沉稳,出口成章的口头表达能力,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阅读能力, 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不论是做人做事,都会左右逢源,得心 应手,如鱼得水,似鸟翔空.凭借这些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取得与别人正常的合作,交往 和沟通;任何科学的发明与创造,都

必须借助于语言文字来描述,推广和应用.事实证明: 好口才好文章都可以成就人生的辉煌.在关键时刻,一句话,一纸文都可能影响你事业的发 展,改变你人生的命运.尽管事业成功的人不一定都具有好口才和一笔好文章,但拥有良好 口才和会写文章的人取得成功的机率更大, 因此, 口语交际和文章沟通能力是人们立足社会, 终生受用的一种语文能力.在这几个能力元素当中,语言理解与能力运用相当于火种,思想 相当于燃料,思维近似于助燃的氧气,思想越丰富,思维越活跃,语言能力越强. 2.提升思想境界 净化人们灵魂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丰富,语言的内涵就丰富;思想枯竭,语言自然就贫乏.从 本质上讲,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上就是用自己的思想兼容文本的思想从中获取"养分"的能力; 写作能力实际上就是作者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一位刚刚考取的女大学生, 坐 着火车去大学报到.火车经过黄河铁路大桥,正是黄昏时分,她向车窗外看去,夕阳垂在远 远的天边,将万道霞光投射在浩淼的水面上,水的这一侧是黛青色的邙山,那一侧是极力向 远处绵延的高压线,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副极为恢弘的场面,深深感动着这位女大学生. 她在想, 多么美妙啊, 这是大自然专为我设计的吗?这是在预示着, 我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 也会充满梦幻般的色彩;我的前途,就像这云霞一般灿烂.这个例子说明,景物和心境常常 是融为一体的.语言内涵丰富,思想境界自然就高. 语文作为人们灵魂的净化剂,可以剔除人内心的私欲和杂念,使人变得纯洁而高尚, 孔子出门见到一件"不注水时是斜的,注一半水则变正,注满了水就要翻倒"的"奇支器".不 禁感叹道:"哪有满而不翻的呢?"古人教育我们做人要谦虚,千万别自满,否则,非翻车不 可.语文可以在人的心灵深处播下善良的种子,唤醒人的良知,使人富有同情心,宽容心和 仁爱心;语文可以使人心胸宽广,志向远大.屈原的心忧祖国顾念黎民,范仲淹的"先天下 之忧而忧",朱自清在贫病交加中拒领美国救济粮,这些都说明语文在人格塑造方面的巨大 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3.强化创新能力 形成自主探究 人最关键的能力是创造创新能力,而创造力的核心是形象思维能力.汉字是象形文字, 汉语言是极易唤起人的形象思维活动的语言,是一种词,句都富有形象暗示的语言;文学作 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文学作品的欣赏过程始终伴随着想象与联想, 因为只有充分地展开 想象和联想, 作品所塑造的形象和所描绘的情境才能在读者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才能被读者 感知和认识.因此,学习语文,可以大大丰富人的想象力,增强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改善人 的思维品质,提升人的创造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课是一门创造潜能的开发课,是一门 创新能力的培养课. 终身学习能力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再好的大学也不可能教给学生一生 中要用到的全部知识, 更不可能培养好学生一生所需要的所有能力. 尤其是知识更新速度加 快,新技术层出不穷,人们更需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 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学习能力的核心是语言的感受,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鉴于语文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工具,要 逐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连母语都掌握不好的人,很难在科学上取得大的成就. 4.培养生活情趣 提高人格魅力 语文可以丰富人的内心世界,提高人的文学素养,培养人的生活情趣.人的情绪,情 感,意志,耐挫力等情商方面的品质,可以通过文学形象的感召,激励和熏陶来改善.语文 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具有极大的精神感召力量,使人产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激情,在潜移默化 中培养人的意志力和抗挫力,形成"宠辱不惊"的博大胸怀.不仅如此,论理和述志的美文能 激发人的斗志,催人奋发向上.从培养和提高情商的角度讲,语文是情绪的镇静剂,是情感 的稳定剂,可以强化意志力,增强抗挫力. 学好语文对提升个人人格魅力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唐代荆洲长史韩朝宗才华横溢, 名闻遐迩,李白非常钦佩:"生不羡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李白是名流,对韩荆州景 仰之至,其人格魅力可见一斑.再来看冯延巳的《长命女》是如何描绘美好爱情的:"春日 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粱上燕,岁岁 长相见."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曾引起无数痴情男女对爱情的倾慕.春节时,很多门户上都 贴"招财进宝"四个字,固然能反映个人的愿望,但很一般.但有的门就贴上了:"门对青山 摇钱树,户迎绿水聚宝盆".前后一比,语文水平的档次就

出来了.

(三)学习语文妙趣横生.

1,音趣.汉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属汉藏语系,是象形文字语言.因汉语的同音字 很多,因此出现了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 (1)有个姓乐的人喜欢音乐,为自己起了个名字叫"乐乐乐",如何读他的名字? (2)如今人们喜欢用数字谐音来表示一些含义,比如说"886","1314"等等.曾有一 个酒鬼的外甥写给他的劝酒信: "99: 8179, 7954. 76229, 8406, 9405. 7918934. 91817. 1. " 解读为:"舅舅:不要吃酒,吃酒误事.吃了二两酒,不是动怒,就是动武.吃酒要被酒杀 死,一点酒也不要吃." (3)赵元任先生 30 年代所写的设限文章《施氏食狮史》,限制性地使用一组同一读 音字形不同的汉字来行文,借以说明汉字以形表意的功能. 《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噬狮,誓食十狮.氏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 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 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食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失食.试 释是事. "白话解释为: "住在石头做的屋子里的姓施的诗人, 喜欢狮子, 发誓要吃十头狮子. 姓施的常常到市集里看狮子.十点钟,刚好十头狮子来到市集.这时,刚好姓施的(也)来 到市集.姓(施)的看这十头狮子,仗着箭的力量,使这十头狮子死了.姓(施)的收拾这 十头狮子,到石头做的屋子.石头做的屋子潮湿,姓(施)的命令侍者擦拭石头做的屋子. 石头做的屋子擦(好了),姓(施)的开始尝试吃这十头狮子.吃的时候,才知道这十头狮 子,实际上是十座石头做的狮子的尸体.试解释这件事." (4)今天上完第一节课,一个好朋友递给我一张纸,并诡异地说"读一读吧!我为你 写的 诗,不看会后悔的."我连忙接过纸,内容是:"暗湿竹,暗湿绿,暗湿透春竹,暗湿 达春 绿.卧梅有闻花,卧枝伤痕低."我先是莫名其妙,再认真地读一遍,总感觉很怪,当 我读到"卧枝伤痕低"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她在忽悠我.我又认真地琢磨了前面几段,原来 她在利用谐音让我上当.整首诗翻译为:"俺是猪,俺是驴,俺是头蠢猪,俺是大蠢驴,我 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 (4)从前,有个卖豆芽的人,请村上的教书先生为他写春联.这个教书先生却给他写 了幅古里古怪的同一字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横批:长长长长 .这幅 对联一共用了十八个"长"字,它的正确读法应该是: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Chang Zhang ,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Zhang Chang . Chang Zhang Zhang Chang. 这幅对联的意思是:主人家的豆芽都要常长常长,生长不止,越长越长,越来越长. 这幅对联把汉字的通假,异读等特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字面上显得十分别致,又表达 了主人家的美好愿望. 2,字趣.语言文字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的细微变化都会幻化无穷的乐趣. (1)北宋末年,有一位镇守北疆的将军,由于给养不足,兵力悬殊,在与辽国军队多 次对 阵中总打败仗. 年终给皇帝上表述职及催讨给养武器时, 总觉得信札上写上"屡战屡败" 四字不妥,怕由此激起皇帝的震怒,引火烧身,苦思无计,只得求救中军师爷,那师爷眉头 一皱,计上心来,把"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令将军拍案叫绝.这样仅把文字结构改动 一下,点石成金,顿使一位无功而又畏罪的边将一跃而变为鞠躬尽瘁,精忠报国的英雄,致 使龙颜大悦,赐以厚赏. (2)汉语行文中,标点一变,意思全变,造成了歧义之趣."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 了我." 这是两叔叔和妈妈两个人都亲了我,完全合乎情理;如果改成"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 了我."是说叔叔亲了妈妈和我两个人,这就不合情理了. (3)过去的茶叶专卖店,往往同时备有做工精细的小茶壶,供顾客品茶用或选购,壶 身周围还嵌着几个字:"可以清心也".这无疑是告诉人们常喝茶可以有心清气爽的感受.十 分有趣的是,这五个字你无论从哪个字读起,都是一句明白的话.你看,"可以清心也",固 然通顺;而"以清心也可",也通顺;"清心也可以",没问题;"心也可以清",也没问题,至 于"也可以清心"呢,人们同样可以读懂. (4)下面是一篇最短且最曲折的获奖小说,请根据你得理解,在文中拼音后填上恰当 的字,使故事既曲折又完整."弟弟弗来特和伊莉莎娜的丈夫去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 弟弟的电报:'其猎狮身亡-弗来特.'" 伊莉莎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 shi ( 尸) 回 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 shi ( 狮 ) shi ( 尸).她赶忙又发一份电报: 'shi ( 狮 )收到,弟误,请改寄其 shi (尸 ).'很快又收到了非洲那边的回电:'无误,在 shi

(狮 ) shi ( 尸) 腹内.'" (5)清代文学家纪晓岚,才思敏捷,曾写过一首"一"字到底的诗: 一帆一桨一鱼舟, 一个鱼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作者为我们绘制了一幅老翁垂钓秋江图,老翁的形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6)某著名书法家因不满路人随地小便,便写了张字条贴在路上:"不可随处小便". 一位仰慕他书法的人撕去了这张字条,准备贴在房中,但又觉得内容不雅.后来,他还是将 字条贴到了书房中,而且非常精彩.原来,他是巧妙地将语序做了一下调整,成了"小处不 可随便".这成了书法家笔下的名言警句.

3,句趣. (1)"三角几何,一元三角,三角三角,几何几何?"在正确标点的基础上解这道题. (2)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聊聊两句,不仅排沓回荡,音 韵优美, 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 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 春不再,道尽人世沧桑,颇含哲理,耐人寻味. (3)"甲:小明的爸爸让我们学雷锋,可他看电影的时候总要抢中间的位子. 乙:那是为了起核心作用. 甲:那他看戏的时候爱坐在最前面呢? 乙:那是为了起带头作用. 甲:可是他每次开会总爱坐最后边,这又是为什么呢?乙:这是为了起推动作用!" 这是一篇笑话, 但仔细揣摩, 你一定会发现甲同学找出了小明爸爸"宽以律己严以待人" 的弱点,而乙同学明知道这是错的,但是他却"天衣无缝"地反驳了甲同学.凸显语文遣词造 句和据理力争的功力.

(4)诸葛亮一生功勋卓著,后人用一副对联高度评价了他的功绩,对联巧用"一二三 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数字和"东西南北中"五方,"金木水火土"五行,其他学科无可比拟.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点四十九盏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金木土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5)《还珠格格》中表达爱情的语言是"我好喜欢好喜欢你".虽传递着爱情信息,但 显得苍白无力.而汉乐府《上邪》则不然,简短的话语表现了爱情的忠贞."上邪,我欲与 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4,篇趣.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如《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现代美文》等无不 给人精神陶冶,美的享受,从而升华思想境界. (1)苏东坡的《扬花词》,大家就可见精妙文章的妙处.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 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 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王勃的《滕王阁序》成篇故事.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 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从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去,专会人伺其下笔. 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曰:'星公翼轸,地接衡庐.' 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 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3)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 司马相如做官后,给妻子卓文君写了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 的信,卓文君觉得司马相如"无义",想图新欢,遂回信如下: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 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 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望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 天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风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 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 为男."司马相如接此信后,深为卓文君的九曲回肠所感,为往昔的恩爱所动,遂与妻子和 好如初. (4) 话说古代有一位号称赛神仙的算命先生, 他所卜算的事情那真是灵验无比. 一日, 有同窗好友四人,要进京赶考,但是信心不大,于是相约来到这个算命先生这里来算一卦, 只问一个问题:"四人中有几人考上".赛神仙听完了四人的生辰八字,简单履历,慢悠悠伸 出了一个手指.四人想要再问,赛神仙把伸出的那个手指摇了又摇,说"天机不可泄漏".于 是,四人满怀狐疑地走了.过了不久,只听到赛神仙的门前鞭炮齐鸣,原来,是四个人来感 谢赛神仙了,又送给一个"神算子"的匾额.待四人走后,赛神仙的小徒弟悄悄地问:"你怎 么算得那么准啊?"赛神仙笑道:"我怎么会错呢,要知道我是赛神仙啊!" 请问,赛神仙这 一根指头是什么意思?四人中

到底考上了几人?因为是"赛神仙"就不会错了吗? (其实一根 指头的解释涵盖了所有的可能性, 最多是"一起考上了", 其次是"一人没考上", 再其次是"一 半考上了",再其次是"一个没考上".四人在事后,自然会往相对的意义上靠,所以赛神仙 就不会错了.) (5)再看台湾作家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的一节:"春雨.杏花.江南.六个方块 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 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 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民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中文之美,不仅 美在形体,更美在风骨,美在精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块文脉的走势,任 何一种表情的意蕴,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都如巧夺了天工一般,增之则长,减之则短.

(四)学好语文方法多种

一个小孩看老人在河边钓鱼.老人技巧娴熟,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 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老人惊异.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并 向你学习钓鱼的方法."老人问:"这是为什么?"小孩说:"这篓鱼不多久就要吃完了,只要 我有钓竿和钓技,就可以自己钓鱼,一辈子也吃不完."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们不在于教给大家多少语文知识和技能, 重在教给大家获取语文知识的方法, 形成自己的 的语文能力. 一,练好语文基本功 优秀诗文勤记诵 一个人的语文修养的高低,取决于其语文基本功是否扎实.平时认真听中央电台的广 播和看电视台的节目时, 留心学习他人正确的发音及朗读的技巧, 努力使自己学会说一口流 利而较标准的普通话.早读时大声朗读课文,并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发音.虽说电脑已日益 进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但要在别人已不太重视写字的时候,勤奋临习,努力使自己写一手 端正而潇洒的方块字. 我们常见的错别字也就那么 100 来个, 一天纠正一个, 不用一个学期, 就可将常见的错别字消灭掉,免得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因出现错别字而招致的尴尬局面. 多读多记些优秀的诗词,文章,既能巩固自己以往所学,又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 修养. 同学们看到江总书记在美国访问脱口而出引用唐诗宋词时, 都不禁赞叹江总书记深厚 的语文功底源于他以前强化语文的修养. 早读时要努力做到大声读,动手写,用心记,勤引用,将背诵过的诗文,重新列入早 读课朗读,熟记的内容;按学习要求熟读,背诵高中课本里优美的诗文,能够背诵,默写百 首唐宋诗,百首唐宋词.当然,读,背的最终目的在于用,所以在平时作文或说话时,要尽 量引用,努力提升自己语言和文字表达水平.在写"勤俭"为主题的作文时如果能引用李商隐 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写春天的散文时能引用刘长卿的"细雨湿衣看不 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在写青年人应树立远大理想的文章时能引用毛泽东的"埋骨何须桑梓 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在写人际关系的文章时能引用陶铸的"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 地宽"这些名诗名句,那么,阅卷的老师就会"眼前一亮,心头一喜",心里不禁默念道:"亏 他记得起来." 二,看书买书细心读 报纸杂志常翻阅 看书买书做书虫,会使人情操高尚,眼界开阔,语文知识丰富.马克思,毛泽东等伟 人的学识那么渊博,因为他们都是十足的"书虫".毛泽东就曾经说过:"我的文学功底之所 以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我对书的爱不释手."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得好:"当我们 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位好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 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所以,多进阅览室,多去图书馆,你会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近年来会考,高考都较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写作能力,喜欢看书,勤于思考的人,在 这些方面的能力一定不会差的. 每天出版的报纸,杂志其中不乏语文方面的知识.我们甚至光欣赏一些文章标题,都 能收益良多《.中国青年报》《,扬子晚报》,《都市晨报》,《语文报高中版》,《作 文点评报》和《读者》,《中学生》,《语文月刊》等报刊杂志要经常翻阅浏览,还要养成 一个好习惯——看到好文章就剪下来,贴在自己的语文摘抄簿里.这样日积月累,你终有一 天会为自己拥有丰富的精神食粮而骄傲. 三,语文笔记贵坚持 课外练笔不放松 语文学科因为内容丰富,趣味性强,语文笔记自然有许多值得记的东西.语文知识点, 诗词名句,对联,名人名言,佳作美文及写作技巧归纳,错别字,病句搜集,文

学常识…… 这些都值得我们抄在自己的语文笔记簿上,没事随手翻翻,考前认真看看,对每次考试都会 有很大帮助. 任何一个人的写作水平,都是在勤奋练笔中提高的.虽说每学期老师会安排 10 次左右 的作文训练,但仅靠这几次作文训练就想把文章写好还远远不够.凡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 都是从小养成的每天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直到高考前亦从未间断过.写多了,思维也就敏捷 了,只要提起笔便"思如泉涌",洋洋洒洒,一挥而就.练笔的题材广泛得很,校园中,家庭 里,社会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成为练笔内容;文体也可不限,记叙文,小 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剧本,对联……什么都可试试.著名作家刘绍棠在读小 学时就喜欢把班上的同学写进自己的"文学作品"了,到了高中,他所读的语文课本里,竟然 有他自己写的小说!基于此,我的要求每周练笔不少于 1500 字,内容不限,文体不限.也 可以摘抄一些名言警句和美文片断,还可以自己默写一些诗词名句.

四,学问源自生活中 他山之石可攻玉

语文虽是一门每人都受用终生的基础学科,但其知识和能力并不只"存在"于语文课本, 或只从课堂上学到. 其实, 我们的生活中, 语文知识无处不在. 校园里的墙报, 街上的招牌, 旅游景点里的楹联,报纸上的广告,庙宇里的碑文……都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只要我们留 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学问".比如报纸上的广告,其用语既要精练又要引人注目,甚至 有时还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所以,广告策划者如果没有较好的语文功底,就难 以收到"一语惊人" 而令人"过目难忘"的效果.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的语文学习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要以为只能向以老 师学习,孔子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也说过:"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要想 学到更多的知识,平时就应多向身边的人请教,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从而取长补短.比如 老师推荐的范文,应该反复品味,以学习他人的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技巧;其他同学的笔记 也应该经常借阅,一定有许多供你学习的地方.又比如有些同学的字写得很漂亮,你平时可 多留意一下他怎样写字,甚至请他作示范,那么,你的书写水平也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五,课本学习贯始终,基础知识早复习 虽然课本的内容基本不考,但仍要认真学习课本.因为课本里的内容,多数是从古今 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精选出来的名家名篇,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 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同时,每册课本的每个单元里都还 有相应的单元知识,这些单元知识都是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的.所以,不能因考试时直接考到 的内容不多而不重视课文学习. 语文考试考什么?主要用课本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对课外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运用.因 此我们要牢牢把握学过的语文知识点和据此形成的解决语文实际问题的能力. 虽说同学们在 初中时已学习了中学阶段应掌握的知识点中的大部分, 但高中学习的内容比初中多得多, 要 求比初中高得多,所以,从高一起就自觉地学一点,记一点,用一点,做到周周清,月月清, 年年清,不要堆到高三一块才复习,力争赢得主动. 有了科学的方法,还要有孜孜不倦以求之的精神.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 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主要是说做学 问成大事业者虽然环境不好,但应该登高远眺,树立大志,并且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 举的, 必须经过辛勤劳动的过程; "为依消得人憔悴", 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 废寝忘食, 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做学问经过反复追寻,研究,终于取得了成功. 我的祝福:生命中有你们,感觉精彩!旅程中有你们,感觉浪漫!愿我们这一届同学 的语文学习肯定会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 高考作文思维立体化训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教会学生通融教材内容,写好高考作文. 能力目标 学会调整写作角度,写好高考作文. 德育目标 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通融教材内容,调整写作角度. 教学方法 分析法,示例法,训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那些众所周知的古人,古事,多见于中学教科书,试问:高三同学中有多少是一点也 不知道的呢?只要我们思维更加通融一

点,作文找材料并不困难.高考作文 800 字的要求, 是很容易达到的. 如果你知道的例子不多,问题也不会很大.有的例子,很多作文都能用,关键还是你 需要圆通一点,稍微调整一下角度. 二,通融教材内容,调整写作角度示例. 例如: 《报任安书》:"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 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 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是司马迁《报任安书》里面广为人知的一段.这个段落提供的典型例子,下面这些 话题中都是可用的. 话题 1 转折 话题 2 命运 话题 3 忍耐 话题 4 心灵的选择 话题 5 真正的价值 话题 6 平凡与伟大 话题 7 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 话题 8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这里依次稍加点拨: 话题 1 转折:文王,孔子,屈原等,都遇到人生的波折.而这些波折,却构成他们人 生的重大转折点,成为他们成为伟人的重要助力. 话题 2 命运:命运对所有人来说,其实都是公道的,文王,孔子,屈原等,照样逃脱 不了命运的考验.只有接受命运的挑战和考验,才能迎接人生的辉煌.命运给予你磨难,也 赐予你成就,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话题 3 忍耐:人生总会有挫折,总有不如意的时候.文王,孔子,屈原等,面对人生 的苦难,坚忍不拔,刻苦忍耐,最终赢得了人生的辉煌.(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 教训,忍辱负重,等待时机,也是典型的例子.) 话题 4 心灵的选择:在人生的重大关头,何去何从,面临艰难的选择.孔子在仕与隐 之间,屈原在自我价值与随波逐流之间,都用自己伟大的心灵,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话题 5 真正的价值:人世间有很多所谓的价值.物质利益当然有其用处,功名利禄当 然可以追求, 但人生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使自己成为真正 "大写的人"?文王,孔子,屈原等为我们作出了回答.只向往物质利益的人,他所拥有的就 是爱因斯坦所谓"猪栏的理想". 话题 6 平凡与伟大:伟大来自平凡.当文王还是一个囚徒,当孔子四处奔波,当屈原 在江边行吟,当陶渊明在篱下赏菊,那时谁知道他们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伟人呢?伟大的人, 最初都是平凡的,他们的伟大在于他们不甘平凡.一切不甘平庸的平凡人,都有成为伟人的 可能. 话题 7 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伟大的人生中大多充满挫折.但伟人们不会毫无意义的 放大自己的痛苦,文王,孔子,屈原等人,他们的挫折倍于常人,他们的痛苦倍于常人,但 他们能正确地面对挫折,不是绝望,不是呻吟,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坚强地面对苦难,实 现了人生的超越. 话题 8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孔子仕途不通, 转而著 《春秋》 , 整理古代文化典籍,惠泽后世,成为中国文化的圣人.屈原理想难以实现,转而著《离骚》, 他没有成为成功的政治家, 却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声名卓著的诗人. 人生没有固定的剧 本,生命的趣味在于它没有固定的答案,生活的意义在于我们有选择的可能. 二,根据上例提炼方法,为学生支招 A,顺蔓摸瓜—— 由表及里,开掘取意 即透过客观事物的表象,开掘事物的深层意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 只有通过由表及里的开掘才能获得.这种方法反映作者思想的穿透力,从现象到本质,从不 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让思维像水向低处流那么自然. B,另辟蹊径——不走常路,别有风景 转换角度,有所发现即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客观事物,见人之所未见, 获得新的意蕴.采用转换角度的方法,就要打破单向,一元的思维定势,不拘于一孔之见, 或一隅所感,尽可能寻找新的突破口,从新的侧面切入,使立意别具一格.有时反弹琵琶, 反求其意,别出心裁. C,即小示大——见微知著,小处落笔 从小处立意,把意义引申发挥到成为大问题,揭示具有普通意义的主旨.这不仅要求作 者具备比较深刻的思考能力,而且还要求作者有敏锐的联想拓展能力,使主旨显出特色. 三,请指出下列写作材料使用的方法: 秦一统六国 角度一:[以"优势"为话题] 过分的凭借自己的优势,不辨形势的发展,只会故步自封,甚至招致灭亡.战国七雄 中,秦国是后起之秀,位居中原西缘,地形不是十分优越,财力不及齐国,军力不及楚国, 但秦国却能最后一统天下,吞并六国.齐国富庶,优势在焉,却没有注意发展,秦国来犯, 只会妥协,并在险恶的政治风云中轻易相信对方的友善,"与嬴而不助五国",致使秦国能在 卧榻之侧大行蚕食鲸吞的饕餮,最终亦难免自膏虎狼之吻.楚国兵多将广,不屈骁勇之豪俊 如云,但却自恃雄厚的祖业,高估自己的实力,连犯险着,最终覆水难

收,长河落日.他们 之所以有强大优势而灭亡,就是因为他们太依仗了他们的优势,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之上.所 以优势不等于成功. 但是如果恰当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就能在风云际会中成为叱咤纵横的英 雄.秦国,"蒙故业,因遗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最终"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 楚之精英"尽成秦国囊中之物!谁说优势只会成绊脚石,君不见,优势运用得当,就是一块 坚实的垫脚石!秦与六国,"攻守之势异也",优势在其中扮演了截然不同的角色!这不正启 示我们应该正确的运用自身的优势吗? (方法 B:另辟蹊径 ) 角度二:[以"优势"为话题] 拥有优势并不等于拥有绝对的优势,或许就是这曾经让你沾沾自喜的优势给你带来致 命的一击.秦国"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信臣精兵把据要道,自以为凭借关中之固,成就子 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因为有了君临天下的优势,如月满山冈,水溢堤围,得意洋洋,不可一 世,而忘记仁义治国,"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焚百家之言,削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倘若 始皇没有被优势蒙蔽双眼,而是善于运用优势,历史或许可能又是另一种样貌? (方法 A:顺蔓摸瓜 ) 角度三:[以"团结合作"为话题] 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一历史事实,千百年来引起历史学家 极大的兴趣,论述的文章很多,苏洵的《六国论》便是著名的一篇.其实,有一个基本事实 就是, 六国虽然强大, 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这就不是六比一的对垒, 而是一比一,甚至零点几比一的对垒了.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我们平时不 是也看得多吗? (方法 C:即小示大 ) 四,高考作文写作角度对照 角度四:(以"水的灵动"为话题)[附 2004 年高考江苏作文]: 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格——沉稳.. 水的灵秀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 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常年保持一种蔚蓝,沉稳的大山却一年四季变幻出不同的景色.请以"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作文.这个话题包含两个方面,你可以写其中一个方面,也可以兼 写两个方面.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明智的渭河水呀,早早就弹起了秦亡的前奏,一统天下的功 高盖世终究湮没在渭河东去的流水中,只配留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复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也"的历史警示!流水无言,却是一位深切的凭吊者,忠实地见证者. (方法 B:另辟蹊径 ) 角度五: [以"山的沉稳"为话题](2004 年江苏题) 沉稳从艰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 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 怎能成就大事?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 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秦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 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 万世而为君.(方法 B:另辟蹊径) 五,请在下列材料中任选二题,分别写一段的文章的开头,选择其中的一题写一篇不 少于 800 写的作文. A,刘备与诸葛亮 角度一:[山东卷作文题:双赢的智慧 ] 角度二:伯乐慧眼 角度三:才能与机遇 B,李密《陈情表》 角度一:[2003 年全国卷作文以"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为话题] 角度二:[以"人生关怀"为话题] C,屈原的不屈 角度一:[2005 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看图作文) ] 角度二:[以"纪念"为话题](2005 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角度三:[以"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为话题] D,李白的傲岸 角度一:[高考福建卷作文题:(看图作文)] 角度二:[以"吸收与给予"为话题] 附,积累方向(附带课外): 要求:(1)落实基本素材的故事原型(人物的具体事迹)(2)发散思维多求角度, 尝试"一手五指". 类别 课内 屈原 司马迁 关汉卿 李,杜 李清照 课外 但丁 明威 莎士比亚 巴尔扎克 海 文学圈 苏,辛 吴,施,罗,曹 巴金 金庸 (四大名著) 鲁迅 秦始皇 汉高祖 楚霸王 汉武 政治圈 帝 祖 思想圈 孔孟 三国英豪 成吉思汗 老庄 朱光潜 唐太宗 宋太 甘地 尔 格瓦拉 拿破仑 达尔文 富兰克林 希特勒 丘吉 冯友兰 马 培根 克思 科学圈 张衡 袁隆平 王羲之 尼采 徐霞客 罗素 祖冲之 杨振宁 伽利略 坦 牛顿 爱迪生爱因斯 霍金 齐白石 凡高毕 布鲁诺 王维 哥白尼 贝多芬 达芬奇 居里夫人 徐悲鸿 艺术圈 郑板桥 加索 罗丹 体育圈 经济圈 公益圈 伏明霞("跳水类") 类") 刘翔 李小双("体操类")邓亚萍("乒乓球 篮球乔丹 网球阿加西 松下 德兰修女 马拉松 球王贝利 福特兄弟("汽车类") 雷锋 焦裕禄 孔繁深 比尔盖茨 李素丽 洛克菲勒 徐虎 任长霞南丁格

尔 这样分门别类,以点带面,方便学生平时记忆,方便临场作文时快速检索,加快写作 速度,丰富写作内容, 提高写作质量.学生虽然不能像曹雪芹作红楼梦一样"一树千枝","一 源万派",但也要勇敢尝试,挑战自己!若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勇敢地向身边熟悉的事例深 入开挖,他们必然开始领受有话可说的喜悦,其则必对写作提起兴趣,鼓起信心!所以,课 内事例一源多脉,一例多用,对解决学生作文场上无例可用的困境是一个有效的尝试! 请不要入宝山空手而回,请不要与美丽擦肩而过! 一线贯穿赏人物 提纲挈领析全篇 ——以《孔乙己》教学片段为例谈创新教学问题设计遵循的原则 文章作者:陈剑峰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09-12-18 14:07:55 《孔乙己》一文是初中语文各种版本的必选经典篇目.如何才能把名家名篇教出精彩,教出 亮点,我们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窠臼,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创新教学问题设计. 问题,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元素,它是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本的推进器,是学生智力发 展的重要载体.问题有真伪,主次和高下三种境界.问题提出的切入点非常有讲究.我在实 践中从"半"字入手,让学生找"半"字,思考"半"字的含义,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主线,成为 全课讨论的主问题,并产生问题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 实效性. 【教学片段】 让学生找"半"字 师: 《孔乙己》一文,作者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孔乙己这个 人物形象. 但是细心的读者又发现, 孔乙己的一生始终没有跳出一个"半"字, 正可谓是半"生" 不遂,可悲又可叹.同学们认真品读原文,思索有哪些与"半"字有关的内容. 生 1:他说话让人半懂不懂.每当来到酒店时,他总是说一些"之乎者也"之类的话,让人 听了半懂不懂.当别人取笑他偷书时,他却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 能算偷么?"紧接着就是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的话.他这些半懂不懂的话一方 面为了搪塞别人, 应付那种使自己尴尬的局面, 另一方面表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经书上圣 人所教,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带有卖弄之意.他的这些半懂不懂的话使人读了深感他的迂腐 不堪,麻木不仁,自欺欺人. 生 2:我补充一点.当孩子们再向他要茴香豆吃时,他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 也."仍然是说"之乎者也"等内容,这进一步反映了他对自己卑下的地位和知识的陈腐毫无 认识,同时也表现了他三句不离本行的迂腐思想. 师:很好.这是孔乙己的"言语之半". 生 3:他做事半途而废."他身材很高大",又"写得一笔好字",这些本应该是他维持生计 的有利条件,但是他好喝懒做,好逸恶劳,把体力劳动看作是最低下可耻的事,因而从来没 有想过凭借自己的双手挣碗饭吃,就是替别人抄书一类的工作,他也坚持不了几天,到最后 "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师:这就是他的"做事之半".不好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替人家抄书还要搞点小偷小摸. 生 4:书下注解里告诉我们:他的姓名让人半懂不懂.他的姓名来自描红纸上的"上大人 孔乙己"这句半懂不懂的话.他作为在封建社会熟读《四书》《五经》的知识分子,却连一 , 个像样的,好听的名字都没有,说明他社会地位低下,是个有姓无名的人.作者用这个叫人 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他的名字,正好表现了人们对这个人物迂腐可笑的性格的嘲弄. 师:这是他的"姓名之半",极含讽刺意味. 生 5:书中第 3 小节有一句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虽然只有一句 话,但含义极为深刻."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不能享 受"长衫主顾"的待遇,跟"短衣帮"一样,都处在社会的最下层,过着饥不择食的生活;可他 又是"短衣帮"中唯一"穿长衫"的人,这又说明他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而又不能爬上去的"知 识分子",是一个从"长衫主顾"中被挤出来的人,跟短衣帮不同.但他不肯脱掉长衫和短衣 帮为伍,因为这件长衫是"读书人"身份的标志,有了这件长衫,他似乎在精神上还可以得到 些安慰.这样,他既不能爬到上层,又不肯甘居下层从事劳动,挣碗饭吃,硬装斯文,死要 面子, 从而沦落成了一个畸形的"多余的人". 师: 你找得很好. 他的身份半"短衣"半"长衫". 这是他的"地位之半".他的外貌的独特性,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性. 生 6: 他的品行半好半坏. 孔乙己好喝懒做, 替人家抄书, 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起失踪, 甚至偶然做一些偷窃的事.这是他品行坏的一面.但是他品行也有好的一面:他热心地教小 伙计识字,尽管小伙计瞧不起他.他不但不恼恨反而显得很惋惜的样子,因为他从内心里真 诚地希望小伙计将来能当掌柜,这体现了

他内心善良的一面. 师:这说的是他的"品行之半". 生 7:还有,他的身体半残不全.他第一次到酒店喝酒,身材高大,虽然营养不良,但四 肢健全.而他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时,小伙计在柜台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须站起来才看 得见.原来他是被丁举人打折了腿,是用手走过来的."身体之半"说明:科举制度毒害了他 灵魂的同时,也毒害了他的肉体. 师:对.这是"身体之半". 生 8:他的思想半醒半庸.他没有考取功名,却以读书人自居;他经济困窘,却要做长衫 主顾;他明明偷了人家的东西,却说窃书不能算偷;他明明是被人家打断了腿,却主动遮掩 说跌断的.短衣帮为什么要取笑孔乙己,就是冲着他半醒半庸的思想而来的.孔乙己被短衣 帮刺激后的一系列苍白无力的反抗而显出的丑态全在短衣帮的设计之中, 而孔乙己却丝毫不 知道. 师:你思想很深刻.这是孔乙己的"思想之半".谁能说说孔乙己的"生死之半"? 生 9: 文章结尾写他虽然死了, 但是他的名字仍然留在酒店的粉板上, 仍然被老板念叨着, 这不是老板对他的怀念, 而是因为他还欠着酒店老板的十九个钱, 所以, 他并没有完全死了, 只死了一"半".这说明他的人生是悲惨的"半"个人生,也表现了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冷漠无情. 师:小说中作者通过上述的"半"字现象,描绘了孔乙己这个被旧社会扭曲了灵魂的"多余 的人"的悲惨一生,刻画了他自命清高,麻木不仁,自欺欺人,可悲可笑的性格特征,锐利 地剖析了封建文化,科举制度的虚伪与无耻,及其对历代知识分子的严重精神戕害. 【教学 反思】 创新教学问题设计 遵循的原则 学生从孔乙己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方面理解了"半"字含义的丰富,还从他的"姓名 之半","地位之半","思想之半","生死之半"等方面深入挖掘其含义,有效理解了孔乙己 的悲苦境遇, 悲惨人生以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冷漠, 麻木的人际关系以及封建科举制 度对他的毒害. 这样新颖的教学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吸引他们细心认真地阅读并 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也思考了阅读教学预设问题时要遵 循的原则和要注意的问题. 一,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注意问题的真伪 教师设计问题必须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在谈到教 学和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 实所具有的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在 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 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 我们形象地把 它称为是"跳一跳,摘桃子".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 么跳也够不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 最具探究价值的.太难或太易的问题都没有探究价值.师:你找得很好.他的身份半"短衣" 半"长衫".这是他的"地位之半".他的外貌的独特性,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性. 生 6: 他的品行半好半坏. 孔乙己好喝懒做, 替人家抄书, 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起失踪, 甚至偶然做一些偷窃的事.这是他品行坏的一面.但是他品行也有好的一面:他热心地教小 伙计识字,尽管小伙计瞧不起他.他不但不恼恨反而显得很惋惜的样子,因为他从内心里真 诚地希望小伙计将来能当掌柜,这体现了他内心善良的一面. 师:这说的是他的"品行之半". 生 7:还有,他的身体半残不全.他第一次到酒店喝酒,身材高大,虽然营养不良,但四 肢健全.而他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时,小伙计在柜台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须站起来才看 得见.原来他是被丁举人打折了腿,是用手走过来的."身体之半"说明:科举制度毒害了他 灵魂的同时,也毒害了他的肉体. 师:对.这是"身体之半". 生 8:他的思想半醒半庸.他没有考取功名,却以读书人自居;他经济困窘,却要做长衫 主顾;他明明偷了人家的东西,却说窃书不能算偷;他明明是被人家打断了腿,却主动遮掩 说跌断的.短衣帮为什么要取笑孔乙己,就是冲着他半醒半庸的思想而来的.孔乙己被短衣 帮刺激后的一系列苍白无力的反抗而显出的丑态全在短衣帮的设计之中, 而孔乙己却丝毫不 知道. 师:你思想很深刻.这是孔乙己的"思想之半".谁能说说孔乙己的"生死之半"? 生 9: 文章结尾写他虽然死了, 但是他的名字仍然留在酒店的粉板上, 仍然被老板念叨着, 这不是老板对他的怀念, 而是因为他还欠着酒店老板的十九个钱, 所以, 他并没有完全死了, 只死了一"半".这说明他的人生是悲惨的"半"个人生,也表现了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冷漠无情. 师:小说中作者通过上述

的"半"字现象,描绘了孔乙己这个被旧社会扭曲了灵魂的"多余 的人"的悲惨一生,刻画了他自命清高,麻木不仁,自欺欺人,可悲可笑的性格特征,锐利 地剖析了封建文化,科举制度的虚伪与无耻,及其对历代知识分子的严重精神戕害. 【教学 反思】 创新教学问题设计 遵循的原则 学生从孔乙己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方面理解了"半"字含义的丰富,还从他的"姓名 之半","地位之半","思想之半","生死之半"等方面深入挖掘其含义,有效理解了孔乙己 的悲苦境遇, 悲惨人生以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冷漠, 麻木的人际关系以及封建科举制 度对他的毒害. 这样新颖的教学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吸引他们细心认真地阅读并 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也思考了阅读教学预设问题时要遵 循的原则和要注意的问题. 一,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注意问题的真伪 教师设计问题必须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在谈到教 学和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 实所具有的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在 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 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 我们形象地把 它称为是"跳一跳,摘桃子".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 么跳也够不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 最具探究价值的.太难或太易的问题都没有探究价值.

高一语文经典第一课 师生必读

一,教学目的

1.加强师生互相解,增强合作意识,共同构建稳定,高效的语文学习系统.

2.明确语文学习的双重目标,掌握并运用具有高中语文学科特色的学习方法.

3.明确本学期的语文学习内容,按计划完成高一语文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设计

1.学情:学生由初中走向高中,经历了学习上的重大转折,但在语文学习上并没有质 的提升.所以,开学初的语文课应该引导学生逐步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实现由初中向高中 语文学法上的转变,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教法:老师介绍,师生互动.

三,教学建议

1,本教案所用实例较多,教师视个人专业水平和学生情况酌情取舍;不论引用多少材 料,教师要熟练掌握,出口成章,彰显教师的语言艺术和人格魅力.

2,有些材料最好用幻灯片播放,让学生听得清,看得见,有助于理解和掌握.

3,本教案内容较多,可筛选材料上 1 课时,也可上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千里有缘幸福相会

人们常用"同过窗(同学),扛过枪(军人),下过乡(知青)"等话语说明不同形式 的缘分."十年修得同船渡",说明缘分的重要和来之不易.为国育栋梁的人民教师和立志成 才的莘莘学子,为着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缘分.老师作为我们健康 成长的引导者,受人尊敬由来已久.古代人们就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并写 在同一排位上供众人朝拜.中国第一位教育家孔子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成 为几千年来人们最崇敬的人物之一.唐代大文豪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 授业,解惑也"的名言,对"师"作了最精辟,最完美的解释,一直被国人奉为经典世代流传. 除此而外, 人们用充满感情的多种美称表达对人民教师的敬仰和爱戴: 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 程师,这是最富有哲理的称谓;称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是最质朴无华的褒称;称教师是慈 爱的母亲, 这是最真挚感人的爱称; 称教师是春蚕, 这是最纯真质朴的称谓; 称教师是蜡烛, 这是最温馨动人的称谓;称教师是孺子牛,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称教师是春雨,这是 最生动形象的默称;称教师是人梯,这是最光荣贴切的专称.凡此种种,集中说明了老师在 教育教学,启迪智慧,引导成长中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同学们来到学校,要倍加珍惜这不 可多得的师生缘和同窗情.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学知识,学做人,"亲其师,信其道",学好 教师教的每一学科,绝不能干出"厌恶和尚,恨及袈裟"的傻事,白白的耽误自己某一科的学 习. 我做大家的语文老师,有缘和大家朝夕相处深感幸运.鄙人姓李名爱民,字济众,号 乐群,博客名为苏河十八子.芳龄 58 岁,和国家领导人相比,我正处青年,但和四岁就知 为兄长让梨的孔融, 七岁能急中生智砸缸救人的司马光, 九岁就知为父亲暖席的黄香和十二 岁就做了秦国上卿的甘罗相比,我已是老年了.从个人的情况看,上帝把我分配到人生的一 个普通班,我没有一丁点优越的家庭背景.我的智力平平,对很多事情的理解比同龄人都要 晚 3—5 年.我知道自己的弱点,恪守"慢牛早套场"和"笨鸟先飞"的信条,勤学不辍.我自 幼爱好读书,"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 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有时候读一本好书,感觉就像是跟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尤其爱好探 究性学习,有时为了弄懂,掌握一个语文知识点,都要比别人不知多花费多少时间.不管怎 么说,我愿意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搞好语文教学,更愿意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和大家一 起营造一种团结向上,努力奋进的语文学习氛围.

(二)学好语文大有作为 从传承中华民族文明的角度看,语文是汉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总汇,积淀着汉民族最古 老的精神力量和智慧成果.语文的蕴含犹如浩瀚无际的海洋,博大精深;语文

的力量宛若连 绵起伏的群峰,庄严崇高.语文的论辩比金钢石更坚硬,历千年而不朽腐;语文的描写比锦 罗缎更柔软,呈异彩而不妖娆.议论时,语文像长江黄河一样奔流不息;抒情时,语文像清 泉溪流一样潺潺流淌. 从美学的角度看, 语文是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 霞光万道, 辉煌绚丽; 语文是一颗缀在草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清澈灵动;语文是一抹黄昏天边如血的夕阳,映 照旅人,染红山川;语文是一簇自由绽放的花朵,姹紫嫣红,清香馥郁.这些美好的事物, 口头描述是'语',倾注笔端成'文',谱写出语文的华美乐章.从散文的角度看,语文是现实 生活美好事物的升华.是东都洛阳城郊国色天香的牡丹,是清华园月夜下恬淡静谧的荷塘, 是古道边长亭外悄然无声的冷月, 是那一双看清世界寻找光明的黑色眼睛. 从古诗词的角度 看,语文呈现出充满意境的绚丽生活.是万里长空的一行白鹭,是沉舟侧畔的千点白帆,是 伶仃洋九死一生的旅途中历经千难万险的硬汉子, 是秦皇岛一望无垠的大海中冲破万倾波涛 的打鱼船.从小说的角度看,语文能激发千万读者回肠荡气的情感.是当阳桥下黑脸张飞石 破天惊的怒吼, 是水浒好汉勇闯神州的风风火火的呐喊, 是林黛玉泪珠下飞红万点愁如海的 片片落花,是古轩亭口鉴湖女侠为国捐躯的侠肝义胆.诸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 不复返!""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等表现了语文的阳刚之美;还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等体现了语文的阴柔之妙.总之,语文千变万化,千奇百 怪,千姿百态,奇极,神极,妙极. 走进语文,我们就走进了一个最真实的情感世界.语文教会我们爱,爱一切美好的事 物, 也教会我们恨, 恨一切丑恶的事物. 古今中外的文学家凭借语文给我们留下了数以万计, 亿计的宝贵的文学遗产,使我们了解世界文学画廊中的泼留西金,葛朗台,夏洛克,阿尔巴 贡等四大吝啬鬼的丑恶灵魂,让我们感受到《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和《赵氏 孤儿》四大爱情悲剧的丰富内涵,体会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 记》四大文学名著的无穷魅力,认识到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文学巨匠 笔下让人们永世不忘的艺术形象.语文是各科的基础,只有学好语文,打好基础,才能轻松 愉快地学好其它学科.否则,处理用语文表述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应用题恐怕都会 被弄得一头雾水.即使学习英语,若没有学好语文中的语法知识,英语中的主,谓,宾格也 会把你绕得团团转. 苏东坡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说饱览诗书的人的气质自然与众不同,事实确是如 此.一个小伙子,登上了北京八达岭长城,不觉感慨道:"啊,长城!"旁边的人以为他诗性 大发了,都很兴致地洗耳恭听他的下文,谁知他却说:"咋就这么长!"这就告诉我们,语文 知识的浅薄,词汇的贫乏,常常会影响思想情感的抒发.他不是不想抒发登临长城的感情, 而是他毕竟没有最起码的知识积累.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跟着父母去旅行,当他们乘坐的 汽车行驶在南京长江大桥上的时候,小姑娘趴在车窗玻璃上,看着茫茫的江水,奶声奶气地 吟出了两句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诗尽管用错了地方,但他毕 竟还有些许古诗词的积累,比那游览长城的小伙子要高明多了. 如果学不好语文,不能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若你 的拼音没学好,对于混合不清的平舌音与翘舌音就不能很好的辨析,以致于"四"与"十""今" 与"京"和"似"的两个读音等都发不清楚.没有学好普通话,死抱着方言不放,也会闹出许多 笑话.广东人在出售苹果时把"大苹果外销,小苹果自己吃"说成"大屁股外销,小屁股自己 吃"; 广西人在盛赞旅游地的美景时把"坐在船上看郊区, 越看越美丽"说成"坐在床上看娇妻, 越看越美丽".这都是语文没有学好造成的后果. 归纳起来,语文有如下功效: 1.提高运用能力 增强合作交流 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其中包括话语过耳,旨意 尽知的倾听能力,举止沉稳,出口成章的口头表达能力,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阅读能力, 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不论是做人做事,都会左右逢源,得心 应手,如鱼得水,似鸟翔空.凭借这些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取得与别人正常的合作,交往 和沟通;任何科学的发明与创造,都

必须借助于语言文字来描述,推广和应用.事实证明: 好口才好文章都可以成就人生的辉煌.在关键时刻,一句话,一纸文都可能影响你事业的发 展,改变你人生的命运.尽管事业成功的人不一定都具有好口才和一笔好文章,但拥有良好 口才和会写文章的人取得成功的机率更大, 因此, 口语交际和文章沟通能力是人们立足社会, 终生受用的一种语文能力.在这几个能力元素当中,语言理解与能力运用相当于火种,思想 相当于燃料,思维近似于助燃的氧气,思想越丰富,思维越活跃,语言能力越强. 2.提升思想境界 净化人们灵魂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丰富,语言的内涵就丰富;思想枯竭,语言自然就贫乏.从 本质上讲,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上就是用自己的思想兼容文本的思想从中获取"养分"的能力; 写作能力实际上就是作者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一位刚刚考取的女大学生, 坐 着火车去大学报到.火车经过黄河铁路大桥,正是黄昏时分,她向车窗外看去,夕阳垂在远 远的天边,将万道霞光投射在浩淼的水面上,水的这一侧是黛青色的邙山,那一侧是极力向 远处绵延的高压线,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副极为恢弘的场面,深深感动着这位女大学生. 她在想, 多么美妙啊, 这是大自然专为我设计的吗?这是在预示着, 我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 也会充满梦幻般的色彩;我的前途,就像这云霞一般灿烂.这个例子说明,景物和心境常常 是融为一体的.语言内涵丰富,思想境界自然就高. 语文作为人们灵魂的净化剂,可以剔除人内心的私欲和杂念,使人变得纯洁而高尚, 孔子出门见到一件"不注水时是斜的,注一半水则变正,注满了水就要翻倒"的"奇支器".不 禁感叹道:"哪有满而不翻的呢?"古人教育我们做人要谦虚,千万别自满,否则,非翻车不 可.语文可以在人的心灵深处播下善良的种子,唤醒人的良知,使人富有同情心,宽容心和 仁爱心;语文可以使人心胸宽广,志向远大.屈原的心忧祖国顾念黎民,范仲淹的"先天下 之忧而忧",朱自清在贫病交加中拒领美国救济粮,这些都说明语文在人格塑造方面的巨大 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3.强化创新能力 形成自主探究 人最关键的能力是创造创新能力,而创造力的核心是形象思维能力.汉字是象形文字, 汉语言是极易唤起人的形象思维活动的语言,是一种词,句都富有形象暗示的语言;文学作 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文学作品的欣赏过程始终伴随着想象与联想, 因为只有充分地展开 想象和联想, 作品所塑造的形象和所描绘的情境才能在读者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才能被读者 感知和认识.因此,学习语文,可以大大丰富人的想象力,增强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改善人 的思维品质,提升人的创造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课是一门创造潜能的开发课,是一门 创新能力的培养课. 终身学习能力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再好的大学也不可能教给学生一生 中要用到的全部知识, 更不可能培养好学生一生所需要的所有能力. 尤其是知识更新速度加 快,新技术层出不穷,人们更需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 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学习能力的核心是语言的感受,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鉴于语文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工具,要 逐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连母语都掌握不好的人,很难在科学上取得大的成就. 4.培养生活情趣 提高人格魅力 语文可以丰富人的内心世界,提高人的文学素养,培养人的生活情趣.人的情绪,情 感,意志,耐挫力等情商方面的品质,可以通过文学形象的感召,激励和熏陶来改善.语文 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具有极大的精神感召力量,使人产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激情,在潜移默化 中培养人的意志力和抗挫力,形成"宠辱不惊"的博大胸怀.不仅如此,论理和述志的美文能 激发人的斗志,催人奋发向上.从培养和提高情商的角度讲,语文是情绪的镇静剂,是情感 的稳定剂,可以强化意志力,增强抗挫力. 学好语文对提升个人人格魅力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唐代荆洲长史韩朝宗才华横溢, 名闻遐迩,李白非常钦佩:"生不羡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李白是名流,对韩荆州景 仰之至,其人格魅力可见一斑.再来看冯延巳的《长命女》是如何描绘美好爱情的:"春日 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粱上燕,岁岁 长相见."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曾引起无数痴情男女对爱情的倾慕.春节时,很多门户上都 贴"招财进宝"四个字,固然能反映个人的愿望,但很一般.但有的门就贴上了:"门对青山 摇钱树,户迎绿水聚宝盆".前后一比,语文水平的档次就

出来了.

(三)学习语文妙趣横生.

1,音趣.汉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属汉藏语系,是象形文字语言.因汉语的同音字 很多,因此出现了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 (1)有个姓乐的人喜欢音乐,为自己起了个名字叫"乐乐乐",如何读他的名字? (2)如今人们喜欢用数字谐音来表示一些含义,比如说"886","1314"等等.曾有一 个酒鬼的外甥写给他的劝酒信: "99: 8179, 7954. 76229, 8406, 9405. 7918934. 91817. 1. " 解读为:"舅舅:不要吃酒,吃酒误事.吃了二两酒,不是动怒,就是动武.吃酒要被酒杀 死,一点酒也不要吃." (3)赵元任先生 30 年代所写的设限文章《施氏食狮史》,限制性地使用一组同一读 音字形不同的汉字来行文,借以说明汉字以形表意的功能. 《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噬狮,誓食十狮.氏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 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 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食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失食.试 释是事. "白话解释为: "住在石头做的屋子里的姓施的诗人, 喜欢狮子, 发誓要吃十头狮子. 姓施的常常到市集里看狮子.十点钟,刚好十头狮子来到市集.这时,刚好姓施的(也)来 到市集.姓(施)的看这十头狮子,仗着箭的力量,使这十头狮子死了.姓(施)的收拾这 十头狮子,到石头做的屋子.石头做的屋子潮湿,姓(施)的命令侍者擦拭石头做的屋子. 石头做的屋子擦(好了),姓(施)的开始尝试吃这十头狮子.吃的时候,才知道这十头狮 子,实际上是十座石头做的狮子的尸体.试解释这件事." (4)今天上完第一节课,一个好朋友递给我一张纸,并诡异地说"读一读吧!我为你 写的 诗,不看会后悔的."我连忙接过纸,内容是:"暗湿竹,暗湿绿,暗湿透春竹,暗湿 达春 绿.卧梅有闻花,卧枝伤痕低."我先是莫名其妙,再认真地读一遍,总感觉很怪,当 我读到"卧枝伤痕低"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她在忽悠我.我又认真地琢磨了前面几段,原来 她在利用谐音让我上当.整首诗翻译为:"俺是猪,俺是驴,俺是头蠢猪,俺是大蠢驴,我 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 (4)从前,有个卖豆芽的人,请村上的教书先生为他写春联.这个教书先生却给他写 了幅古里古怪的同一字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横批:长长长长 .这幅 对联一共用了十八个"长"字,它的正确读法应该是: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Chang Zhang ,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Zhang Chang . Chang Zhang Zhang Chang. 这幅对联的意思是:主人家的豆芽都要常长常长,生长不止,越长越长,越来越长. 这幅对联把汉字的通假,异读等特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字面上显得十分别致,又表达 了主人家的美好愿望. 2,字趣.语言文字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的细微变化都会幻化无穷的乐趣. (1)北宋末年,有一位镇守北疆的将军,由于给养不足,兵力悬殊,在与辽国军队多 次对 阵中总打败仗. 年终给皇帝上表述职及催讨给养武器时, 总觉得信札上写上"屡战屡败" 四字不妥,怕由此激起皇帝的震怒,引火烧身,苦思无计,只得求救中军师爷,那师爷眉头 一皱,计上心来,把"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令将军拍案叫绝.这样仅把文字结构改动 一下,点石成金,顿使一位无功而又畏罪的边将一跃而变为鞠躬尽瘁,精忠报国的英雄,致 使龙颜大悦,赐以厚赏. (2)汉语行文中,标点一变,意思全变,造成了歧义之趣."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 了我." 这是两叔叔和妈妈两个人都亲了我,完全合乎情理;如果改成"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 了我."是说叔叔亲了妈妈和我两个人,这就不合情理了. (3)过去的茶叶专卖店,往往同时备有做工精细的小茶壶,供顾客品茶用或选购,壶 身周围还嵌着几个字:"可以清心也".这无疑是告诉人们常喝茶可以有心清气爽的感受.十 分有趣的是,这五个字你无论从哪个字读起,都是一句明白的话.你看,"可以清心也",固 然通顺;而"以清心也可",也通顺;"清心也可以",没问题;"心也可以清",也没问题,至 于"也可以清心"呢,人们同样可以读懂. (4)下面是一篇最短且最曲折的获奖小说,请根据你得理解,在文中拼音后填上恰当 的字,使故事既曲折又完整."弟弟弗来特和伊莉莎娜的丈夫去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 弟弟的电报:'其猎狮身亡-弗来特.'" 伊莉莎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 shi ( 尸) 回 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 shi ( 狮 ) shi ( 尸).她赶忙又发一份电报: 'shi ( 狮 )收到,弟误,请改寄其 shi (尸 ).'很快又收到了非洲那边的回电:'无误,在 shi

(狮 ) shi ( 尸) 腹内.'" (5)清代文学家纪晓岚,才思敏捷,曾写过一首"一"字到底的诗: 一帆一桨一鱼舟, 一个鱼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作者为我们绘制了一幅老翁垂钓秋江图,老翁的形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6)某著名书法家因不满路人随地小便,便写了张字条贴在路上:"不可随处小便". 一位仰慕他书法的人撕去了这张字条,准备贴在房中,但又觉得内容不雅.后来,他还是将 字条贴到了书房中,而且非常精彩.原来,他是巧妙地将语序做了一下调整,成了"小处不 可随便".这成了书法家笔下的名言警句.

3,句趣. (1)"三角几何,一元三角,三角三角,几何几何?"在正确标点的基础上解这道题. (2)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聊聊两句,不仅排沓回荡,音 韵优美, 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 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 春不再,道尽人世沧桑,颇含哲理,耐人寻味. (3)"甲:小明的爸爸让我们学雷锋,可他看电影的时候总要抢中间的位子. 乙:那是为了起核心作用. 甲:那他看戏的时候爱坐在最前面呢? 乙:那是为了起带头作用. 甲:可是他每次开会总爱坐最后边,这又是为什么呢?乙:这是为了起推动作用!" 这是一篇笑话, 但仔细揣摩, 你一定会发现甲同学找出了小明爸爸"宽以律己严以待人" 的弱点,而乙同学明知道这是错的,但是他却"天衣无缝"地反驳了甲同学.凸显语文遣词造 句和据理力争的功力.

(4)诸葛亮一生功勋卓著,后人用一副对联高度评价了他的功绩,对联巧用"一二三 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数字和"东西南北中"五方,"金木水火土"五行,其他学科无可比拟.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点四十九盏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金木土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5)《还珠格格》中表达爱情的语言是"我好喜欢好喜欢你".虽传递着爱情信息,但 显得苍白无力.而汉乐府《上邪》则不然,简短的话语表现了爱情的忠贞."上邪,我欲与 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4,篇趣.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如《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现代美文》等无不 给人精神陶冶,美的享受,从而升华思想境界. (1)苏东坡的《扬花词》,大家就可见精妙文章的妙处.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 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 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王勃的《滕王阁序》成篇故事.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 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从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去,专会人伺其下笔. 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曰:'星公翼轸,地接衡庐.' 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 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3)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 司马相如做官后,给妻子卓文君写了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 的信,卓文君觉得司马相如"无义",想图新欢,遂回信如下: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 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 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望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 天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风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 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 为男."司马相如接此信后,深为卓文君的九曲回肠所感,为往昔的恩爱所动,遂与妻子和 好如初. (4) 话说古代有一位号称赛神仙的算命先生, 他所卜算的事情那真是灵验无比. 一日, 有同窗好友四人,要进京赶考,但是信心不大,于是相约来到这个算命先生这里来算一卦, 只问一个问题:"四人中有几人考上".赛神仙听完了四人的生辰八字,简单履历,慢悠悠伸 出了一个手指.四人想要再问,赛神仙把伸出的那个手指摇了又摇,说"天机不可泄漏".于 是,四人满怀狐疑地走了.过了不久,只听到赛神仙的门前鞭炮齐鸣,原来,是四个人来感 谢赛神仙了,又送给一个"神算子"的匾额.待四人走后,赛神仙的小徒弟悄悄地问:"你怎 么算得那么准啊?"赛神仙笑道:"我怎么会错呢,要知道我是赛神仙啊!" 请问,赛神仙这 一根指头是什么意思?四人中

到底考上了几人?因为是"赛神仙"就不会错了吗? (其实一根 指头的解释涵盖了所有的可能性, 最多是"一起考上了", 其次是"一人没考上", 再其次是"一 半考上了",再其次是"一个没考上".四人在事后,自然会往相对的意义上靠,所以赛神仙 就不会错了.) (5)再看台湾作家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的一节:"春雨.杏花.江南.六个方块 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 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 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民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中文之美,不仅 美在形体,更美在风骨,美在精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块文脉的走势,任 何一种表情的意蕴,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都如巧夺了天工一般,增之则长,减之则短.

(四)学好语文方法多种

一个小孩看老人在河边钓鱼.老人技巧娴熟,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 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老人惊异.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并 向你学习钓鱼的方法."老人问:"这是为什么?"小孩说:"这篓鱼不多久就要吃完了,只要 我有钓竿和钓技,就可以自己钓鱼,一辈子也吃不完."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们不在于教给大家多少语文知识和技能, 重在教给大家获取语文知识的方法, 形成自己的 的语文能力. 一,练好语文基本功 优秀诗文勤记诵 一个人的语文修养的高低,取决于其语文基本功是否扎实.平时认真听中央电台的广 播和看电视台的节目时, 留心学习他人正确的发音及朗读的技巧, 努力使自己学会说一口流 利而较标准的普通话.早读时大声朗读课文,并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发音.虽说电脑已日益 进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但要在别人已不太重视写字的时候,勤奋临习,努力使自己写一手 端正而潇洒的方块字. 我们常见的错别字也就那么 100 来个, 一天纠正一个, 不用一个学期, 就可将常见的错别字消灭掉,免得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因出现错别字而招致的尴尬局面. 多读多记些优秀的诗词,文章,既能巩固自己以往所学,又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 修养. 同学们看到江总书记在美国访问脱口而出引用唐诗宋词时, 都不禁赞叹江总书记深厚 的语文功底源于他以前强化语文的修养. 早读时要努力做到大声读,动手写,用心记,勤引用,将背诵过的诗文,重新列入早 读课朗读,熟记的内容;按学习要求熟读,背诵高中课本里优美的诗文,能够背诵,默写百 首唐宋诗,百首唐宋词.当然,读,背的最终目的在于用,所以在平时作文或说话时,要尽 量引用,努力提升自己语言和文字表达水平.在写"勤俭"为主题的作文时如果能引用李商隐 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写春天的散文时能引用刘长卿的"细雨湿衣看不 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在写青年人应树立远大理想的文章时能引用毛泽东的"埋骨何须桑梓 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在写人际关系的文章时能引用陶铸的"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 地宽"这些名诗名句,那么,阅卷的老师就会"眼前一亮,心头一喜",心里不禁默念道:"亏 他记得起来." 二,看书买书细心读 报纸杂志常翻阅 看书买书做书虫,会使人情操高尚,眼界开阔,语文知识丰富.马克思,毛泽东等伟 人的学识那么渊博,因为他们都是十足的"书虫".毛泽东就曾经说过:"我的文学功底之所 以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我对书的爱不释手."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得好:"当我们 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位好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 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所以,多进阅览室,多去图书馆,你会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近年来会考,高考都较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写作能力,喜欢看书,勤于思考的人,在 这些方面的能力一定不会差的. 每天出版的报纸,杂志其中不乏语文方面的知识.我们甚至光欣赏一些文章标题,都 能收益良多《.中国青年报》《,扬子晚报》,《都市晨报》,《语文报高中版》,《作 文点评报》和《读者》,《中学生》,《语文月刊》等报刊杂志要经常翻阅浏览,还要养成 一个好习惯——看到好文章就剪下来,贴在自己的语文摘抄簿里.这样日积月累,你终有一 天会为自己拥有丰富的精神食粮而骄傲. 三,语文笔记贵坚持 课外练笔不放松 语文学科因为内容丰富,趣味性强,语文笔记自然有许多值得记的东西.语文知识点, 诗词名句,对联,名人名言,佳作美文及写作技巧归纳,错别字,病句搜集,文

学常识…… 这些都值得我们抄在自己的语文笔记簿上,没事随手翻翻,考前认真看看,对每次考试都会 有很大帮助. 任何一个人的写作水平,都是在勤奋练笔中提高的.虽说每学期老师会安排 10 次左右 的作文训练,但仅靠这几次作文训练就想把文章写好还远远不够.凡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 都是从小养成的每天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直到高考前亦从未间断过.写多了,思维也就敏捷 了,只要提起笔便"思如泉涌",洋洋洒洒,一挥而就.练笔的题材广泛得很,校园中,家庭 里,社会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成为练笔内容;文体也可不限,记叙文,小 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剧本,对联……什么都可试试.著名作家刘绍棠在读小 学时就喜欢把班上的同学写进自己的"文学作品"了,到了高中,他所读的语文课本里,竟然 有他自己写的小说!基于此,我的要求每周练笔不少于 1500 字,内容不限,文体不限.也 可以摘抄一些名言警句和美文片断,还可以自己默写一些诗词名句.

四,学问源自生活中 他山之石可攻玉

语文虽是一门每人都受用终生的基础学科,但其知识和能力并不只"存在"于语文课本, 或只从课堂上学到. 其实, 我们的生活中, 语文知识无处不在. 校园里的墙报, 街上的招牌, 旅游景点里的楹联,报纸上的广告,庙宇里的碑文……都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只要我们留 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学问".比如报纸上的广告,其用语既要精练又要引人注目,甚至 有时还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所以,广告策划者如果没有较好的语文功底,就难 以收到"一语惊人" 而令人"过目难忘"的效果.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的语文学习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要以为只能向以老 师学习,孔子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也说过:"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要想 学到更多的知识,平时就应多向身边的人请教,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从而取长补短.比如 老师推荐的范文,应该反复品味,以学习他人的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技巧;其他同学的笔记 也应该经常借阅,一定有许多供你学习的地方.又比如有些同学的字写得很漂亮,你平时可 多留意一下他怎样写字,甚至请他作示范,那么,你的书写水平也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五,课本学习贯始终,基础知识早复习 虽然课本的内容基本不考,但仍要认真学习课本.因为课本里的内容,多数是从古今 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精选出来的名家名篇,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 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同时,每册课本的每个单元里都还 有相应的单元知识,这些单元知识都是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的.所以,不能因考试时直接考到 的内容不多而不重视课文学习. 语文考试考什么?主要用课本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对课外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运用.因 此我们要牢牢把握学过的语文知识点和据此形成的解决语文实际问题的能力. 虽说同学们在 初中时已学习了中学阶段应掌握的知识点中的大部分, 但高中学习的内容比初中多得多, 要 求比初中高得多,所以,从高一起就自觉地学一点,记一点,用一点,做到周周清,月月清, 年年清,不要堆到高三一块才复习,力争赢得主动. 有了科学的方法,还要有孜孜不倦以求之的精神.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 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主要是说做学 问成大事业者虽然环境不好,但应该登高远眺,树立大志,并且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 举的, 必须经过辛勤劳动的过程; "为依消得人憔悴", 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 废寝忘食, 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做学问经过反复追寻,研究,终于取得了成功. 我的祝福:生命中有你们,感觉精彩!旅程中有你们,感觉浪漫!愿我们这一届同学 的语文学习肯定会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 高考作文思维立体化训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教会学生通融教材内容,写好高考作文. 能力目标 学会调整写作角度,写好高考作文. 德育目标 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通融教材内容,调整写作角度. 教学方法 分析法,示例法,训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那些众所周知的古人,古事,多见于中学教科书,试问:高三同学中有多少是一点也 不知道的呢?只要我们思维更加通融一

点,作文找材料并不困难.高考作文 800 字的要求, 是很容易达到的. 如果你知道的例子不多,问题也不会很大.有的例子,很多作文都能用,关键还是你 需要圆通一点,稍微调整一下角度. 二,通融教材内容,调整写作角度示例. 例如: 《报任安书》:"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 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 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是司马迁《报任安书》里面广为人知的一段.这个段落提供的典型例子,下面这些 话题中都是可用的. 话题 1 转折 话题 2 命运 话题 3 忍耐 话题 4 心灵的选择 话题 5 真正的价值 话题 6 平凡与伟大 话题 7 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 话题 8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这里依次稍加点拨: 话题 1 转折:文王,孔子,屈原等,都遇到人生的波折.而这些波折,却构成他们人 生的重大转折点,成为他们成为伟人的重要助力. 话题 2 命运:命运对所有人来说,其实都是公道的,文王,孔子,屈原等,照样逃脱 不了命运的考验.只有接受命运的挑战和考验,才能迎接人生的辉煌.命运给予你磨难,也 赐予你成就,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话题 3 忍耐:人生总会有挫折,总有不如意的时候.文王,孔子,屈原等,面对人生 的苦难,坚忍不拔,刻苦忍耐,最终赢得了人生的辉煌.(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 教训,忍辱负重,等待时机,也是典型的例子.) 话题 4 心灵的选择:在人生的重大关头,何去何从,面临艰难的选择.孔子在仕与隐 之间,屈原在自我价值与随波逐流之间,都用自己伟大的心灵,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话题 5 真正的价值:人世间有很多所谓的价值.物质利益当然有其用处,功名利禄当 然可以追求, 但人生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使自己成为真正 "大写的人"?文王,孔子,屈原等为我们作出了回答.只向往物质利益的人,他所拥有的就 是爱因斯坦所谓"猪栏的理想". 话题 6 平凡与伟大:伟大来自平凡.当文王还是一个囚徒,当孔子四处奔波,当屈原 在江边行吟,当陶渊明在篱下赏菊,那时谁知道他们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伟人呢?伟大的人, 最初都是平凡的,他们的伟大在于他们不甘平凡.一切不甘平庸的平凡人,都有成为伟人的 可能. 话题 7 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伟大的人生中大多充满挫折.但伟人们不会毫无意义的 放大自己的痛苦,文王,孔子,屈原等人,他们的挫折倍于常人,他们的痛苦倍于常人,但 他们能正确地面对挫折,不是绝望,不是呻吟,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坚强地面对苦难,实 现了人生的超越. 话题 8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孔子仕途不通, 转而著 《春秋》 , 整理古代文化典籍,惠泽后世,成为中国文化的圣人.屈原理想难以实现,转而著《离骚》, 他没有成为成功的政治家, 却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声名卓著的诗人. 人生没有固定的剧 本,生命的趣味在于它没有固定的答案,生活的意义在于我们有选择的可能. 二,根据上例提炼方法,为学生支招 A,顺蔓摸瓜—— 由表及里,开掘取意 即透过客观事物的表象,开掘事物的深层意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 只有通过由表及里的开掘才能获得.这种方法反映作者思想的穿透力,从现象到本质,从不 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让思维像水向低处流那么自然. B,另辟蹊径——不走常路,别有风景 转换角度,有所发现即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客观事物,见人之所未见, 获得新的意蕴.采用转换角度的方法,就要打破单向,一元的思维定势,不拘于一孔之见, 或一隅所感,尽可能寻找新的突破口,从新的侧面切入,使立意别具一格.有时反弹琵琶, 反求其意,别出心裁. C,即小示大——见微知著,小处落笔 从小处立意,把意义引申发挥到成为大问题,揭示具有普通意义的主旨.这不仅要求作 者具备比较深刻的思考能力,而且还要求作者有敏锐的联想拓展能力,使主旨显出特色. 三,请指出下列写作材料使用的方法: 秦一统六国 角度一:[以"优势"为话题] 过分的凭借自己的优势,不辨形势的发展,只会故步自封,甚至招致灭亡.战国七雄 中,秦国是后起之秀,位居中原西缘,地形不是十分优越,财力不及齐国,军力不及楚国, 但秦国却能最后一统天下,吞并六国.齐国富庶,优势在焉,却没有注意发展,秦国来犯, 只会妥协,并在险恶的政治风云中轻易相信对方的友善,"与嬴而不助五国",致使秦国能在 卧榻之侧大行蚕食鲸吞的饕餮,最终亦难免自膏虎狼之吻.楚国兵多将广,不屈骁勇之豪俊 如云,但却自恃雄厚的祖业,高估自己的实力,连犯险着,最终覆水难

收,长河落日.他们 之所以有强大优势而灭亡,就是因为他们太依仗了他们的优势,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之上.所 以优势不等于成功. 但是如果恰当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就能在风云际会中成为叱咤纵横的英 雄.秦国,"蒙故业,因遗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最终"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 楚之精英"尽成秦国囊中之物!谁说优势只会成绊脚石,君不见,优势运用得当,就是一块 坚实的垫脚石!秦与六国,"攻守之势异也",优势在其中扮演了截然不同的角色!这不正启 示我们应该正确的运用自身的优势吗? (方法 B:另辟蹊径 ) 角度二:[以"优势"为话题] 拥有优势并不等于拥有绝对的优势,或许就是这曾经让你沾沾自喜的优势给你带来致 命的一击.秦国"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信臣精兵把据要道,自以为凭借关中之固,成就子 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因为有了君临天下的优势,如月满山冈,水溢堤围,得意洋洋,不可一 世,而忘记仁义治国,"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焚百家之言,削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倘若 始皇没有被优势蒙蔽双眼,而是善于运用优势,历史或许可能又是另一种样貌? (方法 A:顺蔓摸瓜 ) 角度三:[以"团结合作"为话题] 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一历史事实,千百年来引起历史学家 极大的兴趣,论述的文章很多,苏洵的《六国论》便是著名的一篇.其实,有一个基本事实 就是, 六国虽然强大, 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这就不是六比一的对垒, 而是一比一,甚至零点几比一的对垒了.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我们平时不 是也看得多吗? (方法 C:即小示大 ) 四,高考作文写作角度对照 角度四:(以"水的灵动"为话题)[附 2004 年高考江苏作文]: 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格——沉稳.. 水的灵秀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 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常年保持一种蔚蓝,沉稳的大山却一年四季变幻出不同的景色.请以"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作文.这个话题包含两个方面,你可以写其中一个方面,也可以兼 写两个方面.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明智的渭河水呀,早早就弹起了秦亡的前奏,一统天下的功 高盖世终究湮没在渭河东去的流水中,只配留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复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也"的历史警示!流水无言,却是一位深切的凭吊者,忠实地见证者. (方法 B:另辟蹊径 ) 角度五: [以"山的沉稳"为话题](2004 年江苏题) 沉稳从艰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 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 怎能成就大事?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 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秦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 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 万世而为君.(方法 B:另辟蹊径) 五,请在下列材料中任选二题,分别写一段的文章的开头,选择其中的一题写一篇不 少于 800 写的作文. A,刘备与诸葛亮 角度一:[山东卷作文题:双赢的智慧 ] 角度二:伯乐慧眼 角度三:才能与机遇 B,李密《陈情表》 角度一:[2003 年全国卷作文以"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为话题] 角度二:[以"人生关怀"为话题] C,屈原的不屈 角度一:[2005 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看图作文) ] 角度二:[以"纪念"为话题](2005 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角度三:[以"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为话题] D,李白的傲岸 角度一:[高考福建卷作文题:(看图作文)] 角度二:[以"吸收与给予"为话题] 附,积累方向(附带课外): 要求:(1)落实基本素材的故事原型(人物的具体事迹)(2)发散思维多求角度, 尝试"一手五指". 类别 课内 屈原 司马迁 关汉卿 李,杜 李清照 课外 但丁 明威 莎士比亚 巴尔扎克 海 文学圈 苏,辛 吴,施,罗,曹 巴金 金庸 (四大名著) 鲁迅 秦始皇 汉高祖 楚霸王 汉武 政治圈 帝 祖 思想圈 孔孟 三国英豪 成吉思汗 老庄 朱光潜 唐太宗 宋太 甘地 尔 格瓦拉 拿破仑 达尔文 富兰克林 希特勒 丘吉 冯友兰 马 培根 克思 科学圈 张衡 袁隆平 王羲之 尼采 徐霞客 罗素 祖冲之 杨振宁 伽利略 坦 牛顿 爱迪生爱因斯 霍金 齐白石 凡高毕 布鲁诺 王维 哥白尼 贝多芬 达芬奇 居里夫人 徐悲鸿 艺术圈 郑板桥 加索 罗丹 体育圈 经济圈 公益圈 伏明霞("跳水类") 类") 刘翔 李小双("体操类")邓亚萍("乒乓球 篮球乔丹 网球阿加西 松下 德兰修女 马拉松 球王贝利 福特兄弟("汽车类") 雷锋 焦裕禄 孔繁深 比尔盖茨 李素丽 洛克菲勒 徐虎 任长霞南丁格

尔 这样分门别类,以点带面,方便学生平时记忆,方便临场作文时快速检索,加快写作 速度,丰富写作内容, 提高写作质量.学生虽然不能像曹雪芹作红楼梦一样"一树千枝","一 源万派",但也要勇敢尝试,挑战自己!若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勇敢地向身边熟悉的事例深 入开挖,他们必然开始领受有话可说的喜悦,其则必对写作提起兴趣,鼓起信心!所以,课 内事例一源多脉,一例多用,对解决学生作文场上无例可用的困境是一个有效的尝试! 请不要入宝山空手而回,请不要与美丽擦肩而过! 一线贯穿赏人物 提纲挈领析全篇 ——以《孔乙己》教学片段为例谈创新教学问题设计遵循的原则 文章作者:陈剑峰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09-12-18 14:07:55 《孔乙己》一文是初中语文各种版本的必选经典篇目.如何才能把名家名篇教出精彩,教出 亮点,我们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窠臼,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创新教学问题设计. 问题,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元素,它是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本的推进器,是学生智力发 展的重要载体.问题有真伪,主次和高下三种境界.问题提出的切入点非常有讲究.我在实 践中从"半"字入手,让学生找"半"字,思考"半"字的含义,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主线,成为 全课讨论的主问题,并产生问题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 实效性. 【教学片段】 让学生找"半"字 师: 《孔乙己》一文,作者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孔乙己这个 人物形象. 但是细心的读者又发现, 孔乙己的一生始终没有跳出一个"半"字, 正可谓是半"生" 不遂,可悲又可叹.同学们认真品读原文,思索有哪些与"半"字有关的内容. 生 1:他说话让人半懂不懂.每当来到酒店时,他总是说一些"之乎者也"之类的话,让人 听了半懂不懂.当别人取笑他偷书时,他却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 能算偷么?"紧接着就是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的话.他这些半懂不懂的话一方 面为了搪塞别人, 应付那种使自己尴尬的局面, 另一方面表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经书上圣 人所教,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带有卖弄之意.他的这些半懂不懂的话使人读了深感他的迂腐 不堪,麻木不仁,自欺欺人. 生 2:我补充一点.当孩子们再向他要茴香豆吃时,他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 也."仍然是说"之乎者也"等内容,这进一步反映了他对自己卑下的地位和知识的陈腐毫无 认识,同时也表现了他三句不离本行的迂腐思想. 师:很好.这是孔乙己的"言语之半". 生 3:他做事半途而废."他身材很高大",又"写得一笔好字",这些本应该是他维持生计 的有利条件,但是他好喝懒做,好逸恶劳,把体力劳动看作是最低下可耻的事,因而从来没 有想过凭借自己的双手挣碗饭吃,就是替别人抄书一类的工作,他也坚持不了几天,到最后 "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师:这就是他的"做事之半".不好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替人家抄书还要搞点小偷小摸. 生 4:书下注解里告诉我们:他的姓名让人半懂不懂.他的姓名来自描红纸上的"上大人 孔乙己"这句半懂不懂的话.他作为在封建社会熟读《四书》《五经》的知识分子,却连一 , 个像样的,好听的名字都没有,说明他社会地位低下,是个有姓无名的人.作者用这个叫人 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他的名字,正好表现了人们对这个人物迂腐可笑的性格的嘲弄. 师:这是他的"姓名之半",极含讽刺意味. 生 5:书中第 3 小节有一句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虽然只有一句 话,但含义极为深刻."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不能享 受"长衫主顾"的待遇,跟"短衣帮"一样,都处在社会的最下层,过着饥不择食的生活;可他 又是"短衣帮"中唯一"穿长衫"的人,这又说明他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而又不能爬上去的"知 识分子",是一个从"长衫主顾"中被挤出来的人,跟短衣帮不同.但他不肯脱掉长衫和短衣 帮为伍,因为这件长衫是"读书人"身份的标志,有了这件长衫,他似乎在精神上还可以得到 些安慰.这样,他既不能爬到上层,又不肯甘居下层从事劳动,挣碗饭吃,硬装斯文,死要 面子, 从而沦落成了一个畸形的"多余的人". 师: 你找得很好. 他的身份半"短衣"半"长衫". 这是他的"地位之半".他的外貌的独特性,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性. 生 6: 他的品行半好半坏. 孔乙己好喝懒做, 替人家抄书, 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起失踪, 甚至偶然做一些偷窃的事.这是他品行坏的一面.但是他品行也有好的一面:他热心地教小 伙计识字,尽管小伙计瞧不起他.他不但不恼恨反而显得很惋惜的样子,因为他从内心里真 诚地希望小伙计将来能当掌柜,这体现了

他内心善良的一面. 师:这说的是他的"品行之半". 生 7:还有,他的身体半残不全.他第一次到酒店喝酒,身材高大,虽然营养不良,但四 肢健全.而他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时,小伙计在柜台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须站起来才看 得见.原来他是被丁举人打折了腿,是用手走过来的."身体之半"说明:科举制度毒害了他 灵魂的同时,也毒害了他的肉体. 师:对.这是"身体之半". 生 8:他的思想半醒半庸.他没有考取功名,却以读书人自居;他经济困窘,却要做长衫 主顾;他明明偷了人家的东西,却说窃书不能算偷;他明明是被人家打断了腿,却主动遮掩 说跌断的.短衣帮为什么要取笑孔乙己,就是冲着他半醒半庸的思想而来的.孔乙己被短衣 帮刺激后的一系列苍白无力的反抗而显出的丑态全在短衣帮的设计之中, 而孔乙己却丝毫不 知道. 师:你思想很深刻.这是孔乙己的"思想之半".谁能说说孔乙己的"生死之半"? 生 9: 文章结尾写他虽然死了, 但是他的名字仍然留在酒店的粉板上, 仍然被老板念叨着, 这不是老板对他的怀念, 而是因为他还欠着酒店老板的十九个钱, 所以, 他并没有完全死了, 只死了一"半".这说明他的人生是悲惨的"半"个人生,也表现了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冷漠无情. 师:小说中作者通过上述的"半"字现象,描绘了孔乙己这个被旧社会扭曲了灵魂的"多余 的人"的悲惨一生,刻画了他自命清高,麻木不仁,自欺欺人,可悲可笑的性格特征,锐利 地剖析了封建文化,科举制度的虚伪与无耻,及其对历代知识分子的严重精神戕害. 【教学 反思】 创新教学问题设计 遵循的原则 学生从孔乙己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方面理解了"半"字含义的丰富,还从他的"姓名 之半","地位之半","思想之半","生死之半"等方面深入挖掘其含义,有效理解了孔乙己 的悲苦境遇, 悲惨人生以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冷漠, 麻木的人际关系以及封建科举制 度对他的毒害. 这样新颖的教学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吸引他们细心认真地阅读并 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也思考了阅读教学预设问题时要遵 循的原则和要注意的问题. 一,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注意问题的真伪 教师设计问题必须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在谈到教 学和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 实所具有的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在 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 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 我们形象地把 它称为是"跳一跳,摘桃子".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 么跳也够不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 最具探究价值的.太难或太易的问题都没有探究价值.师:你找得很好.他的身份半"短衣" 半"长衫".这是他的"地位之半".他的外貌的独特性,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性. 生 6: 他的品行半好半坏. 孔乙己好喝懒做, 替人家抄书, 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起失踪, 甚至偶然做一些偷窃的事.这是他品行坏的一面.但是他品行也有好的一面:他热心地教小 伙计识字,尽管小伙计瞧不起他.他不但不恼恨反而显得很惋惜的样子,因为他从内心里真 诚地希望小伙计将来能当掌柜,这体现了他内心善良的一面. 师:这说的是他的"品行之半". 生 7:还有,他的身体半残不全.他第一次到酒店喝酒,身材高大,虽然营养不良,但四 肢健全.而他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时,小伙计在柜台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须站起来才看 得见.原来他是被丁举人打折了腿,是用手走过来的."身体之半"说明:科举制度毒害了他 灵魂的同时,也毒害了他的肉体. 师:对.这是"身体之半". 生 8:他的思想半醒半庸.他没有考取功名,却以读书人自居;他经济困窘,却要做长衫 主顾;他明明偷了人家的东西,却说窃书不能算偷;他明明是被人家打断了腿,却主动遮掩 说跌断的.短衣帮为什么要取笑孔乙己,就是冲着他半醒半庸的思想而来的.孔乙己被短衣 帮刺激后的一系列苍白无力的反抗而显出的丑态全在短衣帮的设计之中, 而孔乙己却丝毫不 知道. 师:你思想很深刻.这是孔乙己的"思想之半".谁能说说孔乙己的"生死之半"? 生 9: 文章结尾写他虽然死了, 但是他的名字仍然留在酒店的粉板上, 仍然被老板念叨着, 这不是老板对他的怀念, 而是因为他还欠着酒店老板的十九个钱, 所以, 他并没有完全死了, 只死了一"半".这说明他的人生是悲惨的"半"个人生,也表现了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冷漠无情. 师:小说中作者通过上述

的"半"字现象,描绘了孔乙己这个被旧社会扭曲了灵魂的"多余 的人"的悲惨一生,刻画了他自命清高,麻木不仁,自欺欺人,可悲可笑的性格特征,锐利 地剖析了封建文化,科举制度的虚伪与无耻,及其对历代知识分子的严重精神戕害. 【教学 反思】 创新教学问题设计 遵循的原则 学生从孔乙己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方面理解了"半"字含义的丰富,还从他的"姓名 之半","地位之半","思想之半","生死之半"等方面深入挖掘其含义,有效理解了孔乙己 的悲苦境遇, 悲惨人生以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冷漠, 麻木的人际关系以及封建科举制 度对他的毒害. 这样新颖的教学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吸引他们细心认真地阅读并 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也思考了阅读教学预设问题时要遵 循的原则和要注意的问题. 一,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注意问题的真伪 教师设计问题必须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在谈到教 学和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 实所具有的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在 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 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 我们形象地把 它称为是"跳一跳,摘桃子".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 么跳也够不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 最具探究价值的.太难或太易的问题都没有探究价值.


相关内容

  • 语文教材更应该传颂经典
  • 语文教材 范围:包括什么阶段?包不包括大学语文?思考这个问题. "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心中,好的语文课并非在死抠课文和课本,而是要给学生以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培养热爱读书.喜欢思考的 ...

  • 阅读经典:语文学习的必修课程
  •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找到适当的应对策略,按照"课标"要求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进入更加宽阔的视野,让学生领略思想和艺术最美妙的风景: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具有丰富的语文素养:才能使孩子们沐浴着人类优秀文化的阳光雨露健康成长,不仅 ...

  • 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典作品的特点及其教学方式
  • 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典作品的特点及其教学方式 作者:陆媛媛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3年第09期 [摘要]经典作品的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特殊的重要地位.所谓"经典",是那些具有原创性.典范性和历史穿透性的文本,是民族文明和人类文明的结晶.对于经典作品,在教学 ...

  • 2015-2016第一学期初中语文科组活动记录
  • 教研活动记录 教 研 组: 初中语文 负责人姓名: 肖吕好 20 15 - 20 16 学年度 第 一 学期 活动主题:学习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并制定本科组工作计划 主持人(负责人): 沙开华 记录: 肖吕好 参与人员: 活动过程详细记录: 1.学习<刘渡中心学校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 2 ...

  • "绍兴本土经典诗文诵读"学科课程建设规划方案
  • "绍兴本土经典诗文诵读"学科课程建设规划方案 一.学科课程规划基础 1.学科性质与基本特点 "绍兴本土经典诗文诵读"是我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建立的校本课程之一,是语文学科的拓展性课程.因而它具有开放性,无论是诵读教学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

  •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的欣喜.困惑和思考
  •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的欣喜.困惑和思考 朱莉萍 岳 英 付 蓉 欣 喜 1.良好的研究氛围正在形成 所到九个县市的实验学校,我们看到老师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各位教研员的带领下,加强学习,努力探寻这三个课题的研究方向,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题为抓手探索整体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实验学校从加强管理入 ...

  • 初中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
  • 研究教师:王金玲 年级:八年 科目:语文 学校:大石桥一中 电话:186********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2676462477 题目:初中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 内容: 一.背景目的和意义 诵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地位.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基 ...

  •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浬浦镇中 周淑文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正如江泽民同志曾说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 ...

  • 浅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农村初中语文的作用
  • 浅谈农村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及开展举措 大村初级中学校 梅源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内核,是五千年文明的思想荟萃,对国学经典的诵读,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高尚的人格.在缺少父母关爱的农村中学,国学经典诵读尤为重要.本文从国学经典诵读对农村中学生的意义,以及农村学 ...

  • 初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初探
  • [摘要]本论文从品味经典作品的语言美.领悟经典作品的形象美.感受经典作品的情感美.体验经典阅读的个性美几个方面探讨了诵读国学经典的基本方法,进而探讨了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作用和影响,试图构建初中学生经典诵读的基本策略,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塑造高尚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学生:国学经典:基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