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说课稿3

游褒禅山记

一、说教材: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补世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自创新格而弥足珍贵,彪炳千古而有无限的可开掘性。

本课是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宋代散文。《六国论》和《游褒禅山记》是教读课文,《伶官传序》和《石钟山记》是自读课文。《六国论》和《伶官传序》都是借古讽今的史论,《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都是因事说理的游记。《游褒禅山记》显然引领了《石钟山记》。

此前,学生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经验,上了高中后又掌握了不少的文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篇浅易的文言文并不会感到特别的吃力。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够诵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根据这一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

2、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3、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熟读背诵,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教学重点:

一、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二、掌握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三、词类活用。

教学难点

一、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

二、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三、说教法

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的教学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激励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教学方法:

诵读法---古诗文需要熟读背诵。

串讲法---文言文需要疏通文意。

提问法---课堂上需要师生互动。

比较法---新旧知需要温故知新。

讨论法---课堂上需要活跃气氛。

练习法---教学上需要精讲多练。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四、说学法:

学生情况:高一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已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和积累,但对如何学习文言文,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逐步走向独立学习的境界。

学法指导:

一、诵读法。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诵读能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言语声音形态与轻微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从感知的直接性来说,文字不如声音彻底、深刻、细腻。

二、圈点法。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这也是古人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一种常见的阅读方法。

三、猜读法。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后,碰到难词时,教师应引导点拨学生大胆猜测,在小心求证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词在文中的含义。

四、归纳法。鼓励学生及时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注意积累文言文知识,这也是消化吸收的过程。

五、教学程序:

教学本课可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首先给学生介绍毛泽东的七绝诗《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多媒体展示诗句)学生通过诵读领会了“无限风光在险峰”一句的含义。随后因势利导,引出课题,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就含有类似的深邃哲理。

(二)简介作者及课文背景

作者:身份生平及其作品

背景:介绍作者写作时间、背景及目的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诵读一遍,教师强调注意读准字音。

2、播放朗读录音,教师纠正学生诵读时不正确的读音

(四)语言积累

1、小组合作。借助注解,疏通课文,学生整理文言词语、特殊句式。

2、练习巩固。(配发习题、实物投影)

(1)重点词:卒、文、道、极、观、得、夷、相、悲、胜

(2)词类活用:舍、名、穷、谬、传

(3)特色句式翻译:(教师点拨,以直译为主,力求准确)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③此余之所得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设计目的:以解释加点词、特色文句翻译题形式,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落实了重点词句积累这个学习目标,为下节课“文”的品赏做准备和铺垫。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再组织学生诵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并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①课文中记游部分,集中于文中哪几段?(第1、2节)

②文中第三段的议论是针对哪部分内容阐发的?(第2 节)

得出怎样的结论?(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文中第三段的议论是针对哪部分内容阐发的?(第3 节)

得出怎样的结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

④请同学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够作为\\\

⑤学生分组讨论出文章的写作顺序:(板书:名的由来→游洞经过→感慨→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A、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B、记游洞经过

C、抒发游洞的感慨

D、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E、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六)总结

总结文言知识学法:一要熟读,二要结合上下文推断词意。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整理虚词“以”、“其”在文中的用法。

2、背诵课文1、2段。

(八)板书设计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名的由来→游洞经过→感慨→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第二课时:

(一)

游褒禅山记

一、说教材: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补世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自创新格而弥足珍贵,彪炳千古而有无限的可开掘性。

本课是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宋代散文。《六国论》和《游褒禅山记》是教读课文,《伶官传序》和《石钟山记》是自读课文。《六国论》和《伶官传序》都是借古讽今的史论,《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都是因事说理的游记。《游褒禅山记》显然引领了《石钟山记》。

此前,学生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经验,上了高中后又掌握了不少的文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篇浅易的文言文并不会感到特别的吃力。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够诵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根据这一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

2、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3、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熟读背诵,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教学重点:

一、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二、掌握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三、词类活用。

教学难点

一、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

二、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三、说教法

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的教学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激励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教学方法:

诵读法---古诗文需要熟读背诵。

串讲法---文言文需要疏通文意。

提问法---课堂上需要师生互动。

比较法---新旧知需要温故知新。

讨论法---课堂上需要活跃气氛。

练习法---教学上需要精讲多练。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四、说学法:

学生情况:高一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已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和积累,但对如何学习文言文,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逐步走向独立学习的境界。

学法指导:

一、诵读法。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诵读能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言语声音形态与轻微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从感知的直接性来说,文字不如声音彻底、深刻、细腻。

二、圈点法。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这也是古人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一种常见的阅读方法。

三、猜读法。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后,碰到难词时,教师应引导点拨学生大胆猜测,在小心求证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词在文中的含义。

四、归纳法。鼓励学生及时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注意积累文言文知识,这也是消化吸收的过程。

五、教学程序:

教学本课可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首先给学生介绍毛泽东的七绝诗《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多媒体展示诗句)学生通过诵读领会了“无限风光在险峰”一句的含义。随后因势利导,引出课题,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就含有类似的深邃哲理。

(二)简介作者及课文背景

作者:身份生平及其作品

背景:介绍作者写作时间、背景及目的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诵读一遍,教师强调注意读准字音。

2、播放朗读录音,教师纠正学生诵读时不正确的读音

(四)语言积累

1、小组合作。借助注解,疏通课文,学生整理文言词语、特殊句式。

2、练习巩固。(配发习题、实物投影)

(1)重点词:卒、文、道、极、观、得、夷、相、悲、胜

(2)词类活用:舍、名、穷、谬、传

(3)特色句式翻译:(教师点拨,以直译为主,力求准确)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③此余之所得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设计目的:以解释加点词、特色文句翻译题形式,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落实了重点词句积累这个学习目标,为下节课“文”的品赏做准备和铺垫。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再组织学生诵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并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①课文中记游部分,集中于文中哪几段?(第1、2节)

②文中第三段的议论是针对哪部分内容阐发的?(第2 节)

得出怎样的结论?(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文中第三段的议论是针对哪部分内容阐发的?(第3 节)

得出怎样的结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

④请同学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够作为\\\

⑤学生分组讨论出文章的写作顺序:(板书:名的由来→游洞经过→感慨→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A、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B、记游洞经过

C、抒发游洞的感慨

D、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E、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六)总结

总结文言知识学法:一要熟读,二要结合上下文推断词意。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整理虚词“以”、“其”在文中的用法。

2、背诵课文1、2段。

(八)板书设计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名的由来→游洞经过→感慨→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第二课时:

(一)


相关内容

  • [其]的用法
  • 人教版必修1.2虚词"其"的用法 [其]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 秦 ...

  • [孔雀东南飞][诗三首]和[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 挥公实验中学高一 编号: 66 课型:复习课 上课时间: 19 周 主备人:任毅梅 语文 班级: 导学案 小组: 姓名: 评价:卷面 成绩: 审核人: 语文组 课题: <孔雀东南飞> <诗三首>和<游褒禅山记> [复习目标] 1.识记<孔雀东南飞>中名 ...

  •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今天的3号考生黄锦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游褒禅山记>(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自读课文.好文章,特别是古文,如牛 ...

  •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特殊句式
  •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特殊句式一松柏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特殊句式 目 录 一.判断句 A.其基本形式是"„„者„„也". B."„„也". C."„„者,„„". D."„„者也". E.用 ...

  •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的命运谶言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文辞朴实,浅出深入,以一次偶然的日常的非名山游览,阐发道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要到达"险远",一览"非常之观","志"."力"和"物& ...

  • [游褒禅山记]默写
  •  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游褒禅山记> 1.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2则)
  •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2则) 教材简析:<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补世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qu ...

  • 游褒禅山记中"其"的用法
  • 游褒禅山记中"其"的用法 王安石在寥寥五百多字的<游褒禅山记>中,用了二十个"其"字,这在古人著作中很少见的,很有研究一下的必要.现依照课文顺序,把有"其"字的地方罗列出来,编上号码,加以解释,并顺便说说"其" ...

  • [游褒禅山记],全文,翻译,精华
  • <游褒禅山记>原文和翻译 原文: 标题:游褒禅山记 作者或出处: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