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探究

吉林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分类号: 密 级:

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探究

——喷泉实验的拓展

系别 专业: 教育系 化学专业

姓名 学号: 王强 0840147

年级 班别: 2009级3班

教师 职称: 韩天辉 高级实验师

2012年5月 12 日

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探究

[摘要]本文依据喷泉实验的实质,以NH3溶于水为例探究喷泉实验原理,用其他溶解度的不同气体探究喷泉实验的最佳效果,并将喷泉进行了改进和扩展,设计出了形态各异的喷泉实验。对喷泉实验进行改进和探索,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一个有力证明氨气在常温下极易溶于水且兼有证明其水溶液显碱性的精彩实验。它新奇、有趣,每当出现美丽的喷泉现象时,学生总是好奇、惊羡,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关键词]增压喷泉、减压喷泉、实验设计、双喷泉

Chemical reagent deterioration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substance of the fountain experiment, NH3 in water, for example research on principle of the fountain experiment,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olubility of different gases other fountain for best results and fountains have been improved and extended, designed the fountains of different experiments. Improvements to the fountain experiment and explore, can be a good training of students hands-on, creative ability. "Ammonia fountain experiment" is a testament to ammonia at room temperature, soluble in alkaline aqueous solution with water and both prove their wonderful experiment. It's something new and interesting, when appears whenever a beautiful fountain, students always curious, admire with surprise, it has greatly mobilized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so as to arouse the desire to explore new knowledge.

Keywords : Boost fountain, fountain of decompression, experimental design, double fountain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典型的实验。是一个有探索意义的课题,该实

验具有趣味性强,灵活性大等特点。对喷泉实验进行改进和探索,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一个有力证明氨气在常温下极易溶于水且兼有证明其水溶液显碱性的精彩实验。它新奇、有趣,每当出现美丽的喷泉现象时,学生总是好奇、惊羡,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已经有很多人对喷泉实验进行了改进,那么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气体溶解度的大小对喷泉实验效果的影响如何?以及如何用物理方法改变压强来完成喷泉实验?本文以NH3溶于水为例探究喷泉实验原理,并用其他的气体溶解度不同探究喷泉实验的最佳效果,旨在说明喷泉实验的多样性和创新喷泉实验的意义。

1.实验原理及用品

1.1实验原理: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推出P=(nRT)/V (R为常数)。

要使P变小,可改变n、T、V中的一个变量。

所以减小气压的方法有三种:①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n);②降低气体的温度(T);

③增大气体的体积(V)。

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有两种方法: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可把气体抽走或物理溶解,化学方法可通过化学反应或化学溶解;降低

气体的温度,我们可以采用冷水浇注或用湿毛巾放于瓶底,也可以把装置转移入较低温的环境;而增大气体的体积,可以采取,升高温度(如:用热水浇注或热毛巾放于瓶底)或改变容器的体积的方法。

对于用化学方法来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方法又和气体的溶解度、吸收液的种类

有关。

①气体溶解性大小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如,易溶于水的气体、在水中溶解

度不大的气体、难溶于水的气体;由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一样,从而就使得压强的减少不一样,是喷泉能否产生以及喷泉大小的关键。

②吸收液的种类也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不同的吸收液,与气体之间能否反

应、气体在其中溶解度的大小,都决定了喷泉实验的成功与失败。

1.2实验用品:

仪器:玻璃瓶,单孔橡皮塞,尖嘴玻璃管,胶管,注射器,弹簧夹,水槽。

药品:NH3、HCl、SO2、NO2、CO2、NaOH、乙烯、溴水、O2、N2、H2

2.喷泉实验设计

2.1氨气喷泉实验

⑴ 实验装置图

图1 氨气喷泉实验 图2氧气喷泉实验

⑵操作要点:如图1,干燥的圆底烧瓶集满氨气,挤压滴管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吸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

2.2 氧气喷泉

⑴ 实验装置图 :如图2

⑵操作要点:如图3,在烧瓶中充满O2,并在反匙燃烧匙中加入少量固体红磷,加热燃烧后立即将胶塞与烧瓶连接。燃烧匙内出现一阵火光和白烟。等一会儿,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看到有美丽的喷泉发生。

2.3 双喷泉

2.3.1HCl与NH3双喷泉实验

⑴ 实验装置图 :如图3

图3 HCl与NH3双喷泉实验 图4乙烯和溴水喷泉实验

⑵操作要点:挤压胶头滴管,滴管中的水溶解右瓶中的部分NH3使瓶内压强减小。打开活塞a、b,左瓶中的HCl进入右瓶生成NH4Cl固体此时打开活塞c产生喷烟现象。烧杯内的水会压向左右两个烧瓶,在左瓶中产生红色喷泉,在右瓶中产生蓝色喷泉。

2.3.2乙烯和溴水喷泉实验

⑴ 实验装置图 :如图4

操作要点:把充满乙烯的圆底烧瓶用带有尖嘴导管的橡皮塞塞紧,按图5安装好

仪器。松开弹簧夹A,通过导管C向盛溴水的锥形瓶中鼓入空气,使约10 mL溴水压入烧瓶,再把弹簧夹A夹紧。松开弹簧夹A,溴水自动喷入。喷入约10 mL溴水后,再把弹簧夹A夹紧,振荡烧瓶,溴水又很快褪色。如此重复操作几次。松开弹簧夹B,让蒸馏水喷入烧瓶也可形成喷泉。振荡烧瓶,溴水很快褪色,有油状物生成,烧瓶内形成负压。只要反应完全,液体几乎可充满整个烧瓶。当喷入的溴水颜色不能完全褪尽时,说明烧瓶中的气体已经完全反应。

2.4“永久”喷泉

(1)实验装置图

A

(2)操作要点 A:圆底烧瓶(250ml)B:塑料瓶(2.5l) 图5永久喷泉

①组装装置如图所示。(塑料瓶:滴有酚酞的水)

②用拇指堵住塑料瓶上的小口,用手挤压塑料瓶的瓶身,使瓶内液体上升到烧瓶中,立即松开双手,就可以看到烧瓶内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

③打开止水夹,使烧瓶内液体流入水槽内,并保持水槽的液面始终低于塑料瓶的液面,则喷泉再次产生,即形成“永久”喷泉。

2.5 接力喷泉

(1)实验装置图

氨气

图6 接力喷泉

(2)操作要点

①组装装置如图所示。(塑料瓶内装有的是滴有酚酞的水)

②用拇指堵住塑料瓶上的小口,用手挤压塑料瓶的瓶身,使瓶内液体上升到烧瓶中,立即松开双手,就可以看到烧瓶内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

③打开止水夹a,即可看到A烧瓶内液面下降,并且喷泉再次产生,同时B烧瓶内产生美丽的红色喷泉。

当打开止水夹b时,A、B烧瓶内的液面都下降,且A、B、C三个烧瓶中都出现

美丽的红色烧瓶。

3. 实验现象解释

3.1气体体积迅速减小是导致压强骤减的直接原因,这是设计喷泉实验的根本所在。喷泉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烧瓶内的气体溶于水后,导致瓶内压强的骤减,与外界大气压强产生很大的压强差所致。本文探究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产生一定的压强差:

由喷泉产生的原理可知, 喷泉形成的关键因素是封闭容器内外要存在一定压强

差, 可以是减小上部密闭容器的压强, 也可以是增大下部密闭容器的压强。以前者为例, 由克拉伯龙方程PV=nRT , 推得P = nRT/V, 所以降低压强可采用的方法有三种: 一是减少气体物质的量, 二是降低烧瓶内气体的温度, 三是增大气体体积。据此, 可采取以下手段来达到降压的目的:

(1)溶解减压: 即用相应溶剂来溶解某气体, 使密闭系统降压。如HCl、NH3、

HBr、SO2、NO2、NO2 与O2 的混合物,NO 与O2 的混合物等气体均可与水相配做喷泉实验, NH3 还可用盐酸溶液作溶剂,CO2、Cl2、H2S 等气体可用浓NaOH 溶液来吸收。加热驱赶部分气体法。取消图2 中的胶头滴管, 用手或热毛巾捂住烧瓶2min 左右, 气体受热膨胀后部分气体自导管口逸出, 与水接触后溶于水中, 导致烧瓶内外产生一定压强差而形成喷泉。形成喷泉,说明氨极易溶于水;水进入烧瓶后酚酞试液呈红色,说明氨溶于水后,水溶液呈碱性。

(2)反应减压:

红磷燃烧消耗了烧瓶中的氧气,气压变低,形成喷泉。达到增大气体体积, 降低

烧瓶内压强的目的。可以根据气体的性质和方便操作的原则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制造一定的压强差。

3.2压强变化导致的喷泉实验。

对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的一类反应均可设计成喷泉实验。例如,氯

气与红磷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乙烯与溴水反应,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等

3.3“永久”喷泉的形成原因

该喷泉主要是应用海龙虹吸原理来实现的。由于烧瓶内的氨气极易溶于水,产生

压强差,从而产生了喷泉。当止水夹打开后,由于重力作用烧瓶内的水下流,烧瓶内再次产生压强差,从而又一次形成喷泉,进而形成了“永久式喷泉”。

3.4 接力喷泉的形成原因

喷泉实验产生的原理是存在“压强差”。接力喷泉恰恰是应用了“压强差”及“水

往低处流”的重力作用这两个原理来实现的。当最高处烧瓶内的氨气溶于被挤压到烧瓶的水后,产生了“压强差”,在最高处的烧瓶内形成了喷泉。片刻喷泉停止后,打开最高处的止水夹,最高处的水由于重力作用向下流入了稍低处的烧瓶,从而使最高处的喷泉再一次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稍低处的喷泉也因氨气溶于水而产生喷泉。以此操作就会产生接力喷泉。

4 .实验成功关键

1.用溶解度大的气体做喷泉实验,如氨气、氯化氢等气体。

2.保证烧瓶中的可溶性气体的浓度要大。

方法:收集的气体时尽量保证气体收集满瓶而且纯净,要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将集满气体的烧瓶组装到装置中时动作要快。收集气体的烧瓶要干燥而洁净,滴管吸水后外壁擦干,而且尽可能使氨气收集满一些。

3.保证装置的气密性好。方法:

①使用的橡皮塞大小要适中,进入烧瓶的部分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三分之二最好。②插入橡皮塞的玻璃管要与橡皮塞紧密接触③橡皮塞要塞紧烧瓶口。

4.玻璃管深入烧瓶的部分要适中,位置应在烧瓶圆球的正中。

5.“永久”喷泉永久性时间增长的方法:

①塑料瓶尽可能大,这样会为喷泉提供足够的喷液。

②塑料瓶和水槽间必须存在很高的液面差。

6.保证接力喷泉成功的关键:各个烧瓶的阶梯幅度加大,这样两瓶间的压强差增大,接力效果明显 。

在设计实验时,还设计了应用钠与水的反应来进行喷泉以及发烟喷泉的实验,实

验效果明显,成功率很高,但由于该组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本文就不加以介绍。 本文所设计的喷泉组合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的获取知识,而

且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该组实验很适合中学生的第二课堂及创新实验设计等教学活动。但是本组实验还有一定的不完善性,对于喷泉实验的研究、改进、重组等还需要不断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无机化学实验(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 化学教学摘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3] 北京师范大学教研室.无机化学实验(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 葛继瑞.中学化学实验问答[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196.

[5] 俞学明.创新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0.

[7] 焦国芬、赵东洋,喷泉实验的微型设计《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10):39.

[8] 陈玉玲,张明全.喷泉实验系列问题探究[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8,(06).

[9] 刘晓兰.喷泉实验的创新变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4,(11).

[10] 魏锐.喷泉实验教学在讨论[J].化学教学,2003,(05)

吉林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分类号: 密 级:

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探究

——喷泉实验的拓展

系别 专业: 教育系 化学专业

姓名 学号: 王强 0840147

年级 班别: 2009级3班

教师 职称: 韩天辉 高级实验师

2012年5月 12 日

喷泉实验原理及应用探究

[摘要]本文依据喷泉实验的实质,以NH3溶于水为例探究喷泉实验原理,用其他溶解度的不同气体探究喷泉实验的最佳效果,并将喷泉进行了改进和扩展,设计出了形态各异的喷泉实验。对喷泉实验进行改进和探索,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一个有力证明氨气在常温下极易溶于水且兼有证明其水溶液显碱性的精彩实验。它新奇、有趣,每当出现美丽的喷泉现象时,学生总是好奇、惊羡,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关键词]增压喷泉、减压喷泉、实验设计、双喷泉

Chemical reagent deterioration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substance of the fountain experiment, NH3 in water, for example research on principle of the fountain experiment,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olubility of different gases other fountain for best results and fountains have been improved and extended, designed the fountains of different experiments. Improvements to the fountain experiment and explore, can be a good training of students hands-on, creative ability. "Ammonia fountain experiment" is a testament to ammonia at room temperature, soluble in alkaline aqueous solution with water and both prove their wonderful experiment. It's something new and interesting, when appears whenever a beautiful fountain, students always curious, admire with surprise, it has greatly mobilized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so as to arouse the desire to explore new knowledge.

Keywords : Boost fountain, fountain of decompression, experimental design, double fountain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典型的实验。是一个有探索意义的课题,该实

验具有趣味性强,灵活性大等特点。对喷泉实验进行改进和探索,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一个有力证明氨气在常温下极易溶于水且兼有证明其水溶液显碱性的精彩实验。它新奇、有趣,每当出现美丽的喷泉现象时,学生总是好奇、惊羡,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已经有很多人对喷泉实验进行了改进,那么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气体溶解度的大小对喷泉实验效果的影响如何?以及如何用物理方法改变压强来完成喷泉实验?本文以NH3溶于水为例探究喷泉实验原理,并用其他的气体溶解度不同探究喷泉实验的最佳效果,旨在说明喷泉实验的多样性和创新喷泉实验的意义。

1.实验原理及用品

1.1实验原理: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推出P=(nRT)/V (R为常数)。

要使P变小,可改变n、T、V中的一个变量。

所以减小气压的方法有三种:①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n);②降低气体的温度(T);

③增大气体的体积(V)。

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有两种方法: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可把气体抽走或物理溶解,化学方法可通过化学反应或化学溶解;降低

气体的温度,我们可以采用冷水浇注或用湿毛巾放于瓶底,也可以把装置转移入较低温的环境;而增大气体的体积,可以采取,升高温度(如:用热水浇注或热毛巾放于瓶底)或改变容器的体积的方法。

对于用化学方法来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方法又和气体的溶解度、吸收液的种类

有关。

①气体溶解性大小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如,易溶于水的气体、在水中溶解

度不大的气体、难溶于水的气体;由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一样,从而就使得压强的减少不一样,是喷泉能否产生以及喷泉大小的关键。

②吸收液的种类也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不同的吸收液,与气体之间能否反

应、气体在其中溶解度的大小,都决定了喷泉实验的成功与失败。

1.2实验用品:

仪器:玻璃瓶,单孔橡皮塞,尖嘴玻璃管,胶管,注射器,弹簧夹,水槽。

药品:NH3、HCl、SO2、NO2、CO2、NaOH、乙烯、溴水、O2、N2、H2

2.喷泉实验设计

2.1氨气喷泉实验

⑴ 实验装置图

图1 氨气喷泉实验 图2氧气喷泉实验

⑵操作要点:如图1,干燥的圆底烧瓶集满氨气,挤压滴管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吸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

2.2 氧气喷泉

⑴ 实验装置图 :如图2

⑵操作要点:如图3,在烧瓶中充满O2,并在反匙燃烧匙中加入少量固体红磷,加热燃烧后立即将胶塞与烧瓶连接。燃烧匙内出现一阵火光和白烟。等一会儿,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看到有美丽的喷泉发生。

2.3 双喷泉

2.3.1HCl与NH3双喷泉实验

⑴ 实验装置图 :如图3

图3 HCl与NH3双喷泉实验 图4乙烯和溴水喷泉实验

⑵操作要点:挤压胶头滴管,滴管中的水溶解右瓶中的部分NH3使瓶内压强减小。打开活塞a、b,左瓶中的HCl进入右瓶生成NH4Cl固体此时打开活塞c产生喷烟现象。烧杯内的水会压向左右两个烧瓶,在左瓶中产生红色喷泉,在右瓶中产生蓝色喷泉。

2.3.2乙烯和溴水喷泉实验

⑴ 实验装置图 :如图4

操作要点:把充满乙烯的圆底烧瓶用带有尖嘴导管的橡皮塞塞紧,按图5安装好

仪器。松开弹簧夹A,通过导管C向盛溴水的锥形瓶中鼓入空气,使约10 mL溴水压入烧瓶,再把弹簧夹A夹紧。松开弹簧夹A,溴水自动喷入。喷入约10 mL溴水后,再把弹簧夹A夹紧,振荡烧瓶,溴水又很快褪色。如此重复操作几次。松开弹簧夹B,让蒸馏水喷入烧瓶也可形成喷泉。振荡烧瓶,溴水很快褪色,有油状物生成,烧瓶内形成负压。只要反应完全,液体几乎可充满整个烧瓶。当喷入的溴水颜色不能完全褪尽时,说明烧瓶中的气体已经完全反应。

2.4“永久”喷泉

(1)实验装置图

A

(2)操作要点 A:圆底烧瓶(250ml)B:塑料瓶(2.5l) 图5永久喷泉

①组装装置如图所示。(塑料瓶:滴有酚酞的水)

②用拇指堵住塑料瓶上的小口,用手挤压塑料瓶的瓶身,使瓶内液体上升到烧瓶中,立即松开双手,就可以看到烧瓶内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

③打开止水夹,使烧瓶内液体流入水槽内,并保持水槽的液面始终低于塑料瓶的液面,则喷泉再次产生,即形成“永久”喷泉。

2.5 接力喷泉

(1)实验装置图

氨气

图6 接力喷泉

(2)操作要点

①组装装置如图所示。(塑料瓶内装有的是滴有酚酞的水)

②用拇指堵住塑料瓶上的小口,用手挤压塑料瓶的瓶身,使瓶内液体上升到烧瓶中,立即松开双手,就可以看到烧瓶内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

③打开止水夹a,即可看到A烧瓶内液面下降,并且喷泉再次产生,同时B烧瓶内产生美丽的红色喷泉。

当打开止水夹b时,A、B烧瓶内的液面都下降,且A、B、C三个烧瓶中都出现

美丽的红色烧瓶。

3. 实验现象解释

3.1气体体积迅速减小是导致压强骤减的直接原因,这是设计喷泉实验的根本所在。喷泉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烧瓶内的气体溶于水后,导致瓶内压强的骤减,与外界大气压强产生很大的压强差所致。本文探究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产生一定的压强差:

由喷泉产生的原理可知, 喷泉形成的关键因素是封闭容器内外要存在一定压强

差, 可以是减小上部密闭容器的压强, 也可以是增大下部密闭容器的压强。以前者为例, 由克拉伯龙方程PV=nRT , 推得P = nRT/V, 所以降低压强可采用的方法有三种: 一是减少气体物质的量, 二是降低烧瓶内气体的温度, 三是增大气体体积。据此, 可采取以下手段来达到降压的目的:

(1)溶解减压: 即用相应溶剂来溶解某气体, 使密闭系统降压。如HCl、NH3、

HBr、SO2、NO2、NO2 与O2 的混合物,NO 与O2 的混合物等气体均可与水相配做喷泉实验, NH3 还可用盐酸溶液作溶剂,CO2、Cl2、H2S 等气体可用浓NaOH 溶液来吸收。加热驱赶部分气体法。取消图2 中的胶头滴管, 用手或热毛巾捂住烧瓶2min 左右, 气体受热膨胀后部分气体自导管口逸出, 与水接触后溶于水中, 导致烧瓶内外产生一定压强差而形成喷泉。形成喷泉,说明氨极易溶于水;水进入烧瓶后酚酞试液呈红色,说明氨溶于水后,水溶液呈碱性。

(2)反应减压:

红磷燃烧消耗了烧瓶中的氧气,气压变低,形成喷泉。达到增大气体体积, 降低

烧瓶内压强的目的。可以根据气体的性质和方便操作的原则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制造一定的压强差。

3.2压强变化导致的喷泉实验。

对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的一类反应均可设计成喷泉实验。例如,氯

气与红磷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乙烯与溴水反应,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等

3.3“永久”喷泉的形成原因

该喷泉主要是应用海龙虹吸原理来实现的。由于烧瓶内的氨气极易溶于水,产生

压强差,从而产生了喷泉。当止水夹打开后,由于重力作用烧瓶内的水下流,烧瓶内再次产生压强差,从而又一次形成喷泉,进而形成了“永久式喷泉”。

3.4 接力喷泉的形成原因

喷泉实验产生的原理是存在“压强差”。接力喷泉恰恰是应用了“压强差”及“水

往低处流”的重力作用这两个原理来实现的。当最高处烧瓶内的氨气溶于被挤压到烧瓶的水后,产生了“压强差”,在最高处的烧瓶内形成了喷泉。片刻喷泉停止后,打开最高处的止水夹,最高处的水由于重力作用向下流入了稍低处的烧瓶,从而使最高处的喷泉再一次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稍低处的喷泉也因氨气溶于水而产生喷泉。以此操作就会产生接力喷泉。

4 .实验成功关键

1.用溶解度大的气体做喷泉实验,如氨气、氯化氢等气体。

2.保证烧瓶中的可溶性气体的浓度要大。

方法:收集的气体时尽量保证气体收集满瓶而且纯净,要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将集满气体的烧瓶组装到装置中时动作要快。收集气体的烧瓶要干燥而洁净,滴管吸水后外壁擦干,而且尽可能使氨气收集满一些。

3.保证装置的气密性好。方法:

①使用的橡皮塞大小要适中,进入烧瓶的部分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三分之二最好。②插入橡皮塞的玻璃管要与橡皮塞紧密接触③橡皮塞要塞紧烧瓶口。

4.玻璃管深入烧瓶的部分要适中,位置应在烧瓶圆球的正中。

5.“永久”喷泉永久性时间增长的方法:

①塑料瓶尽可能大,这样会为喷泉提供足够的喷液。

②塑料瓶和水槽间必须存在很高的液面差。

6.保证接力喷泉成功的关键:各个烧瓶的阶梯幅度加大,这样两瓶间的压强差增大,接力效果明显 。

在设计实验时,还设计了应用钠与水的反应来进行喷泉以及发烟喷泉的实验,实

验效果明显,成功率很高,但由于该组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本文就不加以介绍。 本文所设计的喷泉组合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的获取知识,而

且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该组实验很适合中学生的第二课堂及创新实验设计等教学活动。但是本组实验还有一定的不完善性,对于喷泉实验的研究、改进、重组等还需要不断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无机化学实验(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 化学教学摘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3] 北京师范大学教研室.无机化学实验(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 葛继瑞.中学化学实验问答[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196.

[5] 俞学明.创新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0.

[7] 焦国芬、赵东洋,喷泉实验的微型设计《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10):39.

[8] 陈玉玲,张明全.喷泉实验系列问题探究[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8,(06).

[9] 刘晓兰.喷泉实验的创新变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4,(11).

[10] 魏锐.喷泉实验教学在讨论[J].化学教学,2003,(05)


相关内容

  • 多组喷泉实验创新设计
  • 多组喷泉实验创新设计 徐文娟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银川,750002) 二.实验目的 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既有趣又值得回味的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在教学中,不易将氨气的实验室制备(加热氯化铵与消石灰固体混合物).收集以及喷泉实验融为一体.笔者经长期探索与尝试,设计出本实验 ...

  • 氨及铵态氮肥
  • <氨及铵态氮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氨气和铵盐的主要性质,知道 NH4+ 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 能力. (2)了解氮肥的使用情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实验探究.设疑启发等 ...

  • 2016年下七年级科技教案
  • 2016年下期七年级科技教案 平乐乡学校:胡小叶 1.寻找蚊子的"老家" 2."煮不死"的小鱼 教学过程: 1. 出示:小金鱼(你们喜欢吗?下课时候,谁表现好,就奖励给他) 2. 取出一只烧杯,灌满水,里面一只小金鱼.师问:你们猜猜看:要是放在火上烧,金鱼会不 ...

  • 氨气的喷泉实验2013年1月
  • 用创新实验促进化学高效课堂的形成 --关于氨气的喷泉实验改进探究 武汉市金银湖中学 汪建军 问题的提出: 氨气喷泉实验是个很好验证氨气在常温情况下极容易溶于水并且还兼有证明它的水溶液呈碱性的非常精彩的实验.学生都觉得这个实验很有趣,很新奇.每次出现美丽的喷泉现象时,学生特别好奇,惊讶,它很好地激发了 ...

  • 教师版专题六喷泉实验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 专题六喷泉实验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教师版) 主讲 王文博 喷泉实验具有趣味性.效果性.探究性和综合性,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历年 高考试题中的热点,题型的设计屡有创新.本专题就喷泉实验的形成原理和试题考查方式进行归纳分析. 一.探究喷泉实验的形成原理 掌握"喷 ...

  • 氨与铵态氮肥
  • 氮的循环(第二课时)教案 [本节目标] 1.氨气的性质和制备 2.铵盐的性质,铵根离子的检验. [引题]多媒体播放氨气的应用视频,设问氨气具备什么性质?掌握性质,才能准确应用它. 一.氨气的性质 [实验]1.氨气与水的反应 喷泉实验: [学生观察回答] 描述操作: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的胶头,使胶头滴 ...

  • 喷泉系列实验设
  • 喷泉实验 [实验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掌握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演示喷泉实验的操作关键: (3) 学会利用不同的气体.不同的化学反 应.不同的实验装置设计各种喷泉实验的基本方 法,学会将中学化学实验趣味化的一般设计方法.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喷泉实验的设计及实验过程的 ...

  • 4-4-1b氨.铵盐
  • 04 课后优化训练 A .N 2与H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 3 B .NO 遇O 2转化为NO 2 C .硝酸工厂用NH 3氧化制NO D .由NH 3制碳酸氢铵 解析 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只有A 符合条件. 答案 A 2.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是( ) A ...

  • 氨.硝酸.硫酸_说课稿
  • 氨的性质及其用途(说课稿) 高一年级 晋 霞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第一课时<氨的性质和用途>.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法,教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谈一谈关于这一课时我的一些的教学设计思路. 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