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欣赏对音乐的描写,领悟高超的描写技巧,领会音乐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况味。

2、理解“贬官文化”和“穷而后工”的内涵,获得作文写作素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此诗音乐描写的精妙。

2、在合作探究和品位欣赏中,领悟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手法,理解音乐描写中蕴含的人生失落、漂泊、沧桑的况味,理解“贬官文化”和“穷而后工”的内涵,获得作文写作素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2、获得正确的人生启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2、在诗歌鉴赏中获得心灵和文化层面的启迪,进而获得写作素材。

难点:

1、赏析此诗音乐描写的精妙。

2、在合作探究和品位欣赏中,领悟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手法,理解音乐描写中蕴含的人生失落、漂泊、沧桑的况味,理解“贬官文化”和“穷而后工”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诵读中去不断加深感知。

2.情感体验法。在教学中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情感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欣赏、感悟能力。

3.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感知,小组代表发言。

4.点拨法。在关键处,教师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百多年前,老列夫·托尔斯泰聆听柴可夫斯基的名曲《如歌的行板》时,泪流满面,激动地说:“我感受到了俄罗斯民族苦难的灵魂”;一千多年前,在秋风萧瑟的江边,在水寒月冷的客船,诗人白居易聆听到一首琵琶曲,泪湿青衫, 1

他感受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赏析他的名篇《琵琶行》。

(二)、整体感知

齐读诗歌,想一想哪个段落集中写到琵琶曲?

(三)、小组合作探究,鉴赏品味

1、鉴赏品味音乐描写部分

(1)读第二段描写琵琶曲的文字,合作探究诗人描写琵琶曲的主要手法及作用? 明确:比喻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侧面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中国古诗文中经常运用此种手法,生动形象,别具韵味。

(2)赏析描写琵琶曲的句子,抓住喻体的特征感悟音乐的旋律变化,揣测诵读的语调语气节奏。(分组赏析,诵读) 诗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明确: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在这些形象的比喻中,我们似乎听到了一支旋律起伏跌宕的琵琶曲,

旋律的变化是:由流畅轻快——低沉凝涩——间歇停顿——激越雄壮;:阅读时语速语气节奏:轻快舒缓——缓慢低沉——快速激昂。

(3)齐读音乐描写的段落,把握旋律变化。

2

诗人听完此曲,什么感受?在丰富多变的旋律中,诗人听出了故事和人生况味。

2、品味音乐中蕴含的人生况味

(1)什么故事呢?齐读第三段,概括琵琶女的人生经历。

明确:

琵琶女:青春年少,技高貌美,名满京华,人捧人妒——年长色衰,门庭冷落,委身贾人,孤独寂寞

人生由辉煌而黯淡。一支琵琶区就是畅快的倾诉,曲中有她欢愉的年少时光,有她年老色衰的伤感无奈,亦有年老漂沦的孤独悲愤。

情感变化:欢乐愉悦——忧郁伤感——悲愤痛苦 她把个中滋味都融汇在音乐里了,旋律对应着人生况味啊。诗人听出了曲中复杂的情感,所以叹息。

(2)诗人为何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指定生读第四段。

明确:眼前处境——孤寂凄凉,曾经——京都高官

诗人: 身居高位、位至谏官,名动京师——谪居卧病,有酒无乐,谪居九江,凄凉落魄,多么像琵琶女的人生,他们共同经历了人生由辉煌转为暗淡,他们共同饱尝了漂泊、失落、沧桑的人生况味。

琵琶女的故事不正是他人生的注解吗?而旋律起伏的音乐不正是他情感的诉说吗?

(4)让我们带上故事,带上情感在琵琶曲中美读音乐描写部分。

(四)延伸

《琵琶行》融文学、音乐、故事、情感于一体,成为经典名篇。它还有另一个成为经典名篇的理由,那就是它是“贬官文化” 的经典。(大屏幕打出以下内容)

中国历史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的不错。

——余秋雨

(1)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引出欧阳修的“穷而后工”理论。)

(2)你得到什么精神感悟?

五、赏析训练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3

分析诗歌中的五、六句是怎样写乐声的,有什么艺术效果?

六、板书

琵琶语——欢愉 伤感 悲愤 比喻

沦落人——失落

漂泊 沧桑 化抽象为形象 4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欣赏对音乐的描写,领悟高超的描写技巧,领会音乐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况味。

2、理解“贬官文化”和“穷而后工”的内涵,获得作文写作素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此诗音乐描写的精妙。

2、在合作探究和品位欣赏中,领悟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手法,理解音乐描写中蕴含的人生失落、漂泊、沧桑的况味,理解“贬官文化”和“穷而后工”的内涵,获得作文写作素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2、获得正确的人生启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2、在诗歌鉴赏中获得心灵和文化层面的启迪,进而获得写作素材。

难点:

1、赏析此诗音乐描写的精妙。

2、在合作探究和品位欣赏中,领悟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手法,理解音乐描写中蕴含的人生失落、漂泊、沧桑的况味,理解“贬官文化”和“穷而后工”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诵读中去不断加深感知。

2.情感体验法。在教学中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情感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欣赏、感悟能力。

3.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感知,小组代表发言。

4.点拨法。在关键处,教师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百多年前,老列夫·托尔斯泰聆听柴可夫斯基的名曲《如歌的行板》时,泪流满面,激动地说:“我感受到了俄罗斯民族苦难的灵魂”;一千多年前,在秋风萧瑟的江边,在水寒月冷的客船,诗人白居易聆听到一首琵琶曲,泪湿青衫, 1

他感受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赏析他的名篇《琵琶行》。

(二)、整体感知

齐读诗歌,想一想哪个段落集中写到琵琶曲?

(三)、小组合作探究,鉴赏品味

1、鉴赏品味音乐描写部分

(1)读第二段描写琵琶曲的文字,合作探究诗人描写琵琶曲的主要手法及作用? 明确:比喻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侧面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中国古诗文中经常运用此种手法,生动形象,别具韵味。

(2)赏析描写琵琶曲的句子,抓住喻体的特征感悟音乐的旋律变化,揣测诵读的语调语气节奏。(分组赏析,诵读) 诗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明确: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在这些形象的比喻中,我们似乎听到了一支旋律起伏跌宕的琵琶曲,

旋律的变化是:由流畅轻快——低沉凝涩——间歇停顿——激越雄壮;:阅读时语速语气节奏:轻快舒缓——缓慢低沉——快速激昂。

(3)齐读音乐描写的段落,把握旋律变化。

2

诗人听完此曲,什么感受?在丰富多变的旋律中,诗人听出了故事和人生况味。

2、品味音乐中蕴含的人生况味

(1)什么故事呢?齐读第三段,概括琵琶女的人生经历。

明确:

琵琶女:青春年少,技高貌美,名满京华,人捧人妒——年长色衰,门庭冷落,委身贾人,孤独寂寞

人生由辉煌而黯淡。一支琵琶区就是畅快的倾诉,曲中有她欢愉的年少时光,有她年老色衰的伤感无奈,亦有年老漂沦的孤独悲愤。

情感变化:欢乐愉悦——忧郁伤感——悲愤痛苦 她把个中滋味都融汇在音乐里了,旋律对应着人生况味啊。诗人听出了曲中复杂的情感,所以叹息。

(2)诗人为何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指定生读第四段。

明确:眼前处境——孤寂凄凉,曾经——京都高官

诗人: 身居高位、位至谏官,名动京师——谪居卧病,有酒无乐,谪居九江,凄凉落魄,多么像琵琶女的人生,他们共同经历了人生由辉煌转为暗淡,他们共同饱尝了漂泊、失落、沧桑的人生况味。

琵琶女的故事不正是他人生的注解吗?而旋律起伏的音乐不正是他情感的诉说吗?

(4)让我们带上故事,带上情感在琵琶曲中美读音乐描写部分。

(四)延伸

《琵琶行》融文学、音乐、故事、情感于一体,成为经典名篇。它还有另一个成为经典名篇的理由,那就是它是“贬官文化” 的经典。(大屏幕打出以下内容)

中国历史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的不错。

——余秋雨

(1)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引出欧阳修的“穷而后工”理论。)

(2)你得到什么精神感悟?

五、赏析训练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3

分析诗歌中的五、六句是怎样写乐声的,有什么艺术效果?

六、板书

琵琶语——欢愉 伤感 悲愤 比喻

沦落人——失落

漂泊 沧桑 化抽象为形象 4


相关内容

  • [琵琶行]教案
  • <琵琶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2.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3.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2个课时 四 ...

  • 十面埋伏(教案)
  • 音乐欣赏<十面埋伏>教案 课题:音乐欣赏<十面埋伏> 课型: 多媒体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体会乐曲情绪. 2.能力目标:能根据乐曲的速度.力度.节 ...

  •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琵琶行]教案
  • 4.<琵琶行>教案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A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B 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感受"声中之情&q ...

  • 琵琶行并序教案
  • 琵琶行并序教案 1 2 (三).背景介绍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 ...

  • 高明和[琵琶记]教案
  • 教案 高明和<琵琶记> 西安思源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 吴玉军 2013-5-10 高明和<琵琶记> 教学目标: 1.教学目的和任务: ①了解曾有的作者之争,把握<琵琶记>的故事情节,了解<琵琶记>主题的多样性及对人物性格理解的多样性. ②培养学生勇于怀疑 ...

  • [琵琶行(并序)]教案
  •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 2. 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过程与方法: 3. 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4.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4.9.[琵琶行]教案
  • 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语文 编写人--孙丽华 审稿人---孙东云 赵贵友 琵琶行教案 [目标设置]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重点难点] 1学习用 ...

  • 琵琶行优秀教案
  • 琵琶行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 ...

  • 琵琶行并序_教案设计
  • <琵琶行>并序 教案 主备人:冯慧平 参备人:张元明.何海林.赵乔红.张金美.杨海燕.李汶华 马张蓉.杨荣霞.金灵艳.田 甜.杨 娇 教学目标: 1.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3.深入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