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哲学

案例四 什么是哲学

观点1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研究“有”的一门学问。他说:“哲学并不是一门生产知识。„„哲学也是一样,它是惟一的一门自由的学问,因为它只是为了它自己而存在。”“我们必须说明,研究那些在数学上称为公理的真理,和研究实体,究竟是一门科学的工作,还是两门科学的工作。很明显,研究这两种东西是一门科学的工作。这就是哲学家的工作。”“有一门学问,专门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凭本性具有的各种属性。这门学问与所谓特殊科学不同, 因为那些科学没有一个是一般地讨论‘有’本身”“所以很明显,当有一门科学把各种‘有’的东西当作‘有’来研究。既然无论在哪里,科学所研究的对象,都是那个最根本的、其他的东西所依靠并赖以得名的东西,那么,如果这是实体的话,哲学就必须掌握各种实体的各种本原和原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实体及其属性、事物存在的根源、各门科学共同遵循的原理、范畴及其相互关系。

观点2 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的观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威廉·文德尔班认为:“所谓哲学,按照现在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文德尔班还认为,哲学绝不能脱离价值观念,因为它始终受价值观念的强烈影响,哲学问题就是价值问题。

观点3 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哲学观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手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思辨的心灵所最感到兴趣的一切问题,几手都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而神学家们的信心百倍的答案,也已不再像它们在过去的世纪里那么令人信服了。世界是分为心和物吗? 如果是这样,那么心是什么? 物又是什么? 心是从属于物的吗? 还是它具有独立的能力? 宇宙有没有任何的统一性或者目的呢? 它是不是朝着某一个目标演进的呢? 究竟有没有自然律呢? 还是我们信仰自然律仅仅是出于我们爱好秩序的天性呢? 人是不是天文学家所看到的那种样子,是由不纯粹的碳和水化合成的一块微小的东西,无能地在一个渺小而又不重要的行星上爬行着呢? 还是他是哈姆雷特所看到的那种样子呢? 也许他同时是两者呢? 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而另一种是卑贱的呢? 还是一切生活的方式全属虚幻无谓呢? 假如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它所包含的内容又是什么? 我们又如何能够实现它呢? 善,为了能够值得受人尊重,就必须是永恒的吗? 或者说,哪怕宇宙是坚定不移地趋向于

死亡,它也还是值得加以追求的吗? 究竟有没有智慧这样一种东西,还是看来仿佛是智慧的东西,仅仅是极精练的愚蠢呢? 对于这些问题,在实验室里是找不到答案的。各派神学都曾宣称能够做出极其确切的答案,但正是他们的这种确切性才使近代人满腹狐疑地去观察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如果不是对于它们的解答的话——就是哲学的业务了。”

观点4 现代西方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

维特根斯坦(1889—1951) 是著名现代西方哲学家,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从基本思想出发,维特根斯坦提出了独特的哲学观。 维特根斯坦在其哲学活动的前半期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维特根斯坦认为,人在活动中必须使用语言,要使说话有意义,使人听得懂,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符合逻辑句法,不符合逻辑句法,就没有意义,人们就听不懂。二是必须表述经验范围以内的事情,即表述经验事实。维特根斯坦认为,传统的哲学问题,如经验之外是否有物质或精神存在,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等问题,都是经验范围以外的“形而上学”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伪问题”。对于它们,人们听不懂,因而也没有真假可言。维特根斯坦还断言,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都是一些讨论“伪问题”的“形而上学”,因而都是没有意义的“伪哲学”。他指出:“关于哲学的大多数命题和问题不是虚假的,而是无意义的。因此我们根本不能回答这一类问题,我们只能确定它们的荒谬无稽,哲学家们的大多数问题是由于我们不理解我们语言的逻辑而来的。”所以,真正的哲学就是语言批判,就是对语言的使用进行分析和规范,以避免语言的妄用和无用。 维特根斯坦在其哲学活动的后半期转向日常语言分析观点,提出哲学就是治疗语言疾病。他认为,哲学的绝大多数错误产生于哲学家对语言的误解。过去的哲学家们不懂得语言是一种工具,必须在使用中才有意义,他们离开语言的日常使用,孤立、静止地去考察语言及其语词的意义,枉费心机地去寻找它们的对应物。其实,离开语言的使用,离开语词在使用中的用途去考察语言的意义,就像离开工具的使用及其使用中的用途去考察工具的意义一样,是不会有结果的。哲学中的许多问题,就是哲学家们离开语词的日常使用,而去考察它们的意义所产生的。

维持根斯坦认为,传统哲学是一种精神病症的语言。我们知道,精神病患者讲话总是语无伦次,没有意义,别人听不懂。形而上学也是这样一种病症性的语言,属于形而上学的语言人们也听不懂,没有意义。其原因在于,形而上学哲学家不按照日常语言的规则讲话,不在语言的具体用途中考察它们的意义而是违反规则,脱离用途,盲目地去寻找它们的绝对意义。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精神”,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真理”等,在人们日常语言的使用中,它们的意义是清楚的,从来不会因此而引起争论,然而传统哲学家们总是离开日常语言的使用去寻找它们的绝对的对应物,于是就陷入了争论。例如,人们在日常语言中总是把经验中的事物称为“物”或“物质”,并按一定的日常语言规则使用它,因而从不争论。人们常说“在这个皮包中有物”,就是说要移动它必须费力,而哲学

家们却偏偏开它的具体使用,孤立、静止地去寻找它的绝对对应物,于是就导致了无谓的争论,产生了许多形而上学问题。总之,哲学的争论都是哲学家们离开语词的日常使用,去孤立地考察它们的绝对意义的结果。维特根斯坦指出:“当语言休息的时候,哲学问题就产生了”;“哲学的混乱”总是发生于“语言像机器那样闲着的时候,而不是在它工作着的时候”。因此,维特根斯坦认为,传统哲学是语言疾病的,产物,是语言使用不当的结果,真正的哲学的任务应该是“治疗”语言的精神病,为哲学家们澄清语言的混乱提示方向。

观点5 中国现代哲学史家冯友兰关于哲学的看法

著名中国现代哲学家、中国哲学史家冯友兰认为: “哲学、宗教都是多义向名词。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可能大不相同。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但是对于人生有反思的思想的人并不多,其反思的思想有系统的人就更少。哲学家必须进行哲学化;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

问题:

1. 上述5个观点,请任选一个观点进行分析;

2. 上述5个观点,请任选一个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进行比较。

案例九 “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 “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动的" 象人的怪物" 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一个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 狼孩" 故事。

据记载," 狼孩" 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膝盖和手着地,快跑时则手掌、脚掌同时着地。她们总是喜欢单个人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走。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让人们替她们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每天午夜到早上三点钟,她们象狼似的引颈长嚎。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道饥时觅食,饱则休息,狠长时期内对别人不主动发生兴趣。不过她们很快学会了向主人要食物和水,如同家犬一样。只是在一年以后,当阿玛拉死的时候,人们看到卡玛拉流了眼泪--两眼各流出一滴泪。

据研究,七、八月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她只懂得一般六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她两年后才会直立,六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四年内只学会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七年后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

会了几句话。在最后的三年中,卡玛拉终于学会在晚上睡觉,也不怕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开始朝人的方向前进时,死去了。据狼孩的喂养者估计,卡玛拉死时己16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及三、四岁的孩子。

问题:根据此案例,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案例十 雾霾中国 中央电视台《新闻1+1》报道,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截至14日零时,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站点,检测数据都超过了300,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

雾霾天气导致道路管制、企业停工、机场关闭、港口停运,并使得市民的工作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不仅如此,在多地的医院,患上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在大幅增加,北京部分中小学的体育课甚至改在了室内进行。这样的天气下,很多人希望空气净化器和品种繁多的口罩能带来一些帮助。

2011年,北京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500万辆,到2015年,突破700万辆;同样在2011年,我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相当于709艘“辽宁号”航母的状况,这一年中,我国火电占全部发电量的82.54%,几乎全是燃煤的发电。

根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做的一个对比,如果环境水平与2010年比,没有明显改善的话,那么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这四座城市,因为PM2.5引发多种疾病造成的过早死的人数,将会达到8500多人,因此产生的经济损失会达到68亿人民币。

空气污染曾经在许多国家引起全国关注。比如,1952年12月,英国首都发生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四天时间死亡人数就达4000多人,两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

1956年,英国政府通过洁净空气法案,采取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的炉灶,冬季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置无烟区,禁止烧煤,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到郊区等一系列措施,使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降低了80%。而在我国,PM2.5走进公众的视野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首次增加了PM2.5的监测。随后,各地对于PM2.5的监测才进入正轨。

另据上海《第一财经日报》1月15日报道,《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于14日发布,该报告由国内外环境领域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及来自亚洲开发银行的专业团队联合完成。

报告列举一个关键的事实是,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却有7个在中国。

报告以悬浮颗粒物为例介绍,在中国,最显著的大气污染物是悬浮颗粒物(PM10)。超过三分之一的监测城市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Ⅱ级标准,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超标的城市比例高得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PM2.5浓度也很高,并成为严重的区域环境问题。

问题:

1. 为什么近年来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的雾霾现象日趋严重?试用联系的观点加以分析。

2. 雾霾现象会导致哪些危害?雾霾与这些现象之间是什么关系?

2、面对日益严重的雾霾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案例四 什么是哲学

观点1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研究“有”的一门学问。他说:“哲学并不是一门生产知识。„„哲学也是一样,它是惟一的一门自由的学问,因为它只是为了它自己而存在。”“我们必须说明,研究那些在数学上称为公理的真理,和研究实体,究竟是一门科学的工作,还是两门科学的工作。很明显,研究这两种东西是一门科学的工作。这就是哲学家的工作。”“有一门学问,专门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凭本性具有的各种属性。这门学问与所谓特殊科学不同, 因为那些科学没有一个是一般地讨论‘有’本身”“所以很明显,当有一门科学把各种‘有’的东西当作‘有’来研究。既然无论在哪里,科学所研究的对象,都是那个最根本的、其他的东西所依靠并赖以得名的东西,那么,如果这是实体的话,哲学就必须掌握各种实体的各种本原和原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实体及其属性、事物存在的根源、各门科学共同遵循的原理、范畴及其相互关系。

观点2 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的观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威廉·文德尔班认为:“所谓哲学,按照现在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文德尔班还认为,哲学绝不能脱离价值观念,因为它始终受价值观念的强烈影响,哲学问题就是价值问题。

观点3 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哲学观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手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思辨的心灵所最感到兴趣的一切问题,几手都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而神学家们的信心百倍的答案,也已不再像它们在过去的世纪里那么令人信服了。世界是分为心和物吗? 如果是这样,那么心是什么? 物又是什么? 心是从属于物的吗? 还是它具有独立的能力? 宇宙有没有任何的统一性或者目的呢? 它是不是朝着某一个目标演进的呢? 究竟有没有自然律呢? 还是我们信仰自然律仅仅是出于我们爱好秩序的天性呢? 人是不是天文学家所看到的那种样子,是由不纯粹的碳和水化合成的一块微小的东西,无能地在一个渺小而又不重要的行星上爬行着呢? 还是他是哈姆雷特所看到的那种样子呢? 也许他同时是两者呢? 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而另一种是卑贱的呢? 还是一切生活的方式全属虚幻无谓呢? 假如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它所包含的内容又是什么? 我们又如何能够实现它呢? 善,为了能够值得受人尊重,就必须是永恒的吗? 或者说,哪怕宇宙是坚定不移地趋向于

死亡,它也还是值得加以追求的吗? 究竟有没有智慧这样一种东西,还是看来仿佛是智慧的东西,仅仅是极精练的愚蠢呢? 对于这些问题,在实验室里是找不到答案的。各派神学都曾宣称能够做出极其确切的答案,但正是他们的这种确切性才使近代人满腹狐疑地去观察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如果不是对于它们的解答的话——就是哲学的业务了。”

观点4 现代西方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

维特根斯坦(1889—1951) 是著名现代西方哲学家,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从基本思想出发,维特根斯坦提出了独特的哲学观。 维特根斯坦在其哲学活动的前半期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维特根斯坦认为,人在活动中必须使用语言,要使说话有意义,使人听得懂,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符合逻辑句法,不符合逻辑句法,就没有意义,人们就听不懂。二是必须表述经验范围以内的事情,即表述经验事实。维特根斯坦认为,传统的哲学问题,如经验之外是否有物质或精神存在,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等问题,都是经验范围以外的“形而上学”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伪问题”。对于它们,人们听不懂,因而也没有真假可言。维特根斯坦还断言,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都是一些讨论“伪问题”的“形而上学”,因而都是没有意义的“伪哲学”。他指出:“关于哲学的大多数命题和问题不是虚假的,而是无意义的。因此我们根本不能回答这一类问题,我们只能确定它们的荒谬无稽,哲学家们的大多数问题是由于我们不理解我们语言的逻辑而来的。”所以,真正的哲学就是语言批判,就是对语言的使用进行分析和规范,以避免语言的妄用和无用。 维特根斯坦在其哲学活动的后半期转向日常语言分析观点,提出哲学就是治疗语言疾病。他认为,哲学的绝大多数错误产生于哲学家对语言的误解。过去的哲学家们不懂得语言是一种工具,必须在使用中才有意义,他们离开语言的日常使用,孤立、静止地去考察语言及其语词的意义,枉费心机地去寻找它们的对应物。其实,离开语言的使用,离开语词在使用中的用途去考察语言的意义,就像离开工具的使用及其使用中的用途去考察工具的意义一样,是不会有结果的。哲学中的许多问题,就是哲学家们离开语词的日常使用,而去考察它们的意义所产生的。

维持根斯坦认为,传统哲学是一种精神病症的语言。我们知道,精神病患者讲话总是语无伦次,没有意义,别人听不懂。形而上学也是这样一种病症性的语言,属于形而上学的语言人们也听不懂,没有意义。其原因在于,形而上学哲学家不按照日常语言的规则讲话,不在语言的具体用途中考察它们的意义而是违反规则,脱离用途,盲目地去寻找它们的绝对意义。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精神”,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真理”等,在人们日常语言的使用中,它们的意义是清楚的,从来不会因此而引起争论,然而传统哲学家们总是离开日常语言的使用去寻找它们的绝对的对应物,于是就陷入了争论。例如,人们在日常语言中总是把经验中的事物称为“物”或“物质”,并按一定的日常语言规则使用它,因而从不争论。人们常说“在这个皮包中有物”,就是说要移动它必须费力,而哲学

家们却偏偏开它的具体使用,孤立、静止地去寻找它的绝对对应物,于是就导致了无谓的争论,产生了许多形而上学问题。总之,哲学的争论都是哲学家们离开语词的日常使用,去孤立地考察它们的绝对意义的结果。维特根斯坦指出:“当语言休息的时候,哲学问题就产生了”;“哲学的混乱”总是发生于“语言像机器那样闲着的时候,而不是在它工作着的时候”。因此,维特根斯坦认为,传统哲学是语言疾病的,产物,是语言使用不当的结果,真正的哲学的任务应该是“治疗”语言的精神病,为哲学家们澄清语言的混乱提示方向。

观点5 中国现代哲学史家冯友兰关于哲学的看法

著名中国现代哲学家、中国哲学史家冯友兰认为: “哲学、宗教都是多义向名词。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可能大不相同。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但是对于人生有反思的思想的人并不多,其反思的思想有系统的人就更少。哲学家必须进行哲学化;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

问题:

1. 上述5个观点,请任选一个观点进行分析;

2. 上述5个观点,请任选一个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进行比较。

案例九 “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 “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动的" 象人的怪物" 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一个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 狼孩" 故事。

据记载," 狼孩" 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膝盖和手着地,快跑时则手掌、脚掌同时着地。她们总是喜欢单个人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走。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让人们替她们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每天午夜到早上三点钟,她们象狼似的引颈长嚎。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道饥时觅食,饱则休息,狠长时期内对别人不主动发生兴趣。不过她们很快学会了向主人要食物和水,如同家犬一样。只是在一年以后,当阿玛拉死的时候,人们看到卡玛拉流了眼泪--两眼各流出一滴泪。

据研究,七、八月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她只懂得一般六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她两年后才会直立,六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四年内只学会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七年后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

会了几句话。在最后的三年中,卡玛拉终于学会在晚上睡觉,也不怕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开始朝人的方向前进时,死去了。据狼孩的喂养者估计,卡玛拉死时己16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及三、四岁的孩子。

问题:根据此案例,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案例十 雾霾中国 中央电视台《新闻1+1》报道,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截至14日零时,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站点,检测数据都超过了300,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

雾霾天气导致道路管制、企业停工、机场关闭、港口停运,并使得市民的工作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不仅如此,在多地的医院,患上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在大幅增加,北京部分中小学的体育课甚至改在了室内进行。这样的天气下,很多人希望空气净化器和品种繁多的口罩能带来一些帮助。

2011年,北京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500万辆,到2015年,突破700万辆;同样在2011年,我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相当于709艘“辽宁号”航母的状况,这一年中,我国火电占全部发电量的82.54%,几乎全是燃煤的发电。

根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做的一个对比,如果环境水平与2010年比,没有明显改善的话,那么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这四座城市,因为PM2.5引发多种疾病造成的过早死的人数,将会达到8500多人,因此产生的经济损失会达到68亿人民币。

空气污染曾经在许多国家引起全国关注。比如,1952年12月,英国首都发生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四天时间死亡人数就达4000多人,两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

1956年,英国政府通过洁净空气法案,采取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的炉灶,冬季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置无烟区,禁止烧煤,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到郊区等一系列措施,使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降低了80%。而在我国,PM2.5走进公众的视野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首次增加了PM2.5的监测。随后,各地对于PM2.5的监测才进入正轨。

另据上海《第一财经日报》1月15日报道,《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于14日发布,该报告由国内外环境领域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及来自亚洲开发银行的专业团队联合完成。

报告列举一个关键的事实是,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却有7个在中国。

报告以悬浮颗粒物为例介绍,在中国,最显著的大气污染物是悬浮颗粒物(PM10)。超过三分之一的监测城市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Ⅱ级标准,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超标的城市比例高得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PM2.5浓度也很高,并成为严重的区域环境问题。

问题:

1. 为什么近年来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的雾霾现象日趋严重?试用联系的观点加以分析。

2. 雾霾现象会导致哪些危害?雾霾与这些现象之间是什么关系?

2、面对日益严重的雾霾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相关内容

  •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容,理解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和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 ...

  • 哲学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框 教案.讲稿
  • <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框 教案 [教学内容]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框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识记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包括区别和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包括区别和联系 .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 ...

  •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 一.什么是哲学? (一)哲学的起源.本义.功能.任务. 1.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他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提示]两句话各有侧重. 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这是最根本性的.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人 ...

  • 哲学生活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讲课提纲
  • 讲稿 介绍: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哲学生活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主板书:美好生活的向导] 导入: 讲之前呢,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新编乌鸦喝水.话说乌鸦甲自从想到了这个投石喝水的方法以后呢,震动了当时的整个乌鸦界,乌鸦们纷纷学习效仿,于是这个方法就一代一代的传下去,逐渐成了规矩.后来有只小乌鸦觉 ...

  • 哲学的终极关怀
  • 哲学的终极关怀 哲学家的终极关怀,首先要说哲学究竟研究什么,它的对象是什么. 今天跟大家讲两个问题:1.哲学家的终极关怀,2.哲学家如何围绕他们的终极关怀进行探索和思考.哲学家的终极关怀,首先要说哲学究竟研究什么,它的对象是什么.我们大致讲了一些看法,其中有些讲法是比较含混的.比如说,哲学是研究普遍 ...

  • 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 高二政治<哲学>第一单元复习总结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考点1.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考点2.什么是哲学? ...

  • 哲学是什么?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区别是什么?
  • 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哲学?听谓哲学,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学说,也就是人们认识社会的世界观的学说.人们对于整个社会或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形态的思维方式方法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法,就称之为哲学.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采取什么方法去认识的问题.古今中外所有哲学派系都是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 ...

  • 1--1生活处处有哲学
  • 衡水市第二中学高二年级政治学案 珍惜课堂 重点滴积累 使用时间: 2014年 月 日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1--1生活处处有哲学 人们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实践中,需要哲学智慧 命制:车葵花 [问题探究](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下列问题,需要认真思考) (第1课时,共2课时) 校对:史荣娟 [学习 ...

  • [生活处处有哲学]学案
  • 高二政治 人教版教材 第17周 第2课时 制作人:李文 制作日期:2015.12.27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使用日期 得分 [学习目标] 了解:哲学的含义. 理解:哲学的基本任务. [学习重点] 哲学的含义 [学习难点] 哲学与生活的关 ...

  • 1.1生活处处有哲学导学案
  • 高二政治导学案 课 时 题 间 1.1 生活处处有哲学 2015-12-14 课 型 新授 课前预习案 一.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1. 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 践中. 2. 通过学习,体会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理解哲学的起源和哲学的作用. [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