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尊重对方的社会行为规范

【原文】周公曰:“王,肇1称2殷礼3,祀于新邑,咸4秩5无文6。予齐7百工,伻从王于周,予惟曰:‘庶8有事。’今王即命曰:‘记功,宗以功作元祀。’惟命曰:‘汝受命笃9弼10,丕11视功载,乃汝其悉自教工。’

“孺子其朋12,孺子其朋,其往!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13,弗其绝。厥若彝14及抚15事如予,惟以在周工往新邑。伻向即有僚16,明作有功。惇17大成裕18,汝永有辞19。”

【译文】周公说:“大王,开始衡量一下殷商国的社会行为规范,在新邑举行祭祀,共同排列而无紊乱。我同百工相等,使他们跟从大王于周国,我想说:‘或许有祭祀之事。’如今大王即刻下令:‘记下功绩,各宗率领功臣举行大祭祀。’您可以命令说:‘你接受天命忠实辅佐,大大查阅功册,你要悉心教导百官。’

“年轻人要与百姓群聚,年轻人要与百姓群聚,前去吧!不要象开始生火那样只有火焰,生火烧灼要有次序,不要让火灭绝。就象我一样遵循常法和占有之事,率领周国的百官前往新邑。使百官都有官职,明明白白建立功勋,忠厚而成就引导人民,您就会拥有长久的赞美辞。”

【说明】本节还是周公和成王在洛邑的对话,其重点是劝说周成王移居洛邑。新邑始建,各种设施均不完备,其居住条件显然不如老邑。而且当时殷商遗民众多,人心不稳。这种时候移居新邑,周成王必有顾忌。然而为了安抚民心,统治者只有率先移居,才能使民心安定。在祭祀问题上,殷商遗民与周国人肯定不一样,所以周公认为,要修改我们周国的祭祀之礼以尊重殷商遗民的祭祀之礼。也就是说,将两种不同的祭祀之礼安排在一起,使其不乱,而且能使所有人都能满意。再一个问题,周公劝导成王不要独自孤坐王宫,要走到人民中间去,独自一根木头是燃不起火的。统治者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人民,人民才能有好的生活方向。这些统治思想,毫无疑问成就了周成王的统治大业。

尊重对方的社会行为规范,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而是将两种行为规范融合,使双方都能满意。这就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普遍原则。

——————————————————

【注释】1.肇:(zhào赵)《书·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书·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诗·大雅·生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尔雅·释诂一》:“初、哉、首、基、肇、祖、元、胎、落、权舆,始也。”《楚辞·离骚》:“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这里用为开始、最初之意。

2.称:(chèn衬)《书·君奭》:“惟兹惟德称,用乂厥辟。”《管子·明法》:“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荀子·荣辱》:“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孙子·形》:“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王皙注:“称,权衡也。”《说文·禾部》:“称,铨也。”王筠句读:“称本动字,谓称量之也。”《广雅·释诂一》:“称,度也。”这里用为称量、衡量之意。

3.礼:(lǐ李)《书·皋陶谟》:“天秩有礼。”《诗·鄘风·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诗·小雅·十月之交》:“曰予不戕,礼则然矣。”《管子·五辅》:“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韩非子·解老》:“礼者,所以情貌也。”这里专指为礼法、礼节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传统习惯、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之意。

4.咸:(xián闲)《书·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诗·鲁颂·閟宫》:“敦商之旅,克咸厥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代御执辔持策,则马咸骛矣。”这里用为共、同之意。

5.秩:(zhì志)《书·皋陶谟》:“天秩有礼。”《诗·秦风·小戎》:“厌厌良人,秩秩德音。”《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诗·大雅·假乐》:“威仪抑抑,德音秩秩。”《荀子·仲尼》:“贵贱长少,秩秩焉。”《汉书·谷永传》:“贱者咸得秩进。”《广雅》:“秩,次也。”《释言》:“秩,序也。”这里用为按次序排列之意。

6.文:(wén闻)古通“紊”。《论语·子张》:“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荀子·非相》:“文久而息,节族久而绝。”《汉书·郊祀志上》:“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庆劭《风俗通义·山泽》:“王者报功,以次秩之,无有文也。”这里用为紊乱之意。

7.齐:(qí奇)《书·牧誓》:“乃止齐焉。”《周礼·亨人》:“以给水火之齐。”《管子·霸言》:“精于权则天下之兵可齐。”《楚辞·屈原·涉江》:“与日月齐光。”《荀子·王霸》:“所闻所见,诚以齐矣。”《韩非子·有度》:“治乱决缪,绌羡齐非。”《礼记·学记》:“大时不齐。”这里用为同等,相等之意。

8.庶:(shù树)《左传·桓公六年》:“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这里用为也许、或许之意。

9.笃:(dǔ堵)《书·武成》:“公刘克笃前烈,至于大王肇基王迹。”《诗·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诗·大雅·公刘》:“笃公刘。”《老子·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论语·先进》:“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荀子·修身》:“笃志而体,君子也。”《吕氏春秋·孝行》:“朋友不笃,非孝也。”《史记·五帝纪》:“尧九男,皆益笃。”这里用为忠实笃厚之意。

10.弼:(bì毕)《书·益稷》:“予违汝弼。”《书·说命》:“梦帝赉予良弼。”《说文》:“弼,辅也。”《后汉书·伏湛传》:“柱石之臣,宜民辅弼。”这里用为辅佐之意。

11.丕:(pī批)《书·大诰》:“弼我丕丕基。”《左传·昭公三年》:“昧旦丕显。”《说文》:“丕,大也。”《汉书·匡衡传》:“未丕扬先帝之盛功。”《后汉书·耿秉传》:“太医令吉丕。”这里用为“大”之意。

12.朋:(péng棚)《易·咸·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书·益稷》:“朋淫于家,用珍厥世。”孔传:“朋,群也。”《韩非子·人主》:“左右近习朋党比周以制疏远。”《广雅·释地》:“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这里用为群聚之意。

13.叙:(xù序)《书·康诰》:“有叙时,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周礼·宫伯》:“行其秩敘。”《周礼·天官》:“以官府之六叙正群吏。”《荀子·富国》:“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淮南子·本经训》:“四时不失其叙。”《说文》:“敘,次弟也。”这里用为秩序,次序之意。

14.彝:(yí遗)《书·洪范》:“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书·酒诰》:“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诗·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这里用为经常、常道、法度之意。

15.抚:(fǔ斧)《书·酒诰》:“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礼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这里用为占有之意。

16.僚:(liáo疗)《书·皋陶谟》:“百僚师师。”《诗·小雅·大东》:“百僚是试。”左思《咏史》:“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这里用为官、官职之意。

17.惇:(dūn敦)《书·皋陶谟》:“惇叙九族。”《国语·晋语四》:“守学弥惇。”《韩非子·诡使》:“而惇悫纯信,用心怯言,则谓之‘窭。’”《说文》:“惇,厚也。”《汉书·公孙弘传》:“惟戾以惇谨复终相位。”这里用为敦厚、笃实之意。

18.裕:(yù玉)《书·康诰》:“乃由裕民。”孙星衍注疏:“言汝亦无不能敬法,乃以道导民。”《书·多方》:“尔曷不忱裕之于尔多方?”这里用为引导之意。

19.辞:(cí瓷)《书·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诗·大雅·板》:“辞之辑矣,民之治矣。”《老子·三十四章》:“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孟子》:“不以文害辞。”《荀子·正名》:“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礼记·檀弓》:“使人辞于狐突。”《礼记·表记》:“无辞不相接也。”这里用为言说之意。

【原文】周公曰:“王,肇1称2殷礼3,祀于新邑,咸4秩5无文6。予齐7百工,伻从王于周,予惟曰:‘庶8有事。’今王即命曰:‘记功,宗以功作元祀。’惟命曰:‘汝受命笃9弼10,丕11视功载,乃汝其悉自教工。’

“孺子其朋12,孺子其朋,其往!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13,弗其绝。厥若彝14及抚15事如予,惟以在周工往新邑。伻向即有僚16,明作有功。惇17大成裕18,汝永有辞19。”

【译文】周公说:“大王,开始衡量一下殷商国的社会行为规范,在新邑举行祭祀,共同排列而无紊乱。我同百工相等,使他们跟从大王于周国,我想说:‘或许有祭祀之事。’如今大王即刻下令:‘记下功绩,各宗率领功臣举行大祭祀。’您可以命令说:‘你接受天命忠实辅佐,大大查阅功册,你要悉心教导百官。’

“年轻人要与百姓群聚,年轻人要与百姓群聚,前去吧!不要象开始生火那样只有火焰,生火烧灼要有次序,不要让火灭绝。就象我一样遵循常法和占有之事,率领周国的百官前往新邑。使百官都有官职,明明白白建立功勋,忠厚而成就引导人民,您就会拥有长久的赞美辞。”

【说明】本节还是周公和成王在洛邑的对话,其重点是劝说周成王移居洛邑。新邑始建,各种设施均不完备,其居住条件显然不如老邑。而且当时殷商遗民众多,人心不稳。这种时候移居新邑,周成王必有顾忌。然而为了安抚民心,统治者只有率先移居,才能使民心安定。在祭祀问题上,殷商遗民与周国人肯定不一样,所以周公认为,要修改我们周国的祭祀之礼以尊重殷商遗民的祭祀之礼。也就是说,将两种不同的祭祀之礼安排在一起,使其不乱,而且能使所有人都能满意。再一个问题,周公劝导成王不要独自孤坐王宫,要走到人民中间去,独自一根木头是燃不起火的。统治者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人民,人民才能有好的生活方向。这些统治思想,毫无疑问成就了周成王的统治大业。

尊重对方的社会行为规范,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而是将两种行为规范融合,使双方都能满意。这就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普遍原则。

——————————————————

【注释】1.肇:(zhào赵)《书·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书·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诗·大雅·生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尔雅·释诂一》:“初、哉、首、基、肇、祖、元、胎、落、权舆,始也。”《楚辞·离骚》:“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这里用为开始、最初之意。

2.称:(chèn衬)《书·君奭》:“惟兹惟德称,用乂厥辟。”《管子·明法》:“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荀子·荣辱》:“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孙子·形》:“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王皙注:“称,权衡也。”《说文·禾部》:“称,铨也。”王筠句读:“称本动字,谓称量之也。”《广雅·释诂一》:“称,度也。”这里用为称量、衡量之意。

3.礼:(lǐ李)《书·皋陶谟》:“天秩有礼。”《诗·鄘风·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诗·小雅·十月之交》:“曰予不戕,礼则然矣。”《管子·五辅》:“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韩非子·解老》:“礼者,所以情貌也。”这里专指为礼法、礼节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传统习惯、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之意。

4.咸:(xián闲)《书·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诗·鲁颂·閟宫》:“敦商之旅,克咸厥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代御执辔持策,则马咸骛矣。”这里用为共、同之意。

5.秩:(zhì志)《书·皋陶谟》:“天秩有礼。”《诗·秦风·小戎》:“厌厌良人,秩秩德音。”《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诗·大雅·假乐》:“威仪抑抑,德音秩秩。”《荀子·仲尼》:“贵贱长少,秩秩焉。”《汉书·谷永传》:“贱者咸得秩进。”《广雅》:“秩,次也。”《释言》:“秩,序也。”这里用为按次序排列之意。

6.文:(wén闻)古通“紊”。《论语·子张》:“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荀子·非相》:“文久而息,节族久而绝。”《汉书·郊祀志上》:“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庆劭《风俗通义·山泽》:“王者报功,以次秩之,无有文也。”这里用为紊乱之意。

7.齐:(qí奇)《书·牧誓》:“乃止齐焉。”《周礼·亨人》:“以给水火之齐。”《管子·霸言》:“精于权则天下之兵可齐。”《楚辞·屈原·涉江》:“与日月齐光。”《荀子·王霸》:“所闻所见,诚以齐矣。”《韩非子·有度》:“治乱决缪,绌羡齐非。”《礼记·学记》:“大时不齐。”这里用为同等,相等之意。

8.庶:(shù树)《左传·桓公六年》:“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这里用为也许、或许之意。

9.笃:(dǔ堵)《书·武成》:“公刘克笃前烈,至于大王肇基王迹。”《诗·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诗·大雅·公刘》:“笃公刘。”《老子·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论语·先进》:“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荀子·修身》:“笃志而体,君子也。”《吕氏春秋·孝行》:“朋友不笃,非孝也。”《史记·五帝纪》:“尧九男,皆益笃。”这里用为忠实笃厚之意。

10.弼:(bì毕)《书·益稷》:“予违汝弼。”《书·说命》:“梦帝赉予良弼。”《说文》:“弼,辅也。”《后汉书·伏湛传》:“柱石之臣,宜民辅弼。”这里用为辅佐之意。

11.丕:(pī批)《书·大诰》:“弼我丕丕基。”《左传·昭公三年》:“昧旦丕显。”《说文》:“丕,大也。”《汉书·匡衡传》:“未丕扬先帝之盛功。”《后汉书·耿秉传》:“太医令吉丕。”这里用为“大”之意。

12.朋:(péng棚)《易·咸·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书·益稷》:“朋淫于家,用珍厥世。”孔传:“朋,群也。”《韩非子·人主》:“左右近习朋党比周以制疏远。”《广雅·释地》:“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这里用为群聚之意。

13.叙:(xù序)《书·康诰》:“有叙时,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周礼·宫伯》:“行其秩敘。”《周礼·天官》:“以官府之六叙正群吏。”《荀子·富国》:“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淮南子·本经训》:“四时不失其叙。”《说文》:“敘,次弟也。”这里用为秩序,次序之意。

14.彝:(yí遗)《书·洪范》:“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书·酒诰》:“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诗·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这里用为经常、常道、法度之意。

15.抚:(fǔ斧)《书·酒诰》:“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礼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这里用为占有之意。

16.僚:(liáo疗)《书·皋陶谟》:“百僚师师。”《诗·小雅·大东》:“百僚是试。”左思《咏史》:“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这里用为官、官职之意。

17.惇:(dūn敦)《书·皋陶谟》:“惇叙九族。”《国语·晋语四》:“守学弥惇。”《韩非子·诡使》:“而惇悫纯信,用心怯言,则谓之‘窭。’”《说文》:“惇,厚也。”《汉书·公孙弘传》:“惟戾以惇谨复终相位。”这里用为敦厚、笃实之意。

18.裕:(yù玉)《书·康诰》:“乃由裕民。”孙星衍注疏:“言汝亦无不能敬法,乃以道导民。”《书·多方》:“尔曷不忱裕之于尔多方?”这里用为引导之意。

19.辞:(cí瓷)《书·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诗·大雅·板》:“辞之辑矣,民之治矣。”《老子·三十四章》:“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孟子》:“不以文害辞。”《荀子·正名》:“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礼记·檀弓》:“使人辞于狐突。”《礼记·表记》:“无辞不相接也。”这里用为言说之意。


相关内容

  • 金正昆教师礼仪讲稿
  • 金正昆<教师礼仪>讲座学习笔记(转) 2012-02-10 13:13:33| 分类: 他山之石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一集 教师礼仪概述 一.什么是礼仪? 礼这个字讲的是尊重,礼由心生,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明白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把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这个要求,这个欲望需要 ...

  • 商务礼仪论文
  • <商务谈判与沟通> --商务礼仪概述 指导教师:傅强 教授 年级:2011级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一班 姓名:李惠展 学号:20116670 目录 摘要 ................................................................... ...

  • 公路收费站×辩论赛辩词(委屈服务)
  • 开篇立论阶段正方一辩发言:(开篇立论)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朋友们:下午好!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各行各业以及行政执法部门相继提出了文明服务的要求,在一系列的高级文明创建活动的带动下,一股强劲的文明之风正向社会席卷开来,越来越多的行业提倡并推行委屈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社会对此有不同的说法 ...

  • 文明礼仪知识问答.doc
  • 文明礼仪知识问答 1.什么是礼仪? 答: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 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2.礼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宽容.敬人.自律.遵守.适度.真诚.从俗 ...

  • 职业形象与职场礼仪
  • <职业形象与职场礼仪>理论考试复习题 1.简述Albert Mehrabian 的"55/38/"定律,谈谈他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应用 答:在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有5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传达的,如手势.表情.外表.妆扮.肢体语言.仪态等等:有38%的信息是通过听觉传 ...

  •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专用培训教材-礼仪
  •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专用培训教材-通用礼仪 一.礼仪综述:礼仪的含义 1. 礼的含义 据考证,礼仪在我国古代是敬奉神明的."礼"字在甲骨文中就有."礼"字在古代与"履"字相通,意思是鞋子,穿了鞋子才好走路.但是鞋子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刚刚 ...

  • 领导科学与艺术电大
  • 名词解释 1领导:就是领导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对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或环境,以实现某一既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2领导环境:领导环境是指领导主体借以进行活动的内部和外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或者说,领导环境是除领导者自身因素以外影响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时间.空间.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3决策:是指人 ...

  • 商务礼仪课程
  • 商 务 礼 仪 Protocol,NoSuccessful Cause No No Protocol,NoGEC Program1 1 现代人为什么学礼仪?现代人为什么学礼仪? �塑造组织形象 �传播沟通信息 �提高办事效率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 - ...

  • 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应遵守哪些礼仪
  •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 --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应遵守哪些礼仪 礼:敬,则恭敬:礼:序,则秩序.次序.身份.地位:礼:理,则道理.原则.规范.所以礼仪是社会公认的(或约定俗成的)对他人表示尊重,且因社会地位.交往环境等不同而有所区别的一种交往规范.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具有渐变性,是个人学识.修 ...

  • 礼仪的原则
  • (一)礼仪的基本原则 1. 宽容的原则 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理解宽容就是说要豁达大度,有气量,不计较和不追究.具体表现为一种胸襟,一种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 2. 敬人的原则 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