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论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陈继勇 肖光恩

本文发表于

《新经济·新管理·新理念》,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ISBN7

-80127-924-7/F·21,Pp1-17。

内容提要:美国西进运动是在自由市场经济和领土扩张的背景下,以大规模人口迁移为基础,以交通运输为先导,以农牧业、矿产开掘及加工业为产业指向,以科技运用为动力的西部综合开发过程,它实现了美国东西部政治经济的一体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应充分借鉴美国西进运动的经验与教训,促进我国经济的均衡持续发展。 关键词:美国西进运动 历程与基本经验 中国西部大开发

一、 美国西进运动的历程及政府的政策措施

美国的西进运动1是一个长期和持续发展的过程。早在美国独立之前,美利坚民族就开始向北美大陆西部扩张,但直到美国独立之后,美国的西进运动才变得更加积极和有计划,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纵观美国西进运动的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以农业为主的初步开发时期。 从独立战争结束到南北战争时期是美国西进运动的第一个时期,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初步开发时期。西部土地对美国独立之后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没有西部的开拓就没有今日的美国。七年英法战争结束以后,英国从法国手中获得了加拿大以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直到密西西比河东岸的广大的地区;同时,英国宣布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土地归英国王室所有,这成为触发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的因素之一,因为西部土地对北美各阶层人民都具有迷人的魅力。资产阶级渴求扩大国家版图,土地投机者企图从中获取暴利,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以及外来移民则把西部土地作为摆脱压迫、寻求新生活的唯一希望。美国独立之后,根据1783年巴黎和约,美国领土已扩大到密西西比河东岸。以后随着北方工业革命的悄然开始,南方“棉花王国”也骤然崛起,新西部不断开拓。

这一时期的西进运动以土地问题为核心,以农业开发为主体。主要是因为:在客观上,当时美国西部存在着一片肥沃富饶、尚未开垦的辽阔的土地,这是美国西进运动的基本前提;在

主观上,美国独立战争之后,获得了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至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土地,美国人民心目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看法:新获得的土地是以北美十三州共同用生命和财富换来的,因此这些土地应归人民所有,人民有权去开垦、种植和开发。

在这一时期,美国联邦政府为了促进西进运动中的土地开发和农业发展,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政策。首先,美国政府颁布了在西部1建州的程序和规定。1784年由杰斐逊起草了《关于弗吉尼亚让出的西部土地组建方案》的土地法令,规定西部土地为美国全体国民所共有;规定从俄亥俄到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土地分作十六州,在居民人数达到一定的数目(原十三州的最低数额)时始可建立同西部各州完全平等的新州。虽然法令中关于建立十六州的建议尚未实施,但它规定建州的原则已被确认。1785年,政府又颁布土地法令对土地测量和出售作出具体的规定。西部土地被分为若干镇,每镇又分成36区,每区占地640平方公里,其中有4个区归联邦政府支配,其中的一个区作为赞助公共教育之用。1787年7月13日,西北土地法在联邦议会获得通过,这项法令以1784年土地法令为基础,具体规定了处理俄亥俄河流域以北土地的办法,规定了建立新州的程序和原则。美国政府关于在西部土地上建州的各项规定和程序,对西部开发和经济稳定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美国政府颁布了居民获得土地的政策。1785年制定《土地条例》,该令确定了国有土地向移民出售的原则。根据该法令的规定,将公有土地分块拍卖出售,每块土地最小640英亩(约合388亩),每英亩地价最低1美元,一次付清。1796年的土地法将每英亩土地最低出售价提高为2美元,付清期改为一年以后,分4年付清。后因该规定不能满足向西迁徙的大量农民对土地的需求,美国政府不断缩小购买土地的最低限额,由640英亩降低到160英亩,减低国有土地的出售价格。1802-1832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多个《救济法》,以延缓未付土地被没收的期限,使贫苦农民能够获得土地。1832年杰克逊政府时期,政府允许农民占有土地,即那些已经占有未经测量和同意出卖土地的农民,可以最低售价购买他们已经耕种和改良了的土地。并逐步降低公共土地的价格,由每英亩1.25美元降到0.5美元进行拍卖。1862年,林肯政府又颁布了《宅地法》,规定年满21岁的公民从1863年1月1日起,只要付10美元的费用,就有权取得160英亩或160英亩以下的土地,耕种5年后,土地就归个人所有。总之,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的土地政策,为农民取得土地和进行农业开发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使美国能够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农业大国。

(2)移民政策。1787年的美国土地法令不仅规定了建立新州的一些原则,而且根据该法的第三部分还对公民权利做出规定,特别是根据该法人们可以向西部自由迁徙。因此,美国土地法令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移民向西部涌进的热潮,俄亥俄公司首当其冲,1787-1788年冬天,他们的先遣队从麻萨诸塞和康涅狄格出发,向着日落的方向前进。此后,群众性的大规模的西进运动便蓬勃发展,移民主要来自北美十三州的新英格兰、中部州和南部州,仅在1790-1800年的短短的10年内,马里兰的13个县和弗吉尼亚的26个县的居民全部是外来移民,1810年全国有1/7的人口居住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地方。1820年美国共有人口964万,其中300万人居住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到1840年全国超过1/3的人口居住在那里生活。此外,国外移民也大量来到美国,为美国西部开发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1820年来到美国的移民只有8385人,但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以后,北欧、西欧国家的移民蜂拥进入美国,1850年达310004人,1854年增长到427833人。总之,在1820-1860年间,大约有500万移民来到美国,为美国的西部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3)基础设施开发政策。美国在西进运动中非常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重视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在铁路修建上美国政府采取了“多修铁路多得益”的政策。铁路公司每修一英里的铁路,可以得到铁路沿线一定面积的土地;同时,规定铁路公司可以根据修筑铁路的长度和地形的不同,从政府那里获得不等的贷款。1828年美国才开始修筑铁路, 1860年铁路里程便长达3万英里,其中大部分修建在西部地区。这一时期铁路的修建,大大地推动了西部经济的发展。在公路的建设上,美国政府的一个重要政策是鼓励私人投资。为了解决公路建设资金的不足,收费公路成为美国最早优先发展的事业。从1792-1794年修建第一条公路开始,到1830年修筑公路总里程长达6400公里。随着蒸汽机船的发明与使用,美国政府又加强了对水运的建设。1817-1828年由纽约州资助修筑长达350英里的伊尔运河,把东部的哈得逊运河和西部的大湖区联系在一起,使当时一英里20美分的运价降到1美分。总之,在1815-1840年间,各州投资1.25亿美元,建造了3000英里的运河,使美国当时成为世界上运河最发达的国家。这一时期美国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大发展,为当时的西进运动提供了便利。

(4)扶持教育发展的政策。美国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特别重视学校教育。根据1785年的土地法令,西部地区建立的每个州都可为兴办一所公共学院获得一片土地,当时杰斐逊还设计和制定了一项宏大的包括初级、中级学校直至州立大学的教育制度。于是州立大学先后在南部和西部各州建立,并且开展免费教育。1862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莫里尔法》,决定由政府把至少3万英亩公地永久赠予每个州的有关院校,当时依阿华州农学院就是接受

这种土地赠予建立起来的。在19世纪60年代,根据《莫里尔法》,美国建立了一批农学院和工学院,如著名的伊利诺斯大学、马塞里工学院、康奈尔大学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为美国西部农业机械化和工业化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1887年《哈奇法》规定每年拨给各州1.5万美元,为农业试验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联邦基金。1907年又将这项经费扩大了一倍,以扩大农业科学研究与推广;而且,又通过立法把给予各校的津贴增至每年5万美元。与此同时,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影响下,美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在1860年以前,美国共发布了3.6万项专利,对美国西部的开发和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以工业为主的综合开发时期。 从独立战争结束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美国西进运动的第二个时期,主要是以工业为主的综合开发时期。美国内战的结束,特别是经过南方的重建后,南方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大发展,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场主相互妥协,政治上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与此同时,第二次产业革命也迅速兴起,美国开始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因此,这一时期的西进运动,是以工业为主的综合开发。美国政府为了更好地促进西进运动,采取了更加优惠和更加开放的政策。

(1)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基础设施。美国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了更加优惠的补贴措施来吸引私人投资公司建筑运河和铁路。如平原地区每修筑一英里补助16000美元,丘陵地区每英里32000美元,山岳地区每英里48000美元,此外,铁路公司还可得到沿线两侧宽各十公里的土地所有权。各州为了鼓励本州内铁路的兴建,往往免征铁路公司的税项,给予有利的建筑权特许状,提供贷款,购买铁路公司的股票或债券,有的则对铁路公司所发行的债券提供责任担保。这些优惠措施吸引了大量外资对基础设施的投资。19世纪80年代初,欧洲资本家(主要是英国资本家)对美国的经济事业的投资为20亿美元,其中15.35亿美元投资在铁路的修建上。到了1900年,美国营业的铁路线已从19世纪60年代末的5.3万英里增长到19万英里以上,超过了欧洲铁路线的总里程,几乎等于全世界的半数。1913年,美国的铁路总里程又增长了一倍。

(2)采取开放的政策吸引国外优秀劳动力。这一时期移民的重点是放在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国外优秀劳动力上。1878年美国颁布《木材石料法》,准许任何公民和已提出申请加入美国国籍的侨民,按一英亩2.5美元的价格购买160英亩不宜种植而其主要价值在于木材和石料的地段,这对当时美国修建铁路大规模需求木材和石料而言,增加了对外来移民的吸引力;同时,美国政府专门设立土地管理局和移民局,其宣传机构活动于欧洲大陆,他们以信贷优先、票价优惠、承诺将予以农业耕作指导及必要的援助来招徕移民。于是北欧、东欧、南欧1

不少国家出现“美国热”,数以百计的梦想者不辞劳苦漂洋过海,来到他们神往的美国“西部花园”。因此,这一时期外来移民迅速增加。1861-1880年外来移民500多万,1881-1890年,外来移民超过860万;1890-1914年上升到1350万。在1881-1890年间,新移民占总移民总数的18.3%,1891-1900年上升到52%,1901-1910年更高达71%。移民到达美国以后,少数留在东部城市,多数迁居中西部,在钢铁厂、纺织厂、铁路、牲畜围场或是矿山寻得工作。总之,1861-1914年,到美国定居的国外移民超过2700万,他们往往拥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在开发西部、繁荣美国的历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重视环境保护和科技的运用。随着西部矿产的开发和农业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的扩展以及随之而来定居者的增加,土地破坏比较严重。因此,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土地政策作出调整,开始注重环境保护,特别是重视水土的保持和植被的保护。1873年美国政府颁布了《育林法》,准许宅地获得者再分到160英亩树木较少的土地,条件是必须四年内在其中的40英亩土地上植树。1877年的《沙荒地法令》规定,凡能以每英亩2.5美元的价格及时支付现金并应允在三年内灌溉土地者,即可获得640英亩土地。1888年,国会进行了农业灌溉情况的调查,1894年通过了《凯里法》拨给各州一百万亩的公地从事水利工程建设,并允许私人参与经营灌溉事业,农户应按政府批准的价格,分期缴纳应摊负的费用。1902年,联邦政府颁布《新垦荒法》,规定在西部17个急需灌溉的州建立工程基金,使水利事业兴建所需财源得到增加。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十分重视运用科技成果保护自然资源。如在供水方面,生产出风车,并利用风力从井中吸水灌溉。

(4)开始重视东西部工矿业的均衡发展。美国在这一时期的西进运动中,西部的工矿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世纪50年代,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金矿,引起了矿山开发热。随着阿巴拉契亚山地区石油和烟煤矿产资源以及苏必利尔矿山的优良铁矿资源的发现,大湖平原地区的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又将这一地区建成美国新的石油工业、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基地。1910年,美国西部的工业产值大大超过了农业,工业开发成为西部开发的主体,从而实现了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的转变。1860-1913年,美国西部的纺织业增长了约6倍,钢铁工业和煤炭工业增长了几十倍。与此同时,中西部小型城市迅速崛起,它们接近广阔的原料、销售和劳动力市场,形成了诸如啤酒城、纺织城、金镇、银镇、煤镇等专业性的小城镇;而且原有城市也逐渐由商业性城市向以大机器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城市过渡。然而,在美国西进运动过程中,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也呈现出极大的不均衡。如在城市化过程中,1890年,全国城市人口的一半集中在北部大西洋沿岸各州,只有7.7%的人口居住

在南部大西洋沿岸诸州地带。1900年,北部大西洋沿岸各州10个居民中有6个居住在城市;在中西部,每10个居民中只有3个居住在城市。所以,一直到“二战”以前,西部经济仍落后于东部老工业区。

1930年以后,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美国政府开始注重东西部工矿业的平衡发展。美国政府加强了对西部的国家投人,建立了专门机构负责统一规划管理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工作,建设大型水电工程,增加贷款与财政补贴,进行流域综合治理,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对西部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在西部建立军工企业,发展新兴工业和高技术工业,改变经济结构,使美国经济重心逐步西移,东西部经济发展逐渐趋于平衡。

3.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深度开发时期。从二战结束到现在是美国西进运动的第三个时期,主要是以科技开发为主的深度开发时期。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率先发生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为重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西部充分利用其在科技革命策源地的地理优势,以科技开发为主体,运用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极大地促进了美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和美国整个经济的繁荣,有力的支持了美国知识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的主要政策措施有:

(1)利用风险投资机制,建立高科技园区。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科技革命发端于斯坦福大学及其周围地区,60年代成为高新技术的核心,在加州产生了举世瞩目的“硅谷”。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创新及成果的运用,美国政府鼓励充分利用风险投资机制,建立高新科技园区。自60年代在加州的圣何塞市建立硅谷高科技园区以后,美国在西部以至全国建立了十几个类似的高科技园区。这些园区对工业创新和科研成果的孵化,对美国西部甚至整个美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了传统工业,而且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高分子材料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和激光工业等一大批新兴的工业在西部崛起,使美国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成为美国西部深度开发获得成功的典范。

(2)利用区域经济管理政策,促进西部开发。美国政府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这一时期颁布了许多区域性经济管理政策,从而对美国西部的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61年颁布了《地区再开发法》,为此在商务部下设立了地区再开发管理局。1965年颁布了《公共工程和经济开发法》、《阿巴拉契亚区域开发法》,拨款11亿美元用于建设公路、医疗中心和开发当地资源等,并相应地分别成立了经济开发署和阿巴拉契亚区域委员会。1977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社区再投资法》,鼓励银行和储蓄贷款机构向其所在地区,特别是低收入者提供贷款,有关监督机构则专门对相关金融机构的执法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同时,

在美国产业布局的西移过程中,政府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并鼓励企业迁移到西南部的阳光地带。如在1971-1998年联邦政府对各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赠款中,由17.8亿美元增加到91.88亿美元,共增加了4.16倍。

(3)利用市场的力量,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美国政府十分提倡运用“市场力量开发落后地区”。美国西进运动一开始就是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展开的,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经过长期的发展,实现了美国东部与西部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特别是现在,市场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在克林顿政府期间,始终把发展美国落后地区的任务留给了私人部门。1997年7月,克林顿专门走访了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宣传他的旨在引导私人部门向美国最贫穷地区进行投资的“新市场倡议”。该倡议的主要内容包括:筹集约60亿美元的股本,以便向社区开发银行、风险基金和其它开发机构的投资提供25%的减税;政府为私人投资提供贷款担保,以鼓励大中型企业迁移到落后地区;设立“新市场风险资本公司”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等等。白宫全国经济委员会主席斯珀林说,“新市场倡议”不是慈善计划,其原则是鼓励公司在其后院尚未开发的市场上寻求利润。

二、美国西进运动的基本经验

美国的西进运动是在自由市场经济和领土扩张的背景下,以大规模人口迁移为基础,以交通运输业为先导,以农牧业为主要产业指向,以增长中心带动区域开发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美国西进运动的结果,完成了美国东西部地区之间政治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促成了美国近代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知识革命,培育了美国人民的拓荒精神,特别是美国在西部大开发中所体现出的不畏艰苦、不怕牺牲、意气风发、不断寻找新的土地、新的财富的牛仔精神、边疆精神,后来成为美国人一往无前、豪迈乐观、勇于开拓、探索不止的整个民族的精神。总之,美国通过西进运动,在二百多年中开发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在这些土地上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农业、畜牧业、工业,这对使美国成长为世界上头号经济强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说,没有西进运动,也就没有今天的美国。

美国在长期的西进运动中,成功的实施了西部大开发,这对美国的经济繁荣乃至知识经济的出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美国在长期的在西进运动中也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其中主要有:

1.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实行梯度开发战略。美国在西进运动中实施梯度开发战略即根据其自身的资源优势,逐步实行开发的升级与深化。如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充分利用西部广袤肥沃的土地资源,通过建立大量的家庭农场、牧场,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把阿巴拉契亚山和五大湖区周围的荒原开发成粮棉基地和畜牧基地。1850年,美国的粮食种植面积为6280

万亩,产量为3200万吨,使当时的美国成为世界农业大国和粮棉的出口大国。第二阶段,随着西部金矿的发现和第一次产业革命科技成果的运用,引发了矿业开发的狂潮,建立了一批矿产资源的加工业和制造业企业。经过这一时期的开发,美国的工业重心从东北部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使中西部地区成为重工业中心,最终实现了美国的工业化。1894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生产量等于欧洲各国生产总量的一半。20世纪初,美国工业上的优势更加突出。1913年,工业产品占世界工业产品总量的1/3,比英、德、法、日四国工业产品的总和还要多。在第三阶段,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美国高新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转换,并最终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软化和高级化。因此,美国在西部开发实施梯度战略的过程也是美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不断深化和高级化的过程。

2.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创立良好开发环境。交通不便是美国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因此,美国在西进运动中十分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通过实施交通业超前发展战略,为西部开发创立良好环境。在美国西进运动的过程中,政府和人民一开始就致力于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和改良,把西部的开发置于一个发达的交通运输基础上。政府在土地的使用及产权、资金融通、税收等提供种种优惠,为交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并鼓励私人公司投资交通设施的建设。而且在交通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实行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并举的战略,全方位的发展全国通向西部的交通网络。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既是美国西部开发的组成部分,也为整个美国西进运动提供了基本条件,尤其是铁路的建设,促进了美国西部地区专业化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许多经济学家称19世纪的美国基本上是一部铁路成功史,全国铁路网络的形成,对西部开发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依靠教育与科技进步,提供开发智力支持。依靠教育与科技进步来促进西部开发,是美国在西进运动中的又一成功经验。由于美国政府在西进运动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所以,美国政府十分重视西部教育的发展,国会通过多部土地法令,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大力促进公共教育的发展,为西部开发提供相适应的工业商业和各种专门技术人才。同时,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科技成果的商业运用和产业化,不仅大力运用高新科技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而且运用风险投资机制,创立高新科技园区,形成了一批新兴的产业,调整了美国的产业结构,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深化。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从一定角度上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正是依靠教育与科技的不断革新和进步,使得美国西部开发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就。

4.制定优惠经济政策,引导西部开发方向。美国在西进运动的过程中,虽然十分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政府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美国在西进运动中制定了一系列土地政策、移民政策、基础设施政策、科技教育发展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区域经济管理政策、资金融通政策、财政政策、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西部经济发展进行调控,引导西部开发的方向。总之,美国政府对西部开发事务的介入,不仅涉及到有关政策的制定和特属政府部门的建立,而且涉及到政府对西部开发资金的投入和收入所得的再分配。

三、美国西进运动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与借鉴

美国西部与中国西部的自然条件、发展历程尽管很不相同,然而,在没有西部大开发就没有现代化这一点上,两国则完全是相同的。如何借鉴美国西进运动的经验去选择我国西部开发的路径?如何制定科学的战略措施去促进我国的西部大开发?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健全和完善西部的市场运行机制。美国的西部开发本来是移民们为了发财和自由而兴起的拓荒运动,毫无利他主义可言,但它产生的后果是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空前壮举。现在我们在西部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实施大开发,要使外来投资者能够取得合理的回报,真正做到“政府搭台,市场主体唱戏”,必须要健全和完善西部的市场运行机制。首先,要加快西部商品与要素市场体系的培育、市场规则的完善和市场秩序的建立,形成西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各省市之间应撤除相互的市场壁垒,引入竞争机制,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推动要素的跨地区流动和跨区域的资产重组;同时,西部地区也应进一步加强西部与东部的交流、合作和对外开放,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以适应国内外大市场的新态势和西部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培育多种西部开发主体。实施西部开发的主体应是民间企业,而不是政府,这就要求西部开发中把形成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中心,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富有活力的现代企业;而且,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投资,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要实行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主体,从而促进西部的开发。第三,要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由于历史与自然的原因,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所以对外贸易发展的规模和总体水平与东部有相当大的差距。但西部也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中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外经贸增长点,扩大出口,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其边境线长、临国多(西部同14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1万公里)的特点,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第四,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外资。除了依靠政府逐步加大对西部的投资,还必须通过

制定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吸引包括国外投资者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到西部地区投资。

2.要创立良好的西部宏观经济政策环境。 从美国西部大开发中联邦政府的作用可见,政府对经济适度干预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我国西部开发中,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第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西部开发战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使这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成就,必须建立体现西部开发特征的土地资源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产业投资法、利用外资法、区域发展法等相配套的法律体系,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明确界定政府协调地区利益的方式和方法,使政府的区域经济协调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第二,要进行制度创新。中央政府要转变职能和调控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制订各种投资诱导政策,如外资政策、吸引人才政策、技改政策、资产重组政策等,扶持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主导产业的选择,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政策法规保证。特别是要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通过财政贴息、投资补贴、组建政策性西部开发金融机构、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发行中长期建设债券等,来调动各阶层投资者的积极性。

3.要强化西部经济竞争优势,优化西部经济结构。西部六省一市三区占全国面积的2/3,人口占全国的1/4,钢铁、煤炭和有色金属资源储量极其丰富。西部的开发虽然离不开国家的宏观支持,但最终还是取决于西部自身的发展。因此,西部开发要把提高经济竞争能力放在首位。首先,要实现从资源导向型战略向市场导向型战略的转变。长期以来,西部一些地区的主要工业是围绕其丰富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形成了一大批典型的、以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这种典型的资源导向型发展战略,虽然在工业化初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其加工增殖低、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等局限性就显现出来,而且,一旦地区资源消耗殆尽就会导致资源性产业的衰退。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西部大开发,不仅仅要重视西部的资源优势的强化,更应改变过去那种对资源高度依赖的状况,从资源导向型战略向市场导向型战略转变,强化资源、资本、人才、技术、管理、市场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企业竞争优势。其次,要形成良好的产业结构。良好的产业结构是一国或一地区具有经济竞争力的关键。西部在大开发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自然资源加工程度和附加价值,向增殖链的下游产业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带和产业群。最后,要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布局。我国西部地区辽阔,要振兴经济不可能总体推进,应相对突出重点,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布局。特别是要形成能带动

整个经济的若干经济增长中心,采取点轴、点面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沿江、沿线、沿边地区,从而带动广大西部的经济发展。

4.要大力发展西部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开发西部的人力资源。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是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科技落后是导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西部大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国应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开发的道路,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西部劳动力资源的质量。首先,以西部现有的科研机构为中心,根据西部开发的现实需要,有计划地吸引东中部一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到西部地区安家落户,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西部基础教育和应用技术研究,重视技术的开发和创新研究。全国性高等院校应扩大在西部地区的招生规模并减半收取学费,支持西部人才的培养。其次,制定西部大开发的科研规划,增加科研立项,确立重点科研课题,组织科研攻关队伍,争取早出科研成果;同时,要加强科技的普及工作,建立和培育西部技术交易市场,特别是要借鉴美国高新科技园区的经验,利用目前西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和学科优势,运用风险投资机制,建立科技研究和开发园区,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普及率和科技贡献率,让科研学术机构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一支主力军。第三,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共同负责,通过增加收入、提供较为优厚的住房条件、改进工作和生活环境等多种措施,稳定西部人才,防止“孔雀东南飞”的出现;同时,要吸引东部乃至境外人才到西部地区参加大开发。第四,建立选拔(聘任)、鼓励、监督企业经营者的一套机制,培养造就现代企业家队伍,以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带动西部地区企业家队伍的成长。

5.大力发展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注重以交通运输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美国西进运动中的一条重要经验。我国西部地区由于长期投资不足和地理环境的复杂等原因,交通运输业的落后日益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成为西部地区投资环境不良、产业开发条件欠佳的首要因素。因此,西部大开发必须要大力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一,要搞好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根据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地理条件差异较大的特点,坚持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并举的发展方针,并且要相互联通,形成布局合理的交通网络;同时,又要根据建设周期、建设难度、投资规模、地理条件、经济效益、运输需求等因素的不同,优先发展公路和管道运输,适时发展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第二,要加大政府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政府应承担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责,通过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西部的开发。但西部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综合工程,仅靠政府的投资还是不够的,所以政府还应给予优惠政策,即通过政策

创新,引进东部资本和外资进入西部,充分利用外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发展西部的交通运输业,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

6.加强西部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美国在西进运动中,走的是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由于美国西进运动早期是在自发状态中进行的,过度的森林砍伐和草原垦殖,使流域内的植被和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给西部地区农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工业化初期,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他们纷纷上马污染严重且无治污措施的工业项目,使西部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而迫使美国不得不花几十年的时间和巨额的投资进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其教训是深刻的。我国西部地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是两大河流的发源地及其中上游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它的生态环境如何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因此,我们在西部开发中应吸取美国的教训,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首先,要树立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环境保护不仅事关全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西部开发自身的需要,因此,要加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学习与普及。其次,要加强西部生态资源的保护,加强水土植被的保护,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切实推行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的政策,围绕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开发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牧业。第三,要在西部工业发展中,尽量上一些无污染的项目,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不上,对有污染的项目,必须具备治污条件,做到达标排放,使西部大开发的过程成为生态和环境治理的过程。第四,应加大对西部生态工程的投资力度。生态环境属于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应配合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把生态建设作为高附加值、高层次产业的一部分,与其将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这样生态建设才能取得较高的收益和效果。总之,在我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余志森,《美国史纲: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2.樊亢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简史》,人民出版社,1973年出版。

3.郭吴新、陈继勇等,《90年代美国经济》,出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出版。

4.郭吴新,《郭吴新选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5.王玉芝,《西进运动与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学术探索》2000年,专辑1-4。

6.葛承群,《美国西部开发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1期。

7.戎生灵,《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经验,加快中国西部开发步伐》,《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8.魏杰,《西部开发的战略选择》,《国际商报》2000年10月23日。

9.谢明干,《中国经济一个重大战略部署:西部地区大开发》,《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5期。

10.丁忠明、孙敬水,《国外欠发达地区开发的基本经验及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1期。

11.陈栋生,《论西部大开发》,《求是》2000年第1期。

12.石广生,《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促进西部大开发》,《求是》2000年第6期。

13.李天德,《美国“新经济”与西部大开发》,《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第5期。

14.李青,《美国区域经济管理的基本型式及新近变化》,《经济管理》2001年第9期。

15.曾军丽,《中国西部开发与美国西部开发的对比研究》,《经济师》2001年第3期。

16.陈惠雄,《新世纪的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5期。

17.魏后凯,《西部大开发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作用》,《求是》2000年第7期

论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陈继勇 肖光恩

本文发表于

《新经济·新管理·新理念》,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ISBN7

-80127-924-7/F·21,Pp1-17。

内容提要:美国西进运动是在自由市场经济和领土扩张的背景下,以大规模人口迁移为基础,以交通运输为先导,以农牧业、矿产开掘及加工业为产业指向,以科技运用为动力的西部综合开发过程,它实现了美国东西部政治经济的一体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应充分借鉴美国西进运动的经验与教训,促进我国经济的均衡持续发展。 关键词:美国西进运动 历程与基本经验 中国西部大开发

一、 美国西进运动的历程及政府的政策措施

美国的西进运动1是一个长期和持续发展的过程。早在美国独立之前,美利坚民族就开始向北美大陆西部扩张,但直到美国独立之后,美国的西进运动才变得更加积极和有计划,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纵观美国西进运动的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以农业为主的初步开发时期。 从独立战争结束到南北战争时期是美国西进运动的第一个时期,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初步开发时期。西部土地对美国独立之后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没有西部的开拓就没有今日的美国。七年英法战争结束以后,英国从法国手中获得了加拿大以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直到密西西比河东岸的广大的地区;同时,英国宣布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土地归英国王室所有,这成为触发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的因素之一,因为西部土地对北美各阶层人民都具有迷人的魅力。资产阶级渴求扩大国家版图,土地投机者企图从中获取暴利,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以及外来移民则把西部土地作为摆脱压迫、寻求新生活的唯一希望。美国独立之后,根据1783年巴黎和约,美国领土已扩大到密西西比河东岸。以后随着北方工业革命的悄然开始,南方“棉花王国”也骤然崛起,新西部不断开拓。

这一时期的西进运动以土地问题为核心,以农业开发为主体。主要是因为:在客观上,当时美国西部存在着一片肥沃富饶、尚未开垦的辽阔的土地,这是美国西进运动的基本前提;在

主观上,美国独立战争之后,获得了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至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土地,美国人民心目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看法:新获得的土地是以北美十三州共同用生命和财富换来的,因此这些土地应归人民所有,人民有权去开垦、种植和开发。

在这一时期,美国联邦政府为了促进西进运动中的土地开发和农业发展,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政策。首先,美国政府颁布了在西部1建州的程序和规定。1784年由杰斐逊起草了《关于弗吉尼亚让出的西部土地组建方案》的土地法令,规定西部土地为美国全体国民所共有;规定从俄亥俄到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土地分作十六州,在居民人数达到一定的数目(原十三州的最低数额)时始可建立同西部各州完全平等的新州。虽然法令中关于建立十六州的建议尚未实施,但它规定建州的原则已被确认。1785年,政府又颁布土地法令对土地测量和出售作出具体的规定。西部土地被分为若干镇,每镇又分成36区,每区占地640平方公里,其中有4个区归联邦政府支配,其中的一个区作为赞助公共教育之用。1787年7月13日,西北土地法在联邦议会获得通过,这项法令以1784年土地法令为基础,具体规定了处理俄亥俄河流域以北土地的办法,规定了建立新州的程序和原则。美国政府关于在西部土地上建州的各项规定和程序,对西部开发和经济稳定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美国政府颁布了居民获得土地的政策。1785年制定《土地条例》,该令确定了国有土地向移民出售的原则。根据该法令的规定,将公有土地分块拍卖出售,每块土地最小640英亩(约合388亩),每英亩地价最低1美元,一次付清。1796年的土地法将每英亩土地最低出售价提高为2美元,付清期改为一年以后,分4年付清。后因该规定不能满足向西迁徙的大量农民对土地的需求,美国政府不断缩小购买土地的最低限额,由640英亩降低到160英亩,减低国有土地的出售价格。1802-1832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多个《救济法》,以延缓未付土地被没收的期限,使贫苦农民能够获得土地。1832年杰克逊政府时期,政府允许农民占有土地,即那些已经占有未经测量和同意出卖土地的农民,可以最低售价购买他们已经耕种和改良了的土地。并逐步降低公共土地的价格,由每英亩1.25美元降到0.5美元进行拍卖。1862年,林肯政府又颁布了《宅地法》,规定年满21岁的公民从1863年1月1日起,只要付10美元的费用,就有权取得160英亩或160英亩以下的土地,耕种5年后,土地就归个人所有。总之,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的土地政策,为农民取得土地和进行农业开发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使美国能够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农业大国。

(2)移民政策。1787年的美国土地法令不仅规定了建立新州的一些原则,而且根据该法的第三部分还对公民权利做出规定,特别是根据该法人们可以向西部自由迁徙。因此,美国土地法令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移民向西部涌进的热潮,俄亥俄公司首当其冲,1787-1788年冬天,他们的先遣队从麻萨诸塞和康涅狄格出发,向着日落的方向前进。此后,群众性的大规模的西进运动便蓬勃发展,移民主要来自北美十三州的新英格兰、中部州和南部州,仅在1790-1800年的短短的10年内,马里兰的13个县和弗吉尼亚的26个县的居民全部是外来移民,1810年全国有1/7的人口居住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地方。1820年美国共有人口964万,其中300万人居住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到1840年全国超过1/3的人口居住在那里生活。此外,国外移民也大量来到美国,为美国西部开发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1820年来到美国的移民只有8385人,但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以后,北欧、西欧国家的移民蜂拥进入美国,1850年达310004人,1854年增长到427833人。总之,在1820-1860年间,大约有500万移民来到美国,为美国的西部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3)基础设施开发政策。美国在西进运动中非常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重视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在铁路修建上美国政府采取了“多修铁路多得益”的政策。铁路公司每修一英里的铁路,可以得到铁路沿线一定面积的土地;同时,规定铁路公司可以根据修筑铁路的长度和地形的不同,从政府那里获得不等的贷款。1828年美国才开始修筑铁路, 1860年铁路里程便长达3万英里,其中大部分修建在西部地区。这一时期铁路的修建,大大地推动了西部经济的发展。在公路的建设上,美国政府的一个重要政策是鼓励私人投资。为了解决公路建设资金的不足,收费公路成为美国最早优先发展的事业。从1792-1794年修建第一条公路开始,到1830年修筑公路总里程长达6400公里。随着蒸汽机船的发明与使用,美国政府又加强了对水运的建设。1817-1828年由纽约州资助修筑长达350英里的伊尔运河,把东部的哈得逊运河和西部的大湖区联系在一起,使当时一英里20美分的运价降到1美分。总之,在1815-1840年间,各州投资1.25亿美元,建造了3000英里的运河,使美国当时成为世界上运河最发达的国家。这一时期美国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大发展,为当时的西进运动提供了便利。

(4)扶持教育发展的政策。美国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特别重视学校教育。根据1785年的土地法令,西部地区建立的每个州都可为兴办一所公共学院获得一片土地,当时杰斐逊还设计和制定了一项宏大的包括初级、中级学校直至州立大学的教育制度。于是州立大学先后在南部和西部各州建立,并且开展免费教育。1862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莫里尔法》,决定由政府把至少3万英亩公地永久赠予每个州的有关院校,当时依阿华州农学院就是接受

这种土地赠予建立起来的。在19世纪60年代,根据《莫里尔法》,美国建立了一批农学院和工学院,如著名的伊利诺斯大学、马塞里工学院、康奈尔大学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为美国西部农业机械化和工业化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1887年《哈奇法》规定每年拨给各州1.5万美元,为农业试验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联邦基金。1907年又将这项经费扩大了一倍,以扩大农业科学研究与推广;而且,又通过立法把给予各校的津贴增至每年5万美元。与此同时,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影响下,美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在1860年以前,美国共发布了3.6万项专利,对美国西部的开发和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以工业为主的综合开发时期。 从独立战争结束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美国西进运动的第二个时期,主要是以工业为主的综合开发时期。美国内战的结束,特别是经过南方的重建后,南方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大发展,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场主相互妥协,政治上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与此同时,第二次产业革命也迅速兴起,美国开始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因此,这一时期的西进运动,是以工业为主的综合开发。美国政府为了更好地促进西进运动,采取了更加优惠和更加开放的政策。

(1)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基础设施。美国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了更加优惠的补贴措施来吸引私人投资公司建筑运河和铁路。如平原地区每修筑一英里补助16000美元,丘陵地区每英里32000美元,山岳地区每英里48000美元,此外,铁路公司还可得到沿线两侧宽各十公里的土地所有权。各州为了鼓励本州内铁路的兴建,往往免征铁路公司的税项,给予有利的建筑权特许状,提供贷款,购买铁路公司的股票或债券,有的则对铁路公司所发行的债券提供责任担保。这些优惠措施吸引了大量外资对基础设施的投资。19世纪80年代初,欧洲资本家(主要是英国资本家)对美国的经济事业的投资为20亿美元,其中15.35亿美元投资在铁路的修建上。到了1900年,美国营业的铁路线已从19世纪60年代末的5.3万英里增长到19万英里以上,超过了欧洲铁路线的总里程,几乎等于全世界的半数。1913年,美国的铁路总里程又增长了一倍。

(2)采取开放的政策吸引国外优秀劳动力。这一时期移民的重点是放在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国外优秀劳动力上。1878年美国颁布《木材石料法》,准许任何公民和已提出申请加入美国国籍的侨民,按一英亩2.5美元的价格购买160英亩不宜种植而其主要价值在于木材和石料的地段,这对当时美国修建铁路大规模需求木材和石料而言,增加了对外来移民的吸引力;同时,美国政府专门设立土地管理局和移民局,其宣传机构活动于欧洲大陆,他们以信贷优先、票价优惠、承诺将予以农业耕作指导及必要的援助来招徕移民。于是北欧、东欧、南欧1

不少国家出现“美国热”,数以百计的梦想者不辞劳苦漂洋过海,来到他们神往的美国“西部花园”。因此,这一时期外来移民迅速增加。1861-1880年外来移民500多万,1881-1890年,外来移民超过860万;1890-1914年上升到1350万。在1881-1890年间,新移民占总移民总数的18.3%,1891-1900年上升到52%,1901-1910年更高达71%。移民到达美国以后,少数留在东部城市,多数迁居中西部,在钢铁厂、纺织厂、铁路、牲畜围场或是矿山寻得工作。总之,1861-1914年,到美国定居的国外移民超过2700万,他们往往拥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在开发西部、繁荣美国的历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重视环境保护和科技的运用。随着西部矿产的开发和农业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的扩展以及随之而来定居者的增加,土地破坏比较严重。因此,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土地政策作出调整,开始注重环境保护,特别是重视水土的保持和植被的保护。1873年美国政府颁布了《育林法》,准许宅地获得者再分到160英亩树木较少的土地,条件是必须四年内在其中的40英亩土地上植树。1877年的《沙荒地法令》规定,凡能以每英亩2.5美元的价格及时支付现金并应允在三年内灌溉土地者,即可获得640英亩土地。1888年,国会进行了农业灌溉情况的调查,1894年通过了《凯里法》拨给各州一百万亩的公地从事水利工程建设,并允许私人参与经营灌溉事业,农户应按政府批准的价格,分期缴纳应摊负的费用。1902年,联邦政府颁布《新垦荒法》,规定在西部17个急需灌溉的州建立工程基金,使水利事业兴建所需财源得到增加。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十分重视运用科技成果保护自然资源。如在供水方面,生产出风车,并利用风力从井中吸水灌溉。

(4)开始重视东西部工矿业的均衡发展。美国在这一时期的西进运动中,西部的工矿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世纪50年代,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金矿,引起了矿山开发热。随着阿巴拉契亚山地区石油和烟煤矿产资源以及苏必利尔矿山的优良铁矿资源的发现,大湖平原地区的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又将这一地区建成美国新的石油工业、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基地。1910年,美国西部的工业产值大大超过了农业,工业开发成为西部开发的主体,从而实现了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的转变。1860-1913年,美国西部的纺织业增长了约6倍,钢铁工业和煤炭工业增长了几十倍。与此同时,中西部小型城市迅速崛起,它们接近广阔的原料、销售和劳动力市场,形成了诸如啤酒城、纺织城、金镇、银镇、煤镇等专业性的小城镇;而且原有城市也逐渐由商业性城市向以大机器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城市过渡。然而,在美国西进运动过程中,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也呈现出极大的不均衡。如在城市化过程中,1890年,全国城市人口的一半集中在北部大西洋沿岸各州,只有7.7%的人口居住

在南部大西洋沿岸诸州地带。1900年,北部大西洋沿岸各州10个居民中有6个居住在城市;在中西部,每10个居民中只有3个居住在城市。所以,一直到“二战”以前,西部经济仍落后于东部老工业区。

1930年以后,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美国政府开始注重东西部工矿业的平衡发展。美国政府加强了对西部的国家投人,建立了专门机构负责统一规划管理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工作,建设大型水电工程,增加贷款与财政补贴,进行流域综合治理,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对西部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在西部建立军工企业,发展新兴工业和高技术工业,改变经济结构,使美国经济重心逐步西移,东西部经济发展逐渐趋于平衡。

3.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深度开发时期。从二战结束到现在是美国西进运动的第三个时期,主要是以科技开发为主的深度开发时期。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率先发生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为重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西部充分利用其在科技革命策源地的地理优势,以科技开发为主体,运用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极大地促进了美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和美国整个经济的繁荣,有力的支持了美国知识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的主要政策措施有:

(1)利用风险投资机制,建立高科技园区。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科技革命发端于斯坦福大学及其周围地区,60年代成为高新技术的核心,在加州产生了举世瞩目的“硅谷”。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创新及成果的运用,美国政府鼓励充分利用风险投资机制,建立高新科技园区。自60年代在加州的圣何塞市建立硅谷高科技园区以后,美国在西部以至全国建立了十几个类似的高科技园区。这些园区对工业创新和科研成果的孵化,对美国西部甚至整个美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了传统工业,而且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高分子材料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和激光工业等一大批新兴的工业在西部崛起,使美国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成为美国西部深度开发获得成功的典范。

(2)利用区域经济管理政策,促进西部开发。美国政府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这一时期颁布了许多区域性经济管理政策,从而对美国西部的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61年颁布了《地区再开发法》,为此在商务部下设立了地区再开发管理局。1965年颁布了《公共工程和经济开发法》、《阿巴拉契亚区域开发法》,拨款11亿美元用于建设公路、医疗中心和开发当地资源等,并相应地分别成立了经济开发署和阿巴拉契亚区域委员会。1977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社区再投资法》,鼓励银行和储蓄贷款机构向其所在地区,特别是低收入者提供贷款,有关监督机构则专门对相关金融机构的执法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同时,

在美国产业布局的西移过程中,政府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并鼓励企业迁移到西南部的阳光地带。如在1971-1998年联邦政府对各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赠款中,由17.8亿美元增加到91.88亿美元,共增加了4.16倍。

(3)利用市场的力量,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美国政府十分提倡运用“市场力量开发落后地区”。美国西进运动一开始就是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展开的,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经过长期的发展,实现了美国东部与西部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特别是现在,市场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在克林顿政府期间,始终把发展美国落后地区的任务留给了私人部门。1997年7月,克林顿专门走访了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宣传他的旨在引导私人部门向美国最贫穷地区进行投资的“新市场倡议”。该倡议的主要内容包括:筹集约60亿美元的股本,以便向社区开发银行、风险基金和其它开发机构的投资提供25%的减税;政府为私人投资提供贷款担保,以鼓励大中型企业迁移到落后地区;设立“新市场风险资本公司”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等等。白宫全国经济委员会主席斯珀林说,“新市场倡议”不是慈善计划,其原则是鼓励公司在其后院尚未开发的市场上寻求利润。

二、美国西进运动的基本经验

美国的西进运动是在自由市场经济和领土扩张的背景下,以大规模人口迁移为基础,以交通运输业为先导,以农牧业为主要产业指向,以增长中心带动区域开发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美国西进运动的结果,完成了美国东西部地区之间政治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促成了美国近代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知识革命,培育了美国人民的拓荒精神,特别是美国在西部大开发中所体现出的不畏艰苦、不怕牺牲、意气风发、不断寻找新的土地、新的财富的牛仔精神、边疆精神,后来成为美国人一往无前、豪迈乐观、勇于开拓、探索不止的整个民族的精神。总之,美国通过西进运动,在二百多年中开发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在这些土地上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农业、畜牧业、工业,这对使美国成长为世界上头号经济强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说,没有西进运动,也就没有今天的美国。

美国在长期的西进运动中,成功的实施了西部大开发,这对美国的经济繁荣乃至知识经济的出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美国在长期的在西进运动中也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其中主要有:

1.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实行梯度开发战略。美国在西进运动中实施梯度开发战略即根据其自身的资源优势,逐步实行开发的升级与深化。如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充分利用西部广袤肥沃的土地资源,通过建立大量的家庭农场、牧场,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把阿巴拉契亚山和五大湖区周围的荒原开发成粮棉基地和畜牧基地。1850年,美国的粮食种植面积为6280

万亩,产量为3200万吨,使当时的美国成为世界农业大国和粮棉的出口大国。第二阶段,随着西部金矿的发现和第一次产业革命科技成果的运用,引发了矿业开发的狂潮,建立了一批矿产资源的加工业和制造业企业。经过这一时期的开发,美国的工业重心从东北部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使中西部地区成为重工业中心,最终实现了美国的工业化。1894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生产量等于欧洲各国生产总量的一半。20世纪初,美国工业上的优势更加突出。1913年,工业产品占世界工业产品总量的1/3,比英、德、法、日四国工业产品的总和还要多。在第三阶段,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美国高新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转换,并最终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软化和高级化。因此,美国在西部开发实施梯度战略的过程也是美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不断深化和高级化的过程。

2.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创立良好开发环境。交通不便是美国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因此,美国在西进运动中十分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通过实施交通业超前发展战略,为西部开发创立良好环境。在美国西进运动的过程中,政府和人民一开始就致力于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和改良,把西部的开发置于一个发达的交通运输基础上。政府在土地的使用及产权、资金融通、税收等提供种种优惠,为交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并鼓励私人公司投资交通设施的建设。而且在交通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实行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并举的战略,全方位的发展全国通向西部的交通网络。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既是美国西部开发的组成部分,也为整个美国西进运动提供了基本条件,尤其是铁路的建设,促进了美国西部地区专业化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许多经济学家称19世纪的美国基本上是一部铁路成功史,全国铁路网络的形成,对西部开发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依靠教育与科技进步,提供开发智力支持。依靠教育与科技进步来促进西部开发,是美国在西进运动中的又一成功经验。由于美国政府在西进运动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所以,美国政府十分重视西部教育的发展,国会通过多部土地法令,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大力促进公共教育的发展,为西部开发提供相适应的工业商业和各种专门技术人才。同时,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科技成果的商业运用和产业化,不仅大力运用高新科技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而且运用风险投资机制,创立高新科技园区,形成了一批新兴的产业,调整了美国的产业结构,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深化。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从一定角度上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正是依靠教育与科技的不断革新和进步,使得美国西部开发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就。

4.制定优惠经济政策,引导西部开发方向。美国在西进运动的过程中,虽然十分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政府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美国在西进运动中制定了一系列土地政策、移民政策、基础设施政策、科技教育发展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区域经济管理政策、资金融通政策、财政政策、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西部经济发展进行调控,引导西部开发的方向。总之,美国政府对西部开发事务的介入,不仅涉及到有关政策的制定和特属政府部门的建立,而且涉及到政府对西部开发资金的投入和收入所得的再分配。

三、美国西进运动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与借鉴

美国西部与中国西部的自然条件、发展历程尽管很不相同,然而,在没有西部大开发就没有现代化这一点上,两国则完全是相同的。如何借鉴美国西进运动的经验去选择我国西部开发的路径?如何制定科学的战略措施去促进我国的西部大开发?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健全和完善西部的市场运行机制。美国的西部开发本来是移民们为了发财和自由而兴起的拓荒运动,毫无利他主义可言,但它产生的后果是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空前壮举。现在我们在西部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实施大开发,要使外来投资者能够取得合理的回报,真正做到“政府搭台,市场主体唱戏”,必须要健全和完善西部的市场运行机制。首先,要加快西部商品与要素市场体系的培育、市场规则的完善和市场秩序的建立,形成西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各省市之间应撤除相互的市场壁垒,引入竞争机制,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推动要素的跨地区流动和跨区域的资产重组;同时,西部地区也应进一步加强西部与东部的交流、合作和对外开放,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以适应国内外大市场的新态势和西部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培育多种西部开发主体。实施西部开发的主体应是民间企业,而不是政府,这就要求西部开发中把形成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中心,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富有活力的现代企业;而且,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投资,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要实行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主体,从而促进西部的开发。第三,要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由于历史与自然的原因,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所以对外贸易发展的规模和总体水平与东部有相当大的差距。但西部也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中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外经贸增长点,扩大出口,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其边境线长、临国多(西部同14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1万公里)的特点,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第四,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外资。除了依靠政府逐步加大对西部的投资,还必须通过

制定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吸引包括国外投资者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到西部地区投资。

2.要创立良好的西部宏观经济政策环境。 从美国西部大开发中联邦政府的作用可见,政府对经济适度干预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我国西部开发中,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第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西部开发战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使这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成就,必须建立体现西部开发特征的土地资源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产业投资法、利用外资法、区域发展法等相配套的法律体系,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明确界定政府协调地区利益的方式和方法,使政府的区域经济协调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第二,要进行制度创新。中央政府要转变职能和调控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制订各种投资诱导政策,如外资政策、吸引人才政策、技改政策、资产重组政策等,扶持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主导产业的选择,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政策法规保证。特别是要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通过财政贴息、投资补贴、组建政策性西部开发金融机构、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发行中长期建设债券等,来调动各阶层投资者的积极性。

3.要强化西部经济竞争优势,优化西部经济结构。西部六省一市三区占全国面积的2/3,人口占全国的1/4,钢铁、煤炭和有色金属资源储量极其丰富。西部的开发虽然离不开国家的宏观支持,但最终还是取决于西部自身的发展。因此,西部开发要把提高经济竞争能力放在首位。首先,要实现从资源导向型战略向市场导向型战略的转变。长期以来,西部一些地区的主要工业是围绕其丰富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形成了一大批典型的、以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这种典型的资源导向型发展战略,虽然在工业化初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其加工增殖低、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等局限性就显现出来,而且,一旦地区资源消耗殆尽就会导致资源性产业的衰退。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西部大开发,不仅仅要重视西部的资源优势的强化,更应改变过去那种对资源高度依赖的状况,从资源导向型战略向市场导向型战略转变,强化资源、资本、人才、技术、管理、市场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企业竞争优势。其次,要形成良好的产业结构。良好的产业结构是一国或一地区具有经济竞争力的关键。西部在大开发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自然资源加工程度和附加价值,向增殖链的下游产业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带和产业群。最后,要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布局。我国西部地区辽阔,要振兴经济不可能总体推进,应相对突出重点,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布局。特别是要形成能带动

整个经济的若干经济增长中心,采取点轴、点面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沿江、沿线、沿边地区,从而带动广大西部的经济发展。

4.要大力发展西部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开发西部的人力资源。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是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科技落后是导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西部大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国应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开发的道路,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西部劳动力资源的质量。首先,以西部现有的科研机构为中心,根据西部开发的现实需要,有计划地吸引东中部一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到西部地区安家落户,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西部基础教育和应用技术研究,重视技术的开发和创新研究。全国性高等院校应扩大在西部地区的招生规模并减半收取学费,支持西部人才的培养。其次,制定西部大开发的科研规划,增加科研立项,确立重点科研课题,组织科研攻关队伍,争取早出科研成果;同时,要加强科技的普及工作,建立和培育西部技术交易市场,特别是要借鉴美国高新科技园区的经验,利用目前西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和学科优势,运用风险投资机制,建立科技研究和开发园区,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普及率和科技贡献率,让科研学术机构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一支主力军。第三,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共同负责,通过增加收入、提供较为优厚的住房条件、改进工作和生活环境等多种措施,稳定西部人才,防止“孔雀东南飞”的出现;同时,要吸引东部乃至境外人才到西部地区参加大开发。第四,建立选拔(聘任)、鼓励、监督企业经营者的一套机制,培养造就现代企业家队伍,以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带动西部地区企业家队伍的成长。

5.大力发展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注重以交通运输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美国西进运动中的一条重要经验。我国西部地区由于长期投资不足和地理环境的复杂等原因,交通运输业的落后日益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成为西部地区投资环境不良、产业开发条件欠佳的首要因素。因此,西部大开发必须要大力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一,要搞好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根据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地理条件差异较大的特点,坚持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并举的发展方针,并且要相互联通,形成布局合理的交通网络;同时,又要根据建设周期、建设难度、投资规模、地理条件、经济效益、运输需求等因素的不同,优先发展公路和管道运输,适时发展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第二,要加大政府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政府应承担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责,通过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西部的开发。但西部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综合工程,仅靠政府的投资还是不够的,所以政府还应给予优惠政策,即通过政策

创新,引进东部资本和外资进入西部,充分利用外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发展西部的交通运输业,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

6.加强西部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美国在西进运动中,走的是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由于美国西进运动早期是在自发状态中进行的,过度的森林砍伐和草原垦殖,使流域内的植被和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给西部地区农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工业化初期,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他们纷纷上马污染严重且无治污措施的工业项目,使西部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而迫使美国不得不花几十年的时间和巨额的投资进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其教训是深刻的。我国西部地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是两大河流的发源地及其中上游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它的生态环境如何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因此,我们在西部开发中应吸取美国的教训,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首先,要树立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环境保护不仅事关全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西部开发自身的需要,因此,要加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学习与普及。其次,要加强西部生态资源的保护,加强水土植被的保护,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切实推行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的政策,围绕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开发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牧业。第三,要在西部工业发展中,尽量上一些无污染的项目,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不上,对有污染的项目,必须具备治污条件,做到达标排放,使西部大开发的过程成为生态和环境治理的过程。第四,应加大对西部生态工程的投资力度。生态环境属于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应配合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把生态建设作为高附加值、高层次产业的一部分,与其将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这样生态建设才能取得较高的收益和效果。总之,在我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余志森,《美国史纲: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2.樊亢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简史》,人民出版社,1973年出版。

3.郭吴新、陈继勇等,《90年代美国经济》,出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出版。

4.郭吴新,《郭吴新选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5.王玉芝,《西进运动与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学术探索》2000年,专辑1-4。

6.葛承群,《美国西部开发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1期。

7.戎生灵,《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经验,加快中国西部开发步伐》,《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8.魏杰,《西部开发的战略选择》,《国际商报》2000年10月23日。

9.谢明干,《中国经济一个重大战略部署:西部地区大开发》,《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5期。

10.丁忠明、孙敬水,《国外欠发达地区开发的基本经验及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1期。

11.陈栋生,《论西部大开发》,《求是》2000年第1期。

12.石广生,《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促进西部大开发》,《求是》2000年第6期。

13.李天德,《美国“新经济”与西部大开发》,《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第5期。

14.李青,《美国区域经济管理的基本型式及新近变化》,《经济管理》2001年第9期。

15.曾军丽,《中国西部开发与美国西部开发的对比研究》,《经济师》2001年第3期。

16.陈惠雄,《新世纪的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5期。

17.魏后凯,《西部大开发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作用》,《求是》2000年第7期


相关内容

  • 西进运动与美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摘要:西进运动中,美国传统的交通运输业面临诸多困境,严重制约着西进和美国经济的发展.为此,美国开展了以税道.运河.铁路为主的交通革命,改变了东西交通状况,为西进运动的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 关键词:美国 西进运动 交通革命 美国是一个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年轻国家,但在二百多年的时间里,美国不仅把具有历史 ...

  •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 作者:章开沅 <历史研究> 2001年11期 1998年暑假,我与妻子到美国西北部爱达荷州的博伊西(Boise)探亲.7月的一个下午,我们到已经定为重点保护历史遗址的爱达荷城(Idaho City)参观,这里仍然保持着19世纪中叶古色古香的风貌.据工作人员介绍,19世纪60年代初只有12 ...

  • 第23课美国内战教案之一
  • 第23课 美国内战 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美国的领土扩张:美国南北经济发展的概况:南北矛盾的激化:内战的经过:内战的影响. 通过对美国内战原因.经过和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内战对美国影响巨大:取消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速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通过比较美国独立战 ...

  • 近代以来中外各国土地制度的变革
  • 近代以来中外各国土地制度的变革 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土地关系的总称,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和政府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一切社会形态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制度.在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中,土地制度是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上层建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历史上看 ...

  • 川教版历史
  • 川教版历史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课标要求] 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美国向西部领土的扩张情况: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战争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和战争的结局:认识战前美国南北 ...

  •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
  •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阶段特征 [解析] (1)英国:发生最早.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此后扩展到其他行业,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2)法国:开始于18世纪末.由于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社会动荡,中小企业和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高 ...

  • 逆流而上2012年第8期
  • 摘 要:本文以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为研究对象,通过比照美国东西部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发展等相关因素来说明作品主人公命运悲剧的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背后所蕴含的普遍价值意义.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西部意识:西进运动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 ...

  • 论西进运动对美国民族性格的影响
  • 第 年 月 专卷 辑陕 西 范大师学学报哲 学 社 会科 学 版 洲 ] , ℃ 段 论 西进运 动 美对 国民族 性格 的 响 厉影 文 西 芳外 安国语 大学 高学职院 陕 西 西 , 安 摘 要 进西 动运 对 美 国民 族性 格的影 响是非 深常远 的 , . 西 进 动运使 美 国人 崇 ...

  • 美国近现代
  • 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时期(1607-1776年) 这一时期,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其中北部马萨诸塞.罗德艾兰.康涅狄格和新罕布什尔4个殖民地工商业较为发达.中部宾夕法尼亚.纽约.新泽西.特拉华4个殖民地以农为主,号称"面包殖民地".南部弗吉尼亚.马里兰.北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