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探新

作者:吴晓月

新课程研究 2011年07期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为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等自主活动提供了机会和可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功能与价值日益凸显。建立和完善区域活动的评价体系,是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笔者对浙江省嵊州市罗星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小、中、大班各班级区域角的创设与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特别是对区域角中材料的使用、幼儿在区域角中的活动情况和教师在区域角中的指导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存在诸多问题。透过这些问题,反思以前区域活动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与误区,让我们重新认识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评价。

   一、区域活动评价的目标界定

   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的目标是:区域环境生态化,即区域环境与人(幼儿、教师间)建立一种亲密、和谐的关系。对幼儿,适合儿童天性,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对教师,转变其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对师幼关系,建立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的新型互动的师生关系;对幼儿园,转变办园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见图1)

   二、构建新的区域活动评价指标体系

   新的区域活动评价指标体系以幼儿为本,注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动态评价,关注幼儿在整个区域活动过程中认知、能力、态度、情感的变化,全面客观地评价区域活动的质量。从总体价值标准出发,采取逐层分析的方法,设立ABC三级指标。确定A级指标5项,B级指标15项,C级指标43项,并逐项明确评价要求,说明评价信息的依据及评价时间。

   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模糊教学中的隶属概念构建起来的,是反映每一个指标有关质性的模糊集合,这个集合列举了有关指标从优到劣的渐变过程。我们可根据该指标的目标达到程度来确定等级。如,C级指标等级分为:优、良、一般、欠缺,再由C级指标等级确定B级指标等级,最后由A级指标来评价区域活动的质量等级,并为改进区域活动提供依据。(见表1)

  

   表1 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量表(试行)

  

  

   1.确定B级指标的等级时,至少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来源。

   2.确定B级指标等级的方法为(当难以确定时可套用公式):

   (1)只有一个C级指标项的,或C级指标项各个等级相同的,则C级指标等级直接拷入B级指标的等级。

   (2)有2个C级指标项,且等级不同,若相差一个等级的,由低等级拷入B级指标;若相差两个或三个等级的,则取低等级前一个等级拷入B级指标。

   (3)有3个C级指标项,若等级各不相同,取最低等级的前一个等级拷入B级指标,若其中两个等级相同,且为高等级的,则也取低等级的前一个等级拷入B级指标,若两个相同等级为低等级的则以低等级拷入B级指标。 (规定优权重为4,良权重为3.5,及格权重为3,不及格权重为1。)

   公式计算:

   若B≥3.8为优;3.8>B>3.0为良;3.0≥B>2为及格;B≤2为不及格。

   (4)有4个C级指标项的:①四个等级各不相同,则以及格级拷入B级指标;②有两项等级相同,且另两项等级各不同,则如果相同等级是高等级的或中间等级的,取中间等级拷入B级指标;如果同是低等级的,则以低等级的前一个等级拷入B级指标;③四项指标中两两等级相同,相关一个等级,则取低等级拷入B级指标,若相关两个或三个等级,则取低等级的前一等级拷入B级;④四项指标中有三项是同一级的,且为高等级的,则取低等级的前一个等级拷入B级指标,若为低等级,则低等级直接拷入B级指标。(规定优权重为4,良权重为3.5,及格权重为3,不及格权重为1。)

   公式计算:

   若B≥3.8为优;3.8>B>3.0为良;3.0≥B>2为及格;B≤2为不及格。

   (5)有5个C级指标项的,B级指标拷法原则与(4)基本相同。 (规定优权重为4,良权重为3.5,及格权重为3,不及格权重为1。)

   公式计算:

   若B≥3.8为优;3.8>B>3.0为良;3.0≥B>2为及格;B≤2为不及格。

   (6)有6个C级指标项时,B级指标确定原则基本与上同。(规定优权重为4,良权重为3.5,及格权重为3,不及格权重为1。)

   公式计算:

   若B≥3.8为优;3.8>B>3.0为良;3.0≥B>2为及格;B≤2为不及格。

   3.确定A级指标等级的方法与确定B级的方法原则相同,不同的是A级指标由B级指标等级来确定考级。

   三、新的区域活动评价指标体系的成效

   1.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发展。生态化区域环境指区域环境与幼儿间不断进行着无声的对话,形成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环境不是人的实践活动所改造的对象,也不是人和人之间发生交往的中间媒介。相反,它是一种工具,借助这一工具,儿童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可以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而在环境中,最具创造力,对幼儿最具影响力的则是教师。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对儿童充满信心,欣赏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潜能。创造生态化区域活动环境,要正确处理好幼儿与环境、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等的关系,使它们变得和谐、亲密。

   (1)幼儿与环境。从幼儿自主选择区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设置质量高、活动材料丰富的区域,幼儿选择的几率较高。因此,在材料提供上应充分考虑兴趣性、层次性、阶段性、有效性、操作性和结构性。 (见下页表2)

   结果与分析;

   第一,幼儿自主选择区域的表现。从表中可以看出,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的水平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小班幼儿对选择区域的目的性不了解,很容易受同伴及成人的影响,这与其年龄小、模仿性强有较大关系:中、大班幼儿选择区域的目的性明显提高,50%以上的大班幼儿能主动约伴选区。从表中还发现,幼儿选择区域与活动区设置的质量有很大关系。活动材料丰富的区域,幼儿选择的几率高,在空间设置上,安排合理、动静分开、区域性强、便于活动的区域,幼儿会主动选择。

   表2 幼儿自选区域情况统计表

  

   第二,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大部分班级为幼儿准备了比较丰富的物质材料,尤其是半成品材料和废旧材料的提供,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创造的火花。但也有部分班级存在幼儿盲目摆弄材料及不会使用材料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幼儿不理解材料的实际意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目的性较差,有些区域的材料长时间无人问津,或只有部分幼儿使用,这与教师在材料提供上未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实际发展水平有关。

   (2)幼儿与教师。活动区的设置为幼儿活动提供了机会,但如果这种活动没有建立在幼儿充分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则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调查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幼儿一旦有了自主活动的机会和环境,就会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来做,并会对自己的选择认真负责。那些限制、制约幼儿自主选择、剥夺幼儿活动时间、指令幼儿活动形式的做法,则极大阻碍了幼儿的发展。因而教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需求,放手让孩子去活动,让其享有选择、探索、表现的自由,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和快乐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指导技巧,在幼儿开展活动时,密切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幼儿需要时提供帮助和支持,提高幼儿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3)幼儿与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自主探索、自由选择、自主活动。幼儿一旦有了这种自主活动的机会和环境,就会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对自己的选择认真负责。而在幼儿自主活动中,教师是对幼儿最有影响力的环境,教师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开展。在传统模式的评价标准下,区域活动只是一种摆设,许多教师因为孩子玩过活动区后,材料要重新制作,区角要重新整理,而不想开展区域活动;孩子们由于老师要管这管那,觉得乏味而不玩区域活动。而现在,我们的教室环境是变化而又开放的,这种开放不仅表现为具体的、可触摸的材料是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而且表现为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教室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孩子的活动可以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并在不同的区域中学习。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区域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区角成了孩子们的最爱,幼儿园也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表现在教师对区域活动的重新认识与定位上。从过去的“要我上”转变为“我要上”,开展区域活动由被动转向主动。课题组教师以科学儿童观为基础,珍视儿童的价值,关注儿童本人。研究强调走进儿童的生活,真正认识儿童,顺应儿童天性,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的成长。有的老师说:“课题研究给我的教学注入了活力,我和幼儿一起成长。”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小孩真不简单,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令我们老师自叹弗如,区域活动的开展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

   (2)表现在师幼互动上。新的评价量表体现了区域活动的师幼互动是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的师幼互动的过程。这种师生关系使幼儿成为主动学习者,学会了学习,并使每一个幼儿在已有经验和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地成长。而教师的指导更多的是非正式的、隐性的和机动灵活的引导,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3)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上。为了改变评价方式,激励教师创新,开始时我们采取了定量式评价方式,即让各班代表介绍本班区角创设的情况后,由全体教师对该班区角创设逐项打分,最后以分数的高低区分区角创设的质量,同时还明确规定了评价结果与教师每月教学质量考核挂钩。教师的评价结果一出来,出乎我们意料的是:班与班之间的得分结果并未拉开距离,与实际情况不符。原来,这种评价方式教师难以接受,主要原因是大家有心理压力。有些教师既不敢客观地评价自己,也不敢大胆地评价别人,害怕评价结果一旦被别人知道,会影响自己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害怕别人说自己对自己评价过高。因此,一部分教师便采取了应付差事的消极态度。这让我们意识到了,评价应关注教师的心理感受,采用教师能接受和理解的评价方式。

   于是,我们将定量式评价改成了无定量的研讨式评价,即以教研活动的方式对各班区角创设情况进行研讨,大家针对活动区的设置以及活动区材料的投放等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建议。通过研讨,大家可以共同分享成果和经验,清楚地找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从而更努力地去研究和创新。这种没有定量的评价方式,减轻了教师们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评价方式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比定量评价小,因为每一个人听到或看到自己落后于别人时,总会不断努力创新,争取在竞争中站在前列,获得大家的认可和好评。

   在第一次进行研讨式评价时,很多老师都表现得很兴奋,争先恐后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经验和做法,帮助别人出主意想办法。也有个别老师沉默不语,轮到他们介绍情况时,在笼统地评价了一下其他班的工作后,指出自己班存在的明显差异,表示争取在以后的评比中迎头赶上。很显然,别人取得的成绩给他们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在指导这些班级时,要求他们在区角活动的创设中一定要从班级实际出发,在区角创设方面体现班级特色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区角材料的投放中,更要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观察幼儿的需要,从材料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投放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游戏材料。在第二次研讨式评价中,这些班级就能满怀信心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班的新创意和新方法,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3.促进了幼儿园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索过程,全体教师“以儿童为本”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首先,幼儿园从让幼儿在活动区中主动发展的大前提出发,结合本园实际制订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量表,使教师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其次,业务园长经常深入班级观察班级的区域设置、教师指导活动区的水平及幼儿发展情况,及时对教师开展活动区的情况进行点评与反馈。再次,幼儿园加强对活动区的评价,每学期于期初、期末组织,由园长、副园长、业务组长、段组长、班主任及家长代表组成的参评组对活动区进行评价,平时不定期地对活动区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提高了教师创设环境引导活动的绩效,从而有针对性地去指导活动,为调整区域单一、更换材料提供依据,使之与幼儿的发展需求接近,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从而提高了区域活动的质量。

作者介绍:吴晓月 浙江省嵊州市罗星幼儿园

作者:吴晓月

新课程研究 2011年07期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为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等自主活动提供了机会和可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功能与价值日益凸显。建立和完善区域活动的评价体系,是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笔者对浙江省嵊州市罗星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小、中、大班各班级区域角的创设与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特别是对区域角中材料的使用、幼儿在区域角中的活动情况和教师在区域角中的指导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存在诸多问题。透过这些问题,反思以前区域活动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与误区,让我们重新认识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评价。

   一、区域活动评价的目标界定

   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的目标是:区域环境生态化,即区域环境与人(幼儿、教师间)建立一种亲密、和谐的关系。对幼儿,适合儿童天性,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对教师,转变其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对师幼关系,建立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的新型互动的师生关系;对幼儿园,转变办园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见图1)

   二、构建新的区域活动评价指标体系

   新的区域活动评价指标体系以幼儿为本,注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动态评价,关注幼儿在整个区域活动过程中认知、能力、态度、情感的变化,全面客观地评价区域活动的质量。从总体价值标准出发,采取逐层分析的方法,设立ABC三级指标。确定A级指标5项,B级指标15项,C级指标43项,并逐项明确评价要求,说明评价信息的依据及评价时间。

   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模糊教学中的隶属概念构建起来的,是反映每一个指标有关质性的模糊集合,这个集合列举了有关指标从优到劣的渐变过程。我们可根据该指标的目标达到程度来确定等级。如,C级指标等级分为:优、良、一般、欠缺,再由C级指标等级确定B级指标等级,最后由A级指标来评价区域活动的质量等级,并为改进区域活动提供依据。(见表1)

  

   表1 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量表(试行)

  

  

   1.确定B级指标的等级时,至少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来源。

   2.确定B级指标等级的方法为(当难以确定时可套用公式):

   (1)只有一个C级指标项的,或C级指标项各个等级相同的,则C级指标等级直接拷入B级指标的等级。

   (2)有2个C级指标项,且等级不同,若相差一个等级的,由低等级拷入B级指标;若相差两个或三个等级的,则取低等级前一个等级拷入B级指标。

   (3)有3个C级指标项,若等级各不相同,取最低等级的前一个等级拷入B级指标,若其中两个等级相同,且为高等级的,则也取低等级的前一个等级拷入B级指标,若两个相同等级为低等级的则以低等级拷入B级指标。 (规定优权重为4,良权重为3.5,及格权重为3,不及格权重为1。)

   公式计算:

   若B≥3.8为优;3.8>B>3.0为良;3.0≥B>2为及格;B≤2为不及格。

   (4)有4个C级指标项的:①四个等级各不相同,则以及格级拷入B级指标;②有两项等级相同,且另两项等级各不同,则如果相同等级是高等级的或中间等级的,取中间等级拷入B级指标;如果同是低等级的,则以低等级的前一个等级拷入B级指标;③四项指标中两两等级相同,相关一个等级,则取低等级拷入B级指标,若相关两个或三个等级,则取低等级的前一等级拷入B级;④四项指标中有三项是同一级的,且为高等级的,则取低等级的前一个等级拷入B级指标,若为低等级,则低等级直接拷入B级指标。(规定优权重为4,良权重为3.5,及格权重为3,不及格权重为1。)

   公式计算:

   若B≥3.8为优;3.8>B>3.0为良;3.0≥B>2为及格;B≤2为不及格。

   (5)有5个C级指标项的,B级指标拷法原则与(4)基本相同。 (规定优权重为4,良权重为3.5,及格权重为3,不及格权重为1。)

   公式计算:

   若B≥3.8为优;3.8>B>3.0为良;3.0≥B>2为及格;B≤2为不及格。

   (6)有6个C级指标项时,B级指标确定原则基本与上同。(规定优权重为4,良权重为3.5,及格权重为3,不及格权重为1。)

   公式计算:

   若B≥3.8为优;3.8>B>3.0为良;3.0≥B>2为及格;B≤2为不及格。

   3.确定A级指标等级的方法与确定B级的方法原则相同,不同的是A级指标由B级指标等级来确定考级。

   三、新的区域活动评价指标体系的成效

   1.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发展。生态化区域环境指区域环境与幼儿间不断进行着无声的对话,形成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环境不是人的实践活动所改造的对象,也不是人和人之间发生交往的中间媒介。相反,它是一种工具,借助这一工具,儿童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可以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而在环境中,最具创造力,对幼儿最具影响力的则是教师。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对儿童充满信心,欣赏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潜能。创造生态化区域活动环境,要正确处理好幼儿与环境、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等的关系,使它们变得和谐、亲密。

   (1)幼儿与环境。从幼儿自主选择区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设置质量高、活动材料丰富的区域,幼儿选择的几率较高。因此,在材料提供上应充分考虑兴趣性、层次性、阶段性、有效性、操作性和结构性。 (见下页表2)

   结果与分析;

   第一,幼儿自主选择区域的表现。从表中可以看出,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的水平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小班幼儿对选择区域的目的性不了解,很容易受同伴及成人的影响,这与其年龄小、模仿性强有较大关系:中、大班幼儿选择区域的目的性明显提高,50%以上的大班幼儿能主动约伴选区。从表中还发现,幼儿选择区域与活动区设置的质量有很大关系。活动材料丰富的区域,幼儿选择的几率高,在空间设置上,安排合理、动静分开、区域性强、便于活动的区域,幼儿会主动选择。

   表2 幼儿自选区域情况统计表

  

   第二,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大部分班级为幼儿准备了比较丰富的物质材料,尤其是半成品材料和废旧材料的提供,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创造的火花。但也有部分班级存在幼儿盲目摆弄材料及不会使用材料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幼儿不理解材料的实际意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目的性较差,有些区域的材料长时间无人问津,或只有部分幼儿使用,这与教师在材料提供上未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实际发展水平有关。

   (2)幼儿与教师。活动区的设置为幼儿活动提供了机会,但如果这种活动没有建立在幼儿充分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则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调查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幼儿一旦有了自主活动的机会和环境,就会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来做,并会对自己的选择认真负责。那些限制、制约幼儿自主选择、剥夺幼儿活动时间、指令幼儿活动形式的做法,则极大阻碍了幼儿的发展。因而教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需求,放手让孩子去活动,让其享有选择、探索、表现的自由,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和快乐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指导技巧,在幼儿开展活动时,密切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幼儿需要时提供帮助和支持,提高幼儿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3)幼儿与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自主探索、自由选择、自主活动。幼儿一旦有了这种自主活动的机会和环境,就会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对自己的选择认真负责。而在幼儿自主活动中,教师是对幼儿最有影响力的环境,教师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开展。在传统模式的评价标准下,区域活动只是一种摆设,许多教师因为孩子玩过活动区后,材料要重新制作,区角要重新整理,而不想开展区域活动;孩子们由于老师要管这管那,觉得乏味而不玩区域活动。而现在,我们的教室环境是变化而又开放的,这种开放不仅表现为具体的、可触摸的材料是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而且表现为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教室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孩子的活动可以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并在不同的区域中学习。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区域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区角成了孩子们的最爱,幼儿园也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表现在教师对区域活动的重新认识与定位上。从过去的“要我上”转变为“我要上”,开展区域活动由被动转向主动。课题组教师以科学儿童观为基础,珍视儿童的价值,关注儿童本人。研究强调走进儿童的生活,真正认识儿童,顺应儿童天性,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的成长。有的老师说:“课题研究给我的教学注入了活力,我和幼儿一起成长。”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小孩真不简单,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令我们老师自叹弗如,区域活动的开展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

   (2)表现在师幼互动上。新的评价量表体现了区域活动的师幼互动是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的师幼互动的过程。这种师生关系使幼儿成为主动学习者,学会了学习,并使每一个幼儿在已有经验和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地成长。而教师的指导更多的是非正式的、隐性的和机动灵活的引导,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3)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上。为了改变评价方式,激励教师创新,开始时我们采取了定量式评价方式,即让各班代表介绍本班区角创设的情况后,由全体教师对该班区角创设逐项打分,最后以分数的高低区分区角创设的质量,同时还明确规定了评价结果与教师每月教学质量考核挂钩。教师的评价结果一出来,出乎我们意料的是:班与班之间的得分结果并未拉开距离,与实际情况不符。原来,这种评价方式教师难以接受,主要原因是大家有心理压力。有些教师既不敢客观地评价自己,也不敢大胆地评价别人,害怕评价结果一旦被别人知道,会影响自己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害怕别人说自己对自己评价过高。因此,一部分教师便采取了应付差事的消极态度。这让我们意识到了,评价应关注教师的心理感受,采用教师能接受和理解的评价方式。

   于是,我们将定量式评价改成了无定量的研讨式评价,即以教研活动的方式对各班区角创设情况进行研讨,大家针对活动区的设置以及活动区材料的投放等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建议。通过研讨,大家可以共同分享成果和经验,清楚地找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从而更努力地去研究和创新。这种没有定量的评价方式,减轻了教师们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评价方式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比定量评价小,因为每一个人听到或看到自己落后于别人时,总会不断努力创新,争取在竞争中站在前列,获得大家的认可和好评。

   在第一次进行研讨式评价时,很多老师都表现得很兴奋,争先恐后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经验和做法,帮助别人出主意想办法。也有个别老师沉默不语,轮到他们介绍情况时,在笼统地评价了一下其他班的工作后,指出自己班存在的明显差异,表示争取在以后的评比中迎头赶上。很显然,别人取得的成绩给他们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在指导这些班级时,要求他们在区角活动的创设中一定要从班级实际出发,在区角创设方面体现班级特色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区角材料的投放中,更要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观察幼儿的需要,从材料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投放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游戏材料。在第二次研讨式评价中,这些班级就能满怀信心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班的新创意和新方法,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3.促进了幼儿园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索过程,全体教师“以儿童为本”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首先,幼儿园从让幼儿在活动区中主动发展的大前提出发,结合本园实际制订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量表,使教师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其次,业务园长经常深入班级观察班级的区域设置、教师指导活动区的水平及幼儿发展情况,及时对教师开展活动区的情况进行点评与反馈。再次,幼儿园加强对活动区的评价,每学期于期初、期末组织,由园长、副园长、业务组长、段组长、班主任及家长代表组成的参评组对活动区进行评价,平时不定期地对活动区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提高了教师创设环境引导活动的绩效,从而有针对性地去指导活动,为调整区域单一、更换材料提供依据,使之与幼儿的发展需求接近,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从而提高了区域活动的质量。

作者介绍:吴晓月 浙江省嵊州市罗星幼儿园


相关内容

  • 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环节探讨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进步与发展,我国人们的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其中,区域活动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区域学习.然而,评价环节却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存在评价主体方式单一以及内容过于模式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基 ...

  • 浅析区域活动中幼儿行为的评价
  • 浅析区域活动中幼儿行为的评价 摘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发展规划,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快乐成长,我国在2010年颁布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该制度中明确的指出了要大力尊重孩子的成长空间,给予孩子适当的游戏环境的设立,幼儿的学习教育要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安排,给予孩子们正常快乐的 ...

  • 小班区域活动反思
  • 小班区域活动反思一:小班区域活动反思 情景描述:又到了区域活动时间了,幼儿像往常一样,拿了区域牌,开心地进入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游戏.而我就在旁边当一名观察者,观察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语言.交往方面的表现,并且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适时得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 今天和往常一样,娃娃家还是最受 ...

  • 谈区域活动中幼儿活动兴趣的激发
  • 谈区域活动中幼儿活动兴趣的激发 摘要: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气氛宽松.形式灵活多样, 适合在学龄前儿童中开展, 但在实践中常常会发现区域设置形式化.材料投放随意.教师指导欠恰当等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兴趣.如何提高幼儿兴趣, 调整区域并发挥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针对这个问题, 本文从幼儿的兴趣点 ...

  •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观察和评价儿童行为
  • 口理论 方 口舟 幺在力 儿园 区 域 动活 中观 察和 价评 儿童行 为 江省苏州常鸣市珂巷儿园幼费美玲 摘[ 要 ] 区 活动域是 在儿 幼园之 最内基的 本游戏活动 之一 , 观察和 价评 童在儿区域 活 动 之中行的 为, 幼儿教是师 否能 是够有 效的 科 学的. 指儿童 导前提 的.观察 ...

  • 幼儿园小班活动区反思
  • 幼儿园小班活动区反思 每个孩子都爱玩区角活动,特别是"娃娃家"小朋友最喜欢,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目标的玩!孩子什么都学不到,而且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因此区域活动时更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 在活动中我们几位老 ...

  • 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
  •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了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区域游戏活动时应该采取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策略 1 幼儿教师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应该注重生动直接的情境指导 幼儿园的幼儿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更容易接受,换句话说,幼儿们更容易接受生动直接的情境指导,而对于枯燥刻板的引导则接受能力较弱.例如, ...

  • 如何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 如何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自由的学习活动,让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区域活动可以满足孩子个体之间的不同需要,区域活动中不同的材料.教师不同方式的指导等,使孩子之间存在的诸如发展速度.认知风格.表征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尊重,因此区 ...

  •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与管理几点思考[论文]
  •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是"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幼儿园的活动室和可利用的地方,为幼儿创设灵活多样的活动区,供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