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洋务运动题目及答案

第6课洋务运动题目及答案

1、洋务运动的原因、目的、手段、时间、代表人物(中央与地方)、阶级、派别、主张、口号。(记忆)

(1)原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洋

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即涉外事务)。

(2)兴办洋务的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3)手段:师夷长技

(4)兴起的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5)代表人物: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6)阶级、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7)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8)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2、洋务运动主要活动(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建海防;四是兴办新式学堂。)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对比记忆)

人物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备注

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对比记忆)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湖北织布局。

(3)筹划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清政府还成立了海军衙门。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记忆) (4)培养新式人才(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又送留学生出国深造,从而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记忆)

3、洋务运动结果及出现此结果的原因。(理解记忆运用) (1)失败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 (2)失败原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4、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理解记忆运用)

(1)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作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

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技术力量。

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消极: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

中国富强起来,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

第7课 戊戌变法题目及答案

1、哪件事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请说出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时间、地点、领导者。该事件后至戊戌变法前,维新派又进行了哪些维新活动?

(1)序幕:1895年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直接原因: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 (3)时间:1895年春 (4)地点:北京

(5)领导:康有为、梁启超

(6)其它维新活动:维新派创办《万国公报》;成立维新政治团体----强学会;后来《万国

公报》改为《中外纪闻》,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2、“戊戌变法”的起止时间、变法内容、结果分别如何? (1)起止时间:1898年6月至9月

(2)内容:①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有利

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④思想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需求) ⑤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军事强大)

(3)结果:失败 3、评述戊戌变法

(1)失败原因:①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客观原因)。②光绪帝没有实权。③脱离了群

众。④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根本原因、主观原因)

(2)意义:①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③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3)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9课

1、 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理解运用)

(1)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在当时的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中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影响。

(2)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推行孔教。当时的思想界,由袁世凯为首的国内外反动势力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3)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由此掀起了一场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及标志、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是什么?(理解记忆) (1)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口号(旗帜):民主、科学

(4)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锋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3、新世纪曙光知识点(理解记忆)

(1)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代表人物:李大钊

(3)著作:《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4)创办杂志:《每周评论》 (5)主要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

(6)意义:中国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

新时期。

4、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重点理解记忆运用)

(1)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不足: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5、中国近代化进程(单元整合重点知识,对比理解记忆)

6、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近代化探索由技术(或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第10:1、五四运动概况(重点理解记忆)

11

1、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概况(重点记忆) (1)原因:创建革命军队,挽救中国危亡 (2)时间、地点:1924年5月;广州黄埔

(3)领导人:孙中山(创建者)蒋介石(校长)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4)校训:亲爱精诚

(5)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6)贡献:①培养大批军事政治人才②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基础 2、北伐胜利进军史实(重点记忆) (1)北伐原因: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中国 (2)开始:1926年7月 (3)北伐军总司令: 蒋介石

(4)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5)主要战场、主要战役、英雄军队:(湖南、湖北)(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3、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理解运用)

(1)国民党右派的叛变罪行: 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发动政变,屠杀共产

党和国民党左派。(失败标志)

(2)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危害: 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3)原因:北伐的目的是打到北洋军阀,统一中国。但是蒋介石的上台,只不过是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史实(重点记忆) (1)时间、地点:1927年4月 南京

(2)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 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5、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理解运用)

(1)作战方针正确;(2)国共两党紧密合作;(3)叶挺独立团]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等。 6、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理解运用)

(1)原因: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是国民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 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表现为放弃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权、一再妥协退让、甚至压制工农运动等,是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2)教训:惨痛的失败给人民以深刻的教训,使共产党人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7、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中国大地上同时并存着哪三个对抗的政权?(了解)

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8、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根据课本51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两种箭头所经过的地名。(了解)

A.广州→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贺胜桥→九江、南昌→南京 B.广州→南昌→南京 C.广州→上海

12

1、南昌起义的概况怎样?(重点理解记忆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 (1)背景: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革命党人。 (2)时间:1927年8月1日 (3)地点:江西南昌

(4)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 (5)结果:虽然占领南昌,但最终失败

(6)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也是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秋收起义概况(重点理解记忆)

(1)时间:1927年9月 (2)领导:毛泽东 (3)结果:失败

(4)贡献: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在湘赣边界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井冈山会师(重点理解记忆) (1)会师时间:1928年4月

(2)改编后的部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3)领导人:朱德、毛泽东

(4)意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4、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有何启示?(了解) (1)原因:①双方力量对比情况: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义不可能

全胜。②井冈山条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有利于部队给养的筹集;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启示:中国革命要从实际出发,要符合中国国情

5、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记忆)

(1)1927年,南昌起义是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1928年,井冈山会师改变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6、国民革命(大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做了哪些努力?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给我们留下的

宝贵经验(或启示)是什么?(重点理解记忆)

努力:(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后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启示:中国共产党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 7、本课知识结构简况:(理解把握框架)

南昌起义→ 南下受挫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秋收起义→ 敌强我弱

}井冈山会师 →星火燎原

13:、 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意义、精神及红军长征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重点理解记忆)

(1)原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

剿”的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经过:瑞金(1934.10)-(四道封锁线过湘江)-渡乌江-夺遵义(会议1935.1)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雪山-草地-吴起镇(1935.10)-会宁会师(1936.10红二、红四方面军达

到甘肃会宁与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

命转危为安。

(4)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5)困难: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疾病瘟疫;粮食、药品、装备短缺;党内

斗争等。

2、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历史意义(重点理解记忆)

(1)时间、地点:1935年1月;贵州遵义

(2)内容:集中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的军事指挥权,肯定

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由毛泽东和周恩来指挥。

(3)意义: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4:1、九一八事变概况 (重点掌握)

(1)背景:①20世纪30年代,日本卷入了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

和国内矛盾,日本统治集团发动了对外战争,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②国内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正在“围剿”红军,进行内战。

(2)时间、地点:1931年9月18日;沈阳

(3)过程: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一段铁路(柳条湖事件),

反诬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4)目的: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最终目的是侵

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5)结果: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

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

(6)各方态度(局部抗战):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

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

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2、西安事变概况 (重点掌握)

(1)背景:①日军侵略华北,民族矛盾激化,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②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

日)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④蒋介石始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张、杨多次劝说无效。

(2)时间、地点、领导人:1936年12月12日;西安;爱国者张学良(东北军将领)、杨

虎城(十七路军将领)

(3)过程: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目的),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

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

调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4)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初

步形成)

(5)评价西安事变:这场“兵谏”目的在于逼蒋联共抗日,属于爱国和正义的事件。

3、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了解运用)

(1)根本原因:日军进一步侵犯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中日民族矛

盾激化。这就使得具有爱国传统的炎黄子孙同仇敌忾,站到一起。中共的抗日主张对于爱国

的张学良和杨虎城起到了感召的作用。

(2)直接原因: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学生和官兵的强烈不满。

4、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什么?(理解运用)

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

起、群雄割据的局面。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

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全民族的

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

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补充介绍,简单了解)

(1)日本:暗中支持国民党中的亲日派向西安发动进攻,以便它扩大侵略中国。

(2)英美: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英美在华势力,希望和平解决,保

住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3)国民党内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准备乘乱夺权。

(4)国民党内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等人亲自到西安与张、杨谈判。

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概况(重点理解记忆)

(1)背景:①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继续向南进逼,企图占领华北。

②1936年,日军势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形势十分危急。卢沟桥背

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

争之地。

(2)时间、地点:1937年7月7日;宛平城附近卢沟桥

(3)过程:(含借口)日军于1937年7月7日晚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

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

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

(4)影响: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开始,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

发。

(5)激战及结果: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等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

后为国捐躯。1937年底,日军占领平津。

2、南京大屠杀史实(重点记忆)

(1)背景:1937年12月,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

的陪都。

(2)时间: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内。

(3)人数:三十万。

(4)说明:说明日军的野蛮和凶残,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丑恶嘴脸。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历程(理解记忆)

(1)日军占领东北,威胁华北,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2)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后来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发表宣言,

共产党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日军侵占重要地点顺序(记忆)

(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三省;

(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后,于7月底占领平津;

(3)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占领上海;

(4)1937年12月占领南京。

5、中华民国政府首都变迁历程(了解历程)

(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后来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在北京建立北

洋军阀政府。

(2)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都城广州成为革命中心。

(3)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便

于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决定迁都武汉。1926年12月13日武汉临时中央党政联席会议的

成立,标志着国民政府已经迁至武汉,1927年1月1日正式在武汉办公,并以武昌、汉

口、汉阳为京兆区,全名武汉作为国都,大革命的发展使国民政府由广州时期进入了武汉时

期。

(4)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向共产党举起了屠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并于4月18

日在南京另立中央,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对峙。

(5)1937年12月,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6)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首都迁回南京;内战失败后,败退台湾。

6、中国共产党军队名称演变历程(了解名称变化)

工农革命军(秋收起义时)-------中国工农红军(井冈山会师后)--------八路军(原称国民革

命军第八路军,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

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

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新四军-----------人民解放军(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解

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编成了五大野

战军。)

7、两次国共合作(了解)

(1)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至1927年;成果是建立黄埔军校和北伐的胜利进军,

结果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

(2)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正式开始,成果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题目及答案

1、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重点记忆)

2、中共七大概况(重点记忆)

(1)时间、地点:1945年4月,延安

(2)内容:①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意义:大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文件: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3、抗战胜利史实(理解记忆)

(1)原因:①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②实行全民族抗战, 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主要原因)

③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重要原因

④中流砥柱:中共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

(2)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

(3)抗战胜利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

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

转折点。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4、如何对待中日关系(了解运用)

首先我们应正视中日关系。自古以来,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又如老师和徒弟的关系,日

本的文化深受中华文化影响,是一个被中华民族同化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

境,又造就了日本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日本和我国的关系十分复杂,自元末开始,其就开始侵扰我国(就是我们常说的倭寇),

特别是其进入资本主义时期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更是给我国留下了一段屈辱和血腥

的历史!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不会忘记的!

但是,进入七十年代后,我国和日本的关系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更

是两国难得的蜜月期。但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日本一再玩火及对领土的过分要求,严重挫

伤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特别是进入新千年以后,更是肆无忌弹。更想篡改历史!这是每一个

深受日本欺凌国家和人民所不能允许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理智的看待问题。中日作为邻邦将长期存在,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为了发展,必须给我国创造一个宽

松的周边环境。我们应该学习美国,大棒和胡萝卜,一个都不能少。毕竟人民还是应该友好

的。

“两千年友好”的历史证明,“和则两利”,和处才能共生,和谐就会共赢。“五十年对立”

的历史证明,“斗则两伤”,对立必然同输,战争一定同败。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题目及答案

1、三大战役总况(重点记忆)

3、平津战役(重点记忆)

4、淮海战役(重点记忆)

5、渡江战役(记忆运用)

(1)时间:1949.4.21 毛泽东、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百万雄狮过长江:①主力部队: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

②战线(分三路):江苏江阴—江西湖口千里战线

(3)战绩: ① 1949.4.23 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② 1949.5.15 武汉三镇解放 ③ 1949.5.27 上海解放

6、解放战争胜利原因分析(理解运用)

(1)国民党:①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逆民意,失民心) ②军队厌战,士气非常低落。③贪官横行,统治腐败。④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2)共产党: ①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顺民意,得民心)②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③中共领导英明、指挥正确。④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总之,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民族工业的先驱:清末状元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

(《马关条约》签定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

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认为要挽回中国

利益,必须发展本国工商业)

2、民族工业发展阶段: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萌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黄金时

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3、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黄金时代)的原因 :

(1)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内因、主观原

因)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外因、客观原因、主要原因)

(3)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4、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原因: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2)发展不平衡: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且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3)短暂、曲折。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近代交通之变:轮船(19世纪60年代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黄鹄号”,江南制造局 李鸿章)、火车(①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②中国出现的

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1872年英国人修建的凇沪铁路。)

(2)近代通信之变: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电话等)

(3)精神文化之变:照相、电影(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1931年,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报纸(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出版业(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社会习俗之变:①剪辫、易服(中山装、旗袍取代以前的翎顶补服)、废止缠足

②礼仪(鞠躬、握手取代跪拜礼)、③称谓(先生、君,取代老爷、大人称呼)

2、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何影响

(1)近代西方交通通讯工具的传入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加快,还极大的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联系更加便捷。

(2)西方照相、电影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3)社会习俗的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人们逐渐从封建落后走向文明进步。

(4)但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第21\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列表记忆

2、中国近代教育的变化 (1)新式学堂的开办:洋务运动时期(京师同文馆)

(2)第一所国立高等学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戊戌变法时期创办,是其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建立新式教育体制的文件:《奏定学堂章程》

(4)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第6课洋务运动题目及答案

1、洋务运动的原因、目的、手段、时间、代表人物(中央与地方)、阶级、派别、主张、口号。(记忆)

(1)原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洋

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即涉外事务)。

(2)兴办洋务的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3)手段:师夷长技

(4)兴起的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5)代表人物: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6)阶级、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7)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8)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2、洋务运动主要活动(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建海防;四是兴办新式学堂。)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对比记忆)

人物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备注

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对比记忆)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湖北织布局。

(3)筹划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清政府还成立了海军衙门。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记忆) (4)培养新式人才(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又送留学生出国深造,从而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记忆)

3、洋务运动结果及出现此结果的原因。(理解记忆运用) (1)失败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 (2)失败原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4、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理解记忆运用)

(1)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作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

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技术力量。

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消极: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

中国富强起来,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

第7课 戊戌变法题目及答案

1、哪件事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请说出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时间、地点、领导者。该事件后至戊戌变法前,维新派又进行了哪些维新活动?

(1)序幕:1895年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直接原因: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 (3)时间:1895年春 (4)地点:北京

(5)领导:康有为、梁启超

(6)其它维新活动:维新派创办《万国公报》;成立维新政治团体----强学会;后来《万国

公报》改为《中外纪闻》,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2、“戊戌变法”的起止时间、变法内容、结果分别如何? (1)起止时间:1898年6月至9月

(2)内容:①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有利

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④思想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需求) ⑤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军事强大)

(3)结果:失败 3、评述戊戌变法

(1)失败原因:①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客观原因)。②光绪帝没有实权。③脱离了群

众。④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根本原因、主观原因)

(2)意义:①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③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3)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9课

1、 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理解运用)

(1)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在当时的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中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影响。

(2)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推行孔教。当时的思想界,由袁世凯为首的国内外反动势力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3)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由此掀起了一场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及标志、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是什么?(理解记忆) (1)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口号(旗帜):民主、科学

(4)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锋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3、新世纪曙光知识点(理解记忆)

(1)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代表人物:李大钊

(3)著作:《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4)创办杂志:《每周评论》 (5)主要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

(6)意义:中国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

新时期。

4、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重点理解记忆运用)

(1)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不足: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5、中国近代化进程(单元整合重点知识,对比理解记忆)

6、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近代化探索由技术(或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第10:1、五四运动概况(重点理解记忆)

11

1、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概况(重点记忆) (1)原因:创建革命军队,挽救中国危亡 (2)时间、地点:1924年5月;广州黄埔

(3)领导人:孙中山(创建者)蒋介石(校长)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4)校训:亲爱精诚

(5)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6)贡献:①培养大批军事政治人才②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基础 2、北伐胜利进军史实(重点记忆) (1)北伐原因: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中国 (2)开始:1926年7月 (3)北伐军总司令: 蒋介石

(4)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5)主要战场、主要战役、英雄军队:(湖南、湖北)(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3、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理解运用)

(1)国民党右派的叛变罪行: 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发动政变,屠杀共产

党和国民党左派。(失败标志)

(2)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危害: 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3)原因:北伐的目的是打到北洋军阀,统一中国。但是蒋介石的上台,只不过是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史实(重点记忆) (1)时间、地点:1927年4月 南京

(2)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 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5、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理解运用)

(1)作战方针正确;(2)国共两党紧密合作;(3)叶挺独立团]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等。 6、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理解运用)

(1)原因: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是国民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 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表现为放弃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权、一再妥协退让、甚至压制工农运动等,是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2)教训:惨痛的失败给人民以深刻的教训,使共产党人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7、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中国大地上同时并存着哪三个对抗的政权?(了解)

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8、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根据课本51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两种箭头所经过的地名。(了解)

A.广州→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贺胜桥→九江、南昌→南京 B.广州→南昌→南京 C.广州→上海

12

1、南昌起义的概况怎样?(重点理解记忆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 (1)背景: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革命党人。 (2)时间:1927年8月1日 (3)地点:江西南昌

(4)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 (5)结果:虽然占领南昌,但最终失败

(6)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也是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秋收起义概况(重点理解记忆)

(1)时间:1927年9月 (2)领导:毛泽东 (3)结果:失败

(4)贡献: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在湘赣边界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井冈山会师(重点理解记忆) (1)会师时间:1928年4月

(2)改编后的部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3)领导人:朱德、毛泽东

(4)意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4、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有何启示?(了解) (1)原因:①双方力量对比情况: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义不可能

全胜。②井冈山条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有利于部队给养的筹集;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启示:中国革命要从实际出发,要符合中国国情

5、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记忆)

(1)1927年,南昌起义是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1928年,井冈山会师改变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6、国民革命(大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做了哪些努力?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给我们留下的

宝贵经验(或启示)是什么?(重点理解记忆)

努力:(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后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启示:中国共产党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 7、本课知识结构简况:(理解把握框架)

南昌起义→ 南下受挫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秋收起义→ 敌强我弱

}井冈山会师 →星火燎原

13:、 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意义、精神及红军长征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重点理解记忆)

(1)原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

剿”的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经过:瑞金(1934.10)-(四道封锁线过湘江)-渡乌江-夺遵义(会议1935.1)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雪山-草地-吴起镇(1935.10)-会宁会师(1936.10红二、红四方面军达

到甘肃会宁与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

命转危为安。

(4)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5)困难: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疾病瘟疫;粮食、药品、装备短缺;党内

斗争等。

2、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历史意义(重点理解记忆)

(1)时间、地点:1935年1月;贵州遵义

(2)内容:集中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的军事指挥权,肯定

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由毛泽东和周恩来指挥。

(3)意义: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4:1、九一八事变概况 (重点掌握)

(1)背景:①20世纪30年代,日本卷入了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

和国内矛盾,日本统治集团发动了对外战争,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②国内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正在“围剿”红军,进行内战。

(2)时间、地点:1931年9月18日;沈阳

(3)过程: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一段铁路(柳条湖事件),

反诬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4)目的: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最终目的是侵

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5)结果: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

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

(6)各方态度(局部抗战):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

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

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2、西安事变概况 (重点掌握)

(1)背景:①日军侵略华北,民族矛盾激化,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②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

日)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④蒋介石始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张、杨多次劝说无效。

(2)时间、地点、领导人:1936年12月12日;西安;爱国者张学良(东北军将领)、杨

虎城(十七路军将领)

(3)过程: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目的),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

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

调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4)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初

步形成)

(5)评价西安事变:这场“兵谏”目的在于逼蒋联共抗日,属于爱国和正义的事件。

3、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了解运用)

(1)根本原因:日军进一步侵犯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中日民族矛

盾激化。这就使得具有爱国传统的炎黄子孙同仇敌忾,站到一起。中共的抗日主张对于爱国

的张学良和杨虎城起到了感召的作用。

(2)直接原因: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学生和官兵的强烈不满。

4、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什么?(理解运用)

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

起、群雄割据的局面。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

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全民族的

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

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补充介绍,简单了解)

(1)日本:暗中支持国民党中的亲日派向西安发动进攻,以便它扩大侵略中国。

(2)英美: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英美在华势力,希望和平解决,保

住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3)国民党内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准备乘乱夺权。

(4)国民党内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等人亲自到西安与张、杨谈判。

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概况(重点理解记忆)

(1)背景:①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继续向南进逼,企图占领华北。

②1936年,日军势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形势十分危急。卢沟桥背

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

争之地。

(2)时间、地点:1937年7月7日;宛平城附近卢沟桥

(3)过程:(含借口)日军于1937年7月7日晚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

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

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

(4)影响: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开始,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

发。

(5)激战及结果: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等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

后为国捐躯。1937年底,日军占领平津。

2、南京大屠杀史实(重点记忆)

(1)背景:1937年12月,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

的陪都。

(2)时间: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内。

(3)人数:三十万。

(4)说明:说明日军的野蛮和凶残,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丑恶嘴脸。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历程(理解记忆)

(1)日军占领东北,威胁华北,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2)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后来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发表宣言,

共产党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日军侵占重要地点顺序(记忆)

(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三省;

(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后,于7月底占领平津;

(3)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占领上海;

(4)1937年12月占领南京。

5、中华民国政府首都变迁历程(了解历程)

(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后来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在北京建立北

洋军阀政府。

(2)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都城广州成为革命中心。

(3)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便

于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决定迁都武汉。1926年12月13日武汉临时中央党政联席会议的

成立,标志着国民政府已经迁至武汉,1927年1月1日正式在武汉办公,并以武昌、汉

口、汉阳为京兆区,全名武汉作为国都,大革命的发展使国民政府由广州时期进入了武汉时

期。

(4)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向共产党举起了屠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并于4月18

日在南京另立中央,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对峙。

(5)1937年12月,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6)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首都迁回南京;内战失败后,败退台湾。

6、中国共产党军队名称演变历程(了解名称变化)

工农革命军(秋收起义时)-------中国工农红军(井冈山会师后)--------八路军(原称国民革

命军第八路军,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

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

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新四军-----------人民解放军(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解

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编成了五大野

战军。)

7、两次国共合作(了解)

(1)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至1927年;成果是建立黄埔军校和北伐的胜利进军,

结果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

(2)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正式开始,成果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题目及答案

1、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重点记忆)

2、中共七大概况(重点记忆)

(1)时间、地点:1945年4月,延安

(2)内容:①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意义:大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文件: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3、抗战胜利史实(理解记忆)

(1)原因:①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②实行全民族抗战, 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主要原因)

③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重要原因

④中流砥柱:中共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

(2)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

(3)抗战胜利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

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

转折点。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4、如何对待中日关系(了解运用)

首先我们应正视中日关系。自古以来,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又如老师和徒弟的关系,日

本的文化深受中华文化影响,是一个被中华民族同化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

境,又造就了日本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日本和我国的关系十分复杂,自元末开始,其就开始侵扰我国(就是我们常说的倭寇),

特别是其进入资本主义时期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更是给我国留下了一段屈辱和血腥

的历史!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不会忘记的!

但是,进入七十年代后,我国和日本的关系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更

是两国难得的蜜月期。但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日本一再玩火及对领土的过分要求,严重挫

伤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特别是进入新千年以后,更是肆无忌弹。更想篡改历史!这是每一个

深受日本欺凌国家和人民所不能允许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理智的看待问题。中日作为邻邦将长期存在,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为了发展,必须给我国创造一个宽

松的周边环境。我们应该学习美国,大棒和胡萝卜,一个都不能少。毕竟人民还是应该友好

的。

“两千年友好”的历史证明,“和则两利”,和处才能共生,和谐就会共赢。“五十年对立”

的历史证明,“斗则两伤”,对立必然同输,战争一定同败。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题目及答案

1、三大战役总况(重点记忆)

3、平津战役(重点记忆)

4、淮海战役(重点记忆)

5、渡江战役(记忆运用)

(1)时间:1949.4.21 毛泽东、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百万雄狮过长江:①主力部队: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

②战线(分三路):江苏江阴—江西湖口千里战线

(3)战绩: ① 1949.4.23 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② 1949.5.15 武汉三镇解放 ③ 1949.5.27 上海解放

6、解放战争胜利原因分析(理解运用)

(1)国民党:①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逆民意,失民心) ②军队厌战,士气非常低落。③贪官横行,统治腐败。④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2)共产党: ①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顺民意,得民心)②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③中共领导英明、指挥正确。④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总之,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民族工业的先驱:清末状元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

(《马关条约》签定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

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认为要挽回中国

利益,必须发展本国工商业)

2、民族工业发展阶段: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萌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黄金时

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3、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黄金时代)的原因 :

(1)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内因、主观原

因)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外因、客观原因、主要原因)

(3)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4、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原因: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2)发展不平衡: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且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3)短暂、曲折。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近代交通之变:轮船(19世纪60年代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黄鹄号”,江南制造局 李鸿章)、火车(①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②中国出现的

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1872年英国人修建的凇沪铁路。)

(2)近代通信之变: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电话等)

(3)精神文化之变:照相、电影(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1931年,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报纸(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出版业(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社会习俗之变:①剪辫、易服(中山装、旗袍取代以前的翎顶补服)、废止缠足

②礼仪(鞠躬、握手取代跪拜礼)、③称谓(先生、君,取代老爷、大人称呼)

2、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何影响

(1)近代西方交通通讯工具的传入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加快,还极大的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联系更加便捷。

(2)西方照相、电影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3)社会习俗的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人们逐渐从封建落后走向文明进步。

(4)但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第21\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列表记忆

2、中国近代教育的变化 (1)新式学堂的开办:洋务运动时期(京师同文馆)

(2)第一所国立高等学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戊戌变法时期创办,是其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建立新式教育体制的文件:《奏定学堂章程》

(4)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相关内容

  • 科研方法与论文指导题目
  • 一.单选题(每题1分, 共15题) 15 1.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 A .爱因斯坦 B .牛顿 C .诺贝尔 答案:A 2.衡量国家科技领先的标志之一是: A .获诺贝尔奖的人数 B .国民经济总产值 C .人口数量 答案:A 3.衡量一个人的技术水平的高低之一是: A .论文 B .家产 ...

  • 题目的变异训练
  • 题目的变异训练 2003.11.24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学生做一个题,就只能会这一个题,稍有变化,就不会做了.结果,虽然做了大量的题,可考试中只要没有碰上原题,还是做不好或者不会做.这反映出学生在做题时不会变通,只能就事论事.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与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 ...

  • 历史7大解题技巧
  • 自己收集整理的 错误在所难免 仅供参考交流 如有错误 请指正!谢谢 历史7大解题技巧 在高考解题过程中 除了要审清题目的类型.备选项干扰设置方法等要素外 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即在审题时 弄清题目的时间.空间限制 题目涉及的历史现象的性质.立场.相关理论和与教材的联系 1. 审清题目的时间限制 ...

  • 2014年云南省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 2014年云南省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2014年云南省高考理综考题仍采用新课标Ⅱ卷,考查形式与以往新课标考查形式相同,8道选择题,2道实验题,2道计算题,选修部分各为一道选择和一道计算,试题难度较去年有所上升,但是没有偏题.怪题,完全符合考纲及大纲要求,试题充分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能够充分 ...

  • 普华永道2010
  • 普华永道内地12个分所(北京.上海.大连.青岛.天津.重庆.苏州.西安.宁波.深圳.广州和厦门)的笔试安排将在网申的deadline, 十月二十八日前后陆续开始,预计能在十一月中旬前后安排完全部的笔试.所以请目前没接到通知的同学耐心等一下,毕竟笔试的场地是有人数限制的.最后没有通 过简历筛选的同学, ...

  • 高中历史主观题解答分类指导
  • 试题 的难易与题型有密切关系,对思维能力要求低的题型,当然容易,相反,则难度就会增加.同样的思维能力要求,熟悉的题型就感觉容易,相反难度就会增加.高考命题专家,也时常通过调整题型,来控制高考试题的难度.因此,考前对一些重要题型进行热身训练,是确保高考正常发挥的重要环节. 由于分类标准不一,历史试题分 ...

  • 大学历史考试题目及答案
  • 历史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 ...

  • 2013考研基础阶段测试题及答案-教育学-中国教育史
  • 2013新东方在线教育学考研基础阶段测评试题 外国教育史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 外国古代教育史 1.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与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 ) A.泥板书舍 B.古儒学校 C.昆它布 D.堂区学校 答案解析:A.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苏美尔文化,最早的学校是与寺庙有关的,苏美尔文字最 ...

  • 2017广东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考学专题答案
  • 习题:1.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中,"四个坚持"为: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坚持改革开放. 标准答案:坚持新发展理念 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中,"三个支撑"为: 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_____.构 ...

  • 高考历史三大题型解题思路
  • 高考历史两大题型解题思路 一. 选择题的应试策略和技巧 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的特点,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再辅之以一定的技巧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