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岳飞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被害不久,南宋民间说书艺人就开始讲说他的故事。元明两代,岳飞故事已被人们用平话、杂剧、传奇等艺术形式广泛传颂。元代有《宋大将岳飞精忠》和《秦太师东窗事发》等杂剧,明代有《精忠旗》、《精忠录》等传奇,明初有小说《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清初有《精忠演义说岳王全传》,当今有《说岳全传》和评书《岳飞传》等等。这个七月,民族英雄岳飞又被搬上荧屏,安徽卫视、天津卫视、山东卫视、浙江卫视四大卫视联合热播《精忠岳飞》……

岳飞真实的青少年

《宋史·岳飞传》中记载,岳飞一出生便遇黄河决口,母亲姚氏抱着他坐到一个大沙瓮里,漂流而幸存,极具传奇色彩。岳飞诞生在崇宁二年,但从《宋史·河渠志》和《宋会要·瑞异》等资料来看,崇宁二年并没有黄河决口的记录。岳飞的父亲岳和也并没有早早过世,而是在岳飞二十岁那年才过世的。

《岳传》里有岳飞早年枪挑小梁王的精彩情节,还在第九回用宗泽的口说:岳飞来得不巧,小梁王“今科要在此夺取状元”。然而,历史上的岳飞并没有这番动人的经历。但在正史别传和野史笔记里,均找不到岳飞这段经历的相关描述。

历史上岳飞的青少年时代究竟是怎样呢?由于家境贫寒,岳飞少年时候,离乡给人家去当了佃户。《三朝北盟会编·岳侯传》载:岳飞“少为韩魏公家庄客,耕种为生”。《朱子语类》卷一三二也说:“岳太尉飞本是韩魏家佃客,每见韩家子弟必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还说,岳飞“尝为人庸耕,去为市游微”。像岳飞这样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做佃户、当巡警的社会底层人物,是根本没有可能去考武状元的,更不可能有枪挑小梁王这样的事。

由于家境贫寒,从小既不能“尤好《左氏春秋》、《孙子兵法》”,也未曾结笔墨之缘。岳飞的文学修养,可能是在他在大户人家当佃户时候受富家子弟的熏陶,和从军后他的幕僚中多有文人,而得意提高。当时岳飞为生计所迫而当佃户,生活在社会底层,考武状元和枪挑小梁王这样的事情也不太可能发生。之所以把岳飞的青少年塑造得如此传奇,可能都是小说对历史加工的一种方式,一种艺术的虚构。

岳飞并未对宋高宗唯命是从

小说中写岳飞是个唯君命是从的“愚忠”式的人物,但历史上的岳飞并不是这样,他对于宋高宗的投降政策进行了许多斗争,是一个态度坚决的抗金派。

建炎元年(1127年),赵构刚在南京就位,岳飞还身居下位,就反对当时执政的黄潜善、汪伯彦的逃跑主张,上书要求赵构亲率六军收复中原,结果赵构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为由,撤了岳飞秉义郎的官职。此事《鄂王行实编年》有记载。

绍兴五年和六年,岳飞还曾因北伐抗金的主张不被批准,两次不待诏令,愤而解甲,跑上庐山去为母亲守丧,以行动来表示抗议。每次都是宋高宗再三下诏才请出山。绍兴六年(1136年),伪齐入侵,赵构乞和不成,不得不向岳飞等抗战派求救。次年2月,岳飞到临安朝见赵构。他利用同赵构谈论用兵和战马的机会,借题发挥,暗骂赵构、秦桧等投降派。

小说描写为朱仙镇大捷后,岳飞受诏驻军镇上练兵待粮,之后才在一天连接十二道催岳飞本人赴京的金牌,而且写岳飞对班师诏和十二道金牌唯命是从。

事实却并非如此,绍兴十年(1140年)5月,金兵再次南侵,岳飞等奋起抗击,大破金兵,北方疆土,唾手可复。这时,赵构等先严令刘锜、吴璘、张俊、杨沂中的军队撤回,使岳飞军成为孤军,再以“孤军不可久留”为理由,一天连下十二道金牌,迫使岳飞撤军。《宋史》本传有记载,在郾城大捷后,“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班师后,岳飞再次提出辞职,未被批准。

风波亭遇难

关于岳飞的遇难,小说所描写,岳飞、张宪和岳云三人同被勒死在风波亭。但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岳飞是在狱中被毒死,张宪和岳云被斩首。况且,任何史书都未提及岳飞的死与风波亭有什么关联。

他的入狱,也不是从前方回朝的路上被锦衣卫押解至京的,而是在经历了以上的一连串事情之后,被秦桧派赵构的心腹杨沂中从庐山骗到杭州的。他在狱中,任凭狱卒严刑拷打,决不低头招供,并以绝食表示反抗。《宋史·岳飞传》有记载,当岳飞入狱之初,秦桧等密议让何铸审讯。岳飞义正词严,力陈抗金军功,爱国何罪之有?并当着何铸面“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浩然正气,令何铸汗颜词穷。岳飞的悲剧性结局,无论是评话、小说和戏曲,倒是与历史上的记载都是一致的。

岳飞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

岳飞在中国历史上的卓越贡献,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复大片失地

二、创立“连结河朔”战略

三、缔建了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军队

四、建树起一种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

五、提出敏锐的政治识见

六、留下了风格独特的文学艺术作品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被害不久,南宋民间说书艺人就开始讲说他的故事。元明两代,岳飞故事已被人们用平话、杂剧、传奇等艺术形式广泛传颂。元代有《宋大将岳飞精忠》和《秦太师东窗事发》等杂剧,明代有《精忠旗》、《精忠录》等传奇,明初有小说《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清初有《精忠演义说岳王全传》,当今有《说岳全传》和评书《岳飞传》等等。这个七月,民族英雄岳飞又被搬上荧屏,安徽卫视、天津卫视、山东卫视、浙江卫视四大卫视联合热播《精忠岳飞》……

岳飞真实的青少年

《宋史·岳飞传》中记载,岳飞一出生便遇黄河决口,母亲姚氏抱着他坐到一个大沙瓮里,漂流而幸存,极具传奇色彩。岳飞诞生在崇宁二年,但从《宋史·河渠志》和《宋会要·瑞异》等资料来看,崇宁二年并没有黄河决口的记录。岳飞的父亲岳和也并没有早早过世,而是在岳飞二十岁那年才过世的。

《岳传》里有岳飞早年枪挑小梁王的精彩情节,还在第九回用宗泽的口说:岳飞来得不巧,小梁王“今科要在此夺取状元”。然而,历史上的岳飞并没有这番动人的经历。但在正史别传和野史笔记里,均找不到岳飞这段经历的相关描述。

历史上岳飞的青少年时代究竟是怎样呢?由于家境贫寒,岳飞少年时候,离乡给人家去当了佃户。《三朝北盟会编·岳侯传》载:岳飞“少为韩魏公家庄客,耕种为生”。《朱子语类》卷一三二也说:“岳太尉飞本是韩魏家佃客,每见韩家子弟必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还说,岳飞“尝为人庸耕,去为市游微”。像岳飞这样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做佃户、当巡警的社会底层人物,是根本没有可能去考武状元的,更不可能有枪挑小梁王这样的事。

由于家境贫寒,从小既不能“尤好《左氏春秋》、《孙子兵法》”,也未曾结笔墨之缘。岳飞的文学修养,可能是在他在大户人家当佃户时候受富家子弟的熏陶,和从军后他的幕僚中多有文人,而得意提高。当时岳飞为生计所迫而当佃户,生活在社会底层,考武状元和枪挑小梁王这样的事情也不太可能发生。之所以把岳飞的青少年塑造得如此传奇,可能都是小说对历史加工的一种方式,一种艺术的虚构。

岳飞并未对宋高宗唯命是从

小说中写岳飞是个唯君命是从的“愚忠”式的人物,但历史上的岳飞并不是这样,他对于宋高宗的投降政策进行了许多斗争,是一个态度坚决的抗金派。

建炎元年(1127年),赵构刚在南京就位,岳飞还身居下位,就反对当时执政的黄潜善、汪伯彦的逃跑主张,上书要求赵构亲率六军收复中原,结果赵构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为由,撤了岳飞秉义郎的官职。此事《鄂王行实编年》有记载。

绍兴五年和六年,岳飞还曾因北伐抗金的主张不被批准,两次不待诏令,愤而解甲,跑上庐山去为母亲守丧,以行动来表示抗议。每次都是宋高宗再三下诏才请出山。绍兴六年(1136年),伪齐入侵,赵构乞和不成,不得不向岳飞等抗战派求救。次年2月,岳飞到临安朝见赵构。他利用同赵构谈论用兵和战马的机会,借题发挥,暗骂赵构、秦桧等投降派。

小说描写为朱仙镇大捷后,岳飞受诏驻军镇上练兵待粮,之后才在一天连接十二道催岳飞本人赴京的金牌,而且写岳飞对班师诏和十二道金牌唯命是从。

事实却并非如此,绍兴十年(1140年)5月,金兵再次南侵,岳飞等奋起抗击,大破金兵,北方疆土,唾手可复。这时,赵构等先严令刘锜、吴璘、张俊、杨沂中的军队撤回,使岳飞军成为孤军,再以“孤军不可久留”为理由,一天连下十二道金牌,迫使岳飞撤军。《宋史》本传有记载,在郾城大捷后,“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班师后,岳飞再次提出辞职,未被批准。

风波亭遇难

关于岳飞的遇难,小说所描写,岳飞、张宪和岳云三人同被勒死在风波亭。但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岳飞是在狱中被毒死,张宪和岳云被斩首。况且,任何史书都未提及岳飞的死与风波亭有什么关联。

他的入狱,也不是从前方回朝的路上被锦衣卫押解至京的,而是在经历了以上的一连串事情之后,被秦桧派赵构的心腹杨沂中从庐山骗到杭州的。他在狱中,任凭狱卒严刑拷打,决不低头招供,并以绝食表示反抗。《宋史·岳飞传》有记载,当岳飞入狱之初,秦桧等密议让何铸审讯。岳飞义正词严,力陈抗金军功,爱国何罪之有?并当着何铸面“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浩然正气,令何铸汗颜词穷。岳飞的悲剧性结局,无论是评话、小说和戏曲,倒是与历史上的记载都是一致的。

岳飞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

岳飞在中国历史上的卓越贡献,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复大片失地

二、创立“连结河朔”战略

三、缔建了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军队

四、建树起一种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

五、提出敏锐的政治识见

六、留下了风格独特的文学艺术作品


相关内容

  • 艺术和历史的关系
  • 摘 要:对艺术和历史的关系的阐述所凭借的尺度一般都是真实性.日常的看法一般认为历史比艺术真实,而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诗比历史更真实.亚里士多德虽然在艺术方面具有创造性的看法,但他对历史的看法却完全基于一种日常的观点.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理性自身演绎的历史,具有必然性,所以历史跟艺术是同一的,但他终究还是 ...

  • "真实再现"在电视节目中的合理应用
  • 摘 要: 电视节目中的"情景再现"最早见于纪录片领域,随后渗透到其他各类节目形态中."情景再现"最突出的特点是能有效地缝合叙事断点.有论者把这种核心事件现场缺失的现象称为"叙事断点".而"情景再现",正能起到弥合&quo ...

  • 论狄更斯[双城记]的艺术真实特征
  • 论狄更斯<双城记>的艺术真实特征 摘 要: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作家,<双城记>是狄更斯的代表作,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作品之一.关于艺术真实,各种观点很多.本文从文学作品本身去理解艺术真实的本质文学中的真实不是完全生活中的现实,而是一种精神世界中人们所追求的在人们 ...

  • 影像?记忆与认同――口述史纪录片的历史真实
  • [摘要]影像的本性即物质现实的复原,纪录片以记录不可复原的时间及事件显示出影像独特的价值.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型期,从政治.经济到伦理社会道德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社会民主化进程日渐深入,用影像记录的手段去记录当下最为真实的时代面貌与历史事件,引发了 ...

  • 从[雍正王朝]看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特色
  • 作者:焦素娥周强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哲社报 1999年05期 80年代初,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央电视台在积累了最初的单本剧创作经验之后,投拍了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敌营十八年>并不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但它取材于过去的故事和时空环 ...

  • 技术进步与艺术终结
  • 摘要:在现代技术进步的条件下,艺术遭遇了自己的命运――过于发达的技术取消了艺术建构"可能世界"的可能性,艺术因此与历史进步脱节,最终走向了自身的消亡. 关键词:历史进步:技术:艺术终结 中图分类号:J0-02 文献标识码:A 画家陈丹青曾用油画的方式临摹过一些中国山水画名家如董其 ...

  •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基本经验
  • 作者:孙家正 中国电影报 1997年05期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有其自身的创作规律和特殊要求.总结近十多年来的创作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我认为有三点需要特别地加以强调: 必须尊重历史,这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必要前提和坚实的基础.借助于现代影视艺术技术,再现历史真实,塑造革命领 ...

  • 历史长篇小说[大清商埠]二人谈
  • 历史小说是史学和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兼具史学和文学的性质和品格,兼负史学和文学的使命和职责.历史小说的最高境界是史学和文学完美交融.祝春亭.辛磊的<大清商埠>(2008年12月花城出版社出版)是达到了这一境界的. 历史小说的创作原则 在一般人眼里,史学似乎是专家学者的领域,其实不然.史学分 ...

  • 纪录片[海豚湾]分析
  • 纪录片<海豚湾>评价与分析 --对比<圆明园>,反观中外纪录片之差异 时光如梭,人们渴望纪录那些令人为之震撼的瞬间,纪录片应运而生.随着时代的发展,纪录片的纪录样态.纪录手法等也在发生着变化.中外关于纪录片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下面通过纪录片<海豚湾>和<圆明园 ...

  • 历史编纂元小说
  • 作者:杨春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2007年02期 中图分类号:1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57(2006)03-0055-06 一 在对后现代主义理论及文学创作的讨论中,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林达·哈琴提出了"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概念.在哈琴的定义中,&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