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联结词(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命题、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的概念。

2.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了解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构成。

【重点难点】   重点是判断复合命题,难点是对“或”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   引导概括,重点质疑。

( 提示:本知识点概念性极强,要注意把握难度,切忌引入“全称命题”,“模糊逻辑”等概念。)

【教学过程】

一、命题

1.引例1:先请大家看下列语句,并判断它们是否正确?

①12>5                    ②3是12 的约数          ③0.5是整数             ④3是12 的约数吗?  (不涉及真假)   ⑤x>5(不能判断真假)

⑥把教室里的灯关掉。 (不涉及真假)

(请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2.引出命题的概念: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其中①②⑦⑧⑨是真的,叫做真命题;③是假的,叫做假命题

注意点:语句是否为命题,关键在于能否判断其真假。

3.请学生举出几个语句是命题的例子

二、简单命题、复合命题

再请看下面的几个例子,判断它们的真假

⑦10可以被2或5整除;   ⑧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⑨0.5是非整数

这里的“或”、“且”、“非”叫做逻辑联结词。

点拨: “非”即否定;  “且”即同时具有; “或”即二者中至少有一个。

1.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的概念及简单表示

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及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

我们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p,q,r,s,……表示命题,故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有:

①  非p(也叫命题p的否定) ;

②  p且q;

③  p或q.

其中 p、q 为简单命题。

以上的构成形式分别是:

⑦p或q:其中p:10可以被2整除

q:10可以被5整除

⑧p且q:其中p: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q: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⑨非p:其中p: 0.5是整数

例2、请大家指出下列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若是复合命题,指出它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

①24既是8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②李强是篮球运动员或跳高运动员;

③平行线不平行。

解:①这个命题是p且q的形式,其中

p: 24是8的倍数

q: 24是6的倍数

②这个命题是p或q的形式,其中

p: 李强是篮球运动员

q: 李强是跳高运动员;

③这个命题是非p的形式,其中

p: 平行线平行。

请学生分别举例三种形式的命题

课堂练习:教材P261中的1、2

注意点:(1)逻辑中的“或”、“且”、“非”与日常用语中的“或”、“且”、“非”的意义是不尽相同的。

(2)

  是复合命题吗?——不是复合命题。因为

  都不是命题。—— 不要认为凡是含有“或”字的语句就是复合命题。

例3、写出下列命题的“非P”命题:

(1)   正方形的四边都相等。

(2)   平方和为0的两个实数都为0。

(3)   若

  是锐角, 则

  的任何一个内角是锐角。

(4)   若

  ,则

  中至少有一为0。

(5)   若

解:(1)正方形的四边不都相等。

(2)平方和为0的两个实数不都为0。

(3)若

  是锐角, 则

  的存在一个内角不是锐角。

(4)若

  ,则

  中每一个都为0。

(5)若

注意点:要理解对命题中关键词的否定:

关键词

等于

大于

小于

都是

至少一个

至多一个

任意

P或Q

P且Q

否定

不等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是

不都是

一个没有

至少两个

存在

非P且非Q

非P或非Q

三、小结

1. 六个概念;

2. 理解逻辑关联词“或”、“且”、“非”的含义,并且能用“p或q”、“p且q”、“非p”的形式表示复合命题;

3. 准确掌握对常见的逻辑关键词的否定。

【教学目的】

1.了解命题、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的概念。

2.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了解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构成。

【重点难点】   重点是判断复合命题,难点是对“或”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   引导概括,重点质疑。

( 提示:本知识点概念性极强,要注意把握难度,切忌引入“全称命题”,“模糊逻辑”等概念。)

【教学过程】

一、命题

1.引例1:先请大家看下列语句,并判断它们是否正确?

①12>5                    ②3是12 的约数          ③0.5是整数             ④3是12 的约数吗?  (不涉及真假)   ⑤x>5(不能判断真假)

⑥把教室里的灯关掉。 (不涉及真假)

(请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2.引出命题的概念: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其中①②⑦⑧⑨是真的,叫做真命题;③是假的,叫做假命题

注意点:语句是否为命题,关键在于能否判断其真假。

3.请学生举出几个语句是命题的例子

二、简单命题、复合命题

再请看下面的几个例子,判断它们的真假

⑦10可以被2或5整除;   ⑧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⑨0.5是非整数

这里的“或”、“且”、“非”叫做逻辑联结词。

点拨: “非”即否定;  “且”即同时具有; “或”即二者中至少有一个。

1.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的概念及简单表示

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及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

我们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p,q,r,s,……表示命题,故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有:

①  非p(也叫命题p的否定) ;

②  p且q;

③  p或q.

其中 p、q 为简单命题。

以上的构成形式分别是:

⑦p或q:其中p:10可以被2整除

q:10可以被5整除

⑧p且q:其中p: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q: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⑨非p:其中p: 0.5是整数

例2、请大家指出下列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若是复合命题,指出它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

①24既是8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②李强是篮球运动员或跳高运动员;

③平行线不平行。

解:①这个命题是p且q的形式,其中

p: 24是8的倍数

q: 24是6的倍数

②这个命题是p或q的形式,其中

p: 李强是篮球运动员

q: 李强是跳高运动员;

③这个命题是非p的形式,其中

p: 平行线平行。

请学生分别举例三种形式的命题

课堂练习:教材P261中的1、2

注意点:(1)逻辑中的“或”、“且”、“非”与日常用语中的“或”、“且”、“非”的意义是不尽相同的。

(2)

  是复合命题吗?——不是复合命题。因为

  都不是命题。—— 不要认为凡是含有“或”字的语句就是复合命题。

例3、写出下列命题的“非P”命题:

(1)   正方形的四边都相等。

(2)   平方和为0的两个实数都为0。

(3)   若

  是锐角, 则

  的任何一个内角是锐角。

(4)   若

  ,则

  中至少有一为0。

(5)   若

解:(1)正方形的四边不都相等。

(2)平方和为0的两个实数不都为0。

(3)若

  是锐角, 则

  的存在一个内角不是锐角。

(4)若

  ,则

  中每一个都为0。

(5)若

注意点:要理解对命题中关键词的否定:

关键词

等于

大于

小于

都是

至少一个

至多一个

任意

P或Q

P且Q

否定

不等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是

不都是

一个没有

至少两个

存在

非P且非Q

非P或非Q

三、小结

1. 六个概念;

2. 理解逻辑关联词“或”、“且”、“非”的含义,并且能用“p或q”、“p且q”、“非p”的形式表示复合命题;

3. 准确掌握对常见的逻辑关键词的否定。


相关内容

  • 逻辑用语教学反思
  • 按照教材的安排,本章共分四个部分: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学习目标是了解四种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意义: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通过生 ...

  •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的解法
  • 智 课 网 托 福 备 考 资 料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的解法 每次托福阅读考试都有几种托福阅读题型需要关注,这其中有一种托福阅读题叫做句子简化题,可能不少没接触过的同学都还有疑问,而练过的也不见得保证正确率,下面就来看看. 首先,句子简化题在几个托福阅读题型中出现的个数是0-1个.它的题干问法是固定 ...

  • 多彩思维人本数学简介
  • <多彩数学>惊奇再现! <数学启蒙>课程在全国各地风靡数载,目前已有千余所幼儿园的幼儿和教师从中受益.多年来,我们广泛收集信息,多方了解园所情况.及时进行家庭反馈,在此基础上我们终于在2009年底又最新推出了加入家庭延展和思维及素质训练的多功能幼儿数学课程--全新<多彩 ...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博兴一中孙翠玲 自2004年9月开始,各个版本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验.与原来大纲教材相比,各个版本课标教材在知识内容的体系安排,教材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改革,这些变化基本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

  • 最新高中数学教学大纲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 ...

  • 第四章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 第 四 章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第一节 可逆运行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可逆线路接线形式及各自优缺点,掌握可逆运行中电机的四种工作状态,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可逆运行的电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锻炼实际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可逆拖动 ...

  • 应用文计划教案
  • 篇一:应用文教案(计划) [课题]计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教学重点] 作情景导入计划的概念: 篇二:应用文写作教案 章 生活应用文体 要求 (二)教学内容 1. 的性质.写作格式和写法 2.生活应用文体写作 2)引导学生认识计划的概念.特点:[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1)通过模拟的工[ ...

  •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
  • 厦门市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 (2010级)教学意见 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必须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遵照<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的具体教学要求,在高三备考阶段还需遵循国家教育部<考试大纲>以及福建省教育厅<考试说明>的各项具体要求, ...

  • 六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学计划
  • 六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学计 观音镇小: 李均华 一.教学目标 小学<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系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自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