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研究现状及困境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国处于下游,机遇与挑战并存

目前全球药物临床试验领域的发展格局中,按照各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分为三个群体:①高度发达阶段:如美 国、欧盟、日本;②中等发展阶段:如新加坡、澳大利亚等;③有待发展阶段:如印度、中国、东欧各国等。现阶段我国国内临床试验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全球同步进行的临床试验,试验药品为新药,在国内外均未上市,在全球多国同时进行临床试验研究。一类是国外已上市药品,为进入国内市场,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要求而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这类试验的试验药品在国外已经广泛用于疾病治疗。

当前,欧美临床实验成本越来越高,特别是临床开发阶段,占了全部研发费用的 2/3。但病人数量有限,资源竞争严峻,使得国际大型制药企业逐渐将目光投向发展中国家以寻求解决办法,开始向非ICH国家和地区(如中、东欧,包括印度和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等)转移临床试验及相关业务。这些地区患病人数多、疾病谱广的临床优势,可让制药企业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完成临床试验,大大降低药物的整个研发成本,又可以让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患者尽快从新药研发中受益。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病人资源大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病人资源,在全球药物研发链条中也具备重要战略地位。现在很多外企把研发中心建立在中国,在中国进行早期临床实验。随着各个跨国制药巨头选择在中国建立中心临床实验室、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这对提高中国医药研发和临床研究水平可谓一个重要机遇。规范化临床试验,是科学评价创新药物、确保上市药品安全有效的坚实基础;是提高创新能力,顺利实施重大专项的有力保障。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合作有利于我国吸引国外优秀的临床试验能力,使中国医学与世界接轨,中国应该抓住这次世界医药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尽快调整国内相关领域的政策和产业导向,提高我国临床试验水平。

中国临床试验现状与困境

中国在临床试验领域虽然取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但仍处于尝试阶段,在全球药物临床试验研发体系中居于较为落后的位置,存在着临床试验机构数量少、试验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管、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被误读以及未能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等等诸多问题。

首先,经费短缺问题。目前我国临床试验基金大部分来源于药企、厂商赞助,而政府对这方面研究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众所周知,临床试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放大,不断探索和确认的过程。欧美国家开展大规模关键性临床试验前,必须有详细的背景资料,可靠的基础医学实验研究结论,和一系列Ⅰ期、Ⅱ期临床试验结果,以探索药品在人群中初步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耐受性和安全性、剂量反应关系,在这些试验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设计出需要巨大投资和风险较高的、并且安全有效的大规模人群Ⅲ期临床试验方案。对比一下,美国的医疗卫生投入占GDP的15%,我国则在5%以下。钟南山院士曾指出,“目前国内根本没有对临床科研的基金投入。科研不见得一定都要高精尖,并非只有研究基因才有意义,临床研究能解决很多老百姓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政府对这块重视不够,大部分科研经费都投向基础研究,临床却没有经费。医学研究的主体不是大学,而应该是广大医院和医护人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主任姚新生教授介绍,医药行业有很长的产业链,从立项到研究、临床,周期长风险大。如此长的产业链,没有一个单位能单独完成投入。同时创造环境需要潜心科研,而现在研究者却要花更多的时间用在申请项目跑关系上。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教授说,“现在不找关系可能一点科研经费都找不到,拨给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经费应更多,让他们少些时间跑关系。”

其次,在药物临床试验和临床研究领域,依然存在政策和监管体系上的不足和漏洞。目前中国药物临床试验领域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相关政策”,即药物临床试验审批期过长,审批流程繁琐。但对后期的监管不足。中国现行的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来源于欧、美、日共同发起的国际标准 ICH-GCP,在基本原则和大多数的实施细则上都一致。但中国注重加强了临床研究的批准权和管理权的集中控制,即批准研究在制度上要求较高。我国 GCP 政策与 ICH-GCP 相比, 其特点为“严进宽出”, 而欧美等 ICH 成员国为“宽进严出”。 在审评时间方面,中国为 6~9 个月,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为 1~2 个月;对于早期临床试验(Ⅰ 期),出于对受试者的保护,境外申请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必须是已注册的或已进入Ⅱ期或Ⅲ期试验的药物,这就使得中国在药物研发方面很难走在国际前列。医药行业人士普遍认为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中国药物临床试验领域发展。中国目前亟需在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和监管体系内部,以及政府高层及多方力量在国家药物创新战略高度两个层面开展对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领域的政策调整,以加速推动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和深层转变。要使临床试验领域在中国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政府对此领域的明确关注,相关政策、资金和资源方面的支持必不可少。

第三,临床试验软件条件不足。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临床试验机构的专业化专职化研究团队建设还滞后,临床医师对临床试验设计水平、临床试验中最新的应用技术和理念等方面的知识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缺乏基本的规范化系统培训,特别是在I期临床试验方面,对创新药物参与临床试验设计的能力和临床试验过程中的风险把控能力较弱。此外,设施设备建设投入不足,技术支撑不到位,不能满足临床试验需要,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落实不到位等等,都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

第四,受试者依从性差。药物研发风险大、周期长,投资大。除科研攻关方面,受试者在新药临床观察中的依从性差也造成较大困扰。目前我国公众对临床试验的认知与舆论情况是:医务人员持积极的态度;公众希望临床试验能改善中国目前的治疗水平,但缺乏深入了解,有一定的盲目排斥性,针对媒体和公众的信息发布机制和舆论影响极其欠缺。1970 年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 欧盟国家、日本等先后制订了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规定临床试验必须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关于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的国际道德指南中的道德原则,内容包括保护受试者权益和隐私的规定,临床试验前需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应获取受试者的知情同意等。伦理性是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首要评价指标,试验符合伦理要求能够提高受试者的依从性,减少中止和病历脱落现象,保证试验顺利进行。其实中国对临床试验的质量规范和受试者的保护与欧美原则基本相差不多,在有些环节它的受试者权益保护甚至比欧美的还强,但因为目前中国医患关系的紧张,以及舆论导向问题,使得各个环节大打折扣。而医患矛盾究其根源不在药厂,不在药代,不在医生,而主要是管理部门的失责。

总之,我国药物临床研究现状落后于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是既定的现实。推行中国药物临床研究与国际接轨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包括政策法规的调整、国内企业研发能力的提高、国外企业临床研究风险的控制、有关观念的统一以及舆论与公众的理解。

中国临床研究现状及困境

2013-06-20 09:39 来源:丁香园 编辑: 又又

临床试验受试者不是小白鼠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物临床实验质量管理规范》中的定义,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 示研究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研究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是一个集科学、伦理、商业利益互相交织、错综复 杂的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临床试验在我国医药行业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来自非官方的数据则表明,每年数百种新药的医学临床 试验涉及的受试者人群约50万人。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与受试者相关的伦理问题的讨论。国内患者对于临床医学试验往往缺乏正确认识,认为临床试验以人为受试 对象,药物的疗效又不见得确切,从而将参与临床试验与“小白鼠”划等号。例如不少晚期肿瘤患者在目前治疗手段下早已几无生存希望,却也不肯参加可以免费治 疗的临床试验。因此虽然患者众多,但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依旧比较困难,中国医生也难以在国际会议上拿出自己的临床研究数据。

事实上,作为患者参与临床试验对其疾病转归、护理治疗等都是有好处的。

首先临床试验均是在人体医学研究伦理准则《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指导下,按照我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物临床实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下进 行的,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批准,取得新药的临床试验批准文件(文号)之后才有可能实施。临床试验疗效虽然不能确定,但为了保障 参加试验的病人或者健康志愿者的人身安全与健康,临床试验的批准过程是非常严格的,前期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取得动物的疗效与安全性试验数据,以及其 它的药学数据方可进入小规模的临床I期试验。临床I期试验的目的是观察药物的初步疗效和毒性。如能通过经过临床I期试验,经批准才可逐步进行更大规模的临 床II、III期试验,最终进入临床常规。

其次临床试验的研究工作,必须通过独立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每个能够进行临床试验的医院,都有一个由医生与其它职业的人员(外单位)组成的独立伦理委员会, 负责对在本医院进行的临床试验进行伦理审核,这是保障参加试验人员安全、权益的另一个有效措施。伦理审核将对参加试验的受益(好处)与风险进行综合权衡, 只有当参加试验的受益大于风险时,这个临床试验才会通过独立伦理委员会的审核,然后医生们才会按照要求进行临床试验。国内正规的临床试验机构做临床试验项 目的时候,必须向受试者说明试验性质、试验目的、可能的受益和风险、可供选用的其他治疗方法以及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等,受试者签知情同 意书是必要的保障。知情同意书以患者易懂的语言书写,信息全面,能使受试者足够了解相关试验情况。

因此,临床试验是在不损害病人利益而又可能给病人带来好处的前提下进行的,是一项严谨的、受到法律保护的过程,不是“拿人做实验”。临床试验会为患者提供 免费药品以及相关检查,可以使患者充分的了解当前国际上针对自己的疾病的治疗水平和最新进展,并且接受临床试验的患者有可能从临床试验中获得治愈、延长生 存或减轻痛苦等额外的疗效,提前一步从新的治疗中获益。当然,临床试验的治疗也可能毫无成效,并且使受试者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接受更多的检查或治疗。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最近的一项公告称,英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参加临床试验。根据有关数据,2012年英国全国有65万人自愿参加了临床试验,这一数字是 5年前(临床试验)志愿者人数的3倍。数据表明,接受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治疗的60多万人同意参与临床试验。对于患者而言,益处是他们会受到已经通过实 验室测验的最好标准的治疗。此外,研究已表明,那些自愿接受临床试验单位试验的人员通过医院提供的医疗护理会有更好的健康记录。除了医疗护理的病人外,医 疗卫生研究协会估计,英国每年大约有另外的8000至9000人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其中学生是最积极的志愿者。美国的临床指引制定组织国家癌症治疗网络 (NCCN)也在其指南中明确指出:病人接受最佳治疗就是加入临床试验中。

开展临床试验,好的idea是关键

目前中国在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参与中处于下游水平,主要还是为国外药企或大型临床试验提供患者病源,而不能做到完全自主创新开展临床试验。要真正变“中 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政策支持、资金、仪器设备固然是重要条件,好的临床实验研究思路和课题设计更是关键。有关对国家重点临床科研课题的不完全评估, 科研设计的缺陷率达30%,严重地影响临床科研的质量和成果的水平。为了提高临床科研质量,必须要有好的科研设计。

临床课题与基础课题不同,研究的是临床遇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并提出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新方案,是一种探索性的创造过 程,是攻克临床难题,提高医疗质量的途径之一。一味地追求“高、精、尖”不仅不解决实际问题,还会将临床科研选题引入误区。医学科研必须致力解决临床上面 临的问题,使科研成果为临床服务。

其实日常的临床实践便是我们研究选题的丰富源泉,我们无时无刻不面临着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立足于临床,对工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症、疑难杂 症,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治技术、药物疗效等用心观察,再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前人经验,将疾病与疾病、专业与专业、课题与课题、学科与学科相互渗透,便 能找到临床研究思路的突破口,变被动为主动。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国处于下游,机遇与挑战并存

目前全球药物临床试验领域的发展格局中,按照各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分为三个群体:①高度发达阶段:如美 国、欧盟、日本;②中等发展阶段:如新加坡、澳大利亚等;③有待发展阶段:如印度、中国、东欧各国等。现阶段我国国内临床试验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全球同步进行的临床试验,试验药品为新药,在国内外均未上市,在全球多国同时进行临床试验研究。一类是国外已上市药品,为进入国内市场,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要求而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这类试验的试验药品在国外已经广泛用于疾病治疗。

当前,欧美临床实验成本越来越高,特别是临床开发阶段,占了全部研发费用的 2/3。但病人数量有限,资源竞争严峻,使得国际大型制药企业逐渐将目光投向发展中国家以寻求解决办法,开始向非ICH国家和地区(如中、东欧,包括印度和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等)转移临床试验及相关业务。这些地区患病人数多、疾病谱广的临床优势,可让制药企业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完成临床试验,大大降低药物的整个研发成本,又可以让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患者尽快从新药研发中受益。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病人资源大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病人资源,在全球药物研发链条中也具备重要战略地位。现在很多外企把研发中心建立在中国,在中国进行早期临床实验。随着各个跨国制药巨头选择在中国建立中心临床实验室、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这对提高中国医药研发和临床研究水平可谓一个重要机遇。规范化临床试验,是科学评价创新药物、确保上市药品安全有效的坚实基础;是提高创新能力,顺利实施重大专项的有力保障。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合作有利于我国吸引国外优秀的临床试验能力,使中国医学与世界接轨,中国应该抓住这次世界医药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尽快调整国内相关领域的政策和产业导向,提高我国临床试验水平。

中国临床试验现状与困境

中国在临床试验领域虽然取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但仍处于尝试阶段,在全球药物临床试验研发体系中居于较为落后的位置,存在着临床试验机构数量少、试验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管、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被误读以及未能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等等诸多问题。

首先,经费短缺问题。目前我国临床试验基金大部分来源于药企、厂商赞助,而政府对这方面研究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众所周知,临床试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放大,不断探索和确认的过程。欧美国家开展大规模关键性临床试验前,必须有详细的背景资料,可靠的基础医学实验研究结论,和一系列Ⅰ期、Ⅱ期临床试验结果,以探索药品在人群中初步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耐受性和安全性、剂量反应关系,在这些试验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设计出需要巨大投资和风险较高的、并且安全有效的大规模人群Ⅲ期临床试验方案。对比一下,美国的医疗卫生投入占GDP的15%,我国则在5%以下。钟南山院士曾指出,“目前国内根本没有对临床科研的基金投入。科研不见得一定都要高精尖,并非只有研究基因才有意义,临床研究能解决很多老百姓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政府对这块重视不够,大部分科研经费都投向基础研究,临床却没有经费。医学研究的主体不是大学,而应该是广大医院和医护人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主任姚新生教授介绍,医药行业有很长的产业链,从立项到研究、临床,周期长风险大。如此长的产业链,没有一个单位能单独完成投入。同时创造环境需要潜心科研,而现在研究者却要花更多的时间用在申请项目跑关系上。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教授说,“现在不找关系可能一点科研经费都找不到,拨给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经费应更多,让他们少些时间跑关系。”

其次,在药物临床试验和临床研究领域,依然存在政策和监管体系上的不足和漏洞。目前中国药物临床试验领域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相关政策”,即药物临床试验审批期过长,审批流程繁琐。但对后期的监管不足。中国现行的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来源于欧、美、日共同发起的国际标准 ICH-GCP,在基本原则和大多数的实施细则上都一致。但中国注重加强了临床研究的批准权和管理权的集中控制,即批准研究在制度上要求较高。我国 GCP 政策与 ICH-GCP 相比, 其特点为“严进宽出”, 而欧美等 ICH 成员国为“宽进严出”。 在审评时间方面,中国为 6~9 个月,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为 1~2 个月;对于早期临床试验(Ⅰ 期),出于对受试者的保护,境外申请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必须是已注册的或已进入Ⅱ期或Ⅲ期试验的药物,这就使得中国在药物研发方面很难走在国际前列。医药行业人士普遍认为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中国药物临床试验领域发展。中国目前亟需在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和监管体系内部,以及政府高层及多方力量在国家药物创新战略高度两个层面开展对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领域的政策调整,以加速推动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和深层转变。要使临床试验领域在中国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政府对此领域的明确关注,相关政策、资金和资源方面的支持必不可少。

第三,临床试验软件条件不足。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临床试验机构的专业化专职化研究团队建设还滞后,临床医师对临床试验设计水平、临床试验中最新的应用技术和理念等方面的知识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缺乏基本的规范化系统培训,特别是在I期临床试验方面,对创新药物参与临床试验设计的能力和临床试验过程中的风险把控能力较弱。此外,设施设备建设投入不足,技术支撑不到位,不能满足临床试验需要,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落实不到位等等,都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

第四,受试者依从性差。药物研发风险大、周期长,投资大。除科研攻关方面,受试者在新药临床观察中的依从性差也造成较大困扰。目前我国公众对临床试验的认知与舆论情况是:医务人员持积极的态度;公众希望临床试验能改善中国目前的治疗水平,但缺乏深入了解,有一定的盲目排斥性,针对媒体和公众的信息发布机制和舆论影响极其欠缺。1970 年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 欧盟国家、日本等先后制订了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规定临床试验必须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关于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的国际道德指南中的道德原则,内容包括保护受试者权益和隐私的规定,临床试验前需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应获取受试者的知情同意等。伦理性是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首要评价指标,试验符合伦理要求能够提高受试者的依从性,减少中止和病历脱落现象,保证试验顺利进行。其实中国对临床试验的质量规范和受试者的保护与欧美原则基本相差不多,在有些环节它的受试者权益保护甚至比欧美的还强,但因为目前中国医患关系的紧张,以及舆论导向问题,使得各个环节大打折扣。而医患矛盾究其根源不在药厂,不在药代,不在医生,而主要是管理部门的失责。

总之,我国药物临床研究现状落后于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是既定的现实。推行中国药物临床研究与国际接轨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包括政策法规的调整、国内企业研发能力的提高、国外企业临床研究风险的控制、有关观念的统一以及舆论与公众的理解。

中国临床研究现状及困境

2013-06-20 09:39 来源:丁香园 编辑: 又又

临床试验受试者不是小白鼠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物临床实验质量管理规范》中的定义,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 示研究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研究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是一个集科学、伦理、商业利益互相交织、错综复 杂的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临床试验在我国医药行业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来自非官方的数据则表明,每年数百种新药的医学临床 试验涉及的受试者人群约50万人。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与受试者相关的伦理问题的讨论。国内患者对于临床医学试验往往缺乏正确认识,认为临床试验以人为受试 对象,药物的疗效又不见得确切,从而将参与临床试验与“小白鼠”划等号。例如不少晚期肿瘤患者在目前治疗手段下早已几无生存希望,却也不肯参加可以免费治 疗的临床试验。因此虽然患者众多,但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依旧比较困难,中国医生也难以在国际会议上拿出自己的临床研究数据。

事实上,作为患者参与临床试验对其疾病转归、护理治疗等都是有好处的。

首先临床试验均是在人体医学研究伦理准则《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指导下,按照我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物临床实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下进 行的,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批准,取得新药的临床试验批准文件(文号)之后才有可能实施。临床试验疗效虽然不能确定,但为了保障 参加试验的病人或者健康志愿者的人身安全与健康,临床试验的批准过程是非常严格的,前期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取得动物的疗效与安全性试验数据,以及其 它的药学数据方可进入小规模的临床I期试验。临床I期试验的目的是观察药物的初步疗效和毒性。如能通过经过临床I期试验,经批准才可逐步进行更大规模的临 床II、III期试验,最终进入临床常规。

其次临床试验的研究工作,必须通过独立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每个能够进行临床试验的医院,都有一个由医生与其它职业的人员(外单位)组成的独立伦理委员会, 负责对在本医院进行的临床试验进行伦理审核,这是保障参加试验人员安全、权益的另一个有效措施。伦理审核将对参加试验的受益(好处)与风险进行综合权衡, 只有当参加试验的受益大于风险时,这个临床试验才会通过独立伦理委员会的审核,然后医生们才会按照要求进行临床试验。国内正规的临床试验机构做临床试验项 目的时候,必须向受试者说明试验性质、试验目的、可能的受益和风险、可供选用的其他治疗方法以及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等,受试者签知情同 意书是必要的保障。知情同意书以患者易懂的语言书写,信息全面,能使受试者足够了解相关试验情况。

因此,临床试验是在不损害病人利益而又可能给病人带来好处的前提下进行的,是一项严谨的、受到法律保护的过程,不是“拿人做实验”。临床试验会为患者提供 免费药品以及相关检查,可以使患者充分的了解当前国际上针对自己的疾病的治疗水平和最新进展,并且接受临床试验的患者有可能从临床试验中获得治愈、延长生 存或减轻痛苦等额外的疗效,提前一步从新的治疗中获益。当然,临床试验的治疗也可能毫无成效,并且使受试者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接受更多的检查或治疗。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最近的一项公告称,英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参加临床试验。根据有关数据,2012年英国全国有65万人自愿参加了临床试验,这一数字是 5年前(临床试验)志愿者人数的3倍。数据表明,接受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治疗的60多万人同意参与临床试验。对于患者而言,益处是他们会受到已经通过实 验室测验的最好标准的治疗。此外,研究已表明,那些自愿接受临床试验单位试验的人员通过医院提供的医疗护理会有更好的健康记录。除了医疗护理的病人外,医 疗卫生研究协会估计,英国每年大约有另外的8000至9000人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其中学生是最积极的志愿者。美国的临床指引制定组织国家癌症治疗网络 (NCCN)也在其指南中明确指出:病人接受最佳治疗就是加入临床试验中。

开展临床试验,好的idea是关键

目前中国在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参与中处于下游水平,主要还是为国外药企或大型临床试验提供患者病源,而不能做到完全自主创新开展临床试验。要真正变“中 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政策支持、资金、仪器设备固然是重要条件,好的临床实验研究思路和课题设计更是关键。有关对国家重点临床科研课题的不完全评估, 科研设计的缺陷率达30%,严重地影响临床科研的质量和成果的水平。为了提高临床科研质量,必须要有好的科研设计。

临床课题与基础课题不同,研究的是临床遇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并提出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新方案,是一种探索性的创造过 程,是攻克临床难题,提高医疗质量的途径之一。一味地追求“高、精、尖”不仅不解决实际问题,还会将临床科研选题引入误区。医学科研必须致力解决临床上面 临的问题,使科研成果为临床服务。

其实日常的临床实践便是我们研究选题的丰富源泉,我们无时无刻不面临着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立足于临床,对工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症、疑难杂 症,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治技术、药物疗效等用心观察,再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前人经验,将疾病与疾病、专业与专业、课题与课题、学科与学科相互渗透,便 能找到临床研究思路的突破口,变被动为主动。


相关内容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747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

  • 中医方法的传承与创新的论文---中医学论文_医药学论文_中国论文网
  • 中医方法的传承与创新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的存在意义已经超越了其原本的医学范围,而更像是一种文化的符号,然而正是这样一种文化的图腾,由于在理论基础.诊断过程.治疗机理和治疗方法上与现代西方医学大相径庭.如今正遭受着国际同行甚至是本国医学工作者的质疑与挑战,因此,研究新时代下中医方法的传承与创新, ...

  • 国内外科医师执业范围现状研究
  • 工作研究Gongzuoyanjiu <中国医院管理>第28卷第12期(总第329期)2008年12月 国内外科医师执业范围现状研究* 田金徽① 摘 要 李 涛① 杨克虎① 张宗久② 赵明钢② 检索CNKI. 目的循证评价我国外科医师执业范围的现状,对我国外科手术分级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V ...

  • 2015年抗体药物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5-2020年中国抗体药物行业研究分析及 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58519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 ...

  • 中国医院信息系统行业分析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管理论文,和谐,医患关系,构建,临床药学论文,论文
  • 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管理论文 VIP定制服务 | VIP快速支付方式 | VIP常见问题 | 商业教育网站六强 | 好评人数:1 69 1.VIP俱乐部 2."查看"资料 3."定制"服务 4."原创"定制 5."专人"联系 ...

  • 中医肿瘤治疗方法学探讨
  • [摘要]  分析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现状与困境.特色与地位,认为中医肿瘤学的发展必须优化中医肿瘤治疗方法,提倡中医药应全程积极介入肿瘤的治疗. [关键词]  中医肿瘤学;辨证论治:整体治疗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环境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中医药疗法在改善患者生存质 ...

  • 中国传统医学,困境与出路(下)
  • 作者:许俊才,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夏志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 中医,未来何去何从?倡导取消中医的企图在中国一直引起不少争议,但是,从未成功过.20世纪90年代,中医教育和实践的深度出现较大滑坡,各方意见严重分化,产生诸多内部争议.为此,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尝试形成统一认识.与此同时,为了传承中 ...

  • 浅谈我国人体器官移植存在的法律问题
  • 浅谈我国人体器官移植存在的法律问题 [摘要]人体器官移植的飞速发展,给无数患者带来了重生的福音.由于受各种社会.伦理道德,特别是法律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人体器官移植事业存在着诸多问题,为避免矛盾的深化,我们应通过构建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推动器官移植立法的完善,从而为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