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兰亭集序]

王羲之《兰亭集序》墨迹,乃天下第一行书,其文字亦属天下之第一美文也。品读文中写景、抒情、寓理之与众不同的语言,不难感知其趣味之纯正与高雅脱俗。

本文属写景抒怀之作,但其真正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并不多。原因在于作者写景的追求,不在景而在趣,不为形而为意,不重实而重虚,即以最少的笔墨,创造一种最能体现自我审美追求,最便于抒发独特情理的清淡脱俗而又空灵虚净的意境。而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来看,本文情感呈现着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且“乐”、“痛”、“悲”、“感”有张有弛,情趣超凡。

以上略提了《兰亭集序》具有的景趣之美、情趣之美,下面我们来重点品味理趣之美。

理趣之美,在于文章二、三段快然自足、倦然有感和临文嗟悼、世俗致一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与人文价值。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本体有限的社会活动的极限概括。无论谁,不管什么样的人,其生命的过程之短暂,简直就像抬头俯首一样,瞬间而已。尤其当我们“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处于一种“快然自足”乃至忘我的兴奋状态中,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消亡往往不易觉察。等到快乐过后,相对处于一种疲倦懈怠的抑郁状态时,我们就会很明显地产生一种回味咀嚼,余味无穷的感受与情随事迁、感慨万千的叹息。这便是一件事中得到的时间快慢、生命消长的体验与感觉。以此类推,生命有限,死生无奈,“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中的“痛”就显得更加合乎情理。作者能超越当时的游目骋怀之乐,意识到快然自足中孕育着怅然若失,人生易老之痛,不能不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理性思索和人文联想,充斥着乐痛相依、阴阳相伴的人生辩证思想,闪现出人生哲理中理趣美的光芒。

比第二段乐倦相伴人生苦短的理趣美更难得的是,作者在第三段从自己面对昔人文章“临文嗟悼”的不解出发,在结尾得出了虽然“世殊事异”,但人们兴怀作文的情致却有着古今同一的人文价值。由生命的有限之痛又联想到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虽然不认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以老庄思想来麻醉自我的虚无主义思想,但是仍然不明白为什么昔人对生命产生感慨的缘由与自己完全相同,可自己还要对古人的文章感慨叹息。这就把对每个人都无法摆脱的死生规律的思索,进一步推向对难以名状,不可捉摸的认识现象的悲叹。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从表面情绪来看,属一种不幸与悲哀,但从古今诗文创作的美育意义来看,却正是审美体验能够引发联想、超越时空、陶冶情操、育化心灵等人文体验的价值所在,是不幸中的大幸、悲哀中的欣慰,这种人文体验与价值也就包含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趣美。

王羲之《兰亭集序》墨迹,乃天下第一行书,其文字亦属天下之第一美文也。品读文中写景、抒情、寓理之与众不同的语言,不难感知其趣味之纯正与高雅脱俗。

本文属写景抒怀之作,但其真正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并不多。原因在于作者写景的追求,不在景而在趣,不为形而为意,不重实而重虚,即以最少的笔墨,创造一种最能体现自我审美追求,最便于抒发独特情理的清淡脱俗而又空灵虚净的意境。而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来看,本文情感呈现着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且“乐”、“痛”、“悲”、“感”有张有弛,情趣超凡。

以上略提了《兰亭集序》具有的景趣之美、情趣之美,下面我们来重点品味理趣之美。

理趣之美,在于文章二、三段快然自足、倦然有感和临文嗟悼、世俗致一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与人文价值。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本体有限的社会活动的极限概括。无论谁,不管什么样的人,其生命的过程之短暂,简直就像抬头俯首一样,瞬间而已。尤其当我们“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处于一种“快然自足”乃至忘我的兴奋状态中,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消亡往往不易觉察。等到快乐过后,相对处于一种疲倦懈怠的抑郁状态时,我们就会很明显地产生一种回味咀嚼,余味无穷的感受与情随事迁、感慨万千的叹息。这便是一件事中得到的时间快慢、生命消长的体验与感觉。以此类推,生命有限,死生无奈,“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中的“痛”就显得更加合乎情理。作者能超越当时的游目骋怀之乐,意识到快然自足中孕育着怅然若失,人生易老之痛,不能不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理性思索和人文联想,充斥着乐痛相依、阴阳相伴的人生辩证思想,闪现出人生哲理中理趣美的光芒。

比第二段乐倦相伴人生苦短的理趣美更难得的是,作者在第三段从自己面对昔人文章“临文嗟悼”的不解出发,在结尾得出了虽然“世殊事异”,但人们兴怀作文的情致却有着古今同一的人文价值。由生命的有限之痛又联想到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虽然不认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以老庄思想来麻醉自我的虚无主义思想,但是仍然不明白为什么昔人对生命产生感慨的缘由与自己完全相同,可自己还要对古人的文章感慨叹息。这就把对每个人都无法摆脱的死生规律的思索,进一步推向对难以名状,不可捉摸的认识现象的悲叹。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从表面情绪来看,属一种不幸与悲哀,但从古今诗文创作的美育意义来看,却正是审美体验能够引发联想、超越时空、陶冶情操、育化心灵等人文体验的价值所在,是不幸中的大幸、悲哀中的欣慰,这种人文体验与价值也就包含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趣美。


相关内容

  • 兰亭集序教案
  • 兰亭集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旷达胸怀. 2.通过朗读训练,体会本文清丽流畅.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 2.本文写景.抒情.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在中国书法艺 ...

  • 文言文朗读法教学案例
  • 文言文朗读法教学案例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李莎 学情分析 <兰亭集序>是人教版第三册课本第四单元的课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接受人类文明的洗礼,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性情,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而王羲之为<兰亭集>(诗集)所作的序文,既是书法瑰宝又是优 ...

  • _兰亭集序_赏析
  • 2007.12文学教育 鉴赏者 < 周华 兰亭集序赏析 翻开高中语文第二册扉页,我的神经颤动了一下,<兰亭集序>碑帖悠然卧在那里,穿过那淡淡墨香,久远的风似乎在吹拂着它那极富质感的卷轴.整个课本都散发出幽幽的清香,如空山幽兰,旷古清远.有被远山淡雾过滤的清泉,还有疏朗简净的竹风竹韵 ...

  • 鲁人版高中语文目录
  •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最新目录 1 劝学----------<荀子> 2 2 师说----------韩愈 4 学习活动 一 文本品读 二 梳理.积累 三 写作平台 自读文本 谈读书----------朱光潜 10 第二单元 跨越时空的美丽 3 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 16 ...

  • 品读经典光亮人生
  • "品读经典 光亮人生" 邓州市元庄二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活动计划 "品读经典 光亮人生" 邓州市元庄二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教育新理念,立足校情.生情.学情,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着眼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以相关课程. ...

  • 高中语文5兰亭集序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 第二单元单元规划 在品读了许多中外优秀的诗歌,灵魂受到涤荡之后,本单元我们要走进古代文人的心灵深处,体会他们的情感,分享他们游览自然风物之后的收获.这不单是一次情感的旅程,更是一次体验人生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中学会对自然的关注与把握,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丰富自己的眼界和情感,增强自己的观察 ...

  • 晨练 学生
  • 2016届高三语文晨读基础练习 一.<陋室铭>理解性默写 1.<陋室铭>中描写清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4.<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qu ...

  • 高一语文教学案例
  • 教学案例<兰亭集序> 合肥市小庙中学 沈春生 [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

  •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获奖
  •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荷塘月色>意蕴深厚,是几代人传诵传教的名篇,可算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了.这篇课文,我教过多次,也不止一次听别的老师上过课.不知为何,总不由得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