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色彩美(佑伉)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佑 伉)诗歌是用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高度概括的语言,来表现生活,抒发情感的。要抒发感情, 往往要借助于意象,烘托特定的意境,这就要求诗也要讲究色彩的运用、颜色的对照、光线 的变化。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色彩感,形成色调鲜明的意境美。 自古以来,诗歌就有用色彩描写塑造意象,表达感情的传统。 《诗经》中有“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 “何草不黄”等句子。唐诗用色彩营造意境,表情达意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如李白“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都是很典型的例子。从这些句子中不难看出 “诗中画” 主要借助于色彩词汇的灵活运用和巧妙搭配。 那么一般出现在诗里的颜色词汇都 有哪些呢? 从大量诗词中我们发现,出现在诗词里的颜色词汇主要有:红、绿、黄、白、黑、紫、 金、银等,而“红”又可用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朱、丹、绛、赤等换用, “绿”也可用翠、青、 碧来代替。还可在这些颜色词前加上表示深浅、明暗、新旧等的形容词。如新绿、暗红、残 红等。此外,诗中还有“春色” 、 “秋色” 、 “秀色”等词,虽不具体指某一种颜色,却概括性 极强。构成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那么,这些词汇又是如何塑造形象、烘托意境 的呢? 我们知道, 运用于文学艺术中的色彩已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界色彩, 而是融入了的主观感 情的形象即意象,它往往由表示色彩的词语和表示富有色彩的事物的词组成,如“红花” 、 “碧波”等。秦观在《如梦令》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中连用两组色彩,黄嘴啄 红花,黑尾点绿波,色彩分明,搭配和谐,不仅在直观上引起读者对色彩的联想,而且增加 意境美,生动形象地展现如画春光,表达欢快的心情。从这首词中我们也可看出词人用色很 注意搭配。使它们彼此烘托,互相映衬,这也是许多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如杜甫“野径云 俱黑,江船火独明”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 调作底色, 又用亮光点染。 色调明暗差别很大, 构成一幅色调鲜明的画面, 给人艺术的享受。 除了黑白、明暗对比,古诗词中常常有红(暖)绿(冷)两色的映衬,如“红树青山日欲斜,长 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乐亭游春》)、 “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枝间新绿一重 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等。这些或以“红”衬“绿” ,使“绿” 更为突出;或以“绿”托“红” ,使红更加耀眼;或红绿互相映衬,形象鲜明,达到“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有的诗人用同一色调,但有深浅浓淡的变化,如: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融淡黄入深黄,蝴蝶和花浑然一体。 也有诗人所写诗词全篇用色,勾画背景,使诗的境界更为广阔,色调更加鲜明。如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一开始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料地用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 生动地勾画出一幅春景图。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愁云惨淡的天空。纷纷扬扬的飞雪构 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 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和谐而又 美丽,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塞外图景。 还有的诗只写景物,不用颜色词,但由于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在总体上形成某种色调。 因而也具有较强的色彩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 、 “松间” 、 “清泉” 、 “石上” 的形态、色泽易于让人产生联想: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泻在松林上, 清清的泉水漫过磐石淙淙地流着„„一幅淡雅朦胧的山水画尽在眼前。 再如北朝民歌 《敕勒 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一种苍茫的画面。画出了广阔无垠的草原形象。 从色彩美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美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佑 伉)诗歌是用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高度概括的语言,来表现生活,抒发情感的。要抒发感情, 往往要借助于意象,烘托特定的意境,这就要求诗也要讲究色彩的运用、颜色的对照、光线 的变化。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色彩感,形成色调鲜明的意境美。 自古以来,诗歌就有用色彩描写塑造意象,表达感情的传统。 《诗经》中有“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 “何草不黄”等句子。唐诗用色彩营造意境,表情达意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如李白“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都是很典型的例子。从这些句子中不难看出 “诗中画” 主要借助于色彩词汇的灵活运用和巧妙搭配。 那么一般出现在诗里的颜色词汇都 有哪些呢? 从大量诗词中我们发现,出现在诗词里的颜色词汇主要有:红、绿、黄、白、黑、紫、 金、银等,而“红”又可用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朱、丹、绛、赤等换用, “绿”也可用翠、青、 碧来代替。还可在这些颜色词前加上表示深浅、明暗、新旧等的形容词。如新绿、暗红、残 红等。此外,诗中还有“春色” 、 “秋色” 、 “秀色”等词,虽不具体指某一种颜色,却概括性 极强。构成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那么,这些词汇又是如何塑造形象、烘托意境 的呢? 我们知道, 运用于文学艺术中的色彩已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界色彩, 而是融入了的主观感 情的形象即意象,它往往由表示色彩的词语和表示富有色彩的事物的词组成,如“红花” 、 “碧波”等。秦观在《如梦令》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中连用两组色彩,黄嘴啄 红花,黑尾点绿波,色彩分明,搭配和谐,不仅在直观上引起读者对色彩的联想,而且增加 意境美,生动形象地展现如画春光,表达欢快的心情。从这首词中我们也可看出词人用色很 注意搭配。使它们彼此烘托,互相映衬,这也是许多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如杜甫“野径云 俱黑,江船火独明”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 调作底色, 又用亮光点染。 色调明暗差别很大, 构成一幅色调鲜明的画面, 给人艺术的享受。 除了黑白、明暗对比,古诗词中常常有红(暖)绿(冷)两色的映衬,如“红树青山日欲斜,长 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乐亭游春》)、 “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枝间新绿一重 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等。这些或以“红”衬“绿” ,使“绿” 更为突出;或以“绿”托“红” ,使红更加耀眼;或红绿互相映衬,形象鲜明,达到“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有的诗人用同一色调,但有深浅浓淡的变化,如: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融淡黄入深黄,蝴蝶和花浑然一体。 也有诗人所写诗词全篇用色,勾画背景,使诗的境界更为广阔,色调更加鲜明。如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一开始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料地用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 生动地勾画出一幅春景图。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愁云惨淡的天空。纷纷扬扬的飞雪构 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 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和谐而又 美丽,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塞外图景。 还有的诗只写景物,不用颜色词,但由于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在总体上形成某种色调。 因而也具有较强的色彩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 、 “松间” 、 “清泉” 、 “石上” 的形态、色泽易于让人产生联想: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泻在松林上, 清清的泉水漫过磐石淙淙地流着„„一幅淡雅朦胧的山水画尽在眼前。 再如北朝民歌 《敕勒 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一种苍茫的画面。画出了广阔无垠的草原形象。 从色彩美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美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相关内容

  •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 ...

  • 昆明古典诗词中的植物景观浅析
  • 昆明古典诗词中的植物景观浅析 作者:姜书纳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01期 摘要:本文以描写昆明植物景观的古典诗词为切入点,首先收集整理描写昆明植物景观的典型诗词,从时令美.风韵美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得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植物景观园林艺术营造手法,为今后 ...

  • 唐诗欣赏论文
  • 唐诗欣赏论文 学号:AP0903931 姓名:熊桂连 美的化身 --领略唐诗中的艺术之美 在中国,凡是稍通文墨的人,没有不喜欢唐诗的.唐诗的魅力在哪儿?我觉得艺术之美是诗词最吸引人的地方.以最切近而又最神秘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精神的历史,以最明显的表象和最莫测的本质挑战着人的智慧,以最崇高的承诺和最艰苦 ...

  • [转载]十一.含有色彩的古诗名句
  • 十一.含有色彩的古诗名句(2011-10-11 16:57:41) 原文地址:十一.含有色彩的古诗名句作者:阿常 含有色彩的古诗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 古诗三首(墨梅 竹石 石灰吟)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课题,导入  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 ...

  • 古诗三首(墨梅竹石石灰吟)-教学教案
  •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 ...

  • 让古诗与写作同行
  • 走近经典古诗 提高写作水平 曲阜市防山镇南河套小学 陈庆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小学生今天做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对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这说明积累对小学生的写作是多么重要.而积累不外乎生活积累.情感积累和语言积累,无论是生活积累,还是语言积累,都是为写 ...

  • 绝句说课稿
  • <绝句>说课稿 蜀光绿盛实验学校南湖校区 杜春华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设计理念 <绝句>是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开篇之作.本单元的主题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 ...

  • 小学古诗的审美_语文论文
  • 随意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便可以发现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 名篇,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学习古诗的作用可见一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抓住古诗这一教学内容,通过古诗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