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南阳小学 马艳杰

《体积单位》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节课内容的教学是在教学完《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之后进行的。体积单位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学生刚刚接触立体物体,对于空间概念的建立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体积单位观念的建立。为此,在执教中我把感受1 m3、1dm3、1cm3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作为重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出发,经历发现、抽象、概括、推理、建模、应用的过程,建立起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现反思如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一开始我就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类比来认识体积单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每个孩子都自觉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引导学法,培养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新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发展空间观念。”在本课的教学法设计中我就力求体现这一点。如在认识1 cm3的教学环节中,我重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抓住1平方厘米是怎样规定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猜想并推导1立方厘米又是怎样规定的?学生在面积单位模型标准的建立基础上,很快推导出1立方厘米规定标准。接着请生闭上眼睛摸一摸、想一想体会1cm3的大小。再联系生活说出哪些物体大约有1cm3?配以课件演示。接着请生用橡皮泥捏出2个体积约是1cm3的正方体。然后拼一拼,说其体积有多大,为什么?再把2个正方体揉成1个圆球,追问这时体积有多大。再请生用学具边摆边说5cm3、10cm3有多大,幻灯演示同学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物体形状与体积的关系。讨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用cm3做单位比较合适?最后与学生共同小结学法。

这样,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让学生经历猜想、发现、概括、建模、应用等过程,充分感知1cm3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同时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其表达、分析、推理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接下来再学习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联系生活,形成表象。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联系生活,形成表象。如在学生感受每个体积单位有多大时,我都会

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学生有的提到我的一个指头的头大约是1立方厘米,我随机抓住这一教学资源,追问道:“你们每个手指大约又是多少立方厘米呢?”在例举1立方分米时,有的学生说“我的头比1立方分米小点,四个拳头合起来大约是1立方分米”等等。在感受1立方米有多大时,我用三把米尺在墙角搭了一个体积是1立方米正方体框架,并让学生估一估能容纳多少名同学,然后亲自让同学们站到里边看一看。通过例举与体验,不但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每个体积单位大小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四、时间分配还应更趋于合理。

在本课实际教学中教学时间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缘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积极性始终很高,尤其是认识1cm3时动手摸、做、摆、演示等处有些浪费了时间,使得拓展练习的时间比较紧张。改进方法除加强教师的课堂调控性外,还可考虑减少一道判断题和一道填单位题,进一步做到精练。

五、教学语言还应更加简练。

回顾课堂教学,有的地方教师语言显得罗嗦,出现没必要重复。如在学生试下1立方厘米的准确定义后,教师已用课件出示并请三名同学读、每个学生自己读后,就没有必要再给学生读一遍。这样的现象同样出现在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教学中。所以今后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进一步琢磨自己的语言,做到更加准确、简练。

总之上了这节课,我深深体会到:教好几何类概念课确实很有难度,要建立好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甚至要不断准备一些形象的教具,如:没有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观教具,单凭学生想象根本上是很难建立三个体积单位的空间观念的。在教学几何类概念课过程中要多进行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为学生建立模型,形成表象。而这类课又总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所以需要我们下功夫琢磨,用心去上!

《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南阳小学 马艳杰

《体积单位》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节课内容的教学是在教学完《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之后进行的。体积单位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学生刚刚接触立体物体,对于空间概念的建立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体积单位观念的建立。为此,在执教中我把感受1 m3、1dm3、1cm3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作为重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出发,经历发现、抽象、概括、推理、建模、应用的过程,建立起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现反思如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一开始我就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类比来认识体积单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每个孩子都自觉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引导学法,培养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新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发展空间观念。”在本课的教学法设计中我就力求体现这一点。如在认识1 cm3的教学环节中,我重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抓住1平方厘米是怎样规定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猜想并推导1立方厘米又是怎样规定的?学生在面积单位模型标准的建立基础上,很快推导出1立方厘米规定标准。接着请生闭上眼睛摸一摸、想一想体会1cm3的大小。再联系生活说出哪些物体大约有1cm3?配以课件演示。接着请生用橡皮泥捏出2个体积约是1cm3的正方体。然后拼一拼,说其体积有多大,为什么?再把2个正方体揉成1个圆球,追问这时体积有多大。再请生用学具边摆边说5cm3、10cm3有多大,幻灯演示同学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物体形状与体积的关系。讨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用cm3做单位比较合适?最后与学生共同小结学法。

这样,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让学生经历猜想、发现、概括、建模、应用等过程,充分感知1cm3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同时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其表达、分析、推理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接下来再学习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联系生活,形成表象。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联系生活,形成表象。如在学生感受每个体积单位有多大时,我都会

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学生有的提到我的一个指头的头大约是1立方厘米,我随机抓住这一教学资源,追问道:“你们每个手指大约又是多少立方厘米呢?”在例举1立方分米时,有的学生说“我的头比1立方分米小点,四个拳头合起来大约是1立方分米”等等。在感受1立方米有多大时,我用三把米尺在墙角搭了一个体积是1立方米正方体框架,并让学生估一估能容纳多少名同学,然后亲自让同学们站到里边看一看。通过例举与体验,不但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每个体积单位大小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四、时间分配还应更趋于合理。

在本课实际教学中教学时间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缘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积极性始终很高,尤其是认识1cm3时动手摸、做、摆、演示等处有些浪费了时间,使得拓展练习的时间比较紧张。改进方法除加强教师的课堂调控性外,还可考虑减少一道判断题和一道填单位题,进一步做到精练。

五、教学语言还应更加简练。

回顾课堂教学,有的地方教师语言显得罗嗦,出现没必要重复。如在学生试下1立方厘米的准确定义后,教师已用课件出示并请三名同学读、每个学生自己读后,就没有必要再给学生读一遍。这样的现象同样出现在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教学中。所以今后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进一步琢磨自己的语言,做到更加准确、简练。

总之上了这节课,我深深体会到:教好几何类概念课确实很有难度,要建立好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甚至要不断准备一些形象的教具,如:没有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观教具,单凭学生想象根本上是很难建立三个体积单位的空间观念的。在教学几何类概念课过程中要多进行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为学生建立模型,形成表象。而这类课又总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所以需要我们下功夫琢磨,用心去上!


相关内容

  •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陈红
  •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一.故事引入,在活跃气氛中引发兴趣 从<乌鸦喝水>故事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激发了求知的内驱力,而且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从<乌鸦喝水>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石头子占了水的空间,使水上升,乌鸦就 ...

  • 九月份教学反思
  • 九月份教学反思: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教学反思 新安镇中心小学杨清燕 授课时间:2015年9月23日上午第三节 今天教学的是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内容很简单,学生基本能在当堂掌握.但在整堂课上,感觉自己还有一些地方教学的不到位,学生对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更多的是数据上的认识,缺少直观形象的对比,在得 ...

  •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反思
  •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反思 新课程注重的是人文内涵,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教学后的最大收获是:我认识到教会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下面是课堂中的几个片段. 片断一: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

  •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人教版第九册数学课本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且已经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后让学生对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相互转化而设立的. 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我是采用光盘教学-------模式一教学方法,在讲授新 ...

  •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反思
  •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反思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我首先复习了体积的概念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检查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记忆为新课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做好知识铺垫.由于<容积和容积单位>是一个概念性的课,我 ...

  •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反思
  •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反思 一. 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在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的单位以后教学的,教师通过切开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看看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引入计量体积的方法.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用切开的 ...

  •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 科:数学 教学内容: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圆柱的体积> 教材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 ...

  • 圆锥的认识教案
  • 课题:圆锥的认识 第 8课时 总第18课时 教学内容:圆锥的认识,教材P31-32例1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认识圆锥 ...

  • 2014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计划及教案
  • 北师大 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复习计划: 一.本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总体上看,整个班的孩子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并按时完成作业. 二.复习内容 本册复习内容分为三大板快: 1,数与运算.整数.小数.分数以及四则混合运算.每种运算的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