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方法(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1.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认识统筹方法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2.学习本文下定义、举例子、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的使用。3.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统筹方法的初步能力。教学设想:1.教学本文重点在第2—15段,难点则是将统筹方法用于社会实践中去。应引导学生多设例,并将这些例子绘制成图表示意,掌握画图表这一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2.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教学设想:由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入手,讲解生活中其实很需要科学合理的运用时间的好办法,引出统筹方法这一概念,再介绍作者华罗庚,了解作者;了解什么叫统筹方法,想想作者是怎样来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和应用价值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或是工业、农业以及各行各业工作过程中,无一不想节省时间、提高效益。如何才能少费时、少费事、多干活、干好活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写的《统筹方法》就是专门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认真研究,肯定会大有裨益。二.介绍作者华罗庚。华罗庚,我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理论的研究上有卓越的贡献,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生前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为了使数学更好地为祖国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服务,他致力于研究并推广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小、数学在工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巨大威力。他重视实用数学的普及工作,为了使文化水平不高的广大生产者了解有关数学原理,并懂得其原理在生产中是怎样运用的,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下了《统筹方法平话》、《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等科普读物。以为外国数学家曾感叹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位数学家和群众有这样的关系。”这说明了华罗庚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的突出成就。三.理解什么是统筹方法。1.课题为“统筹方法”,讲的是一种方法,因此它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那么,什么是统筹方法呢?请大家找出课文中严谨、科学地说明这一概念的语句。(理解“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学生思考,很容易地找到第一段的第一句话: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2.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学生能知道这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教师讲析“下定义”的特点:定义=内涵+外延。在这儿,安排工作进程是统筹方法的内涵,本质属性,数学方法是精确地计算(时间或路程)的方法,并非其他方法,这是它的所属,是外延,两者合在一起准确而简明地指出统筹方法的性质特点。3.作者为什么开篇即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统筹方法”?学生能想到:这是使读者对这种数学方法的性质和内涵有所了解,以便于下文具体说明。4.第一段还讲了什么内容?明确:统筹方法的应用范围,正因为运用范围广泛,所以才有研究、介绍、普及的必要。四.理解作者是怎样通俗、生动地把这一数学方法介绍得清楚、明白的。“统筹方法”既然如此有用,那“如何应用呢”?这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最能引起兴趣,因此作者在第二段用一个“设问句”开头,在结构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可以由老师步步设问,学生跟着回应,启发学生的思考。)1.问:那么,作者是怎样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的呢?请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回答:举例子:“泡茶”。举出实有的例子,用以证明自己要讲的道理或事实。或假设例子,但这种设例很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也可以用来证明自己要讲的道理。2.(1)问:烧水泡茶这件事有几道工序?有几种办法?哪种办法最省时?为什么?(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种来)学生能找到:(2)例举“泡茶”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泡茶是常见的生活现象,以此为例通俗易懂;而且使读者了解合理安排工序的重要性,揭示“统筹方法”的实质:科学合理安排工作进程。并加以引申,引到生产管理方面,说明运用统筹方法的意义。(3)哪些词能表明作者对办法甲、办法乙、办法丙的肯定或否定态度?如:“等”水开了的“等”、(从容不迫、顺理成章的意思,体现办法甲的合理性);“坐待”(坐以等待,有白白浪费时间之意,不合理)、“急急忙忙”(体现工序安排得不合理)3.作者一例多用,在第一次举“烧水泡茶”为例时,已经将统筹方法原理应用到生产管理方面了,但这还不够,于是又采用“拓展深入”的手法,由“抓烧开水这个环节”引出在近代工业管理中要抓住主要环节、主要矛盾。(1)第二次举“泡茶”为例,要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说明要运用统筹方法的关键是抓主要环节,这样才能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教师讲述:再用俗语、文言词语、成语,深入浅出地说明近代工业生产中运用统筹方法的重要性。如“废话”、“卑之无甚高论”、“吃饭要一口一口吃”、“临事而迷”、“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2)第三次举“泡茶”为例,起到什么作用?学生总结:告诉人们次要环节可以合并。4.统筹方法这一原理是否只能用在工业上呢?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其应用广泛。5.本文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削减?为什么?明确:这是本文的结束语,意在说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更有利于统筹方法的广泛运用,因此不能删减。(联系《中国石拱桥》一课的结尾,考虑到文章的写作时代背景)五.整理出全文的结构思路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会统筹方法的应用及画图表的说明方法。教学过程:一.课文中配了三幅图表,一、二幅都有文字说明,第三幅却没有文字说明,谁能看着这几幅图表用自己的话说明它们表达的意思?抽查,结合学生回答归纳:这三个箭头示意图又称“统筹图”。第一个箭头图,在调查的基础上标出完成一项工程或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初步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其运用。第二个箭头图,通过简化把各项有直接关系的工序联系起来,找出主要矛盾。这对复杂的工程尤其重要,便于合理地调配工序,减少窝工,从而保质保量高效率地按时完成任务。第三个箭头图,进一步简化,概括为数学公式,应用性更广。在复杂的工序中,难以一一用文字表述,改用数目字,简单明了,有利于指挥施工。总之,以图表辅助说明,具有只管形象清楚醒目的特点,这种说明方法效果很好。练习:让学生用文字简洁地表述图表的内容。二.将统筹方法用于实践。找一些题目,让学生自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其最简便省时的顺序,用统筹图表表示。练习:1.李林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10分到家,他要做这几件事:(1)做作业(30分钟)、(2)烧饭(40分钟)、(3)(3)打扫院子(8分钟)、(4)(4)洗碗(2分钟)、 (5)(5)整理桌凳(2分钟),他必须赶上父母亲6点10分下班回来吃饭。2.王虹从早上起床到上学前这段时间为25分钟,他要做以下几件事:叠被(2分钟)、洗脸(3分钟)、刷牙(2分钟)、刷锅(1分钟)、煮鸡蛋(10分钟)、吃早点(10分钟)。根据以上内容,为王虹画一幅箭头图(统筹图)。3.某同学放学回家要做以下的事:烧饭(30分钟)、做作业(15分钟)、整理房间(5分钟)、扫院子(5分钟)、看晚报(10分钟)、洗菜(10分钟)、炒菜(10分钟)。请用统筹方法进行恰当的安排,并设计一张图表。

宋玉林

教学目的:1.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认识统筹方法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2.学习本文下定义、举例子、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的使用。3.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统筹方法的初步能力。教学设想:1.教学本文重点在第2—15段,难点则是将统筹方法用于社会实践中去。应引导学生多设例,并将这些例子绘制成图表示意,掌握画图表这一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2.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教学设想:由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入手,讲解生活中其实很需要科学合理的运用时间的好办法,引出统筹方法这一概念,再介绍作者华罗庚,了解作者;了解什么叫统筹方法,想想作者是怎样来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和应用价值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或是工业、农业以及各行各业工作过程中,无一不想节省时间、提高效益。如何才能少费时、少费事、多干活、干好活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写的《统筹方法》就是专门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认真研究,肯定会大有裨益。二.介绍作者华罗庚。华罗庚,我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理论的研究上有卓越的贡献,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生前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为了使数学更好地为祖国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服务,他致力于研究并推广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小、数学在工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巨大威力。他重视实用数学的普及工作,为了使文化水平不高的广大生产者了解有关数学原理,并懂得其原理在生产中是怎样运用的,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下了《统筹方法平话》、《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等科普读物。以为外国数学家曾感叹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位数学家和群众有这样的关系。”这说明了华罗庚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的突出成就。三.理解什么是统筹方法。1.课题为“统筹方法”,讲的是一种方法,因此它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那么,什么是统筹方法呢?请大家找出课文中严谨、科学地说明这一概念的语句。(理解“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学生思考,很容易地找到第一段的第一句话: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2.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学生能知道这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教师讲析“下定义”的特点:定义=内涵+外延。在这儿,安排工作进程是统筹方法的内涵,本质属性,数学方法是精确地计算(时间或路程)的方法,并非其他方法,这是它的所属,是外延,两者合在一起准确而简明地指出统筹方法的性质特点。3.作者为什么开篇即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统筹方法”?学生能想到:这是使读者对这种数学方法的性质和内涵有所了解,以便于下文具体说明。4.第一段还讲了什么内容?明确:统筹方法的应用范围,正因为运用范围广泛,所以才有研究、介绍、普及的必要。四.理解作者是怎样通俗、生动地把这一数学方法介绍得清楚、明白的。“统筹方法”既然如此有用,那“如何应用呢”?这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最能引起兴趣,因此作者在第二段用一个“设问句”开头,在结构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可以由老师步步设问,学生跟着回应,启发学生的思考。)1.问:那么,作者是怎样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的呢?请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回答:举例子:“泡茶”。举出实有的例子,用以证明自己要讲的道理或事实。或假设例子,但这种设例很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也可以用来证明自己要讲的道理。2.(1)问:烧水泡茶这件事有几道工序?有几种办法?哪种办法最省时?为什么?(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种来)学生能找到:(2)例举“泡茶”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泡茶是常见的生活现象,以此为例通俗易懂;而且使读者了解合理安排工序的重要性,揭示“统筹方法”的实质:科学合理安排工作进程。并加以引申,引到生产管理方面,说明运用统筹方法的意义。(3)哪些词能表明作者对办法甲、办法乙、办法丙的肯定或否定态度?如:“等”水开了的“等”、(从容不迫、顺理成章的意思,体现办法甲的合理性);“坐待”(坐以等待,有白白浪费时间之意,不合理)、“急急忙忙”(体现工序安排得不合理)3.作者一例多用,在第一次举“烧水泡茶”为例时,已经将统筹方法原理应用到生产管理方面了,但这还不够,于是又采用“拓展深入”的手法,由“抓烧开水这个环节”引出在近代工业管理中要抓住主要环节、主要矛盾。(1)第二次举“泡茶”为例,要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说明要运用统筹方法的关键是抓主要环节,这样才能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教师讲述:再用俗语、文言词语、成语,深入浅出地说明近代工业生产中运用统筹方法的重要性。如“废话”、“卑之无甚高论”、“吃饭要一口一口吃”、“临事而迷”、“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2)第三次举“泡茶”为例,起到什么作用?学生总结:告诉人们次要环节可以合并。4.统筹方法这一原理是否只能用在工业上呢?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其应用广泛。5.本文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削减?为什么?明确:这是本文的结束语,意在说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更有利于统筹方法的广泛运用,因此不能删减。(联系《中国石拱桥》一课的结尾,考虑到文章的写作时代背景)五.整理出全文的结构思路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会统筹方法的应用及画图表的说明方法。教学过程:一.课文中配了三幅图表,一、二幅都有文字说明,第三幅却没有文字说明,谁能看着这几幅图表用自己的话说明它们表达的意思?抽查,结合学生回答归纳:这三个箭头示意图又称“统筹图”。第一个箭头图,在调查的基础上标出完成一项工程或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初步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其运用。第二个箭头图,通过简化把各项有直接关系的工序联系起来,找出主要矛盾。这对复杂的工程尤其重要,便于合理地调配工序,减少窝工,从而保质保量高效率地按时完成任务。第三个箭头图,进一步简化,概括为数学公式,应用性更广。在复杂的工序中,难以一一用文字表述,改用数目字,简单明了,有利于指挥施工。总之,以图表辅助说明,具有只管形象清楚醒目的特点,这种说明方法效果很好。练习:让学生用文字简洁地表述图表的内容。二.将统筹方法用于实践。找一些题目,让学生自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其最简便省时的顺序,用统筹图表表示。练习:1.李林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10分到家,他要做这几件事:(1)做作业(30分钟)、(2)烧饭(40分钟)、(3)(3)打扫院子(8分钟)、(4)(4)洗碗(2分钟)、 (5)(5)整理桌凳(2分钟),他必须赶上父母亲6点10分下班回来吃饭。2.王虹从早上起床到上学前这段时间为25分钟,他要做以下几件事:叠被(2分钟)、洗脸(3分钟)、刷牙(2分钟)、刷锅(1分钟)、煮鸡蛋(10分钟)、吃早点(10分钟)。根据以上内容,为王虹画一幅箭头图(统筹图)。3.某同学放学回家要做以下的事:烧饭(30分钟)、做作业(15分钟)、整理房间(5分钟)、扫院子(5分钟)、看晚报(10分钟)、洗菜(10分钟)、炒菜(10分钟)。请用统筹方法进行恰当的安排,并设计一张图表。

宋玉林


相关内容

  • 四年级数学优化教案
  • 四年级数学下册优化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所学内容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 ...

  • 二实小备课研讨记录本
  • 封面名称 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 关于有效备课的指导意见(试行) 一. 指导思想 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多年来,备课检查只注重是否做到书写工整认真.环节齐全.数量足,忽视了它的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和合作性,使备课成了机械的教案抄写,走入单兵作战.高耗低效的误区,无法适 ...

  • 龙凤初中教师"师徒结对"实施方案
  • 龙凤初中教师"师徒结对"实施方案 为了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增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本学年我校将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结对目标: 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一学年合格,二学年成长,三学 ...

  • 小学各学科备课要求
  • 西岗镇小学关于各学科备课的指导意见 语 文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处理 教材.编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记录下来,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要想写出一篇实用教案,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钻研教材 第一步:读课 ...

  • 2012年10月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 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试行) 樊村乡中小学 2012年9月 樊村乡中小学教学常规 管理细则(试行) 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樊村乡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樊村乡的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常规细则如下 ...

  • 学校集体备课计划
  • 2013秋集体备课方案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搞好"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创新教学思路,促进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高效解决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和突出的困难,使我校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学生,全力提高教学 ...

  • 三年级数学减负增效措施
  • 三年级数学减负增效措施 张虹 (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育教学知识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率. "学生犹如一颗刚刚生长的幼苗,教师则是一片肥沃的土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经常学习教育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其次要经常参加教研活动,与同行进行学术与知识的的交流,汲取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法 ...

  • 教学质量监控方案
  • 湖北省荆州开发区沙市农场中学教学 质量监控方案 (小学部)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与意义 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与环节.通过质量监控,使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保障学生拥有自主.快乐.有效的学习权利,同时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最终使学校成为师生发展的共同体. 二.教 ...

  •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体现这一中心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如下细则. 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