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禀赋的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分析

2011年第11期总第289期前沿F or w ard Positi on N o 112011

Su m N o 289

基于资源禀赋的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分析

秦秀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摘 要]在国家战略支撑下,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从西部民族地区地理、信仰、环境等自然和文化优势出发, 分析了该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与资源基础之间的偏差, 继而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提出了优化

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的方法和途径。[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 资源禀赋; 对外贸易[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8267(2011) 11-0157-03

在我国,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与技术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自然资源优势集中在西部, 但该区域, 尤其少数民族地区, 人口密度低、产业与技术发展水平滞后, 与中东部区域构成了资源与技术经济在空间上的双重逆向梯度。虽然在国家战略的支撑下, 西部地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但与中东部差距明显。造成这一状况的深层次原因在于, 西部地区地处偏远, 难领风气之先, 加之传统文化心理、地域观念、自然环境以及交通运输的不便, 形成了该地区稳固的二元经济结构。在该地区需要拉动(带动) 的诸多要素中, 作为国民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贸易因素是极其关键的一环, 对外贸易是任何一个地区满足外需、促进内需的基础和起点。本文从西部民族地区地理、信仰、环境等自然和文化优势出发, 分析了该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与资源基础之间的偏差, 继而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提出了优化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的方法和途径。

一、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资源禀赋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 指一国(地区) 拥有各种生产要素, 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丰歉。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

[作者简介]秦秀红(1973

[2]

[1]

比例大于别国(地区) 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低于同种要素的价格, 则该国(地区) 的这种要素相对丰裕; 反之, 该国(地区) 的这种要素相

[3]

对稀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禀赋, 这是促进该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因素。

1. 地理资源优势。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位于中亚、西亚、西伯利亚的结合部分, 地处边远, 与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哈萨克斯坦、不丹、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尼泊尔、越南等国相邻, 独特的地理位置, 漫长的边境线是该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由于距离上的特点, 西部民族地区与邻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比内贸运距小, 致使成本降低, 优势明显。更有实际意义的是, 作为南亚次大陆的后脊, 云南、西藏的陆路打通后, 我国通向印度洋的窗口也将随之开放, 我国西部广阔的民族地区与中亚、西亚和南亚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紧密。加上该区域许多民族之间贸易交流频繁且历史久远, 早传统的贸易通道和口岸早已形成, 这些口岸是西部民族地区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和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渠道和突破口。2. 环境资源优势。在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刻作用下, 全球对绿色贸易的需求呈现前所未有之势, 绿色贸易也随之成为新的多边贸

[4]

), 女, 河南辉县人, 在读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易形式。在这一 绿色需求 的大时代背景下,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独特的环境资源优势被放大, 发展绿色贸易、走绿色资源道路已经成为该区域不可多得的禀赋。这禀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工业起步较晚, 工业发展进程较慢, 工业化结果不明显。比如, 在我国西北、西南和青藏高原的广大地区,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低, 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基本保持着原始生态形式, 这种自然形成几乎未经人工修改的资源禀赋是我国东部地区不具备的 气候、土质、水质 完全具备绿色产品的生产条件。而随着 绿色壁垒 成为新的贸易保护措施, 任何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商品的环保指标越来越苛刻, 过度工业化的国家(地区) 的商品由于不达标被禁止出口或销售, 而庞大的市场需求却有增无减, 这给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天然食品、药品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更大的商机。

3. 文化与信仰优势。在我国的西部民族地区, 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传统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较为深刻, 同时, 由于大多相邻的国家与这些地区有着共同的信仰和文化, 这就使得贸易沟通较为顺畅。在我国, 有超过30多个民族居住在边境, 其中大部

[7]

分分布于少数民族地区。这里的民俗相近、信仰相同、语言相通, 无论人缘、地缘, 还是历史传统都有着深刻的关联。例如, 我国宁夏、甘肃等地以及中东地区都有伊斯兰教传统, 因此在伊斯兰国家和地区拓展国际贸易要容易得多。

二、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与资源禀赋的偏差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在对外贸易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且历史久远, 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贸易总量小、高增长速度缓慢、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明显等(图1)

[5, 6]

例非常小, 与其庞大的市场和地理区域不相匹[8]

配。此外, 在西部民族地区内部, 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也极不平衡。

2. 增速慢。对外贸易增速的高低,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对外贸经济的依赖程度, 同时也能够反映出该地区参与国际分工、资源禀赋的利用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大小。随着经济的转型和开放程度的提高,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外贸依存度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但其缓慢的上升速度与其他地区的差距非常明显。有研究表明,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在的外贸增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尤其落后于东部地区。这充分说明该地区还没有很好地利用国际分工的长处, 资源禀赋的优势没有很好的显现。

3. 特色不足。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虽然物产资源丰富, 贸易交通便利, 具有背靠南亚和中西亚、面对东南亚的区位优势, 同时具有西南出海通道, 又是欧洲和印度洋、中东、大西洋的陆地必经之地, 悠久的历史已经将这片土地打造成了天然的对外贸易场所。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都在该区域没有展现其潜力,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该地区的民族特色并没有凸显出来。

三、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途径选择

按照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在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 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别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 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 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即相对禀赋差异, 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因此, 在充分考虑西部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后, 该地区在发展继续对外贸易、扭转贸易中的不利局面, 应该沿着以下途径进行(图2) 。

1. 开发地理资源优势。借助国家政策优势, 积极寻求对西部民族地区在出口配额、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的支持; 争取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向西部民族地区倾斜, 地方政府同时加大西部地区R &D 方面的投入力度, 配套经费, 打破科技水平落后的局面, 突破西部民族地区贸易发展的瓶颈; 同时, 调整产业布局, 促进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破产等行为, 实现企业和行业的专业化、集约化生产, 实现贸易结构升级, 规模效益递增的目标。

2. 开发环境资源优势。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山地多见、草原广阔、矿产丰富, 民族贸易如果能够围绕此类资源积极开展相关业务活动, 发展极具民族特色的贸易, 将极大促进该区域

图1 对外贸易与资源禀赋的偏差

1. 规模小。近年来, 虽然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总量稳中有升, 没有明显的停止和后退, 但是从贸易总量上看, 该地区占全国贸易总量的比

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水平。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且独具特色, 为此应当充分发挥该优势, 做强做大民族特色旅游, 同时, 实施产业联动, 积极发展与特色旅游相关的诸如餐饮、酒店、旅游品等相关产业, 以此带动西部民族地区的特色民族贸易和整体经济的发展。

3. 开发文化资源优势。西部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氛围浓厚, 发掘潜力巨大, 因此, 可以以当地的民族文化为基础, 积极促进发展民族用品, 特别是民族特需产品, 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及时的改进和完善。比如:在民族服装方面, 应该将产品款式、面料选择、造型等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起来, 尽可能同时满足多民族在款式和造型方面的共同需求; 在民族用品方面, 地毯行业是该地区民族用品的支柱行业, 销路一直旺盛, 因此, 可对产品在质量、档次上进行调整, 满足用户需求; 在民族美术品方面, 应大力发展民族工艺美术、民族刺绣工艺品产品, 弘扬民族文化; 此外, 还要建设相应的生产基地, 重视和保护使用范围小、批量小、市场小的传统民族特需品; 在民族文化方面, 应充分利用各民族传统节日, 积极发展与当地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活动,

促进商品流通和贸易发展。

5. 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最稀缺的要素是资本和技术两种, 而其中大部分资本和技术掌握在外企手中。值得欣慰的是,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实际外资企业的数量很少, 在进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一致较低, 区域竞争力并不强大。因此, 该地区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媒介, 对外宣传在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潜在市场等方面的诸多优势, 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投向西部。此外, 一个不争的是事实是,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外贸出口的增长与外汇储备的增加, 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推动, 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品推动乏力, 社会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环境的持续破坏也不断上演, 外需与内需在资源争夺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 这与西部大开发的初衷和科学发展观所要追求的增长模式并不相符。因此, 为了长久的获得区域竞争优势, 西部民族地区必须处理好进出口之间的关系, 转变贸易类型, 即由 数量型 向 质量型 转化, 由 粗放型 向 效益型 转化, 由 劳动密集型 向 资本密集型 和 知识密集型 转变,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 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 减轻对西部民族地区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保持区域贸易健康发展。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贸易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但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也对内陆和东部地区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目前, 虽然该地区的贸易活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未能及时解决, 但只要方法正确、措施合理, 加之该地区发展对外贸易本身的固有优势, 相信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贸易一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并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做出更大更长久的贡献。

[参考文献]

图2 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途径选择

4. 深化资源优势。在充分考虑西部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因素, 并以此发展区域贸易外, 还应放宽眼界, 兼收并蓄。为此, 应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和成熟技术, 深化资源型产品的加工和深加工能力, 将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得到提升;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以此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利用国际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取、发布信息与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 政府和企业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甚至决定着电子商务应用的成败。因此, 各地政府应从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 率先示范, 从技术上和思想上予以全面指导, 并从运行资金上给予具体保障。

[1]那颖. 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对外贸易问题研究[J].中央民族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2]王文长. 西部特色经济开发[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1. [3]肖琦, 陈洁茹, 周文魁.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09(13).

[4]涂裕春. 中国西部的对外开放[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1. [5]鬲江慧, 王满仓, 闫奕荣.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

的协整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9(04).

[6]余芸春. 从资源禀赋角度看我国贸易顺差[J].经济管理,

2007(05).

[7]田孟清. 特色外贸: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由之路

[J].民族研究, 2002(02).

[8]韩璐. 对外贸易对西部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J].北方经济,

2008(01).

(责任编辑:齐原)

2011年第11期总第289期前沿F or w ard Positi on N o 112011

Su m N o 289

基于资源禀赋的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分析

秦秀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摘 要]在国家战略支撑下,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从西部民族地区地理、信仰、环境等自然和文化优势出发, 分析了该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与资源基础之间的偏差, 继而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提出了优化

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的方法和途径。[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 资源禀赋; 对外贸易[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8267(2011) 11-0157-03

在我国,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与技术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自然资源优势集中在西部, 但该区域, 尤其少数民族地区, 人口密度低、产业与技术发展水平滞后, 与中东部区域构成了资源与技术经济在空间上的双重逆向梯度。虽然在国家战略的支撑下, 西部地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但与中东部差距明显。造成这一状况的深层次原因在于, 西部地区地处偏远, 难领风气之先, 加之传统文化心理、地域观念、自然环境以及交通运输的不便, 形成了该地区稳固的二元经济结构。在该地区需要拉动(带动) 的诸多要素中, 作为国民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贸易因素是极其关键的一环, 对外贸易是任何一个地区满足外需、促进内需的基础和起点。本文从西部民族地区地理、信仰、环境等自然和文化优势出发, 分析了该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与资源基础之间的偏差, 继而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提出了优化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的方法和途径。

一、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资源禀赋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 指一国(地区) 拥有各种生产要素, 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丰歉。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

[作者简介]秦秀红(1973

[2]

[1]

比例大于别国(地区) 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低于同种要素的价格, 则该国(地区) 的这种要素相对丰裕; 反之, 该国(地区) 的这种要素相

[3]

对稀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禀赋, 这是促进该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因素。

1. 地理资源优势。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位于中亚、西亚、西伯利亚的结合部分, 地处边远, 与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哈萨克斯坦、不丹、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尼泊尔、越南等国相邻, 独特的地理位置, 漫长的边境线是该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由于距离上的特点, 西部民族地区与邻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比内贸运距小, 致使成本降低, 优势明显。更有实际意义的是, 作为南亚次大陆的后脊, 云南、西藏的陆路打通后, 我国通向印度洋的窗口也将随之开放, 我国西部广阔的民族地区与中亚、西亚和南亚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紧密。加上该区域许多民族之间贸易交流频繁且历史久远, 早传统的贸易通道和口岸早已形成, 这些口岸是西部民族地区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和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渠道和突破口。2. 环境资源优势。在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刻作用下, 全球对绿色贸易的需求呈现前所未有之势, 绿色贸易也随之成为新的多边贸

[4]

), 女, 河南辉县人, 在读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易形式。在这一 绿色需求 的大时代背景下,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独特的环境资源优势被放大, 发展绿色贸易、走绿色资源道路已经成为该区域不可多得的禀赋。这禀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工业起步较晚, 工业发展进程较慢, 工业化结果不明显。比如, 在我国西北、西南和青藏高原的广大地区,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低, 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基本保持着原始生态形式, 这种自然形成几乎未经人工修改的资源禀赋是我国东部地区不具备的 气候、土质、水质 完全具备绿色产品的生产条件。而随着 绿色壁垒 成为新的贸易保护措施, 任何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商品的环保指标越来越苛刻, 过度工业化的国家(地区) 的商品由于不达标被禁止出口或销售, 而庞大的市场需求却有增无减, 这给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天然食品、药品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更大的商机。

3. 文化与信仰优势。在我国的西部民族地区, 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传统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较为深刻, 同时, 由于大多相邻的国家与这些地区有着共同的信仰和文化, 这就使得贸易沟通较为顺畅。在我国, 有超过30多个民族居住在边境, 其中大部

[7]

分分布于少数民族地区。这里的民俗相近、信仰相同、语言相通, 无论人缘、地缘, 还是历史传统都有着深刻的关联。例如, 我国宁夏、甘肃等地以及中东地区都有伊斯兰教传统, 因此在伊斯兰国家和地区拓展国际贸易要容易得多。

二、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与资源禀赋的偏差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在对外贸易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且历史久远, 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贸易总量小、高增长速度缓慢、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明显等(图1)

[5, 6]

例非常小, 与其庞大的市场和地理区域不相匹[8]

配。此外, 在西部民族地区内部, 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也极不平衡。

2. 增速慢。对外贸易增速的高低,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对外贸经济的依赖程度, 同时也能够反映出该地区参与国际分工、资源禀赋的利用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大小。随着经济的转型和开放程度的提高,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外贸依存度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但其缓慢的上升速度与其他地区的差距非常明显。有研究表明,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在的外贸增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尤其落后于东部地区。这充分说明该地区还没有很好地利用国际分工的长处, 资源禀赋的优势没有很好的显现。

3. 特色不足。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虽然物产资源丰富, 贸易交通便利, 具有背靠南亚和中西亚、面对东南亚的区位优势, 同时具有西南出海通道, 又是欧洲和印度洋、中东、大西洋的陆地必经之地, 悠久的历史已经将这片土地打造成了天然的对外贸易场所。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都在该区域没有展现其潜力,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该地区的民族特色并没有凸显出来。

三、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途径选择

按照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在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 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别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 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 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即相对禀赋差异, 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因此, 在充分考虑西部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后, 该地区在发展继续对外贸易、扭转贸易中的不利局面, 应该沿着以下途径进行(图2) 。

1. 开发地理资源优势。借助国家政策优势, 积极寻求对西部民族地区在出口配额、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的支持; 争取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向西部民族地区倾斜, 地方政府同时加大西部地区R &D 方面的投入力度, 配套经费, 打破科技水平落后的局面, 突破西部民族地区贸易发展的瓶颈; 同时, 调整产业布局, 促进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破产等行为, 实现企业和行业的专业化、集约化生产, 实现贸易结构升级, 规模效益递增的目标。

2. 开发环境资源优势。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山地多见、草原广阔、矿产丰富, 民族贸易如果能够围绕此类资源积极开展相关业务活动, 发展极具民族特色的贸易, 将极大促进该区域

图1 对外贸易与资源禀赋的偏差

1. 规模小。近年来, 虽然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总量稳中有升, 没有明显的停止和后退, 但是从贸易总量上看, 该地区占全国贸易总量的比

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水平。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且独具特色, 为此应当充分发挥该优势, 做强做大民族特色旅游, 同时, 实施产业联动, 积极发展与特色旅游相关的诸如餐饮、酒店、旅游品等相关产业, 以此带动西部民族地区的特色民族贸易和整体经济的发展。

3. 开发文化资源优势。西部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氛围浓厚, 发掘潜力巨大, 因此, 可以以当地的民族文化为基础, 积极促进发展民族用品, 特别是民族特需产品, 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及时的改进和完善。比如:在民族服装方面, 应该将产品款式、面料选择、造型等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起来, 尽可能同时满足多民族在款式和造型方面的共同需求; 在民族用品方面, 地毯行业是该地区民族用品的支柱行业, 销路一直旺盛, 因此, 可对产品在质量、档次上进行调整, 满足用户需求; 在民族美术品方面, 应大力发展民族工艺美术、民族刺绣工艺品产品, 弘扬民族文化; 此外, 还要建设相应的生产基地, 重视和保护使用范围小、批量小、市场小的传统民族特需品; 在民族文化方面, 应充分利用各民族传统节日, 积极发展与当地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活动,

促进商品流通和贸易发展。

5. 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最稀缺的要素是资本和技术两种, 而其中大部分资本和技术掌握在外企手中。值得欣慰的是,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实际外资企业的数量很少, 在进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一致较低, 区域竞争力并不强大。因此, 该地区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媒介, 对外宣传在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潜在市场等方面的诸多优势, 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投向西部。此外, 一个不争的是事实是,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外贸出口的增长与外汇储备的增加, 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推动, 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品推动乏力, 社会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环境的持续破坏也不断上演, 外需与内需在资源争夺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 这与西部大开发的初衷和科学发展观所要追求的增长模式并不相符。因此, 为了长久的获得区域竞争优势, 西部民族地区必须处理好进出口之间的关系, 转变贸易类型, 即由 数量型 向 质量型 转化, 由 粗放型 向 效益型 转化, 由 劳动密集型 向 资本密集型 和 知识密集型 转变,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 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 减轻对西部民族地区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保持区域贸易健康发展。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贸易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但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也对内陆和东部地区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目前, 虽然该地区的贸易活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未能及时解决, 但只要方法正确、措施合理, 加之该地区发展对外贸易本身的固有优势, 相信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贸易一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并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做出更大更长久的贡献。

[参考文献]

图2 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途径选择

4. 深化资源优势。在充分考虑西部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因素, 并以此发展区域贸易外, 还应放宽眼界, 兼收并蓄。为此, 应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和成熟技术, 深化资源型产品的加工和深加工能力, 将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得到提升;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以此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利用国际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取、发布信息与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 政府和企业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甚至决定着电子商务应用的成败。因此, 各地政府应从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 率先示范, 从技术上和思想上予以全面指导, 并从运行资金上给予具体保障。

[1]那颖. 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对外贸易问题研究[J].中央民族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2]王文长. 西部特色经济开发[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1. [3]肖琦, 陈洁茹, 周文魁.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09(13).

[4]涂裕春. 中国西部的对外开放[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1. [5]鬲江慧, 王满仓, 闫奕荣.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

的协整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9(04).

[6]余芸春. 从资源禀赋角度看我国贸易顺差[J].经济管理,

2007(05).

[7]田孟清. 特色外贸: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由之路

[J].民族研究, 2002(02).

[8]韩璐. 对外贸易对西部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J].北方经济,

2008(01).

(责任编辑:齐原)


相关内容

  • 中越边境贸易多元化分析
  • 2009-12-24 摘要:中越邦邦交正常化以来,边境贸易日益红火,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亚洲经济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中越边境贸易的地位不容忽视.针对中越边境贸易的现状,在客观的多元化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中越贸易走向繁荣的可能性及可操作性,井对中越边境贸易的前景作了概括性描述 ...

  • 自然资源禀赋.经济权利禀赋与区域经济增长
  • 摘要:本文选取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级单元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采用空间面板方法将经济权利禀赋纳入自然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探讨自然资源禀赋.经济权利禀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自然资源丰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作用 ...

  • 区域经济学论文
  • 内蒙古"呼包鄂"区域经济一体化分析 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城市群,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之间必须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合作,以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实力.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以呼包鄂城市群为中心的区域在全国经济板块中的快速崛起,呼包鄂区域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将 ...

  •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及思考
  • 作者:惠中 上海党史研究 2000年03期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 一.历史留给共和国的地区经济发展的遗产 追溯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明显地看出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迁移的历史过程,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早已长期存在.从先秦到东汉后期,我国经济文化的重心都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一 ...

  • 县域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实证研究
  •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继续加强对外开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起点,基于此本文以县域城市--寿光市为例,通过构建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和对外开放度三个指标体系,采用2004-2011年统计数据为依托,对寿光市对外开放度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寿光市对外开放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全省.全 ...

  • 区域经济学重点
  • 区域经济学重点 一.简述经济区域的内涵与特点 答:(一)经济区域的内涵:经济区域是指一国之内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和自主权益,在专业化分工中担负一定职能,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 (二)经济区域的特点 1.经济区域是一个空间范畴,泛指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载体: 2.经济区域应具有必要的地域构成要素,是在 ...

  • 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影响
  •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我国东中西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搜集了从1998年到2007年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双倍差分法,得出西部大开发对于西部地区城镇化以及贸易.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在排除样本选择偏误和小样本偏误干扰的前提下,西部地区在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后,较为显著地 ...

  • 孙连才: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差异化发展的主要模式评析
  • =================================== 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就是立足于"特色"的发展,挖掘区域的特色资源.特色产业和特色市场. (一)基于特色资源的发展模式 基于特色资源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逻辑前提是:文化资源是构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 ...

  • 大香格里拉整体对外开放与各行政区合作研究
  • 内容提要:该文根据"大香格里拉"对外开放的特殊性,沿着整体上的对外开放和各行政区之间的合作展开,提出了该区域整体对外开放的主要路径是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开发,抓住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时机和对口支援条件扩大与东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以旅游业的 ...